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前新華有一款理財險,我感覺可以,是階段性的,你可以去資詢一下,看停辦了沒有
B. 自己有一定的閑錢,那麼最穩健的投資理財方式是什麼
投資理財的方式很多。如炒股、購買理財產品、銀行定期存款等。我認為最穩健的投資理財是銀行的定期存款。
C. 理財產品排行榜里哪種理財產品更可靠
要說可靠,不妨選擇一些收益穩健的理財產品,比如銀行理財、國債以及互聯網平台推出的零錢理財產品。這三種理財產品都比較安全,也很可靠。但由於他們屬於不同類型、不同機構發行的理財產品,所以,它們的起投門檻、收益以及靈活度也各不相同。銀行理財起投門檻比較高,一般5萬元起投,其靈活度也比較差一些,如果是定期,12個月算是時間較短的了,還有3年、5年等不同時長的。至於銀行理財的收益,以今年各銀行公布的利率來看,一年期,大部分在1.7%-1.9%之間,最高可到2.8%,在理財產品群雄逐鹿的時代,這種收益並不算高。銀行理財方式可靠,但不靈活,收益也並無明顯的競爭力,目前使用人數也在逐漸減少。
國債相比銀行理財投資門檻就比較低了,百元起投,不過要注意它的發行時間,投資者要在它的發行期間購買。國債的投資期限比較長,一般為3年或者5年等,國債3年期利率為3.8%,5年期利率為4.17%,雖然仍然不算高,但勝在安全可靠。
相對於以上兩種理財,互聯網理財產品就有相當大的優勢了。尤其是近幾年流行的寶寶類理財產品,很多都是一元起投,是真正的大眾理財產品。這類理財產品一般投資和提取都比較靈活,可以隨時購買,隨時贖回,並且還可以即時到賬。投資理財的同時不影響資金的使用是寶寶類理財的最大特點。另外,寶寶類理財的收益相對也比較高,其中唯品理財的唯品寶更是達到了4%以上,加上這種理財方式非常靈活,還可以在平台上實現支付和還款功能,非常的方便,目前是大眾最喜歡的主流理財方式。寶寶類理財產品之所以如此火熱,很大程度上是因為他們非常的穩健,也就是大家所說的可靠。就像唯品寶,屬於基金性質,用戶購買唯品寶就等於申購了一支貨幣基金,可以獲得基金的收益,而貨幣基金的特點恰恰就是穩健。不用費心打理,也不必擔心會虧本,每天都有收益及時到賬,這正是繁忙的現代人所需要的。
在這個理財時代,理財平台和產品也層出不窮,大家只要明確自己的投資目的,多了解一下目前的理財平台和趨勢,找到一款適合自己的理財產品還是不難的。
D. 為什麼銀行理財產品銷售火熱
銀行儲蓄是最傳統的理財方式,它的好處就在於強制養成儲蓄的習慣。版除了儲蓄之外,權投資者還可以購買短期理財產品,周期短、收益較低、穩定性很高。關鍵是銀行才是最安全的呀,不過也要防止銀行人員給你推薦一些飛單(就是有的理財公司讓銀行員工推薦他們的產品,銀行員工推薦成功能拿提成,而你卻還誤以為那是銀行的產品)
E. 有了100萬的現金,現實該怎麼理財合適
假設題主屬於穩健型投資者,可以最大的風險承受能力為虧損10% ,不考慮其他規劃。
使用貨幣市場工具(主要是各類貨幣基金)、 債券(包括各類債權型固定收益產品)、股票(包括股票型基金)等三類資產為題主做資產配置。相關數據如下:
根據你自身情況,依據「有效前沿」做出在既定風險下收益率最高的投資組合,即將3-6個月的消費支出投資於貨幣市場工具,剩餘資金的40%投資於債券、60%投資 於股票產品。
該組合的期望收益率為8.45% ,標准差為15%。一年當中最大的投資收益率為27.65% ,最小收益率為-10.75%。可能發生的最大虧損在題主的風險承受能力范圍內,是恰當的投資組合。對100萬的資產組合進行1000次蒙特卡洛模擬,模擬未來20年的走勢。
建議資產配置:
3-6個月的消費支出投資於貨幣基金。
40%投資於銀行理財、P2P、信託、債券或債券型基金等固定收益產品。
60%投資於股票市場,建議將資金分散投資於滬深300指數基金、QDII基金、 小盤股基金等產品。
投資策略:
由於題主並沒有過多的投資經驗,並且不願意在這方面付出太多的精力。題主應當採取被動、防禦式投資策略(如普通定投、智能定投)並使用恆定比例混合策略定期對投資組合進行調整。
理財也有很多年了,總結一下自己目前的資產分配情況。
30%的錢用來隨取保值。選擇銀行理財(當然也要留一部分活期隨取)、貨幣基金理財(余額寶、餘利寶等),這兩項年化收益都在5%以下。
40%的錢用來穩定增值。選擇近幾年表現好的基金(可以在天天基金網上挑選)、選擇固定收益類理財產品(我用的是無界財富,屬於穩健型理財),這兩項中前者的年化收益不穩定,但一般都可以在6%以上,後者在8~10%,應該是上述理財方式裡面我最偏愛的一種。
無界還有幾點我比較喜歡的:
一是每周的理財分享和每日的經濟快報;
二是日常福利(有微信紅包、投資紅包);
三是微信群和無界部落把投資人聚到一起互通有無分享經驗;
四就是提現速度,目前都是秒到(截止到2019年2月依然如此)。
這部分理財就是求穩,投資的就知道利息是多少。不會像炒股那樣刺激,當然也不如炒股那樣操心。需要領新手紅包的可以來這里看看:100紅包+500京東卡
ps:一開始比較小白,直接從官網注冊,只領了投資紅包,最後還沒有用完。後來才知道很多平台有像我剛剛發的鏈接一樣的活動獎勵頁面,基本上是收益最大化的。
20%的錢用來風險投資。我會選擇兩只股票(目前是被低估的地產股)長期持有、行情好的時候炒短線,目前還有一點比特幣,但預計2019年不會加倉。
10%的錢用來配置保險。保險最應該保障的是家庭主要收入來源,所以我目前只給自己配置的保險。後期還需要為父母購買養老保險,這部分該花的還是要花。
F. 互聯網理財產品火熱,怎麼樣做風險控制呢
說到互聯網理財的抄風險控制,可以把互聯網理財的發布機構分為兩大類:
1、銀行、保險等國家認可的大型金融機構
2、社會的第三方機構,如支付寶等(還包括眾多小型的社會機構)
第一類的風險有銀監會證監會共同監管和指導,且金融機構的信譽保障是其互聯網理財的最大保障,至少不會發生信譽風險和道德風險。第二類目前幾乎沒有監管機構,有些社會小型機構甚至虛假宣傳,完全沒有專業資格人員設計產品,風險沒有保障。所以在互聯網理財重要的是通過一些理財平台,87金融匯等金融超市之類的多比較,全方面考慮產品的風險和口碑,重視風險評估,才能穩健理財。
望採納,謝謝
G. 個人最好的理財渠道有哪些
沒有所謂最好的,只看適不適合你。即使現在有一個利率高的,周期是半年,但是你下個月要用錢,那他就不適合你。
保本保息,但收益太低的:
買理財和儲蓄存款相比,要犧牲流動性,賺的就是一個高收益,但是目前部分銀行發行的保本固型收益型理財產品的收益卻和定期儲蓄差不多,這就失去了買理財產品賺取高收益的意義了。其實銀行產品是否實現保本保息,除了看協議是否標明保本保息之外,還要看投資方向和預期收益率,如果投資渠道是高等級債券、國家電網、鐵道部等穩妥渠道,且收益率在5%以下,那這樣的產品實際上也是能保證本金和收益的。所以,同樣情況下,兩款半年的理財產品,如果保本保息的產品年收益是3.7%,而投資方向為鐵道部的非保本浮動收益產品年收益為4.8%,那肯定要拋棄前者選後者。
保證本金,但收益太高的:
有的銀行理財產品屬於保本浮動收益型,預期最高年收益可達20%,那麼這款產品的收益率可能是0~20%,而個別銀行在宣傳的時候只把最高收益20%打在廣告上,最低收益卻沒有寫明。這樣容易使客戶認為這款產品的年收益是20%,而忽視零收益這一條款。從目前此類產品的歷史運作情況來看,實現20%收益率的概率幾乎為零,而實現零收益的概率卻很大。如果自己的辛苦錢在銀行放了一年,收益一分也拿不到,豈不是竹籃打水一場空。
收益較高,但期限太短的:
「我行正在發售20天短期理財產品,年收益高達5%」,很多人便認為,買半年的才4.8%,還是買20天的合算!於是大家紛紛搶購短期高收益理財產品。實際上,如果資金確實是20天之後要用,那麼買這種短期理財會略微合算,但如果資金短期沒有明確用途,那20天到期後,資金就會回到活期賬戶上,一般要再等10天左右才會選到下一個短期理財產品,即使短期理財收益一直維持5%的高位,那幾個月下來,你實際拿到的收益僅僅為3.4%左右隨便買個時間稍長點的理財產品都會比這高!
產品不錯,但銜接不好的:
有些理財產品無論從穩妥性和收益性都挑不出毛病,但唯一有一點不好,就是理財到期後,這家銀行沒有銜接的產品,最少等上一兩個月才會推出一期,這樣到期資金會在活期賬戶上「躺」好長一段時間買理財比買國債還難,這樣的產品也不能買。選理財不要看單一理財期的收益,如果銀行產品線豐富,到期後接著就會有接續產品,有的甚至當天就能買上當天起息的新產品,能夠無縫銜接和滾動理財,這樣才能實現理財收益的最大化。
H. 2015年理財產品排行,最近火熱的平台有哪些
目前小額理財產品有很多,基本可以分為五類:銀行儲蓄、國債、基金、余額寶類、專P2P網路貸款和屬票據理財產品。以余額寶為代表的貨幣基金,票據理財都很火熱啊。不過現在余額寶收益現4%左右。相對很低了,而目前,由票據寶都能夠提供年化收益率在7%左右,銀行承兌匯票,一般都在一個星期到幾個月左右,1元起投,深受投資者喜愛。希望能夠幫到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