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國際出口保理的典型案例
出口商A公司與美國進口商B公司以承兌交單方式定立了金額為600萬美元的進出口合同。A公司出運貨物後向我行提出敘做融資性非買斷型出口保理業務。我行為其聯系了美國最大的進口保理商CIT公司,該公司為B公司核定了1000萬美元的進口保理額度,並通知我行。之後,我行正式與A公司簽定出口保理協議,A公司將發票及全套出口單據交給我行,由我行寄往CIT。同時我行根據A公司需求,向其提供了450萬美元的融資。發票到期後,B公司因財務原因不能履約,CIT公司繼續跟蹤該公司動向,並在發票到期後第90天將600萬美金劃付我行。我行扣除480萬融資本金及利息後,將餘款貸記A公司賬戶。
『貳』 求幾個國際保理案例,急!
武漢華森銀融投資有限公司融資部提供-----
案例1:廣州某裝飾公司,專門為廣州本田汽車配套生產座椅,產品外銷市場前景很好,但企業規模很小,要擴大生產面臨著資金周轉困難。如果按國內質抵押物貸款方式,很難從銀行獲得貸款支持。
民生銀行了解到企業的實際困難後,立即跟進介入。發現這家企業雖然很小,但成長潛力非常好,立即給予融資扶持,使企業在困難的情況下及時獲得了民生銀行的3000萬元的綜合授信。
案例2:南京某公司向歐美地區出口化工產品,銷售毛利率僅20%,因信用證費用高,境外進口商不願意以信用證方式結算,而且要求賒銷90天,企業舉棋不定,非常為難。
民生銀行介入後,了解到雖然出口利潤很低,但該產品每年可為企業增加1000多萬美元收入,而且這樣的訂單還接連不斷,但企業現有資金已不足以支持大量的備貨出口。
民生銀行立即促成企業採用出口保理方式,以結算成本控制為企業拓展出很好的利潤空間。
案例3:某電子企業,出口歐美,雖然貿易雙方約定用90天遠期信用證方式結算,但該公司對收款的安全性還是心存疑慮,尤其是在人民幣對美元匯率節節走高的形勢下,擔心貨款在90天收回時結匯後收益降低,吞蝕了本來就很微薄的利潤。
民生銀行介入後,買斷了其應收賬款涉及的國家風險、地區風險和開證行的信用風險,並提前給該公司出具出口收匯核銷專用聯,幫助其辦理核銷退稅手續,而且不 需占其在銀行的授信額度,及時排解了企業困難。
『叄』 應收賬款質押融資與保理融資有什麼不同
一、產品本來質不同
應收賬款質押融源資是基於以應收賬款為擔保物而提供的融資方式;保理是以應收賬款轉讓為基礎的綜合服務。一個是擔保物,一個為轉讓。
二、提供服務不同
應收賬款融資,銀行只提供融資;而保理業務,銀行則還提供存款、收款、壞賬擔保等服務。
三、法律依據不同
應收賬款質押依據《擔保法》相關規定;保理依據《民法通則》《合同法》中關於債權轉讓的相關約定。
四、收費不同
保理收取融資利息及手續費;應收賬款質押近收取融資利息。
『肆』 如何玩轉保理融資
這是個難題
兩端控制:
1端銀行的授信,這個和股東背景,運作經營能力掛鉤專
另一端資產,目前好的應收屬賬款比較難找,說白了國內的應收賬款拖欠本來就是大問題,因此再好的交易對手都存在履約難的情況,這樣就給保理公司帶來了流動性風險。
還有就是應收賬款存在確權難的問題,上游企業提供貨物後,保理公司要確認應收賬款,難度太大了,大的下游企業要敲個確權函的章感覺登天了,確權都確不了,保理就無法進展,暗保理誰做誰二。
因此難題很多,最好是上下游穩定的產業鏈,配上保理公司,或者是本身股東貿易型的需要匹配保理公司的,開展業務就會好很多!
『伍』 國內保理的應用實例
標准化產品是發展中小企業信貸業務的關鍵,招商銀行為廣大中小企業提供包括不動產抵押融資、動產質押融資、應收賬款融資、國際貿易融資等八大類產品服務。其中國內保理業務是招商銀行為國內貿易中的信用銷售,特別是賒銷方式,而設計的一項綜合性金融服務。賣方將其與買方訂立的銷售合同所產生的應收賬款轉讓給招商銀行,由招商銀行為其提供貿易融資、銷售分戶賬管理、應收賬款的催收、信用風險控制及壞賬擔保等各項相關金融服務 。
業務種類包括有追索權公開型融資性保理,有追索權隱蔽型融資性保理, 無追索權公開型融資性保理,非融資性保理。
國內保理業務對買賣雙方都有諸多好處:對賣方而言,將未到期的應收賬款立即轉換為現金,改善財務結構;對買方提供更有競爭力的遠期付款條件,拓展市場,增加銷售;買方的信用風險轉由應收賬款受讓銀行承擔,收款有保障,資信調查、賬務管理和賬款追收等由應收賬款受讓銀行負責,節約管理成本。對買方而言,利用優惠的遠期付款條件,加速資金周轉,創造更大效益,節省開立銀行承兌匯票、信用證等的費用。
近年來風生水起的供應鏈金融服務,由於其出色的產業整合效應和金融服務延伸能力而深受歡迎,成為銀行對公業務競爭力的重要組成部分。未來國內外貿易一體化的趨勢越來越明顯,商業銀行只有將國內保理和國際保理有機結合,才能為企業提供全方位、完備的、全流程的應收賬款解決方案。招商銀行保理業務團隊正努力將國內保理和國際保理有機整合到一個系統平台,實現國內和國際保理的統一管理,為客戶提供更多更好的增值服務。
『陸』 銀行保理業務的實際案例
2008年11月5日,深圳發展銀行(SZ000001,下稱深發展)宣布,該行保理業務系統正式上線。與此同時,多家國內銀行也紛紛加大了對保理業務的重視,紛紛上馬相關項目。其中,今年上半年,民生銀行(5.07,-0.01,-0.20%)引進台灣的保理團隊,成立保理業務二級事業部。該行國際保理業務大幅增長,業務量超過2億美元。
突然間,保理業務異軍突起,成為了國內銀行業務的新寵。
事實上,隨著從緊貨幣政策的實施,中小企業融資難度進一步加大,以及金融危機使得貿易企業信用風險加大,這些都為銀行保理業務的發展提供了重要機遇。
金融危機的契機
「市場環境的變化,企業理財與風險管理的意識大大加強,近來我們收到的保理業務查詢大大高於往年。」深發展保理業務中心總經理林曉中向本報表示,「就這些問題,保理可以說是對症下葯。一方面保理融資可以緩解企業的資金壓力,另一方面,無追索權保理中的壞賬擔保功能又能免除企業的壞賬風險。」
保理業務是指銀行等保理商通過對應收賬款進行核准和購買,向賣方在基於買方信用條件下,提供短期並可循環使用的貿易融資、賬款催收、壞賬擔保等服務。
近年來,無論國內貿易還是國際貿易,賒銷結算方式日漸盛行。以國際貿易為例,L/C(信用證)的使用率已經降至16%,在發達國家已降到10%以下,賒銷基本上取代了信用證,成為主流結算方式。由此造成企業的應收賬款日益增多。
數據顯示,目前我國企業應收賬款總量大約有6萬億元人民幣,占企業總資產的30%左右,而占企業數量90%以上的中小企業深陷應收賬款之困,其資產價值的60%以上是應收賬款。應收賬款從兩方面增加企業經營壓力,一是資金壓力,二是壞賬風險,這是企業發展的一個大包袱。
林曉中認為,隨著全球金融海嘯的蔓延和影響深化,一方面,收款賬期的拖延趨勢加劇了企業資金鏈壓力,盤活應收賬款的「造血」需求越加迫切。另一方面,全球普遍面臨企業經營困難將加大收款風險,如何評判、管理買方信用,如何盯住每一單應收賬款,如何及時有效地催收欠款與規避收款風險,這些專業性很強的工作,即便配備專門人才,單靠企業自身在短期內也很難做好,這為專業保理商創造了巨大的業務機會。
一家在深圳的中小家裝出口企業的總經理就表示:「自美國金融危機以來,以美國客戶為核心的進口商為了緩解資金壓力,紛紛要求延長付款期限,有些賬款從以往的2-3個月延長到了現在的4-5個月甚至半年,我們的資金壓力非常大。
研究資料表明,美國企業的無效成本只有3%(無效成本是指壞賬、拖欠款損失、管理費用三項的總和),這得益於該國企業重視和施行嚴謹的信用管理。中國企業的無效成本平均高達14%,而中國企業平均利潤率才百分之幾,信用管理是中國企業發展需要解決的重要問題。
國內空間
實際上,2002年南京 「愛立信」事件之後,保理開始真正進入中國企業和金融機構的視野。
2002年3月,南京愛立信熊貓移動通訊設備有限公司提前償還了交通銀行(6.36,0.11,1.76%)、工商銀行(3.95,-0.04,-1.00%)、中國銀行(3.49,-0.02,-0.57%)等共計19.9億元的貸款,轉向花旗銀行貸得同樣的巨款。而南京愛立信之所以「倒戈」外資銀行,很重要的一個觸發點就是花旗可以提供保理業務,而中資當時尚難做到。
當年這一事件曾引發金融業中外資競爭力的大討論。
時隔6年,國內眾多銀行也已紛紛推出保理業務。但與中國貿易總量相比,中國的保理業務還非常微小。國際保理商聯合會秘書長JeroenKohnstamm對本報說。
我國保理業務發展的滯後,除了信用環境、法律制度尚需完備,主要還與銀行的專業管理能力密切相關。出於成本的考慮,目前大多數的中國保理商還沒有專門的保理業務系統,保理業務的運作還停留在半手工狀態。
而銀行能否把握保理業務的發展機會,更關鍵的要看銀行的業務處理能力。保理業務涉及信用管理、催收管理、賬務管理等專業性較強的工作,需要富有經驗的專業保理隊伍進行服務。
目前,國內提供保理服務的銀行往往沒有獨立的保理業務機構,普遍存在業務職能分散,專業性不足,難以為客戶提供全流程、系統性、專業化的解決方案。
據了解,民生銀行已經引進先進保理團隊——台灣中租迪和公司,該公司是台灣最大的租賃公司,業務包括設備租賃、海外融資、應收賬款承購等。2005年底資產總額為9960萬美元,約合新台幣32億6400萬元,凈值為1000萬美元。
從國際保理業務看,我國一年外貿出口額高達1.2萬億美元,其中70%以非信用證結算,相當於8400億美元,若保理業務滲透至10%,便高達840億美元。由於我國進口額與出口額相近,以上述方法簡單估算,進口保理市場份額與出口保理相差無幾。
目前,從綜合實力來看,中行在保理業務上一枝獨秀,深發展、民生、招商、工行、交行以及一些外資銀行等屬於第二梯隊。
顯然,未來幾年內,中國將成為全球最大的保理市場,銀行業保理業務也將進行重新洗牌。
來源:經濟觀察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