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
你的問題我看過,分析如下:
1、把你的問題總結一下:增資之前注冊資本100萬,A認繳專60萬,B認繳40萬,持股比例屬分別為60%和40%;增資引進投資人,注冊資本變為500萬元,投資人持股比例為20%,那麼,由此可得,投資人的出資金額為100萬元。
2、問題中沒有提及公積金轉增資本的事項,那麼,如果A、B二人想保持80%的持股比例,就需要增加出資。如果A、B不增資,公司的注冊資本只能是200萬元。
3、也就是說,公司的注冊資本增加到500萬元,投資人持股比例為20%的條件下,A、B需要對差額300萬元追加投資。目前我國注冊資本是認繳制,不需要立刻實繳,可以有較長的繳納期限,但出資責任不會免除。
4、還有一種可能,公司法允許出資金額和持股比例不一致。投資人出資400萬元,使公司的注冊資本增加到500萬元,但其持股比例只佔20%。這需要投資人在內的所有股東一致同意。
很高興回答你的問題,如有幫助請採納,謝謝!
如有其他需要可追問或私信。
Ⅱ 公司融資,股權轉讓與增資哪種好
公司再融資的時候用增資還是用股權轉讓好,但是如果說對方是專業的回是投資人答,專業投人,肯定希望用增資的方式來進行,為什麼呢?因為增資的錢是從投資人的口袋中流向公司的資金賬戶中,那麼這種情況下,公司可以利用這筆錢繼續去運營,那麼相反的,如果說是進行股權轉讓的話,那麼這筆錢就會流到股東的個人口袋中,那麼不利於公司的長期發展,但綜合要結合自己的實際情況而定。
Ⅲ 融資後失敗了錢要還嗎
融資後失敗按程序是不用還的,風險各自承擔。但現實就不是這樣,失敗後投資那些人會追著要錢。所以要簽合同的,規范好各自承擔風險的比例和利益分配的比例。原則上是風投公司承擔風險比例高,同樣利益也高。
融資是一個企業的資金籌集的行為與過程,也就是說公司根據自身的生產經營狀況、資金擁有的狀況,以及公司未來經營發展的需要,通過科學的預測和決策,採用一定的方式,從一定的渠道向公司的投資者和債權人去籌集資金,組織資金的供應,以保證公司正常生產需要,經營管理活動需要的理財行為。
(3)融資不增資擴展閱讀:
融資的方式
常見形式
1、銀行貸款
銀行是企業最主要的融資渠道。按資金性質,分為流動資金貸款、固定資產貸款和專項貸款三類。專項貸款通常有特定的用途,其貸款利率一般比較優惠,貸款分為信用貸款、擔保貸款和票據貼現。
2、股票籌資
股票具有永久性,無到期日,不需歸還,沒有還本付息的壓力等特點,因而籌資風險較小。股票市場可促進企業轉換經營機制,真正成為自主經營、自負盈虧、自我發展、自我約束的法人實體和市場競爭主體。同時,股票市場為資產重組提供了廣闊的舞台,優化企業組織結構,提高企業的整合能力。
3、債券融資
企業債券,也稱公司債券,是企業依照法定程序發行、約定在一定期限內還本付息的有價證券,表示發債企業和投資人之間是一種債權債務關系。債券持有人不參與企業的經營管理,但有權按期收回約定的本息。在企業破產清算時,債權人優先於股東享有對企業剩餘財產的索取權。企業債券與股票一樣,同屬有價證券,可以自由轉讓。
Ⅳ 老是聽人家說借資、增資、融資、墊資,這些有什麼不同嗎增資是不是就是融資啊可不可以舉個例子謝謝
借資是借錢,要還
增資是增加資本,一般是股東內部
融資也是增加資本,一般是對外的
墊資是墊付資本,股東內部的
比如股東自己拿出100萬投入資本,就叫增資
發布上市公告,向社會募集資金,叫融資
Ⅳ 公司是選擇增資還是融資
如果是你們自己的公司,不增加註冊資本的話,可以採用股東貸款(即,你們兩個股東按照比例,或者由一家也可以,向公司借款),財務帳記在短期負債上。這樣的好處是:1)不用變更公司注冊資本;2)有資金進入公司做運營;3)可以最為稅盾措施,減少企業有了利潤之後的納稅額(因為你們可以調整股東貸款的利息水平,以將有關公司利潤轉到借款的利息上)。
Ⅵ 什麼叫融資為什麼企業要增資增資有什麼好處
融資就是取得資金,一般分為兩個途徑:借款和股權融資。其目的是解決企業的資版金不權足。
增資就是增加註冊資本,一般有以下幾種方式:所有者出資、資本公積轉增資本。作用:可以改善企業資本結構,增強企業實力,更方便的向外界融資
Ⅶ 公司融資後一定需要提高注冊資金嗎
注冊資本是公司民事行為能力的根源。注冊資本100萬就是認繳100萬,而實繳0,差著100萬出資呢,這就是你「需要負擔100萬」的原因。這叫權利與義務對等。這個問題只能說量力而行。
至於是否需要提高注冊資本,常規是增資33.33萬,多餘部分進資本公積。除了這個方案,其實你可以通過減資增資任意調整注冊資本的,只要投資人同意。不管你怎麼調整,實際你的「責任」就是認繳額與實繳額的差,與投資無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