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外媒報道,北京時間8月15日,評級機構穆迪投資者服務公司周一表示,亞馬遜公司計劃發行債務工具至多融資160億美元,以資助其收購全食超市的交易。
亞馬遜及其創始人、CEO傑夫·貝佐斯(Jeff Bezos)對於公司的計劃一向三緘其口。貝佐斯並不參加公司的季度財報電話會議,這個事情通常交由CFO處理。貝佐斯曾在2014年的一次會議上表示,他每年大約在投資者關繫上花費6個小時。自2012年以來,亞馬遜就再也沒有派發過股息,也沒有回購過股票。最近一個季度,亞馬遜每股收益遠不及預期。
「收購全食超市交易對亞馬遜的信用狀況形成了支撐。它將推動亞馬遜現有生鮮業務,表明至少在這個領域,它對亞馬遜的增長策略有利,」奧謝表示。
全食超市(Whole Foods Market)是美國零售業一道景觀,其全稱為「全食食品超市」(NASDAQ: WFMI),是由時年25歲的麥基(John Mackey)在1978年從美國得克薩斯州奧斯汀大學城一家店面起家,已發展成為全美最大的天然食品和有機食品零售商,擁有265家分店。
⑵ 如何獲得千萬級美元風投的垂青
百略君註: 2013年,Kristen Hamilton和另一位創始人Josh Jarrett花了半年時間開發出一款沉浸式的商業App應用——,幫助那些剛畢業、初涉職場的大學生學習職場中必要的工作技能,幫助他們做好准備,叩開自己未來職業生涯的大門。而公司要想發展、騰飛,融資是必不可少的。Koru的融資活動經過了精心策劃,從融資的時機、面向目標投資者的宣傳策略,到計劃融資總額,方方面面,莫不如此。最終在18個月內為Koru公司爭取到1250萬美元。兩位創始人結合天使輪、A輪等階段詳細講述了他們的融資過程。真正的干貨在文末,要堅持看完哦!親!
本文轉載自創業邦,作者Michelle Godman是一名記者,來自西雅圖市,著有《我的所謂自由職業者生活》(My So-Called Freelance Life)一書,百略網略作編輯。
Kristen Hamilton是西雅圖一家初創公司的創始人,她知道,公司要想發展、騰飛,融資是必不可少的。2013年,她和另一位創始人Josh Jarrett花了半年時間開發出一款沉浸式的商業App應用——Koru,讓那些剛畢業、初涉職場的大學生可以學習職場中必要的工作技能,幫助他們做好准備,叩開自己未來職業生涯的大門。
那年秋天,Hamilton和Jarrett召集了一批美國惠特曼學院的畢業生,請他們去美國最大的戶外用品零售商REI公司的辦公室,參與為期一周的實驗項目。Hamilton的目的,是要為REI公司高管做演示,向他們介紹如何讓這家企業的戶外用品和服裝能夠吸引到年輕的消費者。
那一周的實驗最終獲得了極大的成功,除了順利完成演示,Hamilton和Jarrett也讓參加項目的職場新人學到了很多職場工作經驗,幫助他們找到了信心,成績有目共睹。
Hamilton目前擔任Koru公司首席執行官,他解釋道:「那個項目的目標,是希望能解決大多數高校畢業生找工作難的問題。數據顯示,53%的大學生畢業後不是失業就是沒能找到全職工作。同時,我們也要為用人機構解決問題,因為事實證明,那些機構想方設法要了解,在經驗不夠豐富的求職者之中,哪些才是適合本公司的人才。」
為了開發Koru這款嵌入式企業培訓應用,兩位創始人2013年末完成了450萬美元的種子融資,今年又募集了800萬美元的A輪融資。Hamilton對企業融資並不陌生。1997年,她曾與他人聯手成立了一家小型網路零售公司Onvia,該公司募得投資合計2億多美元。Koru的融資活動經過了精心策劃,從融資的時機、面向目標投資者的宣傳策略,到計劃融資總額,方方面面,莫不如此。
「融資確實是一門藝術,但也是一門學問。你必須要考慮好很多問題,比如要融資幾輪,希望得到多少融資,以及要怎樣去證明公司可以迎來下一個發展的里程碑。」Hamilton這樣認為。
以下是她和Jarrett在18個月內為Koru公司爭取到1250萬美元融資的過程。
尋找種子融資
2013年九月,這兩位創業者便主動接觸了一小部分有潛力的種子投資人。事實上,他們二人此前就已經認定,Koru完全有能力在市場大獲成功,特別是Koru所在的行業領域,市場價值高達數十億美元。可是,僅憑自信並不能為融資鎖定勝局。當時兩人沒有任何可以衡量自己業務的指標,也沒有任何能證明預期合理的營業收入數據,因此,他們必須努力找到有說服力的融資證據。
為此,兩人將融資路演時的演講稿重點放在了統計數據上。他們援引研究結果稱,美國人每年負擔的大學學費合計超過1500億美元,但最終,70%的大學畢業生雖然擁有學位卻無法找到工作。在美國,用人機構每年為聘用初級人才的投入甚至高達600億美元,但很多企業卻抱怨稱,其聘用的新人有20%-30%都不適合招聘崗位,53%的用人公司表示,根本無法找到符合要求的員工。而Koru的目標,就是致力於打造有必要經驗且適合企業聘用的年輕職業人士,填平勞動力市場供需雙方的鴻溝。
在演示稿中,Hamilton與Jarrett強調,他們開始與美國最大的戶外用品零售商REI、母嬰電商網站Zulily、寵物保險公司Trupanion等公司建立合作關系,也在和許多一流的人文藝術院校、公立及私立大學進行合作。兩位創始者還附上了他們各自的簡歷:作為曾經創立Onvia公司的創始人,Hamilton經歷了該公司2000年的首次公開募股(IPO),後來又擔任過全球性非營利教育機構World Learning的首席運營官,也曾在微軟公司出任教育機構策略與市場推廣的全球主管;Koru的首席學習官Jarrett則擁有哈佛大學工商管理碩士學位,曾為微軟創始人比爾·蓋茨及夫人的慈善基金比爾及梅琳達·蓋茨基金會效力七年,負責高級教育項目。
最終成績: 為了證明他們的商業理念,兩人將最低融資目標定為了100萬美元。他們預計會在18個月內募得這筆資金。可誰料到,許多投資人對他們興趣濃厚,結果,Koru在短短兩個月左右就募集了450萬美元。用Hamilton的話說,投資方對Koru公司的「估值非常高」。她指出,這還只是一輪融資結束後的估值,不是可轉債或者基於公司發債後的估值結果。領投Koru公司首輪融資的,是總部位於美國馬薩諸塞州沃爾瑟姆市的風投公司Battery Ventures和來自西雅圖的Maveron風投。
風投公司Maveron只投資消費類初創企業。該司普通合夥人Clayton Lewis說:「如果一家公司沒有機會創立標志性的消費品牌,變得家喻戶曉,我們不會感興趣(投資)。」Lewis現在擔任Koru公司的董事。
其他參與本輪種子融資的投資方,包括First Round Capital、AndreeSSEn Horowitz、Queens Bridge Venture Partners(其創始人說唱歌手Nas主動向Koru提出融資請求),以及其他十位天使投資人。事實上,給Koru投資的大部分投資人Hamilton和Jarrett並不是他們以前認識的人,也不是他們通過人脈得到引薦的投資人士。Jarrett回憶道:「我們沒有流落街頭請求融資支持,這種形勢確實帶來幫助。」
首輪種子融資到位以後,兩人肩負起了新的任務,那就要實現爭取種子投資時向投資人展示的公司重大遠景目標。這意味著,他們要在今年年初,完成將實踐性的培訓項目延長到三周,聘請導師,並且在西雅圖、波士頓和舊金山都推出這類項目。同時這也意味著,他們要吸引大學畢業生付費參與這一起步價高達為2749美元的求職培訓項目。不僅如此,為了成功開展項目,他們要保證有足夠的用人機構和高等教育機構成為項目的合作方,合作的用人機構如果聘用參與Koru項目的畢業生,也要支付一定的安置費,不過,具體金額並未公開。
Hamilton與Jarrett完成了以上所有任務。Koru的實驗培訓項目需求旺盛,合作方也很感興趣,爭相參與,目前,已有二十所高校和超過四十家用人機構與Koru公司展開了合作。
Koru公司提前完成了種子輪的融資目標,時間比Hamilton和Jarrett此前預計的提早了幾個月,兩人並沒有冒險耗盡運營資金,而是繼續採取行動,啟動了新一輪融資。
A輪融資
接下來艱難的融資正式開始。Hamilton說,A輪融資「門檻(比種子融資)高得多,必須亮出成績。」
在融資路演的演示中,介紹Koru的短暫經歷需要提供實打實的數據,同時,還要能夠拿出大學畢業生與合作公司感到滿意的證明。此外,簡練的12幀演示文件還需要多打磨潤色。Hamilton指出:「花錢請一位專業的演示文件設計師是非常有必要的。」
Koru公司獲取融資的賣點有如下幾點:這家初創公司成功培訓了幾百名精心挑選的大學畢業生,其中85%的畢業生培訓結束後便在Koru的合作企業獲得了「有意義的」工作。Koru聲稱其凈推薦值高達70%-90%,即絕大部分大學畢業生將其培訓項目推薦給朋友。凈推薦值高有助於客戶降低招徠人才的成本。另外,Koru還提到營業收入增長強勁,呈爆炸式增長。不過,Hamilton拒絕公開具體收入數據。
其他Koru的亮點包括:與Koru簽約合作的公司不僅有職業社交網站LinkedIn、消費點評網站Yelp和房產信息網站Zillow等高速成長的企業,還有很多高等院校和頂尖學府,比如喬治城大學、布朗大學和瓦薩爾學院等;而在Koru全新的管理團隊里,很多人均是亞馬遜、雅虎這類老牌互聯網公司的高層管理者,其顧問團隊也有一些響當當的人物,其中包括一名在LinkedIn公司負責人事招聘的副總裁和一名哈佛大學駐校專家兼暢銷書作家。
最終成績: 此次融資期間,Koru與十多家專注於教育和科技領域的一線風投公司進行了商洽。不僅如此,Hamilton和Jarrett也和參與種子融資的投資人進行了合作,接觸了上述風投推薦的人脈,得到融資所需的必要引薦。
「你不希望把融資變成是一種強行推銷,」Hamilton稱,「我們想成為投資人真正想要的融資對象。」
領投本次A輪融資的Maveron風投投入了300多萬美元,而此前,該風投公司也曾投資過另外兩家教育類科技初創公司Capella Ecation 和Course Hero。此外,來自紐約的City Light Capital風投投資了200萬美元,是本輪第二大投資方,該風投參與融資的教育類科技初創企業2U已經在去年成功上市了。在Koru公司高達800萬美元的A輪融資中,其他參與的投資方包括Battery Ventures、First Round Capital,以及Trilogy Equity Partners。實際上,本輪大部分投資人與Koru公司的兩位創始人的相識時間至少都有五到十年了。Maveron風投合夥人Lewis表示,這就是他們的投資之道,他最初結識Hamilton是在1999年,當時Hamilton請他加盟Onvia,並擔任公司的高級管理層。
「我們格外注重支撐公司的人,」Lewis說,「我們那些核心投資支持的企業家和我們都非常熟悉,平均來說,彼此相識的時間至少超過一年半。對我們而言,融資最重要的,還是人脈關系。」
未來行動
Hamilton預計,相當於過去十年,今年Koru公司盈利和客戶數量還會激增,增幅至少能達到五到十倍。她表示,對初創公司來說,保持不斷擴大規模的確是一種考驗。在考慮讓Koru挺進其他城市的市場之前,她希望先看到公司在最初起步的三個城市市場能做到規模化。
與此同時,Koru公司將利用融資開拓市場,開發技術。為此,Koru已經開始在招兵買馬了,他們增加了工程和產品開發的人手,目前該公司的全職員工數量已經增至20人。
對於未來進行的B輪融資,Hamilton非常期待。她解釋說,下一步進行B輪融資,為了保證公司手頭有維持一兩年運營的資金,「融資可以多種形式展開,它不僅是一件一直要做下去的工作,也是一個永無止境的過程。這就是為什麼說,融資是創業者需要具備的最重要技能之一。」
本文作者Michelle Godman是一名記者,來自西雅圖市,著有《我的所謂自由職業者生活》(My So-Called Freelance Life)一書。
引入風投步驟
融資交易各不相同,但總體來說,企業每次獲得融資都可以分以下重要步驟。
種子融資
融資規模通常為50萬到150萬美元,用以維持經營6到18個月
第一步: 草擬 商業計劃書 和融資演示稿
(擬定時間:2-4個月)
第二步: 確定希望吸引哪些天使投資人和參與初期融資的風投公司
(兩周)
第三步: 宣傳企業商業理念
(6-8周)
第四步: 有融資意向的天使投資者和風投公司對企業創始人做盡職調查,同時也會調查商業理念瓦解的可能性。
(6-8周)
第五步: 有融資意向的投資者將提交風險投資協議,企業通常有15-30天時間簽署協議。
A輪融資
融資規模可達2000萬美元,用以維持企業經營12-18個月
第六步: 如果企業已運營兩到三個季度,並贏得客戶支持,就應更新商業計劃書和融資演示稿。
(2-4周)
第七步: 更新潛在投資者名單,納入希望吸引的後期風投公司
(2周)
第八步: 請參與種子融資的投資者一道評估A輪融資的演示稿,在向後期風投公司演示以前,得到他們對演示稿的反饋建議。
(6-8周)
第九步: A輪融資的參與者先是種子融資的投資者,然後是目標融資方,再是宣傳並贏得新增的後期投資者。理想的結果是,經過A輪融資,公司估值會比獲得種子融資以後的高。
(6-8周)
第十步: 目標是12-18個月後實現收支平衡,或者已經具備進行B輪融資的條件。
來源:Maveron風投公司
⑶ Rivian完成25億美元融資 亞馬遜與福特領投
據悉,到目前為止RIVIAN累計已經融資約105億美元。目前,RIVIAN正准備在美國建設第二座工廠。盡管如此,RIVIAN向亞馬遜提供電動送貨車的計劃不會受到影響。2019年9月,亞馬遜向RIVIAN采購10萬輛電動汽車,亞馬遜希望能在2021年年底之前在美國16個城市測試電動送貨車。
⑷ 亞馬遜超10億美元收購Zoox,馬斯克開炮稱貝索斯是「抄襲」
外媒報道,亞馬遜將以超10億美元的價格收購自動駕駛汽車公司Zoox,這也成為2020年自動駕駛領域規模最大的收購案。
在自動駕駛領域像Zoox如此厲害的對手,一直都是馬斯克的「心頭大患」。Zoox自誕生便頭頂光環。自2014年以來一直在開發無人駕駛汽車,目的是推出按需自動駕駛計程車服務。這家成立僅6年的小巨頭野心相當大,要用自家產品一次顛覆Waymo、特斯拉和Uber三家超級巨頭,也就是說它們要融合自動駕駛、電動和打車三大元素。
此前,多家汽車製造商參與了對Zoox的競購,但由於新冠疫情成為一個緊迫問題而退出。單從融資方面來看,Zoox累計融資額近10億美元,市場估值高達32美元,此次被亞馬遜以10億美元收購,也是因為疫情影響和缺乏商業模式被迫打折出售。
對於自動駕駛企業而言,在這種關鍵時刻,如何生存下去是最重要的。此次收購成功之後,亞馬遜很有可能會成為自動駕駛領域的一匹黑馬。
本文來源於汽車之家車家號作者,不代表汽車之家的觀點立場。
⑸ 傳聞收購Zoox萬億市值的亞馬遜如何布局無人化和電動化
今年 5 月,估值超過 32 億美元的矽谷自動駕駛企業?Zoox?被曝正尋求買家,潛在買方名單中包括了全球第一大電商企業亞馬遜。
據《華爾街日報》的報道,雙方正在進行深入談判,目前仍未有最新進展公布。
這不是亞馬遜和自動駕駛企業第一次同框,此前它已經投資了同在矽谷的自動駕駛公司 Aurora。
不只是自動駕駛,亞馬遜還罕見地在去年 2 月以領投方的身份投資了美國的造車新勢力 Rivian。
為何電商巨頭亞馬遜對自動駕駛和電動汽車如此熱衷?這背後到底有何種考量?
歷時 25 年,傑夫·貝索斯將亞馬遜從一家名不見經傳的網上書店打造成了全球第一大電商企業,目前其總市值為?1.23 萬億美元,僅次於蘋果和微軟。
這樣一家龐大的電商企業,每天要應對的是全球數億用戶的購買需求。
為提升競爭力,保證體驗,亞馬遜的貨品配送周期被控制在 2-3 天左右,特別是針對會員用戶,力求做到次日達。
因為這些嚴苛標准存在,打造一套完善的物流體系是亞馬遜的命脈。
亞馬遜很早就開始建立自有的物流體系。
外媒 Wired 在 2019 年 6 月刊發的一則報道指出,亞馬遜已擁有?40 架飛機、30000 輛貨車用於空運以及城內配送。
另外,在倉儲物流環節,亞馬遜在其運營中心裡總共部署了超過?20 萬個用於搬運貨架、裝載托盤和分揀包裹的倉儲機器人和 AGV 小車。
整個 2019 年,亞馬遜在全球范圍內投遞了超過?30 億個包裹,其中一半訂單由亞馬遜自建的物流體系完成,其他則由外部物流合作夥伴承接。
如此大規模的配送需求,給亞馬遜帶來巨額的倉儲物流費用。
以 2020 年第一季度為例,亞馬遜在該項支出上花掉了約?115 億美元,占據一季度營業成本的 26% 以上。
對於亞馬遜來說,提升配送效率,縮減物流成本成為了未來技術革新的重中之重。
在過去的幾年間,亞馬遜一直在通過自主研發和外部收購、投資的方式來推進這一技術革新進程,目前已經取得了初步成果。
可以肯定的是,亞馬遜的自有物流體系未來將發生兩大重要轉換:無人化和電動化。
物流體系向無人化的轉換很好理解:亞馬遜擁有的龐大規模的配送車隊,車隊需要配備大量的司機以及投遞員。
未來如果能夠利用智能化的手段替代部分的司機及投遞員,亞馬遜的物流費用將顯著降低。
而在電動化層面,目前亞馬遜的配送車隊主要都是燃油車型,比如在 2018 年一口氣采購了 2 萬輛賓士 V 系列廂式車,這些車輛的燃油、保養以及運營管理等費用相對高昂。
若車隊實現純電轉換,其運營成本也將降低一個數量級。
圍繞著無人化和電動化,這些年亞馬遜針對物流體系的革新都做了哪些嘗試?
故事要從 2016 年講起。
2016 年,全球范圍興起了開發無人駕駛技術的熱潮,亞馬遜也在內部成立了一個前瞻性的無人駕駛技術研發團隊。
2017 年 4 月時,華人街日報刊文曝光了這一團隊,當時的報道顯示該團隊由 10 幾名員工組成,計劃開發無人駕駛的叉車和卡車,來運輸貨物。
同年,亞馬遜低調收購了一家研發無人配送小車的創業公司?Dispatch,以 Dispatch 團隊為基礎,亞馬遜在西雅圖建立了專門的硬體和軟體實驗室來開發無人配送技術。
在這一時期,國內的京東、阿里菜鳥也都開始了無人配送車輛的研發工作,可見電商巨頭們的技術嗅覺都非常敏銳。
經過一年多的研發和產品化,2019 年 1 月,亞馬遜自研的無人配送小車 Amazon Scout 正式亮相。
Scout 大小與一個 26 寸的行李箱接近,有 6 個電機驅動的輪子,車身周圍配備了攝像頭、超聲波感測器等件,可以對行進線路上的障礙物進行識別和避讓。
為了安全考慮,這款配送小車的行進速度接近成年人的步行速度。
先期,這些車輛在亞馬遜位於西雅圖的總部附近的街道上進行測試。
在測試前,開發人員會利用激光雷達、毫米波雷達以及攝像頭等感測器對運行區域進行環境建模。
環境模型建立後,再與 Scout 的路徑規劃演算法相匹配,車輛就可以進行模擬配送,訓練成熟後再投入了實際道路測試。
在西雅圖進行了數千次實際服務之後,亞馬遜 Scout 配送車的測試在 2019 年 8 月被進一步擴大到加州爾灣市。
Scout 會在周一至周五的白天運行,爾灣市的亞馬遜客戶在網站下單後,可以選擇普通人工派送或者是 Scout 送貨。
在整個測試運營過程中,Scout 會有人類監督員陪同。
囿於法律法規以及產品的成熟度等多重原因,Amazon Scout 目前還沒有迎來大規模商業化落地。
不過在此次新冠疫情期間,國內外的許多無人配送產品都走上了抗疫前線。
我們有理由期待,在亞馬遜這樣的電商巨頭支持下,Scout 在末端配送市場上能夠跑出健康的商業模式。
亞馬遜物流體系的無人化革新,末端配送只是其布局的一小部分。城市配送和長途貨運的市場規模更為龐大。
2019 年 1 月,美國網友在 10 號州際公路上發現了一輛車頭帶有?Embark?標識,車廂印有亞馬遜 Prime 標識的貨運車輛,這一車輛後來被證實是兩家聯合開發的自動駕駛卡車,Embark 主要負責自動駕駛系統開發。
1 個月後,亞馬遜又參與了矽谷自動駕駛公司?Aurora?Innovation?5.3 億美元的新一輪融資,因為 Aurora 的明星團隊以及這筆投資金額巨大,這一投資事件引發了廣泛關注。
無論是干線物流還是城內配送,自動駕駛技術對於亞馬遜都有足夠吸引力。
正如亞馬遜在投後聲明裡表述的,「無論是在物流中心還是在道路上,自動化技術都有可能幫助我們員工和合作夥伴的工作更安全、效率更高。我們為這些可能性感到興奮。」
從 Aurora 的角度,有了亞馬遜背書,其自動駕駛技術在物流領域的落地也有了更多保證。
剛剛投完 Aurora 沒多久,業內又傳聞亞馬遜要收購中國自動駕駛卡車公司圖森未來。
但後來的事實是,圖森未來接受了美國聯合包裹運送服務公司 UPS 的投資。
傳聞雖未成真,但亞馬遜收購圖森未來本身是存在合理性的,畢竟在無人貨運業務的契合度上,二者可以說是非常「登對」。
亞馬遜在自動駕駛領域的野心並未就此停下。
今年 5 月,矽谷另一家自動駕駛明星創企?Zoox?被曝正在尋求出售,在潛在買家名單上,亞馬遜赫然在列。
根據相關知情人士的表述,Zoox 的出售價格會低於其最近一輪融資後的 32 億美元估值。
這不是一筆小錢,但對於全球市值第三大、電商領域第一大公司亞馬遜來說,買下 Zoox 沒什麼壓力,亞馬遜需要考慮的是 Zoox 的價值是否能夠和自身業務發展相匹配。
如前文所述,亞馬遜自建的物流配送體系中包含大規模的城內配送車隊,這些車輛絕大多數都是燃油車型,比如賓士的 V 系列廂式車。
電動化浪潮下,這些配送車的變革,也將大幅降低亞馬遜車隊的運營成本。
在這條賽道上,亞馬遜在 2019 年 2 月領投了美國造車新勢力?Rivian?總額為 7 億美元的一輪融資,而後又參與了另一輪 13 億美元的融資。
Rivian 曾在 2018 年 11 月的洛杉磯車展上推出了兩款純電車型:R1T 皮卡和?R1S SUV。
這家公司被視為特斯拉的有力競爭者,其計劃在 2021 年交付電動皮卡車型。
亞馬遜投資 Rivian 的目標非常明確,那就是未來要採用 Rivian 的車型組建物流配送車隊。已經確定的信息是亞馬遜將向 Rivian 采購 10 萬輛電動貨車,當然,作為股東,亞馬遜應該會拿到不錯的報價。
今年 4 月,Rivian 對外透露將為亞馬遜專門設計和製造一款全新的電動廂式車用於物流配送,亞馬遜的 10 萬台采購單應該就包含這款廂式車。
不過,亞馬遜要用上這款電動車型,還需等待一段時間。
在這之前,亞馬遜已經於今年 1 月向德國郵政旗下的電動車企業?StreetScooter?訂購了 40 輛電動貨車,這些車輛將在慕尼黑運行。
為此,StreetScooter 還在慕尼黑郊外的亞馬遜配送中心安裝了 60 個充電站。
2018 年,StreetScooter 聯合福特推出了電動貨車 StreetScooter Work XL,已經實現量產。
這款車的設計是基於福特的全順大型貨車,並配備了由 StreetScooter 設計的動力傳動系統和車身。
針對未來物流配送體系的革新,亞馬遜還有一項非常重要的業務就是無人機送貨,該業務是亞馬遜空中配送體系?Prime Air?的組成部分。
2013 年 12 月,亞馬遜正式推出無人機配送計劃,與地面配送系統進行配合。
由於美國政策限制,該計劃進展緩慢。隨後,亞馬遜轉戰國外,於 2016 年 12 月在英國完成無人機商業測試。
亞馬遜最新的一代 Prime Air 無人機配備了 6 個螺旋槳,還搭載了熱像儀、攝像頭和聲納以調整飛行軌跡,這款全電動無人機可以飛行 15 英里,並在 30 分鍾內為客戶送達 5 磅以下的包裹。目前,這一服務還未大規模鋪開。
如果要總結亞馬遜在物流配送領域的發展方向,那就是「地面+空中配送的無人化和電動化」。
而這個願景的實現,將仰賴於亞馬遜的自主研發以及一系列被投公司的技術進展。
從這個角度看,在自動駕駛和電動汽車領域,亞馬遜將很有可能各收購一家創新企業。
在更大的出行領域,亞馬遜也有很多收購/投資操作以及相關技術儲備。
這些收購/投資的企業包含了 3D 地圖製作服務商、快遞配送服務商、貨運平台等等,傑夫·貝索斯的個人投資公司 Bezos Expeditions 早期還投資了 Uber 3700 萬美元。
針對於車載智能化這個領域,亞馬遜依託自主開發的智能語音助手 Alexa 已經與包括福特、奧迪、寶馬、大眾和通用在內的大量車企建立起合作。
藉助?Alexa Auto,消費者不僅能夠遠程啟動車輛、檢查燃油和胎壓,還可在駕駛的同時傳達語音指令,實現流媒體播放、天氣查詢、代辦事項提醒等車內功能,甚至可以遠程式控制制家用智能設備。
「將 Alexa 嵌入所有汽車」是 Alexa Auto 的戰略目標,而以語音交互則是其進軍汽車行業的戰略基點。
2019 年 7 月,路透社在一篇報道中對亞馬遜在 2016 年 12 月至 2019 年 5 月期間獲得的 5000 多項專利進行了分析,發現其中至少有 210 項專利涵蓋了從無人機到自動駕駛車輛和運輸等相關的主題。
這比谷歌和蘋果的同類專利還要多。
未來,這些專利怎麼用,自主權完全掌握在亞馬遜的手中。
作為世界首富和全球最大電商公司的掌舵人,貝索斯在交通出行領域到底會下出怎樣一盤棋,值得期待。
眼下,對自家物流配送體系的完善和更新,是亞馬遜這個龐大商業體接下來的重中之重。
如果自動化與電動化革新順利完成,這家電商巨頭將從中獲取巨大的收益。
反過來,這樣一家萬億美元的公司,創造出來的商業機會,也將讓未來諸多在自動化和電動化領域的創新企業獲益。
同理,在中國,阿里、京東這樣的電商巨頭,也在物流配送的自動化領域進行著廣泛布局,這樣的產業變革也將創造無窮的商業機會。
本文來源於汽車之家車家號作者,不代表汽車之家的觀點立場。
⑹ 還有什麼方式融資
(1)利用個人魅力抓住一切機會尋找投資者。創業剛開始的階段,將來有很大的一不確定性,很難有企業信用可言,但創業者可以根據個人魅力和個人的人脈關系來提高信用而獲得融資還是有可能的,這時,創業者個人的經歷、教育、工作經驗就顯得很重要,它是增強投資人信心的佐證。如果創業者有良好的個人信用,也可以短期使用一下,藉此增強一下投資人的信心,幫助籌資。例如,創業者在工作時一定要盡心盡力去做事情,以此來獲得老闆對自己的信任,如果有一天自己開始創業時,老闆也會出於對你個人的信任而把錢借給或者直接投向你,這樣的例子實在不少。即使信任你的人由於種種原因無法在資金上幫助你,但在他的人脈資源中也許有很多人可能對你的項目感興趣,這在無形中大大拓寬了你的融資渠道。
(2)從上下游廠商中籌資。從上下游廠商中籌資聽起來似乎是不太可能,然而運用一些策略和技巧也能從他們那裡獲得一定的資金。譬如與供應商、銷售商洽談,延長付款期限或爭取到預付款,這實際上是創業者從上下遊客戶關系中獲得融資。有時候創業者應該與所有潛在的供應商或銷售商交流有關擴展信貸期限和預先支付貨款等事宜,如果供應商願意提供靈活的付款期限,或者銷售商同意支付一定數額的預付款,那麼這些舉措對於陷入資金支付困難的創業企業來講,將比產品價格顯得更為重要,創業企業就會需要少得多的資金來運營他的企業。在開創亞馬遜公司的過程中,傑夫貝索斯發現這種辦法非常有用,他的做法是通過讓顧客用信用卡購書,他能夠向出版商付款之前獲得銷售資金,這就大大減少了他的營運資金。有時候供應商是一家大公司,可能對你那點資金不敏感,你可以請求延期付款,如果銷售商有實力,可以要求預付款,減少現金支付。如果要采購設備,可以試試融資租賃,也是一個不錯的辦法。
(3)在經營過程中籌資。有些創業者經常會走進一個誤區,認為創業就得要把所有資金全部到位才能開始運行,但事實上只要有第一筆資金讓你的項目運作起來,接下來也可以邊運作邊籌資的,在運作過程中籌集到大量資金的例子也不少。
(4)爭取免費創業場所。創業離不開理想的場所,而創業之初很大的一筆投資就是用來支付房租的,因此只要你能轉換一下腦筋,想辦法獲得一處免費的創業場所,那就相當於得到了一筆可觀的創業資金。
⑺ 亞馬遜上做跨境電商前景怎麼樣
大多數跨境電商賣家都是以國內公司身份入駐經營著亞馬遜等跨境電商平台店鋪,受中美貿易戰、VAT改革,海外倉困局、本地化合規以及stripe賬號等問題,更多的賣家糾結2020年是否需要注冊美國公司?下面Carrie 來給大家分析一下
與國內公司相比,注冊美國公司有哪些優勢?
1、無需親赴,無注冊資本要求,無需驗資;
2、沒有外匯管制,資金進出自由;
3、可以允許不在美國經營;
4、可以開設美國銀行賬戶,便於跨境電商收款;
5、有助於辦理赴美商務簽證,子女赴美留學;
6、可以入駐沃爾瑪、Overstock、Sears等限制美國公司才能入駐的跨境電商平台;
7、在本土平台上可以獲得政策關照,比如更低傭金、封號風險、品類限制等;
8、美國公司賬戶可以為自建站申請stripe信用卡通道;
9、亞馬遜平台提現、paypal提現免費入賬到美國銀行賬戶;
10、獨立清關。
在跨境電商行業,以美國公司開展業務可以更好的與美國本土企業進行競爭,可以依靠美國完善的法律體系給企業經營帶來便利,諸如上市融資、獲得美國稅號、免費提現等等。
此外,大環境給企業帶來的利好正要到來!
央視新聞報道,當地時間13號,美國財政部發表聲明,將中國移出匯率操縱國名單。
註:匯率操縱國是指一個國家人為地操控匯率,使它顯得相對地低,令其出口價看似便宜,或會引起進口貿易夥伴批評它為匯率操縱國。由於產品較便宜,人們喜歡它的產品並減少購買本土產品。這將導致入口國就業流失。操縱國則犧牲別國利益而為本國創造更多就業機會及享受較高的國內生產總值。
劉鶴將於1月13日-15日率團訪問華盛頓,赴美與美方簽署第一階段經貿協議。
環球時報發表評論稱,中美作為世界最大兩個經濟體之間促進貿易和重新定義市場公平的協議,這個協議如果能夠得到落實,中美還能在此基礎上達成全面經貿協議。
未來的中美關系將多頭並進,兩國第一階段經貿協議能否被順利執行,新的協議能否達成,以及中美關系幾條軌跡中的哪一條能夠更多影響兩國對對方的認識,都將是開放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