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理財是什麼意思呢
投資,抄指國家或企業以及個人,為了特定目的,與對方簽訂協議,促進社會發展,實現互惠互利,輸送資金的過程。又是特定經濟主體為了在未來可預見的時期內獲得收益或是資金增值,在一定時期內向一定領域投放足夠數額的資金或實物的貨幣等價物的經濟行為。可分為實物投資、資本投資和證券投資等。前者是以貨幣投入企業,通過生產經營活動取得一定利潤,後者是以貨幣購買企業發行的股票和公司債券,間接參與企業的利潤分配。
⑵ 理財是什麼我手頭就有100元能理財嗎
有一些銀行有沒門檻的理財產品,很少,我看我媽就喜歡買南京銀行的那個好享富,一點碎銀子都買那個了,別說100我看她還買過10塊錢的。如果認可我的回答,希望能幫忙採納下
⑶ 理財是什麼意思
投資指的是特定經濟主體為了在未來可預見的時期內獲得收益或是資內金增值,在一定容時期內向一定領域的標的物投放足夠數額的資金或實物的貨幣等價物的經濟行為。合夥,就是兩人或者兩人以上的群體,發揮各自優勢,一同去做一些可以給其帶來經濟利益的事情。投資可分為實物投資、資本投資和證券投資。前者是以貨幣投入企業,通過生產經營活動取得一定利潤。後者是以貨幣購買企業發行的股票和公司債券,間接參與企業的利潤分配。合夥, 是指自然人、法人和其他組織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夥企業法》在中國境內設立的,由兩個或兩個以上的合夥人訂立合夥協議,為經營共同事業,共同出資、合夥經營、共享收益、共擔分險的營利性組織.其包括普通合夥企業和有限合夥企業。簡單來說,投資只是出錢,不參與公司的管理,從中獲利,而合夥是共同出資,合夥經營,分享利益。
⑷ 我的個人理財
建議個人開銷及理財:一般情況月收入60%衣食住行日常開銷(1000元/月已經很不錯),月收入30%固定專儲蓄(你屬的生活開銷不多,這部分可適當提高比例,堅持下去),月收入10%以小搏大用來購買適合自己的商業保險做基礎保障。由於你的收入還不是很高,不建議購買股票基金等作為投資。個人及家庭理財根據不同時期有不同的規劃,建議有空多看理財方面書籍,心裡有個短期,中長期的理財目標。相信有計劃的生活以後會越來越好!
⑸ 自己理財能達到多少收益率算是正常
如果想做理財,先考慮好自己資金的流動性和收益的比較,如果你想專保證隨時能用錢,和你三五屬年一分錢不動,那是完全不同的。
如果五年之內不動錢,建議五年定期存款。
先說風險,基金不是定投就安全,貨幣基金是安全的,收益比較普通,不要指望額外收益,但是流動性還是比較高的,債券和股票、混合型基金就慢慢研究吧,有些風險。
股票、期貨這類東西,如果你剛剛接觸理財,最好先學習,「會爬了再走,會走了也不要輕易跑」
個人建議,余額寶之類的網上金融理財,信譽度較高的,最為資金靈活的首選,收益5%左右。
存一些好的貨幣基金,廣發有不錯的,可以去了解。
短期的銀行理財也可以適當做一些。
小額貸款,網上個人P2P建議先不要做,風險你可能暫時控制不了。
⑹ 我的錢如何理財啊
您好,同為年青人,說說我的看法吧:
1、1萬以下,放余額寶或者微信的理財通就好了,買東西、還信用卡很方便,一年的收益在350左右;
2、1-10萬的部分,買貨幣基金(一萬一年有400-600)。想多賺一點又不怕冒險,最方便的就是買股票了(不過,進股市就像進原始森林,能獵到獵物,更有可能被獵物獵,還有食人族,事先得做好功課,備好鎧甲和弓箭,最好身邊有老獵人)。
3、10萬以上部分,除了前面說的,還應該給自己買份保險,以防不測。
4、最後,錢是別人認可我們做出的產品和服務(現在來說,就是工作結果)的一種憑證(同上學時的考試成績是一個道理的),事兒做好了,自然就會有的。
5、所以,相比理財,更重要的是,多跟會賺錢的有錢人在一起(包括領導和老闆),多觀察,多學習,往往面對同一件事兒,他們的看法和做法就跟一般人都不一樣,多想想這些不一樣的地方,像手機系統一樣,不斷豐富、提升自己的腦袋,打造出更強大、更有魅力的自己,離有錢的日子就更近了!
另外,不知名的理財產品、股票型基金不建議碰。
理財產品:信息不完全公開透明,沒辦法判斷這個產品是干什麼的,更沒辦法判斷是不是個傀儡公司,即便略有介紹,運作的時候是不是老老實實這么操作,更沒人管,收益多少都由他說了算。平時想了解收益情況,連問話的地方都沒有,想維權都不知道去哪裡找同伴(就算是銀行裡面代售的,櫃員也是一知半解,行長怎麼教她,就怎麼說,所有的責任和風險都在霸王條款里撇清了,事後想找她的時候可能早都辭職了)。所以,那基本上是一錘子買賣,打一槍換一個地方,賣得差不多就換個名頭繼續做(不信的話,現在去銀行拿個理財產品的介紹,明年再去看看還在不在,影子都沒有了,那時賣的就是那些**2號、**3號...),這不跟土匪差不多嘛。
股票型基金:相比之下,好太多了,投進去的錢,買了哪些股,現在值多少錢,每天都能查的到,急用錢,隨時能出手,兩三天後,錢就到賬了。但是,還是不建議買它。一、大部分基金經理人水平很菜,賠錢又不用負責任,絕大多數都是這家混不下跑那家。二、發行時介紹的選股策略不會被認真執行,很多基金買了不相乾的股票,甚至多家風格完全不同的基金都買同一隻另類股,不值得把辛苦錢交給口是心非的人管。三、市場上這類基金太多了,都快趕上股票了,有那精力和能力去選好基,還不如直接去買股票。四、不管是賺是賠,都得定期給它交管理費,申購和贖回還得另外收一道。
⑺ 為什麼說理財就是投資
以下是個人見解,非復制黏貼品:
1、狹義上講,從個人經濟問題上看,「理財」包含「投資」,「投資」包含於「理財」。
從個體經濟上講,「理財」指所有個人經濟行為,包括購買、儲蓄、投資、投機等。
2、廣義上講,從個人生活問題上看,「投資」包含「理財」,「理財」包含於「投資」。
從個人的生活上來講,「投資」包括經濟投資、教育投資、人際關系投資等廣泛的概念,「理財」僅僅是個人經濟范疇,所以理財屬於投資。
⑻ 第一次理財,我該如何理財呢
第一次理財,你需要對理財產品做一些簡單的了解,第一,產品屬性,第二,資金流向,第三,周期,第四,風險。根據這四點去進行對比。
同時你也需要考慮,你的資金的使用周期,在短期內時候會有急用,這樣待你急用時,資金可以及時取出。
所以,個人建議你選擇稍微穩健型的理財方式,風險高的理財品種,不適合第一次理財的你。
⑼ 什麼是理財
理財 ,是在對收入、資產、負債等數據進行分析整理的基礎上,根據對風險的偏好和承受能力,結合預定目標運用諸如儲蓄、保險、證券、外匯、收藏、住房投資等多種手段管理資產和負債,合理安排資金,從而在風險可以接受范圍內實現資產增值的最大化的過程。
個人理財是指如何制訂合理利用財務資源、實現個人人生目標的程序。理財是為了實現個人的人生目標和理想而制定、安排、實施和管理的一個各方面總體協調的財務計劃的過程。
實際上理財的范圍很廣,理財是理一生的財,也就是個人一生的現金流量與風險管理。包含以下涵義:
① 理財是理一生的財,不是解決燃眉之急的金錢問題而已。
② 理財是現金流量管理,每一個人一出生就需要用錢(現金流出)、也需要賺錢來產生現金流入。因此不管現在是否有錢,每一個人都需要理財。
③ 理財也涵蓋了風險管理。因為未來的更多流量具有不確定性,包括人身風險、財產風險與市場風險,都會影響到現金流入(收入中斷風險)或現金流出(費用遞增風險)。
(9)我就是理財擴展閱讀:
一、概念解釋
理財(Financing),指的是對財務(財產和債務)進行管理,以實現財務的保值、增值為目的。理財分為公司理財、機構理財、個人理財和家庭理財等。人類的生存、生活及其它活動離不開物質基礎,與理財密切相關。
「理財」往往與「投資理財」並用,因為「理財」中有「投資」,「投資」中有「理財」。所謂的理財也不僅僅是把財務往外投,被投資也是一種理財,不懂得被投資也就不懂得怎麼更好投資。
二、理財途徑
國內能夠為客戶提供理財服務的機構主要有銀行、證券公司、投資公司。
1. 銀行理財
我國商業銀行提供的理財產品分為保本固定收益產品、保本浮動收益產品與非保本浮動收益產品三類。
2. 證券公司理財
證券理財一般包括股票、基金、商品期貨、股指期貨、外匯期貨等,個人或機構投資者可以按照其不同需求及投資偏好選擇不同理財工具。
3.保險理財
保險理財更加傾向長期性,著重解決較長時間後的教育規劃和養老規劃,同時解決意外、醫療等保障問題。
4. 投資公司理財
投資公司理財一般包括信託基金、黃金投資,玉石,珠寶,鑽石,第三方理財等,需要的起步資金較高,適合高端理財人士。
5. 電子商務理財
21世紀除了能在線下的網點理財,還可以利用互聯網上的金融搜索引擎搜索理財產品進行風險收益的多方對比之後再投資。
⑽ 理財到底是啥意思
啥是理財?
很多人覺得,理財就是投資,就是錢生錢。
對不對?
也對也不對。
為了個人和家庭生活的安全穩定,購買保障性高的終身壽險和定期壽險,這個過程是理財,在理財規劃的內容裡面稱為保險計劃。
社會養老保險只能滿足人們的基本生活需要,要想退休後生活得舒適、獨立,必須要有在有工作能力時積累的一筆退休基金作為補充,這個過程也是理財,在理財規劃的內容裡面稱為退休計劃。
所以說理財不是簡單的獲得投資回報,理財是為系統的解決某個問題而合理運用自身資源的過程。
那麼,到底如何理財?具體咋操作?
一、記賬
摸清自己的家底是理財的前提。要弄清自己的資產狀況,就要對自己的收入、存款、負債等存量資產和未來預期收入弄清楚,知道自己有多少財可以理。要摸清自己的家底,記賬的最好的方法,最好還是那種事無巨細的流水賬。
這樣,自己的收入是多少,花費是多少,都花在什麼地方,那些的必須的,那些的可有可無的等等,各項收支一目瞭然。弄清了自己的底細,便可以根據自身的需求制定合理的理財規劃,調整自己的消費結構,幫助自己更好地適應規劃的生活。
二、理性消費
任何消費都應是理性的,有節制的、按照自己的自身財產狀況進行消費。
缺乏對金錢使用的控制,容易產生過渡消費、超前消費。攀比、虛榮、講排場、講面子。月收入3000元,卻消費了5000元;一百五十平米的房子就能滿足居住要求,硬要買三百多平米的房子;收入一般、剛夠保證溫飽,卻要去高消費場所吃喝玩樂。這種消費是一種不健康的、扭曲的,並且不可持續的消費方式。
三、投資
我的建議是,拿出30%左右放余額寶,吃2.6%的活期利息即可。因為這錢日常消費和緊急大額消費都夠用。
然後剩下的,可以投入穩健的理財產品去做定期理財。
至於定期理財的選擇,個人建議:
如果對於流動性沒有太大要求的投資者,可以選擇的范圍就比較大了,可以考慮短期理財(券商+銀行、P2P/P2B)、大額存單、銀行結構性存款、國債逆回購等理財。
短期理財產品,多數收益略高於貨幣基金,但是流動性稍遜色。
1,短期理財(券商+銀行、P2P/P2B)。
在固定期限如30天~365天等,無法主動賣出,也就是到期贖回。
券商理財,平均年化收益率為4.66%,以20萬元本金測算,一年的預期收益約為9320元。
P2P/P2B,固定收益產品,年化收益率在6%-14%之間。
P2B很多人說不會選。
說它風險低呢,若啥也不看地瞎投,等於蒙眼接飛刀啊!把命運交給老天,那就只能聽天由命。
說它風險高呢,上班族如我,以「邊投邊學」的姿態幾年來還算穩妥,它成為了我餐盤的主食之一。
所以要學會怎麼選適合的,了解得越多,風險越可控。
我從2014年開始投P2B到現在,沒耗費過多精力,每年多掙個幾萬,收益還比較有優勢的。
也比較喜歡穩健的固定收益類產品,所以選的是P2B類的頭部平台,簡單來說就是風險比較小,省事兒,但是收益頂多也就10%了,如果對收益沒有特別高的追求,倒是可以一試。
而且門檻低,當時我也是300入門的,哈哈,注冊投資還能拿500購物卡,推薦家人和朋友參加過,覺得不錯,你們感興趣也可以看:100紅包+500京東卡
ps:專屬活動,此頁面注冊才有獎勵
可以去看看他們的理財論壇,體驗一下優秀的客服服務和社區論壇,以後投資其他平台也有對比。
2,大額存單和銀行結構性存款。
綜合部分銀行公布的利率,近期1年期、2年期、3年期、5年期大額存單的利率分別為2.28%、3.18%、4.15%、4.19%,要比普通的定期存款高一些。
此外,流動性更好的銀行結構性存款大多數是一年期以內,收益率在4%左右,不過現在不保本不保息,收益浮動等風險需要自己承擔。
3,國債逆回購。
個人通過國債回購市場把自己的資金借出去,獲得固定的利息收益。月底,季底、年底時候,收益高到10%也有,需要好好選擇分析。
以上幾種是目前比較穩健的理財方式,也可以說是我自己投過的理財產品,確實是比較不錯的。
說了這么多理財,最重要是找到適合自己的產品。產品其實沒有對錯,衡量自己的風險承受能力,找到適合的,就是對的。
不建議購買項:保險、股票、股票基金、各種幣。
說句實話,買這些東西能賺錢么?
能,但絕對不會是你,如果你相信自己買股票能賺錢,還不如買彩票實際點。14年有朋友建議我買比特幣,當時了解了一下,感覺噱頭很大、風險更大,堅決不買,至今我也不後悔。因為,他買了五千多,一個月不到就變兩千多了,然後為了止損就都賣了,沒有人能夠看到四年後今天漲成這鬼樣。
如果你手頭這兩萬不急用,就當不存在,你可以全買比特幣,十年後再見
四、提升個人素養
提升個人素養是提高勞動生產率、提高個人生活質量的重要途徑。要提升自己的素質修養,就要不斷學習,向書本學習,向別人學習,向自己學習。
向書本學習就是要看書;向別人學習,就是多觀察自己周圍會處理事情的人,看他們碰到問題時會怎麼做。多和自己敬佩的人交流。向自己學習,就是要經常反省自己的思想行為。古人說:「吾日三省吾自身。」
學會自我控制、自我約束,按理智判斷行事 ,無論什麼事情都三思而後行等等這些素質修養是理財所必備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