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2018年如何讓投資收益翻一番
十年前錯過樓市,五年前錯過比特幣,一年前錯過茅台股??屢次錯過,讓我們離發財越來越遠。2018年難道你還要錯過理財?基金、銀行理財、P2P、房產等投資理財,是機遇也是挑戰,沒有規劃的大樓終將崩塌,所以想要靠投資理財將收益翻番,就得好好規劃一番。下面就分類聊聊,在2018新形勢下,投哪裡更有盼頭。
一、投資房產
房子始終是中國人的焦點話題,最近幾年房價飛速上漲。沒買房的,捶胸頓足悔恨;買了的,捶胸頓足怎麼不買多兩套,那2018年還應該投資房價嗎?答案當然是不買。2018年,在國家的調控下,房價不再瘋狂上漲,專家預測,2018年房價將跌20%,信不信就由你了。畢竟房子是拿來住的,不是拿來炒的。
二、銀行理財
銀行理財是中產階級的最愛,前段時間國家出了通知,要求理財產品必須打破剛兌,銀行理財再也不保證保本保息了,投資人真正自負盈虧。這其實是一個健康的開始,要是銀行長期墊付,一旦投資人同時要求兌付,銀行資金鏈斷裂崩盤,最終炮灰還不是我們投資人。所以購買銀行產品要以保本不保息和不保本不保息為主。
三、P2P理財
P2P這一年也是風起雲涌,機遇與挑戰並存著,不管怎麼說,國家規定了驗收的生死期限,6月備案成績單一出該淘汰的淘汰,該退出的退出,所以無論大小平台,投資要以謹慎觀望為主。投資最好緊跟備案步伐,也可以選擇像房易貸這樣迎合監管收益又合理可觀的平台。
除了以上幾種還有貨幣基金,例如余額寶、騰訊財付通、京東小金庫等這些貨幣理財產品。不管怎麼樣,現在是關鍵時期,理財還是以穩定為主比較好。
『貳』 理財如何理解
一、投資≠理財
理財包含投資,理財>投資,投資是非常重要的理財行為,甚至可以說理財離不開投資。但是,理財和投資是有明顯區別的,盡管二者都是管理和處置財產的行為。經濟學上的投資有廣義和狹義之分。狹義的投資是宏觀經濟學的概念,是指社會的實際資本的增長。廣義的投資是指犧牲和放棄現在可能用於消費的價值以獲取更大價值的一種經濟活動。投資關注的是所運用資產本身的安全性、流動性和收益性三者的兼顧,其目的是保證所運用資產的保值、增值。理財不僅要關注資產的保值增值,還要關注財產的分配和資產的配置,理財的著眼點是全局。把炒股、買彩票等行為稱為「理財」,顯然未能全面和正確理解理財一詞的內涵。
二、理財≠財務管理
理財包含財務管理,理財>財務管理。財務管理的著眼點是財富本身,強調的是財富最大化和收支平衡;而理財的著眼點是人生,強調的是人生價值的體現和家庭在財務上的「能掙」和「會花」的和諧統一。理財的內涵遠比財務管理豐富得多,外延也比財務管理寬泛的多。理財的最終目的是通過財務管理等活動實現人生在財務上的自由、自主、自在。可見,理財和財務管理二者的區別非常明顯。
三、理財≠風險控制
風險控制是理財行為首先要考慮的問題,因為風險無處不在,只有在確保了財產和人身安全的前提下,才能進行理財。風險是指價值損失的可能性,風險控制就是通過一系列的財務安排和人身活動安排,將這些可能出現的、可能會造成損失的小概率事件,通過事先進行人身活動調整和事先支付一定的少量費用,用以化解可能出現的重大的損失。說白了風險控制就是將不確定的大的損失轉化為確定的小的損失的一種重要的經濟活動!由此可見,理財包含風險控制,理財>風險控制。
四、投資≠增收節支,更不等於省吃儉用。增收節支強調的是通過「開源」來增加錢財,通過「節流」來減少錢財的消耗。兩種行為其實強調的是一個內容,那就是只關注財富的積累。說白了增收節支僅僅是理財的一種手段,自然不能代表理財。而省吃儉用的內涵就更狹隘了,它只適用於在特定條件下的特定個人和家庭,自然不具備普遍意義。另外,增收節支和省吃儉用,在某些條件下還和理財本身的理念相背離。
『叄』 想理財必須先明白哪些概念
理財,雖然很多人都知道,但許多人都把理財當成了投資賺錢。實際上理財是理人一生之財,也就是對個人一生的現金流量及其風險管理。理財不只是生財,理財是善用錢財,是一種家庭的財務規劃。
第五,偉大的投資家都對於他們自己的想法懷有絕對的信心,即使是在面對批評的時候。
許多人在理財投資的時候,往往對自己的決定不夠自信,要知道比起錯誤的決定來說,不做決定是更可怕的。
第六,左右腦都很好用,而不僅僅是開動左腦(左腦擅長數學和組織)
有的人很聰明,數學很好,邏輯也很強,對於數據分析他們有很強的優勢,但是你也需要做一些另外的事情,比如通過言談舉止來判斷你委託的基金代理人是否在誇大其實。你需要靜下心來,在腦中勾畫出當前情勢的大圖景,而不是往死里去分析。
第七,在投資過程中,大起大落之中卻絲毫不改投資思路的能力。
投資,特別是股票、期貨一類的高收益投資,往往會遭遇大起大落。許多人會被眼前的起落所蒙蔽,而放棄了思考長遠的收益,堅定你的投資思路,並貫徹下去吧。
以上七條,雖然最初是針對股票投資而說的,但是在理財投資時,對於收益與風險的權衡是一致的。
如果你能培養自己這方面的性格的話,將對你未來的理財投資有很大幫助。
『肆』 選擇理財產品收益是不是收益越高越好,多融財富的理財產品收益高嗎
風險來和收益基本成正比,一般自銀行有儲蓄、基金、理財產品、外匯、黃金、白銀等投資可供您選擇。要求保本就選擇儲蓄,追求低風險可以考慮貨幣基金和低風險的理財產品,追求高收益可以了解投資型基金、外匯,黃金及白銀,若您當地有招行,可以聯系網點客戶經理交流理財事宜。
『伍』 什麼是家庭理財
如何讓財富翻番
介紹一種「倍增」理財的方法給大家,希望大家學會用加倍的方法打理自己的資產。試想1粒米經過64次倍增,最後變成了1800億萬粒米。那麼如果把那粒米換作是1元錢呢?
「倍增法」理財,其實是通過巧妙地利用「復利」獲得了驚人的收益。
「增財法則」——倍增法,該方法為精通理財、投資理財的人士所熟知。稱之為「72法則」。
既然每年投資1000元,在3%的收益率下堅持投資理財35年,就能使35000元本金變成6萬多,那麼,能不能算出在復利的作用下,自己的財富怎麼能更快地翻番?我們就用「72法則」解釋這個問題,同時也為大家介紹令財富加倍的方法。
在計算你的資產翻番需要多久前,先確定一個條件,投資理財所能實現的年利率。你還需要保證,在投資理財過程中,不動用本金和利潤。
據業內人士介紹,「72法則」名稱是從計算方法得來的,如果投資者資本收益年利率為1%,則資本倍增也就是我們說的翻番需要大約72年的時間。按照1%與72的對應關系計算,結果就是你的投資理財倍增所需的年數。
例如,一個人投資理財10000元在股市中,每年的回報率為10%。按照「72法則」的計算過程如下:
1:10=x:72x=7.2年結果就是:7.2年後,10000元變成20000元,如果這個人不動用這筆資金,股市也能基本保持10%的年收益,那麼,14.4年後10000元將成為40000元,21.6年後將成為80000元,28.8年後成為16萬元。
再為大家詳細整理對比一下,「72法則」形成的資產倍增年限表:
年收益達1%的投資理財產品,令資產加倍需要72年;
年收益達2%的投資理財產品,令資產加倍需要36年;
年收益達3%的投資理財產品,令資產加倍需要24年;
年收益達8%的投資理財產品,令資產加倍需要9年;
年收益達10%的投資理財產品,令資產加倍需要7.2年;
年收益達20%的投資理財產品,令資產加倍需要3.6年……
需要提醒的是,「72法則」受到很多條件的嚴格限制,在很多情況下計算的結果會產生細小偏差,因此「72法則」僅僅是一種比較適合個人投資理財收益的粗略估算方法,不能應用在專業領域。
如何提高回報率
投資者最擔憂的事,不是付出的本金太高,而縮小了年均回報率,就是在市場上漲時不敢人市,在市場下跌時,又怕入市太早,遭受損失,投資者總想要選擇一個最佳時機。何時投資才准確呢?其實。不論是追高或者摸低,都只是想要增加投資回報率,是不是有一個方法可以解決這個問題呢?
定期定額理財法
月份123456總數單位
均價成本每月定額
下面這個價位平均投資法就是一個例證,又可以叫做定期定額投資理財法。
某投資理財人打算投入3000元本金,而且想要以最合理價格購入較多的投資理財品種,下表演示三種可能性,而其中定期定額投資理財法,可明顯提高回報率。
一次性購入3000元,市價每單位10元,購入300單位,每月定數買入50單位,6個月後也買入了300單位,但成本均價每單位9元,每月定額500元投入,6個月後總投入3000元,但可購入350單位,每單位均價8.57元。
對風險及回報的認識
對大多數投資者來講,風險的概念可以被歸納為一個問題「我是否會遭受虧損」。任何投資理財策略中的關鍵因素,就是在風險和收益之間尋找平衡。
簡單來說,為了尋求更大的收益,例如更高的投資理財回報,你就要承擔更高的風險。如果你希望降低風險,你就要承擔較低的收益,你無法消除所有類型的風險。
在三種基本資產類型中,現金投資理財(例如貨幣市場賬戶、大額存單)具有最低的風險,債券具有中等風險,股票的風險最高。但是,現金投資理財產生的收益最低,而股票可能會產生最高的收益。這就是分散投資理財的重要性。
你最初的想法可能是通過選擇保守的投資理財方式來保持儲蓄的價值,這些方式的確會使資金價值保持穩定,並且具有較低的短期風險。如果你要進行長期投資,你就應該承擔更高的由價格波動帶來的短期風險,這樣你就可以降低通貨膨脹侵蝕儲蓄價值的長期風險。
這就意味著,如果你進行長期投資,基金股票(會比債券和現金投資理財產生更高收益)將是你投資理財組合中的主要品種。
『陸』 什麼是財什麼叫理財什麼叫投資
投資理財可分為個人投資理財、家庭投資理財和公司/機構投資理財等。無論哪一種投資理財,其目的是基本一致的,即通過對所有資產和負債的有效管理,使其達到保值、增值的目的。
投資理財不僅是一門學問和藝術,而且是一門很難把握的學問和藝術;投資理財不僅是一門職業,而且是一門門檻較高的職業;投資理財是一種生活習慣和方式。
投資理財不等於簡單的攢錢、存錢,把錢放在銀行里,也不等於簡單的炒股(股票買賣)。投資理財是根據需求和目的將所有財產和負債,其中包括有形的、無形的、流動的、非流動的、過去的、現在的、未來的、遺產、遺囑及知識產權等在內的所有資產和負債進行積極主動的策劃、安排、置換、重組等使其達到保值、增值的綜合的、系統的、全面的經濟活動。前者只是投資的一種具體行為,充其量為現金的使用。作為投資理財一部分的現金管理要比它復雜得多,也難得多。
『柒』 目前什麼理財產品好
個人投資理財產品抄類型比較多,有襲寶寶類貨幣基金、大額存單、智能存款、國債、基金、黃金、信託、保險證券理財等,不同產品的投資起點不一,對應的風險級別也不相同。
所以理財產品沒有最好,只有最合適,投資理財最重要的就是要選擇適合自己的收益目標、風險偏好、以及流動性要求的產品,選擇「靠譜」的平台,例如銀行、以及有大品牌信用背書的平台。
現階段,度小滿理財APP(原網路理財)平台上就有一些包括活期、定期銀行存款產品,用戶根據自己的流動性偏好進行選擇。
如活期產品「三湘銀行活期」,提前支取收益3.9%左右,隨時存取,當日起息,節假日無限制,任意自然日支取,當日實時到賬,無交易日限制,無限額限制,50萬以內100%賠付;如定期銀行存款產品「振興智慧存」,年化收益率在4.8%左右;還有一些精選的權益類基金產品,適合能夠承擔一定風險,追求財富保值、增值的投資者。
您可以在應用市場搜索「度小滿理財APP下載鏈接」或者關注「度小滿科技服務號(xiaomanlicai)」了解詳細產品信息。投資有風險,理財需謹慎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