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大學生如何做好理財規劃
理財 不僅僅是投資 大學生群體與社會緊密相關,由於社會的進步,大學生消費意識的增強,許多人在學校時就已經重視到理財的重要性。一些大學生在校期間急於嘗試進行投資,希望早日積累理財知識,幫助自己日後能夠投資獲利。 理財專家指出,提早建立理財觀的出發點是正確的,但大學生在做投資理財之前,應該弄清楚,理財和投資是兩碼事:理財的目的是達到財務自由,通俗點說就是能保證自己可以在沒有固定收入來源的情況下,也能通過投資,維持自己的正常生活,但過得好不好就要看你自己的造化了。而投資的目的是為了增加自己的收入或資產,大觀念看來貌似是一樣的,可因為其目的不同,所以策略和手段也都不同。因此,大學生一定要弄清楚自己的目的到底是什麼。 那麼,大學生應該如何建立起正確的理財觀念?專家認為,大學生應積極學習科學合理的投資理財知識,培養良好的理財習慣。同時,大學生個人理財也不能忘記一個前提,就是不能影響自己的學業與課程,不能過度沉迷於理財與投資。另外,就是要做好理財的心理准備,理財並不像很多大學生所想的是一夜暴富或一勞永逸,理財需要付出長期的艱苦努力,需要極大的耐心和毅力,不能急功近利。 另外,大學生還可以利用業余時間參加與金融理財行業相關的知識講座,多接觸實踐中的投資信息。建議大學生從股票、基金、債券等基本的投資理財工具入手,從基本的基礎知識入手,關注理財資訊,熟悉其特點與方式後可利用自己的閑散資金進行實踐體會,但最基本的原則是一定要找到適合自己的投資工具,堅持穩健的理財策略。 利用保險轉嫁風險 目前社會讀書難讀書貴,一個家庭供養出一個大學生實在不容易,可能等到大學畢業父母都已經斑白了雙鬢。而對於大學生而言,所有的生活只是一個開始,而生活中風險意外無處不在,萬一出現什麼意外情況,對於自己是一個沉重的打擊,對於父母來說更是一個大的災難。所以大學生要有自己的保險規劃,做好安全保障,轉嫁風險,讓自己踏上奮斗之路多一份保障,也是對父母的一份責任。 那麼,大學生如何購買保險產品呢?專家認為,要根據他們將面臨的不同生活環境來設計長期的保險規劃,學校是一個相對比較安全的環境,但未來走入社會,相對而言存在的風險就比學校多。因此,大學生買保險也要根據自身情況做一個合理的順序安排,買保險的順序為:意外傷害、醫療、重疾、住院醫療、投資理財。 專家指出,對於大學生而言,第一份保險應選擇購買意外險。相較於其它保險,意外險保費並不高,對於即將踏入社會的年輕人來說,是一個經濟實惠的選擇。另外,在投保意外險的同時,最好再附加意外醫葯費用的保險。 除了意外險,大學生應該建立起「保險的功用是保障」的理念,購買意外險固然是首選,但它只承擔意外傷害責任,不承擔因疾病死亡等其它保險事故的給付義務,這就使保險范圍具有局限性,而壽險則相對全面一些。它是一種以人的生死為保險對象的保險,被保險人在保險責任期內生存或死亡,將由保險人根據契約規定給付保險金。按照保障期限可劃分為定期壽險和終身壽險。從理財的角度來看,購買定期壽險比終身壽險劃算,年輕人選擇定期壽險,費用低,性價比更高。當然,如果是家庭條件比較好的父母為大學生規劃保險,則可以充分利用孩子年齡小費率低的特點,根據家庭財務安排情況,為孩子在預算內搭配需要的保障甚至一些儲蓄規劃。 建立正確消費觀 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目前人們的消費觀念、消費結構和消費水平都有了很大變化。大學生作為社會中的特殊消費群體,他們的消費在社會大背景的影響下日益多樣化、超前化、現代化。 專家指出,學生的消費應當與社會經濟發展水平、家庭的承受能力協調一致。在塑造大學生的消費觀時,首先要從大學生的修養出發,把消費觀教育視為大學生修養的重要內容。而在大學生消費的話題中,大學生使用信用卡消費的問題頗受爭議。有觀點認為,信用卡的使用,容易助長大學生的消費,甚至會讓大學生建立不良消費習慣。受還款能力所限,信用卡的債務一旦無法償還,對學習生活一定會有所影響,甚至會造成學生家長的財務壓力。 對此,專家建議使用信用卡的大學生,要養成良好的個人理財習慣,具體可以從關注對賬單開始。只要開始關注自己的對賬單,就能夠有所發現。對賬單應集中管理,以便於分析,有時間的話應動手列出匯總表格。一方面可以觀察自己的消費行為,是否合理,能否改進;另一方面可觀察是否發生利息費用,即產生成本,同時學習了解信用卡的計息方式,盡量避免不必要的支出。 專家指出,大學生消費觀上的成熟是其成人和成才的重要一環。幫助大學生樹立正確的消費觀需全社會努力,而高校在幫助大學生樹立正確消費觀和養成科學理財能力方面,應該起主要作用。同時,家長也應當承擔起足夠的責任,引導大學生在正式步入社會前,建立起量入為出的消費觀。
2. 大學生個人理財規劃,應如何做
1、理財原則:勤儉節約穩健當先
2、關注對賬單 慎用信用卡
3、學習金融知識 認識理財工具
4、理財需要付出 長期的艱苦努力
3. 如何規劃個人理財
按我們專業的角度看,你目前收入太低了。每月結余比例是很高,但是不具有可操作性。沒有其他意思,我建議你盡量廣開財路,比如通過這些錢報名參加一些補習班,學歷,證書,換個高收入些的工作,把工資提高上來,這樣每個月開始基金定投,怎麼每月也要定投2000元以上才有意義。盡管銀行方面的基金號稱每月幾百元也可以,但是意義不大你明白吧?年輕的時候就多爭取收入,同時合理的把剩餘資金投資。買基金別被忽悠,就買滬深300,或者指數基金。不要炒股啊。切忌
4. 大學生個人理財規劃怎麼做好
少用信用卡,不攀比,勤儉節約;
月初規劃好當月開支,比如伙食標准、日常用品等。版每天臨睡前權花幾分鍾記一下當天的所有開支。一個月下來,就很清楚哪些錢花得不應該。
做家教、打零工或者參加一些能增加社會實踐的活動,自身的見識,
多學習金融的知識, 積累操作技巧和經驗,待學以致用
5. 大學生個人理財規劃
所謂人不理財,財不理你,大學就樹立理財觀念非常好,建議如下:版
1、樹立理財基本目標,比如投資、權旅遊、禮品、自我滿足等。
2、設定目標時,對可能發生的支出項目最好充分的預期,可利用以往的經驗進行歸納。
3、每月固定預留一部分金額,比例上,建議預留部分最高不要超過總額的40%,比如1000元,可以預留400元,機動100元,務必保證基本的吃飯需要,吃飯方面一定別太虧了自己。
4、同時可以換個思路,使用透支後分期還款的方法,先預收取收益,然後強制自己積累,當然中間會有利息損耗。
5、有興趣的話,可參考使用一些財務管理的方法。
最後希望你能獲得你期望的,給自己帶來一份理財的禮物,或者使用這些財富給父母一份生日的驚喜。Good Luck!
6. 大學生個人理財及五年後理財規劃書(1000字左右)
理財規劃,不單單是理財規劃師的建議,而是需要雙方坦誠相見,真誠相待。你需內要把自己個人的實際容情況告訴理財師,自己擁有哪些可支配資金,你的收入和支出情況如何?你的健康狀況如何?你打算買什麼價格的房子?你打算買什麼價格的車子?如果你說,你一無所有,想在5年後買房買車,這個,即便是再好的理財師,也是無能為力的!祝你好運!還有,現在任何一個單位,都不能拖欠保險,只是繳費比例不同,如果不給買保險,就可以告他!還有啦,單位的保險不足以保障,需要增加相應的商業保險,才比較完整!
7. 大學生個人理財計劃
對於你們學生復而言,每月生活費節余制要拿來投資,肯定不現實、也不可行,原因是數額較小,並且消耗時間,影響學習。那麼這些剩餘的小資金,既不願無情地揮霍掉,又不肯攢在錢包里閑置,所以萌生了理財計劃,好!你非常細心,很有思想。這里我說說我的一個意見:
去當地銀行開個儲蓄戶頭,每月將你的生活費剩餘存到銀行,在任何情況下都不要取存摺里的錢,一直到你退休。
這樣做的作用是:
1、培養你勤儉節約,計劃生活的良好習慣;
2、增強自信心,樂觀向上。你始終會感到你並非一無所有,當別人沒錢而恐慌的時候,你卻擁有;
3、預防萬一,留做備用。任何情況下都不使用。除非萬不得已的情況下除外。
4、存著私房錢,後天你先見。當你工作了,有了工資後將工資額外儲蓄,不能與此存款合並,平時工作單位發的其它方面的收入存入此款,堅持到退休。到那時可能是幾十萬或者會更多,那就留著晚年揮霍或者養老吧。呵呵,等你真的達到這一步,你會明白我的用心多麼良苦,同時你會在心裡感激我的。
8. 如何個人理財規劃
初期先將每月剩餘的款存入銀行,開個零存整取.
比如說,你每月收入2500,扣上述各項費用800,剩餘1700,你可以預留200作為日常零星支出(存銀行活期帳戶),剩餘1500每月固定存入銀行零存整期帳戶.
零存整期就是每月存一次,每次固定金額,一年到期後一次提出.
一年後,你的帳戶資產已達到18000元(1500*12個月),可以做些小投資.比較保守的就是存一年定期存款.18000元存一年可得利息收入400多. 或者考慮投資債券或者基金,不推薦買股票.
當你的帳戶資產達到5萬多,可以購買銀行提供的長\短期投資理財計劃.每家銀行都會不定期推出,有多種套餐供選擇,投資門檻5萬起,到時候可以向銀行櫃台詳細咨詢.
如果你對股票有了解,當帳戶資產達5萬以後,可以考慮投資1~2萬入股市.
9. 關於大學生,我們該如何個人理財
大學生,努力學習比較專業的知識、積極參加一些社會活動積累經驗就是最好的理財。
同時大學生應該開始對自己的人生進行規劃,包括未來發展職業、地域、方向,業余時間也可以去學習理財知識,爭取考個理財規劃師,以後工作之後開始理財。
10. 大學生如何理財規劃
大學生理財規劃可以這樣,存一部分定期的錢,再留一部分買基金版或者股票,這樣總有可能權會變富裕的。買基金或者股票要看好機遇入手,學會打理,關注熱點新聞,隨時調整好自己的倉位。還有一個就是打工,做兼職,為自己存錢,才有更多的本金去理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