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理財融資 > 保險產品的理財策略

保險產品的理財策略

發布時間:2021-09-11 04:14:13

❶ 保險理財產品

都是字面的意思……話說,這跟保險有啥關系……
年化收益率:貨幣基金過去七天每萬份基金份額凈收益摺合成的年收益率
1000元起購:投資需要1000元以上(含)才能購買。
累計成交:購買成功的次數
額度:有額度才能購買。
舉個例子,投資1萬元,年化收益率是4% ,那麼每天的收益大概在1.1元。一年下來大概400元。
不過話說回來。這產品不咋地。。利率太低了。
應該是銀行渠道的產品吧。要是我,肯定不買……
目前穩健的理財產品一般在6%-7%左右。
P2P的話在8%-18%之間。(有風險)

❷ 保險產品的理財策略有哪些

問再多不去試一次也沒啥用啊。05

❸ 買保險理財產品需要注意些什麼情況

股市持續震盪,在股市有的人或許會賺的盆滿缽滿,有些人或許會血本無歸,這種高風險的投資方式是需要謹慎考慮的,因此不少投資者開始考慮重新配置資產。其中,部分消費者將重點投資理財保險產品,與一般銀行理財產品不同,保險理財是一種集保障功能和投資收益於一體的產品,它在功能、收益、退出等方面具有一定的特殊性。消費者在購買相關產品時要注意保險的細節,掌握步驟根據自己的需要進行選擇。

1、了解產品特性

目前市場上的投資性保險基本包括分紅險、萬能險以及投連險三類,三類產品的投資方向及收益均有不同。具體而言,分紅險產品的投資相對保守,風險低,但收益也相對較低。萬能險產品主要投資國債、企業債、大額銀行協議存款、基金等產品。投資連結險是保險理財產品中相對最為激進的,無保底收益,風險大,當然收益也可能大。

2、警惕高收益陷阱

保險理財產品由於兼具保險與理財的功能,因此年化收益率普遍大多在4%-5%之間。即使是風險較高的投連險,收益一般也在6%-8%之間浮動。目前市場上許多宣稱年化收益率可達15%以上的「保險產品」,多為魚目混珠的P2P包裝產品。保險理財產品的投保者需對此類過高收益保持警惕,注意分辨。

3、慎選保險公司

當我們了解產品特徵時,即保險理財產品的投資回報率與市場環境以及各保險公司的投資策略和能力密切相關。因此,選擇一家可靠的保險公司是非常重要的。一般來說,在選擇保險公司時,首先要了解保險公司的資金規模是否雄厚,產品種類是否齊全,歷年產品收入如何,服務網路是否便利。其次,還要了解保險公司的償付能力,即保險機構履行賠償或給付責任的能力,保險公司投保的客戶在同一時間點要求保險賠償時,是否有足夠的資金理賠。

❹ 理財保險的優缺點

理財保險的優點是:利率高,相應的收益就高;
缺點是:風險大,贖回難度較銀行大。

❺ 保險產品的理財策略有哪些問題

據了解,投連險、萬能險和分紅險都屬於投資型保險,目前很投資者還不了解投資保險的好處以及弊端,今天,小編為大家詳細介紹投資保險的利與弊。
投資型保險不是投資是保險
投資型保險包括分紅險、投連險和萬能險,業內人士對投資保險的建議是:一般保險的投入應以不超過家庭資產總投入的20%為宜;投保時勿重回報輕保障。購買險種時不要輕易放棄花小錢保附加險的權利。
分紅型保險、萬能壽險等一些投資型保險有最低保證收益,投資連結保險沒有固定利率,投保人的未來收益完全取決於保險公司的投資運作。總體上說,投資型保險是一種長期險種,它不像股票、基金一樣可以高拋低吸、頻繁進出,所以它的收益也應放在一個較長的時間段來考察。
專家提醒,投資型險種比較適合中產階層,中產者如果希望自己的財務狀況不會隨著事業的起落而大起大落,又不願意自己花費心機打理財務,就比較適合購買此類保險。不過,購買之前,投保人應該明白萬能險、投連險和分紅險等投資型險種的運作方式和保險公司提取的各種費用。
但它們的側重點又各不相同。就整體收益和風險程度而言,投連險潛在獲得的收益最高,但相應的,投資風險也最高,其次就是萬能險。
投連險是投保人按照公司既定的投資策略和投資計劃,以及依據自己的投資取向、財政狀況及可承受風險的能力,投資於其中一個或多個賬戶,投保人可依據各個賬戶以及市場的表現,隨時轉換投資賬戶或調整各個賬戶之間的投資比例,以取得更理想的投資回報。但投連險風險收益全由投保人獨自承擔,即投保人在獲得基本保障的同時可能面臨血本無歸的局面。
萬能險除基本保障功能不受投資表現影響外,還有著最基本的保底收益,如友邦廣州公司新近推出的萬能險,每年最低保證利率為1.75%,高於銀行一年期1.58%的實際存款利率(剔除利息稅後)。
分紅險的紅利來源於經營分紅產品中可能獲取的全部盈餘,包括三差及其他各種可能存在的盈餘。在分紅保險中,分紅利率具有很大的不確定性。投資收益率是決定分紅率的重要因素,一般而言,投資收益率越高,年度分紅率也會越高。但是,投資收益率並非決定年度分紅率的惟一因素,年度分紅率的高低,還受到費用實際支出情況、死亡實際發生情況等因素的影響。此外,較低的年度分紅率也會為較高的投資收益創造條件。
目前投保人普遍對上述3類保險產品存在一定的認識誤區。

擴展閱讀:【保險】怎麼買,哪個好,手把手教你避開保險的這些"坑"

❻ 保險類理財產品種類繁多,怎麼做推廣

重點推廣產品的 特點,適合哪類人群,及較高信譽度,可靠收益。

❼ 如何樹立正確的保險理財觀念

樹立正確的理財觀念對我們理財有什麼幫助呢?樹立正確的理財觀念至關重要,但選擇正確的理財產品也很重要。很多人誤以為理財就是生財、發財,是一種投資增值,只有那些腰纏萬貫家底殷實既無遠慮又無近憂的人才需要理財,在自己沒有一定財富積累的時候還很難涉及理財。其實這是一種非常狹隘的理財觀念,生財並不是理財的最終目的。現代人需要樹立正確的理財觀念!
學理財,方向一定要對,方向對了,越努力越成功。
第一句,理財,即是理人生。
理財,也叫理財規劃,既然要做規劃,自然就得先有理財目標。理財產品只是幫我們達到理財目標的工具而已,理財目標是指具體攢錢的目的,是用這筆錢養老?還是用這筆錢送子女出國讀書?又或者是用這筆錢買房?
不管貧賤富貴,應該說幾乎每個人都有生老病死的過程,而且幾乎每個人都需要經歷結婚、生子、並且面臨退休等一系列的人生大事。我們沒有辦法迴避這些問題,越迴避,日後只會更加讓自己捉襟見肘,疲於應對。
能最終做好理財的人,都是那些有思考過自己人生的人,思考自己這一生想要什麼樣的生活,是做個房奴、孩子奴?還是收獲一個既精彩、從容,又不留遺憾的人生?
第二句,理財的真相:不是你有了余錢才理財,而是你理財才有了余錢。
最經常聽到的一句話就是,都月光了,還理什麼財?這就是典型的把理財當做投資的人說的話。其實,有錢就拿去做投資,那還要理財什麼事?事實上,真正的理財規劃卻可以讓你從無到有。理財規劃如同田忌賽馬,也許只是稍微改變一下個人的消費模式就能改變「月光族」的命運。「收入-支出=結余」,還是「收入-結余=支出」?看似一樣的等式,產生的效果卻完全不同。
「收入-支出=結余」,先消費,後儲蓄,這種消費模式寄希望於漲工資來增加結余,然後拿結余去儲蓄或投資,但卻往往導致「月光族」的命運。每個人的收入基本上是固定的,但他們的支出卻不固定。因為很多朋友花起錢來沒譜,錢多的時候會沒計劃的使勁花。既然支出不確定,那麼希望工資上漲來解決「月光族」的問題是根本不可能的。
「收入-結余=支出」,在每月拿到收入的時候先強制儲蓄一部分,然後把剩下的拿去做日常開銷,這種消費模式才是真正的攢錢模式。
你可以把強制儲蓄這部分的錢當作多繳了「社保」和「稅」。很多人雖然會不舒服,但是相信他們對「社保」和「稅」卻無能為力,無法計較太多。
有人會說,我的收入已經很少了,我真的沒有辦法省錢了。但事實上,就算攢100元也是可以的哦,100塊都能做基金定投了。100元也就是3杯星巴克,5杯奶茶的錢,相信你一定可以擠出來的。
理財規劃三大環節:攢錢、護錢、錢生錢。「攢錢」是起點,起點沒最好,巧婦難為無米之炊,再好的「理財規劃師」也愛莫能助。因此,記賬的重要性體現於此,通過認真記賬三個月,就能知道自己日常各項支出的比重,然後做到有計劃的消費。
第三句,理財的魅力:它可以讓你從無到有,也可以讓你衣食無憂。
理財規劃可以在有限的資源(收入)下,通過調整消費的順序和各項支出的比例,並藉助不同的理財產品,來達到資產的安全、保值、增值,甚至是財務自由、財富自由。
沒錯,理財不等於理財產品,理財產品只是我們為了達到理財目標的工具而已。理財規劃可以讓我們「從無到有」的觀點在前面已經講到了,現在說說它如何讓我們「衣食無憂」。是否能實現「衣食無憂」,也就是我們說的「財務自由」只需要看兩點:
1、是否有源源不斷的現金流入;
2、這個現金流是否能覆蓋你的日常開支。
如果一個產品能滿足這兩點的話,靠著它就能衣食無憂了,也就實現了真正的財務自由。一般來說,能帶來現金流入的渠道大體是這些:信託、年金保險、股權分紅、房地產的租金等等。且不說這個現金流是否能覆蓋你的日常開支,我們先來分析一下,如果要保障有源源不斷的現金流入,我們需要做些什麼?
理財規劃三大環節:攢錢、護錢、錢生錢。很多人對理財的理解都是「錢生錢」,而忘記了還有最重要的「護錢」環節,和最基本的「攢錢」環節,「錢生錢」只是其中一小部分而已。
所以,要保障有源源不斷的現金流入我們需要做如下幾件事情:
首先,攢錢;當然,除了前面說到的強制儲蓄,有些人可以跳過這個環節,直接「空手套白狼」,前提是你要有這個實力。其次,護錢;能賺錢不算什麼,能保住錢才是真本事。成功的理財從保險開始,保險在理財規劃中起到「護錢」的作用。
對於一般家庭來說,他們的重點是保障型保險,保險可以讓他們的家庭經濟狀況不被意外醫療等額外支出所影響。
對於富人來說,保險更多的是一種避債避稅,資產傳承的工具,是一個能幫助他們富過三代的工具。因此,對於富人們來說,除了保障型保險,投資型保險更是他們的最愛。在護錢環節中,除了保險很重要外,信用卡的地位也不容小覷。在「理財規劃師」眼中,信用卡就是短期融資工具,沒有人情債,沒有時間成本。
再次,給自己做Plan B,甚至Plan C計劃。
事實上,雖然實現財務自由的渠道有很多,但是從實現源源不斷的現金流入這個角度看,能符合的理財產品估計就只有信託和保險了。不管是股權分紅,還是房地產的租金,還是其他的渠道,都有可能中斷你的現金流,沒有辦法保你永享財務自由。
樹立正確的理財觀念很重要,實現財務自由的渠道一定要多元化,而不是僅僅依賴某一個渠道。理財的目的在於學會使用錢財,使個人與家庭的財務處於最佳的運行狀態,從而提高生活的質量和品位。

❽ 保險理財產品銷售策略

一、「三四六」理財法的概念
在不同生命階段,個人或家庭具有不同的財務狀況、資金需求和風險承受力,從而理財需求、壽險需求也就不同,個人成長生命周期、家庭生命周期、個人和家庭的收入水平都與個人理財規劃的制定有著密切的關系。
「三四六」理財法從總體上說,就是理財規劃人員要按照客戶所屬不同的家庭、收入層次和年齡段對客戶進行科學客觀的理財規劃指導。具體來說,「三四六」理財法中的「三」指的是「三種收入」:高收入人群,中高收入人群和中低收入人群。「四」指的是「四種家庭」:形成期家庭(從結婚到生子),成長期家庭(從子女出生到其完成學業),成熟期家庭(從子女參加工作到夫妻退休)和衰老期家庭(夫妻退休到死亡);「六」指的是「六個年齡段」:探索期(15-24歲)、建立期(25-34歲)、穩定期(35-44歲)、維持期(45-54歲)、空巢期(55-64歲)和養老期(65歲-死亡)。
二、用「三四六」理財法進行個人壽險規劃
(一)「六」個年齡階段與壽險購買
人是家庭的組成元素,個人在其成長生命周期里,其個人收支平衡在不同的年齡段有很大差別,當然對於金融理財產品的需求也不一樣,因此我們把個人的生命成長周期以十年為一個年齡段進而劃分為六個年齡階段,分別進行討論,分析其理財需求,從而確定個人不同年齡階段的理財計劃。
1.探索期
探索期大約在15-24歲的十年之間,個人在探索期主要面臨的問題是高等教育階段大學以及高校的選擇,本科畢業後是就業還是繼續走升學路線繼續深造,如果出國深造則還需要預先考慮費用的問題。財務方面:此時期個人通常是單身,居住情況是同父母居住或住學校宿舍。
這個時間短的個人收入通常比較單薄,有可能來源於打工或父母的零用錢以及學校的獎、助學金等。因此,在壽險規劃方面,由於收入很有限,所以主要考慮低保費的意外險和醫療險。學生可以考慮購買學生綜合保障險,單身青年可以考慮購買保額10-20萬的定期壽險或保額20-40萬的意外死亡險,受益人均為父母。
2.建立期
建立期大約在25-34歲之間,個人此時剛剛踏入社會,工作、事業上可謂是剛剛起步,其財務特點十分鮮明:就是低收入、高支出(「月光族」基本上都出現於此年齡段),而且大多數人在這個階段都會選擇擇偶、結婚、生子的生活路線,所以常常由於資金短缺而不得不求助於父母。建議年輕小夫妻們在此階段要努力工作,提高銀行儲蓄;並且注意積累資金,准備購房的首付款。在壽險規劃方面:(1)購買保額為年收入5-10倍的定期壽險,以配偶為受益人。(2)購買保額為年收入2-5倍的定期壽險,以子女為受益人。(3)視實際情況購買子女教育金保險。
3.穩定期
穩定期大約在35歲-44歲這十年間,每個人基本上有了大約10年左右的工作經驗,經歷了這個階段,個人應該充分明確自己的職業發展方向。在個人的財務准備方面:大多數這個年齡段的人,首先,其子女都已經進入小學或者中學學習,因此家庭應該積極地為子女的高等教育積累足夠的教育資金;其次,不少人在這個年齡段都購買了自己的房屋,如果是貸款購買的,則需要准備好足夠的資金償還房屋貸款;再次,此時人們已經步入中年,因此在退休養老金方面也要初步具有準備的意識。
壽險規劃方面,除了前幾個階段購買的保險以外,由於綜合財力的增加,還可以在增加保險購買品種:(1)購買定期壽險,壽險保額始終等於房屋欠貸金額,屬於保額遞減型壽險,其意義在於如果還款人由於某些意外原因不幸去世的話,房屋貸款可以由保險公司繼續償還,而不至於由銀行拍賣而使活著的家屬失去房屋。(2)購買教育保險,為受教育階段的子女繼續籌劃今後所需要的教育費用。
4.維持期
維持期大約在45歲-54歲期間,個人經過20年左右的工作努力,在事業上或多或少都會取得一定的成績,其經濟實力在此時是最強的。在財務規劃方面:子女此時基本上處於高等教育階段(本科或研究生),子女教育金在之前已經准備妥當了;貸款買房的,房屋貸款也已經基本還清;因此,此時個人理財的主要目標是准備足夠的養老金。在壽險規劃上:(1)購買足夠的健康險,以滿足隨著年齡增大而不斷增加的醫療費用和護理費用;(2)購買養老保險,越早買越好,買得早,相同保額保費就越少。當然,由於此時個人經濟實力最強,因此購買保險時有條件的個人在考慮其保障功能的同時還可以考慮保險的投資功能。
5.空巢期
空巢期大約在55歲-64歲時期,大多數人在此階段處於退休前後的時期,從事業上來講,管理人員在這個階段大都應該做到高管位置;而技術人員都已經積累了大量的技術經驗,從而成為了高級技師或者高級工程師;子女一般都已經就業,他們可能會繼續與父母居住或者在外面居住。財務狀況上:此年齡段人士應該採取穩健的理財策略,降低投資性產品的購買,增加存款數量並且增加穩定收益理財產品的額度。壽險規劃方面:(1)購買養老保險的要繼續繳納保費,如果覺得額度不夠也可以適當增加保額;(2)考慮到遺產規劃問題,可以購買終身壽險,因為保險具有合法避稅功能。
6.養老期
養老期是在65歲以後這段時期,事業上如果單位返聘,還可以繼續發揮余熱,也可以做顧問等,子女此時基本都成家立業,擁有自己的家庭。財務規劃上:領取退休金,安度晚年,理財產品以固定收益產品為主。壽險規劃方面:領取養老保險的保險金直至去世。
(二)「四」種家庭與壽險購買
個人理財不僅分析個人成長的生命周期,還要考慮家庭生命周期,因為理財策劃是根據整個家庭做出的。家庭生命周期可以分為形成期、成長期、成熟期和衰老期四個時期。形成期是從結婚到子女出生,成長期是子女出生到子女完成學業,成熟期是子女完成學業獨立到夫妻退休,衰老期是夫妻退休到全部去世。一般,在形成期階段家庭承受風險能力較強,隨後高風險投資的比例逐漸減少,逐步增加儲蓄、養老和醫療的貯備,
不同家庭生命周期的理財需求
周期
家庭變化
風險承受能力
家庭主要支出
保險安排
形成期
結婚到子女出生(1-3年)
很強
購房
隨著家庭成員的增加,提高壽險保額
成長期
子女出生到完成學業(18-22年)

高等教育
以教育年金形式儲備子女教育費用
成熟期
子女參加工作到夫妻退(10-15年)
較弱
准備退休金
以養老險或遞延年金准備退休
衰老期
夫妻退休到全部去世

生活、醫療費
投保看護險或將養老險轉為即期年金
1.形成期
形成期是指從夫妻結婚到生子這段時間,一般為1-3年,這個期間的財務狀況:從單身時期的不穩定逐漸穩定下來,很多夫妻將要購買自己的住房,因此要准備首付款,也要為未來出生的子女做好教育款規劃。壽險規劃方面:(1)購買醫療保險和意外保險,防止因大病或意外導致財務狀況出現較大波動;(2)購買定期壽險,以配偶為受益人,防止自己死亡而使配偶生存狀況下降;(3)購買定期壽險,壽險保額等於房貸金額,防止還款人死亡而導致房屋被拍賣。
2.成長期
成長期是指從子女出生到子女完成學業這段時間,一般持續18-22年,家庭狀況方面夫妻二人的工作經驗不斷提高,工作技能不斷得到加強,同時,子女年齡逐漸增大,財務狀況:家庭收入逐漸穩步提高,教育費用支出越來越多,隨著家庭收支情況逐漸進入穩定狀態,應該逐漸增加投資類金融產品的購買數量。壽險規劃方面:(1)購買教育保險,為子女積累教育保障金;(2)購買養老保險和醫療保險,解除因夫妻年紀逐漸增大而產生的後顧之憂;(3)購買新型投資類保險,其中包括分紅類保險、投資聯結保險和萬能保險。
3.成熟期
成熟期是指子女參加工作到夫妻雙雙退休這段時間,一般為10-15年,家庭此時已經進入完全穩定時期,子女經濟上已經獨立,家庭收入穩步提高,支出不斷減少,資產總額不斷增多,負債逐漸減少,事業上同時也進入巔峰時期,但夫婦年齡增大,身體狀況不斷下滑。財務安排上:主要任務為增加退休金做准備,風險投資比率逐漸下調,穩定投資比率要提升上去。壽險規劃上:主要購買養老保險,增加退休後的退休養老金。
4.衰老期
衰老期是指夫妻退休到死亡這段時間,隨著整體收入的下降,生活和醫療支出不斷增加,家庭抗風險能力逐漸下降。在財務安排上:要強調資金的安全性,降低風險投入的比重,資金安排在安度晚年和安排後事上。壽險規劃方面:領取養老保險的養老金。
(三)「三」種收入水平與壽險購買
按照經濟收入狀況,將消費者分為高收入階層、中高收入階層和中低收入階層。[4]通過分析各自的主要風險,制定合適的壽險規劃。
1.高收入階層
高收入階層是指經濟收入水平極高、在國內名列前茅,抗風險能力非常強的那部分人群,通常指的是先富起來的那一部分人,例如成功的企業家、老闆、文體明星等。這部分人的財務情況有一個特點,那就是收入支出都非常大。壽險規劃方面:(1)購買終身壽險,為自己龐大的遺產合法避稅,雖然我國遺產稅的征訂還在規劃之中,但大額遺產征稅是早晚的事;(2)購買意外險,高收入人群遭遇意外以後的財務波動數額大,對家庭沖擊更大,因此意外險可以使高收入人群的意外支出更加平穩;(3)購買健康險,高收入人群健康出現問題後,收入損失比其他階層損失更大,因此要購買高端醫療、醫療組合型健康保險,解除健康問題的後顧之憂。總之,高收入人群可以購買保障型保險、健康險、終身壽險等保險,保費占年收入達約20%左右。
2.中高收入階層
中高收入人群是指生活優越、富足,收入水平高、穩定,但已經不再享受國企的福利制度的那部分人群,例如像外企中的高級職員、中高層管理人員以及高級技術人員等。這些人購買保險能力強,對保險的需求量大,對保險的認可度比較高,因此是保險銷售的主要對象。在壽險規劃方面:(1)購買養老保險、終身壽險,為退休、身故解除後顧之憂;(2)購買健康險、醫療險,避免因身體健康問題導致收入水平明顯下降;(3)購買新型壽險,中高收入人群生活比較富足,往往在購買基礎性保險後還有富餘資金,可以考慮購買分紅型、萬能型保險和投資聯結保險實現資產的穩步增長;(4)購買意外保險,以家人為受益人。總之,中高收入人群可以購買養老險、終身壽險、健康險、投資險、意外險,其總保額低於高收入階層,總保費占年收入的10%-20%。
3.中低收入階層
中低收入階層是指收入低、福利低、抗風險能力低的三低階層,由於我國處於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因此這部分人比例還比較大。對於購買保險來講,中低收入階層又分為兩大類:一類是剛解決溫飽問題,無力購買任何商業保險;另一類是除了滿足衣食住行以外,收入還有剩餘,還有能力購買保險。由於我國社會保險的保障能力有限,因此很多人還需要購買商業保險予以補充。壽險規劃方面:(1)購買定期壽險、短期意外保險,由於收入低的原因,在品種上盡量考慮保費低、保障全面的保險種類;(2)購買醫療險,由於中低收入人群抗風險能力較弱,以此保身體健康、保大病是最重要的;(3)在投資類型上選擇儲蓄型保險,本來生活就不富裕,儲蓄型險到時間未出險可以歸還本金。總之,中低收入人群可以買意外險、大病險,保費占年收入的3%-10%。
三、結論
總之,人壽保險是個人理財過程中的重要工具之一,壽險理財在個人理財中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它具有其他理財工具所不具有的優勢和特點。目前,保險觀念正逐漸深入人心,壽險理財應該引起人們的高度重視。「三四六」理財法作為一種理財方法,把個人分為不同的年齡段、不同的收入層次,把家庭分為不同的時期,對其進行分別理財。此方法效率更高、理財效果更科學,已經在壽險理財中得到了成功的運用。因此,每個保險公司的代理人都應該熟練掌握「三四六」壽險理財法,這樣才能夠更高效地為客戶做好壽險理財規劃,同時更輕松地實現公司人壽產品的成功銷售。

擴展閱讀:【保險】怎麼買,哪個好,手把手教你避開保險的這些"坑"

閱讀全文

與保險產品的理財策略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工行貴金屬掛單四種 瀏覽:918
主力資金進出散戶資金進出指標公式 瀏覽:880
報雷理財 瀏覽:898
廣信股份股票 瀏覽:472
小額貸款怎麼收賬 瀏覽:798
基金交銀藍籌凈值519697 瀏覽:222
杏花村國貿投資公司銷售情況 瀏覽:395
什麼時間銀行理財產品利率會高些 瀏覽:231
深大通資金流向個股行情 瀏覽:73
生活理財分類 瀏覽:435
北京公積金貸款代辦 瀏覽:210
萬達股票下 瀏覽:170
碳元科技投資 瀏覽:492
n派思股票 瀏覽:483
冠軍1號系統指標公式 瀏覽:924
黃金怎樣知道真假 瀏覽:37
手機換外匯嗎 瀏覽:126
鄭棉期貨網上開戶 瀏覽:741
20元歐元等於多少人民幣 瀏覽:560
160629基金還有可能再漲 瀏覽:7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