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經典理財案例有哪些
(招商銀行)招商銀行理財產品購買根據自身投資偏好、風險承受能力、資金流動性等綜合考慮,您可以進入招行主頁,點擊「理財產品」-「個人理財產品」-「搜索」,分類您需要的產品信息。
如需相應的理財規劃建議,請到招行網點或直接聯系客戶經理嘗試了解。【溫馨提示:購買之前請詳細閱讀產品說明書】
❷ 個人投資理財案例分析:90後如何做好理財規劃
90後理財選擇正規大平台很重要,獲得安心收益同時能更好的保障資金安全。度小版滿理財權就是原網路理財,度小滿理財是度小滿金融(原網路金融)旗下的專業化理財平台,提供基金投資、活期理財和銀行定期理財等多元化理財產品。度小滿理財幫助用戶安心實現財富增長,用戶根據自己的流動性偏好、風險偏好進行選擇適合的理財產品。目前,度小滿理財已持續安全運營近5年時間,往期產品也均完成了本息兌付。
此條答案是由有錢花提供:有錢花是度小滿金融(原網路金融)旗下的信貸服務品牌,點擊測額最高可借20萬。有錢花大品牌靠譜利率低,滿易貸最低日息0.02%起,借款1萬元利息最低每天2元,息費透明,最快30秒審批,最快3分鍾放款,支持提前還款。手機端點擊下方馬上測額。
❸ 個人理財案例分析
簡單說說
存款 20w
基金 2w
房屋 40w
凈資產 62w
10年內收益
6*5+4*6=54w
退休金部分暫時忽略
也就是說10年內可以動用的所有資金做多116w
家庭基本生活開銷?
家庭醫療費用?
1.兒子需要上大學 估計5w-10w左右,看收費標准 這部分應該蠻容易的
2.要購置房屋 那麼必須先出手自己手上的房屋才有可能 但是風險太大 貸款的話 估計十年內的收入不足以交清利息 十年內這個不是太現實 十年後資金僅僅夠用 而且只有20萬存款 即使投資項目年收益有10% 十年也只有20萬的收益 還是不足以購置目標房產 或者 十年後兒子有穩定工作後可以考慮貸款 但是也要依靠政策來決定
3.養老安排流動應急金3w-5w左右,養老支出最大應該是醫療方面 考慮到年紀 假如投入部分資金到保險是可行的 壽險要15年後才能實現收益(通常是60歲才會給 而且在很多年內都是不劃算的) 可以考慮添加意外保險和健康保險 配合基本社保 估計應該夠用
建議
1把錢投入基金只能做中長線投資 但是現在形勢不明朗 世界格局混亂不堪 不建議繼續將錢投入進取型基金 這種基金說真的虧的是你的錢 賺的就是公司的錢 或許找一些保守些 穩定些的基金可以要考慮一下
2流動資金的安排 流動應急金5w左右 也就是保持這個額度的存款以備意外
3意外保險和健康保險 可以考慮一下 這個也是一個比較妥當的選擇 壽險的話真的不太需要了
❹ 青年理財案例:80後單身男青年要如何理財
減少銀行理財產品的資金投入,增加股票、基金類投資
從上述財務分析來看,高彬偏迴向答於銀行儲蓄、銀行理財產品等低風險、低收益的投資形式,導致個人理財的整體收益不高。針對這樣的情況,建議高彬調整個人的資金分配結構,減少銀行理財產品的資金投入,在資金的風險承受范圍內,適當開展進取型投資,增加股票、基金類投資,以提高投資的整體收益。
❺ 大學生的理財問題
大學生理財十大招
雖然有爸媽每月生活費養著,但大學生也要學會理財。暫且說能省能賺的本事,畢竟半隻腳已經踏入
社會的大學生總要脫離「母體」獨立生活,說不定功成名就之後,這些「絕招」仍是他們親密的「夥伴」。即將踏入社會的大學生,如何理財?對此,有的人會嗤之以鼻:除了每月的生活費,我根本就沒錢,還理什麼財?錯!教你十樣「學生理財招數」,保你過得要比以前好。
一、制定每月支出計劃
案例:謝非花錢向來是「今朝有酒今朝醉」,每月5日(父母發薪,他拿生活費一貫是他的歡樂日,邀朋友吃飯、買軟盤,出手好闊綽;但這樣的好日子維持不了幾天,通常是每個月不到一半,錢包就見底了,後半個月只能以方便麵為主食。謝非也想改掉這個毛病,但是錢放在口袋裡他就沒有節制,為了制約自己他辦過好幾張銀行卡,可是從來就沒搞清過哪張卡里有錢,哪張卡里沒錢,時間一長甚至連幾張卡的密碼都忘了,只好再到銀行去查。招數:謝非的這個毛病是很多大學生的通病。如果你討厭記賬,那麼至少在你拿到MONEY以後,好好規劃一下本月的大致支出,然後分門別類將費用劃分好。不要嫌煩,多花個三五分鍾,必定能省去日後不少麻煩。怕用錢過度的話,不妨把錢存入銀行,或者每天限制帶錢;最土的辦法就是:把錢分門別類裝入信封,要用才拿。
二、不貪便宜,只買適合自己的東西
案例:舒麗和所有女孩子一樣喜歡逛街,也同樣容易對打折、優惠的商品怦然心動。有一次在淮海路上,她看到過去一向可望而可及的ESPRIT居然有幾款對折出售,大喜過望,毫不猶豫地買了兩件(其實也要200多元錢一件)。但回寢室後,同學們都說衣服的顏色不適合她穿,樣子好像也不是很好。小舒心情沮喪的同時,也開始考慮後半月的生活費問題。招數:其實,這個病不僅在女同學中有,在男同學中也相當普遍,以後工作後也會經常遇上。所以,你應該在購物前要寫張清單,外面的誘惑實在太多,完成任務後就應該馬上「打道回府」。如果遇到實在喜歡的東西,就問自己,現在必須要用嗎?如果不是,就安慰自己等一次打折的時候再來買;如果看見商家打出什麼跳樓價清倉之類的廣告,就對自己說,別把自己的寢室當成商家的倉庫。
三、身上不帶大額鈔票
案例: 袁硯出去逛一次街,總要花掉兩三百元錢。百元大鈔就像流水一樣沒了。招數: 為了避免「一時興起」的大額消費,這個辦法最好了:不要輕易將大額的現鈔(如50元、100元)開。經驗告訴我們,花掉十張十元錢比花掉一張一百元要慢得多。
四、利用專業知識投資炒股
案例:唐棠是某名牌大學經濟系學生,1999年他參加了一個風行一時的模擬炒股大賽,結果兩個月內收益率達到180%,一舉冠。於是2000年初,他向父母借款一萬元正式進入股市,入市第一年收益率為40%,把一學費賺到了手。2001年下半年大盤持續下跌,好在他懂得止損,損失不大。現在他已經洗手不幹,一心一意地准備GRE考試。 招數: 死錢不如活錢,如果你身邊有一大筆現金,放在身邊還不如讓它們錢生錢。利用自己的專業知識為自己創造財富,是最恰當不過了;有時間看盤的話,可以選擇一些短線投資;時間不允許的話,就選擇中長線操作或購買投資基金。
五、努力學習,獲得獎學金
案例: 陸綉是老師和同學們眼中「好學生」的代。從大一到現在大三,他一直將主要精力撲在了學習上。在過去的兩年多時間里,他先後獲得了三次一等獎學金(1500元/學期)、一次二等獎學金(1000元/學期)。此外,他還獲得了校內的「光華自立獎」(4000元/年)、校外的「董氏獎學金」(4000元/年)以及「香港人士贊助獎學金」(4000元/年)各一次。這樣,截止到目前為止他獲得獎學金的總額為17500元,而他每年需要繳納的學費是3800元。就是說,他現在獲得的獎學金,已經足夠支付他四年的學費。從這個意義上來說,他接受的是免費的大學教育。招數: 強力推薦「努力學習」這一招。暫且不說學習是在為將來投資。就是每學期末有數千元獎學金的回報這點,也是很誘人的啊!常常聽說,某某寢室的所有成員,一學期獲得的獎學金總額突破了萬元大關。況且,對學習熱情投入的一個直接結果,就是導致你沒有過多的時間去校外消費。無形中又幫你省了一筆巨大的開銷。
六、最大限度地利用免費資源
案例: 楊森過去常在考前或平時,去麥當勞溫習半天一天的功課。當然,午餐+晚餐就都在那裡開銷了,通常一天就要花個二三十塊錢。後來他逐漸發現,麥當勞雖然有宜人的溫控環境、悅耳的音樂和優質的服務,但是周圍人聲實在太嘈雜,未是個復習的好去處。與其去麥當勞,倒不如去圖書館的閱覽室或去學校的通宵自修教室學習,因為那裡環境安靜,而且無論坐多少時間都是免費的—只要你出示學生證,那裡甚至還免費供應茶水,如果想查閱什麼資料也相當方便。招數: 可能連你自己也沒感覺到,你的學生身份也是一種寶貴的資源。充分利用你的學生身份,你可以享受到許多方面的實惠。上文中的小楊同學,就發現在學校圖書館閱覽室學習與在麥當勞學習相比較,效率高且成本低。我們還可以列舉許多學校提供的免費(或收費相對低廉的)資源:圖書館是一個聚寶盆,對一些不太常用的參考書,與其去書店買不如去學校圖書館借來看來得劃。還有計算機房、語音室、文印中心……這些場所的功能你都有沒有好好開發過呢?由於你的學生身份,你還可以在校外的許多場所享受到優惠:大學生憑學生證可以享受學校至家庭所在地假期火車票的減價優待;大學生去博物館或科技館參觀,憑學生證票價是可以打折甚至免費的;校外各種形形色色的培訓班,對前來報名的學生族,在學費上也有不同程度的優惠。
七、自己動手,創造財富
案例: 小崔在本市一所高校的計算機系學習,因為他的動手能力強,在購買電腦時,朋友們一直請他幫忙。經過大學專業深造後,小崔的手藝又高了一層,朋友們乾脆請他裝電腦,一台電腦完工後就給他幾百元的「手工費」。因為同樣配置的品牌電腦要比組裝機貴1000多塊呢!朋友樂得這樣做,小崔也不推辭了。招數: 現在流行的就是DIY(Do It Yourself)。男生可以自己裝配電腦,同理,女生與其去買價格不菲的中國結作為飾物或禮物,為什麼不學著自己編一個呢?老話說得好:「自己動手,豐足食」。在當今社會,用自己的手藝賺錢是光榮的事。
八、減少不必要的聚會
案例: 陳岡在班級里是班幹部,交遊廣泛,又參加了許多社會活動,因此平日里同學、朋友之間會總是少不了。各種聚會往往是在茶坊、KTV等場所舉行,通常實行AA制。他雖然不太富裕,但由於聚會時有許多他相熟或不相熟的朋友在場,礙於情面,他花錢的手腳自然也是水漲船高。一個月聚會多那麼幾次,他的帳本上就亮起了「燈」。 招數: 作為聯絡感情、互通信息的一種方式,同學、朋友之間的聚會當然是必要的。但一些純粹是為了找個理由吃一頓的聚會,你若是囊中羞澀,不去也罷。還有一點不得不提:要想既不委屈自己的錢包,又不傷朋友感情,有時候不得不學會一些善意的謊言。
九、充分了解市場,進行二手交易
案例: 同學們對顧已一致評價是「精明」。因為他常常能用半價買來一些八九成新的書籍,一打聽,都是從網上「淘」來的。上學期小顧同學報了英語高級口譯的培訓班,考試結束後,他也沒忘了在學校的BBS上發一個貼子:「出售高口全套教材及磁帶,價格從優,有意者請致電××」。他所在寢室的電話從當天晚上開始就響個不停,聽著別人不同的報價和詢價,顧同學儼有了一種招標者的感覺。經過一番比較,他將原價185元的教材+磁帶以100元價格出手。那位買主當然對他感激不已,他擺擺手說:「別客氣,我們是雙贏」。 招數: 用過的課本、TOEFL、GRE參考書……對自己可能用處不大了,但可能正是別人苦苦尋覓的東西。以相對便宜的價格轉讓,既充實了自己的錢袋,又造福了別人。至於溝通信息的渠道,最佳途徑當然是網路。可以利用校園網來發布交易信息,搞個「網路跳蚤市場」。也可以利用現有的C2C電子商務網站,如易趣網等發布並獲得信息。雙方在網上達成交易,然後約定時間地點,在網下完成交易。這種方式在大學生中已日益普及。另外,有一些大型的二手交易活動也不可錯過。例如幾乎每所大學在畢業生離校前都會舉辦畢業生跳蚤市場,你在那裡可以「淘」到大量的舊書、磁帶、CD、自行車,甚至電腦。當然,有朝一日等你成了畢業生,你也可以在那裡把你的舊貨賣個好價錢,讓它們繼續「發揮余熱」。
十、嘗試做點小生意
案例: 大學生小徐和小陶是兩位武俠迷,各自收藏了全套的金庸、古龍名著其他數百本武俠小說。一天他們忽然受到校外租書攤的啟發,決心充分利用豐富的武俠資源,辦一個校租書點。沒想到,由於價格優勢,租書點一炮打響。在豐厚回報的鼓舞下,他們繼續瞄準校內市場需求,往返與學校與各批發市場之間,經營起了出租VCD、出售打折電話卡、手機充值卡等各項業務。去年,他們看準了准信用卡這一新鮮事物,在校內做起了准信用卡的代理人。沒想到這次敗走麥城,兩個月里只辦理了7張卡,到手的提成還抵不上他們為此製作廣告的成本。他們懊喪之餘分析原因說,可能是因為辦准信用卡要繳納20元年金、20元擔保費和20元上門服務費,透支額度卻只有1000元,經濟困難的同學不願意繳納這60元錢,條件較好的同學又認為透支額度,於是准信用卡在校內沒有什麼市場。看來,生意還真不是隨隨便便就能做好的,裡面的學問大著呢。招數: 學校是個小社會,學校里同樣商機無限。籌措一筆啟動資金,自己做個小老闆,說不定還真能從校園始,開創自己的一份產業。建議最好從一些風險小的生意做起,如代理產品等。在學校里做小生意,贏利多少並不重要,重要的是你從中學到了一種經營意識和市場意識,學會主動地了解市場,並根據市場的變化作出決策,在學校里就學會「像企業家一樣思考」,這才是最重要的。
走上社會的生活完全不同於在學校衣食無憂的日子,剛畢業的大學生們需要面對開始拿薪水度日的生活。很多大學生由於剛走上社會缺乏理財意識,非常容易淪為入不敷出的「月光一族」;也有一些人懂得合理規劃自己的資產,越來越富有。因此,是否會理財也許成為你致富的關鍵因素之一:
學會強制儲蓄
對於剛參加工作不久的大學生來說,資金不豐、理財經驗匱乏,花錢沒有一個計劃性等是很普遍的。即使有資金參與理財,不少理財產品門檻高,也會被拒之門外,如銀行理財起點都在5萬元以上。因此,通過強制性儲蓄來積蓄人生中的首筆財富不失為一種最有效的理財之道,它可以幫助愛花錢的人改掉不良的消費習慣,同時又為今後的生活積累了一筆可觀的資本。但需要注意的是,強制儲蓄一段時間,當資本累積到一定程度時,需要考慮其他的理財渠道。
購買一定的保險
剛參加工作的年輕人,工作壓力大,辛苦,社會保障也少。盡管一般而言,單位會為剛畢業的大學生購買基本的社保,但不能為意外或大病大險的隱患提供保障,因此,在購買幾種商業保險,建立一個保障網路也是必需的。人身意外傷害險、大病醫療保險應該首先購買。
學會精打細算
實際上,任何理財都離不開開源節流這一根主線,剛參加工作的大學生由於沒有雄厚的財力更是如此。在不斷擴大財富渠道的同時,節約開支也是不可忽視的,不積細流,無以成大淵。這里介紹幾個省財小技巧:一是對日常開支建立記賬簿,時常查看,以知道自己是如何開支的,並將不必要的開支逐漸省去;二是巧用信用卡理財,用信用卡消費,現金則用於存款或其他理財,在還款日前還可享受免息待遇。
嘗試風險理財
年輕人身強體壯,風華正茂,是很有發展潛力的一個群體,風險承受能力也很強。因此,當有一定積蓄的時候,年輕人可嘗試一些高風險的理財產品,如可購買股票或者購買股票性基金,收益更高,可使財富快速增值。
現以600元月生活費為例作
如下較為合理的安排:
1. 伙食費:早飯2元,中飯和晚飯各5元,女生3元左右。這樣的話每月正常伙食費在240元~360元。這不包括在外用餐。本地學生這一開支要少很多,因為較少有人在校住宿,住宿的平時也多不定期回家,周末兩天也可在家。為了保證自己每個月正常的伙食費,在拿到生活費的時候第一件事情就把飯卡裡面的錢充足。
2.交際費:這方面的花費應該很少,平均每月控制在30元。
3.交通費:按一周出去2次計算,一個月約10元。
4.服裝費用:平均每月50元左右,男女不同,一般男生在這項的花費要少一點。真正需添置大件的一般由家長承擔。
5.通訊費:30元~50元
6.護理和日用品花費:50元
如果照此安排,每月正常有50元到90元的結余,最多可結餘190元。一學期5個月(實際在校時間一般只有4個半月),可以有250元~950元的結余,這部分錢就可自由支配。
❻ 個人理財規劃案例分析
第一題:目前已有資金在68w左右,老城區120平米房,母親退休,自己工作,另外一個月內10500元,其實也有一定的資本了容,28歲了,對於婚事,應該要考慮了,建議如果有不錯的房子可以先付首付,然後把在住的老房子賣出。車子的話,看自己需要,車子一般不會漲價,沒有投資價值,什麼時候買都可以,但是房子的話,以後還會漲。股市的錢先可以放著,基金的如果收益不明顯的話,可以考慮出一部分用於其他投資。
第二題:兩人出去正常開銷,一個月也就剩下1000左右,4000元/平米90平米的房子大概40w,首付算10w,一年下來就可以付首付了。1000元怎麼理財呢?基金定投或是定期存款。當然如果用於投資的話呢,就是對自己能力的投資,因為收入1800說明還有很大的提升空間。
希望可以幫助到你
❼ 個人理財的案例分析題
理財失誤的原因有投資期望收益過高,同時資金過於集中到單一的理財方內式中。從而在投資失敗之後容,對個人影響過高。
此案例對投資人來說,需要注意個人之後對資金的規劃問題。畢竟對於個人來說,生活中並不僅限於自己也有他人,從而需要合理的分配資金。
對於張先生的理財規劃,需要考慮其支出與收入總數大概在什麼范圍,其每年總支出在32400+20000+10000=62400。這是在不出意外的情況下,需要支出的費用。而其家庭每年的總收入則是96000+18000+3600=117600。按照收入與支出,可計算出每年剩餘資金有55200.從而對於其家庭來說來說,每月可剩餘資金有4600元左右。而其每月的剩餘資金可以按照一定比例進行投資、保險以及存儲。例如按照2:4:4的比例進行分配,20%的靈活使用資金,40%的保險,40%的投資。而同時資金的存儲達到2W元或者當地醫療大額額度後,即可不繼續積累,然後將資金分配到購買保險或投資中。
❽ 投資理財成功案例
投資理財就是做股票,基金,現貨,期貨,外匯,,,我希望同好來探討技術,不謙虛的講,也懂不少了.
❾ 理財案例
資產來:5.8+6+1.3+1.4+6=20.5w
負債:0.3*12+0.1*12+0.15*12=6.6w
凈資產 20.5-6.6=13.9w
你沒有列自每月開支消費暫時以2000計算,重大疾病險估計年交費2000 大概一年的還要扣點剩下大概11.3w 你們應該有孩子 教育支出沒算.
1.你們的保險不夠全面重大疾病額度比較小.另外需要購買一個分紅型壽險做補充 保險額度一般比例是保險費用是你們收入的10% 保額是10倍,具體可以咨詢當地的保險公司
2.銀行存款6/11.3 比例太高 你家庭財產收入比較穩定.預留3-6個月的支出就好.別的可以做一些短期投資,既能保證流動性.收益又比銀行利率高,可以抵禦通脹.
3.子女教育規劃,由於你們提供這些數據,不能提供意見,但是這些越早做越好.
4.投資計劃.風險小的話可以做基金定投.承受風險大的話可以做股票,期貨. 這個需要具體溝通才能確定,一般建議定投購買ETF LOF基金,預期年收益能達10%
5.有住房公積金可以適當考慮再買一套房.其實這1些是你的目標.你提出要買什麼樣的,再根據你的實際情況才能決定.而不是由理財師幫你做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