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到底找誰解決,悟空理財里的錢封閉期結束了,還是回不了款
方法如下:
1、方法一:要報警,向公安機關說明事實情況,聽從公安機關安排,是治安違法行為,還是刑事犯罪行為;
2、方法二:在合法的情況下收集相關證據,為以後的訴訟做准備;
3、方法三:根據實際情況,可以與騙錢的人進行協商,讓其返還被騙的財物。
中國《刑法》第192條規定,【集資詐騙罪】以非法佔有為目的,使用詐騙方法非法集資,數額較大的,處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並處二萬元以上二十萬元以下 罰金;數額巨大或者有其他嚴重情節的,將處於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並將處與五萬元以上五十萬元以下罰金;數額特別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別嚴重情節的,處十年以上 有期徒刑或者無期徒刑,並處五萬元以上五十萬元以下罰金或者沒收財產。
(1)巴鐵理財擴展閱讀:
防集資詐騙:看經營模式
主要就是看這個項目有沒有實體支撐,而不是虛無縹緲的空中樓閣。比較常見的有區塊鏈這一類,還包括各種所謂的農業、扶貧、創新的那個項目,都是常見的騙人把戲。之前坑人無數的巴鐵項目,只是一個空殼,融資主體是一家P2P。
記住,對於任何一個經營實體而言,一定會首先去找銀行貸款或者發債,因為兩者成本最低;不行了才會找信託、租賃一類,一定是大機構。而如果一個項目需要通過集資的方式來進行,只能說明兩點:第一項目募資較難,風險較大,比如私募;第二:這種項目都是騙人的巴戲,沒有實體項目,一堆偽造的公告文件,一堆拼接的照片,這樣的項目一看就是非法集資。
B. 巴鐵項目投資方涉嫌非法集資32人被抓是怎麼回事
據報道,「巴鐵」一度被認為是解決城市道路擁堵發展立體交通的先鋒,還被美國《時代周刊》列為2010年全球50大發明之一。不過這個號稱「空中巴士」的巴鐵竟然是一場華麗的騙局。
據報道,華贏凱來曾在全國多地募集「巴鐵」投資基金,對外宣稱預期年化率高達12%。在騙局被曝光後,該投資理財產品引發兌付危機,至今都沒有得到妥善解決。
C. 從巴鐵看非法集資毀掉創新後還有辦法拯救嗎
近日,一樁引人注目的非法集資案成為媒體頭條。北京公安局東城分局發布的消息顯示,針對投資人舉報北京華贏凱來資產管理有限公司從事非法集資活動的情況,東城分局依法立案偵查,先後將白志明等32名犯罪嫌疑人抓獲歸案。而這家涉案公司,正是秦皇島「巴鐵1號試驗車」項目的出資公司。
原本「巴鐵1號」是創新的代表案例,在此前引發諸多轟動。但讓人沒想到的是,最終卻成為非法集資的一個噱頭。而從長遠來看,非法集資毀掉的不僅僅是「巴鐵1號」,更是投資者和大眾對創新的信心。在被非法集資毀掉後,創新還能被拯救嗎?
從光鮮亮麗到徹底崩塌,巴鐵「玩完史」
從萬人追捧到徹底「玩完」,巴鐵其實走過了一段起起伏伏的過程。接下來,不妨讓我們簡單回顧一下巴鐵的「玩完史」。其實巴鐵之前並不是叫這個名字,而是叫「立體快巴」——簡單明了但是不夠高大上。早在2010年第13屆北京國際科技產業博覽會上就出現了,當時就已經打出了各種噱頭。如每輛可載1200名乘客、減少主要交通幹道25%到30%的擁堵、施工周期僅為地鐵的三分之一、造價只有地鐵的十分之一……
但彼時這個項目引發了諸多質疑,在可靠性、真實性、可行性等方面,都沒有給出詳盡的解釋。而在數年後的第19屆北京國際科技產業博覽會上,改名為「巴鐵」後開始受到諸多關注。雖然基本上沒什麼變化,但在媒體等運作之下,竟然成為「秒天秒地秒空氣」的創新案例。去年8月,巴鐵一號在秦皇島北戴河區開始啟動綜合試驗,相信很多人還記得當時被「巴鐵」刷屏的「恐怖」。
但就在今年6月底,秦皇島的「巴鐵試驗線」就被拆除,還立刻爆出非法集資的相關信息。據悉,華贏凱來此前曾捆綁銷售「巴鐵」項目理財產品。該理財產品號稱100萬元起投,年化收益達12%,集資超過40億元。今年5月20日,華贏凱來曾發布具體兌付方案,但竟然只兌付1%。而據《焦點訪談》也披露,「巴鐵」騙局涉及4萬多名投資人,未兌付金額達48.86 億元。至此,巴鐵終於徹底「玩完」。
非法集資讓創新背上罵名 一定程度上毀掉創新之路
原本被寄予厚望的創新,最終卻只是一場非法集資騙局。期待和現實之間的巨大落差,相信是所有人都不能接受的。巴鐵的這一騙局,無疑會讓創新背上罵名。而導致的直接結果,是讓投資者和大眾對所有的創新項目都產生小心謹慎的心理。
當然,從投資角度看,這樣的心理當然是必須要有的。能夠防止再被類似巴鐵這樣的偽創新、假創新項目騙錢,能夠保護好自己的財產安全和利益。讓那些打著創新幌子的項目、抱有投機心態的人,最終無所遁形。
但從大趨勢來看,卻在一定程度上毀掉了創新之路。原本創新在開始之時,是亟需資金、資源等幫助快速成長。但當投資者害怕創新項目為非法集資的噱頭而持觀望態度時,有可能會讓創新項目因資金鏈斷裂而毀於一旦。即使還能咬牙支撐,也有可能會因錯過最佳發展時機而難以壯大起來。
拯救!創新其實該這樣尋求投資
不得不說的是,雖然互聯網的高速發展讓信息前所未有的扁平化,每一個人都能從互聯網上獲取到相應的信息。但騙局的偽裝程度也越來越高,還是能夠輕松利用信息不對稱性,包裝出一個又一個完美的非法集資騙局。尤其是打著創新的名義,更是讓人難以分辨。試想一下,如果共享單車再過兩三年依然還不能賺錢,是否也會被認為有非法集資的可能性呢?
要想拯救被非法集資毀掉的創新,必須轉換思維,從兩個方面著手。一方面是真正具有創新的項目要將自身的可行性、發展趨勢、真實性等明明白白地展露出來,而不是畫出一個又一個的大餅。另一方面,在尋求投資上要穩扎穩打,如果想快速籌足足夠數年發展的資金,很容易就會被當成騙子。
當然,一個項目是否具有創新性,也不是單單靠成敗來判斷的,也有可能會因為機遇、市場、運營等因素而沉沙折戟。如何評斷某個項目的創新性上,還是要看投資者的專業性。盲目跟風,是最不可取的。(科技新發現 康斯坦丁/文)
D. 揭露「空中巴士」項目背後的網路P2P背景,是騙局嗎
「空中巴士」存在哪些問題?
1、技術不成熟,實用性問題太多
首先,巴鐵現在依然還停留在概念車的階段,與量產推廣還存在著很大的距離。在正式投入運營之前,尚需通過很多評估,尤以安全類保障為主。這一次以人行進的速度前進 20 米試跑路段是速度不夠、沒有轉彎、路牌、和交通信號燈的筆直路線等。
其次,即使巴鐵能夠克服這些性能方面的問題,以目前的情況來看其實用性依然較差。各界網友在第一時間也羅列出了對它的疑問,有媒體進行實測得出結論「空中巴士」不能用鋼軌鋼輪,因為在城市轉不了彎;但同樣的「空中巴士」也不能應用膠輪系統,因為太危險。
2、宣傳過火,混淆視聽
其實「巴鐵」這個項目在2010年時就曾炒作過,而且在過去的6年裡,「巴鐵」項目也一直只是停留在概念上,沒有任何實質的突破。有媒體報道稱:今年5月8日,在第19屆中國北京科技產業博覽會上,巴鐵科技發展有限公司驚艷亮相,吸引了世界各地專業人士和國內外媒體的關注。美國《時代周刊》稱之為「科學技術領域最重大突破的發明之一」。僅僅兩個月之後,7月3日,巴鐵1號試驗車在江蘇常州市正式整車下線。
近日又有爆料指出美國《時代周刊》沒有到報道過巴鐵,《時代周刊》的確將一個名為The Straddling Bus的項目評為了「2010年50佳發明」 (The 50 Best Inventions of 2010) ,只是配圖看上去和巴鐵一樣。而且《時代周刊》是一本大眾新聞讀物,和《麻省理工科技評論》是兩碼事。
3、「空中巴士」並非原創技術
因為早在1969年,美國兩位建築師克雷格·霍德蓋茨和萊司特·沃克,就提出了類似「空中巴士」的設想,擬在波士頓與華盛頓兩大城市之間開行超級大巴,他們稱之為「波士頓至華盛頓陸上交通」(Bos-Wash Landliner)。
47年前兩位建築師設想的這種超級巴士與如今的「空中巴士」幾乎沒差別。然而,上個世紀六十年代對技術創新非常重視的美國政府,也沒有將其付諸實施。這說明「空中巴士」這類設想,在實用性方面絕非我們想像的那麼大。
4、「掛羊頭賣狗肉」的巴鐵
雖然「巴鐵」曾經在宣傳材料中宣稱項目得到了「上海交大汽車研究院」可行性認證,可交大方面卻一直不想與這個項目有任何聯系,而且還一直想撇清關系,甚至透露這個項目只是學院的教授帶著幾個學生做的「私活」,而且論證的過程主要還是學生來操作的。
對於「巴鐵」模型車的試行,中新社記者找到秦皇島相關部門詢問,秦皇島相關政府部門的表態仍然是:「不太清楚,我們也是從新聞上得到的消息。」
巴鐵董事長白志明稱這個項目將是國家PPP項目庫交通領域的PPP項目,所謂PPP項目,指的是「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 (Public-Private Partnership),不過也有網友笑稱巴鐵為PPT項目。
5、「巴鐵」項目的背後其實是一個做網路金融P2P的理財公司在運作
巴鐵項目被爆出背後其實是一個做網路金融P2P的理財公司在運作,而且該公司一直在吸納投資人的存款,並承諾回以高額利息,但其資金鏈風險很高,並且「巴鐵」的總設計師宋有洲只有小學文化水平。
一個網路金融P2P理財公司,怎麼就做起了巴鐵?
1、巴鐵的前世今生
巴鐵項目總設計師名叫宋有洲,巴鐵董事長叫白志明,那他倆是什麼關系呢?宋有洲原來有自己的公司,名叫深圳華世未來泊車設備有限公司,巴鐵屬於公司的項目,但目前工商注冊資料等級的企業經營狀態為吊銷。
而巴鐵科技發展有限公司注冊時間為2015年9月,法人代表是汪峰,那和白志明又有什麼關系呢?
巴鐵的技術可行性,許多行業內人士已經分析過。事過六年為何還要大肆炒作巴鐵這個項目呢?
就在今年5月,每日經濟新聞曾有報道指出,華贏凱來旗下基金公司已經在銷售和巴鐵相關的項目基金,認購金額100萬起,年化收益12%。隨後白志明又表示,年化收益不會超過10%。但隨後有媒體爆料發現並沒有該基金的相關備案記錄,而且基金公司的客服電話撥打後也顯示是空號。
巴鐵項目的幕後推手是華贏凱來集團,而華贏老闆的是白志明同時也是巴鐵科技發展有限公司的董事長,白志明還建立了一個叫做中國建設企業聯合會的組織,很幸運的在中國社會組織網曝光第四批「離岸社團」「山寨社團」名單中就有中國建設企業聯合會。
2、巴鐵背後的利益關系
華贏集團,全稱中國華贏凱來資產管理集團有限公司,其實就是PP投資公司(註:PPP模式是近年來新興起的混合所有制,簡單理解就是民企、政府、政府外包公司的3P),在香港注冊。據華贏集團內部資料記載,集團立足於成為產業金融和城市建設投資開發服務的的企業集團;包括華贏凱來等12家子公司,涉及產業投資、民間理財、城市建設、基金管理、投資擔保、地產開發、消費餐飲、電子商務、互聯網金融、高效農業等領域。
根據華贏凱來官網介紹,華贏凱來共有三種理財產品:理財規劃、精選理財產品、互聯網金融。理財規劃即是線下理財產品;精選理財中包含私募股權、P2G、P2P等產品;互聯網金融頁面則顯示「正在整改」。
一家名為「投趣網」(原名最易貸)P2P平台也被爆出屬於華贏凱來旗下子公司,平台CEO朱潮洪任職華贏凱來的副總裁。投趣網上的所有項目均為和政府合作的P2G項目,而且直到今年1月中旬之前的所有項目均由華贏凱來旗下擔保公司提供擔保,並承擔回購責任,還有部分項目的開發合作方中出現了「中建聯」的影子。在2015年10月由北京市銀、證、保、金融局等政府機構聯合舉辦的金博會上,華贏凱來的名字也被列上了禁止進入的黑名單中。
還有媒體爆料稱:華贏集團通過華贏凱來進行民間融資,加上自有資金,為與地方政府合作打下經濟基礎;華贏集團藉助中國建設企業聯合會會員的資質,從地方政府承接工程,而後又把工程轉包給會員單位。但華贏和地方政府的基礎設施合作多數仍是屬於合作洽談的模式,而華贏集團內部為吸引投資者張貼的和地方政府所簽訂的多份協議書顯示,半數以上由華贏集團投資代建。
其實「巴鐵項目」就是華贏凱來運作的一個PPP項目,把「巴鐵項目」推向政府,然後通過政府投資等手段進行盈利。在巴鐵項目尚未開始的時候,華嬴就已經在開始兜售「巴鐵」項目未來的利潤了,怕的就是這只是一個「噱頭」。其實早在去年,華嬴凱來就被爆出非法集資,對用戶承諾超過國家法律規定的高額利息!
E. 巴鐵為什麼叫巴鐵
巴鐵,網路詞彙,來源於中國大陸網路軍事論壇,是一些年齡稍長的軍迷網友對巴基斯坦的友好稱謂,巴鐵這個詞也是中國與巴基斯坦友好關系的標志詞。大多數巴基斯坦媒體對中國的報道是客觀、友好的。
F. 有哪些常見的理財騙局
超高收益率的P2P小平台很危險去年P2P行業爆雷一大片,多少被雷的投資者還在苦苦等待結果。大部分踩雷平台幾乎都是通過超高年化收益率來哄騙投資人,其實哪有那麼好的事。P2P騙局太多了,小編也就不一一說了。大家千萬不要再被高收益這個幌子蒙騙,一定不要選擇那些小平台,選擇P2P要從多方面再三了解。專坑老年人的街邊理財街邊或者大型超市門口有一些西裝革履的小夥子或者姑娘,專門找老年人推銷理財產品。他們嘴巴像抹了蜜,通過送一些小禮物,把老年人到公司美其名曰詳細了解產品。到了公司,你會發現裝潢華麗,於是就以為公司實力強大,信了他。但這用來騙人的華麗外表,騙到錢了以後他們就跑路,人去樓空。鼓吹有政 府****的虛假「P2G+PPP」項目理財騙局為了提高可信度,鼓吹自己有經濟學家、電視台甚至********,真的膽大包天。「PPP」概念很火熱,「PPP」是指****和企業合資修建的公益性的項目,並提供政策保護及法律保護。騙子公司借著「PPP」幌子,虛構一個項目來斂財,對投資人們也是給出一個超高的年化收益率。以為是有****「兜底」的基建項目,投資人們沖著這點就投了錢,其實都是假的。美女邀你現貨交易詐騙有一類騙子偽裝成膚白貌美的白富美,美女通過聊天與你拉關系,然後再哄騙你投資交易白銀、原油、瀝青現貨。介紹自己有一個引導投資的「分析師」,賺到一筆可觀的收入。許多男性被誘騙後參與所謂交易,與「美女」一起投資。據公安機關調查發現,所謂現貨交易平台都是虛假平台,投資人的錢在投入之後就被提走了。平台上所顯示的數據,都只是在操作一個數字;除此之外所謂「分析師」還會向你收取高額手續費,掉入這種騙局結果只能是血本無歸。網路交易詐騙網路交易騙局中最為多見的是「二元期權」,它對未來某段時間內外匯、股票等品種的價格走勢進行猜測,本質類似****博。投資人投資的錢根本沒有參與到真正的外匯大盤交易,而「盈利」其實是來自不斷加入的「下線」或代理的資金,也就是「龐氏騙局」。二元期權網站大多注冊在境外,一旦上當受騙,損失很難追回。
G. 如何看待巴鐵被拆除這個事情
巴鐵慘遭拆除
6月21日,據媒體報道,曾經熱鬧一時的巴鐵軌道於當日敲碎。歷時近一年後,「巴鐵試驗線」部分路段開始拆除。秦皇島市北戴河區官方稱,北戴河區將在月底前拆除「巴鐵試驗線」,恢復道路正常通行。
當然這背後的故事也太多太多,作為吃瓜群眾的我們,本沒有太多探究的手段,但是從這歷時一年就被拆除來看,巴鐵本身就是個噱頭,政府也只是支持巴鐵創業,並沒有實際落地建設巴鐵的信息。
H. 巴鐵被拆除是否證明這是個騙局
巴鐵的前因後果
「巴鐵試驗線」於2016年7月底建成,總長300餘米。2016年8月2日,巴鐵1號試驗車,在河北秦皇島北戴河區開始啟動綜合試驗,包括剎車距離、摩擦系數、耗電等,檢驗車和路、人和車的關系。
當然這背後的故事也太多太多,作為吃瓜群眾的我們,本沒有太多探究的手段,但是從這歷時一年就被拆除來看,巴鐵本身就是個噱頭,政府也只是支持巴鐵創業,並沒有實際落地建設巴鐵的信息。至於是否是騙局,想必也是路人皆知了。
I. 為何說PPP項目不能成為售賣理財產品的噱頭
最近,浙江證監局對浙江金觀誠基金銷售公司做出了暫停辦理基金銷售認購和申購業務6個月的監督管理措施。這家公司所屬的金誠集團,自稱是一家綜合性現代城市發展集團,在8個國家和地區的60多座城市設有分支機構,擁有港股上市公司金誠控股等5家公眾公司。公司對外宣稱,政府項目簽約量超過5700億元。證券時報對此提出了強烈質疑。
政企合作的PPP模式,這些年一直是政策鼓勵的方向,自然也得到了很多地方政府青睞,符合地方上想要大力推進工程項目建設的期待。金誠集團作為一個賣理財產品的金融公司,在業界名氣並不大,卻公然宣稱,一年新增3900億元訂單,政府總訂單達5700億元。讓人不得不懷疑,這是否是為了售賣理財產品而編造的美麗謊言。浙江證監局之前對其現場檢查時,竟吃了閉門羹,更加重了外界懷疑。
為了實施和推進項目建設,被廣泛應用的PPP融資模式,是我國公共投資領域投融資體制改革的一個發展方向。但是,地方利用社會資本謀求發展的沖動,要謹防被別有用心的企業利用,尤其是,那些八字沒一撇的PPP項目,還有可能成為龐氏騙局的道具。相關部門急需對PPP項目流程嚴格規范,企業不能拿著毫無約束力的框架協議,就去忽悠圈錢。
政企合作PPP項目,不能成為售賣理財產品的噱頭,更不能成為龐氏騙局的道具。金誠集團謎一般的5700億元政府訂單,是一隻值得解剖的「麻雀」,應該給公眾一個說法。
來源: 紅網(長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