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理財融資 > 再融資加速

再融資加速

發布時間:2021-09-20 10:07:36

1. 以股權再融資為例分析再融資工具選擇時應考慮哪些考慮因素

行情走抄出一個過山車的走勢,午盤有過一波拉升,午盤後又幾乎是對稱式的下跌,這樣漲跌之間,市場量能進一步萎縮,打消了抄底資金的熱情。而持倉進一步加速,增倉速度有所下降,因此指數在初期宣洩後,顯露出來資金的觀望情緒,追漲殺跌的情況都在放緩,陰跌效應形成。

2. ipo加速是解葯還是毒葯

加速圈錢,肯定是毒葯;
現在的新股IPO提速後無論從資金流出量,還是單只新股的資金募集數對股市的影響並不太大,甚至對縮短「殼資源」大有幫助,所以對投資者而言,新股IPO大擴容恐怕更多的是對其心理預期的影響。
第一,IPO融資規模太小,廣大投資者勿過多恐慌。從A股資金供求看,資金流入主要來自公募基金、私募基金、銀證轉賬、保險加倉、滬股通、融資余額,資金流出主要來自IPO、再融資、產業資本減持、交易稅費。
而在2016年IPO、再融資、產業資本減持、交易稅費分別為1496、16967、1140、3780億元,分別佔全年資金流出額的6.4%、72.6%、4.9%、16.2%,相對而言IPO對資金面的沖擊較小。我們真正看到耗用股市資金的幕後元兇是再融資。
第二,今年雖然IPO提速,但新股募集資金規模大不如前。悲觀者恐慌,密集的IPO發行會拉動大盤持續向下,抵觸和反感IPO的情緒升溫。其實,盡管2015、2016年新股發行提速,發行家數分別為223隻、227隻。但實際上單只新股募集資金平穩,保持在6億元至7億元。
而2017年以來,單只新股的募集資金平均為5.5億元,規模更是穩中略降。這與動輒幾十億甚至上百億的單個定向增發、再融資等抽血相比,並不算多,對股市資金的實際吸蝕作用並不大。
第三,進入2017年後,由於市場化的新股發行節奏加快,使得市場估值體系被重塑,而融資額少、家數多的新股發行模式,使得IPO堰塞湖水位迅速下降,屢遭市場詬病的「高發行價、高發行市盈率、超高的募集資金」現象幾乎消失,擬IPO企業排隊時間的大幅縮短,讓一些「殼」資源的價值大打折扣。
在此之前,正常的IPO排隊速度奇慢,通常要3-4年時間,而像圓通速遞等公司借殼上市重組方案在上報幾個月即獲得審批通過。這就造成了部分績差企業在IPO無望的情況下,選擇借殼上市。而筆者認為,如果監管部門明確,所有構成借殼上市的審批全部進入IPO通道,與IPO一起排隊,那麼上市公司的殼價值也將迅速歸於零。
新年伊始,股市表現不盡人意,很多人將下跌歸咎於新股IPO的速度加快。但未來指望監管者放緩IPO的可能性很渺茫,因為新股IPO並不是導致股市下跌的根本原因。股市重挫的根源在於其本身估值虛高不下,需要一個價值回歸的過程。而新股IPO的提速恰好說明了監管者要讓股市更好為實體經濟提供融資服務,以及降低新股排隊時間,推進注冊制改革的大方向。

3. 證監會召開「2020年系統年中工作會議暨警示教育大會」部署了哪些內容

證監會召開「2020年系統年中工作會議暨警示教育大會」部署的內容包括在落實「六穩」「六保」中進一步體現資本市場擔當作為;聚焦「建制度」主線;踐行「不幹預」理念;落實「零容忍」要求;把握好改革的時度效;堅定推進資本市場高水平雙向開放;堅持標本兼治;加強監管能力建設;鞏固拓展作風建設成果。

一、在落實「六穩」「六保」中進一步體現資本市場擔當作為。細化落實支持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的各項舉措,將前期的階段性政策與制度性安排相結合,提高政策的精準度、可操作性和直達力,促進保護和激發市場主體活力。

發揮資本市場機製作用,更好支持創新驅動發展、國資國企改革等國家重大戰略和區域發展戰略。完善在疫情背景下提高上市公司質量的有效途徑和機制。保持IPO常態化,推進再融資分類審核。加快推進基礎設施領域公募REITs試點落地,盡快形成示範效應。推進期貨期權產品創新。

二、聚焦「建制度」主線,加快推進資本市場基礎制度體系更加成熟定型。堅持整體設計、突出重點、問題導向,加快關鍵制度創新,補齊制度短板。完善注冊制制度規則,增強信息披露針對性有效性,提高審核注冊的質量、效率和透明度。

健全市場化法治化退市機制,暢通多元化退市渠道。以更加市場化便利化為導向,穩妥推進交易結算制度改革。

三、踐行「不幹預」理念,構建資本市場良好的可預期機制。減少管制,大力推進「放管服」改革;堅持按規則制度辦事,保持市場功能正常發揮;完善預期管理機制,加強宏觀研判,穩定市場預期。

以編制權責清單為抓手,全面清理「口袋政策」和「隱形門檻」,進一步整合規范備案報告事項。健全促進行業機構做優做強的制度機制,發展高質量投資銀行和財富管理機構。

四、落實「零容忍」要求,嚴厲打擊資本市場違法犯罪行為。落實工作部署,持續加大對欺詐發行、財務造假、內幕交易、操縱市場等惡性違法犯罪案件的打擊力度,推動建立打擊資本市場違法活動協調機制,推動構建行政執法、民事追償和刑事懲戒相互銜接、互相支持的立體、有機體系。抓好證券集體訴訟制度落地實施。多渠道、多平台強化執法宣傳,傳遞「零容忍」的鮮明信號。

五、把握好改革的時度效,平穩推進資本市場全面深化改革落地實施。保持改革定力,加強改革評估,進一步統籌好融資端和投資端的各項改革舉措。著力提升融資端改革的系統性、協調性,持續推進科創板制度創新;推進創業板改革並試點注冊制平穩落地和穩定運行;繼續深化新三板改革,增強市場吸引力、輻射力和覆蓋面。

堅持內外雙向發力,在投資端推出更多務實管用的舉措,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努力打造專業化資產管理機構,推動個人養老金投資公募基金政策加快落地。

六、堅定推進資本市場高水平雙向開放,強化監管合作。持續推進市場、行業和產品開放,研究逐步統一、簡化外資參與境內市場的渠道和方式,同步加強開放條件下監管和風險防控能力建設。加強跨境監管合作,切實採取措施做好中概股情況應對,推進相關監管制度體系建設,共同打擊跨境證券違法犯罪行為。

修訂整合現有境外上市規則,構建完整清晰的境外上市監管制度體系。健全與香港金融監管部門常態化協作機制,堅定維護香港金融市場穩定發展。

七、堅持標本兼治,堅決打贏防範化解重大金融風險攻堅戰、持久戰。加強風險研判,強化對杠桿資金的監測,防範和打擊體系化、規模化場外配資,努力走在市場曲線的前面,促進資本市場平穩發展。

積極推進化解股票質押、債券違約等重點領域風險,力爭處置效果有新的提升,風險進一步收斂。加大私募基金風險防範和監管,加快推動出台《私募基金條例》,出台私募基金規范經營的底線要求,穩妥推進高風險個案處置。

八、加強監管能力建設,完善投資者保護機制。進一步落實分類和差異化的理念,強化對上市公司、中介機構等市場主體的監管。推進上市公司治理三年行動計劃。進一步壓實中介機構「看門人」責任,促進歸位盡責。加快推動科技監管落地見效,促進提升全行業科技化水平。加快制定欺詐發行責令回購辦法。創新投資者教育服務,積極培育成熟理性的股權投資文化。

九、鞏固拓展作風建設成果,推動系統黨的建設高質量發展。貫徹落實國務院第三次廉政工作會議精神,把「嚴」的主基調長期堅持下去,扎實推進系統全面從嚴治黨,協同推進風險處置和金融反腐工作。

持續推進強化政治機關意識教育、「燈下黑」問題專項整治和黨支部標准化規范化建設落地見效。推動系統作風建設制度化常態化。堅持新時代好乾部標准,打造「忠專實」的高素質監管幹部隊伍。

4. IPO加速發行是支持實體經濟嗎

IPO 是實體經濟融資的解葯。①信貸融資仍是大頭,在直接融資中股權市場有待發展。目前中國股權融資仍較小,加上債券融資後直接融資佔比也不高,貸款仍為主要融資渠道。16 年非金融企業境內股票融資占社融比重為 7.0%,債券融資為16.8%,而日本同樣是銀行主導型金融制度國家,其非金融企業直接融資佔比高達 60%以上,美股則高達 80%以上,中國直接融資市場還有較大發展空間。在直接融資中,當前債務融資發展過快,企業部門杠桿率高達 123.1%,高於國際水平。沉重的債務負擔拖累企業長遠的發展,這就迫切需要企業改變融資結構,在直接融資中更多採取股權融資。②IPO 融資助力企業業績改善,支撐實體經濟增長。上市公司較非上市公司更易獲得持續的低成本融資,這既支撐企業迅速擴張,又利於降低財務費用。
長期看 IPO 發行不改市場趨勢。①回顧市場表現,IPO 發行節奏與市場漲跌幅關聯不大。IPO 供給基本上保持動態平衡,IPO 發行節奏與 A 股行情更是相生相長的關系,在牛市中 IPO 發行較多,在熊市中 IPO 發行更少,在震盪市中 IPO 發行節奏保持平穩。②長期看 IPO 發行對 A 股資金面影響不大。從 A 股資金供求看,資金流入主要來自公募基金、私募基金、銀證轉賬、保險加倉、滬股通、融資余額,資金流出主要來自 IPO、再融資、產業資本減持、交易稅費。在 16 年 IPO、再融資、產業資本減持、交易稅費分別為 1496、16967、1140、3780 億元,分別佔全年資金流出額的 6.4%、72.6%、4.9%、16.2%,相對而言 IPO 對資金面的沖擊較小,從而長期看 IPO 發行不改市場趨勢。
短期 IPO 節奏過快,需要新平衡。①近期 IPO 發行加速,資金供求偏緊,打新收益率下降。從資金供求細項看,IPO 發行後一般在多個交易日內將連續漲停,即意味著 IPO 融資的資金流出效應將放大,16 年新股上市後平均連續 13.7 個交易日漲停,上市首個交易日平均漲幅為 43.8%,按此估算新股上市後連續漲停期間收益率高達 381.9%,這就意味 16 年 IPO融資最多將導致資金流出 7210 億元;其次,在定增中部分項目通過資產對價完成支付,這部分基本對市場資金面無沖擊,16 年再融資中現金對價部分佔 61%,為 10369 億元,短期 IPO 發行對資金供求影響加大。②建議監管層加大資金入市力度對沖 IPO 加速對資金面的沖擊。雖然 IPO 發行制不斷改進,但目前核准制仍不完美,主要體現在 IPO 核准制定價不合理,近期 IPO 加速發行,將有利於解決 IPO 定價不合理問題,發行節奏加快導致新股難獲連續漲停。但是打新收益率持續降低也挫傷資金打新的積極性,在市值配售制度下其為打新而鎖定的 A 股倉位也將解凍,由此對 A 股資金面造成壓力。
為緩解 IPO 定價不合理和 IPO 加速造成資金面緊張局面,監管層應當從其他資金供求方面下手,比如加快批准成立私募、公募基金力度,加大銀行理財、養老金等資金入市節奏、降低再融資規模等。

5. 為什麼上市公司再融資是利空

上市公司再融資現在成為了股票市場的一個重大利空,可是要知道這就是在中國才是這樣的! 資本市場本來就是要為上市公司提供股權融資渠道的,因此,上市公司再融資應該是情理之中,自然而然的事情,並且對於一些績優、成長性好的上市公司,作為散戶的股東還會歡迎他的配股再融資,因為這樣可以獲得更多的收益。 但是在中國,再融資是散戶談虎色變的事情,特別是那些大「藍籌股」的再融資,更是能夠帶動整個市場的大幅度調整,為什麼會這樣? 道理很簡單,因為中國的上市公司根本沒有從股東(當然主要是中小股東)的利益出發考慮公司的長遠發展問題,融資的目的僅僅是圈錢,是為大股東利益服務的,甚至是為公司管理人員和職工謀利益的,所以公司業績再好,也可以不分配,或者毛毛雨地分點,再從股市圈走更多的錢。

6. IPO籌資額在加大,意味著IPO發行在加速嗎

當所有人都把目光投向IPO之際,市場對於再融資的關注度明顯下降。在不少機構眼中,IPO承銷家數與金額,儼然成為評判券商投行實力強弱的唯一標准。 再融資籌資金額屢超IPO 然而,實際情況卻並非如此。統計數據顯示,2011年,A股市場的IPO融資金額為2720億元,再融資(含公司債,不包括資產類的重大資產重組)則達到了3909億元,後者較前者超出了43.7%。值得注意的是,2011年A股再融資不僅在總量上遠超IPO,平均單筆融資規模(16.92億元)也明顯高於IPO(9.82億元)。 事實上,A股市場近幾年的再融資籌資金額均超過IPO,而這一點在2011年則表現得更加明顯。業內人士指出,A股市場IPO的「大單時代」已經漸行漸遠,與此同時,再融資的「大單時代」卻正在降臨。對於券商投行而言,是繼續在IPO的「紅海」廝殺,還是在再融資的「藍海」尋找新的突破口,這成了必須盡早抉擇的戰略難題。 公開資料顯示,2011年全年,A股市場共計有706家企業發行證券,分別涉及IPO、公開增發、上市公司債、配股、定向增發、可轉債以及企業債,共計籌得資金10057億元。其中,IPO企業277家,共計籌資2720億元;公開增發10家,共籌資289億元;定向增發119家,共計籌資1576億元;配股13家,共計籌資372億元;上市公司債80家,共計籌資1259億元;企業債198家,共計籌資3428億元;可轉債9家,共計籌資413億元。此外,另有55家企業還實施了單純向大股東或其他股東發行股份認購資產、不籌資的重大資產重組財務顧問行為。 統計顯示,2011年全年IPO籌資額為2720億元,僅僅佔到上年同期融資額4911億元的51.70%。「IPO籌資額下降主要原因在於發行市盈率滑落造成的單位融資效率下降。」上海某大型券商投行部門負責人指出,2010年IPO平均籌措資金為14.15億元,而2011年則驟降至9.82億元,下降幅度高達30.6%;其次是發行數量下降,2010年IPO發行數量為347家,2011年則為277家,下降幅度約為20%。 兩份排名 如果僅僅考慮IPO融資的承銷情況,平安證券無疑是2011年的最大贏家,而曾經長期壟斷券商投行霸主地位的中金公司,過去一年則遭遇了滑鐵盧。 2011年,主承銷金額在100億以上的投行有6家,平安證券與國信證券分別以298億元和260.4億元占據前兩位,其承銷上市公司數量也雄踞前二。承銷金額緊隨其後的依次是中信證券、安信證券和中信建投。 中金公司在IPO承銷上的「隕落」出人意料,歷史統計數據顯示,從2004年至2010年,按國內IPO主承銷商募集資金排名,中金公司除了在2008年和2010年排名第二,其他年份始終穩居榜首,但是2011年全年,中金公司僅有兩單入賬,承銷金額為63.2億元,按主承銷金額排名第15,按主承銷數量排名第41。 如果綜合考慮IPO與再融資的情況,券商投行格局則又是另一番天地。從股權融資與債券融資(股票、可轉債、公司債和企業債)總體籌資情況來看,中信證券笑到了最後,其以承銷總金額720.5億元、占據7.40%市場份額的業績排名第一;位列第二名的是國泰君安證券,其承銷總金額為673.1億元,占據了6.91%的市場份額;排在第三的是平安證券,其承銷總金額為631.7億元,占據的市場份額為6.49%;國信證券緊隨其後,以 563.6億元的承銷金額位列第四;排在第五位的是中信建投,其承銷金額也達到了527.7億元。 與2010年的承銷情況相比,變化較大的莫過於中金公司和中銀國際,中金公司的股票承銷金額由2010年的1497.96億元降至去年的439.6億元,其排名也由第一位下滑至第六位;中銀國際的承銷金額從2010年的936.55億元降至2011年的296.7億元,其排名也由第三位滑落至如今的第十二位,跌出前十。與之相反,部分券商排名逆勢增長,影響力不斷提升:中信證券由第二位升至第一位,國泰君安由第四位升至第二位,平安證券和國信證券也分別由2010年的第七和第八名升至2011年第三和第四,可謂老牌勁旅業績常青,新銳券商更進一步。 「充分發揮自身優勢,是券商投行戰略選擇的主要方向。」業內資深人士表示,平安、國信正是依靠自身在中小企業項目上的獨特優勢,得以在投行界迅速崛起,但這並不代表著所有券商投行未來的發展方向。以國泰君安、中信證券等老牌券商為例,憑借在再融資市場上的出色表現,依然能夠在投行界保持較高的市場佔有率。

7. 央視帶頭質疑IPO加速過快問題 IPO速度會受到影響嗎

央視:中國平均每天3家公司IPO 股民不賺錢巨量融資誰會買單
上周五證監會再次核准了14家公司的上市批文。而本周就有15家公司開啟新股申購,這也意味著新年以來,監管層幾乎在以每周一批、每天3家左右的節奏,高速推進著新股發行。

我們注意到這種高速發行的節奏並不是偶然發生的,梳理一下2016年的新股發行,截至2016年12月31日,2016年以來A股有227家企業成功IPO,募集資金1496億元。IPO數量創五年來新高,但融資規模較去年有小幅下降。而根據證監會主席助理宣昌能日前引用的數據,2016年我國IPO、再融資現金部分合計1.33萬億元,同比高達增長59%,A股再融資規模創歷史新高。但值得注意的是同期上證指數跌幅超12%,創業板跌幅近28%。根據相關機構測算,2016年在高速發行的背景下,每位股民平均虧損2.4萬元。

IPO在提速,投資卻不賺錢!巨量融資誰會買單?
有市場機構預計2017年A股將有380~420家企業完成IPO,全年融資額在2500億~2800億元,如果這個猜測成立的話,2017年新股發行數量和融資額較2016年均增長六成至八成。2017年IPO融資量將達到3000億元水平。而日前,新三板 企業陸續開始IPO的消息,也意味著有近萬家企業正在陸續成為IPO的後備軍。那麼問題就來了,這么大的融資量融資方是很高興,賺的盆滿缽滿,但是市場雙方的,有賣就得有人買,這么大的量究竟該誰來承接?如果投資者在市場中長期不賺錢,這樣的發行節奏還能繼續下去嗎?一個失去賺錢效應的市場,還能堅持多久?

8. IPO加速對市場的影響到底有多大

iPO 是實體經濟融資的解葯。①信貸融資仍是大頭,在直接融資中股權市場有待發展。目前中國股權融資仍較小,加上債券融資後直接融資佔比也不高,貸款仍為主要融資渠道。16 年非金融企業境內股票融資占社融比重為 7.0%,債券融資為16.8%,而日本同樣是銀行主導型金融制度國家,其非金融企業直接融資佔比高達 60%以上,美股則高達 80%以上,中國直接融資市場還有較大發展空間。在直接融資中,當前債務融資發展過快,企業部門杠桿率高達 123.1%,高於國際水平。沉重的債務負擔拖累企業長遠的發展,這就迫切需要企業改變融資結構,在直接融資中更多採取股權融資。②IPO 融資助力企業業績改善,支撐實體經濟增長。上市公司較非上市公司更易獲得持續的低成本融資,這既支撐企業迅速擴張,又利於降低財務費用。
長期看 IPO 發行不改市場趨勢。①回顧市場表現,IPO 發行節奏與市場漲跌幅關聯不大。IPO 供給基本上保持動態平衡,IPO 發行節奏與 A 股行情更是相生相長的關系,在牛市中 IPO 發行較多,在熊市中 IPO 發行更少,在震盪市中 IPO 發行節奏保持平穩。②長期看 IPO 發行對 A 股資金面影響不大。從 A 股資金供求看,資金流入主要來自公募基金、私募基金、銀證轉賬、保險加倉、滬股通、融資余額,資金流出主要來自 IPO、再融資、產業資本減持、交易稅費。在 16 年 IPO、再融資、產業資本減持、交易稅費分別為 1496、16967、1140、3780 億元,分別佔全年資金流出額的 6.4%、72.6%、4.9%、16.2%,相對而言 IPO 對資金面的沖擊較小,從而長期看 IPO 發行不改市場趨勢。
短期 IPO 節奏過快,需要新平衡。①近期 IPO 發行加速,資金供求偏緊,打新收益率下降。從資金供求細項看,IPO 發行後一般在多個交易日內將連續漲停,即意味著 IPO 融資的資金流出效應將放大,16 年新股上市後平均連續 13.7 個交易日漲停,上市首個交易日平均漲幅為 43.8%,按此估算新股上市後連續漲停期間收益率高達 381.9%,這就意味 16 年 IPO融資最多將導致資金流出 7210 億元;其次,在定增中部分項目通過資產對價完成支付,這部分基本對市場資金面無沖擊,16 年再融資中現金對價部分佔 61%,為 10369 億元,短期 IPO 發行對資金供求影響加大。②建議監管層加大資金入市力度對沖 IPO 加速對資金面的沖擊。雖然 IPO 發行制不斷改進,但目前核准制仍不完美,主要體現在 IPO 核准制定價不合理,近期 IPO 加速發行,將有利於解決 IPO 定價不合理問題,發行節奏加快導致新股難獲連續漲停。但是打新收益率持續降低也挫傷資金打新的積極性,在市值配售制度下其為打新而鎖定的 A 股倉位也將解凍,由此對 A 股資金面造成壓力。
為緩解 IPO 定價不合理和 IPO 加速造成資金面緊張局面,監管層應當從其他資金供求方面下手,比如加快批准成立私募、公募基金力度,加大銀行理財、養老金等資金入市節奏、降低再融資規模等。

9. 前海開源再融資主題精選基金怎麼樣

前海開源再融資主題精選基金定位投資再融資主題相關股票,處於定向增發回進程以及定向增發完成後一定時答期內的上市公司。
基金經理邱傑表示,由於一級市場的定增投資一般有1~3年的鎖定期,而選擇以再融資為投資主線的公募基金,既能享受上市公司融資帶來的發展加速,又不必受制於限售鎖定期,能較好平衡收益和流動性。

10. 藍星清洗在面臨股權再融資時有哪些方式可供選擇

市場還是存在三條明顯的投資主線:第一條是股市的風向標金融股。版券商板塊是此次大盤加權速上漲的龍頭板塊,由於該板塊和指數是直接相關的,也是市場情緒的直接體現,所以該板塊還是股民監測市場的風向標保險股、銀行股也是如此,可以說金融股板塊已經可以單獨左右指數的方向。玉名認為盯緊金融股,可以方便股民挖掘熱點輪動的關注點,一般來說,券商板塊總是最先啟動,隨後其他板塊跟隨,當出現石油石化板塊領漲時就到了熱點末端,此時股民要小心風險,而隨著券商板塊最後補跌出現,那麼下一個反彈周期即將開啟。

閱讀全文

與再融資加速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股份融資 瀏覽:55
翹然天津資本投資咨詢有限公司 瀏覽:456
融資融券寶典 瀏覽:29
定期理財規劃 瀏覽:599
恆大集團股票行情 瀏覽:6
信託信披 瀏覽:944
大眾公用股票分紅 瀏覽:637
寧波銀行後期查貸款用途 瀏覽:545
好好開車融資 瀏覽:300
融資租賃可行性報告 瀏覽:2
860日幣是多少人民幣 瀏覽:373
房奴如何理財 瀏覽:803
南昌住房公積金貸款計算器 瀏覽:427
國盛華興投資有限公司 瀏覽:822
工行貴金屬掛單四種 瀏覽:918
主力資金進出散戶資金進出指標公式 瀏覽:880
報雷理財 瀏覽:898
廣信股份股票 瀏覽:472
小額貸款怎麼收賬 瀏覽:798
基金交銀藍籌凈值519697 瀏覽: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