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京東金融理財周報在哪看
登錄一下這一個軟體,然後找到你的理財,正常來說他會在系統消息定期給你發送一下,或者你可以找客服要求查看,他也會給你發送的。
2. 《理財周刊》這雜志如何
給你轉載個他們主編的話語,自己評價。
「發光並非太陽的專利,你也可以發光。」站在《北京商報》更名3周年的時間窗口上,回頭看看這三年來我們傾心打造的《理財周刊》,作為她的執行主編,我對上述格言深信不疑。
最初,我們做《理財周刊》的目的,僅僅是覺得財經新聞中心旗下應該有一個周刊,因為從財經很容易過渡到理財上來。至於能辦成多好的刊,能不能「發光」,我的主編、我以及我的同事們並沒有一個明確的標尺。
但是我們經常問自己問題。
比如理財是什麼。每一次做版,每一次寫稿子,我都先問自己這個問題。比如我們要給讀者寫點什麼。每一次報選題前,我們財經新聞中的記者們都在一起討論這個問題。再比如我們的文風是什麼。每一次在簽版付印前,我們的主編都會重新問自己一遍。
結果,在商報改版後的第三年,我們的周刊走過了近150期之後,我們驚奇地發現,這份周刊火了。她的火,不僅藉助了《北京商報》人性化的發行方式,還藉助於我們成熟讀者的不斷指點,他們需要的,就是我們追求的。在這種與時俱進中,《理財周刊》「發光」了。
我們堅信——
你不理財財不理你
「有錢存到銀行嘛,理什麼財?」即便是到了21世紀第9個年頭,也並不是所有人都願意享受金融業提供的以錢生錢的理財生活。
誠然,靠雙手努力勞動換得金錢是「天理」,但依靠金融工具獲得財富也是「人情」。而我們更相信,一個國家的金融業需要人氣,人多了,這個市場才完整。
理財是什麼?這是我們提過的一個問題。在周刊的記者看來,理財就是使你生活變得更有樂趣、更為精緻的工具。比如有人認為買基金就是理財,用錢買一款基金,基金就能為自己掙錢。其實,買什麼樣的基金、在什麼時候買,甚至在什麼時候贖回,這些都是有據可循的。
比如,2007年6月,上證指數在沖上4300點後出現回調,《理財周刊》就針對當時一部分投資者的心理,寫了《震盪市 基金是避風港嗎?》這篇文章。文章披露,號稱「理財專家」的基金在調整中戰績各不相同,但進取型基金在市場回調時風險很大。到了2008年6月,上證指數已經跌到2868.8點,很多投資者認為這是基金加倉的好時機,但記者在對比後發現,股票倉位較高的基金風險過大,因此寫了《暴跌中選擇中低倉位基金》。到今年6月,上證指數漲到3000點以上,一時間指數基金這個熊市中的「破落戶」變成市場新寵,記者從指數基金的歷史、現狀以及未來的預期出發,報道了《指數基金 昨天今天明天》,提出理財方案,同時提示風險。
這是《理財周刊》「解剖麻雀」的一個例子。平時,我們關注各種理財產品。保險怎麼買最劃算、普通投資者如何買投連險、退保需要什麼手續、銀行理財產品說明書怎麼讀、保本產品可能不保本、私人銀行理財師的能力怎樣、房貸轉按揭手續費多少、國債提前贖回怎麼算利息、銀行卡手續費如何計算、哪家銀行信用卡積分最值錢、怎樣買黃金最劃算、掛鉤葡萄酒的理財產品收益率如何保證……這些都是我們關注的話題。甚至,我們向讀者傳達這樣的理念——哪怕你只想存1元錢,也要計算一下怎樣存是最劃算的。
到了節假日,我們給讀者的理財建議就多起來。比如在今年春節前最後一期周刊1版,我們財經新聞中心12名編輯記者從各自關注的領域出發,簡短盤點一年來的理財市場,並對投資者在牛年中的理財生活進行了規劃(詳見本報2009年1月23日理財周刊A1《牛年到 商報祝您Happy牛Year》),這是財經新聞中心記者一次集體亮相,目的是讓讀者看到,平時理財精打細算的這些人,其實和普通人沒什麼兩樣,惟一不同的,是這12個人都戴眼鏡。
我們堅持——
早於讀者發現理財陷阱
《理財周刊》的另一項工作是查找不合理的理財市場,或者是市場中的怪現象,以幫助讀者成功繞過鮮花裝飾的陷阱。
這里要提一點,就是我們這個團隊中所有成員,對於理財市場的「負面報道」其實都心懷抵觸,原因是作為市場中的一員,我們不願意向讀者傳達過多的負面消息。但有些時候,監管層的觸角無法伸向異常隱秘的地方,這時,我們的筆就變得很有分量。
2007年4月11日,商報《理財周刊》頭版頭條刊登了由現任周刊主編劉傑、商報《老周侃股》專欄作者周科競和那時僅僅是一位新記者的我共同寫作的《不炒股票炒股民 黑心咨詢機構賺錢伎倆曝光》。這篇稿子一發布,其犀利的語言、獨特的視角以及大量采訪吸引了眾多讀者的關注,網路轉載數量上百條,鏈接留言數不勝數,既以內容警示了投資者,也使我們看到了讀者的訴求。這篇稿件後來被評選為2007年京報集團好新聞一等獎以及北京新聞獎一等獎。
之後,幾乎每隔一個階段,我們都會對理財市場中的黑幕或陷阱進行曝光。2008年3月5日,針對理財產品市場存在的銀行銷售者誤導投資者現象,我報道了《揭秘銀行理財產品五大陷阱》(該文後來被評為2008年京報集團好新聞二等獎),直揭銀行理財產品說明書復雜到連金融博士都讀不懂的怪現象。
2008年6月30日,在多次暗訪之後,記者陳潔在周刊發表了《原始股騙局卷土重來》一文,揭露了騙子利用投資者「貪小」的心理弱點騙取錢財的全過程;隨後周刊再次發文《熊市中股民謹防黑嘴忽悠》(2008年7月21日),警醒投資者切勿上當;今年1月,為提示投資者在進行消費時謹防銀行卡被復制,或者被山寨釣魚銀行網站騙去錢財,我和記者黃競儀寫作《理財消費防騙錦囊》(2009年1月16日A1版);今年3月,針對市場上泛濫的假保險理賠單,記者崔啟斌在周刊發表《四招教您揭穿「假保單」》;4月,A股股指「龍抬頭」,我與記者王丹寫作《股市投資的四大圈錢陷阱》,提示投資者要謹防炒股次生風險;而在信用卡濫發背後,我們發現了很多問題,於今年6月在周刊1版寫作《信用卡「餡餅」背後的六大陷阱》,供投資者參考。
長長的一串稿件名稱背後,是記者們通宵達旦寫作的辛苦。但每當新一期《理財周刊》印製出來,我們手裡的這份報紙帶給我們的快樂都無法形容。
我們期冀——
下一個三年更精彩
過去的三年裡,《理財周刊》循著市場的足跡一步一個腳印地走來,沿途我們留下精彩的作品和辛勤的汗水。
時不我待。今後三年,我們的目標是在理財行業內部得到更多的認可。除了在稿件中加入更多創新元素外,我們還希望能夠與市場中的各方建立廣泛的聯系,在這種聯系中碰撞出更多的好題材。
另外,雖然三年來《理財周刊》一直按照自己的模式向前發展,對市場熱點也能准確捕捉,但並沒有舉辦過任何大型的論壇或者發布任何理財消費指數報告。事實上,我們已經具備了一定的專業水平。
因此,我們幾位周刊同志都認為,下一個三年,我們要加大自身的曝光頻率,不僅讓讀者和市場記住周刊,同時也要使大家認識我們,了解我們,鞭策我們更快地往前走,走向「陽光」更充足的地方。
《理財周刊》執行主編 崔呂萍
3. <中國證券報><上海證券報>《理財周報》訂一年分別要多少錢
中國證券報 全年576 元
上海證券報 全年396元
理財周報 全年300元
4. 21世紀網的責令停辦
新華社北京4月30日電自中宣部、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等九部門印發通知,部署開展打擊新聞敲詐和假新聞專項行動以來,各地各部門協調配合,嚴肅查辦了一批新聞違法案件。4月30日,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向社會通報了對21世紀網新聞敲詐案件的行政處理情況,21世紀網被責令停辦。
據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相關負責人介紹,2014年9月3日以來,21世紀網、《理財周報》和《21世紀經濟報道》先後有多人被上海市公安機關採取強制措施,其中有21人被檢察機關批准逮捕。案件發生後,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和廣東省新聞出版廣電局開展行政調查。經查:21世紀網和《理財周報》主要負責人勾結公關公司,指使新聞采編人員以對上市公司和擬上市公司負面報道相要挾,迫使相關企業簽訂廣告認刊書、服務協議,謀取不正當利益。同時查明,21世紀網、《理財周報》和《21世紀經濟報道》還存在采編和經營不分等違規問題。
據該負責人介紹,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在調查核實基礎上,已於4月28日作出行政處理決定:吊銷《理財周報》報紙出版許可證;廣東省新聞出版廣電行政管理機關協同有關部門依法撤銷21世紀網許可證;對《21世紀經濟報道》進行整頓,要求其全面加強該報領導班子建設,全面加強采編和經營管理,全面加強新聞從業人員管理。
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有關負責人指出,21世紀網等新聞敲詐案件在社會上造成了惡劣影響,嚴重損害了基層和群眾切身利益,擾亂了市場和行業秩序,損害了新聞媒體公信力,敗壞了新聞隊伍形象。
該負責人強調,各新聞單位要引以為戒,舉一反三,切實加強新聞采編管理。各主管主辦單位要切實履行管理職責,建立健全機制,堅決糾正各類違法違規問題。各地新聞出版廣電行政部門要繼續深入開展打擊新聞敲詐和假新聞專項工作,加大案件查辦力度,限期掛牌督辦一批重點案件,關停一批違規報刊單位,撤銷一批違規記者站,吊銷一批違規人員新聞記者證,對涉嫌違法犯罪的要移送司法機關追究刑事責任,對內外勾結、包庇縱容、失職瀆職的要移送紀檢監察部門追究黨紀政紀責任 。
5. 理財一周報的介紹
理財一周報由東方早報精銳團隊打造,是新一代財經周報。「生活的經濟學」,彰顯新的理財角度、高度與理念,以此服務國際金融中心建設,提煉個人金融新動力。更實用。
6. 國內著名周報是
你好《南方周末》以「反映社會,服務改革,貼近生活,激濁揚清」為特色;以「關注民生,彰顯愛心,維護正義,堅守良知」為己責;將思想性、知識性和趣味性熔於一爐,寓思想教育於談天說地之中。創刊24年,一紙風行,獨步報林,發行量達600多萬份,讀者群主要是知識型讀者。2008年被中國傳媒大學等單位主辦的評選活動評為最具品牌的報紙,其中,《參考消息》第二,《人民日報》第三。
7. 理財周報與理財周刊
不是一家、理財周報會好一些、這是獲得的榮譽:
2007年7月23日《理財周報》創刊以來,以大氣磅礴的形象在業界掀起了廣泛的波瀾,並贏得了的諸多市場贊譽:
2007年11月創刊語率先提出「你可以跑不過劉翔,但一定要跑過CPI」,此後被廣為傳頌,亦被《新周刊》評為2007年年度語錄。
2007年12月由於《理財周報》上市以來出色的市場表現,《銷售與市場》授予《理財周報》「傑出媒體營銷獎」。
2008年1月《理財周報》被史坦國際和中國傳媒論壇評為中國「最具成長性媒體」。 2008年1月在今傳媒雜志和騰訊網發起的「影響中國2007年度傳媒100強」評選中,組委會授予《理財周報》「最具成長性媒體」和「最具投資價值媒體」兩項殊榮。
2008年6月在今傳媒舉辦的「中國傳媒百強年會」中,《理財周報》又獲得了「媒體創新貢獻獎」。
2008、2009年連續兩年,《哥倫比亞新聞評論》中文版從2000多種報紙,9000多種期刊,300多家電視台的9000多個欄目中選出《理財周報》成為唯一的財富管理類(理財類)媒體的「中國標桿品牌」。
2009年12月《理財周報》獲得由史坦國際和中國傳媒論壇學術委員會頒發的「中國最具投資價值媒體」獎項。
理財周報官方獨家合作電子版 http://moneyweek.dooland.com/
理財周刊:
全年零售價:384元/年 每期零售價:8元/期
希望可以幫到你!給點分好不好啊?我想升級!呵呵、謝謝啦!
8. 理財周報 專欄作者 感悟 寫的很準的,怎麼聯系他呢,他在網上有博客之類的東西 嗎
很難找,最好人肉搜索才有效
9. 理財一周報的簡介
理財一周報創刊於2008年3月29日,隸屬於上海文匯新民聯合報業集團,是一份面版向全國的新一代財權經周報,也是中國理財第一讀本。
2010年7月16日,理財一周版盛裝擴改版,封面改為銅板紙印刷,由原80版升級為100版,內容更加豐富。
2011年12月30日,理財一周報最後一期出版
2012年1月1日,理財一周報停刊
10. 21世紀報系的涉嫌嚴重經濟犯罪
繼9月4日「21世紀網主編等人被立案偵查」的消息公布後,9月25日又一重磅新聞被曝出——21世紀報系總編沈顥、總經理陳東陽被警方帶走。短短數行的新聞表明,公安機關對21世紀網涉嫌嚴重經濟犯罪案件的調查,已經擴大到其母公司——21世紀傳媒有限公司。
辦案民警介紹,截至目前,此案已涉及21世紀傳媒有限公司旗下的21世紀經濟報道、21世紀網、理財周報3家財經媒體,30多名相關人員被調查。
對於公安機關的調查,沈顥似乎看得很明白:「我知道,公安機關這次對21世紀經濟報道、21世紀網等的查處主要是兩方面,一是通過負面新聞逼迫企業支付合作費用,二是收取企業的『保護費』,承諾不對其進行負面報道。」
不合作,難道真的會出問題?農夫山泉就「吃虧」了。據農夫山泉董事會秘書周力介紹,2013年21世紀網對農夫山泉的水源、質量標准等問題做了連篇累牘的負面報道。為此,農夫山泉遭受了很多質疑,銷售受到很大影響,據估算利潤損失達數億元。
據21世紀網總裁劉冬供述,為了追求利益最大化,從2011年開始,公司領導下達了營收業務考核指標,「每年是八九千萬元,完成情況與個人收入直接掛鉤」。
沈顥供述:「這其實是利用考核指標這一工具,鼓勵甚至逼著他們用負面報道和『有償不聞』的方式拉合作客戶。」
「當然,已經簽訂協議的企業,如果因為21世紀網負面報道的事找到我,我會指令劉冬刪除負面報道,履行對客戶的『保護』。」沈顥說。
據劉冬供述,2014年初,北京某知名網站因新聞敲詐被查處後,他曾經向沈顥請示21世紀網的類似經營行為是否需要暫停。沈顥指示,「不要害怕,要繼續做,完成指標」。
「我希望我的悲劇能讓有類似現象的媒體同行警醒,堅持積極向上的新聞價值觀。我希望媒體產業鏈條里一些不光彩的、違紀違法的事情被徹底清除,媒體行業能夠更健康地發展。」沈顥說。 《 人民日報 》( 2014年09月30日 10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