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小學生怎樣學理財
小學生理財,說到家是怎樣把零花錢存起來。首先讓監護人代你開立個活期存摺,寫上自己的名字,把平時未用完的零花錢存進去,你會發現存到存摺里的錢,一般情況下不捨得向外支取的,這樣就能很好的幫你積下一筆可觀的收入了。小學生的理財不在於利息而在於平時的積累。
(一)樹立孩子正確金錢觀
步驟一、常在日常生活中討論。要讓小朋友分清楚「需要」與「想要」這個理財概念的第1步,最好的方式就是在生活情境中去討論。
步驟二、訓練小孩記賬習慣。有了記賬習慣後,不僅能了解錢從哪裡來,又花到哪裡去,還可以藉此學會當資源有限時,該如何分配、管理的能力。
當孩子開始花零用錢時,小學生進入高年級、或是剛上「初中」等重要階段,因為生活型態改變較大,至少要能記賬1個月以上,讓新生活的消費面貌進到小孩腦中,之後即使不記賬了,小孩也會有數字概念,同樣有記賬效果。
步驟三、一起監視花費行為。孩子剛開始花零用錢時,會覺得自己變得「獨立」了,可能每樣東西都想要,所還要定期與他進行賬本討論,藉此更清楚孩子的理財
性格、想法,進而找到循循善誘的機會。父母要有堅持的態度,千萬不要因為小孩提早花完零用錢就心軟而給錢。應該讓小朋友了解,當財務透支時,就必須學會忍耐,而非伸手要錢。
步驟四、學會設定目標。「不是把零用錢統統存下來,就是好的理財。」人的一生中要不斷面臨金錢選擇、規劃的問題,因此,協助小孩從小學會設定目標、了解延遲享受就能有計劃達成目標的能力將會受用無窮。等到小孩有基礎的理財知識後,就可以給他們提問題,像是「下星期我們要去百貨公司,你想買什麼?」「我們要去書店,但是只有200元的預算,你打算怎麼安排?」「當小孩設定出規劃後,就進一步誘導他們思考,如何在「總額框架」中,一步一步學會規劃。
(二)孩子財商培養的有效方法
倡導家長和孩子一起接受早教,這樣能夠幫助家長及時了解到孩子的知識儲備,以便在實際生活中進行配合。
1.在孩子踏入小學校門之前和孩子一起上早教理財課(3~4歲)
2.和孩子一起制定他的入學派對花費預算(5~6歲)
3.和孩子一起制定家務
活動報酬清單(7~10歲)
4.和孩子一起商討他的月度零花錢數目(11歲)
5.和孩子一起申請屬於他的兒童銀行卡(12歲)
6.和孩子一起制定家庭短途旅遊的花銷計劃(13歲)
7.和孩子一起選擇家庭保險案(14歲)
8.和孩子一起開設他自己的投資帳戶(16歲)
(三)讓孩子早知道的理財智慧
為了啟蒙小孩,猶太母親都會問:「假如有一天你的房子被燒,你的財產被人搶光,那麼你將帶著什麼東西逃命?」
通常小孩都會回答「鑽石」、「金錢」一類的答案,但是母親此時會說:「你要帶走的不是錢,也不是鑽石,你該帶走的是智慧。」因為智慧是任何人都搶不走的。
猶太人財商教育最重要的一點,是培養孩子延後享受的理念,就是指延期滿足自己的慾望,以追求自己未來更大的回報。
《我是小小理財家》
別看我是小娃娃,
我是小小理財家。
理財方面是行家,
理財不比大人差。
不鋪張,不浪費,
勤動腦,巧計算,
看得遠,算得精,
該省的省,該花的花,
不攀比,不亂花,
科學消費是贏家,
勤儉節約人人誇。
Ⅱ 小孩如何理財為好12歲
把你的錢先分成幾個大類。比如:吃飯,學習,車費,零花。從每個分類裡面去計劃使用,該花的花,該省的省,先試試這個辦法,看自己是否能有結余。
Ⅲ 有什麼比較適合小孩子的理財方式嗎
對於兒童的理財教育卻有必要。這里向你介紹一種美國父母教育孩子理財的方法,我用過了,效果很好。你可以每月給孩子一定的零用錢,但是,要求孩子必須有一部分要積累,比如,每月給孩子5元,可以花掉2元,必須積攢3元,而花掉的那部分也要有原則,有一定的限定范圍,比如學慣用品、食品、飲料等,比較貴重的物品的購買,父母有建議權,但沒有決定權。另外,既然是給孩子的零用錢,就不要過分干涉。另外,也要堅持經常。孩子積蓄的錢多了,可以考慮存入銀行,不過,孩子的錢盡量不要太多,也要讓孩子明白,這錢並不是真正意義上的孩子自己的錢,而是父母給他們的,不要讓孩子感覺到這時孩子自己的私有財產。
Ⅳ 怎麼鍛煉孩子從小理財
家長不能對孩子的來花銷放任自流自,因為成長期的孩子喜愛模仿成人,從而產生與年齡和心智不相符的消費行為。「但也不能談錢色變」。
家長們可以參考國外做法,在家裡以孩子的名義設立賬戶,並以分擔家務的方式,從賬戶里劃撥「報酬」。
家長要從小培養孩子的理財觀,可把孩子的「壓歲錢」分賬管理:一部分由孩子掌管,作為其全年的零用花費,但指導其理財;一部分考慮給孩子買保險;另一部分則以孩子的名義存入銀行,作為其教育費用
Ⅳ 怎麼培養孩子的理財能力
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孩子們的壓歲錢也「年年看漲」。然而隨之而來的問題也不斷產生,比如當前在孩子中已出現了互相攀比壓歲錢,用壓歲錢相互「請客」,購買高檔用品、昂貴玩具等現象。如何才能正確引導孩子們正確使用壓歲錢,已經逐漸成為家長們最關注的話題。 在中國習俗里,壓歲錢代表長輩對晚輩的美好祝福,是送給孩子的護身符,保佑孩子在新的一年裡健康成長。不過,越來越多的壓歲錢在使孩子們變成「富翁」的同時,也產生了一個新話題——壓歲錢應該怎麼打理?理財專家表示,壓歲錢理財觀念的培養以及教育需要得到父母的高度重視和正確引導。少兒期是孩子價值觀、財富觀形成的重要階段,在這段時期,體驗式的理財教育將有助於培養孩子正確的財富觀、掌握科學的理財方式,這將使他們終生受益。 對於,財專家認為首先是要有3個「意識」:第一步是讓孩子明白錢的意義,最好以孩子的名義開設一個銀行賬戶,讓孩子把自己的壓歲錢、零花錢都存進去,培養孩子的「主人翁」意識。其次,就要讓孩子樹立「記賬」意識,記賬的根本並不在於這一形式本身,而在於培養他們規劃金錢的本領。父母通過這一過程也可以直觀地檢視孩子的消費傾向,了解他們對金錢的感受,萬一發現偏差,也可以適時糾正。最後,則是要注意樹立孩子的「目標」意識。家長可詢問孩子是否想達成某種目標,並監督他們通過自己的理財達到這樣的目標,最終讓孩子們體驗到目標實現後的快樂。 接下來家長就應該與孩子共同學習、規劃適合自己的理財方式,目前越來越多的金融機構都紛紛針對兒童成長和教育,為家長們推出專業的理財產品服務:保險、基金、股票、金銀、收藏品等等,但在選擇穩妥的儲蓄和高風險的投資時,家長們往往還是會憂慮到孩子未來所需是否足夠或者是否穩妥等問題。調查顯示,中國家庭理財的很大目的之一就是給子女留下一筆錢,從這個角度出發,用壓歲錢為孩子購買保險不失為一個明智的理財方式。
Ⅵ 如何讓孩子學會理財
春節最讓寶貝開心的除了禮物外,最讓寶貝開心的應該是紅包了,大部分的父母都是將紅包幫孩子收起來,想等孩子大點再給他使用,但是這樣的做法是正確的嗎?
一味的把孩子紅包收起來只會讓孩子失去認知理財的能力,還有缺乏對財商的培養!對於3歲的孩子,財商能力就開始隨著年齡升級了,父母可以根據孩子的年齡段給孩子一些「小權利」管理壓歲錢。什麼是財商?財商就是一個人認識金錢和駕馭金錢的能力。是理財的智慧,它包括兩方面的能力:一是正確認識金錢及金錢規律的能力;二是正確應用金錢及金錢規律的能力。讓我們來看看3-6歲的孩子財商能力:
3歲:辨認錢幣。逐步教會孩子認識紙幣、硬幣的幣值,甚至可以教孩子認識不同幣種。
4歲:可以學會用零錢購買簡單的用品,例如如畫筆、小零食等。
5歲:弄明白錢是勞動得到的報酬,並正確進行錢貨交換活動。
6歲:能數較大數目的錢,開始學習攢錢,培養「自己的錢」意識。
除了財商教育,父母還要注意以下幾點:
1、讓孩子懂得其無權支配父母的金錢
三歲的寶貝已經很喜歡自主地從琳琅滿目的商品架上,把自己喜歡的東西放在購物車內,如果不給其購買,他會以哭鬧威脅,很多家長因此妥協,家裡的玩具也就越來越多!父母應該告知孩子這是父母辛苦賺的錢,寶貝無權支配他,堅持不需要的東西不該買,無論孩子如何哭鬧!久而久之,孩子會逐漸養成好的習慣,買東西之前總要徵得大人的同意,而且每次只能買一定數量的東西。
2、使用現金消費
和孩子外出購物時,盡量用現金消費!如果每次消費你只使用信用卡等其他卡片,孩子肯定會對這種東西產生困惑,因為大部分7歲以下的孩子,都不會把信用卡和它裡面的錢聯系在一起,他們會認為信用卡有魔力,能買無窮無盡的東西。
3、讓孩子懂得支配自己的零用錢
學會用錢和賺錢一樣重要,既然是教孩子理財,就要給孩子一定的自由度,要不然她永遠不知道該如何使用錢,只要把握住大原則,既不可以透支,糖果和可樂等碳酸飲料要盡量少買,之後所要做的就是相信他的能力,同時在心理上接受她可能會亂花錢的風險。既然是讓他決定,在生活中必定要遭遇取捨的問題,尤其是面對多項選擇,在這個過程中,他的消費習慣被不斷挑戰著,像看電影和書,想看的卡通電影永遠都很多,依他手裡可支配的那點錢,她只得有所取捨地進行選擇。這裡面的教育遠比只盯著他具體花多少要有幫助。
4、不要欺騙孩子
有這樣一個母親,從孩子很小的時候就告訴孩子把紅包給媽媽,媽媽幫你存在銀行,等你長大了自己去取出來,寶貝小心翼翼的保存的媽媽給他的「存單」,等到他10歲的時候,他把存單交給媽媽,想取出紅包錢時,媽媽大笑,這些是發票,無法領錢的!孩子的自尊心受到了極大的傷害,從此開始亂花媽媽的錢!欺騙孩子加上將孩子的金錢沒收,這樣會讓孩子有巨大的挫敗感,同時,孩子也會失去對別人的信任。
5、給孩子一個儲蓄罐
給孩子一個儲蓄罐,讓他把自己的錢都放進去,定期拿來出數一數,這樣做可以教孩子數數,帶著對自己錢的興趣去數數,肯定學得很快,也能讓孩子懂得積少成多的道理,同時讓孩子懂得付出的勞動越多,得到的報酬也越多,當然孩子的耐心也在這其中得到了很好的培養。
6、讓孩子學會理財
等孩子長大有越來越多的零花錢時,就要讓孩子學會理財觀念,給孩子一張儲蓄卡,讓孩子參與存錢定投等銀行活動,讓孩子從「給孩子錢」向「讓孩子去賺錢」轉變,讓孩子早早明白,學會將積累的財富去創造更多的財富。讓孩子自主學會賺錢的方法,比如自己推薦自己的作品,讓孩子在實踐中體會討價還價,打折處理、會員價等一些商業運作方法。通過這樣的教育,孩子心裡有了盈虧的權量,懂得了計算得失,知道了付出與勞動報酬的關系,對「錢」的意識有了根本性的轉變。
7、不要給太多的零花錢
有的父母對孩子過於溺愛,每次都大手大腳的給孩子零花錢,孩子表面上過著無憂無慮的生活,但是對他以後的人生埋下了很多隱患。有這樣一個真實的案例:一個經商的父親從小給孩子的零花錢比一個正常的工人工資都多,加上從小沒有時間教育孩子,孩子養成了大手大腳花錢的習慣,孩子16歲時,父親經商失敗,家道中落,而孩子已養成了大手大腳花錢的習慣,最後走上了搶劫殺人的道路,並且在殺了多個無辜受害者後,他沒有任何的悔意,他最後的微笑讓人膽寒!
「理財從娃娃抓起」,但是基於中國社會的傳統,大多數的父母不願意過早讓孩子接觸錢,認為孩子會變得勢利。很多父母失去了對孩子最好的財商教育時間,其實不然,隨著近幾年社會經濟的飛速發展,經商、賺錢開始變得地位重要起來。在越來越商業化的社會里生存,「財商」顯得越來越重要。
孩子出生就是一張白紙,你的孩子是小財神,還是殺人犯?家長的教育尤其關鍵,讓我們學之改之,培養出越來越多的小財神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