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急!!理財小故事!!
我們兒童理財是一個非常關鍵的問題,家長們給我們零花錢我們應該怎麼去用,用在那裡對自己有利,也對別人有利,我覺得,零花錢最好不要買一些沒有用的零食,因為,外面的大街上,有很多不幹凈的零食。也不能花在買無聊的玩具,和打游戲的上面,這樣,會影響我們的學習,花著花著,這些錢就像一杯水一樣一下就喝光了。下面是我知道的理財故事:
一場戰亂後,一個農夫和一個商人在街上尋找財物。他們發現了一大堆燒焦的羊毛,兩個人就各分了一半背在自己的背上。
回家的途中,他們又發現了一些布匹。農夫將身上沉重的羊毛扔掉,選了些自己搬得動的較好的布匹。這貪婪的商人將農夫丟下的羊毛和剩餘的布匹統統撿起來扛在肩上,重負使他氣喘吁吁,走的非常慢。
走了不遠,他們又發現了一些銀質的餐具。農夫將布匹扔掉,撿了些較好的銀器背上;商人卻因沉重的羊毛和布匹壓得無法彎腰而難以撿取農夫拾剩的銀餐具。
天降大雨,商人的羊毛和布匹被雨水淋濕了,他飢寒交迫地踉蹌著,最後摔倒在泥濘中;而農夫卻一身輕松地迎著涼爽的雨回家了,他變賣了銀餐具,生活頗為富足。
看完了故事之後,我覺得商人太愚蠢了,什麼東西都要不顧一切的背著,一點都不知道自己的生命是什麼。放下沉重的包袱,不為貪欲所蠱惑,擇精而擔,集力而行,人生之旅就會輕鬆起來……
② 關於理財的小故事
七百多年前,威尼斯商人馬可·波羅歷經三年艱險歷程,翻山越嶺來到中國,曾在中國任地方官的他24年後第一次返回歐洲,一本《馬可·波羅游記》讓歐洲人第一次認識了這個古老的東方國家和其令人驚異的文明發展水平。
七個多世紀後的今天,西班牙人艾力賽來中國早已用不著跋山涉水,作為商人,他曾11年間91次來到中國,幫助西班牙最主要的建築公司——國際聯合技術股份有限公司完成了在中國的數十筆合作項目,同時為很多西班牙企業和中國企業在彼此的市場上找到了中意的項目。而作為現任西班牙駐華大使,他喜歡到新疆等其他駐華官員並不喜歡去的邊陲地區,去了解那裡的中國人和中國企業。讓西班牙了解中國,投資中國,搶占國際市場,同時讓中國了解西班牙的技術和工業,是艾力賽近20年來一直在努力的事。
「每天在這里,一邊可以欣賞到牆上掛著的西班牙現代藝術作品,而另一邊順窗望去,就是北京的美麗街景。」在北京西班牙駐華大使館的二層辦公室里,艾力賽很愜意地對我們說。這位61歲的西班牙駐華大使,一頭銀發,步伐從容,從他晶靈睿智的眼神中實在無法猜想他已年近花甲。艾力賽酷愛現代藝術和古典音樂,並不像我們所希望的那樣,熱衷於一提到西班牙我們就會立刻想到的鬥牛。
然而,多數中國人對西班牙的了解還停留在「鬥牛」和《唐吉訶德》上。那麼西班牙對中國呢,恐怕也只有長城和人口眾多的印象了。現在為止還沒有任何一家西班牙新聞媒體在中國有常駐機構,西班牙與中國的貿易額以及在中國的投資額也少得可憐。這一切正是2003年新上任的西班牙大使艾力賽所面臨的問題。
艾力賽生於一個外交家庭,當他1943年在葡萄牙呱呱墜地時,他的父親正擔任西班牙駐葡萄牙歐潑爾圖的總領事。因為父親工作地點的不斷變化,他相繼在馬德里、日內瓦和紐約讀完了小學和中學的課程。1965年從馬德里大學法學系畢業後,很快就子從父業也做起了一名外交官。
在艾力賽最初的18年職業生涯中,大部分的時間是幫助西班牙企業與歐洲和其他國家進行商業洽談。他曾擔任過西班牙駐維也納大使館商務參贊、西班牙駐美國大使館商務參贊和西班牙-歐盟磋商會議書記。
1983年,他出乎人們意料地由政府工作轉向了私營企業。進入國際聯合技術股份有限公司(Tecnicas Reunidas Internacional S.A.)任秘書長,這一公司是在實施工程項目及建設工業工廠方面最主要的西班牙私營公司之一。「我的孩子們當時也經常問我『到底在做什麼?為什麼要放棄政府工作』。我對他們講,這將是更具挑戰性的工作。顯然為一家跨國公司工作比為西班牙本土公司工作難度要更大。當時我覺得自己是在向全世界推廣西班牙的技術和經濟。」
正是在那個時期,艾力賽第一次來到中國,當然在有了第一次後,就立刻有了第二次和更多次。「1985年到1996年,我到中國91次,幾乎每個月都要來中國。我很幸運,看到了這十幾年中中國發生的巨大變化。這種變化不只在經濟結構和外交上,更體現在投資政策和商業環境上。對於我來說,這是非常重要的經歷。現在我再回到中國,發現這些變化更大了。」
那11年,正是中西兩國經濟發生巨大變化的時期。上世紀70年代末到80年代初,位於東半球的中國和西半球的西班牙相繼進行了經濟改革。中國巨大的市場和優越的投資環境以及廉價的勞動力成本吸引了世界頂級跨國企業的投資。另一方面,80年代初,西班牙在政治上順利完成向民主化過渡後,繼而進行了一系列經濟自由化改革,實行緊縮、調整、改造政策,並集中力量發展外向型經濟。後加入歐共體,並成為首批加入歐元區的國家之一。
這樣一個以最大限度吸引各國投資的風水寶地和一個依賴於外向型經濟發展的中等發達國家,在過去的20年中卻並沒有如人們所希望的那樣出現熱鬧的經貿往來和海外投資。從1980年開始到2002年,西班牙在華投資項目僅為597個,實際投入只有3.04億美元。西班牙的主要貿易夥伴是歐盟和美國。此外,西班牙最主要的出口國家和海外投資地是拉美國家。按艾力賽的說法:「西班牙企業在拉美看到了快速增長的市場,在那裡的競爭力也最強。」
艾力賽向我們介紹,在拉美,西班牙企業經營著40%的電信行業,30%的銀行和23%的電子產品。在那裡,西班牙擁有著絕對優勢。
但在亞洲卻恰恰相反。4年前,西班牙政府終於意識到,亞太地區擁有世界上50%的人口和25%的經濟力量,而西班牙在該地區的影響力微乎其微。與該地區的貿易只佔西班牙外貿總額的3%,只有6.3%的西班牙政府人員派駐該地區。可以說,西班牙在亞太地區幾乎是一片空白。為了將投資重心由拉丁美洲向亞洲轉移,西班牙首相史無前例地制定了「亞太計劃」,以增加西班牙在亞太市場的參與程度,而中國是其中的一個重點。艾力賽很高興地說:「這個計劃實施以來,西班牙對中國的出口增加了45%。中國對西班牙出口增長了70%。」
作為西班牙駐中國大使,艾力賽是這個計劃的直接執行者之一。而在「亞太計劃」實行之前,艾力賽在中國11年的經商歷程就已經為此埋下了伏筆。
建築業始終是西班牙經濟增長的發動機。當時作為西班牙主要建築公司的秘書長和中西商人委員會副會長,艾力賽較早地帶領西班牙企業進入了中國。最讓艾力賽感到驕傲的是「其中的很多項目現在中國得到了政府的最高肯定,國際聯合技術股份有限公司也成為中國最信賴的公司。」
西班牙企業在中國市場上的知名度不高。20年前,第一家到中國來的西班牙企業是一家運輸公司ALSA,他們最初在廣州、深圳和香港建立合資公司,開展運輸業務,後又擴展至北京、天津等地。其後在中國投資發展比較好的企業還有生產「高樂高」的努德萊斯巴公司,以及生產大大泡泡糖的西班牙通用糖果公司(Agrolimen)等。不過「大大泡泡糖」現在已經被美國的箭牌公司收購,其他西班牙公司在中國所佔的市場份額也十分有限。
在與中國企業交往的十幾年中,艾力賽審視著這一切。在他看來,缺乏了解是中西貿易往來最重要的一個方面。「西班牙企業並不了解中國。西班牙人很少來中國,中國人也很少去西班牙。我們需要相當長的時間讓中國企業了解西班牙的技術和工業。」 艾力賽說。
在企業做秘書長時,他就想了很多方法來增進中西企業的了解。「當時幾乎每兩個星期就有一個中國代表團來西班牙考察,我會帶他們在西班牙到處參觀,介紹西班牙的工業和技術發展。」 艾力賽讓很多中國企業家了解到,西班牙不只有畢加索、高迪、多明戈這些藝術大師,還有發達的工業和優秀的企業家。
但是讓西班牙了解中國可並不是件容易事,艾力賽本人也經歷了很多磕磕絆絆,才參透了該如何在中國做生意。艾力賽曾代表西班牙企業與中國遼寧省的一家公司談一個合作生產洗衣粉的項目,這一談判耗費了三年半的時間。後來艾力賽總結道:「在中國非常重視人際關系和家庭關系,你要想和一個企業做生意,必須要和他認識很久,說過很多話,才有可能合作成功。這是東方國家和西班牙還有一些西方國家非常不同的一點。在世界的很多其他地方,我都會告訴那裡的人,如果你去一個亞洲國家,你不能和一個你不認識的人或者企業做生意,因為那樣往往會失敗。」
外交官出身的艾力賽在處理這件事上顯得很從容。「1985年,我第一次到中國的時候,帶了一個大項目,談判一直進展得很順利,但是在最後一刻,卻沒有通過。我記得我的中國朋友來到我的房間,他們對因為政府的決定讓談判失敗感到很遺憾。我的反映是:這種事是可能發生的,但是友誼還在,我們不該太在意這種失敗,而應該藉此機會加強雙方的關系。很多年後,那些合作夥伴說當時對我的這種反映很奇怪,他們沒想到一個歐洲人是這樣的反映,我說這是西班牙人和其他歐洲人的區別,我們知道如果一個計劃走向一個非常困難的時期,我們就要加強友誼,即使我們也不喜歡這樣的結果。」
外交官的睿智和協調能力最終讓艾力賽在中國有了很多朋友,也談成了很多生意。而這段經商經歷又成了作為西班牙駐華大使的艾力賽的寶貴資源,這不僅為他提供了一個關系網和熟悉的市場環境,更重要的是,做過商人的大使更了解企業的真正需要。
在看準中國巨大的市場潛力和各大跨國公司在中國的競爭態勢後,艾力賽為投資中國的西班牙企業提供出了兩個建議:只通過投資中國,能夠增強他們在中國的實力,可以做合資公司或者開設子公司。但他們不能停留於服務於中國市場,他們想到的應該是服務於全球市場。另一方面,中國的工業和服務業發展很快,正由勞動力密集型向科技密集型轉變,西班牙對中國的投資重點應放在產品研發(R&D)上。
這是去年10月艾力賽出任西班牙駐中國大使時就曾經談到的問題。和很多駐華官員不同,艾力賽喜歡融入中國的文化和社會氛圍中,除了企業家,在中國他還有很多藝術界的朋友。
艾力賽還不會講中文,但能說一口流利的英語,這並不妨礙他與中國的朋友交流,「我在中國的很多朋友都跟我講英語,有的甚至還會西班牙語。所以我非常願意把我更多的時間放在了解中國人身上,而不是學漢語。不過我的夫人正在學習漢語。她非常喜歡中國。」大使夫人是個中國迷,在艾力賽結束商人身份去德國做西班牙大使時,那時的大使夫人就經常一個人跑到中國來購物。艾力賽出任西班牙駐中國大使後,大使夫人又如願以償地來到了中國。
艾力賽說很難找一個准確的詞來形容自己,但他對我們說:「可以說之前經商的時候,我是一個成功的商人,現在作為一個大使,剛上任6個月,給我一些時間,我會告訴你他也是成功的。」
③ 理財小故事(600字)
從前,有一個很有錢的富翁,他准備了一大袋的黃金放在床頭,這樣他每天睡覺時就能看到黃金,摸到黃金。
但是有一天,他開始擔心這袋黃金隨時會被歹徒偷走,於是就跑到森林裡,在一塊大石頭底下挖了一個大洞,把這袋黃金埋在洞裡面。隔三差五地,這個富翁就會到森林裡埋黃金的地方,看一看、摸一摸他心愛的這袋黃金。
有一天,一位歹徒尾隨這位富翁,發現了這顆大石頭底下的黃金,第二天就把這袋黃金給偷走了。富翁發覺自己埋藏已久的黃金被人偷走之後,非常傷心,正巧森林裡有一位長者經過此地,他問了富翁傷心欲絕的原因之後,就對這位富翁說:「我有辦法幫你把黃金找回來!」
話一說完,這位森林長者立刻拿起金色的油漆,把埋藏黃金的這顆大石頭塗成黃金色,然後在上面寫下了「一千兩黃金」的字樣。寫完之後,森林長者告訴這位富翁:「從今天起,你又可以天天來這里看你的黃金了,而且再也不必擔心這塊大黃金被人偷走。」
富翁看了眼前的場景,半天都說不出話來……
別以為這個森林長者的腦袋有問題,因為在森林長者的眼裡,如果金銀財寶沒有拿出來使用,那麼藏在洞穴里的一千兩黃金,與塗成黃金樣的大石頭就沒什麼兩樣。
如果你對守財奴、或是只知道死守著錢在銀行、不肯善於利用的人,講了一大堆投資理財的觀念還是沒用時,不妨換個方法,講個這樣的故事給他聽,一定會立刻見效!
④ 生活中的理財小故事
我的理財小故事
說到理財,很多小朋友的反應就是大人的投資唄!其實不然,投資是讓你錢生錢,而理財的范圍更廣,說得簡單些,就是教你如何用好你手中的每一分錢。
我的理財故事,可以追溯到上一年級的時候,應該說很大程度上是受了父母的影響。a&lh;4~父母每半個月會給我一定的零花錢,那時侯,對剛得到零花錢的我來說,並不知道什麼叫節約,一看見自己鍾意的東西就買。但漸漸的,我對錢的概念有了新的理解,不再亂花一分線,開始了自己的「理財生活」。
三年級下半學期某月的上旬,父母又給了我一些零花錢。一拿到這筆錢,我並沒有直接將它放入口袋,而是拿出本子和筆。我先把這筆錢的總金額記錄下來,再進行「分類」,將錢分成幾個部分。「嗯,這部分用來乘公交車,每次2元,可用12天;這部分用來買學慣用品,共8元;這部分放在儲蓄盒裡……」我一邊輕聲念叨,一邊用筆在紙上記錄。很快,記錄完成了,我又拿出了幾個貼上紙條的小盒子,將錢分門別類地放好,又將盒子放回原位。
隨著時間的流逝,寫著「儲蓄」二字盒子里的錢越來越多,已放不下了。於是,媽媽提議讓我把這部分錢存入銀行,以備他日之用,我同意了。這天,我們來到中國銀行安亭支行,我發現每個服務台前的玻璃上都貼有1個數字,上面還有其服務台的服務項目。我與媽媽來到儲蓄服務台前。「小朋友,你要儲蓄嗎?」一位服務員阿姨和藹可親地說道,一邊從玻璃下的一個小洞遞過一張紙,「如果要,請把這張表填好」。我拿過表,在媽媽的指導下,認真地填寫起來。寫好後,我把表交給了服務員阿姨。又經過交錢、交戶口簿確認、輸入密碼等步驟,我終於拿到了自己夢寐以求的首張存摺。這張存摺也是中國銀行安亭支行小朋友中的第一張,回家的路上,媽媽笑著對我說:「孩子,你有了存摺,就意味著你長大了,可不能亂花。」我點點頭。
是「理財」讓我學會了節約,是「理財」讓我學到了知識,是「理財」讓我享受了快樂。同學們,讓我們一起來「理財」,享受「理財」給予我們的快樂。
⑤ 理財小故事 作文有什麼,各位大俠,急急急急急急急急,跪求
糊塗理財
各位有沒有理過財呢?相信有一部人的人都有過理財的經歷吧。今天我就來給大家說說我的理財經歷!
那時侯,對剛得到零花錢的我來說,並不知道什麼叫節約,一看見自己鍾意的東西就買。但漸漸的,我對錢的概念有了新的理解,不再亂花一分錢,開始了自己的「理財生活」。
二年級上學期,父母給了我點零花錢。當時我一拿到這筆錢就在想:嗯,我以後再也不能像以前一樣亂花錢了,我得學會怎樣理財。
結果有一天,家裡的醋和醬油不夠了,媽媽有騰不開手,我只好去超市買醋和醬油。到了超市,我摸摸後腦勺想:醋和醬油在哪裡啊?我得仔細的找找看。當我找到醋和醬油的時候,發現醋和醬油都好貴呀!一共8元多!我拿了瓶醬油和醋走到營業檯面前,跟那個收銀員姐姐說:「我這個醋和醬油需要多少錢啊?」營業員姐姐說:「小朋友,我看你是拿錯了吧。這是醬油和料酒,不是醬油和醋。」我當時聽了臉紅的跟朵太陽花似的,怪不好意思的。我回去把料酒換成醋之後,回到營業台,對姐姐說:「這次沒有拿錯了吧?大概8元多吧?」姐姐說:「小朋友,一共七塊六毛。」我把手伸進褲兜里,拿出了那僅剩的10元錢給了營業員姐姐,他找給了我2元4毛,我數數發現不對勁啊,她應該找給我3元4毛啊,不應該是2元4毛啊!他少找了我一元錢,我得回去找她去!我以迅雷不知掩耳盜鈴之速跑到那個姐姐面前,說:「姐姐,你少找給我一元錢。趕快,一元錢!」我上接不接下氣的說道。姐姐說:「我沒有少找你。」我不服氣的回到家跟媽媽說了這件事情,媽媽聽後捧腹大笑,我低著頭,聽著媽媽的教誨。就是經過這件事情後,我明白自己在理財方面還有不足的地方,我該好好學習下。
是「理財」讓我學會了節約,是「理財」讓我學到了知識,是「理財」讓我享受了快樂。讓我們一起享受下理財給我們帶來的快樂吧!
南京市五老村小學
四(2)班
李紫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