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金融企業貸款損失准備金如何稅前扣除
【問題】 財稅[2009]99號《關於金融企業涉農貸款和中小企業貸款損失准備金稅前扣除政策的通知》與財稅[2009]64號《關於金融企業貸款損失准備金企業所得稅稅前扣除有關問題的通知》在執行上矛盾嗎?我理解對涉農貸款和中小企業貸款按財稅[2009]99號文件計提稅前扣除的貸款損失准備金,年末貸款資產余額減去涉農貸款和中小企業貸款後的余額按財稅[2009]64號文件計提稅前扣除貸款損失准備金,不知是否正確? 【解答】 根據《財政部 國家稅務總局關於金融企業涉農貸款和中小企業貸款損失准備金稅前扣除政策的通知》(財稅[2009]99號)規定: 「一、金融企業根據《貸款風險分類指導原則》(銀發[2001]416號),對其涉農貸款和中小企業貸款進行風險分類後,按照以下比例計提的貸款損失專項准備金,准予在計算應納稅所得額時扣除: (一)關注類貸款,計提比例為2%; (二)次級類貸款,計提比例為25%; (三)可疑類貸款,計提比例為50%; (四)損失類貸款,計提比例為100%.」 根據財政部、國家稅務總局《關於金融企業貸款損失准備金企業所得稅稅前扣除有關問題的通知》(財稅[2009]64號)規定: 「二、金融企業准予當年稅前扣除的貸款損失准備計算公式如下: 准予當年稅前扣除的貸款損失准備=本年末准予提取貸款損失准備的貸款資產余額×1%-截至上年末已在稅前扣除的貸款損失准備余額」 這里的計提比例是1%,是針對金融企業的一般貸款和風險資產計提的損失准備,而針對涉農貸款和中小企業貸款,考慮其風險程度,給予了更大的計提比例,以上規定與一般貸款比例1%不沖突。 根據以上政策,您的理解是正確的。
2. 金融企業哪些貸款資產可以提取貸款損失准備
根據《關於轉發〈財政部 國家稅務總局關於金融企業貸款損失准備企業所得稅稅內前扣除有關問題的通容知〉的通知》(滬財稅[2009]21號)(財稅[2009]64號)的規定,政策性銀行、商業銀行、財務公司和城鄉信用社等國家允許從事貸款業務的金融企業准予提取貸款損失准備的貸款資產范圍如下:1. 貸款(含抵押、質押、擔保等貸款);2. 銀行卡透支、貼現、信用墊款(含銀行承兌匯票墊款、信用證墊款、擔保墊款等)、進出口押匯、同業拆出等各項具有貸款特徵的風險資產;3. 由金融企業轉貸並承擔對外還款責任的國外貸款,包括國際金融組織貸款、外國買方信貸、外國政府貸款、日本國際協力銀行不附條件貸款和外國政府混合貸款等資產。 金融企業的委託貸款、代理貸款、國債投資、應收股利、上交央行准備金、以及金融企業剝離的債權和股權、應收財政貼息、央行款項等不承擔風險和損失的資產,不得提取貸款損失准備在稅前扣除。
3. 金融企業准備金 與貸款損失准備金是一樣的嗎
財政部關於印發《金融企業准備金計提管理辦法》的通知(財金〔2012〕20號):金融企業准備金指:「金融企業對承擔風險和損失的金融資產計提的准備金,包括資產減值准備和一般准備。」其中:
(1)資產減值准備指"金融企業對債權、股權等金融資產(不包括以公允價值計量並且其變動計入當期損益的金融資產)進行合理估計和判斷,對其預計未來現金流量現值低於賬面價值部分計提的,計入金融企業成本的,用於彌補資產損失的准備金。"
(2)一般准備,是指金融企業運用動態撥備原理,採用內部模型法或標准法計算風險資產的潛在風險估計值後,扣減已計提的資產減值准備,從凈利潤中計提的、用於部分彌補尚未識別的可能性損失的准備金。
中國人民銀行關於印發《銀行貸款損失准備計提指引》的通知(銀發〔2002〕98號):「銀行應當按照謹慎會計原則,合理估計貸款可能發生的損失,及時計提貸款損失准備。」"貸款損失准備的計提范圍為承擔風險和損失的資產,具體包括:貸款(含抵押、質押、保證等貸款)、銀行卡透支、貼現、銀行承兌匯票墊款、信用證墊款、擔保墊款、進出口押匯、拆出資金等。"
對比可知:
(1)貸款損失准備金的計提單位為銀行,金融企業准備金的計提單位除了銀行,還有信託投資公司、財務公司、金融租賃公司、金融資產管理公司等非銀行金融機構;
(2)貸款損失准備金是銀行僅就部分資產(范圍見第2條)計提的損失准備金,而金融企業准備金除了資產減值准備還有根據風險管理要求計提的一般准備。
綜上可知:金融企業准備金與貸款損失准備金不一樣,貸款損失准備金可以算是金融企業准備金的一種。
4. 銀行的呆賬准備金計提標準是根據什麼文件執行
目前現行呆賬准備、核銷的金融、財政與稅務規定如下:
1.央行的相關規定。
2002年,人民銀行在《銀行貸款損失准備計提指引》中規定,銀行應當按照謹慎會計原則,合理估計貸款可能發生的損失,及時計提貸款損失准備,包括一般准備、專項准備和特種准備。一般准備是根據全部貸款余額的一定比例計提的、用於彌補尚未識別的可能性損失的准備;專項准備是指根據《貸款風險分類指導原則》,對貸款進行風險分類後,按每筆貸款損失的程度計提的用於彌補專項損失的准備。特種准備指針對某一國家、地區、行業或某一類貸款風險計提的准備。
2.財政部的相關規定。
2001年11月27日財政部頒布的《金融企業會計制度》規定:商業銀行按照貸款五級分類結果及時、足額在當期損益中計提專項准備金,對特定國家發放貸款在當期損益中計提特種准備金,商業銀行也可從稅後利潤中提取一定比例的一般准備。
2005年6月21日財政部發布的《金融企業呆賬准備提取管理辦法》明確將貸款損失准備劃分為:一般准備、專項准備和特種准備。規定一般准備作為利潤分配處理,是所有者權益的組成部分,並將一般准備的計提基準從原來的不低於期末貸款余額的1%調整為不低於風險資產期末余額的1%.
3.稅務部門的相關規定。
國家稅務局在自2002年10月1日開始實施的《金融企業呆賬損失稅前扣除管理辦法》中規定:允許稅前扣除的呆賬准備=本年末允許提取的呆賬准備的資產余額×1%-上年末已在稅前扣除的呆賬准備余額。這是一種對一般准備金進行所得稅稅收減免的稅務處理方式。在具體執行過程中,國稅發〔2003〕73號文件規定:國務院決定的事項、金融體制改革和金融企業改組改制過程中清理的跨省區的呆賬損失和單筆5000萬元以上的呆賬損失,由國家稅務總局負責審批。除以上情形外,金融企業的呆賬損失由省及省以下稅務機關審批。《金融企業呆賬稅前扣除管理辦法》還規定,金融企業發生的呆賬損失,按規定報經稅務機關審核確認後,應先沖抵已在稅前扣除的(按1%比例計提的)呆賬准備,不足沖抵部分可據實稅前扣除。
從我國貸款損失准備制度的建立和發展過程可以看出,貸款損失准備制度不斷完善,計提范圍逐步擴大,計提比例逐步提高,對於商業銀行經營穩健性的要求日益嚴格,說明央行和財政部門越來越關注貸款損失准備對銀行抵禦風險的重要性。但是,根據國家稅務總局下發的《金融企業呆賬損失稅前扣除管理辦法》,銀行計提的專項准備不能獲得稅務減免,嚴重製約了金融企業及時、足額計提特殊准備。
5. 金融企業貸款損失准備計提數小於可扣除數是否納稅調減
金融企業貸款損失准備金計提數小於可扣除數,應當就計提金額和可扣除金額的差額作調減處理。
6. 金融企業的貸款損失准備如何核算
一、本來科目核算企業(源銀行)貸款的減值准備。
計提貸款損失准備的資產包括貼現資產、拆出資金、客戶貸款、銀團貸款、貿易融資、協議透支、信用卡透支、轉貸款和墊款等。
企業(保險)的保戶質押貸款計提的減值准備,也在本科目核算。
企業(典當)的質押貸款、抵押貸款計提的減值准備,也在本科目核算。
企業委託銀行或其他金融機構向其他單位貸出的款項計提的減值准備,可將本科目改為1304
委託貸款損失准備科目。
二、本科目可按計提貸款損失准備的資產類別進行明細核算。
三、貸款損失准備的主要賬務處理。
(一)資產負債表日,貸款發生減值的,按應減記的金額,借記資產減值損失科目,貸記本科目。
(二)對於確實無法收回的各項貸款,按管理許可權報經批准後轉銷各項貸款,借記本科目,貸記貸款、貼現資產、拆出資金等科目。
(三)已計提貸款損失准備的貸款價值以後又得以恢復,應在原已計提的貸款損失准備金額內,按恢復增加的金額,借記本科目,貸記資產減值損失科目。
四、本科目期末貸方余額,反映企業已計提但尚未轉銷的貸款損失准備。
7. 金融企業計提的超額貸款損失准備用確認遞延所得稅資產嗎
近日,證監會發布《上市公司執行企業會計准則監管問題解答》[2013年第1期(總第8期),以下簡稱《解答》],其中明確規定對於上市公司已計提但尚未使用的安全生產費,不確認遞延所得稅資產,從而終結了實務中模稜兩可的會計處理,提高了會計信息質量。
安全生產費會計處理的兩個准繩性文件安全生產費會計處理的兩個准繩性文件是:
(1)《企業會計准則解釋第3號》(以下簡稱3號解釋)。3號解釋規定:高危行業企業按照國家規定提取的安全生產費,應當計人相關產品的成本或當期損益,同時記入「專項儲備」科目。企業使用提取的安全生產費時,屬於費用性支出的,直接沖減專項儲備。企業使用提取的安全生產費形成固定資產的,應當通過「在建工程」科目歸集所發生的支出,待安全項目完工達到預定可使用狀態時確認為固定資產;同時,按照形成固定資產的成本沖減專項儲備,並確認相同金額的累計折舊。該固定資產在以後期間不再計提折舊。「專項儲備」科目期末余額在資產負債表所有者權益項下「減:庫存股」和「盈餘公積」之間增設「專項儲備」項目反映。
《企業會計准則》實施後,相關部門對安全生產費會計處理的規定算是一波三折,變化多端,財會人員不知所措,雖然3號解釋將安全生產費的科目設置、使用、確認以及報表的列示進行了公允的處理,操作性較強,但對安全使用費的所得稅會計處理沒有進行明確說明,為此實務中也經常演繹著不同的操作的結果。
(2)《解答》對於上市公司已計提但尚未使用的安全生產費,是否可以確認遞延所得稅資產進行了解答:按照企業會計准則及相關規定,已計提但尚未使用的安全生產費不涉及資產負債的賬面價值與計稅基礎之間的暫時性差異,不應確認遞延所得稅。因安全生產費的計提和使用產生的會計利潤與應納稅所得額之間的差異,比照永久性差異進行會計處理。
稅務處理
國家稅務總局《關於煤礦企業維簡費和高危行業企業安全生產費用企業所得稅稅前扣除問題的公告》(國家稅務總局公告[2011]26號)規定:煤礦企業實際發生的維簡費支出和高危行業企業實際發生的安全生產費用支出,屬於收益性支出的,可直接作為當期費用在稅前扣除;屬於資本性支出的,應計入有關資產成本,並按企業所得稅法規定計提折舊或攤銷費用在稅前扣除。企業按照有關規定預提的維簡費和安全生產費用,不得在稅前扣除。
即稅法上採取「據實扣除」的原則,安全生產費只允許實際發生的支出稅前扣除而不是按計提數稅前扣除,由此產生的財稅差異,屬於永久性差異,不進行遞延所得稅的會計處理。
8. 金融企業的哪些資產可以計提貸款損失准備金
問:抄金融企業的哪些資產可以計提貸款損失准備金,准予計提並稅前扣除的貸款損失准備金應如何計算?答:根據財政部、國家稅務總局《關於金融企業貸款損失准備金企業所得稅稅前扣除政策的通知》(財稅[2012]5號),准予稅前提取貸款損失准備金的貸款資產范圍包括:(1)貸款(含抵押、質押、擔保等貸款);(2)銀行卡透支、貼現、信用墊款(含銀行承兌匯票墊款、信用證墊款、擔保墊款等)、進出口押匯、同業拆出、應收融資租賃款等各項具有貸款特徵的風險資產;(3)由金融企業轉貸並承擔對外還款責任的國外貸款,包括國際金融組織貸款、外國買方信貸、外國政府貸款、日本國際協力銀行不附條件貸款和外國政府混合貸款等資產。 金融企業准予當年稅前扣除的貸款損失准備金計算公式如下: 准予當年稅前扣除的貸款損失准備金=本年末准予提取貸款損失准備金的貸款資產余額×1%-截至上年末已在稅前扣除的貸款損失准備金的余額 金融企業按上述公式計算的數額如為負數,應當相應調增當年應納稅所得額。
9. 為什麼要提貸款損失准備我學的是金融企業會計,需要站在銀行的立場回答謝謝
貸款損失准備是指金融企業會計期末的貸款責任余額按照可分類的風險級別計提的准備金,一般銀行貸款類別分5級,按1%-100%的比例計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