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長期應付款的分錄,每一期的應分攤融資費用是怎麼計算出來的
大哥,你都考注會復了,厲害厲害~
這個制是怎麼來的呢?
首先,400萬,分了5期,每一期80萬,此次交易具有融資性質,400萬的現值根據年金系數推算,也就是說這400萬,其實只值3369891元,那剩餘的差額部分呢?只能當做融資費用來核算。
其次,每一期的80萬包含一部分貨款,一部分融資費用。融資費用根據現值×折現率計算,3369891×6%=202193.46。也就是這80萬裡麵包含202193.46元的容易費用和597806.54元的本金。
最後,你已經支付第一期了,第二期本金相應減少。3369891-597806.54=2772084.46,再以這個數來算第二期的融資費用。方法同上。
同為注會狗,共勉。
⑵ 融資費用分攤的分攤額如何分配
按照年限分攤。
⑶ 融資租賃會計,承租人分攤未確認融資費用時,可以選擇的分攤率有哪些
承租人分攤未確認融資費用時,可以選擇的分攤率有
1、租賃內含利率內
2、銀行同期貸款利率
3、租賃容合同中規定的利率
4、使最低租賃付款額的現值與租賃資產公允價值相等的折現率
擴展閱讀:
融資租賃是指出租人根據承租人對租賃物件的特定要求和對供貨人的選擇,出資向供貨人購買租賃物件,並租給承租人使用,承租人則分期向出租人支付租金,在租賃期內租賃物件的所有權屬於出租人所有,承租人擁有租賃物件的使用權。租期屆滿,租金支付完畢並且承租人根據融資租賃合同的規定履行完全部義務後,對租賃物的歸屬沒有約定的或者約定不明的,可以協議補充;不能達成補充協議的,按照合同有關條款或者交易習慣確定,仍然不能確定的,租賃物件所有權歸出租人所有。
⑷ 未確認融資費用分攤率的概念
根據《企業會計准則——租賃》應用指南(2001)的解釋:
在實際利率法下,未確認「融資費用分攤率是指,在租賃開始日,使最低租賃付款額的現值等於租賃資產原賬面價值的折現率」。
⑸ 會計分錄及未融資費用分攤表問題
(1)購買價款的現值為:468×(P/A,6%,5)=468×4.212=1971.216(萬元)。
2008年1月1日公司的賬務處理如下:
借:在建工程 1971.216
未確認融資費用 368.784
貸:長期應付款 2340
(2)確定信用期間未確認融資費用的分攤額,如表所示:
*為尾數調整。
(3)2008年1月1日至2008年12月31日為設備的安裝期間,未確認融資費用的分攤額符合資本化條件,計入固定資產成本。
2008年12月31日公司的賬務處理如下:
借:在建工程 118.27
貸:未確認融資費用118.27
借:長期應付款 468
貸:銀行存款 468
達到預定可使用狀態:
借:固定資產 2089.486
貸:在建工程 2089.486
固定資產成本=1971.216+118.27=2089.486(萬元)。
(4)2009年1月1日至2012年12月31日,該設備已經達到預定可使用狀態,未確認融資費用的分攤額不再符合資本化條件,應計入當期損益。
相應的賬務處理如下(後邊的幾年的合體分錄):
借:財務費用 250.514
貸:未確認融資費用 250.514
借:長期應付款 1872
貸:銀行存款 1872
⑹ 企業融資租入固定資產,其融資費用的分攤額,應當計入( )。
A
答案解析:
分攤未確認融資費用時,按當期應分攤的未確認融資費用金額,借記「財務費用」科目,貸記「未確認融資費用」科目。
⑺ 承租人對未確認融資費用的分攤,應採用的方法是
承租人對未確認融資費用的分攤,應採用的方法是實際利率法。
承租人對未確認融資費用的分攤,應採用實際利率法。
未確認融資費用的分攤:
① 分攤方法——承租人應當採用實際利率法計算確認當期的融資費用。
每期分攤的未確認融資費用=應付本金的期初余額×融資費用的分攤率
② 分攤率的確定——可歸納為以下兩種情況:
一種情況是如果租賃資產以最低租賃付款額的現值作為入賬價值的——分攤率為計算最低租賃付款額現值的折現率。
另一種情況是如果租賃資產以其公允價值作為入賬價值——應重新計算融資費用分攤率。
即:分攤率=使最低租賃付款額的現值等於租賃資產的公允價值時的折現率
③ 支付租金和分攤未確認融資費用的賬務處理
借:長期應付款——應付融資租賃款
貸:銀行存款
借:財務費用等
貸:未確認融資費用
⑻ 未確認融資費用分攤表如何理解
首先要確定「未確認融資費用」的來源。
以債券發行為例:
如果債券以大於面值回的價格答發行,即債券面值100元/張,以101元/張發行,票面利率為6%(假設兩年期)。這個時候,購買債券的債權人多花了1元錢,表明該債券的實際利率低於6%,購買者需要提前把未來要得到的利息收益返還給債券發行者。
這里的6%是債券發行人的名義的融資費用率,上述情況中實際的融資費用率低於6%,假定為5.8%。對於債券發行企業來說,未來要支付100*6%*2=12元的利息,也即融資費用。但是在發行當日實際收到101元,100元是票面價值,1元則相當於未確認融資費用,按照實際利率法(5.8%)應在兩年內攤銷完畢。
其實,對於企業來說,未來支付的利息就是票面價值*票面利率,發行當日如果未按面值發行,不論是大於面值發行還是小於面值發行,差額就是未確認融資費用。
只不過,大於面值發行說明票面利率定的過高,高於實際市場利率;小於面值發行說明票面利率定的過低,低於實際市場利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