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票據理財與傳統P2P有什麼區別
1、概念不同 票據理財是通過互聯網票據理財平台,個人實現對銀行票據理財的投資,版融資企業以銀行權承兌匯票作為質押擔保,通過互聯網票據理財平台向投資者募捐資金,而投資者通過平台實現對銀行承兌匯票的直接投資,並獲取較高收益。傳統P2P網貸是在線P2P網貸公司提供平台,由借貸雙方自由競價,撮合成交。資金借出人獲取利息收益,並承擔風險;資金借入人到期償還本金,網路信貸公司收取中介服務費。
2、收益不同 票據理財:年化收益6%—12%左右,票據理財收益相對穩定,市場上大部分的票據理財產品收益都在6%—12%之間,變化幅度不大。傳統P2P網貸:年化收益8%—15%左右,傳統P2P網貸產品的收益在諸多理財產品中相對較高,基本上穩定在8%—15%左右。
3、風險不同 票據理財是以銀行剛性兌付的銀行承兌匯票為質押的理財工具,風險主要集中在票據真偽識別、假票據上,然而現今票據理財平台大都把其票據和資金託管於銀行,由銀行監督管理,信用程度較高,因此票據理財的風險就很低。傳統P2P網貸的風險主要取決於平台是否合法正規、項目是否真實以及對風險控制的情況
2. 好投金服算是P2P嗎求解答
好投金服是互聯網理財平台,但是做票據理財的。因此好投金服是票據理財平台,不是P2P平台。票據理財和P2P平台有很大的區別。票據理財平台主要是以商業票據為抵押或者貼現,投資者購買了票據理財產品,就成了理財計劃的委託人和受益人,同時獲得相應的理財收益。簡單地說,就是銀行將客戶的資金用於投資各類票據的理財產品。P2P是小額資金出街平台,在安全性上不及票據理財票據。票據理財產品的實質仍為銀行信用,需要體現承兌銀行的風險溢價收益。針對商業銀行產品創新對央行貨幣政策的影響,央行有關部門發出了《關於開展票據融資調查的通知》,旨在了解快速增長的票據融資中的潛在問題。銀行承兌匯票一經承兌,銀行信用即已生成,因此從貼現銀行看,將貼現後的銀行承兌匯票打包成理財產品出售,並未擴大銀行信用,但可以疏通票據融資渠道,對優化社會融資結構發揮金融服務中介的積極作用,應予倡導;但從整個商業銀行體系看,此項金融產品的風險仍是由承兌銀行所承擔,雖然承兌銀行可獲取一定比例的保證金存款,但現行萬分之五的承兌手續費未能體現承兌風險的溢價收益,也無法覆蓋正常的兌付風險損失。承兌申請人以低廉的手續費獲取銀行信用的承兌,促成全社會票據形態貨幣的過快增長,有悖於央行現行的緊縮貨幣政策,也對承兌銀行構成潛在風險,目前一些商業銀行對承兌業務已試行引入承兌費率,按照承兌申請人的不同資信級別收取相應的承兌費。
3. P2P理財與票據理財的區別是什麼
P2P理財person to person,P2P不正復規目前市場上的大制部分三方理財都是為客戶推薦理財產品,他們本身不做產品,P2P也暫時劃到三方理財里了,但是大部分都是放貸,風險性比較高;
票據理財B2P,Bank to personal ,通過互聯網票據理財平台,個人實現對銀行票據理財的投資,融資企業以銀行承兌匯票作為質押擔保,通過互聯網票據理財平台向投資者募捐資金,而投資者通過「票據寶」實現對銀行承兌匯票的直接投資,並獲取較高收益。B2P業務也是票據寶首創名詞,為票據而生。
4. 票據理財火了 真的「高收益低風險」嗎
理論上,票據理財產品的風險有兩種情況:承兌銀行倒閉或銀行承兌匯票是虛假的,無法兌換。此外,發行平台本身的信用風險也值得投資者注意。更多引發爭議的地方在於,此類產品超高的收益率,有部分是由平台進行補貼,這容易讓人聯想到旁氏騙局。據了解,年化收益率高達9.8%的產品,產品本身收益為7%,平台補貼1%,發行這款產品的公司再補貼1.8%,這樣加起來達到令人「怦然心動」的9.8%。
對此,中央財經大學銀行業研究中心主任郭田勇表示,平台拿錢出來補貼產品是有問題的,涉嫌違規。「旁氏騙局就是補貼出來的,這種拆東牆補西牆的做法,容易匯集風險。」這種新型的票據理財產品屬於新生事物,模式並不成熟,加之沒有明確的規章制度和風控體系,其中或許還隱藏著諸多風險。這些產品收益率很高,但發行總量極小,造成一種供不應求的假象,不排除是企業的宣傳噱頭。
互聯網票據理財存在的風險
互聯網票據理財最大的風險來自於票據市場本身。大量的未貼現的銀行承兌匯票在票據市場流轉,銀行信貸出表的同時,也為票據中介創造了極大的業務空間,而沒有真實貿易背景的票據流轉已成常態,票據市場灰色地帶十分突出。當然虛假、偽造票據也是整個票據市場最大的風險問題之一,即使常年混跡其中的人也經常吃虧。
互聯網票據理財的投資者在票據業務鏈條中扮演資金提供者的角色。在票據質押模式中,盡管引入第三方託管的機制,但實質相當於投資者提供買斷票據的資金,平台、銀行後續的操作還有「信貸出表」的風險,存在較大的監管風險。
線下的委託貿易付款模式和信用證循環回款模式中,除了「無真實貿易背景的票據流轉」風險、「票據買斷導致信貸出表」風險、「虛假票據」風險之外,貿易套利中還存在其他政策風險,比如信用證回款的逃匯風險、國際貿易套匯風險等。
嚴格意義上來講,票據市場的許多業務模式都存在違規的嫌疑;而這正是互聯網票據理財的基礎,一旦監管從嚴,許多套利空間將不復存在,相關機構或中介還有被處罰的風險。
投資者應學會辨別票據理財的風險
首先要透過平台「高收益-低風險」噱頭看清背後的實質。「低風險」的依據是開出承兌匯票的銀行對票據負有無條件兌付責任,但前提是票據流通的環節沒有問題;事實上,如果票據流通環節中存在違規情況,一個「蓋章不清晰」的小瑕疵都能成為銀行不兌付的理由。而且,銀行承諾兌付的只是正常的票據貼現,票據貼現年化利率一般在6%左右,年化收益率在10%以上的票據理財銀行肯定無法兌付。
本著「風險與收益對等」的原則,從收益率角度可以大致辨別票據理財平台的風險。年化收益率在6%或8%以下的票據質押融資模式,基本可由「銀行承諾兌付」覆蓋風險,較為穩重;而年化收益率超過10%的票據理財,一般會結合線下票據中介資源做其他套利業務,其風險也隨之增大。
此外,平台的屬性也是票據理財風險判斷的標准。銀行在整個票據鏈條中處於核心位置,而且屬於正規的金融機構,其風險意識較強,招商銀行「小企業E家投融資平台」、民生電商「民生易貸-E票通」等銀行或以銀行為基礎的票據理財平台風險較低;互聯網企業不具備票據項目和投資資源,所以阿里金融「招財寶」、新浪微財富「金銀貓票據」的風險取決與其合作對象;主打票據理財的P2P平台一般都有線下票據中介的資源,但其線下業務也依附於銀行,收益和風險都較高,投資者可以通過其線下業務實地考察後再做投資決策。
從監管的角度來看,P2P票據理財除了線下的業務模式風險外,還存在與監管定位相違背的風險。與一般P2P平台「投資人收益來自融資企業利息」不同的是,票據理財P2P平台中,投資人的收益來自「融資企業的利息+線下額外收益」,後者已經脫離了融資項目本身,而目前央行和銀監會對P2P的監管原則是:項目要一一對應,不能做資金池。更進一步地說,有線下額外收益的票據理財平台,甚至已經背離了P2P的模式。
5. P2P理財與票據理財有哪些區別
第一個區別:兩種概念不同。
第二個區別:投資門檻不同。
第三個區別:收益不同。
6. 中國目前p2p貸款存在哪些模型及風險
一般來講,資金在1萬以下的利息都在2.0左右,本金越大,那麼利息也就越低管窺之見
7. 為什麼說票據理財比其他p2p理財方式都安全
票據相對其他P2P理財產品來說有質押,比較正規,所以總體來說安全性會高一些,不過也不是絕對的安全。
投資理財永遠需要注意資產的分配,不能所有的錢都賭在一個平台上。
現在P2P平台魚龍混雜,個人經驗來看,選擇一個靠譜的平台的可以按如下的幾個步驟:
1.看平台的背景,包括是否屬於上市系、國資系、銀行系、風投系,注冊和實繳資本,平台的創始人團隊是否有較強的金融背景或者業內的大佬;多跟有經驗的投資人交流,比如到之家,貝多多網貸記賬APP去問問大家的看法什麼的。
2.看平台的運營狀況,平台成立的時間越長越好,平台的成交規模越大越好,平台的注冊用戶數量越多越好,平台的日均訪問IP越多越好(可以通過ALEXA查詢)。
3.看平台的風控情況,是否採用了第三方支付託管或者更好的銀行存管,是否有小貸公司和擔保公司合作(擔保公司最好是融資性擔保公司),是否有風險准備金和資金是否採用存管。
4.看平台的用戶體驗,看官網的用戶體驗,是否有WAP網站,是否有APP,以及這些產品的體驗怎麼樣。一個用心的平台一定會花費成本做好這些。
5.看平台的業內口碑,有的平台經常被投資人曝光各種假資料或者欺騙用戶的行為,有這些行為的平台要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