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理財融資 > 地產融資張波

地產融資張波

發布時間:2021-09-02 02:27:36

A. 上半年樓市調控251次 同比去年上漲三成

中原地產等研究機構發布的數據顯示,從今年4月開始,房地產調控政策再次出現收緊趨勢。2019年上半年,全國房地產調控政策高達251次。相比2018年上半年房地產調控192次,同比上漲了31%。

對於未來樓市的走勢,多位業內人士均向《華夏時報》記者表示,在穩地價、穩房價、穩預期的調控思路下,「穩」仍然是主基調。「預計2019年下半年,全國樓市將依然是雙向調控,房價平穩的城市不排除出現寬松政策,但只要上漲明顯,房地產調控肯定會加碼。」中原地產首席分析師張大偉判斷。

各地樓市密集調控

「調控」仍是2019年中國樓市的關鍵詞。中原地產研究中心近日發布的報告顯示,從2018年11月開始,各地樓市調控政策明顯減小,且大部分都是以寬松政策為主。但從2019月4月19日開始,房地產調控政策再次出現收緊趨勢。截至6月30日,上半年全國房地產調控政策達251次,相比2018年上半年的192次,同比上漲31%。此外,上半年全國近百城發布了各種人才政策,較2018年同期相比上漲超過40%。

「行至年中,2019年上半年的調控可視4月19日為節點。」中原地產首席分析師張大偉解釋說:「4月19日之前,受菏澤領頭以及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的定調影響,各地樓市調控政策明顯減小,且大部分以寬松為主;4月19日,住建部預警六個城市,5月18日又預警四個城市,政策再度呈現收緊趨勢。」而平安證券、長城證券等機構的研報也均指出,在經歷3、4月樓市、地市升溫後,4月政治局重提房住不炒、住建部先後兩次點名十個熱點城市,蘇州、西安先後升級調控。

58安居客首席分析師張波向記者指出,2019年房產調控的目標非常明確,即實現房價、地價、預期的「三穩」。整體來看,上半年的政策調控不只針對房價單一維度,包括地價、限售、限購、公積金等多維度政策均同時出現,「因城施策」特徵明顯,而這一趨勢也將在下半年延續。

中國社科院財經戰略研究院住房大數據項目組組長鄒琳華分析指出,上半年各地樓市調控松緊程度不同,主要在於宏觀經濟形勢。「一般來說,宏觀經濟形勢向好時,調控可以緊一些」。同時市場熱度也是一個重要原因:「短期房價漲得越快,調控越緊。」而上海易居房地產研究院副院長楊紅旭也向記者強調,樓市調控松緊程度不同由「樓市溫度」決定:「尤其是房價的漲幅。房價短期內漲幅過大、土地熱度過高等就會收緊,相反如果地價房價下跌,或者已經出現明顯下降預期,就會放鬆、刺激」。

對於今年熱度較高的二線城市來說,「降溫」是主基調。例如,西安、蘇州等地樓市因短期房價上漲較快,在5、6月間先後加碼調控力度,但一些樓市表現欠佳的三四線城市則頒布了「限跌令」等放鬆政策。例如安徽阜陽市取消出讓土地限價、江西贛縣停止特價房銷售等「限跌」政策、湖北恩施市發布「不準降價」通知等。

「因城施策」之下,上半年的樓市調控也更加多元、靈活,更為精細化。以蘇州為例,於5月11日發布的「新政」僅對工業園區全域、高新區部分重點區域規定了限售,並未針對蘇州全市進行「一刀切」;6月初,記者從南京市高淳區不動產中心了解到,在該區買房的外地人只需提供在寧《居住證》或在寧工作《勞動合同》即可開具購房證明,但南京市的其他區域限購仍在執行中。

「從房地產調控的手段來看,目前是長短並用的,由於短期調控的手段多樣化,政策頻發性的特點,導致人們更容易看到短期調控而忽視長期調控的存在。」張波強調,實際上,今年以來的長期調控都在不斷落地,包括保障房的建設、針對租賃土地供應側的保障、城市共有產權房的推進、針對房地產的各類稅收法律層面的推進和落實等等。

下半年仍「具體問題具體分析」

對於未來樓市的走勢,多位受訪人士普遍認為,在穩地價、穩房價、穩預期的調控思路下,「穩」仍然是主基調。平安證券分析師楊侃在研報中指出,展望下半年,經濟下行壓力猶在、城市表現分化的背景下,預計下半年仍將延續穩地價、穩房價、穩預期的政策基調,各地方一城一策,整體以穩為主。

「(調控)下半年將趨緊。」鄒琳華坦言,因為宏觀經濟形勢要比去年底至今年上半年好轉。而今年下半年,房地產長效機制迎來實質性出台的可能性也不大,「還需要時間」。

「樓市調控嚴格,針對房價上漲的打補丁措施依然不斷出現。預計2019年下半年,全國樓市將依然是雙向調控,房價平穩的城市不排除出現寬松政策,但只要上漲明顯,房地產調控肯定會加碼。」張大偉判斷,「另外從信貸利率角度看,也不排除針對房地產的利率再次提高。」

上海鏈家市場研究部資深分析師楊雨蕾對記者表示,下半年,預計調控政策會繼續貫徹執行「因城施策」、「房住不炒」的政策,不會有大的變化。目前調控政策的核心是「因城施策」、「房住不炒」,所以松緊程度是以這個主基調為準的,此前政府發文也強調要抑制房價上漲,所以對於過熱的城市,調控政策不會放鬆。

與此同時,「因城施策」的特徵將延續。

「下半年的樓市更應該具體問題具體分析。」張波解釋說,由於今年下半年房地產市場依然處於「換擋期」,所以在「穩」字當先的大環境下,政策會從全國嚴控到「因城施策」「因區施策」,調控的抓手將從房價層面向土地、限購、金融等維度縱深化落實。同時,一二線城市仍將保持一定熱度,三四五線城市將呈現「換擋」,城市熱度分化加劇。市場將整體穩定、小幅波動。

楊紅旭預計,下半年全國基本上偏平穩,而平穩當中有分化。熱門的一線、二線城市保持偏緊狀態,甚至上述城市如果房價、地價進一步的擴大,漲幅擴大,漲幅明顯,還會進一步的收緊政策。但是其他三四線城市,樓市調控政策將會穩中趨松。

克而瑞研究中心亦分析指出,從主管部門態度來看,房價仍是不能觸碰的紅線。二線城市中的貴陽、濟南、昆明等,三線城市中的大理、徐州等,有加碼調控的可能性;多數三線城市受制於市場購買力透支疊加棚改貨幣化安置漸次退出,短期內房地產市場仍面臨較大的下行壓力。目前,隨著樓市成交明顯放緩,廈門、煙台等二三線城市庫存風險再次浮出水面,預計下半年有望逐步松綁調控。

B. 如何做好房地產行業

原標題:2019年7月中國房地產行業市場分析:行業規模增速放緩,二線城市或將迎來投資良機

下半年房企直面三大難題:融資收緊、拿地競爭、銷售乏力

2019年被房地產行業普遍視為市場「小年」,那麼,前7月房企業績如何?中指研究院數據顯示,2019年1-7月,TOP100房企銷售額均值達636.7億元,規模破千億元的房企增加至15家。同時,克而瑞數據顯示,今年前7月,TOP100房企累計業績同比增速在4%左右,行業整體規模增速較2018年顯著放緩,房企各梯隊銷售金額門檻較去年同期都略有提升。

58安居客房產研究院首席分析師張波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分析稱,整體下半年對於房企來說都是壓力頗大的階段,面臨的融資收緊、拿地競爭、銷售乏力的壓力甚至會明顯高於上半年。

銷售過千億房企達15家

房地產資源繼續向龍頭企業集中。中指研究院數據顯示,2019年1-7月,房企銷售額穩步增長,共有15家銷售額突破千億元。

具體來看,2019年1-7月,銷售額超過千億元的企業均值為2043.7億元,TOP10房企銷售業績同比增長率均值為12.7%。碧桂園、萬科、恆大、保利、融創銷售額超2000億元;中海、綠地、新城等10家房企銷售額超1000億元位列第二陣營;500億~1000億元、100億~500億元的企業分別為23家、62家,銷售額均值分別為693.2億元、275.3億元。

值得注意的是,前7月各梯隊房企的的銷售金額門檻均有提升,TOP100房企門檻提升至155.6億元。

從銷售面積來看,房企銷售面積TOP100均值達461.0萬平方米。2019年1-7月份,銷售面積超千萬平方米的企業達9家,碧桂園、恆大、萬科銷售面積穩居前三,保利、融創、綠地分列其後,其中碧桂園銷售面積最高為4786.1萬平方米。

2019年1-7月中國房地產企業銷售業績TOP10統計情況


數據來源:前瞻產業研究院整理

中指研究院認為,前7月房企銷售業績穩步增長,行業進入精細化競爭階段,企業在融資、拿地、產品打造等均面臨挑戰。在融資方面,國家嚴控房地產金融風險,房企資金壓力不減,在此情形下,房企積極通過多渠道進行融資,融資規模保持增長。

張波告訴記者,整體下半年對於房企來說都是壓力頗大的階段,面臨的融資收緊、拿地競爭、銷售乏力的壓力甚至會明顯高於上半年。以往三季度由於處於暑期,天氣炎熱,往往是傳統意義上的淡季,而四季度的銷售量往往會占據上半年乃至全年的三分之一強。而今年則有所不同,房企的沖刺階段已經從四季度前置到三季度,三季度能否抓住機遇快速拉動銷售,成為房企全年能否完成即定目標的重要一環。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注意到,前7月百強企業集中提升再次趨緩,其中TOP10和TOP20集中度提升速度均較2018年提升1個百分點,而TOP30之後集中度提升速度明顯下降。

「雖然大型房企同比增速放緩,但是仍高於全國成交總量,增長的絕對數仍處於較高規模,因此對於集中度的提升仍是主要力量,但提升速度將會放緩。」億翰智庫研究總監於小雨表示。

房企如何完成全年目標?

實際上,規模房企中如龍湖、世茂在7月已有意放緩腳步。從土地端可見,7月有近6成百強房企單月拿地金額遠低於前6個月平均值,建業、合景泰富等甚至本月尚未拿地。當然,也有萬科、中海等現金流充足、融資成本低、抵禦風險能力強的規模房企,拿地熱情繼續高漲。

「在上半年積極補充土儲之後,放緩投資節奏有助於這些房企控制風險。」有機構人士分析指出。

克而瑞認為,在房企投資布局方面,一線城市由於供給有限,基本處於穩定水平,三四線城市需求釋放見頂,熱度不再,房企正撤離。在「因城施策、一城一策」的調控基調下,土地市場回歸理性之時,二線城市或迎來投資良機。

相較拿地,或許「促銷售、抓回款」是大多數房企下半年主要把持的策略。結合典型房企的銷售目標來看,大部分企業有60%以上業績目標需要集中在下半年完成。

於小雨指出,7月單月房企銷售增速掉頭繼續下行,但基於前期銷售目標完成情況,預計全年完成企業銷售目標壓力不大。「主要因為2019年初,全國銷售規模增速大幅下降成為行業共識,在此背景下,2019年企業銷售目標增速大幅下調,普遍維持在20%~30%。然而2019年上半年行業實現超預期增長,因此全年的業績完成壓力並不是太大,但也難以實現高增。」

張波告訴記者,對於負債率過高的房企,當下重點必然還是將企業的負債率降到合理水平,適當犧牲一些規模化速度,甚至是通過將部分項目轉讓的方式來快速實現資金迴流都是非常理性的做法。對於非正常事件影響的房企,本質上社會還是會更多關注於企業本身,只要企業的產品本身具有競爭力,長期來看企業的美譽度還會持續提升,因此更為重要是的將焦點放到企業自身經營上來,這或是應對危機的有效舉措。

張波認為,對於增速放緩的房企而言,在沖銷售的同時,控風險依然是重點。如已有部分城市郊縣區域地塊流拍,熱度分化顯著,房企投資就需更加謹慎,策略上聚焦二線城市優質地塊,不拿高價地,警惕土拍過熱核心城市未來的調控風險。可關注有產業支撐部、人口導入的三四線城市。

——更多數據來源及分析請參考於前瞻產業研究院發布的《中國房地產行業市場需求預測與投資戰略規劃分析報告》。

C. 70大中城市房價漲幅第一的是哪個城市

70大中城市房價漲幅第一的是深圳

根據國家統計局發布的2020年10月份70個大中城市商品住宅銷售價格變動情況統計,第一財經記者分析發現,近五年來,二手房漲幅最多的五個城市分別是深圳、合肥、無錫、廣州和杭州,主要集中在長三角和珠三角的一二線城市。其中深圳漲幅在全國高居榜首。

58安居客房產研究院分院院長張波對第一財經分析,從個別的熱門區域板塊來看,上漲的幅度更為明顯。一方面是由於深圳近幾年人口大量流入加之宅地供地有限,導致供求關系明顯失衡引發房價上漲;另一方面則是深圳市場近兩年的投機性需求明顯增多,帶動熱度非理性上升,對於房價上行也起到推波助瀾作用。

供應方面,數據顯示,近四年,深圳實際供應居住用地766.6公頃,僅占實際供應建設用地的14.2%。近三年每年供應住房僅8.1萬套,難以滿足年均新增37萬人住房需求,常住人口住房自有率僅為24%。根據中國統計年鑒2020年的數據,2019年深圳商品住宅成交面積是638.42萬平方米,僅為廣州的一半多一點,不到長沙的三分之一,約為成都的四分之一。

資金大量流入也使得深圳樓市面臨相當大壓力。廣東省住房政策研究中心首席研究員李宇嘉對第一財經分析,從2015年開始,深圳的貸款增速就很高。除了銀行以外,深圳有各種小貸公司、私募機構、房屋管家公司等機構都在給深圳的樓市提供「炮彈」,使得房地產的融資特別方便。

(3)地產融資張波擴展閱讀:

這個東北小城房價跌回五年前

在榜尾端,近五年漲幅最小的幾個城市都是三四線城市。其中,後五名分別是牡丹江、錦州、湛江、岳陽和常德。尤其是牡丹江,近五年下跌了0.8%,是70個大中城市中唯一一個房價低於五年前的城市。

牡丹江是當前東北收縮型城市的一個典型案例。黑龍江省統計局今年7月底發布的《牡丹江市人口發展現狀分析報告》顯示,由於牡丹江市經濟欠發達、經濟總量小、產業結構不盡合理、城市化水平不高,缺少能牽動全市經濟發展的大項目,導致在報酬、福利、待遇等方面缺少吸引力,加劇了人口外流尤其是青壯年人口外流。其中「90後」「00後」成為流出人口的主力軍,比重達27.1%。

由於產業發展較弱,人口外流,又加上新世紀後東北的資源型城市在相關政策支持、補貼下,對塌陷區進行了連片改造,建的房子特別多,因此難以新增剛性需求。

D. 北京大同宏業房地產開發有限公司怎麼樣

北京大同宏業房地產開發有限公司是2002-01-31在北京市密雲縣注冊成立的其他有限責任公司,注冊地址位於北京市密雲縣巨各庄鎮前焦家塢村。
北京大同宏業房地產開發有限公司的統一社會信用代碼/注冊號是91110228735550126X,企業法人張波,目前企業處於開業狀態。
北京大同宏業房地產開發有限公司的經營范圍是:房地產開發、銷售;自有房屋的物業管理;接受委託從事物業管理;房地產信息咨詢(不含中介服務);銷售建築材料、鋼材、裝飾材料。(依法須經批準的項目

E. 銀保監會:禁止保險資金投資企業直接從事房地產開發建設

(記者 計思敏 胡志挺)11月13日,銀保監會網站發布《關於保險資金財務性股權投資有關事項的通知》(下稱《通知》)。一方面,銀保監會放開了險資財務性股權投資的行業限制,另一方面,也列出負面清單,為投資標的劃出紅線。
其中明確,保險資金開展財務性股權投資,所投資的標的企業不得直接從事房地產開發建設,包括開發或者銷售商業住宅。
具體來看,此次《通知》的核心內容在於取消保險資金財務性股權投資的行業限制。但這也並不意味著保險公司可以任意選擇投資標的,負面清單設置了10項情形給保險資金財務性股權投資明確劃出紅線。
此次《通知》所指的財務性股權投資,是指保險集團(控股)公司、保險公司和保險資產管理公司(統稱保險機構)以出資人名義投資並持有未上市企業股權,且按照企業會計准則的相關規定,保險機構及其關聯方對該企業不構成控制或共同控制的直接股權投資行為。
某房產研究院分院院長張波認為,《通知》中關於保險資金投資房地產的規定,符合房地產市場金融風險監管的總體監管目標,保險資金採取「明股實債」方式進入房地產開發領域的現象並不鮮現,由此產生的隱形風險不容忽視,因此這一政策無疑強化了資金監管的滲透性。
「一方面,當前房地產行業中TOP50房企中未上市的企業已經不多,未上市企業相對而言風險本身比較大;另一方面,國家對於保險資金投資一些高風險性資產,特別是房地產業作出明確限制性要求,也代表了保險資本對於房地產投資的進一步從嚴。」 盤古智庫高級研究員江瀚提到。
張波認為,在「三道紅線」等高壓下,「債轉股」融資需求增加。目前監管層做出上述禁止性規定,主要是源於整體控制房企的債券融資,這導致房企加大股權類融資,而股權類融資也存在一定風險,保險資金對於風險管控要求高,如果大量進入到房地產直接開發領域,並不利於其穩定性和安全性。
「保險資金的資金來源很大一部分是老百姓交的保費,其帶有公共屬性,同時其資金成本也非常低,為了防止出現系統性的風險導致保費受損,因此保險資金財務投資此前多集中於養老金、債權性質的債券,給保險資金保值增值。此次,劃定負面清單後,保險資金的投資范圍擴大,可提升保險資金服務實體經濟能力。」 廣東省住房政策研究中心首席研究員李宇嘉說道。
值得一提的是,房地產業由於低估值高收益等特點一直受到險資青睞。據克而瑞地產研究公布的報告,2020年上半年排名TOP50的房企中,有超過三分之一房企的前十大股東中有險資的身影。其中,中國平安和中國人壽投資TOP50強房企數量相對較多,特別是中國平安,目前均位列碧桂園、旭輝控股、中國金茂、華夏幸福的第二大股東。
報告顯示,國家「房住不炒」的調控理念不改,險資進入房地產行業,主要集中在股權、債權類投資,資金不會直接流向房市。在險資權益性資產入房方面,一方面隨著保費的近幾年爆發式增長,險資需要尋找給其帶來穩定收益的投資渠道,預期收益率高,風險相對較小,成長性強的產業則會得到青睞,同時險資青睞業績穩健的價值型上市公司以獲取長期分紅和股價成長。
張波指出,此次《通知》未對投資房企上市公司提出相應要求,規定目前是禁止投資未上市公司。這在一定程度上或會加劇險資向上市房企靠攏。但值得關注的是,已上市房企並不代表著自身當下的財務風險水平就處於較低水平,未來不排除對上市房企的資金監管,可能會通過證監會等部門進一步規范和升級。

F. 銷售房地產 未來趨勢和前景

2019年中國房地產行業市場分析:銷售增速放緩,全面開展多元化布局

2019年中國房地產企業銷售增速放緩 謀求多元化業務布局

2019年3月以來,上市房地產企業密集發布2018年年報。從數據來看,多數房企在營收、利潤方面業績理想,但受調控政策影響,銷售額增速趨緩,一些房企在激烈的競爭中謀求多元化業務布局。

龍頭房企銷售額創新高 漲幅趨緩

2018年,房地產交易規模再創新高,萬科、恆大、碧桂園的全年銷售額紛紛突破6000、5500、5000億元大關。

年報數據顯示,萬科實現營業收入2976.8億元,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337.7億元,同比增長20.4%;恆大營業額4662.0億元,凈利潤722.1億元,同比增長106.4%;碧桂園總收入3790.8億元,凈利潤485.4億元,同比增長68.8%。

中原地產研究中心對42家企業年報數據進行統計發現,70%的企業利潤出現了明顯的上漲,其中,A股的27家企業平均利潤上漲了22.6%。

但在調控政策從緊的背景下,房企普遍出現業績上漲乏力的現象。年報數據顯示,2018年萬科銷售額同比增長14.5%,恆大合約銷售額增長10.1%,增速較2017年均有所放緩。2018年碧桂園權益銷售額增長31.25%,2017年碧桂園合同銷售額同比增長為78.3%。

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2018年全國商品房銷售面積17.17億平米,同比增長1.3%,增速比
2017年低6.4個百分點;銷售金額15.0萬億元,同比增長12.2%,增速比2017年低1.5個百分點。

2018年,在「房住不炒」和因城施策的政策導向下,行業調控持續深化,市場也經歷了由熱轉冷的變化。從2018年下半年開始,房企銷售業績增速放緩,進入2019年後,這一趨勢更為明顯。

前瞻產業研究院發布的《中國房地產行業市場需求預測與投資戰略規劃分析報告》統計數據顯示,2019年1-2月份,中國商品房銷售面積1萬平方米,同比下降3.6%,2018年全年為增長1.3%。其中,住宅銷售面積下降3.2%,辦公樓銷售面積下降15.7%,商業營業用房銷售面積下降13.6%。——商品房銷售額12803億元,增長2.8%,增速回落9.4個百分點。其中,住宅銷售額增長4.5%,辦公樓銷售額下降6.2%,商業營業用房銷售額下降9.4%。

2018-2019年1-2月中國商品房銷售面積、銷售金額統計及增長情況

數據來源:前瞻產業研究院整理

(備註:1-12月金額同比為12.2%)

「頭部房企的增長速度變緩,但絕對增量依然可圈可點。」58安居客房產研究院首席分析師張波接受中新網記者采訪時說,一些房企的發展戰略開始出現變化,從偏重規模化發展到規模和質量並重,尤其是負債水平較高的大型品牌房企則更為謹慎,不再過分倚重「高周轉」戰略。

行業集中度明顯提升

從年報來看,2018年,龍頭房企繼續發揮規模優勢,銷售業績上漲幅度超過市場平均漲幅。

根據中國房地產業協會、上海易居房地產研究院中國房地產測評中心共同發布的《2019中國房地產開發企業500強測評研究報告》,2018年,百強房企市場集中度繼續提升,千億房企數量達到30家,創歷史新高。

測評報告指出,前四大房地產開發企業銷售金額佔比從2013年的6.93%上升至2018年的14.17%。龍頭房企憑借在拿地、融資等方面的優勢,快速進入相對活躍的市場。通過合理的業務布局,保證業績的穩定性。

「此外,在因城施策的宏觀背景下,中小型房企依然舉步維艱,成長空間及市場份額進一步被擠壓,500強房企中銷售額小且呈現負增長的企業不在少數。」報告稱。

萬科在2018年年報《致股東》信中表示,行業集中度上升,已經不再是趨勢,而是事實。現在處於「白銀時代」,白銀時代是一個更多變的時代,是一個更細膩的時代,是一個競爭更激烈、需要更高技術含量的時代。

「行業集中度仍將進一步提升,預計2019年千億房企的規模將擴大到40家左右。」張波說,需要關注「千億」本身的含金量,步子邁大了,基礎不牢固,風險也會隨之增大。無論是兼並還是搶地,都離不開資金杠桿,雖然2019年融資環境有所改善,但如果不注重風險、只看中規模,就可能倒在千億的跑道上。

張波認為,中小型房企的生存在2019年將愈加困難,目前放鬆的流動性多傾向於大型品牌房企,更多的中小房企資金鏈承壓現狀難以得到改善,合作開發和並購將在2019年頻繁上演。

多元化布局全面開展

面對激烈的競爭,除了注重發展的質量,多元化業務布局也一直是房企關注的重點。

近兩年,房地產行業出現「去地產更名潮」。萬科房地產、保利房地產、恆大地產、方興地產、遠洋地產、朗詩綠色地產、時代地產、中航地產、龍湖地產、大連萬達商業地產等逾10家房企去掉了名字中的「地產」二字。

從年報來看,2018年,除主營業務之外,萬科在物業、物流、教育甚至冰雪等小眾領域都有發力。碧桂園在機器人產業和鄉村振興領域,恆大在新能源汽車領域,中國金茂在城市運營方面,越秀地產在養老項目上均有布局。

「2018年,TOP30房企70%發布了多元化戰略,TOP100房企97%布局了多元化業務。」易居企業集團執行總裁張燕說,2018年房企多元化投資已接近千億,和2014年相比翻了7倍。

關於房企尋求多元化業務布局的原因,張燕認為,有些是因為主業強大,做到一定程度順勢而為,看到了天花板。另外一類控股公司,企業先天具有多元化布局的優勢和基因,當主業進行到一定程度之後,多元化布局優勢就會顯現。

不過,在張波看來,目前房企的多元化或轉型非常成功的案例並不多,主要有兩個方向,一類是向主業相關或上下遊行業衍生,例如以住宅開發為主的房企,開始轉向養老地產、租賃住宅、小鎮開發、商業地產等領域拓展;另一類則是全新轉型,逐步弱化開發屬性,而轉向物流、倉儲、電子商務等和房地產無關聯的行業。

「兩類方向並無優劣之分,需視企業自身的資源優勢和發展願景而定,但總體來看,全面轉型的成功率往往不高,因此房企上市公司的轉型節奏一般會較為緩慢。」張波說。

G. 請問做房地產銷售員怎麼樣

——原標題:2019年7月中國房地產行業市場分析:行業規模增速放緩,二線城市或將迎來投資良機

下半年房企直面三大難題:融資收緊、拿地競爭、銷售乏力

2019年被房地產行業普遍視為市場「小年」,那麼,前7月房企業績如何?中指研究院數據顯示,2019年1-7月,TOP100房企銷售額均值達636.7億元,規模破千億元的房企增加至15家。同時,克而瑞數據顯示,今年前7月,TOP100房企累計業績同比增速在4%左右,行業整體規模增速較2018年顯著放緩,房企各梯隊銷售金額門檻較去年同期都略有提升。

58安居客房產研究院首席分析師張波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分析稱,整體下半年對於房企來說都是壓力頗大的階段,面臨的融資收緊、拿地競爭、銷售乏力的壓力甚至會明顯高於上半年。

銷售過千億房企達15家

房地產資源繼續向龍頭企業集中。中指研究院數據顯示,2019年1-7月,房企銷售額穩步增長,共有15家銷售額突破千億元。

具體來看,2019年1-7月,銷售額超過千億元的企業均值為2043.7億元,TOP10房企銷售業績同比增長率均值為12.7%。碧桂園、萬科、恆大、保利、融創銷售額超2000億元;中海、綠地、新城等10家房企銷售額超1000億元位列第二陣營;500億~1000億元、100億~500億元的企業分別為23家、62家,銷售額均值分別為693.2億元、275.3億元。

值得注意的是,前7月各梯隊房企的的銷售金額門檻均有提升,TOP100房企門檻提升至155.6億元。

從銷售面積來看,房企銷售面積TOP100均值達461.0萬平方米。2019年1-7月份,銷售面積超千萬平方米的企業達9家,碧桂園、恆大、萬科銷售面積穩居前三,保利、融創、綠地分列其後,其中碧桂園銷售面積最高為4786.1萬平方米。

2019年1-7月中國房地產企業銷售業績TOP10統計情況



數據來源:前瞻產業研究院整理

中指研究院認為,前7月房企銷售業績穩步增長,行業進入精細化競爭階段,企業在融資、拿地、產品打造等均面臨挑戰。在融資方面,國家嚴控房地產金融風險,房企資金壓力不減,在此情形下,房企積極通過多渠道進行融資,融資規模保持增長。

張波告訴記者,整體下半年對於房企來說都是壓力頗大的階段,面臨的融資收緊、拿地競爭、銷售乏力的壓力甚至會明顯高於上半年。以往三季度由於處於暑期,天氣炎熱,往往是傳統意義上的淡季,而四季度的銷售量往往會占據上半年乃至全年的三分之一強。而今年則有所不同,房企的沖刺階段已經從四季度前置到三季度,三季度能否抓住機遇快速拉動銷售,成為房企全年能否完成既定目標的重要一環。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注意到,前7月百強企業集中提升再次趨緩,其中TOP10和TOP20集中度提升速度均較2018年提升1個百分點,而TOP30之後集中度提升速度明顯下降。

「雖然大型房企同比增速放緩,但是仍高於全國成交總量,增長的絕對數仍處於較高規模,因此對於集中度的提升仍是主要力量,但提升速度將會放緩。」億翰智庫研究總監於小雨表示。

房企如何完成全年目標?

實際上,規模房企中如龍湖、世茂在7月已有意放緩腳步。從土地端可見,7月有近6成百強房企單月拿地金額遠低於前6個月平均值,建業、合景泰富等甚至本月尚未拿地。當然,也有萬科、中海等現金流充足、融資成本低、抵禦風險能力強的規模房企,拿地熱情繼續高漲。

「在上半年積極補充土儲之後,放緩投資節奏有助於這些房企控制風險。」有機構人士分析指出。

克而瑞認為,在房企投資布局方面,一線城市由於供給有限,基本處於穩定水平,三四線城市需求釋放見頂,熱度不再,房企正撤離。在「因城施策、一城一策」的調控基調下,土地市場回歸理性之時,二線城市或迎來投資良機。

相較拿地,或許「促銷售、抓回款」是大多數房企下半年主要把持的策略。結合典型房企的銷售目標來看,大部分企業有60%以上業績目標需要集中在下半年完成。

於小雨指出,7月單月房企銷售增速掉頭繼續下行,但基於前期銷售目標完成情況,預計全年完成企業銷售目標壓力不大。「主要因為2019年初,全國銷售規模增速大幅下降成為行業共識,在此背景下,2019年企業銷售目標增速大幅下調,普遍維持在20%~30%。然而2019年上半年行業實現超預期增長,因此全年的業績完成壓力並不是太大,但也難以實現高增。」

張波告訴記者,對於負債率過高的房企,當下重點必然還是將企業的負債率降到合理水平,適當犧牲一些規模化速度,甚至是通過將部分項目轉讓的方式來快速實現資金迴流都是非常理性的做法。對於非正常事件影響的房企,本質上社會還是會更多關注於企業本身,只要企業的產品本身具有競爭力,長期來看企業的美譽度還會持續提升,因此更為重要是的將焦點放到企業自身經營上來,這或是應對危機的有效舉措。

張波認為,對於增速放緩的房企而言,在沖銷售的同時,控風險依然是重點。如已有部分城市郊縣區域地塊流拍,熱度分化顯著,房企投資就需更加謹慎,策略上聚焦二線城市優質地塊,不拿高價地,警惕土拍過熱核心城市未來的調控風險。可關注有產業支撐部、人口導入的三四線城市。

——更多數據來源及分析請參考於前瞻產業研究院發布的《中國房地產行業市場需求預測與投資戰略規劃分析報告》。

H. 2019年環京的房地產還適合投資嗎

——原標題:2019年7月中國房地產行業市場分析:行業規模增速放緩,二線城市或將迎來投資良機

下半年房企直面三大難題:融資收緊、拿地競爭、銷售乏力

2019年被房地產行業普遍視為市場「小年」,那麼,前7月房企業績如何?中指研究院數據顯示,2019年1-7月,TOP100房企銷售額均值達636.7億元,規模破千億元的房企增加至15家。同時,克而瑞數據顯示,今年前7月,TOP100房企累計業績同比增速在4%左右,行業整體規模增速較2018年顯著放緩,房企各梯隊銷售金額門檻較去年同期都略有提升。

58安居客房產研究院首席分析師張波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分析稱,整體下半年對於房企來說都是壓力頗大的階段,面臨的融資收緊、拿地競爭、銷售乏力的壓力甚至會明顯高於上半年。

銷售過千億房企達15家

房地產資源繼續向龍頭企業集中。中指研究院數據顯示,2019年1-7月,房企銷售額穩步增長,共有15家銷售額突破千億元。

具體來看,2019年1-7月,銷售額超過千億元的企業均值為2043.7億元,TOP10房企銷售業績同比增長率均值為12.7%。碧桂園、萬科、恆大、保利、融創銷售額超2000億元;中海、綠地、新城等10家房企銷售額超1000億元位列第二陣營;500億~1000億元、100億~500億元的企業分別為23家、62家,銷售額均值分別為693.2億元、275.3億元。

值得注意的是,前7月各梯隊房企的的銷售金額門檻均有提升,TOP100房企門檻提升至155.6億元。

從銷售面積來看,房企銷售面積TOP100均值達461.0萬平方米。2019年1-7月份,銷售面積超千萬平方米的企業達9家,碧桂園、恆大、萬科銷售面積穩居前三,保利、融創、綠地分列其後,其中碧桂園銷售面積最高為4786.1萬平方米。

2019年1-7月中國房地產企業銷售業績TOP10統計情況

數據來源:前瞻產業研究院整理

中指研究院認為,前7月房企銷售業績穩步增長,行業進入精細化競爭階段,企業在融資、拿地、產品打造等均面臨挑戰。在融資方面,國家嚴控房地產金融風險,房企資金壓力不減,在此情形下,房企積極通過多渠道進行融資,融資規模保持增長。

張波告訴記者,整體下半年對於房企來說都是壓力頗大的階段,面臨的融資收緊、拿地競爭、銷售乏力的壓力甚至會明顯高於上半年。以往三季度由於處於暑期,天氣炎熱,往往是傳統意義上的淡季,而四季度的銷售量往往會占據上半年乃至全年的三分之一強。而今年則有所不同,房企的沖刺階段已經從四季度前置到三季度,三季度能否抓住機遇快速拉動銷售,成為房企全年能否完成既定目標的重要一環。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注意到,前7月百強企業集中提升再次趨緩,其中TOP10和TOP20集中度提升速度均較2018年提升1個百分點,而TOP30之後集中度提升速度明顯下降。

「雖然大型房企同比增速放緩,但是仍高於全國成交總量,增長的絕對數仍處於較高規模,因此對於集中度的提升仍是主要力量,但提升速度將會放緩。」億翰智庫研究總監於小雨表示。

房企如何完成全年目標?

實際上,規模房企中如龍湖、世茂在7月已有意放緩腳步。從土地端可見,7月有近6成百強房企單月拿地金額遠低於前6個月平均值,建業、合景泰富等甚至本月尚未拿地。當然,也有萬科、中海等現金流充足、融資成本低、抵禦風險能力強的規模房企,拿地熱情繼續高漲。

「在上半年積極補充土儲之後,放緩投資節奏有助於這些房企控制風險。」有機構人士分析指出。

克而瑞認為,在房企投資布局方面,一線城市由於供給有限,基本處於穩定水平,三四線城市需求釋放見頂,熱度不再,房企正撤離。在「因城施策、一城一策」的調控基調下,土地市場回歸理性之時,二線城市或迎來投資良機。

相較拿地,或許「促銷售、抓回款」是大多數房企下半年主要把持的策略。結合典型房企的銷售目標來看,大部分企業有60%以上業績目標需要集中在下半年完成。

於小雨指出,7月單月房企銷售增速掉頭繼續下行,但基於前期銷售目標完成情況,預計全年完成企業銷售目標壓力不大。「主要因為2019年初,全國銷售規模增速大幅下降成為行業共識,在此背景下,2019年企業銷售目標增速大幅下調,普遍維持在20%~30%。然而2019年上半年行業實現超預期增長,因此全年的業績完成壓力並不是太大,但也難以實現高增。」

張波告訴記者,對於負債率過高的房企,當下重點必然還是將企業的負債率降到合理水平,適當犧牲一些規模化速度,甚至是通過將部分項目轉讓的方式來快速實現資金迴流都是非常理性的做法。對於非正常事件影響的房企,本質上社會還是會更多關注於企業本身,只要企業的產品本身具有競爭力,長期來看企業的美譽度還會持續提升,因此更為重要是的將焦點放到企業自身經營上來,這或是應對危機的有效舉措。

張波認為,對於增速放緩的房企而言,在沖銷售的同時,控風險依然是重點。如已有部分城市郊縣區域地塊流拍,熱度分化顯著,房企投資就需更加謹慎,策略上聚焦二線城市優質地塊,不拿高價地,警惕土拍過熱核心城市未來的調控風險。可關注有產業支撐部、人口導入的三四線城市。

更多數據來源及分析請參考於前瞻產業研究院發布的《中國房地產行業市場需求預測與投資戰略規劃分析報告》。

閱讀全文

與地產融資張波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錢吧理財 瀏覽:684
中郵穩定收益A基金 瀏覽:851
企業投資管理辦法 瀏覽:388
外匯什麼指標最准 瀏覽:291
招商銀行滬深300理財怎麼樣 瀏覽:967
投融資會上的講話 瀏覽:45
富國互聯科技股票基金封閉期 瀏覽:120
bf一款神奇的游戲理財 瀏覽:11
招商融資發布會 瀏覽:20
租賃表外融資 瀏覽:575
中國股票價格為什麼高 瀏覽:803
適合20歲怎麼理財 瀏覽:83
理財保險的意義與功用 瀏覽:533
黃金藤價格價格 瀏覽:503
85港幣摺合人民幣是多少人民幣 瀏覽:505
江蘇八方貴金屬軟體下載 瀏覽:344
證監會首批批准證券投資機構 瀏覽:928
趨勢投資利潤回吐 瀏覽:593
益民集團產業投資 瀏覽:398
平安綜合理財 瀏覽:4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