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現在有實力的車輛融資租賃公司是哪家啊
中車信融融資租賃公司,貸款購車要收13000來元的手續度正常嗎。
2. 新三板融資和股權稀釋的計算方法
股權稀釋的計算方法某公司成立二年,共有三個股東。股權分別是A:49%;B:30%;C:21% 共計投資一百萬。現有四人共以現金25萬;房租10萬入股,要求四人共佔20%的股份,每人各佔5%有 那麼稀釋後的股份是不是這樣的啊:
A為:(100-20)X 49% = 39、2%
B為:(100-20)X 30% = 24%
C為:(100-20)X 21% = 16、8%
其他四人分別為 : 5% ; 5% ; 5% ; 5%
共計總股份100% 這樣對嗎?稀釋股權就是股東通過吸收其他資金,使自己的控股比例下降的一種做法.這樣可以擴大公司的資金實力.具體做法可以參考正泰集團的做法:正泰集團成長之路的標桿意義在於南存輝以過人的膽識和謀略將家族股權不斷稀釋,從而以較少股份控制了一個龐大的企業集團。
用家族「稀釋」自己 南存輝股權第一次被稀釋是在20世紀90年代,處在發展十字路口的南存輝與美商黃李益合資,「正泰」這一名稱由此問世。此後,南存輝把南存飛、朱信敏、吳炳池及林黎明四人攬入正泰成為股東。 南存輝靠股權安排,完成了正泰大廈至為關鍵的基礎構建。從股權安排上看,黃李益25萬美元的資金與其說是投資不如說更像是借款,因為在完成股權安排、構築正泰核心決策層後,南存輝的股權佔60%,其餘四人分享剩餘的40%,黃李益並不享有股份。到1994年初,三年時間,正泰的資產達到5000萬元,南存輝的個人資產增加了二十多倍! 用社會資本「稀釋」家族 當正泰成為溫州的知名企業後,正泰產品供不應求,南存輝卻對公司的發展極為不滿:靠自身的利潤增長發展,企業到什麼時候才能做到中國龍頭老大的地位!南存輝要加速做大,他需要新的發動機,南存輝充分利用正泰這張誘人的「牌」,開始他的兼並、聯盟的資本擴張。南存輝選擇企業的標準是:資產比較雄厚、產品有較好前途且能為正泰「拾遺補缺」。這時,正泰的品牌效應出來了。許多企業看中品牌這個無價之寶,想要貼牌,這使南存輝大規模擴張計劃得以實施。先後有38家企業進入正泰,股東近40名,而南存輝的個人股權也被「稀釋」到不足30%。此時,正泰凈資產5000萬元,這是南存輝股權的第二次稀釋。 對這些企業,正泰根據具體情況採用投資、控股或參股等多種靈活的形式「招募」,進入集團的二級、三級公司,使這些企業既在集團的統一指揮下運行,又保持一定的獨立性。一些業績不好或企業經營、管理理念與正泰不符的企業,也隨時會脫離正泰集團。 作為家族企業,家族成員並不贊成他的做法,正泰集團資本的不斷擴張,為什麼要讓大家來分正泰這頓好不容易才做出來的大餐呢?但事實是最有說服力的,正泰集團在不斷被「稀釋」的過程中,不斷得到發展。 到1998年,正泰的「殼」形已顯露出來,它再也不是一個家族企業,而是一個企業大家族。同時,南存輝的個人資產也達到了將近2億元。 進行公司重組建立集團公司 1998年,南存輝股權第三次大幅度稀釋。重組後的正泰集團呈控股集團結構,下轄近30家控股公司及31家相對控股公司。其中正泰集團一半的資產集中在電器股份、儀器儀表和持股85%的成套設備公司中。此次改組,南存輝兄弟股份降至28%,朱信敏、吳炳池和林黎明分別持有7%~10%不等的股份份額。 多年來,南氏家族的股份主要集中在正泰集團的核心部——低壓電器部分的股份。南存輝拿出這部分的股份進行股份制改造,從這部分的股東原先南氏家族股、重大企業股,又增添了占原股東數一半的知本股。這使股東一下子擴大到107人。南存輝的個人股由此被「稀釋」到集團股份的20%。2000年,南存輝把集團的50多個企業重新組建為兩個股份公司和三個有限責任公司,取消成員企業的法人資格,企業老闆變成了小股東,他還把核心層的股份讓出來,讓優秀的科技人員和職業經理人持股20世紀90年代從上海來的一位工程師,現任集團公司副總裁,十年的發展個人的收入(包括工資、獎金、分紅、股金)已超過1000萬元。集團內部百萬富翁的人數達到1000人以上,創造了民營企業共同致富的經典案例。
南存輝在集團內推行股權配送制度,他要將最為優良的資本配送給企業最為優秀的人才。這就是正泰的「要素入股」——管理入股、技術入股、經營入股,以體現「知本」這種優良資本的價值。 正泰在變革產權制度的同時,注重健全治理結構,不斷優化管理機制。 優化股權結構,淡化家族色彩 為了克服家族企業的弊端,正泰在形成股權較大級差,維護決策層權威性的同時,通過收購、兼並、合股等方式,使股權結構多元化;通過吸納優秀工成為股權擁有者,為正泰的產品研發、銷售、經營吸引了大量的科技人才、管理人才和銷售精英。經過股權結構的合理調整,目前,在正泰最高決策層中,家族成員所佔的比例已不到三分之一;在一百多人組成的股東會中,家族之外的股東佔了80%;南存輝在正泰的股份僅佔20%左右。家族色彩在淡化,企業卻在不斷壯大。 實行「兩權」分離,專家治理 為了完善和優化股東大會、董事會、監事會及總經理的人員結構,變家庭管理為專家管理。南存輝首先對進入領導層的直系親戚進行剝離,大幅度降低家庭成員比例,同時對股東大會的人員進行調整,主要由中小股東代表所組成。目前,在正泰法人治理機構中,非家族股東成員佔60%,非股東人員佔20%,有血親關系的家庭股東僅佔20%;在經營執行層中,非股東人員占總量的85%,大量外來的優秀管理人員和科技人員進入領導層,初步做到了資本所有權與生產經營權的適度分離和專家管理企業。
結論 正泰從無到有、從小到大的跨越式發展之路,特別是其公司治理變革之路對我國處於成長期的企業,特別是民營企業的發展具有積極的借鑒意義。 正泰集團治理變革最明顯的特色是產權分散化。需要注意的是,在此過程中,民營企業老闆一定要有胸懷,要捨得把自己原來獨占企業的股份逐漸稀釋,讓企業的骨幹員工和策略投資者都能擁有股份。將企業維系在某一個人身上是十分危險的,把股份分給大家,老闆的股份相對比例是降低了,但是「蛋糕」大了,擁有的資產絕對數量卻大大地增加了。0 0 添加評論(0)klhvw09-10-24稅法上將股權投資收益區分為股息性所得和股權轉讓所得,但在新《企業會計制度》中都合並在「投資收益」中。股息性所得是投資方從被投資單位獲得的屬於已徵收過企業所得稅的稅後所得。稅法規定,凡投資方適用的所得稅稅率高於被投資方適用的所得稅稅率的,除國家稅收法規規定的定期減稅、免稅優惠以外,其取得的投資所得應按規定還原為稅前收益後,並入投資企業的應納稅所得額,依法補繳企業所得稅。會計上規定企業應在每年末,按有關規定(區分成本法和權益法)計算應享有(或分擔)的被投資單位當年實現的凈利潤(或虧損)的份額,確認投資收益(或損失),並相應調整投資的賬面價值。而稅法上,不論企業會計賬務中對投資採取何種方法核算,被投資企業會計賬務上實際做利潤分配處理時,投資方企業應確認投資所得的實現。
資本利得是投資企業處理股權的收益,即企業收回、轉讓或清算處置股權投資所獲的收入,減除股權投資成本後的余額。這種收益一般應全額並入企業的應納稅所得額,依法繳納企業所得稅。
納稅人可以充分利用上述政策進行納稅籌劃。
保留低稅地區被投資企業的利潤不予分配
如果被投資單位未進行利潤分配,即使被投資單位有很多未分配利潤,也不能認定為投資方企業的股息所得實現。各國公司稅法中都有「受控子公司」的反避稅條款。我國所得稅規定中尚未涉及。
如果投資企業是盈利企業,而且其所得稅稅率高於被投資企業,應盡可能地促使被投資企業不向或推遲對投資者分配利潤(含股息、紅利),避免或推遲分回的利潤(股息、紅利)補繳所得稅。要達到這一目的,投資企業可追加對被投資企業控股,從而控制被投資企業的利潤分配政策。
這樣做,對投資方來說,可以達到不補稅或遞延納稅的目的;對於被投資企業來說,由於不分配可以減少現金流出,而且這部分資金無需支付利息,等於是增加了一筆無息貸款,因而可以獲得資金的時間價值。
我們知道,如果將盈利留在企業內部作為積累項目,股東的權益增加了,但不用繳納個人所得稅。雖然在這種情況下,股東沒有現實的股息收入,但伴隨著股東權益的增加,股東掌握的股票價格會上漲,這時股東可以從股價上漲中獲取實惠。目前,我國對股票轉讓所得暫不徵收個人所得稅,若股東將已漲價的股票拋售,也只須按成交金額繳納證券交易印花稅,其稅負**低於個人所得稅對股息、紅利的納稅負擔。
如果被投資企業是母公司下屬的全資子公司,則沒有進行利潤分配的必要。
「先分配後轉讓」可籌劃
企業保留利潤不分配,將導致股權轉讓價格增高,使得本應享受免稅或需補稅的股息性所得轉化為應全額並入應納稅所得額的股權轉讓所得。
3. 鎔輝佳特集團有限公司怎麼樣
簡介:鎔輝佳特集團有限公司總部位於朝陽區,旗下擁有:
北京鎔輝佳特登記注冊代理事務所;
北京鎔輝佳特登記注冊代理事務所東城分所;
北京鎔輝佳特登記注冊代理事務所豐台分所;
北京鎔輝佳特會計服務有限公司;
北京鎔輝佳特會計服務有限公司東城分公司;
北京鎔輝佳特會計服務有限公司豐台分公司;
鎔輝佳特(北京)商務服務有限公司;
鎔輝佳特創業孵化器(北京)有限公司;
鎔輝佳特產業孵化器(北京)有限公司;
鎔輝佳特科技孵化器(北京)有限公司;
鼎盛輝煌文化傳媒(北京)有限公司;
鎔輝創世(北京)投資有限公司;
中國香港全球控股集團有限公司。
作為一家綜合性的服務企業,鎔輝佳特一直致力用最專業的知識、最貼心的關懷服務每一個客戶,我公司擁有超前的經營理念,規范的管理模式、完善的質量體系、卓越的人員素質以及催人奮進的企業文化。 自公司成立以來,全體員工堅持「正直誠信、務實奮進、團結協作、開拓創新」的企業精神,遵循「以客戶為中心,向管理要效益,穩健經營,健康發展」的經營宗旨,嚴格按北京工商總局及相關部門要求為廣大投資者提供咨詢與服務。
我們的戰略:
專業——密切注意最新的政策,法律法規與行業信息,以學習、培訓方式提高員工技能,提高工作效率。
營銷——力求傳統模式與自身獨特營銷模式的結合,並給客戶提供專業、快捷、細致的營銷服務。
管理——引進先進的企業管理機制,優化公司工作流程,參與符合自身的競爭與合作,推動企業健康快速的發展。
我們的價值觀
關愛客戶 追求卓越
誠實守信 積極進取
鎔輝佳特在高速發展和壯大中,公司將繼續秉持「誠信、專業、高效」的經營理念,不斷創新,勇於進取,努力成為行業先鋒,為全國企業提供優質高效的服務。
集團總部地址:北京市朝陽區霄雲路21號嘉里大通大廈三層(朝陽工商分局斜對面)
朝陽分公司地址:北京市朝陽區西大望路甲12號2號樓(國家廣告產業園區)
東城分公司地址:北京市東城區朝陽門銀河SOHO中心B座20612、20615、20616
豐台分公司地址:北京市豐台區南四環西路128號院4號樓15層(公交怡海花園南門站;地鐵科怡路站)
法定代表人:高中雪
成立日期:2014-03-11
注冊資本:10000萬元人民幣
所屬地區:北京市
統一社會信用代碼:91110000061256296F
經營狀態:開業
所屬行業:租賃和商務服務業
公司類型:有限責任公司(自然人投資或控股)
人員規模:100-499人
企業地址:北京市朝陽區霄雲路21號1幢南側三層301
經營范圍:項目投資;資產管理;投資管理;投資咨詢;財務咨詢(不等開展審計、驗資、查賬、評估、會計咨詢、代理記賬等需經專項審批的業務,不得出具相應的審計報告、驗資報告、查賬報告、評估報告等文字材料);經濟合同擔保(不含融資性擔保);技術推廣服務;組織文化藝術交流活動(不含演出):市場調查:銷售電子產品:企業策劃:設計、製作、代理、發布廣告。(「1、未經有關部門批准,不得以公開方式募集資金;2、不得公開開展證券類產品和金融衍生品交易活動;3、不得發放貸款;4、不得對所投資企業以外的其他企業提供擔保;5、不得向投資者承諾投資本金不受損失或者承諾最低收益」;企業依法自主選擇經營項目,開展經營活動;依法須經批準的項目,經相關部門批准後依批準的內容開展經營活動;不得從事本市產業政策禁止和限制類項目的經營活動。)
4. 河南博輝投資管理有限公司怎麼樣
簡介: 河南博輝投資管理有限公司是博輝集團旗下的全資子公司,它是經工信廳批準的一家投融資實體企業。業務范圍主要包括黃金珠寶實物銷售,金融投資、CFD策略研發,礦山建設、房地產開發與銷售等五大板塊業務。
法定代表人:唐紹峰
成立時間:2009-05-12
注冊資本:3000萬人民幣
工商注冊號:410198000002677
企業類型:有限責任公司(自然人投資或控股)
公司地址:鄭州市金水區經三路北99號附1號1號樓7層707、708號
5. 中國最大的投資融資集團屬哪家
香港道輝集團是中國最大的投資融資集團之一。
6. 輝能科技:2022年中實現規模搭載,能量密度提升不走激進路線
前幾天,一位投資界朋友問我,「最近關於固態電池有啥新消息嗎?聽說XX(固態電池賽道玩家)都被投資人捧得飄飄然了,我也聽說輝能量產的可能性最高。」
不得不感慨,世上就有這么巧的事。
「我剛和輝能結束了兩個半小時的聊天,感覺現在說話都帶有一些台灣腔了。」我回答。
「台灣腔不要緊,有干貨就行。」朋友似乎也顯得有些興奮。
「嗯,很乾,而且如你所說,輝能的量產計劃已經提上日程了。」
明年拿到新能源市場入場券
固態電池一直被認為是後鋰電時代的必經之路,近幾年,各家布局固態電池的企業以及相關實驗室,階段性地會傳出一些技術突破的消息,但最終都沒有落實到「量產」二字,更別說批量在新能源汽車上進行搭載。
但在輝能看來,他們即將拿到新能源市場的入場券。
「我們在全球固態電池企業里算是第二個量產的」,行銷經理Lisa介紹道,「第一個量產的是法國的Bollore,但由於財務問題,目前暫時沒有其他消息。如果他們沒有繼續投入,那麼輝能就是剩下唯一一家量產的固態電池企業。」
輝能的量產開始於2017年,其位於中國台灣桃園的G1工廠正式開始全自動卷式生產,產能為40MWh,但主要以消費性電子和穿戴式電子產品上使用為主。
而同樣位於桃園且正在建設中的G2工廠,則是完全面向新能源汽車市場。
(採用雙極電池技術的高電壓鋰陶瓷電池——BLCB)
「本來今年年中會完工,但由於疫情關系可能會延期到明年。工廠的產能規劃是1-2GWh,等G2工廠建成之後,我們基本上就拿到了電動車的入場門票。」Lisa說道。
「以每台車50度電來計算的話,1GWh也就搭載2萬台車而已,所以我說是入場門票。G2生產的產品基本都會用到各家車企的樣車上。」
在2019年1月的電動汽車百人會上,天際汽車展示了固態電池展車,使用的便是輝能固態電池。同樣身為造車新勢力的威馬,也在2018年底展示了搭載輝能固態電池的樣車。據Lisa透露,目前已經有5家以上的公司與輝能簽訂了MOU或正在洽談合作,本來在今年也會陸陸續續推出樣車進行展示,但由於疫情可能會延期到明年,但不管如何,樣車最慢明年就能看到。
而隨著樣車的不斷推出,輝能的固態電池究竟性能如何,成為了大家最關注的點。
能量密度怎麼樣?
提到動力電池,第一想到的參數指標就是質量能量密度,目前最受市場期待的NCM811電池,最高單體能量超過240Wh/kg,系統能量密度最高超過180Wh/kg。
根據規劃,輝能的固態電池產品是從類固態走向固態,輝能將這種類固態又叫混成固態,以整顆電芯的體積來看,其中液態部分只有不到3%。
一開始輝能採用的是LCO(鈷酸鋰)+石墨負極的配方,但由於固態電池阻值較液態電池高,內阻比較大,所以能量密度依然無法與液態電池較比。
據Lisa介紹,2020年開始,輝能會不斷調整材料,負極將從石墨轉向高SiOx含量(14%以上——100%)的硅氧復合物。
「在2025年左右,SiOx硅比例達到100%程度的時候,我們的量產電芯與液態電池相比在質量能量密度上就會有極明顯的優勢。」Lisa告訴第一電動網,「體積能量密度部分也是一樣,會在2022年左右超過體積能量密度較高的21700圓柱電池,2025年達到接近900Wh/L的水平。而且,在這個水平我們是沒有任何安全問題的。」
從這一數值來看,目前甚至未來一至兩年,輝能的固態電池產品相比液態電池的優勢並不是十分明顯。對此,輝能CEO楊思枏並沒有那麼激進。
「將SiOx提升到100%,我們能把能量密度做到330Wh/kg,這個在實驗室已經成功了。從研發的角度來看,我們已經能夠做到330Wh/kg,850—880Wh/L的狀況,但這個東西目前還不能量產。」 楊思枏告訴第一電動網,「因為還要再搭配其他富鋰化的一些架構技術,同時,它的單價並不親民,所以我們還在評估其他更便宜的製作方式,如果沒有辦法導入,原則上雖然能量密度可以提升,但成本下不來,依然只是一個實驗性的產品,它不能夠量產。」
成本之困
如楊思枏所說,成本下不來的產品即便能量密度再高,依然是實驗室產品。
那麼輝能又是如何解決成本困局呢?
「我們思考的是整個電池包的成本,它可以分成兩塊,一是電芯材料,另外是電池包的架構技術。」 楊思枏說道。
固態電解質由於密度較高,在同樣體積狀況下,其能量密度一定會比液態電池要差。為解決這一問題,有企業改用更高能量密度的正極或負極活性材料,但這就意味著材料成本的提升。
「如果僅僅依靠材料來增加能量密度,那就會落入到悖論之中,無法進入到市場。因此我們提出了MAB(雙極電池包架構技術)。」 楊思枏解釋說,「不管是刀片電池還是CTP,大家思考的都是一個道理——在不靠改變電芯材料的前提下以提升成組效率來解決能量密度和成本的平衡問題。」
輝能測算,採用MAB後,NCM811+石墨負極固態電池的成組效率在重量能量密度和體積能量密度兩個維度下分別為82%~85%和70~75%。因此其PACK的能量密度可達到176~183Wh/kg和405Wh/L。因此,雖然在電芯層面,與同樣NCM811+石墨負極的液態電池相比有一定差距,但由於成組效率較高,成組後固態電池的優勢便顯示了出來。
這或許也是輝能對外一直強調電池包成本而不是電芯成本的原因。
根據此前輝能公布的成本對比,在電芯產能達到20GWh的時候,雖然電芯成本依然是相同能量密度的液態電芯的1.1倍,但電池包成本只有98%。而如果採用MAB,電池包成本僅有同類別液態電池的7成。
不過在這次專訪中,楊思枏對這一數據進行了更新。
「之前的計算對於『制費』的部分沒有做改善。」
楊思枏解釋道,所謂「制費」,主要指生產一度電的電池芯對應需要花費多少電力。
「目前頭部的液態電芯生產企業生產一度電的電池芯大約需要花費35-40度電,我們目前的試產線則需要178度電,相差了4倍左右。但在正式進行量產之後,這一數值會下降到約50度。經過計算,我們發現只要量產規模達到7GWh就能做到和液態電池一樣的價格,因此我們目前在與政府討論的落地項目都是直接以7GWh的規劃作為前提。當然,最初會從2GWh開始,逐漸過渡到7GWh。」
楊思枏還提到,在材料回收方面,固態電解質也能進一步降低成本。
「氧化物固態電解質有個非常特別的地方,叫做原向回收。意思是說在A電池裡所用的固態電解質經過了一些表面處理之後可以直接再放入到B電芯中,無需再粉碎再提煉出元素,就是原本的結晶向直接用到B電池裡。A電芯循環使用1000次以後再放到B電芯去,依然是同樣的狀態。這就意味著固態電解質在氧化物上面可以整顆做原向回收,所以它的回收成本非常低廉。」 楊思枏進一步解釋道,「當然在一開始時我們對固態電解質就做了一些處理,這樣原則上後續再執行回收就不會很困難。按照這樣的方式,只要市場規模夠大,絕對比液態電解質和隔膜加起來的成本要來得更低。」
2020年中期實現規模化搭載
拿出了參數和成本都能被主機廠接受的產品,有了進入新能源市場的入場券,接下來就是何時實現大規模搭載。
「國內的搭載時間原則上是2022年年中,搭載的產品是VDA(一般電池包封裝)590或者355,MAB會慢些,預計在2024年年中量產裝機。VDA產品的能量密度目前是220~230Wh/kg,與目前液態811電池210-220Wh/kg的主流電芯密度相比是有競爭力的。同時,我們能夠在5C狀況下實現12分鍾以內充到80%,甚至8分鍾左右能夠充到50%—60%,再加上安全性,都是我們的一些優勢。」
楊思枏還透露今年下半年將會決定廠址,與地方政府合資建立固態電池產業區,在2022年實現2GWh的產能,2023年提升到7GWh。
「隨著國內量產進度的推進,之前Lisa提到的桃園G2產線也將逐漸縮減,未來也將轉到毛利比較高的市場,畢竟這條產線主要是為了做樣車。」 楊思枏介紹道。
雖然在2022年中量產搭載裝車時,由於規模較小以及暫未採用MAB,成本上相比同級別的液態動力電池會高出約1.2倍。但即便如此,已經有多家車企與輝能簽訂了示範運營的框架協議。
(輝能MAB 雙極電池包架構技術)
據了解,目前已經有和約6家廠家簽了框架協議,其中就包括不久之前在輝能D輪融資中投資的一汽。
「一汽方面有對我們的產品進行測試,技術參數上得到了比較正面的回應,同時對我們整個產線和產品都有所了解,這也是一汽投資我們最根本的原因。除了一汽之外,還有多家國字頭車企與我們簽訂了框架協議,同時還有合資企業以及造車新勢力。」 楊思枏透露,「許多車企願意以較高的價格來採用新技術,對於品牌來說也是一種加持。雖然是示範性,但這些車會真實投入到市場當中,每家車企的規模大概在3000-5000台。當產品在消費者端的反饋順利後,我們就會與車企進行合資合作。」
所謂合資合作,是指主機廠將綁定輝能電芯生產線,產能都屬於綁定的主機廠,價格上輝能也不能進行調整。這樣的合作讓車企未來不會因為產能不足或價格的浮動受到困擾,而輝能也不會因為客戶端需求量的變動產生固定資本支出的浪費。「不過與車企的合資將是上面說到的7GWh之後的事,大概會從2023年下半年開始,以這樣的模式我們預估到2025年能做到35GWh的規模。」
寧德時代是重要競爭對手
這次專訪一開始,Lisa在向我介紹輝能時說道,「我們成立到現在14年,本業就是固態電池,沒有其他東西可以做,沒有其他東西可以營收,所以固態電池非成功不可。我們只有這個產品,因此把所有的力氣都放在了這上面。」
在結束專訪前,我向楊思枏提出了最後一個問題:
相比豐田和寧德時代這樣更有成本試錯的企業,輝能在固態電池領域競爭的優勢和劣勢是什麼?
「您把這兩家提出來,真的是一個很厲害的問題,這也是我們在不斷思考的。」 楊思枏答道,「這兩家情況不太一樣,豐田是一家車企,雖然它同時在做電芯,但技術不太可能外流,同時,硫化物技術上的限制問題還要再觀察一下。豐田這塊我們沒想過要進入,他的市場份額就給他自己,我們看重的是剩下的市場。」
在楊思枏看來,寧德時代才是輝能後續真正重要的競爭對手。
「相比寧德時代,我們的劣勢十分明顯,第一,它擁有非常多的資源;第二,它有許多錢;第三,它有很大的市場。從半導體、屏幕顯示器行業來看,小公司趕上大公司幾乎不可能,不過在動力電池行業是完全不同的。您可以回想一下,不到10年前,相比比亞迪,寧德時代也是家小公司,但現在情況卻完全反轉,這是為什麼呢?」
大象難轉身以及動力電池行業的特殊性,是楊思枏認為的機會所在。
(輝能CEO楊思枏)
「以半導體業為例,生產設備和材料差別已經不太大,主要是製造工藝的不斷進步。但對於電芯來講完全不相同,它是材料、配方、結構、工藝、設備等相結合的科學,這個宇宙稍微有一個東西變化,其他全部都得隨之改變。寧德時代計劃在全球投130GWh的產能,國內也有相當高的產能投入,如果突然有一天變成固態電池的時代,他就會比較麻煩,大象難轉身的故事歷史上並不少見。」
此前,一位接近寧德時代的人士曾告訴第一電動網,寧德時代之所以在研發上投入這么多,就是因為在探索一些其他方向,目前能想到的技術趨勢,寧德時代都有布局。這樣的描述,儼然一種即便有技術變革,帶來這場變革的企業也一定是寧德時代的態勢。
不過,我的那位投資界朋友卻有不同看法。
「都有布局就代表著平均使力,未來能帶來變革的那項技術,寧德時代的力度未必夠,或許哪個100%投入的企業押對寶也未可知。」
輝能會是那個押對寶的企業嗎?
本文來源於汽車之家車家號作者,不代表汽車之家的觀點立場。
7. 深圳市騰輝世紀金融信息咨詢有限公司怎麼樣
簡介:公司建立和完善互聯網時代的個人金融風險定價體系,釋放用戶借款和理財的自版主權利權。借款人通過個人信用申請借款,獲得資金;理財人通過公開信息自主選擇進行投資,獲得收益。經營范圍:投資興辦實業(具體項目另行申報);從事擔保業務(不含融資性擔保及其他需審批項目);金融信息咨詢,提供金融中介服務,接受金融機構誒托從事金融外包服務;工程擔保;國內貿易;貨物及技術進出口。主要服務:P2P理財產品發布、信用貸款融資、車子抵押貸款融資、房子抵押貸款融資。2014年9月成立,在同行業中受到了廣在大資用戶的青睞。
法定代表人:蔡建城
成立時間:2014-08-19
注冊資本:5000萬人民幣
工商注冊號:440301111112909
企業類型:有限責任公司(自然人獨資)
公司地址:深圳市羅湖區人民南路2010號發展中心大廈16樓1603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