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東風出行計劃未來兩年運營10萬台車輛
1月2日消息,東風出行近日表示,在未來的兩年裡,計劃以武漢為樣板向其他城市復制,運營10萬台車輛,形成區域領先;繼而立足湖北、輻射全國,運營車輛50萬台,達到全國領先。
東風出行還表示,將深耕湖北市場,打造「1+2+6」城市生態圈,力爭湖北市場佔有率達成30%。並且其以「柚子(USERS)計劃」為指引,通過實施「五大工程」,最終實現1億用戶、千萬日單、百億產值、1款明星定製車的目標。
據了解,東風出行正式上線於去年5月28日,首個落地城市為武漢,隨後逐漸入駐十堰、襄陽等地區、目前,該公司已經在全國58個城市都取得了網約車經營牌照。
東風出行此前還攜手湖北省汽車流通協會、武漢經濟技術開發區政府、東風公司技術中心等數十家合作夥伴,共同發布《鴻鵠宣言》,相約共建出行生態聯盟。並在上個月推出打車節活動,12月1日當天呼單量超過35萬,成單近5萬。
本文來源於汽車之家車家號作者,不代表汽車之家的觀點立場。
『貳』 現場直擊!東風出行組建1000輛社區車隊!奮戰在一線
1月30日,全副武裝的東風出行志願者,將抗疫物資分發到需要的社區。
本文來源於汽車之家車家號作者,不代表汽車之家的觀點立場。
『叄』 滴滴為什麼開始接入如祺出行、東風出行等第三方服務商
滴滴出行正式推出網約車開放平台,開放平台將向第三方出行服務商開放。此前,滴滴先後與廣汽、東風、一汽等多家車企達成協議,「如祺出行」、 「東風出行」、 一汽運營的網約車服務等第三方服務商也將接入滴滴網約車開放平台。未來,用戶可以在滴滴出行App一鍵呼叫不同平台車輛。
2018 年,滴滴與 31 家汽車產業合作夥伴共同成立了洪流聯盟,提出共建汽車運營商平台,共同建設面向未來出行用戶與車主的服務平台。
滴滴方面稱,滴滴在網約車領域,有領先的大數據分析能力和運營管理經驗,能夠為合作夥伴提供技術平台、供需匹配和交易策略、運營和司機服務、司乘體驗優化、營銷與品牌建設、客戶服務響應和處置體系建設等等全面行業能力支持,共同推進行業發展。
『肆』 東風出行組建300人應急車隊!應急調度護送醫護人員上一線
1月26日,我們從東風汽車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東風公司」)獲悉,繼武漢全市網約計程車停止運營後,東風公司網約計程車APP平台「東風出行」暫停武漢網約車業務,並有300名「東風出行」司機報名應征組建起應急車隊,隨時接受應急調度護送醫護人員上一線。
本文來源於汽車之家車家號作者,不代表汽車之家的觀點立場。
『伍』 再推暖心政策,疫情期間東風出行免除運營車輛租金
這個原本應該熱熱鬧鬧的鼠年春節,被一場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侵襲。疫情當前,東風出行作為湖北人自己的出行平台,踐行東風公司"關懷每一個人關愛每一部車"的經營理念,通過組建愛心車隊、免除運營車輛租金、給司機和車輛配發防疫物資等各種形式,積極履行社會責任,支持和配合地方政府做好疫情防控。在最艱難的日子,東風出行這個最溫暖的平台,給這座城最有力的支持。
減免租金+調整獎勵政策讓司機沒有後顧之憂
面對疫情防控挑戰,東風出行平台發布了一系列暖心政策,用實際行動與所有司機夥伴一起共渡難關。
自1月24日起至疫情結束,東風出行對平台所有司機夥伴免除運營車輛租金(武漢、十堰、襄陽),盡最大努力緩解司機夥伴在疫情停運期間面臨收入斷檔情況。
"我也是武漢伢,武漢是我家!"像東風出行員工先鋒隊出征時所立下的誓言一樣,東風出行這個"湖北伢",也在這場保衛戰最前線的陣地,以實際行動,體現著這個年輕平台應有的果斷和堅決,也體現著央企的責任和擔當。在這場抗擊疫情的戰斗中,每一個司機都是英雄,東風出行平台也會始終與英雄們攜手並肩,闊步朝前!
本文來源於汽車之家車家號作者,不代表汽車之家的觀點立場。
『陸』 東風集團投資博泰/軟銀或再投滴滴3億美元|小智一周要聞
盡管新冠肺炎疫情讓全球車市蒙上了厚厚的一層冰霜,然而在智能駕駛領域,卻依舊是融資捷報不斷。3月24日,智駕科技宣布獲得瑞立集團戰略投資,緊隨其後,博泰也傳出獲得東風集團戰略投資的消息,與此同時軟銀則被曝欲投資滴滴自動駕駛部門……除此之外,本周智能駕駛領域還有哪些大事發生?下面一起來看看!
圖森未來與采埃孚合作研發量產化無人駕駛卡車系統
近日,外媒報道稱商湯科技將推遲今年首次IPO計劃,轉戰私募市場,尋求5至10億美元融資。此前,商湯科技計劃今年在香港IPO至多融資7.5億美元。
作為中國估值最高的AI公司之一,商湯科技成立於2014年11月,自成立至今公司總計獲得超過30億美元的融資,其最新一輪融資被報道於2018年9月公布,彼時的估值約為60億美元。而去年7月,商湯科技聯合創始人兼CEO徐立在接受彭博社采訪時表示,公司估值已超過75億美元。盡管如此,當前金融市場受疫情影響嚴重受挫,現在之於商湯科技確實不是一個上市的好時機。
小智點評:在人工智慧領域,商湯科技憑借龐大的業務版圖獲得了眾多國內外頂級投資機構的青睞,並一度被認為是「融資機器」,不過就算此前商湯對資本市場的吸引力再大,也抵不過疫情對市場的沖擊,只盼商湯能在此次調整之後,重新出發,打上漂亮的一仗。
豐田提名外籍董事會成員?加快自動駕駛進程
近日,豐田公司提名該公司自動駕駛和機器人部門CEO詹姆斯·庫夫納(JamesKuffner)從今年6月份開始進入公司董事會。這標志著豐田公司接下來的發展重心,正從傳統汽車生產轉向下一代移動出行業務。
庫夫納於2016年1月加入豐田,此前供職於谷歌的機器人部門,是該部門的聯合創始人。加入豐田之後,庫夫納幫助豐田在矽谷成功建立了耗資10億美元的豐田研究院,該部門負責開發人工智慧技術,此技術將成為自動駕駛和聯網汽車的支柱。庫夫納表示,豐田的自動駕駛汽車計劃,就是屬於他這一代人的「登月計劃」。
小智點評:豐田近日在自動駕駛領域動作頻頻,除了提名新董事,還先後投資了兩家中國自動駕駛初創公司,分別是Momenta和小馬智行,再加上此前牽手的一汽、廣汽、四維圖新、滴滴等,可以發現豐田儼然將中國市場當做了轉型的關鍵一環。
本文來源於汽車之家車家號作者,不代表汽車之家的觀點立場。
『柒』 1月汽車出行融資匯總,12家企業獲渡「疫」資金
新冠肺炎疫情肆虐,各行各業迎來前所未有的挑戰,對於新創企業來說,更為難熬。一方面,開年後返工時間的推遲,意味著收入與現金流的中斷,但房租、工資、利息仍然要支付,這時候如果企業儲備金不足,資金周轉困難,自然面臨生死考驗;另一方面,在2019年已分外謹慎的投資機構,2020年的避險意識和保守情緒或將因疫情而進一步升級,這對急需融資的新創企業來說,更為不利。
正因如此,當汽車行業造車新勢力們捐資捐物馳援抗「疫」之時,引發了業界的集體贊揚。與此同時,那些在1月份成功融資的企業們,也受到了業界的廣泛關注。因為在這一關鍵時間點,資金的扶持猶如不少企業渡過危難期的「救命稻草」,誰抓住了,誰就更有機會渡過這場疫情。不得不說,在1月份獲得資金加持的那些企業們是何其幸運。
那麼,在1月份,汽車出行領域究竟有哪些企業獲得了融資?蓋世汽車日前進行了相關匯總,具體情況如下:
圖片來源:JobyAviation
Shuttl
1月15日消息,Shuttl獲投5.7億盧比C+輪融資,該輪融資由SIGGlobalIndiaFundLLP、Ventures、Ideaspringcapital投資。
Shuttl成立於2015年,並於當年3月完成1050萬盧比的種子輪融資,6月完成1.9億盧比的天使輪融資,12月完成2000萬美元的A輪融資。
2018年6月,?在Pre-B輪融資中籌集到了7.6億盧比(約1100萬美元)。投資方包括電子商務巨頭亞馬遜在內的一批業內巨頭和投資機構。有消息稱,日本的電通風險投資公司以及此前曾投資過該公司的紅杉資本、LightspeedVenturePartners和時代互聯網有限公司也參與了這一輪融資。同年10月,Shuttl宣布完成了一筆7300萬盧比(約合100萬美元)的B輪融資,領投方為風險債務公司TrifectaCapital。
2019年4月,?Shuttl完成500萬美元戰略融資。領投方為美國VCNewAtlanticVentures。10月,其又完成了C輪融資,共4200萬美元(約合29.7億盧比),豐田集團貿易部門通商株式會社(TsushoCorporation)和SMBC信託銀行(MiraiCreationFundII的委託銀行)參投。
2019年11月,Shuttl宣布完成了一筆12.87億盧的比C輪+融資,投資方包括ToyotaTsushoCorporation和SMBCTrustBank旗下基金MiraiCreationFund-II。此次融資後,該公司在本輪融資交易中的估值達到了132.85億盧比。
該公司由印度理工學院的畢業生Singh和印度理工學院齋普爾分校畢業生Malviya創辦,致力於為城市提供一個低碳、低成本的交通解決方案。目前在德里NCR運營,提供50多條線路的穿梭服務,約600輛巴士,平均每天提供約3萬次的乘車服務。除此之外,Shuttl還為企業提供服務,並提供車輛出租。
蓋世小結:艱難時刻,有外部資金加持,這些企業無疑是幸運的。不過,此輪融資想必也只能解決他們的一時之需,後續還需不斷提升自身的產品實力及盈利能力,同時也需獲取更多投資者的青睞。
本文來源於汽車之家車家號作者,不代表汽車之家的觀點立場。
『捌』 疫情之前趕上末班車,17家車企獲1月融資,新能源領域熱度不減
[億歐導讀]?2020年1月,共有17家業內公司更新了投融資信息,涉及到的細分領域包括:科技出行(3家)、自動駕駛(2家)、汽車後市場(4家)、新能源(6家)、汽車流通(2家)……
(AutoX自動駕駛汽車/AutoX官網)
印度汽車租賃平台Zoomcar完成3000萬美元D輪融資
1月22日,據Inc42報道,印度汽車租賃平台ZoomCar已籌集3000萬美元D輪融資,由SonyInnovationFund領投。據悉,該輪融資,將用於公司在技術領域、數據科學和物聯網等創新領域進一步擴展業務。截至目前,該公司總共籌集了1.5億美元融資。
資料顯示,Zoomcar是一家汽車租賃公司,成立於2012年,總部位於印度班加羅爾。該公司提供自動駕駛汽車租賃服務,客戶可以按照小時、天和周進行租賃。目前,Zoomcar的業務范圍覆蓋了45個城市,包括班加羅爾、德里、孟買、科欽和浦那等。平台總共擁有6500輛汽車和480萬訂閱用戶,每天為300多名客戶提供服務。此外,Zoomcar已與日產、豐田和雷諾等全球汽車製造商建立了合作關系。
編輯:楊雅茹/張嫣
本文來源於汽車之家車家號作者,不代表汽車之家的觀點立場。
『玖』 東風出行不給錢會咋樣
我東風出行不給錢,那你還幹嘛呢?直接去跟跟他要錢就行了
『拾』 上汽斥巨資入主神州租車,對於整車製造商,出行是一門好生意嗎
上汽斥資約17億元入主神州租車,對整車製造商來說,出行領域會是一門好生意嗎?
這也就意味著,在上汽集團入主神州租車交易完成後,將取代北汽集團成為第一大股東,並且神州優車手中將不再持有神州租車股份。
先後吸引北汽、上汽入主的神州租車究竟是一家怎樣的公司?換句話來說,兩大整車製造集團為什麼會選擇神州租車?
據上汽集團在上述公告中介紹,截至2019年12月31日,神州租車經審計的資產總額為人民幣246.33億元,負債總額為人民幣165.4億元,凈資產為人民幣80.93億元;2019年度營業收入為人民幣76.91億元,凈利潤為人民幣0.31億元。
此外,另據公開資料顯示,神州租車截至去年末旗下車隊總規模為148894輛,全國門店網點達到1000家以上。
從基本面上來看,作為行業內龍頭企業,神州租車無論是經濟規模或還是線下體量都處於業內領先地位。
另一方面,由於受到同為神州系的「瑞幸咖啡財務造假」事件影響,與事件發生之前相比,當前神州租車股價幾乎下跌了近五成。從時機上來說,神州租車目前的現狀也給外界創造了「抄底」的機會。
出行,會是一門好生意嗎?
隨著車市競爭加劇,單車利潤極速下滑,傳統盈利模式已然無法從容支撐車企現有規模體系運營。尤其是對經銷商體系而言,僅僅靠銷售新車已經不能支撐經銷商健康運營。當汽車消費市場從增量競爭變為存量競爭,這也是越來越多邊緣傳統車企陷入停產欠薪困難的主因之一。
事實上,傳統車企轉型也非近兩年才有的新近話題。以「新四化」為大方向的轉型早已在汽車行業開展開來。而「出行市場」作為轉型選項之一,更是頻頻獲得車企青睞。
當前,上汽(享道出行)、北汽(華夏出行)、廣汽(如祺出行)、一汽(一汽出行)、東風(東風出行)、長安(長安出行)、吉利(曹操出行、耀出行)、長城汽車(歐了出行)、小鵬(有朋出行)、新特(新電出行)、威馬(即刻行)等多家車企紛紛推出了各自出行品牌和相關業務。
對身處轉型期的整車製造商們而言,「出行市場」會是一門好生意嗎?
如果單純從市場規模來看,全球咨詢公司貝恩公司曾在去年8月份發布過一份《2019年亞太區出行市場研究報告》,據這份報告顯示,中國市場消費者對於諸如網約車、共享單車等展現出了極大熱情。雖然網約車發展一度受到安全問題的影響,並且監管部門也出台了頗為嚴格的許可制,但報告仍然預計,2021年,中國出行市場交易額仍將達到600億美元規模體量。
另據麥肯錫全球董事合夥人彭波在去年一個公開場合給出的預測數據顯示:到2030年,出行市場的規模將將會在7萬億美元左右。
基於上述預判,很顯然出行市場在未來宏觀層面空間還很大,但微觀來看這並不意味著當前市場中的每個單體都能從中獲利。
以出行龍頭企業——滴滴出行(據艾媒咨詢數據顯示,滴滴在網約車市場占據市場份額已經超過了60%)這些年來的發展歷程來看,至少眼下的出行市場與整車製造業有些類似,處於一個高投入、回收慢的態勢。
據滴滴創始人程維在去年曾表示,「2012-2018年,公司從未盈利」。滴滴創立6年間累計虧損高達390億元。當前,統計顯示,滴滴自成立至今已經前後獲得了18輪融資,累計金額達210億美元。
手握多輪融資,專職運營出行市場的龍頭企業滴滴尚且如此,整車製作商們自然也好不到哪裡去。上述多家整車製造商旗下出行業務發展至今,鮮有實現盈利的案例。
車企入場出行背後邏輯
投入大、回收慢,車企為什麼還是義無反顧選擇進入出行市場?
上汽集團在上述公告中的說辭也許是一個很好的借鑒。據上汽集團表示:「本次收購如能按約完成,將有助於上汽出行業務的加快發展。同時基於市場化原則,神州租車與上汽集團可在資產效率提升及服務創新模式探索等方面協同合作。」
協同合作發展,或許是整車製造商們涉足出行市場背後的根本原因。
對此,在長城汽車股份有限公司黨委書記、歐了出行董事長張文輝看來,車企涉足出行市場主要是經營理念上的一種轉變,也就是從產品經營開始轉向用戶經營。
據他在去年舉辦的「2019全球未來出行大會」上發言時表示:「顧客直接花錢購買汽車,一台車考慮到有二手車的置換,生命周期的轉移,有可能會流轉到五手。但如果換成用戶經營的思維,出行服務,每天每台車能夠服務30個用戶,一台車下面可能有10萬個用戶,5比10萬是非常大的概念。」
事實上,這也和小鵬汽車創始人何小鵬曾經所說的「智能汽車核心在運營,而不是在製造」一個層面上的意思。
當然,持有相同觀點的還有斑馬網路CEO郝飛。他曾在2018年公開表示:「5年後,(汽車)運營利潤與整車利潤並駕齊驅。」
對此,重慶長安車聯科技有限公司執行董事任喆在上述同一場合表示,出行服務的發展,為車企直接接觸用戶帶來了機會,可以獲取可用戶最真實的需求。在他看來,傳統汽車製造業和客戶之間,隔閡著經銷商(4S店),並非直接向用戶提供服務,隨著出行變革,主機廠將有更多機會直接面對用戶,為用戶提供服務,進而了解到用戶真實需求。
此外,不同於純粹互聯網出行公司,整車製造商涉足該領域還存在為今後自動駕駛業務收集有效數據提前做戰略布局意圖。
自動駕駛這個看上去似乎距離我們現實生活還很遙遠的名詞,事實上,早已經來到了我們身邊。
最早在2018年,Waymo在美國鳳凰城推出了全球首個商用自動駕駛計程車(Robotaxi)服務。
國內自動駕駛針對公眾開放則集中在今年的上半年。先是在4月22日,網路旗下的長沙Robotaxi自動駕駛計程車正式對普通市民全面開放試乘,市民通過手機APP便可以實時呼叫區域內的自動駕駛計程車。緊接著,6月23日,高德打車宣布,同自動駕駛出行企業文遠知行達成合作,正式上線Robotaxi服務。身處廣州的乘客,通過高德打車就可以一鍵呼叫無人車。4天後,在6月27日的上海,滴滴出行首次面向公眾開放自動駕駛計程車服務。
這些由互聯網出行公司主導的自動駕駛計程車項目雖然均還處於測試階段,但對公眾開放則有利於其收集更多接近真實生活場景數據。
車企涉足出行還有哪些痛點?
雖然相比互聯網出行公司,整車製造商顯得更為財大氣粗,至少短期內沒有融資方面的困擾。而且在車輛供給方面,有著絕對優勢。但僅憑這些要想玩轉出行市場顯然還是不夠的。
滴滴投入運營後,持續虧損長達6年時間遲遲無法實現盈利,已經足以說明出行這門生意遠沒有外表看起來這么美。
總的來說,整車製造商旗下的出行品牌看上去很熱鬧,但其業務范圍主要集中在企業所在地。例如,東風出行主要集中在湖北武漢、襄陽兩座城市;歐了出行則主要集中在河北保定、石家莊兩座城市。
對車企而言,需要解決的首個痛點在於如何把旗下出行品牌影響力(品牌知曉度)從所在城市推廣到全國。只有影響力上去了,才有從滴滴手中搶奪市佔率的可能性。
此外,如何提升流量也是整車製造商面臨的痛點之一。各自為戰,以自建平台為主?或還是接入諸如美團、高德等第三方聚合平台,這裡面的利與弊都需要車企們去綜合考量。
當然,相比前兩點,最大痛點在於何時才能實現盈利。雖然整車製造商相對依靠融資生存的互聯網出行公司財大氣粗一些,但並不意味著車企口袋裡有足夠的資金儲備能夠讓出行業務無限制的「燒下去」。
尤其是當前整個汽車消費市場下行壓力趨大,單車利潤不斷下滑的背景下,「地主家也沒余糧」的車企也開始越來越多。甚至部分車企開始出現了停產、欠薪等狀況。
車事小說點評:
對處於轉型期上汽集團而言,能否加快實現出行業務發展的核心關鍵並不在於入主了神州租車或其他企業,而是在於如何盡快打造出與眾不同的核心競爭優勢。也就是通常而言的核心賣點。
現階段,整車製造商打造的出行品牌同質化較為嚴重,這也是為什麼即便一夜之間出行市場新增諸多新品牌,但滴滴仍然占據著該市場絕對龍頭地位的原因所在。
從神州租車的業務構成和上汽集團旗下出行業務來看,上汽入主神州租車的意義或在於幫助其打開個人用戶租車細分市場。補齊該市場空白後,上汽集團將集齊分時租賃、網約車、商務租車、個人租車等出行業務。
不過,這些都還需要交易正式落地後才能作出更為具體的判斷。畢竟在公告中,上汽集團也明確對交易表示稱「在實施過程中尚存在不確定性」。
本文來源於汽車之家車家號作者,不代表汽車之家的觀點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