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理財融資 > 保險理財化

保險理財化

發布時間:2021-08-15 07:12:42

㈠ 保險理財靠譜嗎,會不會賠本

保險理財是有風險的,是存在賠本可能的。投保人根據合同約定,向保險人支付保險費,保險人對於合同約定的可能發生的事故因其發生所造成的財產損失承擔賠償保險金責任,或者被保險人死亡、傷殘、疾病或者達到合同約定的年齡、期限等條件時承擔給付保險金責任的商業保險行為。

2、保險必須對危險事故造成的損失給予經濟補償。

所謂經濟補償是指這種補償不是恢復已毀滅的原物,也不是賠償實物,而是進行貨幣補償。因此,意外事故所造成的損失必須是在經濟上能計算價值的。

在人身保險中,人身本身是無法計算價值的,但人的勞動可以創造價值,人的死亡和傷殘,會導致勞動力的喪失,從而使個人或者其家庭的收入減少而開支增加,所以人身保險是用經濟補償或給付的辦法來彌補這種經濟上增加的負擔,並非保證人們恢復已失去的勞動力或生命。

3、保險必須有互助共濟關系。

保險制度是採取將損失分散到眾多單位分擔的辦法,減少遭災單位的損失。通過保險,投保人共同繳納保險費,建立保險補償基金,共同取得保障。

4、保險的分擔金必須合理。

保險的補償基金是由參加保險的人分擔的,為使個人負擔公平合理,就必須科學地計算分擔金

㈡ 保險理財產品真的靠譜嗎

理財這事,看似簡單,其實深奧。
理財就是生活呀。
你說的那種情況,屬於傳說。目前看是這樣。
如果有人在你耳邊不停的說,那是誤導消費。
日本人,人均7張保單,這話不錯,但是人家那是為了保障,不是為了收益。
買保險,一定要關注的是保障。保險知識理財的一種工具,是最具防禦性的工具,是中長期理財。
存錢保本去銀行,保障風險找保險公司,投資收益去找證券(股票和基金)。
風險和收益成正比,這是鐵律,說無風險賺錢,那時騙子。
況且,講白了一個道理,都說錢生錢,如果大家都錢生錢去了,誰還幹活。
賺錢,一定是自己的事,想不勞而獲,那是不可能的,至於怎樣省錢,守住錢,資產保全,對抗長期的通脹,規避未來不確定的財務風險,那是狹義上的理財。

將下面一段話摘錄給你,洗完更會有幫助吧。這是我最喜歡的,對於理財的解答。

理財 其實是一種生活方式
年輕是資本,年老是財富
將資本轉化成財富,是一輩子的事。
理財是什麼?
是炒股、買基金、投資房產?還是炒黃金、買外匯、再買幾幅外國油畫?若真是如此,我們又何必反反復復言必稱「可持續性」呢?
理財本來是為了讓財務更健康,生活更幸福,讓人的一生在有效的保障之下安然度過。
炒,是對理財的最大誤讀。
單一的金融產品投資蘊含著很大的風險,那進行有效的資產配置就是理財了吧?通貨膨脹高起與資產價格暴跌並行,有效的資產配置未必能完全規避風險,至少在 泡沫破滅的那個階段是如此。
理財是一種綜合的個人及家庭財務規劃嗎?
這個答案最接近教科書,通過長期有效的金融資產配置,確實能夠達到規避風險、資產增值、甚至財務自由的目標。不過財產規劃固然重要,但忽略了職業規劃,人脈投資、以及如果應對極端風險等內容,同樣很難實現財務自由。金融資產投資只能屬於狹義理財的范疇。
廣義上理解,理財不僅是資產的保值增值和財務規劃,更是一種習慣,生活方式,是一輩子的事情。每個人都有與生俱來的天賦和資源,在後天的成長過程中通過不斷的教育和外界影響,有些資源得到強化。把資源轉化為財富的過程就是廣義的理財。
日常生活中我們需要隨時隨地的尋找被低估的資產,將手中的現金轉化成這些資產,以抵抗通貨膨脹,避免財產縮水。
自從金本位的體制解體後,為支持人類不斷擴張的經濟活動,信用創造的速度越來越快,貨幣泛濫成為一種趨勢。長期來看貨幣必然貶值,只是有時快,有時慢,各個地區不同而已。特別是在當前虛擬經濟超越實體經濟的情況下,貨幣資本的增值速度一定會落後於金融資本,完全的持有貨幣不是一個理性的選擇,比較一下20年前的物價和現在的水平就能夠明白這個道理。
可見,狹義理財也就是金融資產配置的過程需要貫穿人的一生,即使不是投資高手,也可以通過尋找適合自己的投資策略和方法來戰勝通脹。
職業發展也是重要的理財手段,它能給你帶來源源不斷的現金流。在分工越來越細的今天,要想取得職場上的成功,職業規劃是必不可少的,甚至比財務規劃更重要。當然,也可以離開職場,選擇創業,只不過這是風險更高的一種理財行為。可見,投資理財活動已經滲透到我們生活中的方方面面,這也是為什麼說理財其實就是一種生活方式。
一個人怎麼對待財富,那麼他也會怎麼對待生活。
是積極的還是消極的、是沖動的還是謹慎的、是勤奮的還是懈怠的、是勇敢的還是懦弱的、是偏激的還是溫和的,不同的心態決定不同的投資理財結果和不同的生活方式。生活中可以窺見人性的復雜,投資理財過程中也是對人性的檢驗,理財同生活一樣,是對人生的磨練。
年輕是資本,年老時財富,如何把資本轉化成財富,這是一個投資理財的過程,將貫穿人的一生。那麼,你准備好了么?

祝好!

㈢ 保險理財產品的近7日年化是最終收益率嗎

不是它的收益會有小幅度的波動不確定

㈣ 銀行理財與保險理財有什麼區別

保險理財和銀行理財都屬於穩健類的理財產品,而且有時候銀行都有在賣,但實際版上兩者的區權別非常大。

首先,保險理財兼具保障和理財功能,但銀行理財只有理財功能;

其次,保險理財的發行方是保險公司,而銀行理財的發行方是銀行;

第三,保險理財的資金可以投向股市,但銀行理財的資金不能投到股市,大部分都投到債市;

第四,保險理財的期限較長,很多都在一年以上,但大部分銀行理財的期限都在一年以內;

第五,保險理財的購買起點低,一般1000元或1萬元就可以,但銀行理財的起點是5萬元;

第六,保險理財比銀行理財的收益可能要高一些,但是風險也要大一些。

大家在購買保險理財的時候,一定要仔細閱讀產品說明書,弄清楚每一個條例。

拓展資料

理財(Financing),指的是對財務(財產和債務)進行管理,以實現財務的保值、增值為目的。理財分為公司理財、機構理財、個人理財和家庭理財等。

人類的生存、生活及其它活動離不開物質基礎,與理財密切相關。

「理財」往往與「投資理財」並用,因為「理財」中有「投資」,「投資」中有「理財」。

所謂的理財也不僅僅是把財務往外投,被投資也是一種理財,不懂得被投資也就不懂得怎麼更好投資。

㈤ 保險理財靠譜嗎

保險理財雖然靠譜,但是買保險,首要目的在於保障,切不可盲目進行投資理財。

1、理財功能越強風險越大

因為理財是保險的一個附加功能,保險產品的理財功能越強,其保障功能就越弱。然而市面上有不少保險公司為了迎合投資人的心理,過多強調了保險的理財功能。理財型保險產品是一種弱化保障功能、強化收益性的理財產品,主要為萬能型和分紅型的壽險產品,但一般為短期躉繳型。

2、不要盲目追求高利率

尤其是部分保險機構大力發展短期險和高收益的萬能險產品等理財型保險業務,期限多為1年或2年,結算利率達到5%甚至更高,這種產品為追求高收益率,大多配向收益高、流動性低的另類資產,比如不動產、基礎設施、信託等,形成了「短錢長配」的新情況,存在較大的流動性風險。

3、警惕互聯網理財

不過,對普通消費者而言,最大的風險在於信息披露不充分。互聯網保險業務主要是通過消費者自主交易完成,與傳統交易方式相比,缺乏面對面的交流溝通。而網路銷售強調吸引眼球、誇張演示的營銷方式,與保險產品嚴謹審慎、明示風險的銷售要求存在較大差異。

4、理財前看清完整信息

而且部分第三方平台銷售保險產品,存在信息披露不充分、弱化產品性質、混同一般理財產品、片面誇大收益率、缺少風險提示等問題,損害了消費者權益。

注意事項:

1、收益通常與風險是成正比的,市場上絕大部分理財產品都是非保本浮動收益型的,這種高收益也只是預期收益,背後往往要承擔更高的風險。因此一定要在了解風險承受能力的基礎上挑選適合的產品,並且詳細了解產品的投資方向和風險控制措施,購買適合的產品。

2、特別提醒家庭理財時,不能往往只關注收益,而忽視或輕視對家庭的保障規劃。如果理財金字塔的基座上一旦出現了一個大窟窿、無底洞,財富就會面臨大幅縮水甚至被消耗殆盡。就是說,只有在擁有完善保障的基礎上,再進行投資才是明智的選擇。

參考資料來源:人民網-保險理財背後的玄機

㈥ 理財型保險有什麼

一、 分紅險是保險理財產品的一種,在分紅險運營的過程中。項目經理會在每年的年終,將保險的的盈餘部分按照一定的比例向保險持有人進行分配的人壽保險新產品,類似於股票的分紅。 分紅型保險保單持有人在獲取保險保障同時,也可以獲取保險公司的分紅,即與保險公司共享經營成果,該保險是抵禦通貨膨脹和利率變動的主力險種。分紅保險的紅利有多種處置方式 :靈活領取、累積生息、抵交續期保費、購買交清增額或者進行年金轉化等。
二、投連險: 投連險又叫做投資連結險。它的保險內容至少要包括一項保險責任。它分設賬戶來投資,有的賬戶風險大,有的賬戶可能風險小,投保人可以根據自己的風險承受能力在賬戶之間選擇資金的比例,但是投連險的投資風險完全是由投保人承擔。是一種將投資功能復合在保險之上的險種,其本質仍是保險,目前保險市場上的投連險一般針對被保險人意外、身故和殘疾進行賠付。一般收入相對較高的單身人群或收入穩定的家庭都適合購買投連險。而且,只有長線持有才能獲得投資市場的平均收益,實現投連險投資和保障功能價值的最大化。
三、萬能險: 萬能險與投連險有相似之處,但它有最低保底收益,而且它的投資風險對於投連險來說相對穩健。具有彈性高、成本透明、可投資的特徵,保險合同成立期間,保費可隨著保單持有人的需求和經濟狀況變化,投保人甚至可以暫時緩交、停交保險費,從而改變保險金額,萬能險一般適合收入穩定,有一定經濟收入的人群購買。

㈦ 理財型保險誰買誰後悔

投資理財的方式有很多種,儲蓄、保險、股票、債券、期貨、房地產、黃金、古董、郵票等,但是理財的優先工作是想辦法保護自己和家人,以面對突然遭遇收入無著的狀況。保險的本質是保障,然而,很多人也利用保險理財。俗話說,你不理財,財不理你。可見家庭理財對於每個家庭都是非常重要的。

三、綜上總結

因此,我們在購買保險產品的時候,特別要留個心眼,一般來講保險產品的銷售人員都會把產品最好的一面告訴你,但是產品的性價比高低是相對的,我們要辯證性地看待這個問題。如果你期望買重疾險或者定期壽險,那麼我建議你直接購買消費型保險,不要貪圖多少年後返還保額,最終三四十年後通貨膨脹不知道什麼程度,返還的那幾十萬保額能有什麼用呢。

希望我的答案對你有所幫助。

㈧ 保險理財產品有風險嗎

一般情況下,目前基本上產品都是有風險的,除非合同文本協議上注回明是保本產品,沒答有註明的都是有本金損失的風險,具體風險程度要視產品的投資標的范圍,投資需謹慎。
購買理財產品前,建議您閱讀合同,留意投資標的范圍,風險介紹等。

閱讀全文

與保險理財化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黃金怎樣知道真假 瀏覽:37
手機換外匯嗎 瀏覽:126
鄭棉期貨網上開戶 瀏覽:741
20元歐元等於多少人民幣 瀏覽:560
160629基金還有可能再漲 瀏覽:775
中國三大貴金屬交易所 瀏覽:167
京能集團境內項目投資管理辦法 瀏覽:227
國內貴金屬整頓 瀏覽:212
歡樂頌2外匯 瀏覽:800
政府申請國家貸款 瀏覽:598
黃金投資收益率 瀏覽:866
12月6號美元兌人民幣 瀏覽:101
理財r0 瀏覽:70
600611大眾交通股票 瀏覽:257
歐式看漲期權價格計算 瀏覽:918
適合90後怎麼投資理財 瀏覽:218
混合型基金漲跌看什麼 瀏覽:628
專利對股票 瀏覽:125
東方財富手機版怎麼看南下資金 瀏覽:907
小米貸款取現收費嗎 瀏覽:4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