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互聯網電視的最新動向
作為三網合一的先行者,互聯網電視被電視機生產廠商以及網路視頻內容提供商寄予了濃厚的希望。在電視機生產廠商賣力吆喝兜售新一代互聯網電視機之際,很多原先從事網路視頻的公司也從中嗅出了盈利的味道,紛紛出手圈地,讓互聯網電視不火都不行。
優朋普樂轉型互聯網電視 醞釀上市前最後一輪融資
知情人士透露,多達14家文化、產業基金以及產業巨頭正與優朋普樂洽談
在視頻網站的草莽時代,優朋普樂僅是大大小小視頻網站中的普通一員,盡管其流量和影響力遠不如同時代的優酷、土豆等大佬,但其還是盡最大可能的保持了「潔身自好」——不盜版。一度,優朋普樂還與搜狐、激動網等發起成立了反盜版聯盟,並成為這一革命軍中的「急先鋒」。
不過,這個「急先鋒」最終還是慢慢的淡出了人們的視線。人們在談論PC視頻網站時,也幾乎不再會想起它的名字。彼時的優朋普樂已在悄悄轉型,從2009年起,開始了互聯網電視產業的「圈地」與「耕作」。
蟄伏兩年轉身重出江湖
事實上,優朋普樂也的確過了兩年低調的日子,不是刻意低調,而是因為其在「回爐另造」,還不知道結果如何。
不過,今天的優朋普樂已經無法低調了,因為「另造」完畢的它終究還要重入江湖,並且,已經積極開始准備上市事宜。一位不願具名的知情人士向《證券日報》透露,「優朋普樂對之前透露的明年A股主板上市的計劃似乎有變動」。從優朋普樂官方了解到,公司確實正在進行上市前的最後一輪融資,接觸的多是文化、產業基金,但具體上市時間以及地點未定。對此,優朋普樂CEO邵以丁在接受《證券日報》采訪時不願多做評價,只透露:「除了資金需求外,優朋普樂更需要的是產業勢能,價值不願意被低估」。資料顯示,優朋普樂上一輪融資是在2010年年底,金額約2000萬美元,估值在1億美元左右。
邵以丁表示:「其實,我們優先考慮和互聯網巨頭合作,其中部分公司,確實也有過雙向接觸。我們更希望通過這種合作,來更快地打通用戶三屏應用,以此帶動、加快互聯網電視應用普及」。但邵也澄清說,「具體的上市時間和上市的板塊並沒有最終確定」。
上述知情人士指出,如果優朋普樂計劃在2013年啟動國內上市的話,按照相關規定,至少2010年就應該已實現盈利。對此,優朋普樂一位內部人士坦承,「公司的確是從2010年開始實現盈利的」。
下注互聯網電視服務
時至今日,優酷、搜狐視頻、騰訊視頻等一干視頻大佬都尚未盈利,優朋普樂為何能違反規律實現盈利呢?
事實上,回爐另造後的優朋普樂已經不再是一個純粹的視頻網站。如果優朋普樂用這個概念上市的話,即便能夠成行,也很難得到太高的估值,因為比它實力雄厚的公司太多。今天的優朋普樂,已經變身為互聯網電視服務提供商。所謂互聯網電視,是以互聯網為內容傳輸通道的電視一體機或是電視機頂盒,用戶可以通過電視屏幕享受互聯網視頻內容,以及各種智能應用。對於從網路視頻轉型互聯網電視,邵以丁認為自己是從紅海轉向藍海。
優朋普樂CTO江四紅介紹:「優朋普樂為互聯網電視提供的服務,包括了互聯網電視的播控平台技術支撐,以及CDN部署、流媒體分發、市場運營以及內容提供等全套產品服務解決方案。」但與向機頂盒硬體領域進軍的樂視網(18.790,0.21,1.13%)、小米科技[微博]及電視廠商不同,優朋普樂並不做硬體。
同樣主打互聯網電視概念的,比較知名的還有百視通和華數傳媒。
多管齊下的營收模式
在全球范圍內,蘋果、谷歌[微博]、微軟[微博]早就開始圍繞互聯網電視大做文章,對於來自這些巨無霸的挑戰。邵以丁表示:「我們並不把谷歌、蘋果當作競爭對手,首先從政策層面上看,它們很難進入中國市場。其次,如果這樣的巨頭能和我們一起開拓互聯網電視市場,這個市場的蛋糕會做的更大,對我們來說只能是好事。」
「事實上,為數不多的牌照也構成了對優酷、搜狐等視頻大佬進入該領域的門檻」,上述知情人士指出。
據邵以丁透露,優朋普樂主要通過三種渠道服務最終服務客戶:電信運營商、電視機廠商和機頂盒廠商。在電信運營商方面,優朋普樂多採取捆綁銷售、加入運營商寬頻套餐的形式進行收入分成。在電視廠商方面,優朋普樂正在與創維[微博]、海爾、TCL[微博]、長虹[微博]等展開合作,是國內最早進入電視機的互聯網電視服務商。
來自優朋普樂的數據顯示,運營商層面,優朋普樂已和全國20多個省市的運營商合作,預計到今年年底付費用戶將以每月10萬的速度增長。在機頂盒領域,優朋普樂的市場覆蓋率已經達到90%以上。
「互聯網電視已經進入高速增長期,我們的計劃是到2013年達到『雙百』萬用戶。電信運營商合作渠道付費用戶達到100萬,直接面向消費者的渠道付費用戶達到100萬。」邵以丁透露,「我們的目標是到2014年付費用戶超過500萬。」
中信證券報告顯示,未來三年,互聯網電視模式單年覆蓋用戶可望突破5000萬。
互聯網公司紛紛「觸電」,互聯網電視元年到來
谷歌、蘋果、網路、阿里巴巴、愛奇藝、小米、海爾、TCL、創維、聯想,加之上海文廣集團等等,不僅是互聯網公司,傳統的電視廠商、IT製造公司以及廣播電視公司等都加入到了這場「電視大戰」。10月28日,中國移動四川互聯網電視業務正式啟動,至此電信運營商也加入這場客廳搶奪戰。他們看中的正是電視機背後龐大的家庭互聯網市場。
目前來看,用戶如果要實現客廳電視的智能化、互聯網化有兩個選擇。第一個選擇比較經濟實惠,在電視上加個 「盒子」。可供選擇的產品有「小米盒子」,「樂視盒子」,阿里巴巴和華數傳媒攜手打造的「華數彩虹」,還有優朋普樂、百視通、PPTV等,以及網路最新推出的「網路影棒」。
第二個選擇是直接將電視升級換代為互聯網電視。市場上主要有樂視TV、TV+、酷開等。
數據顯示,中國智能電視已經邁入快速增長階段,預計2013年中國智能電視市場銷量將達到1971萬台,2015年將攀升至3055萬台。
「這是一個以『乘數速度』增長的市場。」TCL多媒體CEO郝義說。對此,愛奇藝創始人、CEO龔宇表示,智能電視的誕生有用戶的強需求支撐。「目前視頻用戶的觀看習慣,正在從PC、移動端向電視屏轉移,傳統電視行業面臨著客廳的娛樂化轉型。」在他看來,智能電視的元年正在到來。
借鑒智能手機的商業模式,通過內容、應用、廣告推送、附加值獲取盈利
小米推出的47英寸3D智能電視,售價2999元;樂視TV,39英寸,雙核CPU,只需1999元……互聯網企業做電視不約而同地打出了親民的價格。這讓人想起去年互聯網企業扎堆做手機時大打價格戰的一幕,而今互聯網做手機似乎已被市場淡忘。
「智能電視之所以敢如此定價,主要是壓縮了高昂的渠道與流通成本。」易觀國際分析師卓賽君說,「但僅就小米可以預見的出貨量來看,走低價路線,更可能是博眼球來滿足小米在入口之爭上的野心,保持自身產品在市場上的佔有率並快速普及。」
現實中,互聯網電視的快速普及仍面臨一些問題。一方面,用戶使用習慣的培養還需要一個過程。另一方面,用戶體驗成為關鍵所在。此前,由於網速帶寬不足等原因,部分智能電視面臨著「有人買但少人用」的尷尬境地。
「近幾年是智能電視高速發展的井噴階段,但是智能電視激活率、實際使用率不高。因此內容開發商不願意進入這個市場。與其看著互聯網企業可能把水攪渾,倒不如一起合作來切家庭互聯網這塊大蛋糕。」卓賽君說,「以前電視靠終端硬體賺錢,現在智能電視借鑒智能手機的商業模式,通過內容、應用、廣告推送、附加值獲取盈利,做一個應用商平台。這將是電視盈利模式上的創新。」
硬體廠商與互聯網公司的合作涉及幾個層面:平台的合作,如雲平台、應用開放平台等;內容的合作,如視頻、游戲等;應用服務的合作,如支付、購物等。「軟硬合作將會成為智能電視產業發展的強大助力,推動產業生態體系的建立與完善,同時為多屏的融合奠定基礎。智能電視帶來了靠內容掙錢的方向,從硬體為核心轉移到以內容為核心。」卓賽君說。
新媒體改變了新聞,電商重寫了購物,支付寶沖擊了銀行業……當互聯網企業將目光瞄向傳統電視後,人們是否可以期待一場「客廳革命」的到來?這還有待時間來驗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