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如何讓寶寶成為理財高手
從今天起,貝安將做一系列的連載內容,個人認為2,3周差不多,能把0-80歲具體如何理財見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純原創,轉載請註明出處
先聲明,本次連載每周三篇,不是每天都發,也許是周123發,也許是周125發,時間不會完全固定,我盡量固定在周135三天。而且哈,我不會0歲1歲2歲這么寫,我認為應該是個時間段,每個時間段的想法不一樣,採取的方式也就會不一樣。
而今天這篇算是總覽,也可以理解為目錄吧,大致跟大家說一下0-80歲的理財觀念該如何選擇。大家可以先自己對號入座一下哈,之後會有詳細版的該如何去做
0-5歲,讓孩子愛上錢,貝安在小的時候,家裡比較窮,別說吃肉了,吃個青菜都比較費勁,很多時候吃的都是野菜,當時對錢沒啥概念,就是想吃點好吃的,於是,我嘴饞的毛病一直持續到今天。
6-12歲,這時候上學了,貝安因為嘴饞的毛病,所以經常吃零食而不去吃飯,有一次老媽把餅干放在很高很高的地方,我跳起來去抓餅干,後果就是腦袋摔倒了地上,住了好多天的院,老媽跟我說花了好幾百塊,我當時唯一的概念是能買好多好多的小浣熊方便麵~
13-18,開始知道錢的作用,比如早戀要給女生買東西,比如偷偷去網吧,還比如買些自己喜歡的文具之類的。貝安記得當時自己的錢總是不夠用,每周都把自己的生活費安排的好好地,最終都能剩下點零花錢的,但是每到周末就發現,不夠花啊!甚至有時候還得向自己的同學借錢。
19-23歲,這是大學的4年加上剛畢業的一年,為什麼要這么區分,因為剛畢業那一年和大學那四年區別並不大,我這么說是有原因的,剛掙到人生第一筆工資,就會想買這個想買那個,然而現實是多麼的殘酷,你發現你哪點工資刨去生活費,所剩無幾!那時候才是貝安真正考慮理財的時候。
24-30歲,這個時候最苦逼了,好不容易攢了點錢,結婚又收點錢,然後經不住父母的一再催促,要個孩子吧!從短期來看,這是理財的一大敵人!但是長期來看,確是理財的好助力!當然,這時候的理財首選項和偏好肯定是和以前不一樣的。
31-40歲,這可謂是理財的黃金十年,孩子慢慢成長,過了嬰兒期,如果不是啥班都要給孩子報一下的話,其實並沒有太多的花銷,而且你這時候的精力,閱歷,收入等等達到一個峰值,人生的轉折點,很多人的差距其實都是在這個階段造成的。
41-50歲,可能因為精力的限制,世事的摩擦,不再稜角分明。這時候其實是人生中錢最多的時間。孩子的負擔減弱或沒有了,之前理財的錢有些已經出來了,事業達到最高峰。唯一比較限制的是中年焦慮症,調查顯示,人在41-50歲的時候信心是最低的,而在60歲以後信心是最高的,可能原因是41-50歲時孩子長大了,要准備孩子的事情,還要照顧自己的父母,精力和身體的下降,才讓自己的信心降低。
51-60歲,以前55歲退休,現在60歲退休,這時候最怕的就是疾病的費用,這個年齡身體上會有各種各樣的問題,這時候可以適當做些防禦性的資產配置,股票什麼的就盡量少碰吧,畢竟後面的路還得走完,也沒了穩定的收入,不如投一些保本保息的收益低的產品,
60歲之後,這個歲數,主要看的是你之前種的是善果還是惡果,要是你之前就已經做好了理財,那這之後就是豐收年,到期一筆收入一筆,要是你之前沒有做理財,那就只能是補貼多少,花多少吧,可能也就剛剛夠你的生活費。這時候只需要投一些短期的理財吧。
每個年齡段有理財的各種辦法,以及觀念。承受的風險不一樣,獲得的回報也就不一樣,要不說理財是一種錢的藝術呢。而理財也能作為一種思考方式,收益作為直接指標,貼貼切切的影響你的生活和家庭。
更多內容,關注「貝安金服官微」,聊點不一樣的金融,送20本理財書籍,34G金融理財資料
⑵ 寶寶怎麼理財好
鴻泰是銀保產品,不適合做少兒險! 為孩子購買福壽連連、鑫利、福祿雙至、財富人生、吉星高照等產品是否合適? 答:作為孩子最基本的保險組合,也是最實用的保險組合,應該以教育金+綜合意外住院醫療為主。 在有了一個完善的保險基礎後,再考慮重疾和養老險,這就好比造樓房一樣,萬丈高樓平地起,基礎工程是相當重要的。 少兒險即必須擁有高中大學教育金領取、附加創業金領取、婚嫁金領取!
⑶ 如何教孩子理財 五個小技巧
首先,父母自己要有理財意識和科學理財方法,要有良好的節儉習慣,為孩子作出榜樣。都說家長是孩子最早的啟蒙老師,一個花錢大手大腳、不會節儉的父母親很難教會孩子如何科學地理財。
其次,家長可以讓孩子一起參與制定家庭財務計劃。財務計劃就是有效地掌握自己手中的錢財,無論掙多少錢,都應該讓錢財為生命中的每一階段提供最大的安全保障,或者最合適的生活方式。由於人生的不同階段會有不同的財務需要,所以家庭要有財務計劃。讓孩子參與其中,幫助他們體會知道生活要有計劃,需要節制,不能無度揮霍。
第三,讓孩子了解家庭財務計劃,並學會記賬。讓孩子知道家裡近期、中期、長期需要的支出有哪些方面,學費要多少錢?收入多少,支出是多少,有多少剩餘?孩子手中要有一個記賬本,隨時記下家中的收支項目,讓孩子了解家庭的日常開銷和收入以及掙錢的方法,讓孩子知道和體驗掙錢的艱辛。
第四,家長也可以與孩子簽訂一份「零用錢合同」,如:「甲方按月支付乙方零用錢60元,其中20元用於購買書籍,20元公交車費,10元自由支配,其餘10元存入銀行……,乙方若無節制地花錢造成透支,甲方有權在下一月將其零用錢減半;乙方若堅持每月存款10元,一年後甲方將給予乙方與存款相同數目的獎金作為獎勵。」簽訂「零用錢合同」是西方很流行的讓孩子學會自我管理、自我約束的方法。這是理財教育,更是孩子心理素質的鍛煉。但合同內容不宜定得太死,要讓孩子有自己安排的空間,給他自己統籌安排的鍛煉機會。中國的父母可以嘗試一下,說不定會有很好的效果。
最後,和孩子一起學習掌握基本的金融知識與工具,使孩子懂得既要合理合法地賺錢,又要有良好的消費習慣。同時,給孩子提供親身體驗理財的實踐過程,正確對待金錢,形成正確的理財觀,道德觀和勞動觀。
⑷ 如何正確購買嬰兒理財保險
首先,我們要明確一點,保險本質上是一種金融工具,理財險也不意外。理財險的優勢具有強制儲蓄、安全性高的特點,劣勢也很明顯,主要是流動性差,收益並不算高。
1. 明確需求,孩子未來需要多少教育金?
這取決於對孩子教育的期望,具體到孩子的教育金什麼時候取出來使用,大概需要多少錢。
其實這個還是比較好預估的,比如在國內讀大學,四年大約需要多少錢,如果目標是去國外留學,哪個國家,大概每年費用是多少,了解清楚學費現狀以及學費走勢。
2.教育金計劃:每年投入多少?
有了明確的需求,還需要考慮每年可以投入在教育金方面的資金有多少,房貸、車貸、夫妻二人年總收入等,都是梳理家庭財務狀況的重要依據。
3.分析家庭風險承受能力,制定合理方案。
教育作為剛性支出,肯定不想承擔太大的風險,如果在保底的同時,再有一定的增長空間,那是最好的,考慮清楚家庭的風險承受能力,再去制定合理方案,匹配教育金產品。
奶爸挑選了當前市面上受關注比較高的一些年金險,來看看它們各自的特點,以及哪些產品更適合做教育金:
對於給孩子買教育金這件事,奶爸是支持的。面對教育剛需,用強制儲蓄的方式存下來一筆錢,有固定收益,還能在一定程度上抵禦通貨膨脹,減輕一次性拿出一大筆錢的壓力,的確是件好事。但是,「先保障後理財」的基本原則,可不能忘哦。
⑸ 寶寶有10萬壓歲錢怎麼理財
寶寶如何選擇保險 1、意外傷害及意外醫療:很簡單,但發生燒燙傷事故的少兒蠻多,覺得還是有必要講下意外險的細節,主要考慮的就是意外傷害的責任范圍是否全面,意外醫療的給付形式,額度,價格等 2、醫療、重疾:不用講,先上本地的兒童醫保,可補充一些住院津貼,重疾的額度大約30—50萬。 3、教育金:剛性需求,教育金的儲備採用何種方式一直倍受爭議,儲蓄、投資、保險還是多者組合,這和不同家庭的收入特點是有很大關系的,稍微復雜一點 警惕交費期短、保費高、保障低、年年有得返還的保險!!! 購買孩子保險的誤區: 誤區一:大人不重要,要先給孩子買保險 買保險的正確順序應該是先大人後孩子,這才是真正對孩子負責的一種做法。 誤區二:買少兒保險只買教育金不買健康險 孩子的意外醫療和重疾必須最先建立保障的,幾十萬的醫療費用,對多數家庭來說都是無法承擔的。 誤區三:盲目購買保險 不考慮經濟能力 為孩子選擇保險時,要根據對各種風險保障的需求大小以及自身對保費的負擔能力大小這兩個因素來決定。 ps:你這樣給孩子挑選方案,很難買到適合的保險的 「明確需求——>初步選擇——>洽談求證——>有效選擇」的科學流程!保險沒有最好的,只有最合適的,最合適的就好。至於什麼保險公司和什麼險種就根據你自己的需要進行選擇。
⑹ 如何為剛出生的寶寶理財
您好! 您可以為孩子買一份教育金保險! 這里提供給您一個參考,希望可以給您一些幫助。陽光旅程教育金保障計劃(分紅型)(http://www.dwz.cn/chz3f),您可以根據您的需求情況,自己選擇搭配。 該產品是專為少年兒童而設計的教育金保障計劃,您可根據寶貝的年齡和未來實際需要,自由選擇初中教育金、高中教育金、大學教育金和婚嫁創業金。。 若是必要的話,您最好是再此基礎搭配一份少兒保險卡,費用低。搭配本產品,對於孩子來說,基礎的意外與醫療保障以及教育金保障將更加的全面。 希望對您有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