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滑雪經濟又叫什麼經濟
滑雪經濟又叫冰雪產業經濟,是我國大力支持發展的新型環保旅遊產業。
滑雪經濟其實代表的不僅僅是滑雪,而是整個的冰雪產業,除了滑雪還有冰雕以及旅遊等等,這整條線的產業統稱為滑雪經濟。這種新型環保的旅遊體驗產業,是我國大力推行發展的產業。冰雪產業作為一種商業的新模式,加入創新的思路,能夠快速的發展,也成為旅遊上的一個特色產業。
滑雪經濟的發展能夠帶動也能夠體現整個冰雪產業的發展,滑雪經濟作為冰雪產業的領頭羊,也被稱為冰雪產業經濟。冰雪產業是我國大力支持的新型的體驗式旅遊產業,未來的市場空間還非常大,發展潛力還是巨大的。
2. 冰雪行業是融合了哪些產業形成的綜合性產業鏈
冰雪行業融合了很多的產業,形成了一個綜合的產業鏈,因為現在全國各地無論是南方還是北方,都有很多的這種冰雪,滑雪場,溜冰場之類的,這些當然不是一個單純的場地的問題,它裡面涉及到很多行業的,比如這些護具的製造,比如娛樂行業,餐飲行業,交通行業等等。
任何一個行業能夠持續地存在下去,都是因為有足夠多的利益在驅動,因為這個行業賺錢就是這么簡單,不賺錢的行業不會有人一直坐下去的,所以如果你打算創業的話,你也要考慮好這個行業自己做了哪些地方能賺錢,哪些地方是一個大的考驗,要突破哪些關鍵點才能賺到錢,如果這些都考慮不好的話,就不要輕易涉足一個行業。
3. 冰雪產業驅動經濟快速發展,具體都帶動了哪些行業
隨著冰雪運動行業的快速發展,越來越多的人喜歡上滑冰,滑雪,有的人是作為愛好嘗試,作為休閑旅遊的一種新方式新體驗,而有的人則希望向專業化的方向去發展。很多地方也建起了冰雪運動場地,吸引了不少的人前去遊玩。可以說冰雪產業非常熱門,發展很快,那麼冰雪產業驅動經濟快速發展,帶動了哪些行業呢?
人們對冰雪運動關注度越來越高。很多相關冰雪運動的賽事也越來越豐富多樣。對於體育行業的發展是個極大的促進作用。
4. 冰雪經濟又叫什麼
2018年,國家體育總局發布《帶動三億人參與冰雪運動實施綱要》,提出以冬奧會為契機,大力普及群眾性冰雪運動,到2022年,實現帶動三億人參與冰雪運動的目標。如今,這一願景正在走向現實,我國的冰雪產業規模快速壯大。
在北京磁器口附近一個商場內,匯集了眾多滑雪用品品牌專營店。一家專門銷售雙板雪具的店主告訴,在剛剛過去的「雙十一」促銷活動中,他們線上和線下的雪具銷量同比增長了50%,今年他感覺專業的滑雪發燒友越來越多了。
數據顯示,2018至2019年冰雪季,中國冰雪旅遊人數達到2.24億人次,冰雪旅遊收入約為3860億元,分別比2017至2018年冰雪季增長13.7%、17.1%,冰雪旅遊維持快速增長勢頭。同時,更多的「滑雪場」正在新建落成投入運營,冰雪旅遊的市場規模也在不斷擴大。截至11月18日,我國已有超過4800家經營范圍包含「滑雪」的企業,在這其中,有576家滑雪相關企業為2020年新增企業。因此又叫做白色經濟
5. 黑龍江每年的冰雪產業的經濟效益
富饒美麗的黑龍江省,地處祖國的東北邊疆。省名系由境內最大的河流黑龍江而得名,簡稱「黑」。她在祖國的版圖上如同一隻展翅騰飛的天鵝,形象地展現了她妖饒美麗的風姿。遼闊的地域,浩瀚的林海,密集的江河,肥沃的土地,富饒的資源,以及舉世聞名的風光名勝,構成了一幅幅絢麗多彩的畫卷。
概 況
地理位置和面積。黑龍江省是我國位置最北,緯度最高的省份。南起北緯43°26′,北至北緯53°33′,南北長約1120公里;西起東經121°11′,東至東經135°05′,東西寬約930公里。全省土地面積45.4萬平方公里,僅次於新疆、西藏、內蒙古、青海、四川,居全國第六位。
悠久的歷史。黑龍江省有悠久的歷史,如果從哈爾濱閻家崗遺址出土的人類頭骨化石的年代算起,遠古人類活動可以追溯到公元前兩萬年。據文獻記載,居住在黑龍江省地區的肅慎(息慎)、東胡等古代民族曾向中原傳說中的虞舜和後來的周王朝呈獻貢品。發祥於這片膏腴之地的靺鞨及其後裔女真和滿族, 先後建立了王朝。 8世紀,靺鞨曷人建立渤海國,史稱「海東盛國」。12世紀初,女真人建立了金朝,奄有中國北部大片土地,與南宋相對峙。以黑龍江省流域為「興龍之地」的滿族於17世紀入主中原,建立了最後一個統一全國的封建王朝。17世紀中葉以後,黑龍江地區各族人民反抗沙俄和日本帝國主義的侵略和佔領,寫下了無數可歌可泣的歷史篇章。
行政區劃。黑龍江省現轄13個地市,其中12個省轄市,1個行政公署,66個縣(市),其中縣級市19個;874個鄉(鎮),其中鎮464個。省會設在哈爾濱市。
人口與民族。2002年末,全省人口為3813萬人。其中鄉村人口1792.1萬人,佔47%,城鎮人口2020.9萬人,佔53%。黑龍江省是多民族雜散居的邊疆省份。除漢族以外,有53個少數民族,177萬人,佔全省總人口的4.6%。在少數民族中,滿、朝鮮、回、蒙古、達斡爾、錫伯、鄂倫春、赫哲、鄂溫克、柯爾克孜等10個民族是黑龍江省的世居民族,歷史源遠流長。截止2002年底,全省有1個蒙古族自治縣,1個達斡爾族區,69個民族鄉(鎮),676個民族聚居村。全省少數民族中人口最多的是滿族,約佔少數民族人口總數的58.5%。在我省少數民族中,滿族、回族、錫伯族使用漢語、漢文;朝鮮族、蒙古族有本民族語言、文字;達斡爾族、鄂倫春族、赫哲族、鄂溫克族、柯爾克孜族有本民族語言,沒有文字,通用漢文。
自 然 條 件
地形地貌。黑龍江省幅員遼闊,基本地貌特徵是五山、一水、一草、三分田,表現為南北兩大山地,東西兩大平原,山勢和緩,平原廣闊。大、小興安嶺和張廣才嶺、老爺嶺、完達山構成全省的山地骨架,山脈從西北和東南兩向,對全省起屏障、閉合作用,中西部的松嫩平原和東部的三江平原分別向我國內陸腹地和俄羅斯展開,形成了便利的國內、國際聯系。邊境線長3,045公里,全省有25個開放口岸,在我國沿邊開放中佔有獨特的地位,具有其他省市無法比擬的優越條件。黑龍江省位於中溫帶和寒溫帶,屬大陸性季風氣候,四季分明,景色宜人。年均降水量在450~650毫米,年平均氣溫-4~4℃,無霜期在100-140天之間。
肥沃的黑土地、祖國的糧倉。黑龍江省是世界著名的三大黑土帶之一。現有耕地面積14268萬畝,佔全國耕地面積7.6%,人均耕地面積3.75畝(農業從業者人均耕地面積19.2畝),高於全國人均1.5畝的水平,總面積和人均佔有量均居全國第一位。土質肥沃,黑土、黑鈣土、草甸土等佔耕地的60%以上,土質養份儲量比其它省區高2-5倍,且土地集中連片,80%集中分布在松嫩平原和三江平原,地勢平坦,絕大部分耕地坡度在5度以下,適於大規模集約化經營。適宜種植大豆、小麥、玉米、水稻、馬鈴薯等糧食作物以及甜菜、亞麻、烤煙等經濟作物,其中大豆、甜菜、亞麻、馬鈴薯的種植面積和產量居全國首位,全省糧食商品率達60%以上。草原面積6500萬畝,年產草量80億公斤,是全國重點牧區之一。松嫩平原面積10.3萬平方公里,佔全省土地面積的22.7%,自然條件適宜,有利於農牧業發展,糧豆薯產量在全國佔有舉足輕重的地位。三江平原面積10.9萬平方公里,佔全省土地面積24%,三江平原開發歷史較短,土壤肥沃,人均耕地多,糧豆商品率高,後備資源豐富,農業生產潛力大。
浩瀚的林海,全國最大的林區和木材生產基地。黑龍江省的森林,廣泛地分布在大、小興安嶺,完達山、張廣才嶺和老爺嶺等山區。全省森林面積1919萬公頃,森林覆蓋率41.9%,活立木總蓄積量15億立方米。主要樹種有100多種,用材樹30餘種,其中紅松、落葉松、樟子松、水曲柳、黃波蘿、胡桃楸等是國內少有的珍貴樹種。大興安嶺寒溫帶針葉林區,以興安落葉松為代表;小興安嶺-老爺嶺溫帶針闊葉混交林區,以紅松為主。林區繁衍著種類繁多的珍禽異獸和野生植物。
豐富的礦產資源。黑龍江省境內地貌類型多樣,地質構造復雜,為各種礦產資源的形成創造了有利條件。已發現的礦產有131種,其中已探明儲量的礦種有77種,儲量居全國前十位的有41種,優勢礦產資源9種。石油、煤、金、石墨等優勢礦產資源眾多。石油集中分布在西部大慶地區;煤主要分布在東部鶴崗、雙鴨山、雞西、七台河一帶,西北部黑寶山地區也有煤藏;金分布在大興安嶺和黑龍江沿岸地帶,其他有色金屬主要分布在北部地區;非金屬礦分布較廣、礦種繁多,遍布全省。煤炭資源種類全,質量佳。東部以煙煤為主,主要煤種是煉焦煤和動力煤,還有國內稀缺的主焦煤,西北部以褐煤為主。
境內水資源較為豐富。境內江河湖泊眾多,有黑龍江、烏蘇里江、松花江和綏芬河四大水系,流域面積在50平方公里的河流1,918條,其中超過5,000平方公里的有27條,10,000平方公里以上的有18條。黑龍江全長4,370公里,僅次於長江、黃河,列我國第三,是著名的國際界河。黑龍江省水資源總量755億立方米,其中地表水資源656億立方米。已初具防洪、灌溉、供水、發電、航運、養魚等水資源綜合開發利用能力。瑰麗壯觀的旅遊風光。黑龍江省旅遊資源十分豐富,可開發的風景區、旅遊點共有111處,其中自然資源風景區、旅遊點82處,目前只開發了四分之一。雖然黑龍江省開發歷史較晚,但古跡遺址等人文景觀別具特色,自然景觀原始壯麗,形成獨特的黑龍江省旅遊資源。夏季是避暑的勝地,冬季是冰雪的樂園。自然景觀中,鏡泊湖是我國最大的高山堰塞湖,是北方著名風景區、療養區,葉劍英同志曾為它吟出「高山平湖水上山、北國風光勝江南」的詩句;五大連池火山地質自然保護區由1719—1721年火山爆發形成的5個相連的堰塞湖和周圍14座火山丘組成。地質地貌保存完整,熔岩流動景象清晰,熔岩台地上的火山噴氣錐是火山研究的珍品,自然的奇觀,被譽為「天然火山博物館」。這里日夜涌流的泉水,可治療多種疾病。興凱湖是中俄邊境最大的界湖,我國境內面積1,080平方公里。興凱湖水域廣闊,水草茂盛,棲息著天鵝、丹頂鶴、鴛鴦等珍貴水禽,這里建有自然保護區。撫遠位於我國最東端,是祖國最早升起太陽的地方。漠河則位於我國最北端,是我國可以看到絢麗多姿的北極光的地方,被人們稱為「北極村」。這一獨特的地理位置,每年盛夏都吸引大批旅客來此觀光。此外,大小興安嶺的原始森林,齊齊哈爾和杜蒙的丹頂鶴之鄉以及亞布力滑雪場等都是獨具特色的北國景觀。人文景觀包括史前遺址、古城堡、歷史名勝、宗教建築、民俗民情和獨特的城市建築風格。自然景觀和人文景觀相互交映,使黑龍江不僅是避暑勝地,也成為冬季旅遊熱點,吸引海內外遊客。
經濟社會發展
經過50多年的艱苦創業,黑龍江省已經從昔日的北大荒變成國家重要的商品糧基地、能源原材料基地、裝備工業基地和石油化工基地。2003年,全省GDP可實現4433億元。農業走上特色之路。耕地面積、機械化程度、糧食出省商品量和庫存量以及大豆、綠色食品的產量均居全國第一位。已經形成300億公斤的糧食綜合生產能力。2002年商品糧輸出量達158.5億公斤。畜牧業在農業中「三分天下有其一」,奶牛存欄截止到2003年上半年已達106.8萬頭,牛奶、乳製品產量均居全國首位。全省綠色食品監控面積、獲得標識認證的產品數量均居全國第一位。工業基礎比較雄厚。是國家老工業基地。建國初期25個大企業北遷我省,「一五」計劃時期國家156項重點建設工程22項擺在黑龍江,六、七十年代大規模開發大慶油田和大、小興安嶺林區,八十年代以後又上一批電力、醫葯、食品等項目,形成了石化、機械、食品、煤炭、森工、醫葯等14大門類的工業體系,具有年產5000萬噸原油、7000萬噸煤炭、1000億千瓦時發電量和大量工業裝備的生產能力,不僅奠定了在全國的重要地位,2002年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居全國第9位、工業利潤居全國第6位,而且形成了以重工業為主、國有為主、中直大企業為主的特有經濟格局,2002年全省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中重工業佔87%(比全國高24個百分點),國有及國有控股工業佔88%(比全國高35個百分點),中央直屬企業佔67%(比重居全國第一位)。基礎設施己具規模。鐵路營運里程4751公里,公路里程6.3萬公里,水上通航里程5057公里,擁有空中航線45條,其中國際航線8條。郵電通信基礎網達到國際先進水平。長途光纜總長度近3萬公里,局用交換機容量796.6萬門,行動電話用戶658萬戶,國際互聯網用戶117.9萬戶。對外開放不斷擴大。與世界150多個國家和地區建立了經貿和科技合作關系。現有25個國家一類口岸和9個邊境互市貿易區。對俄貿易合作佔全省外貿進出口額的53.6%,佔中俄貿易總額的l/5。科教事業迅速發展。有科研機構240個,高等院校48所,哈爾濱工業大學是全國重點建設的9所大學之一。高等院校在校生33.5萬人,專業技術人員121萬人。石油開采、焊接工程、機器人、飛機製造、大型發電機組等領域的科學研究和技術開發走在全國前列。科技綜合實力居全國第7位。黑龍江總體上仍屬欠發達省份,體制和結構性矛盾比較突出。比如:國有企業多,但歷史包袱沉重;工業基礎雄厚,但投入不足、設備老化;國家重要的商品糧基地,但當前糧食問題壓力很大;資源豐富,但沒有完全轉變成經濟優勢,且資源型城市可持續發展矛盾相當尖銳。
發 展 潛 力
黑龍江省資源富集,開發較晚,發展潛力很大。具有盤活國有存量資產的潛力。全省國有和國有控股工業企業國有資產總額3500多億元,按照2005年基本完成對國有經濟布局戰略性調整和對國有企業戰略性重組的計劃,國有資產占規模以上工業的比重將從目前的87%下降到50%左右,國有資產退出總額達1500多億元,其中計劃完全退出國有的企業近300戶。具有資源深度開發的潛力。原字型大小產業產品比重大,精深加工程度低。大量的玉米、大立等農產品亟待通過精深加工增值增效;畜牧業正在向農村經濟的「半壁江山」邁進,特別是通過實施「奶業振興計劃」,奶牛存欄已超過100萬頭,鮮奶產量超過200萬噸,不斷增產的乳類、肉類、魚類、禽蛋類等畜產品也需精深加工提高市場競爭力。大量的山林特產品和地下礦產資源亟待開發,特別是煤炭、森工、石油等行業的產品更加需要延伸產業鏈。具有利用生態優勢的潛力。黑龍江省的生態環境比較好。利用這個優勢,近年來綠色食品生產取得長足發展,綠色食品種植面積已佔全國的38%,產量佔全國的37%,正在繼續加快開發。以夏季避暑游、冬季冰雪游、沿邊跨國游、民族風情游為特色的旅遊業快速發展,已經成為支柱產業,目前迫切需要做大做強。與此同時,正在加快生態示範省建設,以及大力發展環保產業。具有發展對俄經濟技術合作的潛力。國家做出了進一步加強對俄合作和開拓俄羅斯市場的重大決策,黑龍江省利用地緣優勢,目前正在全面推進對俄經貿和科技合作。在發展對俄貿易上,正在加快互市貿易區建設,完善在俄境內的以輕工產品市場、果菜市場、建築及裝飾材料市場為重點的市場營銷體系。在發展對俄經貿科技合作上,正在與俄方就石油天然氣、森林採伐加工、農業、工業大項目、礦產資源開發、科技等領域開展合作。已經建立了中俄科技合作及產業化中心,由黑龍江省牽頭正在莫斯科建設中俄科技園,目前正在哈爾濱建設中俄國際科學城。具有發展質量效益型農業和開拓農產品市場的潛力。正在大力發展以「良種工程」、「大豆振興計劃」為重點的優質糧生產和以「奶業振興計劃」為重點的畜牧業,在運用先進技術提高產量、改善品質上潛力很大。黑龍江省農產品市場開拓不夠的問題比較突出,需要尋求合作夥伴加以解決。具有基礎設施建設的潛力。正在實施大項目戰略,已啟動「百項工程」,重點推進水利基礎設施、運輸郵電通信、能源等重點工程建設,年投資額超600億元,正在用市場化的辦法多渠道籌集落實。
6. 冰雪經濟叫什麼經濟
冰雪經濟又被叫做白色經濟,它是大自然贈送給人類的禮物。冰雪是世界三大旅遊資源之一,現在各地都在利用冰雪開展相關的旅遊項目,逐漸形成一條經濟鏈。主要是說以冰雪為主開發的文化、旅遊以及相關的產業。
發展冰雪經濟關鍵要靠冰雪產業支撐,依託冰雪旅遊牽動發展、冰雪文化提升內涵、冰雪體育強化支撐、冰雪教育引領風向。從供給側和需求側兩端發力,努力構築好冰天雪地的金山銀山。
(6)冰雪產業融資擴展閱讀:
發展冰雪經濟的舉措:
1、發展冰雪經濟關鍵要靠冰雪產業支撐,依託冰雪旅遊牽動發展、冰雪文化提升內涵、冰雪體育強化支撐、冰雪教育引領風向。從供給側和需求側兩端發力,努力構築好冰天雪地的金山銀山。
2、靠冰雪文化提升內涵。冰雪產業本質上是文化消遣、文化消費和文化享受,要讓冰雪成為藝術創作的重要源泉,搞好冰雪文藝創作和文化演出,推出「龍江冰秀」駐場演出等文藝精品。用冰雪文化來提升冰雪產業層次、提升龍江美譽度,滿足群眾不斷增長的精神文化需求。
7. 2020冬奧會冰雪產業人才交流會將會帶來怎樣的就業熱潮
2020年冬奧冰雪產業人才交流大會在張家口舉行,本屆招聘會主要是面向籌辦冬奧會以及冰雪產業發展急需人才而舉辦的。本次大會提供了11,000多個崗位,為解決就業做出了非常大的貢獻。
隨著冬奧會的舉辦日益臨近,那麼有關冬奧會以冰雪運動的相關產業也在蓬勃的發展。那麼新的產業的發展就會衍生出許多新的就業機會,那麼就會使人們有更多的就業機會,創造出更多的就業熱潮。同時,冰雪經濟也是一種新的經濟形勢,它將極大的刺激我們經濟的發展,為經濟提供一種強有力的保證,注入新鮮的血液和活力。所以這次招聘會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結果也是非常的圓滿。
8. 國家出台政策支持冰雪經濟有什麼意義
2017年,吉林省冰雪產業收入1160億元,佔到吉林省旅遊總收入的40%,成為拉動消費、拉動服務的新經濟增長點。但也面臨著經營季節性強、基礎設施配套難等問題。
日前,吉林代表團23名全國人大代表聯名建議,希望國家相關部委能夠出台支持政策,更強力推動冰雪經濟發展。
3月14號早上,在吉林代表團小組會議開始前,全國人大代表安桂武利用開會前的時間,敲開了代表團里其他幾位代表的房門。
安桂武代表介紹,2017年,吉林省冰雪產業收入1160億元,佔到吉林省旅遊總收入的40%,成為拉動消費、拉動服務的新經濟增長點。但是在快速增長的同時,也面臨著一些問題。
全國人大代表 吉林市市長劉非:「這個建議,我看就是符合我們吉林市未來冰雪產業發展的實際,也找到了痛點,冰雪產業的發展作為一個老工業基地城市,最重要的就是一個投入的問題,這個需要較大的投入,而且包括一些重要的交通節點,這種交通基礎設施方面還需要較大投入,現在依靠我們自身的實力還難以覆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