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如何抓有效投入
深化「三個認識」,把投資工作抓得更緊
深化對投資重要性的認識。從基本市情看,目前的基本市情和最大矛盾還是發展不足,而發展不足的主要症結在於投資不足。從發展經驗看,要繼續堅持「發展為上、投資為本」不動搖。從投入產出規律看,「十二五」前3年的投資,關繫到期末「三個翻番」目標的實現,關繫到省市黨代會確定的合肥「三步走」戰略部署的進程。我們要深刻認識到,現階段在消費缺乏亮點、出口持續乏力的形勢下,投資就是增長,不抓投資,合肥發展沒有出路;不擴大有效投入,合肥加快發展沒有希望。不論宏觀環境如何變化,我們抓投資的決心不能有絲毫的改變。
深化對投資緊迫性的認識。從區域競爭態勢看,長三角的南京、杭州,中部的武漢、長沙,均在大力度地擴大投資(2011年均在3000億元以上),省內兄弟城市投資勢頭強勁。從我市投資態勢看,工業方面「缺大少新」,基礎設施投資進度放緩,房地產投資已連續3個月同比下降,現代服務業基本沒有牽動性的重大項目。我們要清醒認識到,現階段城市之間的競爭仍然是以投資為主的較量,投資就是地位,如果投資掉下來,不僅意味著增長速度要滑坡,更意味著與先發地區的發展差距要拉大,在全國省會城市中的位次要後移。全市上下要切實增強危機感和緊迫感,不論面臨多麼大的壓力,我們抓投資的力度不能有絲毫的減弱。
深化對投資利好性的認識。從宏觀政策看,國家把重視實體經濟發展上升到戰略層面,這意味著將有更多的政策和資源向實體經濟傾斜,合肥已經初步占據了製造業高地,擴大工業投資面臨著重大的歷史機遇。從城市定位看,打造現代化新興中心城市,向區域性特大城市邁進,將為發展以商貿為主的現代服務業創造出巨大需求。從業態發展看,隨著合肥城市功能和品位的提升,一線城市發展起來的新型業態將不斷向合肥集聚和轉移,我們已經具備了迎接新型業態轉移的良好基礎,擴大新型業態投資將成為一個潛力巨大的新領域,在這方面我們不能失語,應該有所作為。從城市特色看,區劃調整後合肥從濱臨巢湖到坐擁巢湖,中央和省把巢湖治理開發的重任賦予了合肥,加快環巢湖治理開發既是一份大責任也是一篇大文章。特別是,區劃調整後的合肥,工業以前是以加工製造業為主,現在有了廬江的鐵礦、硫礦等礦產資源,發展重化工業有了支撐;旅遊無論是服務還是資源,在全國省會城市都是很豐富、高層次的,這兩大板塊發展空間很大。我們要正確認識到,現階段,合肥擴大投資面臨著諸多戰略機遇,投資就是希望,只要路子走對了,抓手選准了,工作干實了,我們的整個起點就會上升到一個新的台階。不論遇到什麼樣的困難,我們抓投資的信心不能有絲毫的動搖。
突出「六個重點」,把投資工作抓得更實
完成今年4000億元的投資任務,我們要突出六個重點:
向工業大發展要投資,力爭完成1600億元。全力推進122個億元以上項目,重點加快聯想基地、寶龍達筆記本基地、航嘉電器、晶澳太陽能等一批重大項目建設;盡快開工建設京東方8.5代線、江汽納威司達發動機、日立建機3萬台挖掘機、大陸輪胎二期、深圳豪威LED、廣銀鋁業等項目。積極推進產業轉型升級,大力推動創新成果轉化,超前謀劃一批新的戰略性新興產業、先進製造業重大項目,保持投資持續快速增長。
向城市大建設要投資,力爭完成投資420億元。大力推進綜合交通樞紐項目建設,建成啟用新橋國際機場,實施環巢湖大道、合馬路、合肥港綜合碼頭二期、巢湖船閘、裕溪船閘、中派河碼頭等工程,加快合肥鐵路樞紐南環線等項目建設,力爭全年鐵路投資過50億元。加快推進城區路網建設,開建城市軌道交通一號線、啟動二號線,推進包河大道濱湖段、銅陵路高架、阜陽北路高架等一批重點工程建設。積極推進市政公用設施建設。著力推進巢湖綜合治理「八大工程」,利用3-4年時間,完成投資300億元,今年要啟動52個子項目,完成投資47億元。大力支持巢湖、廬江「十大工程」建設,促進區域統籌發展。
向房地產大調整要投資,力爭完成投資900億元。引導房地產企業調整產業結構和產品結構,房地產開發全年新增普通商品住房1230萬平方米,實施城中村改造、舊城改造、老舊小區改造項目71個,力爭完成投資800億元。新開工各類保障性住房7萬套,力爭完成投資100億元。
向服務業大提升要投資,力爭完成投資600億元。把加快服務業發展擺上重要位置,加快國際金融後台服務基地、要素大市場、新橋臨空產業園、撮鎮商貿物流開發區、中國農產品物流園等重點項目建設。加快完成環巢湖旅遊總體規劃,謀劃實施一批高水平、大體量、標志性的文化、旅遊項目。
向民生大改善要投資,力爭完成投資235億元。深入實施33項民生工程,並在教育、醫療、社保等重點領域選擇一批新的具有合肥特色的民生項目強力實施(「33+X」),全年市本級完成民生投入155億元。加快 「濱湖之星」電視塔、合肥中心圖書館、市博物館、市規劃館、合肥人力資源市場、合肥七中、十中異地新建等社會事業重點項目建設,全年完成投資80億元。
向城鄉大統籌要投資,力爭完成投資70億元。加大城鄉統籌力度,在繼續抓好水利、道路等農村基礎設施建設的同時,把新農村建設與土地整理有機結合起來,以新橋機場周邊、董鋪和大房郢水源地、廬江湯池三個區域為重點,全年實施土地整治總面積15萬畝,力爭完成投資70億元。
實施「五大舉措」,把投資工作抓得更強
抓招商。力爭全年招商引資突破2100億元、外商直接投資突破16億美元,每個縣(市)區、開發區均要引進4-5個投資超10億元的工業或服務業大項目,其中四大開發區各引進一個超50億元的工業大項目。
抓融資。深化與國開行、建行、交行等大型金融機構的戰略合作,加快政府融資平台退出和再認定工作,細化各金融機構年度新增貸款目標,確保全年新增貸款1000億元,力爭實現1200億元。實施「百家企業上市」工程,力爭新增10家上市公司;加大企業債券、產業投資基金、創業投資基金、中小企業集合債券等發行力度,力爭全年直接融資規模突破400億元。加大對中央和省里資金、外國政府和組織優惠貸款的爭取力度。創新融資方式,引導保險、基金等社會資本和民間資本進入實體經濟、基礎設施、社會管理等領域。
抓土地。要堅持開源與節流並舉,深入推進節約集約用地工作,積極爭取增量、盤活存量、用好流量、把握用量,最大限度滿足發展和建設用地需要。
抓政策。密切跟蹤支持小微企業發展18條政策落實情況和效果,及時完善四大政策體系、大項目招商導則、財政性資金存放銀行管理辦法、金融機構考核辦法,加快制定危舊房和城中村改造等政策,增強政策引導的有效性。同時,圍繞擴大有效投入、加強要素保障等關鍵環節,做好政策研究儲備。
抓調度。把各板塊的投資工程化、項目化、定量化,把任務分解落實到主管部門和縣(市)區,與政府目標管理考核相掛鉤。進一步完善重大項目調度服務機制,嚴格落實縣(市)區級政府屬地責任,繼續推進機關效能建設。
『貳』 晶澳太陽能為什麼退市
為了融資,准備在國內借殼上市,再套一筆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