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福櫃加盟靠譜嗎,無人智能貨櫃前景怎麼樣
智能快遞櫃行業發展現狀分析,運營方盈利模式難解
作為快遞行業「最後一公里」的解決方案,智能快遞櫃市場正一路「狂飆突進」。政策上持續加碼,資本也在加快湧入,智能快遞櫃正由一二線城市加速向三四線城市布局。然而,與資本熱形成鮮明對比的是,目前智能快遞櫃市場遭遇的用戶不理解不買賬、運營方盈利模式不清晰等問題仍未解決。總體而言,智能快遞櫃還是入不敷出,處於嚴重虧損狀態,行業的可持續發展已走入十字路口。
智能快遞櫃發展已是大勢所趨
2018年前三季度,隨著基礎設施投入加大,企業之間的競爭逐漸向服務質量競爭轉變。其中,快遞企業與第三方創新末端投遞形式,基本形成上門投遞、智能箱投遞、平台投遞等多元末端服務體系。據前瞻產業研究院發布的《智能快遞櫃行業發展前景預測與投資戰略規劃分析報告》統計數據顯示,主要企業設立智能快件箱25萬組,箱遞率達到8.4%。高速增長的快遞包裹量,加之城市勞動力數量不足,完全依靠傳統的「快遞小哥」上門派送已經不太現實,智能快遞櫃等智能終端的發展已是大勢所趨。2015年全國智能快遞櫃市場規模為69億元,按照我國快遞業務不斷增長態勢,以及智能快遞櫃的迅速發展,預計2018年智能快遞櫃市場規模將達169億元。預計到了2020年,全國智能快遞櫃市場規模將近300億元。
2015-2020年全國智能快遞櫃市場規模統計情況及預測
資料來源:前瞻產業研究院整理
利好發展政策政策密集發布
今年以來,鼓勵發展智能快遞櫃的政策密集發布。2018年「國辦一號文」首次明確智能快遞櫃的公共屬性。今年5月起正式實施的《快遞暫行條例》鼓勵企業共享末端服務設施。
地方政府也相繼出台方案,大力推動智能快遞櫃等智能終端建設。日前審議通過的《四川省郵政條例(修正案)》增加了「新建、改建、擴建城鎮居民住宅區,鼓勵建設單位配套設置智能信報箱、智能快件箱等智能末端服務設施」內容。近日寧夏出台的《關於推進電子商務與快遞物流協同發展的實施方案》,將智能快件箱、快遞末端綜合服務場所納入公共服務設施規劃,提出加快智能投遞設施在社區、高校、商務中心等人員密集場所和服務需求集中區域的布局,並將出台智能快件箱免費使用等相關補貼政策。
各路資本競相湧入智能快遞櫃
2018年前三季度,快遞物流領域投融資規模超過1100億元,其中末端網路成為主要投資領域之一。智能快遞櫃作為快遞行業「最後一公里」的解決方案,也引得各路資本競相湧入。2015年6月,順豐、申通、中通、韻達、普洛斯宣布投資5億元成立豐巢科技。2016年10月,中集e棧、上海富友收件寶、江蘇雲櫃組成創贏聯盟,形成了以速遞易、豐巢和創贏聯盟為主的三巨頭格局。2017年7月,中國郵政集團與驛寶網路入股速遞易,中國郵政以50%股份控股速遞易,「國家隊」正式進入智能快遞櫃行業。
2018年1月,豐巢科技獲得來自瑋榮發展、順豐投資、申通有限、福杉投資、普洛斯投資、鼎暉孚涵等投資的20.73億人民幣的戰略投資。2018年4月,菜鳥驛站智能快遞櫃上市運營。2018年5月,申通快遞、韻達股份、圓通速遞和中通快遞等民營快遞公司宣布向菜鳥供應鏈全資子公司浙江驛棧增資31.67億元。
智能快遞櫃三大發展阻礙分析
1、市場認知障礙。智能快遞櫃直接割裂了用戶與快遞員的聯系,用戶和發件人接受智能快遞櫃服務還需要一些時間。在整個快遞服務鏈條中,智能快遞櫃需要打通的環節還存在阻塞,需要建立更廣范圍的接受度。
2、盈利模式障礙。從成本角度看,智能快遞櫃存在設備投入成本、物業租賃成本和運營維護成本。從收入角度看,收派件分成、廣告收入、社區O2O服務收入、用戶超時取件費用等,短期內難以形成穩定的現金流。智能快遞櫃商業模式的發展還處在市場培育期,多數公司還在「燒錢」,難以覆蓋公司鋪設網點的成本投入。
3、整體規劃障礙。目前智能快遞櫃還處於跑馬圈地階段。快遞公司、電商、第三方服務等進入該業務領域的驅動力不同,例如快遞公司是為強化末端控制力,電商為了增加服務多樣性,有些第三方的目的居然是為了發展新型地產。各類經營主體之間存在業務和利益沖突。為了避免市場混亂,智能快遞櫃市場的整體規劃和業務備案監管,就顯得十分重要。
加大溝通協調力度,解決盈利模式問題
物流末端的需求是多樣化的,送貨上門是主流,但快遞櫃的市場潛力也不可小覷。未來應加大溝通協調力度,在提高消費者滿意度的同時,盡快解決盈利模式問題。
對於智能快遞櫃企業普遍面臨用戶「抵觸付費」難題,在拓展生活類服務方面進行創新,僅僅依靠快遞的代收和代發,很難形成盈利能力。尤其到了市場成熟期,智能快遞櫃初具規模,擁有龐大的用戶入口之後,提供一些增值服務,智能快遞櫃企業就會擁有更大的話語權和談判能力。
市場的未來,最終取決於能否形成一個成本分擔、收益共享的機制。消費者和快遞員都不應作為快遞櫃費用的承擔者,而是應該由快遞企業通過提升快遞價格來「支付」這部分成本。
智能快遞櫃最大的價值是其數據、流量價值,以及它作為一種物聯網終端來為供應鏈賦能的協同效應。智能快遞櫃的贏利模式不能完全靠收費和廣告,而是從其數據、流量中掘金。智能快遞櫃未來的發展方向是盡可能地保證效率、成本、體驗和信息的互動,以及與終端最後幾百米盡快協調達成共識。
『貳』 福櫃的無人智能貨櫃與無人售貨機有啥不一樣嗎
看使用方法就是
『叄』 洋玩易融資成功了嗎聽說這家公司正在融資。。。
你說的是做福櫃的那家企業吧!這個已經成功融資千萬級了啊,這個網 上都有顯示的。他們的福櫃現在很受歡迎
『肆』 福櫃無人智能貨櫃的前景好不好
智能快遞櫃行業發展現狀分析,運營方盈利模式難解
作為快遞行業「最後一公里」的解決方案,智能快遞櫃市場正一路「狂飆突進」。政策上持續加碼,資本也在加快湧入,智能快遞櫃正由一二線城市加速向三四線城市布局。然而,與資本熱形成鮮明對比的是,目前智能快遞櫃市場遭遇的用戶不理解不買賬、運營方盈利模式不清晰等問題仍未解決。總體而言,智能快遞櫃還是入不敷出,處於嚴重虧損狀態,行業的可持續發展已走入十字路口。
智能快遞櫃發展已是大勢所趨
2018年前三季度,隨著基礎設施投入加大,企業之間的競爭逐漸向服務質量競爭轉變。其中,快遞企業與第三方創新末端投遞形式,基本形成上門投遞、智能箱投遞、平台投遞等多元末端服務體系。據前瞻產業研究院發布的《智能快遞櫃行業發展前景預測與投資戰略規劃分析報告》統計數據顯示,主要企業設立智能快件箱25萬組,箱遞率達到8.4%。高速增長的快遞包裹量,加之城市勞動力數量不足,完全依靠傳統的「快遞小哥」上門派送已經不太現實,智能快遞櫃等智能終端的發展已是大勢所趨。2015年全國智能快遞櫃市場規模為69億元,按照我國快遞業務不斷增長態勢,以及智能快遞櫃的迅速發展,預計2018年智能快遞櫃市場規模將達169億元。預計到了2020年,全國智能快遞櫃市場規模將近300億元。
2015-2020年全國智能快遞櫃市場規模統計情況及預測
資料來源:前瞻產業研究院整理
利好發展政策政策密集發布
今年以來,鼓勵發展智能快遞櫃的政策密集發布。2018年「國辦一號文」首次明確智能快遞櫃的公共屬性。今年5月起正式實施的《快遞暫行條例》鼓勵企業共享末端服務設施。
地方政府也相繼出台方案,大力推動智能快遞櫃等智能終端建設。日前審議通過的《四川省郵政條例(修正案)》增加了「新建、改建、擴建城鎮居民住宅區,鼓勵建設單位配套設置智能信報箱、智能快件箱等智能末端服務設施」內容。近日寧夏出台的《關於推進電子商務與快遞物流協同發展的實施方案》,將智能快件箱、快遞末端綜合服務場所納入公共服務設施規劃,提出加快智能投遞設施在社區、高校、商務中心等人員密集場所和服務需求集中區域的布局,並將出台智能快件箱免費使用等相關補貼政策。
各路資本競相湧入智能快遞櫃
2018年前三季度,快遞物流領域投融資規模超過1100億元,其中末端網路成為主要投資領域之一。智能快遞櫃作為快遞行業「最後一公里」的解決方案,也引得各路資本競相湧入。2015年6月,順豐、申通、中通、韻達、普洛斯宣布投資5億元成立豐巢科技。2016年10月,中集e棧、上海富友收件寶、江蘇雲櫃組成創贏聯盟,形成了以速遞易、豐巢和創贏聯盟為主的三巨頭格局。2017年7月,中國郵政集團與驛寶網路入股速遞易,中國郵政以50%股份控股速遞易,「國家隊」正式進入智能快遞櫃行業。
2018年1月,豐巢科技獲得來自瑋榮發展、順豐投資、申通有限、福杉投資、普洛斯投資、鼎暉孚涵等投資的20.73億人民幣的戰略投資。2018年4月,菜鳥驛站智能快遞櫃上市運營。2018年5月,申通快遞、韻達股份、圓通速遞和中通快遞等民營快遞公司宣布向菜鳥供應鏈全資子公司浙江驛棧增資31.67億元。
智能快遞櫃三大發展阻礙分析
1、市場認知障礙。智能快遞櫃直接割裂了用戶與快遞員的聯系,用戶和發件人接受智能快遞櫃服務還需要一些時間。在整個快遞服務鏈條中,智能快遞櫃需要打通的環節還存在阻塞,需要建立更廣范圍的接受度。
2、盈利模式障礙。從成本角度看,智能快遞櫃存在設備投入成本、物業租賃成本和運營維護成本。從收入角度看,收派件分成、廣告收入、社區O2O服務收入、用戶超時取件費用等,短期內難以形成穩定的現金流。智能快遞櫃商業模式的發展還處在市場培育期,多數公司還在「燒錢」,難以覆蓋公司鋪設網點的成本投入。
3、整體規劃障礙。目前智能快遞櫃還處於跑馬圈地階段。快遞公司、電商、第三方服務等進入該業務領域的驅動力不同,例如快遞公司是為強化末端控制力,電商為了增加服務多樣性,有些第三方的目的居然是為了發展新型地產。各類經營主體之間存在業務和利益沖突。為了避免市場混亂,智能快遞櫃市場的整體規劃和業務備案監管,就顯得十分重要。
加大溝通協調力度,解決盈利模式問題
物流末端的需求是多樣化的,送貨上門是主流,但快遞櫃的市場潛力也不可小覷。未來應加大溝通協調力度,在提高消費者滿意度的同時,盡快解決盈利模式問題。
對於智能快遞櫃企業普遍面臨用戶「抵觸付費」難題,在拓展生活類服務方面進行創新,僅僅依靠快遞的代收和代發,很難形成盈利能力。尤其到了市場成熟期,智能快遞櫃初具規模,擁有龐大的用戶入口之後,提供一些增值服務,智能快遞櫃企業就會擁有更大的話語權和談判能力。
市場的未來,最終取決於能否形成一個成本分擔、收益共享的機制。消費者和快遞員都不應作為快遞櫃費用的承擔者,而是應該由快遞企業通過提升快遞價格來「支付」這部分成本。
智能快遞櫃最大的價值是其數據、流量價值,以及它作為一種物聯網終端來為供應鏈賦能的協同效應。智能快遞櫃的贏利模式不能完全靠收費和廣告,而是從其數據、流量中掘金。智能快遞櫃未來的發展方向是盡可能地保證效率、成本、體驗和信息的互動,以及與終端最後幾百米盡快協調達成共識。
『伍』 無人貨架轉型智能貨櫃有前景嗎 我之前做無人貨架的,現在不行了想轉型福櫃的智能貨櫃,想知道有前景嗎
無人貨架行業在2017年下半年迎來風口,最瘋狂的時候行業涌進50多家企業,融資額近30億元。然而今年以來,「猩便利要裁員、撤站」「果小美要解散」等傳聞不斷,只經歷半年風光的無人貨架進入了不得不轉型升級的時期。
在業內人士看來,僅鋪貨架不優化模式的無人貨架終將難以為繼,智能貨櫃代替無人貨架是大勢所趨。不過模式升級,問題依舊,物流、供應鏈及需求等困擾無人貨架的問題未來也是智能貨櫃想要「走得穩、走得好」必須解決的問題。
據前瞻產業研究院《中國零售行業市場前瞻與投資戰略規劃分析報告》數據顯示,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達36.6萬億元,比上年增長10.2%,連續第14年保持兩位數增長,消費品市場規模穩居世界第二。
作為無人零售2.0時代的代表產品和無人貨架的轉型方向,近兩年智能貨櫃已獲得眾多市場參與者的認可。在業內人士看來,智能貨櫃代替無人貨架是大勢所趨,相比無人貨架這種重模式,智能貨櫃的技術門檻更高,封閉的櫃門有效降低了貨損率,技術提升有利於運營方及時了解用戶的消費喜好,提供更加符合需求的服務。
智能化決定了「技術」成為這一業態的門檻,這也是智能貨櫃未來發展能否取勝的決定因素。據任國棟介紹,「蜂小櫃」之所以能夠實現便利購物,主要是因為採用了RFID無線射頻技術。記者了解到,因為RFID技術的成熟度最高,也是目前被應用最廣泛的解決方案,比如魔盒CITYBOX以及京東到家Go也都在採用這種技術。
RFID無線射頻技術的優勢在於,以重力感應、物品識別等物聯網設備,通過商品上的標簽智能識別用戶選取的物品,自動生成訂單,並將信息發送至用戶手機,實現自動結算。由於標簽記錄了商品所有信息,全部流程可以追溯,保證食品安全。
盡管智能貨櫃解決了無人貨架貨損率高的問題,但如何降低成本、完善供應鏈以及挖掘持續需求等問題,仍需智能貨櫃企業進一步探索解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