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農業銀行儲蓄超四千億元紀念銅牌價值多少
不是紀念幣,是紀念章
可能為銀質或銅鍍銀
中國農業銀行(Agricultural Bank of China,簡稱ABC,農行)內是中國大型上市銀行,中容國五大銀行之一。最初成立於1951年,是新中國成立的第一家國有商業銀行,也是中國金融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總行設在北京。數年來,中國農行一直位居世界五百強企業之列,在「全球銀行1000強」中排名前7位,穆迪信用評級為A1。2009年,中國農行由國有獨資商業銀行整體改制為現代化股份制商業銀行,並在2010年完成「A+H」兩地上市,總市值位列全球上市銀行第五位。2015年入圍由中國品牌價值研究院主辦的中國品牌500強第23位。[1]
2. 農行的戰略投資者有那些
農行IPO(首次公開發行)承銷商選秀今日水落石出。這是一個史無空前的龐大承銷團——包括外資投行共有九家投行獲選,
股和A股承銷商之首。農行H股承銷商六家,分別是中金、高盛、摩根士丹利、德意志銀行、JP摩根、麥格理;A股承銷商四家,分別是中金、中信、銀河證券、國泰君安。瑞銀和招商證券分別是H股和A股的財務顧問。
共有21家中外投行4月初收到了農行的「英雄帖」,分別於4月7日、8日參加了承銷農行H股和A股的選秀。4月14日傍晚,農行分別通知了各家投行最終的選拔結果。
今年春節前,在諸多國有上市銀行啟動規模超過2500億元的再融資計劃後,農行也提出了在2010年完成IPO的目標,並獲得決策當局認可。此前農行的財務重組已經完成,匯金和財政部各持股50%,8000多億元的不良資產已經建立了和財政部的共管賬戶,將用未來的股權、分紅等收益來解決,資產負債表比較干凈。農行根據大股東要求,正在推進服務「三農」戰略,但目前主要資產和盈利仍集中在城市,和其他三家成功上市的國有大型銀行盈利模式不無雷同。
負責農行股改上市工作的農行副行長潘功勝表示,將會選擇中國和全世界最優秀的投資銀行,一起推動農行的上市工作。潘功勝此前任職工行董秘,全程參與了這家中國最大銀行的股改上市全過程。他說,農行IPO選秀的主要標准將參考投行的綜合實力及以往項目經驗。目前尚未敲定農行最終的募集資金規模,但將不會低於300億美元。
這意味著農行上市可能創下目前全球首發上市規模的新紀錄。2008年3月VISA公司上市融資197億美元,成為目前最大的一宗全球首發上市項目;此前於2006年10月上市的工行,A股和H股發行規模合計達191億美元,亦刷新了彼時全球首次公開發行的規模,成為中國資本市場具有里程碑意義的標志性事件。
接近交易的知情人士透露,如無意外,預計農行將於今年9月前完成IPO。
3. 像農業銀行這樣幾千億的流通股有什麼意思
農業銀行轉賬時時到帳,跨行要看金額,5萬以上1個小時,5萬以下是6個小版時。如果是用農行跨行匯款權,資金是從農行卡內實時扣除的。至於到賬時間,得看接收行的處理速度,一般1-2個工作日內到賬,農業銀行轉賬同行轉賬是很快的,半個小時之內就可以到!如果是跨行轉賬時間會比較長點,但最遲也不超過24小時
4. 中國農業銀行的榮譽獎項
您好,建議您登錄農行官網,點擊「關於農行--農行風貌--年度獎項」進行查看。
5. 農行有這么好的理財產品嗎
安心得利系列理財產品是農業銀行首個以資產池方式進行運作管理的固定收益類理版財產品。該產品期許可權豐富、風險較低、收益穩定,是農行各類非保本理財產品中風險等級最低的產品。主要投資范圍為:國債、政策性銀行金融債、央行票據、AA+級以上及農行有授信的信用類債券、總行或一級分行直管客戶的信託融資計劃、同業存款、收益權等。
6. 農行ipo案例有什麼創新,後續走勢
由於農行(601288)的A股和H股綠鞋全部執行,農行IPO由此成為史上最大IPO。
分析人士認為,農行股價在13日最終報收於發行價之上,顯示農行後市仍有表現空間。
成為最大IPO
「綠鞋」是「超額配售選擇權」的簡稱,即發行人給予承銷商權利,可以在市場好的時候在原定發行股數基礎上增加發行一定數量的股票。農行A股聯席主承銷商於7月9日按農行IPO發行價格向A股投資者超額配售33.35億股股票,占農行A股IPO初始發行規模的15%。之後農行A股主承銷商在8月13日全額行使了A股超額配售選擇權。A股超額配售後總配售規模約為255.71億股,融資額最終達685.29億元。H股方面,農行H股主承銷商在7月29日全額行使了38.12億股H股超額配售選擇權,使得農行H股的融資額最終確定為921.15億港元。農行IPO自此成為全球有史以來規模最大的IPO.
農行A股後市穩定期間股價表現良好,並未動用綠鞋資金。自農行IPO的A股上市交易日7月15日至穩定後市期結束日8月13日,農行股價始終平穩運行在發行價格及以上,截至8月13日收盤於2.69元,較發行價格2.68元上漲0.37%。在此期間內,農行聯席主承銷商並未利用農行A股IPO發行超額配售所獲得的資金從A股二級市場買入農行A股IPO發行的股票,因此農行超額配售選擇權得到了全額行使。
值得注意的是,農行執行綠鞋機制時還引入了一項新的制度創新———刷新制度,即主承銷商利用綠鞋資金買入股票後還可以在高於2.68元的價格賣出。
7. 農業銀行定增1000億對股市有什麼影響
短期是抄偏利好,因為,這將有利於農行資產進一步的改善。最主要的是參與定增的資金理能上講不是市場中的,用行話講就是這次農行再融資不是「抽血」行為!
中長期來看仍然是偏空的,原因之一,這1仟億是否真的能讓農行的業績上一個台階,這是未知數。原因之二,既然是定增幾年禁售期一到,參與定增者是權在二級市場(股市)中減持的,這樣還是又回到了任何融資都是抽市場「血液」的行為……!
8. 中國農業銀行的發展史是什麼
中國農業銀行的前身最早可追溯至1951年成立的農業合作銀行。上世紀70年代末以來,農業銀行相繼經歷了國家專業銀行、國有獨資商業銀行和國有控股商業銀行等不同發展階段。2009 年1月,農行整體改制為股份有限公司。2010年7月,農業銀行分別在上海證券交易所和香港聯合交易所掛牌上市。
農業銀行是中國主要的綜合性金融服務提供商之一,致力於建設經營特色明顯、服務高效便捷、功能齊全協同、價值創造能力突出的國際一流商業銀行集團。農業銀行憑借全面的業務組合、龐大的分銷網路和領先的技術平台,向廣大客戶提供各種公司銀行和零售銀行產品和服務,同時開展金融市場業務及資產管理業務,業務范圍還涵蓋投資銀行、基金管理、金融租賃、人壽保險等領域。截至2016年末,農業銀行總資產195,700.61億元,發放貸款和墊款97,196.39億元,吸收存款150,380.01億元,資本充足率13.04%,全年實現凈利潤1,840.60億元。
截至2016年末,農業銀行境內分支機構共計23,682個,包括總行本部、總行營業部、3個總行專營機構,37個一級(直屬)分行,365個二級分行(含省區分行營業部),3,506個一級支行(含直轄市、直屬分行營業部,二級分行營業部)、19,714個基層營業機構以及55個其他機構。境外分支機構包括10家境外分行和3家境外代表處。農業銀行擁有14家主要控股子公司,其中境內9家,境外5家。
2014年起,金融穩定理事會連續三年將農行納入全球系統重要性銀行名單。2016年,在美國《財富》雜志世界500強排名中,農業銀行位列第29位;在英國《銀行家》雜志全球銀行1,000強排名中,以一級資本計,農業銀行位列第5位。農業銀行標准普爾發行人信用評級為A/A-1,惠譽長/短期發行人違約評級為A/F1。
9. 中國農業銀行融資是什麼模式
農業銀行北京分行將向股交中心推薦的掛牌公司提供個性化、創新性融資支持,包括私回募債承銷、股權答質押貸款、知識產權質押貸款、應收賬款質押貸款、訂單融資等,用於滿足掛牌企業,尤其是掛牌小微企業的融資需求。同時,農行還將對小微企業融資需求,匹配專項信貸額度,縮短審批鏈條,提高放款效率。另外,農業銀行北京分行還將與股交中心聯合開展資產管理、並購重組、現金管理、票據業務、擔保業務等專項研究,共同開發設計金融創新產品,為股交中心廣大小微企業提供更加便捷的融資支持。
10. 中國農業銀行的發展史
中國農業銀行(Agricultural Bank of China,簡稱ABC,農行)是中國大型上市銀行,中國五大銀行之一。最初成立於1951年(辛卯年),是新中國成立的第一家國有商業銀行,也是中國金融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總行設在北京。中國農業銀行的發展大致經歷了六個階段。
第一階段(1951年—1952年):
1951年8月成立中國農業合作銀行。也就是建國後的第三年,是新中國關於農村金融體系的一次嘗試。
主要任務:按照國家計劃辦理農業的財政撥款和一年以上的農業長期貸款,扶持農村信用合作的發展。
1952年,撤銷。原因是農業合作銀行成立後財政撥款和長期貸款業務基本沒有展開。農業發展的落後和合作化運動,使得農村根本就沒有貸款業務的金融需求。
第二階段(1955年—1957年): 1955年3月,成立中國農業銀行。
主要任務:辦理財政支農撥款和農業長期貸款與短期貸款,貸款對象主要限於生產合作組織和個體農民,貸款用途限於農業生產,其他農村金融業務仍由人民銀行辦理。
1957年4月,國務院決定將中國農業銀行與中國人民銀行合並。
第三階段(1963年—1965年): 1963年,再次設立中國農業銀行,作為國務院的直屬機構。貫徹國民經濟「調整、鞏固、充實、提高」方針中,國家採取加強農業的措施,增加對農業的資金支援。
1965年11月,中國農業銀行和中國人民銀行再次合並。
第四階段(1979年—1994年):
1979年2月,決定正式恢復中國農業銀行,國務院的直屬機構,由中國人民銀行監管。恢復設立中國農業銀行是 主要任務是,統一管理支農資金,集中辦理農村信貸,領導農村信用合作社,發展農村金融事業。
此後,中國農業銀行再也沒有撤銷過。
第五階段(從1994年4月-1997年7月):
以1993年12月國務院作出的《關於金融體制改革的決定》為基礎,要求通過改革逐步建立在中國人民銀行統一監督和管理下,中國農業發展銀行、中國農業銀行和農村合作金融組織密切配合、協調發展的農村金融體系。
實際上就是把中國農業銀行中的政策性銀行功能、商業銀行功能、農村信用社進行分離,分離的結果是:1994年4月中國農業發展銀行從中國農業銀行分設成立,糧棉油收購資金供應與管理等政策性業務與農業銀行分離,農業銀行開始按照1995年頒布實施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商業銀行法》,逐步探索現代商業銀行的運營機制。
1996年8月,國務院又作出《關於農村金融體制改革的決定》,要求建立和完善以合作經營為基礎,商業性金融、政策性經營分工協作的農村金融體系。農業銀行認真貫徹執行《決定》的有關精神,在矛盾多、時間緊、壓力大的情況下,統一思想,顧全大局,積極支持農業發展銀行省級以下分支機構的設立和農村信用社與農業銀行脫離行政隸屬關系的改革。
1997年,農業銀行基本完成了作為國家專業銀行「一身三任」的歷史使命,開始進入了真正向國有商業銀行轉化的新的歷史時期。
第六階段(1999年-2010年): 股份制改革階段
1999年,農行和工中建三家銀行剝離1.4萬億元不良資產給四大資產管理公司。 2004年,農行第一次上報股改方案。
2007年1月19日至20日,全國金融工作會議確定農業銀行股份制改革總的原則是「堅持面向『三農』、整體改制、商業運作、擇機上市」。
2007年9月,農行選擇吉林、安徽、福建、湖南、廣西、四川、甘肅、重慶等八個省(區、市)開展面向「三農」金融服務試點。
2008年1月23日,農業銀行明確提出「3510」奮斗目標和發展戰略。 2008年3月,農行開始推動在6個省11個二級分行開始「三農」金融事業部改革試點。
2008年5月底,「三農」金融服務第一階段試點結束。
2008年8月,農行總行設立「三農」金融事業部,全面推動全行「三農」金融事業部制改革。
2008年10月,農行股改方案獲國務院通過。
2010年7月15日和16日正式在上海和香港兩地上市,農行融資約221億美元,並成為全球最大的IPO,至此,中國四大國有商業銀行全部實現上市。
2011年7月22日,中國農業銀行與英國劍橋大學劍橋海外留學生基金會在京簽署了《中國農業銀行劍橋獎學金諒解備忘錄》。
截至2011年末,總資產達11.68萬億。
2012年11月23日,國家住建部住房公積金監管司信息化推進處吳旭彥處長一行來泰安就本項工作開展調研,並在泰安市公積金中心召開座談會。
2012年12月23日,中國農業銀行2013年「金鑰匙春天行動」 啟動儀式在廈門舉行。
2012年農行以康復扶貧貸款為推手,不斷推動殘疾人社會保障體系和服務體系建設,增強貧困殘疾人的自身發展能力。截至2012年末,農行累計投放康復扶貧貸款3.4億元,較2011年增加1.7億元,貸款支持助殘扶貧企業或項目42個,輻射8731戶殘疾人農戶,戶均增收8990元。
2013年2月20日,湖北省人民政府和中國農業銀行《城鎮化建設與金融服務全面戰略合作備忘錄》簽約儀式在武漢舉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