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同是套現630多億富力入局讓63歲的王健林贏得了時間
萬達商業出售77個酒店項目給富力地產,這一消息是融創中國董事長孫宏斌上台宣布的。
這8期信託產品同為「至信316號萬達廣場投資集合資金信託計劃」,認購民生信託設立的至信317號、318號、319號、320號、321號單一信託,最終投向於北海萬達廣場、撫州萬達廣場、九江萬達廣場、雅安萬達廣場和遼陽萬達廣場,周期以24個月為主,利率多為7.3%,萬達商業擔保收益,承諾補足差額。
民生信託未披露至信317號、318號、319號、320號、321號信託產品的具體信息。沒有通過公開渠道搜索到上述萬達廣場項目募資的總額。
2017年以前,萬達商業的信託產品多以項目公司股權和債權為投資標的,少有針對在建項目的融資。這背後是房地產開發企業融資強監管的大環境變化。
央行數據顯示,金融去杠桿在房貸領域的效果從2017年一季度數據已有體現。今年一季度房地產貸款(包括個人住房貸款以及房地產企業開發性貸款)新增1.7萬億元,仍占同期新增貸款的40.4%,但比2016年底低4.5個百分點。房地產開發貸款余額7.54萬億元,同比增加了7.4%。
除去銀行貸款的收緊,房地產企業債、房地產私募、增發等途徑也受到證監會、交易所、發改委等部門的聚焦。包括華夏幸福、融創和萬達等在內的頭部房企也不得不進行房地產信託融資。
萬達的交易方融創也在拓展房地產信託渠道。據報道,2017年初至今,融創累計發了9隻信託產品,數量是過去兩年的總和還多。其中,在售信託產品3隻,總涉資數十億元,多數投向具體項目開發建設。
事實上,房地產信託也受到銀監會嚴查。4月中旬,銀監會下發《2017年信託公司現場檢查要點》,明確將「違規開展房地產信託業務」列入檢查要點,包括是否通過股債結合、合夥制企業投資、應收賬款收益權等模式,變相幫助房地產開發企業融資規避監管要求。
業內人士分析,信託融資只是權宜之計,萬達商業輕資產模式還將另闢蹊徑。2016年公司年會上,王健林曾闡述萬達廣場輕資產模式分為兩類:投資類萬達廣場,即投資者「拿錢下訂單」,萬達負責找地、建設、招商和運營;合作類萬達廣場,投資者出地又出錢,萬達出品牌,負責設計、建設、招商、運營,凈租金七三分成,投資者佔七成,萬達佔三成。
王健林認為,合作類萬達廣場是輕資產模式的最高級。他提出:今後每年最多開50個萬達廣場。其中,重資產項目要減到5個左右,合作類項目確保簽約20個以上,上不封頂。
早前,萬達與富力已經達成合作類萬達廣場的協議。萬達集團官網顯示,從2017年到2021年,萬達商業和富力地產每年要合作開發5個商業綜合體,5年投資300億元,共開發25個商業綜合體項目。這筆交易是在2016年底敲定的。萬達主要負責規劃設計、招商運營及部分投資,使用萬達廣場品牌。富力地產負責項目主要投資、建設。
在三方協議簽署現場,王健林還披露了萬達商業的負債狀況:貸款4000億元完全是一個錯誤概念,本次轉讓後,萬達貸款加債券2000億左右,賬面現金1000億元,不包含13個文旅項目300億元。本次轉讓回收現金680億元。賬面現金合計約1700億元,萬達商業決定清償大部分銀行貸款。
這是萬達商業從港股退市以來第一次公開其負債情況。目前,萬達商業仍處在A股IPO排隊階段,以地產運營服務商自居,而非初創時的房地產開發企業。
不管怎麼合作也好轉讓收購也好,只要讓企業能夠盤活就是最好的結果。
② 王健林宣布萬達告別房地產
萬達王健林早在來2015年4月首提萬達輕資自產模式,但是在近日,萬達加速了瘦身的進程。一天之內拋售了一千億的酒店和文旅項目的股權。這標志著自1988年萬達成立,王健林正式告別幹了三十年的房地產。
那麼萬達為什麼退出房地產,以及輕資產又是怎樣的一種資產模式?
③ 最近感覺王思聰突然銷聲匿跡,讓人覺得他以前的高調行為是有意而為之,大家怎麼看
我覺得前段時間,突然感覺經常在各網路媒體露面的王思聰忽然間銷聲匿跡,低調了好多。以前的他,不在娛樂圈卻勝似在娛樂圈。現在回顧一下,整個夏天好像都沒有他的消息,這不科學。以前的王思聰多高調啊,隔三差五的就要上騰訊娛樂版新聞,有時一天好幾條。
萬達方面還表示,這只是第一批萬達廣場的輕資產項目。早在2016年年底,萬達商業與中信信託、民生信託、富力集團等簽約90個萬達廣場、共1050億元的投資合同。2017年至2019年,每年開業交付30個萬達廣場給投資方,凈租金雙方分成。
④ 實地地產跟富力地產是什麼關系
富力地產的聯席董事長兼總裁是張力,工商信息顯示實地地產的法人是張小林(張版力的胞兄),權還有一份信託資料稱,實地地產的股東是張量(張力的兒子),實際控制人是張力。因此,不論是血緣關系,還是從業務上看,外界經常將「實地系」視為富力地產旗下子公司。
從業務關繫上來看,實地集團是富力的重要合作承建商,承接富力多個住宅小區和甲級寫字樓項目。而據業內人士分析,富力地產這種將精裝修交給「自家人公司」的做法,是出於成本核算、「肥水不流外人田」的考量。
工商資料顯示,2006年實地地產成立,由實地集團通過旗下兩個子公司間接控股。實地有自己的風格,實地地產的項目體量一般較大,開發理念強調「先引配套再造城」,項目設計上重視引入科技化元素打造智慧社區。一個細節是,項目案名都以植物命名,頗有點小清新的感覺。
實地集團在2015年新春大會上提出要「增加非富力業務」,打造自己的品牌,由此可見,隨著實地的不斷成熟,張量這位有十多年創業經驗、熱愛跨界的地產富二代,正在試圖擺脫「富力地產關聯公司」的影子,親手打下屬於自己的一片江山。
實地地產系富力地產關聯公司,實地集團是富力的重要合作承建商,承接富力多個住宅小區和甲級寫字樓項目。
⑤ 招保萬金的強強聯合
新政之後,房企強強聯合的現象正在進一步地擴展與深化。宏觀經濟調控以及針對房地產行業的調控使得開發商不得不重新審視自己所處的緊張處境,攜手共渡難關成為業內無需多言的共識。因為曾經的「獨狼」時代已經遠去,面對現實,開發商之間的合作精神開始勝過競爭意識。
當然,各開發商合作的決策出於各種原因。在這其中對資金風險的規避、獲取優質土地、引進先進經驗、拓寬融資渠道等是開發商最想看到的效果。
萬科:預計2012年80%~85%項目合作開發
針對宏觀經濟環境的變化,國家經濟工作的重心逐漸由確保經濟增長轉向管理通脹預期,貨幣政策也由適度寬松轉向穩健。2010年四季度,央行兩度加息,2011年2月,央行再度上調金融機構人民幣存貸款基準利率。並且,監管部門要求銀行加強對房企貸款的風險管理,對房地產信託融資的管制也更為嚴格。據統計,2010年房地產開發企業資金來源中,國內貸款的比例由2009年的19.8%下降為17.3%。此外,多個城市出台了商品房預售款監管方案,對預售款的使用進行限制。
「未來一段時期,行業資金面緊縮將成為大勢所趨,這意味著企業必須加強資金管理,更為重視財務安全,另一方面,企業也需要提升現有資源的使用效率,強化內生增長能力。」萬科稱,在當今環境下,萬科尤為注重自身的財務安全與資金使用率。
資金鏈猶如供血的血脈,而支付土地出讓金費用的時候往往是房企最「滴血」的時候,因此在拿地上,聯合同行一起摘下巨額土地,可以明顯分擔資金風險。
以萬科與五礦建設合作為例,後者由於是央企,在嚴格的信貸政策下其身份的優勢在獲得貸款上多少有所體現,而同時,類似五礦建設非主營房地產業務的央企國企進入房地產行業也較晚,由於缺乏經驗,因而在一開始藉助大型的、成熟房企提供品牌與技術的支持也是非常有利的選擇。
將一筆資金分散到多個項目中,也同樣是萬科在當今環境下降低風險的方式。也就是說,在當前房企融資渠道收緊的環境下,要減少對信貸的依賴,同時又要提高周轉率和市場佔有率,意味著以前做一個項目的資金和其他各類資源,現在要分散到多個項目上。
房地產咨詢機構同策在一份報告中指出,「以近期萬科在北京、深圳、廣州、南京、天津、沈陽新增的7個項目為例,其中4個項目萬科都只佔49%~50%的權益,在合作的過程中,萬科盡顯資金騰挪之招數,不僅整合了資源、降低了自身部分的成本、分散了風險,也減少了對金融的依賴,從傳統的房地產開發商向資源整合者和品牌輸出者轉變。萬科表示,預計到2012年,合作開發的項目占總項目的比例將提高到80%~85%。」
從萬科2010年年報看,目前與萬科有合作關系的房企有保利地產、中糧地產、中航地產、雲南城投、浙江南都宋城等數十家房企。
另一方面,萬科在開發項目上採取的合作方式為其自身的快速發展起到了很有力的推動作用。
萬科在去年創造的1081.6億元銷售額中,有相當一部分是來自合作開發。根據萬科提供的數據顯示,2010年萬科合作開發的項目佔全部項目的80%。
這是一個相當高的比例,但是萬科方面並沒有透露1081.6億元銷售額中屬於萬科的權益數字,萬科集團總裁郁亮只表示:「萬科的銷售額包括萬科負責操盤的,或者打萬科LOGO的,也有個別項目交給別人操盤。」
但可以肯定的是,大膽和大面積採取並購和代建的合作開發模式,為萬科快速拓展市場份額發揮了重要作用。按照銷售金額口徑計算,萬科去年在全國的市場佔有率為2.06%,比2009年增加0.62個百分點。
保利:與招商地產聯手斬獲優質土地
各房企採取聯姻的原因各有不同,例如對於保利來說,它所擔心的是,目前和未來要獲得優質土地是一件頭疼的事情。
隨著房地產市場的不斷發展與規范,房地產行業的集中度在逐步提高,並且行業外的不少大型企業也在大舉介入房地產行業,這致使行業的競爭日趨激烈,這一點尤其體現在土地市場的競爭上。
讓保利深有感觸的是,自己在核心區域獲取優質房地產項目的難度正在越來越大,它的擔心的確有依據可循,觀察保利從去年11月至今年2月進行的一連串的拿地消息可以發現,保利所獲取的土地中鮮有城市中心區域的土地。
既然要保持一定的規模發展,土地資源是必備的資本,那麼在群雄逐鹿的背景下,如何以合理的成本獲取發展必需的土地,並提高公司項目儲備的含金量與分布合理性,成為了保利面臨的一大挑戰。
在這樣的情況下,保利通過合作開發、收購兼並、一級開發、參與舊城改造等方式獲取了大量優質項目資源。
其最近一次與強手聯合是在去年11月,保利全資子公司廣州金地房地產開發有限公司與招商地產通過掛牌方式取得廈門市集美新城區地塊,城區地塊土地用途為城鎮住宅兼容批發零售用地,成交總價為101220萬元,保利承擔50%的地價款。
從保利地產年報看,與其合作的大型房企還有萬科、富景地產等。
金地集團:大力開展基於項目層面的股權合作
一直在地產金融領域勇於進行探索的金地集團,則更願意從另一種角度將強強聯合的手段理解為一種變相的融資方式。
金地在開拓多元化融資渠道方面走得一向比較超前。2010年金地繼續維持著這樣的步伐,在信貸全面緊縮的環境下,實現新增銀行貸款75億元,此外,金地集團方面表示,公司2010年積極深化與UBS、平安信託等夥伴的戰略合作關系,在沈陽、武漢、深圳等多項目上開展合作,除了提供充足資金保障外,在多個項目中進行股權合作也使得其項目的資金壓力得到緩解。
「融資方面,在國內資本市場偏緊的情況下,金地將繼續探尋多元化公司融資途徑,大力開展基於項目層面的股權合作。」金地方面表示。
金地在去年採取股權合作的項目可以排一條長長的單子。2010年1月8日,公司完成與瑞銀合作發起房地產基金首次募集;2010年5月11日,參與煙台市中農大項目股權合作;2010年6月23日,與榮耀商務有限公司合作獲取並與Eternal Union Development Limited 合作開發大連市(2010)-18 號地塊;2010年8月13日,與外高橋合作開發項目;2010年10月9日,批准武漢四新項目合作方案等等。
在拿地策略上,金地通過合作方式降低拿地成本,以此降低投資風險,另一方面,在拿地的對象上,金地在選擇上也有自己規避風險的考慮。
以收購煙台市中農大和珠海市香洲梅華北項目51%的例子來說,國信證券房地產行業分析師區瑞明對此認為,金地對於該兩幅地塊投入的總價較低,佔用資金不多,單價也並不高,煙台項目的樓面地價只有1876元/平方米,盈利空間較大。此外,兩個項目的建築面積都在10萬平方米左右,屬於典型的短平快項目,周轉率高,能夠快速開發回籠資金,因此金地這兩個項目應該能取得較高的投資回報率,風險也在可控的范圍內。
合作基礎:建項目公司避免摩擦
房企在聯合拿地後,進入聯合開發的階段往往會產生一定的摩擦。
多家房企聯合摘牌的土地在開發時可能相互受制。例如,如果其中一家資金不到位或開工時間比較晚,那麼會對其他房企產生影響,因為《建設用地規劃許可證》是針對該幅地塊所頒發的,也即每塊土地只能辦理一個,這樣速度慢的開發商將牽累其他開發商的進度。
其他的沖突還可能出現在項目定位以及財務制度上。因此,合作方聯合成立有一定開發資質的項目公司來開發項目是最佳的選擇。當然,在前期並沒有聯合拿地的雙方在開發階段的合作也很普遍,一方擁有土地資源,另一方後來介入項目公司,這樣的做法也不在少數。
合作方式:明確經營方與投資方,權責分明
當一個項目公司的出資方較多時,摩擦也會更頻繁與明顯,這個時候將各出資方分為經營方和投資方兩個隊伍,使得責權分明,就更有利於項目的開發。
房企強強合作2005年是一波
事實上,作為周期性波動的房地產行業,強強合作的浪潮在多年前就曾上演過。2005年的時候,房地產行業也同樣面臨著一系列的調控措施,「央行調息」、「國八條」、「七部委意見」等政策的出台及執行讓當時的開發商如臨寒冬,受政策影響導致的土地緊張、資金鏈緊張、銷售不景氣等使得開發商自行出謀劃策,結成聯盟,共同互助渡過難關。
在困難的時代,實力不濟的房企被更強大的同行所並購,股權轉讓交易集中爆發,與此同時,大型房企通過強強聯合優勢互補或增強實力更是上演得如火如荼。
在2005年廣州的一次土地拍賣會上,全部7幅地塊中的6幅便被富力地產集團、保利集團和珠江地產三家實力雄厚的品牌房企所「瓜分」,其中富力地產集團更以7.7億元的價格獨攬了位於珠江新城的4幅地塊。類似這樣的例子在當年不勝枚舉。
而近一年多來,房地產行業同2005年相似,再一次在波動周期中經歷著低谷時期,這一切似乎見證著這個行業正在重復上演過去的歷史。
⑥ 在珠江新城富力盈信大廈那個1708室的上海添然投資公司,為什麼搜百度沒有它成立的時間, 是屬於正規的嗎
以前都是在幕後參與證券公司的私募股權基金的設計與管理,總部在上海花旗銀行大廈,上海方面,與各大銀行和信託機構關系非常緊密。廣州這邊的,屬於新的分公司。像這種背景很深的公司,一般查不到太詳細的資料。
⑦ 王健林宣布萬達徹底告別房地產的真相是什麼
最近幾個月,通過一系列讓人眼花繚亂且又讓人驚掉下巴的資本運作(涉及總金額高達1000億元以上),王健林掌舵的萬達集團官方微信在8月10日宣布:萬達徹底告別了房地產!!
2017年年初,王健林還稱,萬達商業「輕資產」轉型成功,並且公開宣布,萬達商業與中信信託、民生信託、富力集團等簽約90個萬達廣場,投資合同達1050億元,2017至2019年,每年開業交付30個萬達廣場給投資方,凈租金雙方分成。
⑧ 房地產信託50強有哪些
第 1 名:萬科企業股份有限公司(2011年華潤新國投信託、2012年渤海國際信託)
第 2 名:恆大地產集團(2012年四川信託、2012年中融信託、大業信託)
第 3 名:保利房地產(集團)股份有限公司(2012年浙商金匯信託)
第 4 名:大連萬達集團股份有限公司(2012年大業信託、中融信託、長安信託)
第5 名:中國海外發展有限公司
第6 名:綠地控股集團有限公司
第 7 名:龍湖地產有限公司(2013年 中鐵信託)
第 8 名:華潤置地有限公司(2012年華潤信託)
第 9 名:世茂房地產控股有限公司(2011年西部信託、渤海國際信託)
第 10 名:富力地產股份有限公司(2012年安信信託)
第 11名:碧桂園控股有限公司(2011年長安國際信託,2012年中鐵信託)
第 12名:綠城房地產集團有限公司(2011年華潤信託、平安信託,中海信託,五礦信
托,上海信託,2013年中航信託)
第 13 名:金地(集團)股份有限公司(2012年中信信託、華澳信託、愛建信託)
第 14 名:融創中國控股有限公司(2011年新華信託,中誠信託,2012年大業信託,興
業信託,紫金信託)
第15 名:招商局地產控股股份有限公司
第 16 名:遠洋地產控股有限公司(2011年中誠信託)
第 17名:佳兆業集團控股有限公司(2011年中誠信託、四川信託,2012年中融信託、
大業信託)
第 18 名:北京首都開發控股(集團)有限公司(2012年吉林信託)
第 19 名:新城控股集團有限公司(2012年中融信託)
第 20 名:華夏幸福基業股份有限公司(2012年中鐵信託、新華信託,2013年東莞信
托)
第 21 名:金科地產集團股份有限公司(2011中誠信託)
第22 名:雅居樂地產控股有限公司
第 23 名:復地(集團)股份有限公司(2011中泰信託)
第 24 名:中信房地產股份有限公司(2011年長安信託)
第 25 名:融僑集團股份有限公司(2013年華潤信託)
第26 名:建業住宅集團(中國)有限公司
第27 名:北京金隅嘉業房地產開發有限公司
第28 名:天津住宅建設發展集團有限公司
第29 名:億達集團有限公司
第30 名:江蘇中南建設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外貿信託)
第31 名:路勁地產集團有限公司
第32 名:北京城建投資發展股份有限公司
第33 名:農工商房地產(集團)股份有限公司
第 34名:卓越置業集團有限公司(2011年華寶信託,中誠信託,2012年新華信託四川
信託)
第35 名:廣州時代地產集團有限公司
第36 名:旭輝控股(集團)有限公司(外貿信託)
第 37 名:沿海綠色家園集團(2012年中泰信託,金谷信託)
第 38 名:重慶隆鑫地產(集團)有限公司(2012柏瑞信託)
第39 名:上海城開(集團)有限公司
第 40 名:重慶協信控股(集團)有限公司(2012華潤信託)
第 41 名:建發房地產集團有限公司(2011年廈門國際信託)
第 42 名:福建正榮集團有限公司(2013年中融信託,2012年建銀信託)
第43 名:海亮地產控股集團有限公司
第44 名:禹洲地產股份有限公司
第 45 名:龍光地產控股有限公司(2012年中鐵信託)
第 46 名:融信(福建)投資集團有限公司(2011年 華潤信託 2012年長城信託,
2013年中融信託)
第 47 名:景瑞地產(集團)股份有限公司(2011年杭工商信託,2013年中建投信託)
第 48名:浙江佳源房地產集團有限公司(2011年中信信託,華潤信託,2012年渤海國
際信託,浙金信託,2013年中融信託,愛建信託)
第 49 名:浙江昆侖置業集團有限公司(2011 2012 2013昆侖信託)
第50 名:上海三盛宏業投資集團
第 51名:榮盛房地產發展股份有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