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國際金融法的國際金融法基本特點
其基本特點是:
1.法律關系的主體。國家和國際組織作為國際金融關系的主體具有雙重地位,既是參與者又是監管者。特定地區作為主體的條件則取決於其獨特的地位,如港澳台。個人、法人和其他經濟組織作為國際金融法主體與作為國內金融法主體的地位並無本質差別,他們是參與者和受監管的對象;若有差別,主要看他們是否使用外匯。而在國際經濟交往如此廣泛而頻繁的今天,使用外匯是普遍的現象。
2.法律關系的客體。包括本國貨幣、外國貨幣和其他貨幣單位如特別提款權、歐元等,也包括某些跨國運轉的資金工具,如國際證券、大額定期存款單、國際票據、信用卡、信用證等。隨著國際金融活動日漸活躍,某些新的客體形式也在發展,如電子CD和金融票據。因此,國際金融法的客體不應限制在狹窄的范圍內。
3.法律淵源。(1)國際條約,如《國際貨幣基金協定》、《國際復興開發銀行協定》;(2)國際慣例,具約束性的如《統一國際銀行資本衡量和資本標準的協議》和任意性如ACE慣例規則①;(3)涉外金融法。它是一個廣義的概念,主要指國家對金融資產的跨國流動所確立的各種規范的總和,無論其以何種規范形式表現,主要涉及到:(1)對外籌資,如借款、發行證券(股票、債券等);(2)金融資產的向外移動,如對外投資、國際支付;(3)擔保,如對外籌資和擔保外來投資。
4.國際金融法的內容。(1)國際貿易金融法,主要是涉及到與貿易有關的金融法律制度,如國際票據制度、國際支付規則;(2)國際投資金融法,主要包括各種形式的國際融資如貸款、證券和信託投資、投資基金和融資擔保以及相關的金融市場、銀行及金融監管;(3)國際貨幣金融法,主要包括國際儲備、國際收支和匯率等制度。
㈡ 國際銀行信貸的基本特點是什麼
貸款金額大,參與的銀行多 各國銀行法很少允許一家商業銀行對同一借款人的貸款數額超過一定比例。國際銀團貸款既可以使借款人獲得數額巨大的借款,又使銀行不至於承擔太大風險和違反法律規定。
貸款期限長 大多數國際銀團貸款都屬於中長期貸款。期限一般。
1.貸款金額大,參與的銀行多
各國銀行法很少允許一家商業銀行對同一借款人的貸款數額超過一定比例。國際銀團貸款既可以使借款人獲得數額巨大的借款,又使銀行不至於承擔太大風險和違反法律規定。
2.貸款期限長
大多數國際銀團貸款都屬於中長期貸款。期限一般為5-10年。
3.貸款風險由各貸款銀行分擔
盡管銀團貸款是一個整體,但各貸款行彼此的義務是分開的,並不是連帶的,即各貸款行中按各自貸款的比例分別承擔貸款風險。
4.特殊的浮動利率結構
國際銀團貸款的貸款期被劃分為若干利息期,每一段利息期是一個固定利率,但各利息期之間的利率有差異,於是從整個貸款期來看,利率是浮動的。
㈢ 國際金融的特點是什麼
國際金融 就是全球金融的意思 國際金融包含太多不知道你說的什麼哪特點。 我是一個和喬治·索羅斯一樣會金融預測的國際級 金融天才 科學天才。可是我被萬惡的中國埋沒了。
㈣ 國際投資的發展特點
簡述
國際投資是商品經濟發展到一定階段的產物,並隨著國際資本的發展而發展。當商品經濟發展到資本主義社會以後,銀行資本與生產資本相融合並日益發展,促進了資本積累的進一步擴大,並形成了規模龐大的金融資本,出現了大量的資本過剩,以資本輸出為早期形態的國際投資也隨之產生。隨著國際經濟交易內容的不斷豐富,投資的內容和形式也在不斷的發生著演化。從國際資本活動的歷史進程來看,國際投資活動首先表現為貨幣資本的運動,即一國際借貸、國際證券投資為主要形式的國際間接投資,其標志是跨國銀行的出現;其次表現為生產資本的運動,即國際直接投資,其標志是跨國公司的出現。
國際投資的初始形成階段(1870—1914年)
這一時期,以電力革命為標志的第二次科技革命出現後,生產力得到了快速發展,國際分工體系和國際壟斷組織開始性形成,銀行資本和產業資本相互滲透融合,從而形成了巨大的金融資本,為資本輸出提供了條件,以資本輸出為特徵的國際投資也隨之形成。這一時期的國際投資,表現出如下特點:1、投資國的數目很少。2、投資的形式以間接投資為主,直接投資比重極小。3、投資的來源主要是私人投資,官方投資比重很低。4、投資的主要流向是由英國、法國和德國流向其殖民地國家,目的突出地反映為尋找有力的投資場所,以便獲得超額利潤。
國際投資的低速徘徊階段(1914—1945年)
這一時期是兩次世界大戰之間的時期。由於兩次世界大戰和20世紀30年代的大危機,是資本主義國家不同程度的受到了戰爭的破壞,資金極度短缺,市場萎縮,使得國際投資活動也處於低迷徘徊之中。
這一時期國際投資活動的基本特點可概括為:1、國際投資不甚活躍,規模較小,增長緩慢。2、私人投資仍佔主體,但比重有所下降,官方比重有所上升。3、間接投資仍為主流,但直接投資的比重有所上升。4、主要投資國地位發生變化,美國取代英國成為最大的對外投資國。
國際投資的恢復增長階段(1946—1979年)
自從1947年美國「馬歇爾計劃」的事實,大規模的對外投資活動拉開了序幕。加之,這一階段世界政治局勢相對平穩以及第三次工業革命的興起,使國際投資活動迅速恢復並快速增長。
這一時期國際投資活動的基本特點可概括為:1、投資規模迅速擴張。2、對外投資方式由以間接投資為主轉變為以直接投資為主。3、許多發展中國家也加入到國際投資國的行列之中,特別是石油輸出國,其「石油美元」成為國際對外投資的重要資金來源。
國際投資的迅猛發展階段(1980年以後)
這一階段,由於科技革命、金融改革和跨國公司全球化經營等多種因素的共同作用,國際投資蓬勃發展,成為世界經濟發展中最為活躍的因素。但不同國家的國際投資增長速度並不一致。其中美國的增長速度放慢,而日本的增長速度加快。
這一時期國際投資活動的基本特點可概括為:
1、國際直接投資繼續高速增長。
2、國際間接投資也得到迅猛發展。
3、發達國家之間的資金對流,即相互投資成為國際投資的主流趨勢。
4、形成了美國、日本、西歐「三足鼎立」的投資格局。
㈤ 政治經濟學:當前國際金融的特點。 請簡要回答
當前國際金融的特點主要有以下八點:
1、強大的經濟基礎。國際金融中心的建設,必須以強大的經濟基礎和穩定的經濟增長為支撐。一方面,經濟的發展能夠推動貿易和投資的增長、生產規模的擴大,從而產生對資金的大量需求;另一方面,經濟的發展也會帶來收入和儲蓄的增長,從而產生對資金的供給。大量的資金供給和需求帶動金融機構、市場的集聚以及金融環境的完善,推動國際金融中心的形成。
2、發達的國際貿易與優越的區位。國際金融中心在發展初期往往需要國際貿易作支撐,以大量貿易帶動資本集聚,因此,國際金融中心往往也是國際經濟、貿易和航運中心。
3、國際金融業務發達,金融機構集聚。隨著金融市場國際化的不斷加快和國際金融中心競爭的日益激烈,一個金融中心贏得國際外匯交易、國際銀行貸款、跨境兼並金融服務,以及國際債券發行與交易等方面業務的能力,成為衡量其國際競爭力的重要指針,而跨國公司則是這些金融活動的重要參與者和國際金融中心服務的主要對象。
4、完善的金融市場結構,相對開放、自由的市場體系。多層次金融市場包括金融市場、貨幣市場、保險市場、票據市場、期貨市場、外匯市場、黃金市場和衍生金融工具市場等。對於國際金融中心而言,多層次金融市場體系有利於發揮金融中心的規模經濟與集聚效應,擴大金融中心輻射的深度與廣度。同時,對國內外金融機構而言,開放、自由的市場體系意味著較低的進入成本,因而能夠使國際資本在全球范圍內充分流動與集聚,增強國際金融中心的吸引力。
5、較少的外匯管制,相對自由的貨幣兌換。國際金融中心城市所在國的貨幣一般為完全可自由兌換貨幣,否則以該國貨幣計價的金融產品的交易、資本輸出、結算等都將受到限制,以該國貨幣為基礎的金融創新也將受到制約。
6、有利於創新而又不失規范的監管體系。從國際金融中心發展歷史看,一方面政府要進行嚴格的監管,防範金融風險;另一方面又要提供相對寬松的金融環境,促進金融創新,保持金融中心活力和自身發展能力。
7、發達的信息資訊行業,良好的金融基礎設施。金融業是管理風險的行業,與風險直接相關的是不確定性,與不確定性直接相關的是信息,金融中心需要能夠大量實時、客觀反映市場、機構、工具和產品變化的信息,這就需要高質量的金融基礎設施,比如徵信系統、清算系統,高效率的會計師事務所、律師事務所、評估機構等。
8、大量的一流國際金融人才。金融業是專業性強、知識密度高的行業,人才是金融業的核心要素,也是金融機構最重要的競爭優勢。金融中心需要大量的金融、會計、法律、計算機、管理、外語等方面的人才,一個具有充足人力資源供給的地區自然對金融機構具有吸引力。國際金融中心的活力和發展狀況在一定程度上取決於人才特別是金融人才的數量和質量。
㈥ 什麼是國際投資國際投資有何特點
一、定義:國際投資(International Investment),又稱對外投資(Foreign Investment)或海外投資(Overseas Investment),是指跨國公司等國際投資主體,將其擁有的貨幣資本或產業資本,通過跨國界流動和營運,以實現價值增值的經濟行為。
二、國際投資的特點:
1.增長速度加快,規模連創歷史紀錄。
2.跨國投資由發展中國家逐步轉向發達國家。
3.發展中國家吸收外國直接投資由東亞地區向拉美地區轉移。
4.投資自由化趨勢日益明顯。
5.跨國並購已成為國際投資的主要形式,並仍然成為今後外國直接投資迅速增長的主要動力。
6.跨國投資向金融、保險、電信、流通等行業轉移。
三、發展與特點:
簡述
國際投資是商品經濟發展到一定階段的產物,並隨著國際資本的發展而發展。當商品經濟發展到資本主義社會以後,銀行資本與生產資本相融合並日益發展,促進了資本積累的進一步擴大,並形成了規模龐大的金融資本,出現了大量的資本過剩,以資本輸出為早期形態的國際投資也隨之產生。隨著國際經濟交易內容的不斷豐富,投資的內容和形式也在不斷的發生著演化。從國際資本活動的歷史進程來看,國際投資活動首先表現為貨幣資本的運動,即一國際借貸、國際證券投資為主要形式的國際間接投資,其標志是跨國銀行的出現;其次表現為生產資本的運動,即國際直接投資,其標志是跨國公司的出現。
國際投資的初始形成階段(1870—1914年)
這一時期,以電力革命為標志的第二次科技革命出現後,生產力得到了快速發展,國際分工體系和國際壟斷組織開始性形成,銀行資本和產業資本相互滲透融合,從而形成了巨大的金融資本,為資本輸出提供了條件,以資本輸出為特徵的國際投資也隨之形成。這一時期的國際投資,表現出如下特點:1、投資國的數目很少。2、投資的形式以間接投資為主,直接投資比重極小。3、投資的來源主要是私人投資,官方投資比重很低。4、投資的主要流向是由英國、法國和德國流向其殖民地國家,目的突出地反映為尋找有力的投資場所,以便獲得超額利潤。
國際投資的低速徘徊階段(1914—1945年)
這一時期是兩次世界大戰之間的時期。由於兩次世界大戰和20世紀30年代的大危機,是資本主義國家不同程度的受到了戰爭的破壞,資金極度短缺,市場萎縮,使得國際投資活動也處於低迷徘徊之中。
這一時期國際投資活動的基本特點可概括為:1、國際投資不甚活躍,規模較小,增長緩慢。2、私人投資仍佔主體,但比重有所下降,官方比重有所上升。3、間接投資仍為主流,但直接投資的比重有所上升。4、主要投資國地位發生變化,美國取代英國成為最大的對外投資國。
國際投資的恢復增長階段(1946—1979年)
自從1947年美國「馬歇爾計劃」的事實,大規模的對外投資活動拉開了序幕。加之,這一階段世界政治局勢相對平穩以及第三次工業革命的興起,使國際投資活動迅速恢復並快速增長。
這一時期國際投資活動的基本特點可概括為:1、投資規模迅速擴張。2、對外投資方式由以間接投資為主轉變為以直接投資為主。3、許多發展中國家也加入到國際投資國的行列之中,特別是石油輸出國,其「石油美元」成為國際對外投資的重要資金來源。
國際投資的迅猛發展階段(1980年以後)
這一階段,由於科技革命、金融改革和跨國公司全球化經營等多種因素的共同作用,國際投資蓬勃發展,成為世界經濟發展中最為活躍的因素。但不同國家的國際投資增長速度並不一致。其中美國的增長速度放慢,而日本的增長速度加快。
這一時期國際投資活動的基本特點可概括為:
1、國際直接投資繼續高速增長。
2、國際間接投資也得到迅猛發展。
3、發達國家之間的資金對流,即相互投資成為國際投資的主流趨勢。
4、形成了美國、日本、西歐「三足鼎立」的投資格局。
㈦ 國際金融機構貸款的基本特徵
⑴國際金融機構貸款的貸款人為特定的國際金融機構,而其借款人通常也受到特定范圍的限制。例如世界銀行貸款的借款人僅限於基金成員國政府、政府機構、由其 政府機構提供擔保的公私企業,國際開發協會貸款的借款人僅限於貧困發展中國家的開發項目當事人,亞洲銀行貸款的借款人限於其成員國的開發本地區項目的投資 人,泛美開發銀行貸款的借款人限於其成員國的當事人,並且須為「在合理條件下無法從私人來源獲得融資」的當事人等等。
⑵國際金融機構貸款的資金主要來源於各成員國繳納的股金、捐款以及國際金融機構從資本市場的籌資,其資金放貸宗旨通常包含有鼓勵成員國從事開發項目、援助發展中國家特別是貧困國家經濟發展的內容,不完全等同於僅以營利為目的的商業貸款。
⑶國際金融機構貸款的條件通常較為優惠,其利息率普遍低於商業銀行貸款,其優惠性貸款的利息率可低於3%甚至為無息;其附加費通常也包括承諾和手續費。盡管國際金融機構貸款不完全等同於政府間的「軟貸款」,但其貸款條件的整體優惠性往往並不亞於政府貸款。
⑷國際金融機構貸款通常為中長期貸款,其期限較長,其貸款期一般為10年至30年(最長可達50年),寬限期多為5年左右。
⑸國際金融機構貸款大多為開發性貸款,主要用於經濟復興或開發性項目,非項目性貸款通常為配套性使用,這與商業銀行貸款也有很大的不同。
⑹國際金融機構貸款對貸款用途往往設有嚴格的限制,不僅貸款協議要求借款人嚴格遵守貸款目的和貸款用途條款,而且貸款方通常也對借款人的資金運用將進行嚴格的監督和檢查。
㈧ 國際融資的外國債券融資特點
(1) 發行外國債券首先要對借款者進行評級。借款者涉及許多機構或公司企業,其信譽程度決定了能否發行債券及借款的數額,資信高的可以獲准發行,且發行限額較高。如日本政府規定,發行日元債券,屬政府級即AAA級,貸款數額可不受限制;AA級的限定只可發行300億日元;未評級的只能發行100億日元。
(2) 外國債券發行額較大且籌資多國化、多樣化。美國就規定在美國發行美元債券,規模至少5000萬美元,從世界發行境外債券籌資數額來看,相當可觀約占國際籌資總額的60%。
(3) 資金使用無嚴格限制,但不得干擾債權國的財政金融政策。發行外國債券籌到的資金,其具體的用途及使用進度,債權國一般沒有特殊要求,但債券畢竟是在外國發行,各國的經濟、金融、稅收等政策和法令又各異,在發行過程中要熟悉掌握和注意執行當地的法律。
(4) 外國債券要受外國當地有關金融當局的管理,因此籌資手續相當復雜。比如,在美國發行揚基債券要經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批准。而且,外國債券融資對資信評級、申請手續和報送的資料都要求較嚴較細,非常復雜。
2.國際股票融資
國際股票即境外發行股票,是指企業通過直接或間接途徑向國際投資者發行股票並在國內外交易所上市。
㈨ 跨國公司國際融資的方式有哪些及其特點,試舉例說明
一、國際融資方式 中小企業,資金,融資為支持我國中小企業開拓國際市場,中小企業可一次性從商務部、財政中小企業融資徵信系統今增家金融機構交行梯級貸款資金幫小,互聯網正在改變商業規則,聰明老闆使用慧聰買賣通。慧聰網中國領先的行業門戶,提供中芯國際融資京東方行業資訊、中芯國際融資京東方交易市場、電子商務、企業信息服務等,國際結算融資業務慧聰網時信息來源中國銀行總網授信額度授信額度包括我行信貸部門或統一授信評審機構為單一客戶核定的開證額度、信託收據,中小企業融資的國際比較與借鑒慧聰網時分信息。
二、國際融資案例 定義國際融資是指在國際金融市場上,運用各種金融手段,通過各種相應的金融機構而進行的資金融通。隨著國際資本的流動速度的加快,對資金需求的增加,國際融資越來越成為一國融資的重要手段之一。方式和特點根據國際融資關系中債權債務關系存在的層次來分類,有存在雙重債權債務關系的間接融資,還有隻含單一債權債務關系的直接融資。(一)直接融資1.國際債券融資國際債券即發行國外債券,是指一國政府及其所屬機構、企業、私人公司、銀行或國際金融機構等在國際債券市場上以外國貨幣面值發行的債券。國際債券主要分為歐洲債券和外國債券兩。
三、跨國公司國際融資的方式有哪些及其特點試舉例說明 國際融資是指在國際金融市場上,運用各種金融手段,通過各種相應的金融機構而進行的資金融通。一、國際融資的主要方式及其特點根據國際融資關系中債權債務關系存在的,可以說,真正意義上的大規模國際融資開始於二戰以後,隨著戰後各國經濟的恢復和增長,國際經貿往來迅速發展,國際資金融通規模也隨之日益擴大。在日趨全球一體化的現代,,國際融資已成為一國融資的重要手段之一。其主要的融資方式包括國際債券融資,國際股票融資,海外投資基金融資,外國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