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飛單的和銀行理財區別
「飛單」和銀行理財產品有什麼差距?為何風險如此之高?陳先生表示,二者版主要是投資渠道和權風控有著天壤之別。他說:「銀行理財產品的大部分資金主要以貨幣、債券市場、央行票據等穩定領域為主。少部分資金會進入優質實體、信託或基金公司的合作項目等,這一切都在銀行嚴格的風控中進行,客戶資金的安全性會有很大保障。」
「但『飛單』的資金則通常是以股權、債權等形式直接進入某實體項目,而且『飛單』對資金的投資標的、領域、渠道、佔比、風險性根本沒有考慮,所以能給出很高的收益率。還有部分『飛單』投進了股市或海外市場。這樣一來風險就更加難以把控了。」陳先生接著說。
銀行「飛單」之所有了抬頭之勢,建設銀行VIP客戶專屬理財經理張先生坦言,這和銀行理財經理的個人素質及部分客戶貪圖高息的心理有很大關系。他說:「『有心』的理財經理憑著平日的銷售技巧幾句話就能把客戶說動,然後讓其心甘情願簽『飛單』。」
「現在有些客戶出於對理財經理的信任和被『飛單』高出傳統理財產品數倍的收益率所誘惑,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因此投資者一定要戰勝貪圖高息的心魔才能讓自己的資產在一個較為穩定的環境下保值增值,切勿被高息蒙蔽了雙眼。」
㈡ 現在的銀行理財產品風險到底有多大
現在的銀行理財產品風險到底有多大?
現在銀行理財產品並不好說。
因為理財產品這個東西終歸是有風險的,如果你要是找一些風險小的,那你的收益就低一些,如果你要是找一些收益大的,那麼風險就大一些,這都是成正比例的,所以這種情況之下就看你如何選擇了,因為高風險也就意味著高回報,但是呢,也有可能會出現自己的本金受到很大損失的情況。
以上就是我對這個問題的回答,希望我的回答能夠對大家有所幫助,喜歡的朋友可以在下方評論區點點關注,我將會和大家積極互動,積極討論。
㈢ 常見銀行理財產品陷阱有哪些
銀行理財產品通常有兩種:自有理財產品和代銷理財產品。自有理財產品,因為有銀行自身信用背書及成熟的團隊運作,安全性相對較高;代銷產品,是指其他機構與銀行合作,將產品放在銀行的渠道上進行銷售,對於代銷產品,銀行不負責管理,產品以發行機構自身的信用作保障。
不過,在現實生活中,銀行理財產品也存在著不少坑,那麼我們購買銀行理財產品,需要注意哪些坑呢?首先,很多人到銀行裡面,看了高收益理財產品就購買,這是不對的。在購買理財產品之前,一定要先辨別清楚產品是銀行自有還是代銷,如果是代銷產品,還要搞清具體的發行機構,看看是否可信。有些老年客戶本來是買理財產品的,卻變成購買了銀行代銷的保險產品了。
再者,即使是銀行自己發行的理財產品,也都不能承諾保本保息,而預期收益率是銀行對理財產品最終收益率的估值做出的評估(一般參考以往該類理財產品的收益率),但是其並不代表產品到期的實際收益率。不少銀行的工作人員在銷售理財產品時,喜歡把預期收益率報得很高,而沒有進行相應的風險提示。
比如,銀行發售的結構性理財產品,往往與黃金、匯率、國際油價等高風險標的掛鉤,雖然預期收益率很高,但實際到期收益率是多少,要按照實際結算後的情況來看。而結構性理財產品由於收益波動很大,往往無法達到預期的收益率。
再者,在銀行購買理財產品時,最忌諱的是遇到了飛單或虛假理財。飛單指的是銀行工作人員利用投資者對銀行的信任,出賣不屬於銀行自己的理財產品(也非銀行正規的代銷理財產品),從中獲得高額的擁金提成。在通常情況下,銀行工作人員往往替房地產商銷售信託產品。
虛假理財,指的是銀行工作人員私刻銀行公章,私自製作理財協議,利用銀行工作人員的身份,以高息吸收客戶的資金,發行根本不存在的理財產品。這往往是,銀行工作人員假冒銷售理財產品的名義,通過融資獲取大量客戶資金,再轉手借給別人用於投資,收取更高利息。如果投資成功了,對方還本付息相安無事,如果借款方還不出錢,那投資者購買銀行理財產品的錢很可能打水漂。
為了避免出現購買到非本銀行的理財產品,建議大家:①盡量到網銀或者手機銀行上購買理財產品,以確保理財產品的安全性;②如果在網下購買理財產品,一定要仔細看產品的說明書,弄清楚情況再購買;③到中國理財網查詢該產品是否為銀行發行的正規理財產品(所有銀行發行的理財產品必須要到這里登記備案)。
㈣ 民生銀行30億理財飛單 賣的是什麼理財產品
專家提醒抄,消費者切莫貪戀高收益理財產品,有些承諾的高收益,是預期收益率,但並不會明確寫入銷售協議里。
投資時如何防範飛單
投資者在銀行購買理財產品時,如何防範飛單呢?業內人士對金融界保險頻道表示,可採用「兩看一查」的方式防範飛單:
一看產品管理人
任何理財產品都會有一個產品管理人,銀行理財產品的管理人自然就是銀行,保險產品的管理人是保險公司,如何購買的產品不是實際的對應管理人,就是有問題的。
二看蓋的什麼章
「飛單」產品的管理人一定不是產品的本機構。而是某理財項目公司、投資公司或私募基金管理公司。所以,投資者在遇到理財經理介紹某款產品時一定要看清楚合同上蓋的什麼公章,凡蓋的是其他公章就需謹慎對待。
三上官網或打熱線查詢
還有就是理財產品的名稱,客戶可撥打銀行的熱線電話或登錄銀行官方網站查詢所購買的產品, 如果是「飛單」就不會有記錄。
㈤ 理財產品中的飛單是什麼意思
飛單就是銷售業務員拿到訂單後,不將訂單交由自己公司做,卻將訂單放在別的公專司做。
每款屬金融投資產品都有一個產品管理人,銀行理財產品的產品管理人就是銀行,而「飛單」產品的管理人一定不是銀行,而是一家投資公司。所以,投資者在遇到理財經理介紹某款產品的時候,一定要問清楚,產品的管理人是誰。
「飛單」產品主要以超高的投資收益率吸引投資者,加上理財經理的各種口頭保證,不明真相的投資者很容易被騙。據統計,10月份非結構性銀行理財產品平均預期收益率為5.11%,一年期以上的理財產品平均預期收益率為5.45%,其中會有個別超高收益產品出現,但收益率都在6%左右。與之對比,「飛單」產品的投資收益要遠遠高於這組數據。
「飛單」產品則主要投資於實體項目,通常是以股權、債券等形式投資於某某企業,或某某項目。還有部分「飛單」產品的投資方向為股市、或海外市場。
㈥ 「飛單」和銀行理財產品有什麼區別
飛單是指銀行工作人員為客戶推銷的是非本銀行發行的理財產品,銀行理財產品一般是本行銷售自己的發行理財產品。
㈦ 如何辨別「飛單」「假理財」
你好,最近銀行30億元假理財事件相信你也知道哈,另外"假理財"跟"飛單"性質專不一樣的:
銀行理財屬產品飛單,即是銀行理財經理在利益的誘惑下,違規代銷非銀行的理財產品。如何預防飛單,一查,到「全國銀行理財產品登記系統」中查該產品登記編碼,沒有此產品,即為飛單;二看,可以看銀行理財產品的發行方和管理人是不是都是銀行;三看,合同公章,是否是銀行的公章。
而假理財,即該產品是銀行理財經理私自虛構出來的,資金具體去向都不清楚,相比飛單來說性質更惡劣。
㈧ 有哪些靠譜得理財產品推薦
市面上的理財產品參差不齊,但是所謂的理財產品排名也是不斷在變化,所以還是要靠自己選擇一個合適的理財平台。
首先先來介紹下現在市面上都有哪些理財渠道
銀行存款:無風險低收益
銀行存管風險基本為0,雖然銀監會批准銀行也可以申請破產,但是銀行破產的可能性很小,特別是大型國有制商業銀行。
銀行定期理財:收益率5%左右,風險小
前提是一定要認清發行方是否是銀行,不要傻傻的以為在銀行購買的理財產品就一定安全,銀行也會銷售保險公司、證券公司的理財產品,甚至有銀行人員「飛單」銷售一些風險極高的產品。今年上半年各種假的銀行理財產品詳細大家已經聽過不少案例了。
貨基產品:余額寶、理財通,收益率4%左右(但是最近已經降到3%了)
貨基產品,實際上購買的是一些低風險的國債、銀行定期產品等風險較低的產品,因此風險較低,靈活性較高,尤其像余額寶這類貨基寶寶,隨存隨取,將日常開支存在裡面再好不過了。
保險公司理財:收益3%,風險低
保險公司的理財產品,收益率普遍較低,加上今年金融會議,明確了保險姓保的方針,未來理財的性能可能會越來越低。
股票:風險高、收益高
股票是一個風險較高的理財產品,不建議初入理財的小白玩,如果要買,也建議先從指數基金開始,慢慢積累經驗,培養心態。
P2P:風險較高,收益高
P2P是近幾年大熱的投資理財方式,風險和收益總是並存的,享受高收益的同時必然需要承擔一定的風險。
但是P2P行業現在正常經營的就有兩千多家,雖然總體風險大於銀行理財、余額寶等理財方式,但在P2P圈裡,還是可以找到一些風險較低的平台,這就需要我們有一雙發現的眼睛,掌握挑選平台的一些技能。
然後我們再來對比下這些
1.儲蓄:現在1年期的定期存款利率是1.5%,本金翻一番需用時間:72÷1.5=48年。
2.股票:股市風雲變幻大家已經感受過了,不同於固定收益類投資,股市是動態的,長期來看,股民中7賠2平1賺的格局永遠不會變。
3.余額寶:按余額寶最近的收益4%(現在已經降到3.38%了)計算,本金翻番的時間為:72÷4≈18年。
5. P2P/P2B:年化收益率10%左右,本金翻番的時間為:72÷10≈7年。
其中要補充的是P2P理財是指理財客戶將手中閑散資金通過第三方P2P平台出借給需要資金的借款人,P2P平台在其中起到的作用是:信息匹配,控制風險,資金兌付。
簡單來說就是個人對個人借款,P2P平台起到中介作用。收益一般在年化8-12%。
P2B是個人對企業借款,它的優勢為風控嚴格、信息透明,安全性高。
但P2B的模式門檻高,資產方面比較嚴格,收益較P2P稍低,市面上這一類型的平台數量還不多。
這里推薦P2B頭部平台【無界財富】。國有機構風控,五年無逾期,很專業。聽說最近還提交了自查報告,接受國家監管。
現在有新手專屬活動,注冊投資送500京東卡,感興趣的可以去看看,傳送門:
領100紅包+500京東卡
㈨ 一文全面讀懂什麼是銀行理財產品"飛單
所謂「飛單」,是指銀行員工利用銀行的營業場所,私自銷售非本行自主發行的、非本行授權和簽訂代銷協議的第三方機構理財產品。
㈩ 如何查詢銀行的理財產品是否是飛單
查詢銀行理財產品是否是飛單,可以直接去辦理銀行網點查詢,銀行系統中查詢不出來就可能是飛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