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資本利得稅是什麼稅種
屬於收益稅,象增值稅營業稅是流轉稅,企業所得稅、資本利得稅都是對收盆征稅,故屬收益稅
2. 資本利得稅是什麼
資本利得行業就是指成長型行業,即有較大升值潛力的小公司和一些新興行業
3. 資本利得稅是什麼
資本利得稅(英文
Capital
Gains
Tax,簡稱CGT),是對資本利得(低買高賣資產所獲收益)征稅。常見的資本利得如買賣股票、債券、貴金屬和房地產等所獲得的收益。並不是所有國家都徵收資本利得稅。
中國
沒有資本利得稅。但是有證券投資所得稅,即從事證券投資所獲得的利息、股息、紅利收入的征稅。
法國
無論收入水平如何,資本利得稅率統一為27%。某些情況下,資本利得稅可以被減免,比如出售自己的主要居所所獲收益。
德國
對出售已持有1年以上的股票所獲的收益和對出售已擁有10年以上的房地產所獲的收益,都不徵收資本利得稅。但是,德國目前有一些預案計劃在2008年到2009年引入新的資本利得稅制度,稅率在20%-30%。
加拿大
資本利得的50%按照一般所得稅稅率進行征稅(另外50%不征稅)。目前,資本利得稅的徵收對長期投資資本利得與短期投資資本利得不作區分。某些例外情況,比如出售自己主要居所(primary
residence)所獲收益,是不被征稅的。
中國香港
沒有資本利得稅。某些公司的領導層成員利用這種稅收制度的漏洞,將自己的收入拆分成兩部分,劃分入工資收入只有600,000港元每年;其它收入則以股票或股票期權的方式發放。這樣,他們在繳納個人所得稅時,就可以被歸入最低稅率人群。由於香港沒有資本利得稅,他們以股票或股票期權形式獲得的收入是不用繳稅的。香港的企業仍需為企業資本收益繳稅。
英國
每年,個人資本利得的一部分都被豁免繳納資本利得稅。2008至2009財年的個人豁免份額是每人9600英鎊。英國居民(以及信託的管理者)的資本利得,除了出售自己主要居所,不可轉換公司債券,消耗資產(如汽車),個人儲蓄帳戶(ISA)和持有英國國債所獲的收益,都要被徵收資本利得稅。個人每年資本利得的一部分被豁免繳納資本利得稅。在稅前的統籌時,資本利得計算的是資本損失和資本收益的凈值。對某些初創企業的投資所獲收益也被從資本利得稅中豁免。當居民退休後,他所出售的任何家庭居所(不一定是主要居所)都將被豁免資本利得稅。
美國
個人和企業都要為資本利得繳稅。但是,對於個人來說,長期投資的資本利得(超過1年的投資)稅率較低,2003年,長期投資的資本利得被調降到15%(對於歸入最低和次低所得稅繳納人群的兩類人,資本利得稅為5%)。短期投資的資本利得稅率較高,與一般所得稅稅率相同。然而在2011年,所有被調降的資本利得稅率將回復到2003年前的水平,即20%。
批評和爭論
有人認為資本利得稅和所得稅構成了雙重征稅。值得注意的是,需要繳稅的資本利得事實上源自那些你已經繳納過所得稅的錢的升值。
廣泛的講,資產的價格與該資產的預期收入息息相關。資產價格的上漲來源於該資產預期收入的增長。然而,該資產預期收入增長的這部分將被徵收所得稅,也就是說資產價格上漲其實已經被征稅了。那麼為什麼資產價格上漲還要被徵收資本利得稅呢?
對於這種批評意見的解釋是,資本利得稅並不在資產擁有者未發生變更的時候徵收,也就是說資產還未出售的時候,不徵收資本利得稅。當一個人出售了資產後,他自然無需為該資產未來的收入增長繳納所得稅。
雙重征稅論點的其它缺陷還在於,某些資產不出售是不會產生任何未來收入的,比如藝術品。
4. 利得稅是什麼
利得稅:
按《香港法例》第112章,《稅務條例》第14條,任何人士在香港經營活動(包括行業、專業或業務),以每個課稅年度計算,從該活動中,產生或得自香港的應評稅利潤,減去可扣減支出,所得的凈額,用香港利得稅標准稅率計算,每年必須向香港稅務局報稅,及每年交付香港利得稅。
利得稅納稅對象:
除非法例另有指定(例如第5條物業稅,第8條薪俸稅或者第88條慈善機構等的條例)之外,利得稅課稅對象不單是公司,也包括自然人的獨資經營、合夥經營、其他法人或者社會團體等,只要是任何人士經營活動合符《稅務條例》第14條的規定,都是利得稅納稅人。
稅率:
有限公司利得稅稅率為16.5%(07~08年度為17.5%)
獨資或合夥企業利得稅稅率為15%(07~08年度為16%)
課稅年度:
在香港,利得稅的課稅年度是可以由納稅人自由選擇,一般是跟該納稅人的會計年度一致的。 例如可以是:
1、每年西歷的4月1日至下一年的3月31日;或者
2、每年西歷的1月1日至同一年的12月31日;又或者
3、每年農歷的正月初十至下一年的農歷的正月初九都可以。
在中國大陸,課稅年度是每年西歷的1月1日至同年的12月31日。
5. 什麼是資本利得稅稅率是多少
資本利得稅是指對非專門從事不動產和有價證券買賣的納稅人,就其已實現的資本利得徵收的一種稅,屬臨時稅,征稅為了避免徵稅對投資產生的抑製作用,資本利得稅一般採用較低的比例稅率。
資本利得是指資本商品,如股票、債券、房產、土地或土地使用權等,在出售或交易時發生收入大於支出而取得的收益,即資產增值。資本利得稅是對資本利得所征的稅。簡單而言就是對投資者證券買賣所獲取的價差收益(資本利得)。
各國的稅率:
1、中國沒有資本利得稅,故沒有稅率。
2、法國:無論收入水平如何,資本利得稅率統一為27%。某些情況下,資本利得稅可以被減免,比如出售自己的主要居所所獲收益。
3、加拿大:資本利得的50%按照一般所得稅稅率進行征稅(另外50%不征稅)。目前,資本利得稅的徵收對長期投資資本利得與短期投資資本利得不作區分。某些例外情況,比如出售自己主要居所所獲收益,是不被征稅的。
4、德國:對出售已持有1年以上的股票所獲的收益和對出售已擁有10年以上的房地產所獲的收益,都不徵收資本利得稅。但是,德國目前有一些預案計劃在2008年到2009年引入新的資本利得稅制度,稅率在20%-30%。
資本利得稅與股利所得稅的區別
一、意義不同:
1、資本利得稅,就是對你賣股票,賣債券等投資產品而獲得的收益征稅。
2、股利所得稅,就是你在股票持有期間,對公司所發給你的股利收益征稅。
二、作用不同:
1、資本利得稅(英文 ,簡稱CGT),是對資本利得(低買高賣資產所獲收益)征稅。常見的資本利得如買賣股票、債券、貴金屬和房地產等所獲得的收益。並不是所有國家都徵收資本利得稅。
2、資本利得一般屬於增值收益,所以資本利得稅一般在轉讓環節徵收;而股利所得是利潤收益,所以股利所得稅一般在持有期間徵收。
6. 企業債券利息可以抵稅嗎
企業通過債券融資所支付的利息,可以作為利息收入在稅前進行扣除,可以抵稅。
如果是投資者,獲得利息收入,就沒有抵稅一說了。
利息抵稅原理:
1、首先明確一下,利潤總額是扣除財務費用之後的金額,就是稅前利潤。稅前利潤減去所得稅就是凈利潤。你看看利潤表的結構就明白了。
2、所謂的利息抵稅主要是說企業發行債券籌集資金時,需要支付的利息,這部分利息計入財務費用,可以在計算利潤總額的時候全額扣除。
3、如果籌集資金發行股票,支付股利是在企業的凈利潤中支出的,就達不到減少利潤總額的目的,也就不能減少應交的所得稅。
參考資料:中證網
7. 資本利得稅與股利所得稅的區別是什麼
一、意義不同:
1、資本利得稅,就是對你賣股票,賣債券等投資產品而獲得的收益征稅。
2、股利所得稅,就是你在股票持有期間,對公司所發給你的股利收益征稅。
提示,我國沒有資本利得稅。
二、作用不同:
1、資本利得稅(英文 ,簡稱CGT),是對資本利得(低買高賣資產所獲收益)征稅。常見的資本利得如買賣股票、債券、貴金屬和房地產等所獲得的收益。並不是所有國家都徵收資本利得稅。
2、資本利得一般屬於增值收益,所以資本利得稅一般在轉讓環節徵收;而股利所得是利潤收益,所以股利所得稅一般在持有期間徵收。
三、、徵收方式不同:
資本利得稅率一般屬於增值收益,所以資本利得稅率一般是在轉讓環節徵收;而股利收益稅率是利潤收益,所以股利收益稅率一般是在持有期間徵收。
根據《個人所得稅法》的有關條款,個人因持有中國的債券、股票、股權而從中國境內公司、企業或其他經濟組織取得的利息、股息、紅利所得,需按20%的比例繳納個人所得稅。
(7)融資利得稅擴展閱讀:
中國
沒有資本利得稅。
但是有證券投資所得稅,即從事證券投資所獲得的利息、股息、紅利收入的征稅。
征稅處理分類
1. 視同普通所得征稅。
2. 徵收資本利得稅。
3. 對資本利得免稅。
股息所得稅是根據國家有關稅法,對股票投資者獲得的股息徵收的稅金。優先股股息有時是完全不征稅的;在一些國家,股票股息不繳納所得稅,最後出售股票獲利時只繳納資本收益稅。
中國政府頒布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個人所得稅法》則規定:利息、股息、紅利所得按每次收入額適用20%比例稅率征稅,1985年起按10%征稅。
美國聯邦法律規定,現金和財產股息都需要全額納稅,對於股票形式的股息納稅,政府規定,當股東可以定期地選擇現金和股票股息時,他需要對其中任何一種付稅。在用股票股息支付當年或以前年度拖欠的股息時,也需納稅。
8. 融資租賃企業息稅前利潤怎麼計算
稅前利潤是指在復所得稅完稅前制的利潤,就是企業的營業收入扣除成本費用以及流轉稅後的利潤,叫稅前利潤,在這個基礎上繳納所得稅.
稅前利潤=利潤總額,即是指在所得稅完稅前的利潤,就是企業的營業收入扣除成本費用以及流轉稅後的利潤,叫稅前利潤,在這個基礎上繳納所得稅. 利潤總額:主營業務凈收入-主營業務支出-主營業務稅金及附加+其他業務利潤-營業費用-管理費用-財務費用+投資收益+營業外收入-營業務支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