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理財融資 > 治理財政

治理財政

發布時間:2021-08-26 23:49:06

『壹』 如何發揮財政的作用,有效治理霧霾

霧霾是漂浮大氣中的PM2.5等尺寸微粒、粉塵、氣溶膠等粒子,在一定的濕度、溫度等天氣條件相對穩定狀態下產生的天氣現象。霧霾災害,是大氣長期污染造成的結果。如何治理大氣污染,是全人類面臨急需解決的問題之一。
霧霾天氣主要是發展方式粗放、產業結構和能源結構不盡合理造成的,其根源還在化石能源,一個是燒煤,一個是燃油,另外發展方式比較粗放,排放了大量的污染物, 具體原因如下:
1、大氣空氣氣壓低,空氣不流動是主要因素。由於空氣的不流動,使空氣中的微小顆粒聚集,漂浮在空氣中。
2、地麵灰塵大,空氣濕度低,地面的人和車流使灰塵攪動起來。
3、汽車尾氣是主要的污染物排放,近些年城市的汽車越來越多,排放的汽車尾氣是霧霾的一個因素。
4、工廠製造出的二次污染。
5、冬季取暖排放污染物。
根據上述分析,從政府財政的角度上,建議採取以下措施進行霧霾治理:
一、優化財政資源配置,促進產業結構調整
通過合理配置財政優勢資源,加大對重工業的治理力度,關停一批高能耗、高排放、高污染的重工業企業,扶持一批低能耗、新能源、無污染企業。把優勢財政資源向環境保護、科技創新、生態綠化、節能減排等領域重點投放,促進產業結構的優化和調整。

二、加大環境保護投入,切實實現節能減排
治理霧霾最主要的方法是減少排放。目前各種化石能源的大規模使用是造成霧霾天氣的最主要原因。大家想想,發電需要燃燒煤,而實際上被燃燒的煤只有不到30%被轉化成了電能,其餘的都被排放了。汽車、輪船等機械需要石油,同樣的,發動機也只是將不足30%的石油轉化成了動力,其餘的也都被排放了。也就是說我們使用能源是「大手大腳」的,利用的少,排放的多。減少能源的使用是不現實的,而清潔能源遠不能滿足需求,且價格昂貴。
如果現有能源能利用70%,而排放30%的話,環境問題與能源問題會同時得到解決,人類社會也會得到可持續的發展。因此,財政應加大對環保的投入力度,制訂和出台相應的鼓勵政策,獎勵在新能源開發、能源科技創新等領域節能減排成效突出的企業和個人,從根源上提升能源利用率,壓減污染排放。
三、強化預算績效管理,提高預算資金績效
一是對新上能源開發類項目必須實行預算項目立項前的績效評價,提高能源類項目的准入「門檻」,在項目立項前設立安全防線,杜絕三高企業准入。
二是對現存在能源類項目加強績效跟蹤和績效評價,對績效評價結果差的項目,應與財政預算相掛鉤,壓縮其項目資金,直至取消項目資金,對績效評價結果優秀的項目,應加大財政資金投入力度。
三是強化績效評價結果應用,適時將績效評價結果進行公示,及時落實績效評價項目的獎懲措施,以起到警示和引導的作用。

『貳』 我國能否運用財政政策治理失業

現階段在經濟低迷情況下,運用財政政策的效果要明顯好於貨幣政策。運用財政政策治理失業,主要是加大財政支出和政府的轉移支付。各地方加大公共工程的建設,因此需要很多人力,以緩解農民工就業問題。對一些企業,政府可以降低稅率,使企業有充裕流動資金進行擴大再生產,保持就業水平,不至於大規模裁減員工。政府還可以進行公開市場業務,發行債券,籌集資金,用來對一些出口行業的補貼,扶持等等。

『叄』 如何理解「財政是國家治理的基礎和重要的支柱」

十八屆三中全會提出「財政是國家治理的基礎和重要的支柱」。這是一個站在歷史和理論高度提出的論斷,對當前財稅改革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導意義。
「治理」來自於企業(公司)治理,是微觀概念在宏觀上的應用,是將私人領域或者市場領域的概念借用到公共領域的實踐。企業的治理產生於股份制的出現以及隨之而來的委託代理關系。這形成了企業內部的多元主體和多重利益現象,使企業需要改變組織架構並創新組織形式,以形成一種共建、共擔、共享的利益共同體。國家也是一樣。多元利益主體的出現使社會變得復雜,內生的不確定性和公共風險開始變大。由於主體間產生了復雜的利益博弈,要使這種博弈不至於危害社會共同體的公共利益,就必須有一種能包容多元利益的治理結構,規范各自的責、權、利和行為。在這里,作者重點強調治理與統治和管理的概念是不同的。雖然統治、管理和治理三者有共同的基礎——公共權力和相同的功能——穩定秩序,然而統治強調的是通過一種外在力量去維護秩序,而治理強調的是共治,是多元主體共同參與而內生的秩序。
財政作為國家治理的基礎,是社會復雜利益關系的交匯點。財政先天就是公共利益的化身,並與社會多元利益主體相關聯。它通過安排社會剩餘控制權而保證社會共同體的維系。上述三個維度是三個利益總閥門,可調節社會各個階層、各個集團、各個區域的利益關系,因此三個維度是構建財政體系的新坐標。財政作為國家治理的基礎嵌入到了國家治理結構每個維度的方方面面。但從不同維度來觀察財政,其景象是不同的。從經濟維度來看,財政與市場的關系是主脈,關鍵詞是效率,通過形成公共財政理論,維護市場,促進經濟增長;從社會維度來觀察,財政與社會的關系是主脈,關鍵詞是公平,努力推進民主財政,讓社會參與財政決策;從中央與地方維度來觀察,集權與分權的關系是主脈,關鍵詞是適度,逐步具體化地方財政的獨立性;從治理來分析,公共利益與個人利益的關系是主脈,關鍵詞是包容,為人的自由全面發展制定民生財政。

『肆』 通貨膨脹的治理(從貨幣政策和財政政策分析)

由於通貨膨脹對於經濟的正常發展有相當的不利影響,所以許多國家都十分重視平抑通貨膨脹。主要的治理措施有:
1.控制貨幣供應量。
由於通貨膨脹作為紙幣流通條件下的一種貨幣現象,其最直接的原因就是流通中的貨幣量過多,所以各國在治理通貨膨脹時所採取的一個重要對策就是控制貨幣供應量,使之與貨幣需求量相適應,減輕貨幣貶值和通貨膨脹的壓力。
2.調節和控制社會總需求。
對於需求拉上型通貨膨脹,調節和控制社會總需求是個關鍵。這主要通過實施正確的財政和貨幣政策來實現。在財政政策方面,就是通過緊縮財政支出,增加稅收,謀求預算平衡、減少財政赤字來實現。在貨幣 政策方面,主要是緊縮信貸,控制貨幣投放,減少貨幣供應量。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想配合綜合治理通貨膨脹,其重要途徑就是通過控制固定資產投資規模和控制消費基金過快增長來實現控制社會總需求的目的。
3.增加商品有效 供給,調整經濟結構。
治理通貨膨脹的另一個重要方面就是增加有效商品供給,主要的手段有降低成本,減少消耗,提高經濟效益,提高投入產出的比例,同時,調整產業和產品結構,支持短缺商品的生產。
4.其他政策。
治理通貨膨脹的其他政策還包括限價、減稅、指數化等。
通貨膨脹是物價水平普遍而持續的上升。需求拉動的通貨膨脹是指總需求過度增長所引起的通貨膨脹,即"太多的貨幣追逐太少的貨物",如果總需求上升到大於總供給的地步,過度的需求是能引起物價水平的普遍上升。所以,任何總需求增加的任何因素都可以是造成需求拉動的通貨膨脹的具體原因。

『伍』 國家財政的作用是什麼

第一,國家財政具有促進資源合理配置的作用。

財政是實現國家宏觀調控的重要手段之一,對實現資源的優化配置起著重要作用。如果完全由市場配置資源,會導致投入某些行業、地區的資源嚴重不足,影響社會經濟生活的正常運行與發展。國家通過財政支持這些行業、地區的建設,有助於資源的合理配置。

第二,國家財政具有促進國民經濟平穩運行的作用。

經濟平穩運行要求社會總供給與社會總需求保持基本平衡,避免出現大起大落。國家通過對財政收支數量、方向的控制,有利於實現社會總需求和總供給的平衡及結構的優化,保證國民經濟的持續、快速、健康發展。

在經濟增長滯緩、經濟運行主要受需求不足制約時,政府可以採取擴張性財政政策,通過增加經濟建設支出、減少稅收,刺激總需求增長,降低失業率,拉動經濟增長。反之,在經濟過熱、物價上漲、經濟運行主要受供給能力制約時,政府可以採取緊縮性財政政策,通過減少財政支出、增加稅收,抑制總需求,穩定物價,給經濟「降溫」。

第三,國家財政具有有力地促進科學、教育、文化、衛生事業的發展的作用。

科教文衛都屬於事業單位,他們或者沒有經濟收入,或者經濟收入有限,必須依靠財政的大力支持。

第四,國家財政是促進社會公平、改善人民生活的物質保障。

財政通過國民收入的再分配,縮小收入分配差距,促進教育公平,建立社會保障體系與基本醫療衛生制度,保障和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促進社會穩定和諧。經濟建設支出是國家財政支出的重要內容,為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同時,財政通過稅收和社會保障支出,對社會分配進行著廣泛的調節,為促進經濟發展,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發揮著積極的作用。

第五,財政是鞏固國家政權的物質保證。

雄厚的財政實力可以有效地調節和處理人民內部矛盾,建立起強大的國防,鞏固國家政權,保衛國家獨立和領土完整,實現人民的安居樂業。

拓展資料:

國家財政分配包括:財政收入和財政支出兩個方面。我國的財政收入包括預算收入和預算外收入兩部分。我國財政支出也包括預算支出和預算外支出兩部分。

根據預演算法第十九條的規定,預算收入包括稅收收入、依照規定應當上繳的國有資產收益、專項收入和其他收入。國家稅收是國家財政收入的主要形式和來源。

根據預演算法第十九條規定,預算支出包括:經濟建設支出;教育、科學、文化、衛生、體育等事業發展支出;國家管理費用支出;國防支出;各項補貼支出和其他支出。

資料參考:網路 國家財政

『陸』 利用什麼樣的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治理經濟衰退

擴張性財政政策和寬松的貨幣政策,前者通過削減稅收,增加政府支出,使企業稅後利潤增加,增加企業的生產積極性,增加政府支出,即為增加消費,促進市場繁榮.
寬松的貨幣政策,通過貨幣供應量的增加,降低貨幣使用的成本(利率水平的降低),促進投資與消費.

『柒』 最新的財政體制改革內容是什麼

部門預算改革向縱深推進。進一步深化基本支出預算改革,不斷完善定員定額與實物費用定額相結合的定額標准體系。在實行垂直管理的國家稅務局選擇4個省進行定員定額試點,為垂直管理系統全面按照部門預算有關要求編制預算奠定基礎。擴大實物費用定額試點范圍,今年增加了鐵道部等13個試點部門,使試點部門總數達到了18個,為在中央部門全面推開房產、車輛的實物費用定額管理奠定基礎。深化項目支出預算改革,實現項目預算滾動管理。加快建立項目支出預算的績效評價體系,加強結余資金管理工作和對預算執行的監控。推進政府收支分類改革模擬試點,為2007年推行新的政府收支分類體系奠定基礎。

落實「收支兩條線」管理規定取得明顯成效。進一步規范收費基金管理。啟動對到期政府性基金項目的清理工作。與建設部等部門聯合印發通知,整治一些地區涉及出租汽車的亂收費問題。對今年治理教育亂收費、減輕農民負擔工作進行了安排和部署,繼續深入治理涉教、涉農亂收費問題。將行政事業性收費、政府性基金、國有資源(資產)有償使用收入、國有資本經營收益、彩票公益金、罰沒收入等政府非稅收入納入「收支兩條線」管理范圍。

繼續將收費基金納入預算管理,縮小預算外資金規模。目前中央批準的收費項目約90%已納入預算,政府性基金已全部納入預算。深化收入收繳改革,擴大中央部門和單位「收支脫鉤」管理試點范圍。加強「收支兩條線」管理制度建設。做好《政府性基金管理暫行規定》發布前的各項准備工作,並修訂《財政票據管理規定》。開展《政府非稅收入管理條例》前期調研工作,推進「收支兩條線」管理工作規范化、法制化。

國庫管理制度改革進一步深化。重點推進2005年新增24家中央部門以及部分代編預算單位實施國庫集中支付改革。指導和督促地方全面推進國庫集中收付制度改革。不斷完善國庫集中收付制度體系。發布《中央單位國庫集中支付代理銀行墊付資金計息管理暫行辦法》,研究修訂《中央財政非稅收入收繳管理制度改革暫行辦法》,研究將改革范圍擴大到政府整個非稅收入的收繳、分成收入、地方代收收入的收繳流程以及非稅收入如何及時辦理退付等相關問題。
政府采購工作全面推進。財政部修改完善了《政府采購非招標采購方式管理辦法》、《政府采購協議供貨管理辦法》等三個管理辦法;研究修改《政府采購代理機構資格認定辦法》,擬近期出台。同時,針對目前政府采購合同管理方面存在的突出問題,研究起草了《政府采購格式合同管理辦法》和「政府采購合同書」,加強合同管理。研究起草了《2005年中央單位政府集中采購目錄及標准》,明確了部分政府集中采購項目的適用范圍,擴大了部門集中采購項目,增強了可操作性。研究起草了「中央集中采購工作機制」,規定了財政部與集中采購機構的工作協調機制,明確了各

『捌』 大神告訴下如何治理財政緊縮和財政擴張,

首先,你要了解財政緊縮和財政擴張並不是一種現象,與通貨膨脹和經濟危機是不同的,財政緊縮和擴張是國家針對現有經濟形式而實施的相應的財政政策。所以就不能說是如何治理。
財政緊縮是緊縮性財政政策的簡稱,是指通過增加財政收入或減少財政支出以抑制社會總需求增長的政策.由於增收減支的結果集中表現為財政結余,因此,緊縮性財政政策也稱盈餘性財政政策。
人民銀行採取一系列措施減少貨幣的流通量。
人民銀行的貨幣政策工具有:存款准備金、央行基準利率、再貼現、向商業銀行提供貸款以及通過公開市場業務買賣國債和外匯等。
它往往是在已經或將要出現社會總需求大大超過社會總供給的趨勢下採取的。使社會上的流動資金減少,抑制社會總需求。
同理財政擴張也是財政政策,是在社會供求關系處於供過於求時採用以刺激經濟的手段。可以在一定意義上緩解經濟危機帶來的破壞。

閱讀全文

與治理財政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860日幣是多少人民幣 瀏覽:373
房奴如何理財 瀏覽:803
南昌住房公積金貸款計算器 瀏覽:427
國盛華興投資有限公司 瀏覽:822
工行貴金屬掛單四種 瀏覽:918
主力資金進出散戶資金進出指標公式 瀏覽:880
報雷理財 瀏覽:898
廣信股份股票 瀏覽:472
小額貸款怎麼收賬 瀏覽:798
基金交銀藍籌凈值519697 瀏覽:222
杏花村國貿投資公司銷售情況 瀏覽:395
什麼時間銀行理財產品利率會高些 瀏覽:231
深大通資金流向個股行情 瀏覽:73
生活理財分類 瀏覽:435
北京公積金貸款代辦 瀏覽:210
萬達股票下 瀏覽:170
碳元科技投資 瀏覽:492
n派思股票 瀏覽:483
冠軍1號系統指標公式 瀏覽:924
黃金怎樣知道真假 瀏覽: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