導航:首頁 > 貸款資金 > 日本擁有充足的資金

日本擁有充足的資金

發布時間:2022-03-29 14:39:58

❶ 二戰後日本經濟發展的三個時期

二戰後日本經歷以下三個時期:

1、戰後經濟恢復階段(1945-1955年)

戰後日本進行社會改革,通過解散財閥、不允許獨自佔有、勞動民主化等方式,進一步掃清生產過程中的障礙,在得到美國的幫助下,根據國際形勢分析,美國為日本投入充足的資金來幫助日本經濟發展,經濟得到初步發展,在朝鮮戰爭背景下,日本大量加工軍工產品,經濟得到很大恢復。

2、經濟高速增長階段(1955-1972年)

日本經濟在高速發展階段有過三大景氣時期,分別是神武景氣、岩戶景氣和伊奘諾景氣。神武景氣據統計,1960年~1970年間,日本的工業生產年均增長16%,國民生產總值年平均增長11.3%。1968年,日本的國民生產總值超過聯邦德國,成為僅次於美國的資本主義世界第二號經濟大國。

3、經濟低速增長階段(1973-1990年)

1973年「石油危機」爆發,世界經濟陷入低迷,原油幾乎全部依賴進口的日本受到很大沖擊,製造業成本大幅上升。1974年,日本實際GDP增長率從上一年的8%驟降至-1.2%。在這種情況下,日本開始調整能源結構,推動可再生能源及新能源開發的同時,促進產業結構從資本密集型向耗能少的知識密集型產業轉型,以提升製造業的競爭力。經過一段調整後,日本率先走出危機,但從此經濟增速明顯放緩,1975~1990年,日本實際GDP年均增長率為4.5%。

(1)日本擁有充足的資金擴展閱讀:

二戰時日本本土遭到轟炸,工廠、機械以及基礎設施等硬體設施遭到嚴重損毀,但人才和科技還在,只要有充足的資金和資源注入很快就能進行重建。戰後美國對日本進行了大力的扶持,向日本注入巨額資金,並大量轉移技術,使得日本很快恢復了生產。

日本在戰後進行了全面的現代化改革,涉及到土地、商業、社會等各個方面,日本基本確立了民主式的資本主義經濟制度,日本也因此更好的融入了美國主導的經濟體系,使得日本的經濟更加富有活力和動力。作為對抗蘇聯的橋頭堡,日本獲得了美國的大力扶持。

進入20世紀80年代中期以後,日本不僅是世界經濟強國、貿易大國,也成為對外投資大國、援助大國和債權大國,1987日本超越蘇聯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

❷ 日本留學現在需更新簽證,兩個日本銀行賬戶存款余額一直保持在70萬日元以上。但我的資金來源主要是日本

資金來源必須有,申請更新的時候有幾種資金來源的選項,一是資金負擔比例,包括:自己、國外金費支付者、日本金費支付者、獎學金、其他,在國內的時候如果你沒有工作過,自己那項只能填零,外國金費支付肯定要佔大頭,在日支付者一般沒有,獎學金可以按實際。二是針對外國金費支付的部分詳細說明,一種是外國帶來的,如果你近期有回國可以選這項,另一種就是外國送金匯款了。
根據你的情況,你主要看看近期是否有回國了,如果回過了,就不用送金證明,直接選帶來就可以(讓朋友帶來的形式一般不認可,讓親屬帶來的形式也可以,親屬的話一般要提供說明)。如果沒有帶來的可能,那就只有先把錢匯回國,再匯回來倒一下了。如果你有在日的保證人,也可以選擇在日支付者一項,這樣的話也需要提供在日支付者的一些證明。整體來說,還是攜帶最方便。

❸ 日本買房移民要什麼條件

日本屬於非移民國家,不存在嚴格意義上的投資移民。他們的投資移民是取得「經營?管理簽證」後,只要滿足在日本連續居住滿5年,20歲以上,沒有犯罪記錄,有穩定收入這一點是看工作3年的課稅記錄,即可申請入籍。

或者滿足在日本連續居住滿10年,從事就勞簽證5年,並且擁有3年以上簽證即可申請永住(綠卡)。而「經營?管理簽證」本身就是一種就勞簽證。

而日本「經營?管理簽證」的核心在於「經營和管理」,因此,買房後,沒有正常的經營,收入,開銷,僱傭,納稅等一個公司的合理經營規律,則無法移民。

(3)日本擁有充足的資金擴展閱讀:

日本買房條件:

1、取得日本的永久居住,有穩定的正當收入,持有三年簽證的就職人員可以首付200萬日元貸款買房;

2、本人印章及印章的公證(中文和日文的翻譯件一式二份)。

3、購買人在日本要有常住地址的證明;

4、足夠的購房用現金,以及中介手續費等,大約占總房價5%左右,除此之外還有過戶費等其它費用。

5、需要准備本人身份證,戶口本,並到當地公證處公證。一式二份,中文和日文,即本人出生和住址的公證。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日本定居條件

❹ 日本為什麼會那麼有錢

日本國是個國土面積較小的島國,國內資源貧乏,能源和礦產資源等主要依賴國外進口。第二次世界大戰中,日本經濟又受到嚴重破壞,1950年其工業產值僅占資本主義世界的1.4%。但是經過短暫的國民經濟恢復時期,其國民生產總值和按人口平均計算的國民生產總值,於1952年和1955年就已分別恢復到戰前的水平。之後經濟發展很快,國民生產總值的年平均增長率在五十年代達22.8%,六十年代達11.1%,七十年代為5.3%,這些都顯著高於同時期美國與西歐各國的發展速度。其中1955~1973年是日本經濟高速增長的時期。到六十年代末,日本就已成為除美國和蘇聯之外的世界第三經濟大國。1979年其國民生產總值達9,739億美元,已接近蘇聯10,855億美元的水平,而人均國民生產總值已大大高於蘇聯,為蘇聯的2.1倍。 1980年底,日本黃金外匯儲備為蘇聯的4.9倍。日本工業在世界工業生產總值中的比重已從四十年代的1.2%上升到八十年代初的10%。與此同時,日本外貿的出口值也增長很快,成為僅次於美國和聯邦德國的世界第三大貿易國。

戰後日本經濟的高速發展是受制於帝國主義政治經濟發展不平衡規律,又在具體的、特定的國內外條件下出現的。從國際環境看,五十年代中期到七十年代中期是世界資本主義經濟大發展時期,世界市場上的石油,工業原料和農產品產量激增,供應充足,且價格低廉,這為資源貧乏的日本提供了極為有利的原料條件;同時,戰後新獨立的國家和其它一些發展中國家為發展民族工業也迫切要求從國際市場上購買各種機器設備,使日本的工業產品有了廣闊的世界市場;日本利用其它資本主義發達國家無暇東顧之機,其經濟勢力首先佔領東南亞市場,並以此為基礎不斷擴大其世界市場。國際有利環境也表現在美國的扶植上。戰後初期,美國大量的各種形式的「援助」和「貸款」成了日本發展經濟的重要資金來源;又由於美國侵略朝鮮和印度支那戰爭的需要,對日本的軍事訂貨驟增,這對日本經濟的迅速恢復和發展也是一種極為重要的「滋養」,通過發戰爭財,為日本經濟發展積累了資金。國際有利環境還在於戰後適逢世界性第三次科技革命,日本工業設備雖在戰時受到破壞或已十分陳舊,但戰後則積極引進歐美先進技術,迅速更新設備,從而可以更快地提高勞動生產率。但是,日本經濟能夠順利發展主要還是取決於國內條件。首先,日本原有經濟基礎較強,戰前其經濟發展速度就高於其它資本主義國家。其次,日本一貫重視人材開發,重視教育,充分發揮本國擁有豐富的、文化科學素質高的人材資源優勢,以及工資較歐美國家為低的優勢,使其產品質量高、成本低,從而在國際市場上具有較強的競爭能力。第三,日本發揮其地理環境和地理位置優勢,也是其經濟發展的重大動力。尤其利用島國位置和太平洋沿岸的優良港灣,填海造陸,新建大型工業基地,挖築深水港,廣建專業碼頭,使大型油輪、礦料專用船等能長驅直入,為以低運費從國外大量運入所需的原材料、燃料,大量輸出工業製成品提供了方便條件,這對日本這個加工貿易型國家是至關重要的。第四,一般認為,日本人民生活勤儉,儲蓄率極高,為國家經濟發展積累了資金,也促進了本國的經濟發展。第五,戰後日本軍費開支少(僅占其財政支出的不到1%),有利於集中人力、財力、物力發展經濟。此外,戰後初期,日本在政治、經濟上進行了一些改革,政治局勢比較穩定,歷屆政府對科學管理經濟的重視,各項開發經濟政策的實施以及公共設施的修建等等,都有力地推動了日本經濟的迅速發展。

❺ 移民日本需要滿足什麼條件才能申請

你好,關於日本移民
移民日本有兩種身份可選,一個叫永居一個叫歸化。永居就是獲得永久居留權,歸化是放棄原有國籍,得到日本國籍。兩者的條件也不一樣,歸化的條件相對低一些,可以通過工作,配偶和經營管理等身份在日本居留時間達到五年以上,就可以申請歸化,而永居的時間就會長一些了。日本是非移民國家,所以沒有投資移民的政策,不能單純靠買房子就移民到日本。
歸化申請
1. 在日本連續居住5年以上,一般不能連續離開超過3個月,1年合計不能離開超過150天左右。
2. 20周歲以上(與父母或父母一方同時申請時孩子年齡則不限),具有法令行動的能力。
3. 遵守日本的法律法規,比如說沒有犯罪記錄、交通違反。
4. 有足夠維持生活的收入或者資產,年收入不少於200萬日元。
5. 有進行納稅義務,沒有拖欠年金和保險。
6. 能夠和日本人正常口語交流。
永住申請
1. 在日本持續生活10年以上,工作滿5年以上。申請時持有3年或5年的在留資格。
2. 遵守日本的法律法規,比如說沒有犯罪記錄、交通違反。
3. 有足夠維持生活的收入或者資產,年收入不少於300萬日元。
4. 有進行納稅義務,沒有拖欠年金和保險。

❻ 二戰後日本怎麼用8年時間經濟超過戰前最高水準21年成世界第二的呢

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無條件投降,二戰正式落下帷幕。戰後的日本一片狼藉,到處都是瓦礫廢墟,百姓流離失所,日本一夜間回到了解放前。當時有專家認為,日本恢復戰前水平需要100年的時間。但日本人就在這片廢墟和瓦礫上,僅僅用了20多年時間就重返世界強國之列,逆襲為世界第二經濟強國。那麼日本為何能在二戰後實現逆襲?

第四,由於日本是戰敗國,把國防交給了美國,日本得以全力發展經濟,這是日本經濟能夠騰飛的一個巨大優勢。當然日本放棄了國防和自主權,雖然經濟獲得巨大發展,在八十年代甚至超越蘇聯成為僅次於美國的世界第二大經濟強國,但卻始終無法取得和經濟實力相匹配的國際地位,成為名副其實的經濟上的巨人、政治上的矮子。

❼ 二戰後日本經濟騰飛的原因

1、日本制定了適合國情的發展戰略。由於日本是東亞的島國,四面環海,所以在二戰後,日本根據本國國情制定了「以加工貿易立國」的發展戰略,抓住了和平安定的有利時機,充分發揮海洋經濟的優勢,利用戰後原材料價格低的有利條件,確立了「以加工貿易立國」的發展戰略,極大促進了本國經濟的恢復和發展。同時,把由產業扶持政策、產業調整政策、產業技術政策、產業保護政策和產業組織的產業政策與有關的經濟計劃結合,保進企業的振興。

2、美國開始幫日本恢復經濟。戰後初期,日本的對外貿易主要是日美貿易,日本是美國商品的重要市場。為使日本進口美國貨物,美國建立了多種周轉基金

3、重視對國民科學技術的教育。二戰結束後,在美國佔領軍的監督下,日本進行了歷史上的第二次教育改革。這次教育改革至今歷時了約六十年的時間,是繼明治維新時期第一次教育改革後的又一次全面的、徹底的教育改革。

4、良好的國民素質,日本國民對國家的熱愛和無私奉獻的精神,使他們把大量的精力投入到國家建設中去,成為了推動日本在二戰後經濟迅速崛起的重要原因之一。

5、政府積極鼓勵民間和國有企業購買國外的專利技術,盡可能的壟斷各個產業。日本從中收取了許多其他廠家的專利費,所以很多產業都被日本所壟斷,錢都源源不斷地滾到他們的腰包里。

(7)日本擁有充足的資金擴展閱讀:

1945年8月15日,日本天皇裕仁不得不以廣播「終戰詔書」的形式宣布日本無條件投降,這標志著日本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的完全失敗。這次失敗,使日本的綜合國力大幅度下降,日本青壯年勞動力和科研技術人員損失慘重,工廠學校大量被毀,經濟陷入低谷。

再加上日本國土面頰狹小(不足40萬平方公里),多種資源貧乏,使日本陷入了嚴重的危機之中。眾多日本國民對國家的復興不抱希望。

❽ 除了國軍和日本人還有誰很富有

國軍,日本人都很富有,還有美軍,德軍。英軍應該都比較有錢。

❾ 二十世紀晚期日本取得了怎樣的經濟成就

日本位於東亞,是一個狹長的島國,石油、煤炭等自然資源極為貧乏,地震等自然災害又相對較多的國家。日本法西斯發動的侵略戰爭不僅給亞洲國家和民族帶來巨大創傷,「帝國主義戰爭同樣也給日本國家和民族釀成深重的災難。」二戰使日本戰前積累的財富喪失殆盡,戰後經濟陷入崩潰的邊緣。國家財產的損失情況,「據戰後復興院調查,因空襲而遭到破壞的城市有119座,燒毀房屋240萬戶,受災人數為880萬人,直接財產損失達643.9億日元。」日本戰後的工業產量僅為戰前1937年的20%,通貨膨脹嚴重,糧食奇缺,生產幾乎陷入停頓,戰敗的陰影籠罩在大多數國民心中。

但是,就在這遍體鱗傷,滿目瘡痍的一片廢墟之上,日本抓住世界經濟重心向太平洋轉移的機遇,在「冷戰」的背景下,結合日本國情,掀起工業化的高潮,創造了世界經濟發展的奇跡。「1951年日本經濟恢復到了戰前水平(指1934--1936年平均水平)。」在此基礎上,「到1955年實現了全面恢復。」商品出口額有了較大增長,國際收支也實現了平衡。經濟的超高速增長,使日本經濟規模急劇擴大,國民生產總值先後超過了印度和加拿大。到「1965年,國民生產總值為88億美元,居美國、西德、英國、法國之後,占第五位。此後便過關斬將,連下三城:1966年超過法國,1967年超過英國,1968年超過西德(日本為1419億美元,西德為1322億美元),躍升為資本主義世界僅次於美國的第二經濟強國。」戰後日本經濟的迅速發展的誘因,是由多方面構成的,既有主觀的,又有客觀的。

從客觀上分析,主要是當時國際、國內都出現了有利於日本經濟發展的環境。首先,戰後初期的民主改革是經濟振興的基本前提。這次改革的目的是「鼓勵日本人民培養起爭取個人自由,尊重日本人權,特別是宗教、集會、言論和出版自由的願望。並鼓勵日本人民建立的代議制的團體。」民主改革涉及到修改憲法、農地改革、解散財閥和進行勞動改革等,對日本現代化進程關系重大。其次,戰後日本利用國際原料、燃料價格低,特別是「在1973年石油危機爆發前,利用國際上廉價的石油能源來發展經濟。」加之當時工業品價格偏高,對於資源貧乏的日本極為有利。第三,美國經濟上的扶持和本國軍費的銳減。美國出於「冷戰」全球戰略需要,在經濟上大力扶植日本。隨著美蘇對峙以及新中國的建立,美國就把日本納入它遠東戰略計劃之中,使日本成為美國稱霸亞洲的基地和反蘇的堡壘。據統計,「1946年至1950年6月底,美國對日本的各項援助和貸款累計金額達30億美元。」在美國的「保護」之下,日本沒有沉重的軍費負擔,「日本軍費開支在1944年占國民生產總值的98.9%,1977年降為0.88%,是資本主義強國中最低的。」軍費開支的驟減使日本經濟發展有了充足的資金保障。第四,美國的軍事定貨,刺激了日本經濟的發展。朝鮮戰爭爆發後,日本立即變成美軍的兵站和軍需的供應基地,大批量的各種軍事定貨,使處於蕭條狀態的日本經濟運轉起來,猶如一顆起死回生的靈丹妙葯,使徘徊不前的日本經濟走出低谷。據統計,「自戰爭爆發至1953年7月簽定停戰協定止,『特需』累計達24億美元,到1955年則達36億美元。」在隨後的60年代日本又大發戰爭財,「因越南戰爭得到40億美元的軍事定貨。」。朝鮮戰爭和越南戰爭是戰後日本歷史的轉折點。第五,第三次技術革命的興起和發展對日本經濟的飛躍起到了巨大的推動力。到「60年代末日本淘汰了30%的傳統工業,新技術、新產業帶動了整個國民經濟的發展,日本成為資本主義世界發展速度最快的國家。」

從主觀上看,戰後日本經濟發展的誘因與日本政府制定的經濟發展戰略和採取的一系列成功的經濟政策是分不開的。

一、強化凱恩斯理論,發展國家壟斷資本主義。 戰後日本政府推行凱恩斯理論,利用國家政權的力量,加強對經濟生活的干預、引導和控制,發展國家壟斷資本主義。1、加強資本主義經濟的計劃性。戰後初期日本政府制定許多經濟計劃,如「1948-1949年兩次制定了『經濟復興五年計劃試行方案』;1951年又編制『自立經濟的三年計劃。』」進一步推動經濟的發展。戰後中期又在「1955年底鳩山內閣制定《經濟自立五年計劃》(1956-1960);1957年12月,岸信介內閣制定《新長期經濟計劃》(1958-1962年);1960年池田內閣時期制定的《國民收入倍增計劃》」等等。通過這些計劃,避免了資本競爭中的一些盲目因素,使日本經濟有了連續性發展的基礎。2、發展國有企業,到1965年,國營企業占日本全國固定資產總額的15.5%。國家壟斷資本主義的發展,彌補了私人壟斷資本主義的某些缺陷,促使了日本經濟的高度繁榮。

二、採取多種措施促進勞動生產率的提高,增加資本總量。1、大力發展教育,重視培養人才。日本在1947年進行教育改革,改行九年義務教育。「1950年九年義務教育完全普及,就學率達99%;1965年初中畢業升入高中的比率達69.6%;1970年高中畢業升入大學的比率達23.6%。」政府又加大對教育的投資「1950年教育經費為1599億日元,1972年增至40244億日元,在當年預算中佔20%。」高度重視教育的結果,為經濟的現代化提供了充分數量的優秀工人及科技人才,成為日本經濟高速發展的人才資源。2、引進大量國外先進技術。50年代日本從國外引進先進技術的數量:「1950-1954年度為446件,1955-1959年度為577件,1960-1964年度為2039件。」可見日本引進國外先進技術之快。到1979年,日本系統的、大規模的引進3.1萬項世界先進技術,其中一半來自美國。引進主要以購買技術專利和圖紙的方式進行,再結合本國特點改造提高,結果使日本工業在短時期內集中了其他國家長期以來開發的成就,而且節省了巨額資金。「據統計1945-1970年,日本只付出60億美元就得到了國外耗費1800億美元才研製出來的技術。」當時日本人有個口號:「一號機引進,二號機國產,三號機出口。」3、充分利用傳統文化的積極因素和獨特的企業經營管理體制。日本傳統文化中的集體主義、重教育、重和諧、守紀律和節儉、勤勞的優秀傳統,有利於職工增強對企業的榮譽感,有利職工形成與企業同舟共濟的忠誠心理,對日本經濟的高度發展有積極意義。企業管理體制實現人員專家化、方法科學化、技術自動化、機構高效化,這些獨特的管理體制對於提高勞動效率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三、積極推行高投資政策,擴大投資規模。戰後日本迅速掀起投資熱潮,「按照經濟企劃廳的估計,1956年日本企業設備投資額,將比上一年增長7.8%,然而實際上卻增長了57.6%。」1955-1970年的15年中,日本固定資產投資的增長了115倍以上。「日本政府投資額占政府支出的比率,1960年為35%,1965年為47%,1970年又上升為52%。據1977年統計,日本政府投資占國民生產總值的5.6%,相當美國的1.4倍,高於英、法、聯邦德國、意四國同年投資的總和。」固定資本的投資的重點是對電力、鋼鐵、機械等基礎工業和電子、化學、汽車等新興工業。進行大規模投資,不僅使日本迅速建立起了以鋼鐵為中心的工業體系和一系列新興工業部門,而且大大加快了各部門固定資本的更新,提高了企業技術設備和現代化水準。

四、大力發展對外貿易。日本利用所處太平洋上優良港口的優勢,大力發展外向型經濟,對外貿易迅速增長,給日本帶來了巨額利潤,日本「60年代後半期,輸出的增長率超過生產的增長率。貿易黑字1968年為25億美元,1970年達到40億美元。」日本將這些巨額利潤一部分再投資到生產領域,繼續促進日本經濟增長。同時外匯儲備迅速增多,據統計「1970年末為20.05億美元(居世界第十位),1972年末增長至183.65億美元(居世界第二位)。」 這些巨額的外匯儲備,增強了日本的經濟實力。

五、自民黨長期的執政,使社會經濟發展相對穩定。1955年11月15日,日本自由黨和民主黨合並組成自由民主黨(簡稱自民黨)。由於自民黨在議會中占據決大多數席位,所以「1955年體制的實質就在於,他實際是保守的自由民主黨一黨執政的體制。從此,日本開始了由自由民主黨長期執掌政權的歷史。」從50-60年代的執政實踐看,歷屆政府對內對外政策是一脈相承的。在經濟方面,自由民主黨政府廣泛的干預經濟生活,制定計劃,致力於新產業的培育與開發,加大資金投入,採取了促進資金積累的特別措施。在政治和社會方面,政府制定了和頒發了一系列以實現穩定為目標的法令,加強對人民的控制;自由民主黨的對外政策,各屆政府都竭力追隨美國。

綜上所述,日本政府和人民在二戰的廢墟上,僅僅用了二三十年,就將一個千瘡百孔、滿目瘡痍、籠罩在核恐懼的國家建設成了一個現代化工業強國。就其發展的誘因,既有二戰後國際環境的客觀原因,也有日本本國的主觀原因,而且這兩種原因是共同起作用的。日本經濟的高速發展,對亞洲乃至整個世界產生了巨大的影響。

閱讀全文

與日本擁有充足的資金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恆冒財富理財 瀏覽:721
銀行跨境理財 瀏覽:352
股票一次最多買多少股 瀏覽:666
辦房貸要買貴金屬 瀏覽:702
80年代理財 瀏覽:903
中翌理財虧掉怎麼報警 瀏覽:295
人民幣增值利好哪些股 瀏覽:532
招財貓理財投資 瀏覽:577
徵信可以辦助學貸款嗎 瀏覽:259
東方財富期貨怎麼關注好友組合 瀏覽:263
紅棗期貨10000元 瀏覽:494
51vv股票是什麼意思 瀏覽:641
信託與pe 瀏覽:64
新聞聯播人民幣 瀏覽:529
股份融資 瀏覽:55
翹然天津資本投資咨詢有限公司 瀏覽:456
融資融券寶典 瀏覽:29
定期理財規劃 瀏覽:599
恆大集團股票行情 瀏覽:6
信託信披 瀏覽:9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