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 投融資中國網 也有很多投融資案例 包括投融資資源
⑵ 項目融資案例
北京某自來水公抄司已擁有A、B兩個襲自來水廠,還將增建C廠。現有三種籌資方案: 第一,項目資金貸自建設銀行,年利息率5.8%,貸款及未來收益計入自來水公司的資產負債表及損益表中。建成後可以用A、B、C三個廠的收益償還貸款。如果項目失敗,該公司將把原來的A、B兩個自來水廠的收益作為賠償的擔保。 第二,項目資金貸自世界銀行,年利息率6.3%,用於償債的資金僅限於C廠建成後的水費和其他收入。貸款及未來收益不計入自來水公司的資產負債表及損益表中。如果項目失敗,貸款方只能從清理新項目C廠的資產中收回貸款的補償,不能從別的資金來源,包括A, B兩個自來水廠的收入索取補償。 第三,項目資金貸自世界銀行,年利息率6.3%,用於償債的資金僅限於C廠建成後的水費和其他收入。貸款及未來收益不計入自來水公司的資產負債表及損益表中。如果項目失敗,貸款方除從清理新項目C廠的資產中收回貸款的補償外,差額部分由政府指定的擔保部門擔保。 (2)試說明三種融資方式的特徵。 (3)試分析不同融資方式相對於融資主體的優缺點。
⑶ 企業海外投資案例+分析+啟發
這里是游戲行業出海的分析
2018年,國內游戲行業的經歷不用再一一描述,而對於中小研發來說,這種經歷更加痛徹。因此不只是大廠,中小研發也開始著眼於海外。
但熟悉國內市場的中小團隊,在出海初期往往面對一些問題,最大的就是產品問題。近日,在龍虎報聯合量江湖舉辦的出海游戲沙龍上,來自成都星羅互動的劉潔以產品的角度為我們分享了中小研發如何出海的問題。龍虎報將其分享的內容整理出來,希望能為大家提供一些方法論上的指導。
版號問題下中小研發的窘境
2018年對於研發來說都非常辛苦,而成都的研發尤甚。我對2018年的感觸可以總結為三個關鍵詞:版號、寒冬、出海,且這三者表現為因果關系。
首先是版號問題,由於小研發團隊在版號儲備方面的意識薄弱,在版號受限之後,定位於國內市場的游戲很難上線,這使得小研發團隊非常被動。這時候可能會考慮出海,但題材問題又隨之浮出水面,很多產品的題材是在立項之初就確定好的,通用題材還好,但如果是一些武俠、仙俠題材的產品,出海時天然的會失去歐美市場,在亞洲范圍內,日本市場也不一定適合這類題材,而韓國在去年也幾乎沒有仙俠、武俠題材的游戲能進入暢銷榜前五十。
版號問題直接導致了國內游戲行業的寒冬,而國內的寒冬又促使業者出海,但在出海時,題材、產品等又會產生新的問題,因此在出海之前,就需要確定做什麼樣的產品能夠適合出海。
事實上,去年的寒冬暴露了一些中小研發的弱勢,第一便是上述提及的版號問題。這個問題涉及兩個面,首先是版號儲備意識缺失;其次,即便有儲備版號的意識,但中小研發缺乏儲備版號的條件。
以星羅互動為例,公司成立於2015年,而在公司成立之前,團隊曾做過一款產品《龍之守護》,這是2014年國內游戲出海韓國表現最好產品。不過有了成功項目的積淀,但是在團隊出來成立公司以後,雖然公司也延續著魔幻類MMO游戲的開發,但並沒有思考版號的儲備問題,因此在去年新立項游戲時,就有些緊張,如果今年版號問題沒有解決,我們公司也會陷入非常被動的局面。
中小研發第二個弱項是產品。一般來說中小研發的團隊規模不會很大,我門公司在做第一款產品的時候只有三四十人,即便到今天已經擴充至七八十人,但最多時也僅僅能夠開發兩三款產品,這容易導致公司產品線單一,抗風險能力弱。
第三點弱勢便是成本。在2014年我們開發《龍之守護》時,美術成本大概為兩三百萬,而到了2015年以後,我們開始做《黑暗與榮耀》時,成本已經飆升至上千萬。在這種對美術品質、技術有更高要求的環境下,研發的成本只會持續增加。成本的弱勢也導致了中小研發止損能力的弱勢,一旦開始一個項目以後,很難再因為方向不對等問題,直接拋棄之前投入成本的內容。
面向海外市場的思維
就海外市場總體情況來看,星羅互動曾在全球發過一款MMO游戲《黑暗與榮耀》(除中東外的全球大部分國家和地區),發行韓國時的名稱為《Glory》。這款游戲去年在韓國市場的成績非常出色,曾做到了Google
Play暢銷榜第九,在App
Store上也進入了暢銷榜前五;在東南亞,這款游戲也發行了包括越南語、泰語在內的大部分當地小語種版本;在歐美,則發行了德語、英語、土耳其語、義大利語等多個語種的版本。
通過分析這款游戲,我們發現,韓國和港澳台非常適合魔幻類MMO,其中台灣市場和韓國市場有一定的相似度,包括付費數值和用戶層次;東南亞可能更偏向於仙俠、武俠類游戲,不過在當地獲取用戶較為容易;而歐美市場由於已經有了一些競品,因此我們需要自己開拓一下市場。
⑷ 求一帶一路中國企業境外投資案例
由於涉及到企業的部分機密,很多內容都不會公開(至少暫時不會公開),以下介紹部分內容僅供參考:
1、皇京港英文名稱直譯為「馬六甲門戶」,是剛成立不久的一家名為凱傑發展的馬來西亞公司牽頭建設的一個包含深水碼頭在內的綜合項目。其中深水港計劃投資80億林吉特(約合人民幣124億元),參與其中的還有中國電力建設集團有限公司(中國電建)、中國深圳鹽田港集團有限公司及中國山東日照港集團有限公司。港口計劃在2019年建成。
2、比雷埃夫斯港:中遠集團如今控制了地中海最大港口(比雷埃夫斯港)的全部業務。中國人通過希臘踏入歐洲,擴大「新絲綢之路」的網路。
3、瓜達爾港
⑸ 求項目融資的案例
廣西來賓電廠B廠項目融資
一、項目背景
廣西來賓電廠B廠為我國第一個國家正式批準的BOT試點項目。該項目位於廣西壯族自治區的來賓縣,距廣西最大的工業城市柳州80公里,是天(生橋)—廣(州)線(500千伏)、西(坪)—株(州)線(220千伏)輸電樞紐,是廣西電網的骨幹,輸送廣東電力系統的支撐。項目裝機規模為72萬千瓦,安裝2台36萬千瓦採用熱能和電能聯合生產的進口燃煤機組。
項目於1988年由原國家計劃委員會批准建設後,因建設資金得不到落實,曾與20多家外商進行洽談,均未能取得實質性進展。為使該項目早日建成,1995年初廣西壯族自治區政府向原國家計委申請採用BOT方式進行試點,1995年5月項目得到批准。廣西壯族自治區政府隨即委託大地橋基礎設施投資咨詢有限公司為其招標代理人,正式開始對外招標工作。經過資格預審、投標、評標及確認談判,1996年11月11日,廣西壯族自治區政府與法國電力聯合體在北京進行了特許權協議的草簽,原國家計委於1997年3月25日正式批准了特許權協議。1997年9月3日,廣西壯族自治區政府與項目公司在北京正式簽署了特許權協議,項目正式開工建設,2000年11月7日投入商業運營,2003年3月10日通過竣工驗收。
項目被認為是中國第一個通過國際正規的方式競爭投標的BOT項目,1995年該項目被國際資本市場譽為世界十大BOT項目之一,1996年12月Asia Finance(《亞洲融資》)評選來賓B電廠為1996年度最佳項目融資獎,「今年最佳融資項目不屬於某個單獨的銀行,甚至也不屬於一個獨立的項目,而是一種新的觀念,這種融資觀念奠定了中國日後大規模電廠融資的新形式:這就是廣西壯族自治區總投資額為6.16億美元的來賓B電廠項目,該項目也是中國第一家百分之百利用外資採用BOT(建設;營運;移交)方式建設的項目。雖然此項目已從政府機構中得到某種認可,但是仍沒有得到正式保證。融資要到1997年上半年才能完成,盡管銀行家對今後新項目到底會如何發展仍存有質疑,但由此所確定的有關融資原則已明確。」
二、項目的招標運作過程
1,資格預審階段
1995年8月8日,廣西壯族自治區在《人民日報》、《人民日報(海外版)》和《中國日報(英文版)》發布了資格預審通告,公開邀請國外公司參加來賓項目的資格預審。截止到同年9月底,共有31個國際公司或公司聯合體向廣西壯族自治區政府遞交了資格預審申請文件,這31家公司都是世界著名的大型電力投資運營公司、設備製造廠商和有實力的投資人。項目評審委員會(由國家發展計劃委員會、電力部、廣西壯族自治區政府和中國國際工程咨詢公司的專家組成)經對申請人的資格、專業能力、業績等方面綜合審查,確定其中12家公司(或聯合體)列為A組,它們有資格單獨組成聯合體參加投標;其餘19家列為B組,它們需要加入A組的一家或幾家所組成的聯合體後方可參加投標。
2,投標階段
1995年12月8日,廣西壯族自治區政府正式對外發售了項目招標文件,通過預審列為A組的12家公司(或聯合體)相繼購買了招標文件,成為潛在投標人。1996年1月28日前,廣西壯族自治區政府組織他們進行了現場考察,使潛在投標人對來賓項目的現場條件和廣西經濟發展現狀有了進一步的實際了解。1月28日,廣西壯族自治區在南寧召開了標前會,解答潛在投標人普遍關心的一些問題,參加標前會的潛在投標人的代表超過100人。
經過6個月的投標准備,至1996年5月7日(招標文件規定的投標截止日),共有6個投標人向廣西壯族自治區政府遞交了投標書,它們是:中華電力聯合體(香港中華電力投資/德國西門子)、美國國際發電(香港)有限公司、東棉聯合體(日本東棉/新加坡能源國際/泰國協聯能源)、英國電力聯合體(英國國家電力/三井物產)、法國電力聯合體(法國電力國際/通用電氣
⑹ 工程項目融資案例
廣東省深圳沙角B火力發電廠項目中小企業融資案例,這是中國最早的一個有限追索的項目中小企業融資案例,也是事實上中國第一次使用BOT中小企業融資概念興建的項目中小企業融資案例。沙角B電廠的中小企業融資安排本身也比較合理,是亞洲發展中國家採用BOT方式興建項目的典型。
一、項目情況介紹:
項目:深圳沙角火力發電廠建設。1984年簽署合資協議,1986年完成中小企業融資安排、動工興建,1988年建成投入使用。電廠總裝機容量70萬千瓦。
項目投資結構:深圳沙角B電廠採用了中外合作經營方式,合作期為10年。合資雙方分別是:深圳特區電力開發公司(中方),合和電力(中國)有限公司(外方,一家在香港注冊專門為該項目而成立的公司)。在合作期內,外方負責安排提供項目的全部外匯資金,組織項目建設,並且負責經營電廠10年。外方獲得在扣除項目經營成本、煤炭成本和付給中方的管理費後全部的項目收益。合作期滿後,外方將電廠的資產所有權和控制權無償地轉讓給中方,並且退出該項目。項目投資總額:42億港幣(按86年匯率,摺合5.396億美元)。項目貸款組成是:日本進出口銀行固定利率日元出口信貸26140萬美元,國際貸款銀團的歐洲日元貸款5560萬美元,國際貸款銀團的港幣貸款7500萬美元,中方深圳特區電力開發公司的人民幣貸款(從屬性項目貸款)――9240萬。(有關數據資料參見 Clifford Chance, Project Finance, IFR Publishing Ltd. 1991.)
項目能源供應和產品銷售安排:在本項目中,中方深圳特區電力開發公司除提供項目使用的土地、工廠技術操作人員,以及為項目安排優惠的稅收政策外,還簽訂了一個具有「供貨或付款」(Supply o r Pay)性質的煤炭供應協議和一個「提貨與付款」(Take a nd Pay)性質的電力購買協議,承諾向項目提供生產所需的煤炭並購買項目產品――電力。這樣,中方就為項目提供了較為充分的信用保證。
從表面上看,電廠項目並沒有像一般在發展中國家興建基礎設施項目那樣依靠政府特許為基礎,而是中外合資雙方根據合作協議以及商業合同為基礎組織起來的。但是,由於中方深圳特區電力開發公司和項目的主要擔保人廣東省國際信託投資公司都具有明顯的政府背景,廣東省政府也以出具支持信的形式表示了對項目的支持,因此深圳沙角B電廠項目實際上也具有一定的政府特許性質。
二、項目風險分析
國際項目中小企業融資中一般存在信用風險、完工風險、生產經營風險、市場風險、金融風險、政治風險和環境保護風險等常見風險。現在我們就來看看在電廠這個項目中究竟存在哪些比較突出的風險。
本項目是火力發電廠建設,為確保電力生產,必須有充足的煤炭供應。因此,妥善地解決能源供應風險的問題就具有特殊的重要意義。中國的煤炭產量居世界第一,而且項目合作的中方深圳特區電力開發公司已經簽訂了煤炭供應協議,負責提供項目生產所需的煤炭。考慮到中方的政府背景以及中國政府支持特區開發建設的宏觀政策,因而項目能源供應是比較有保障的。在經營管理方面,中方負責向電廠提供技術操作人員,而負責經營電廠的外方合和電力具有較強的經營管理能力,其委派到電廠的管理人員也都具有比較豐富的管理經驗,因而項目的經營管理風險也比較小。就項目本身的性質來看,火力發電廠屬於技術上比較成熟的生產建設項目,在國內外的應用都已經有相當長的時間,技術風險也是比較小的。綜合以上幾點,應該認為本項目的生產經營風險不大。
市場風險方面,主要應該解決項目所生產的電力的銷售問題,這是項目各方收益以及項目貸款人收回貸款的根本保障。考慮到項目所在地深圳正在進行大規模的開發建設,對電力的需求很大,而且在相當長的時期內將持續增加,因此項目產品――電力的銷售應該具有良好的市場前景。而且,項目的中方已經通過簽訂「提貨與付款」(Take a nd Pay)性質的電力購買協議,保證購買項目生產的全部電力。因此,本項目的市場風險也是不大的。
⑺ 跨國公司融資實例
國際銀行貸款,債券,專項貸款
⑻ 國際融資案例
國際融資是指在國際金融市場上,運用各種金融手段,通過各種相應的金融機構而進行的資金融通。
一、國際融資的主要方式及其特點 根據國際融資關系中債權債務關系存在的層次來分類,有存在雙重債權債務關系的間接融資,還有隻含單一債權債務關系的直接融資。
(一)直接融資 1.國際債券融資 國際債券即發行國外債券,是指一國政府及其所屬機構、企業、私人公司、銀行或國際金融機構等在國際債券市場上以外國貨幣面值發行的債券。國際債券主要分為歐洲債券和外國債券兩種。
2.國際股票融資 國際股票即境外發行股票,是指企業通過直接或間接途徑向國際投資者發行股票並在國內外交易所上市。
3.海外投資基金融資 海外投資基金融資的作用在於使社會閑散的資金聚合起來,並在一定較長的期間維系在一起,這對融資者來說相當有益。此外,穩健經營是投資基金的一般投資策略,因而投資基金對資本市場的穩定和發展也相當有益。
4.外國直接投資 20世紀80年代以來,世界經濟中出現了兩個引人注目的現象:其一、國際直接投資超越了國際貿易成為國際經濟聯系中更主要的載體;其二、國際直接投資超過了國際銀行間貸款成為發展中國家外資結構中更重要的構成形式。
(二)間接融資 1.外國政府貸款 外國政府貸款是由貸款國用國家預算資金直接與借款國發生的信貸關系,其多數為政府間的雙邊援助貸款,少數為多邊援助貸款,它是國家資本輸出的一種形式。估計你用不著!呵呵
華能國際電力公司的股票發行
華能國際電力公司發行了6.25億美元的股票並於1994年11月在紐約證券交易所掛牌上市。這是當時以美元為面值股票發行數額最大的一家中國公司。萊曼兄弟公司是這次發行的國際協調人和牽頭經理。
華能國際電力公司是一家中國最大的電力公司,總部在北京,下轄5個發電廠,分布在河北、遼寧、江蘇、福建和廣東五個省。公司希望建立三個新項目,以提高供電能力,因而需要建設資金。為此,華能國際電力公司到紐約交易所進行了初次公募。市場認為華能國際電力公司具有良好的管理隊伍和宏偉的發展計劃。
華能國際電力公司在發行之前進行了重大改造。華能公司原是政府下屬國有企業,為一些地方電力部門共有,它們各持有不同的股份。在股票發行前,這些必須劃定清楚。在這筆業務中,萊曼兄弟公司作為投資銀行、阿瑟•安德森公司作為審計師、貝克•麥肯茲公司作為律師共同設立了一個控股公司,即華能國際電力發展公司(HIPDC),將公司股份的25%出售。結能國際電力發展公司持有40%的股份,仍保留控股權,地方政府的投資公司擁有的股份共佔35%。公司25%的股份以3125萬份美國股票存托憑證的形式出售,這代表著12.5億N股,即紐約股。
在進行公司資產估值時,牽頭投資銀行與公司密切合作,它們比較了同類公司的股票價格,然後根據預定的1995年贏利水平確定了一個價格範圍。由於首次發行這類股票,且發行規模較大,各承銷投資銀行在向投資者推銷時格外謹慎。萊曼兄弟公司派出公共事業分析家和經濟學家與投資者接觸、交流。緊接著進行了范圍廣泛的推介活動,橫跨美國、加拿大、新加坡、香港和東京五個國家和地區。
萊曼兄弟公司認為這次推介與營銷效果良好,但投資者接受的股價較低。投資銀行曾希望價格能達到1995年收益預測的16—20倍之間,但隨著發生日臨近,國際市場不看好來自新興市場的公司,結果它們僅以每股20美元售出,發行市盈率為14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