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進行風險評估,看您是屬於哪種風險投資者。
二、理財產品的分類:一種是資金內池類,也稱固容定收益性(最明顯的特徵就是網銀版理財產品,比如標明某某款28天
46天
96天
186
365天版)這款理財產品是最安全的,給到客戶的預期收益基本能達到。一般登陸個人網銀選擇風險系數最小的理財就為這類型的理財產品。
三、理財產品的分類:結構性理財產品,就是把客戶籌集的資金投資在其他金融工具,比如股票,外匯,黃金等理財,所以它的收益往往是區間收益,比如4.5%-12.5%,比如以股票滬深指數為標准,當天基數為2000點,上限是2200,下限是1800,到達2200就得到12.5%的年化收益,反之則4.5%,所以在購買結構性理財一定要慎重!
四、一般平衡型和保守型理財客戶建議選擇固定收益型產品,激進型客戶可選取結構性理財,當然要結合目前的經濟形勢切入購買,不然較容易觸碰下限而達到最低收益甚至虧損。
五、最後在購買理財產品的時候一定要問清楚理財經理這款是固定還是結構性理財產品,結構性掛鉤的金融衍生工具是什麼,收益率怎麼計算,只有在了解全面的情況下才能找到適合自己的理財產品。
㈡ 公司在銀行的理財資金,會計科目怎樣做
購買理財產品做會計來分錄全過程:自
1、從公司帳戶劃出存款
借:其他貨幣資金--存出投資款 100萬元
貸:銀行存款 100萬元
2、購買理財產品
借:短期投資(因為只有一個月,所以做為短期投資)
貸:其他貨幣資金--存出投資款
3、處置理財產品
借:其他貨幣資金--存出投資款
貸:短期投資
貸:投資收益(如果低於成本價的話,投資收益可能在借方)
4、收回投資款
借:銀行存款
貸:其他貸幣資金--存出投資款
㈢ 公司購買銀行理財產品怎樣入賬
購買理財產品時:
貸:銀行存款
到期變現時,根據實際收益情況,如果是正收益,投資收益在貸方,否則在借方。
正收益時:
借:銀行存款
貸:交易性金融資產——本金
投資收益
負收益時:
借:銀行存款
投資收益
貸:交易性金融資產——本金
根據現行規定,企業如果適用新會計准則,所述理財產品通過「交易性金融資產」核算,持有期間的利息通過「投資收益」科目核算;收回時,借記「銀行存款」科目,貸記「交易性金融資產」科目即可。
如果企業仍適用原會計制度,所述理財產品通過「短期投資」科目核算,持有期間收到的利息,作為沖減投資成本處理。收回時,收到金額與賬面價值以及未收到的已計入應收項目的股利、利息等後的余額,作為投資收益或損失,計入當期損益。
拓展資料
銀行理財產品是商業銀行在對潛在目標客戶群分析研究的基礎上,針對特定目標客戶群開發設計並銷售的資金投資和管理計劃。在理財產品這種投資方式中,銀行只是接受客戶的授權管理資金,投資收益與風險由客戶或客戶與銀行按照約定方式雙方承擔。
銀監會出台的《商業銀行個人理財業務管理暫行辦法》對於「個人理財業務」的界定是,「商業銀行為個人客戶提供的財務分析、財務規劃、投資顧問、資產管理等專業化服務活動」。商業銀行個人理財業務按照管理運作方式的不同,分為理財顧問服務和綜合理財服務。我們一般所說的「銀行理財產品」,其實是指其中的綜合理財服務。
㈣ 銀行的理財產品,購買時的會計分錄怎麼做
從公司帳戶劃出存款:
借:其他貨幣資金--存出投資款
貸:銀行存款
購買理財產回品:
借:短期投資
貸:其答他貨幣資金--存出投資款
處置理財產品:
借:其他貨幣資金--存出投資款
貸:短期投資
貸:投資收益(如果低於成本價的話,投資收益可能在借方)
(4)公司資金購買銀行理財擴展閱讀:
一、本科目核算企業的銀行匯票存款、銀行本票存款、信用卡存款、信用證保證金存款、存出投資款、外埠存款等其他貨幣資金。
二、企業增加其他貨幣資金,借記本科目,貸記「銀行存款」科目;減少其他貨幣資金,借記有關科目,貸記本科目。
三、本科目可按銀行匯票或本票、信用證的收款單位,外埠存款的開戶銀行,分別「銀行匯票」、「銀行本票」、「信用卡」、「信用證保證金」、「存出投資款」、「外埠存款」等進行明細核算。
四、本科目期末借方余額,反映企業持有的其他貨幣資金。
㈤ 上市公司用自🈶️閑置資金購買銀行理財產品是好事嗎
操作好了就是好事情!現在養老金都入市了!只要操作良好有序,讓錢生錢,還是不錯的選擇!但要注意不可以違規冒進!
㈥ 企業購買銀行理財產品的會計處理
銀行理財產品屬於企業的金融資產,但不應計入「貨幣資內金類」和「其他容應收款」。貨幣資金是企業存量資產中停留於貨幣形態的那部分資金。而銀行理財產品不屬於貨幣形態,不能隨時用於支付,收回有限制,而且收益有風險,所以企業不能把銀行理財產品直接列作「銀行存款」、「其他貨幣資金」或者「其他應收款」,無論期限的長短。
銀行理財產品的會計分類。根據《企業會計准則第22號——金融工具確認和計量》的規定,金融資產劃分為下列四類:交易性金融資產、持有至到期投資、貸款和應收款項、可供出售金融資產。①銀行理財產品按期限分為超短期、短期和長期理財產品。超短期理財產品只有3天、7天等,不超過一個月,一般風險較低,收益率較低。短期理財產品,一般為1 ~ 3個月,一般不超過一年;超過一年為長期理財產品。②按照保本和收益的風險分為保本固定收益型、保本浮動收益型和非保本浮動收益型理財產品。③理財產品按照投資的領域分為貨幣基金和債券型、信託型、資本市場型、掛鉤型及QDII型產品。
㈦ 企業購買銀行的理財產品以及收益在現金流量表中如何反映
企業購買銀行的理財產品以及收益在現金流量表中的反映:一般情況下,購買理財產品的本金(含投出和收回)以及取得投資收益的現金流量,均作為投資活動的現金流量,可分別列入「投資支付的現金」、「收回投資收到的現金」、「取得投資收益收到的現金」等相關項目內。
(7)公司資金購買銀行理財擴展閱讀:
現金流量是投資項目在其整個壽命期內所發生的現金流出和現金流入的全部資金收付數量。是評價投資方案經濟效益的必備資料。
具體內容包括:(1) 現金流出:現金流出是投資項目的全部資金支出。它包括以下幾項:①固定資產投資。購入或建造固定資產的各項資金支出。
②流動資產投資。投資項目所需的存貨、貨幣資金和應收帳款等項目所佔用的資金。
③營運成本。投資項目在經營過程中所發生的生產成本、管理費用和銷售費用等。通常以全部成本費用減去折舊後的余額表示。
(2) 現金流入:現金流入是投資項目所發生的全部資金收入。它包括以下幾項:①營業收入。經營過程中出售產品的銷售收入。
②殘值收入或變價收入。固定資產使用期滿時的殘值,或因故未到使用期滿時,出售固定資產所形成的現金收入。
③收回的流動資產。投資項目壽命期滿時所收回的原流動資產投資額。此外,實施某項決策後的成本降低額也作為現金流入。
㈧ 公司購買理財產品,賬務如何處理
根據現行規定,企業如果適用新會計准則,所述理財產品通過「交易性金融資產」核算,持有期間的利息通過「投資收益」科目核算;收回時,借記「銀行存款」科目,貸記「交易性金融資產」科目即可。
如果企業仍適用原會計制度,所述理財產品通過「短期投資」科目核算,持有期間收到的利息,作為沖減投資成本處理。收回時,收到金額與賬面價值以及未收到的已計入應收項目的股利、利息等後的余額,作為投資收益或損失,計入當期損益。
1、從公司帳戶劃出存款
借:其他貨幣資金--存出投資款
貸:銀行存款
2、購買理財產品
借:短期投資
貸:其他貨幣資金--存出投資款
3、處置理財產品
借:其他貨幣資金--存出投資款
貸:短期投資
投資收益
4、收回投資款
借:銀行存款
貸:其他貸幣資金--存出投資款
(8)公司資金購買銀行理財擴展閱讀:
投資理財,投資理財是指投資者通過合理安排資金,運用諸如儲蓄、銀行理財產品、債券、基金、股票、期貨、商品現貨、外匯、房地產、保險、黃金、P2P、文化及藝術品等投資理財工具對個人、家庭和企事業單位資產進行管理和分配,達到保值增值的目的,從而加速資產的增長。
理財產品除了種類繁多,理財產品的合約設計復雜如天書,晦澀難懂的產品描述也讓投資者「眼暈」,很多人基於對金融機構的信任和對高收益率的追求而簽下合約,最終在投資受損時才如夢初醒。而「被銀行客戶經理誤導」、「只報收益不說風險」、「將理財產品說成存款」等行為,更成為理財糾紛投訴的焦點。
另類理財產品多為不保本浮動收益產品,噱頭大於實質,與其掛鉤的產品價格走勢比較獨特,波動非常大,比如藝術品、酒類、普洱茶投資市場都出現過暴漲暴跌,因此風險也會大很多,風險承受能力不高的普通投資者最好不要輕易染指。
㈨ 公司將閑置資金轉入購買銀行投資理財產品,如何記賬,是否要交稅,交什麼稅謝謝
一、若為保本產品,實則貸款利息(一)根據《財政部國家稅務總局關於全面推開營業稅改徵增值稅試點的通知》(財稅〔2016〕36號)的定義:貸款,是指將資金貸與他人使用而取得利息收入的業務活動。各種佔用、拆借資金取得的收入,包括金融商品持有期間(含到期)利息(保本收益、報酬、資金佔用費、補償金等)收入、信用卡透支利息收入、買入返售金融商品利息收入、融資融券收取的利息收入,以及融資性售後回租、押匯、罰息、票據貼現、轉貸等業務取得的利息及利息性質的收入,按照貸款服務繳納增值稅;以貨幣資金投資收取的固定利潤或者保底利潤,按照貸款服務繳納增值稅。根據《關於明確金融 房地產開發 教育輔助服務等增值稅政策的通知》(財稅[2016]140號)第一點:(財稅〔2016〕36號)第一條第(五)項第1點所稱「保本收益、報酬、資金佔用費、補償金」,是指合同中明確承諾到期本金可全部收回的投資收益。(二)另外還會涉及企業所得稅(利息收入)、附加稅費,若銷售方具有金融企業資質,還會涉及印花稅(借款合同)。二、若為非保本產品,實則股權投資收益(一)此非增值稅徵收范圍(二)免徵企業所得稅。但若持股不超過12個月,則須繳納企業所得稅。根據《企業所得稅法》第二十六條的規定:符合條件的居民企業之間的股息、紅利等權益性投資收益為免稅收入。同時,根據《企業所得稅法實施條例》第八十三條的規定:企業所得稅法第二十六條所稱符合條件的居民企業之間的股息、紅利等權益性投資收益,是指居民企業直接投資於其他居民企業取得的投資收益,不包括連續持有居民企業公開發行並上市流通的股票不足12個月取得的投資收益。三、賬務處理方面,可視情況作為持有至到期投資或者可供出售金融資產。即使非保本性質,通常難以行使股東全部權利,不太可能作為長期股權投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