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銀行理財產品改革優化有哪些措施
我做的是浦發銀行,郵政,民生銀行里的理財,收益很高的,一個月就有百分之二了,望採納
B. 柳州改革開放的資料
改革開放30年
龍城故事
在計劃經濟時代,人們的收入差別不大,工資水平也低,緊巴巴地過日子,很難談得上什麼理財活動。隨著改革開放的深入,社會經濟的發展,人們手頭有了余錢,各種各樣的理財產品也逐漸進入了人們的生活。保險、債券、股票、基金……成了掛在人們口頭的「常用詞」。琳琅滿目、不斷推陳出新的理財產品,見證了30年來百姓生活富裕程度的不斷提高。
1
「互助金」
用於救急
1975年,劉女士熬過了下鄉插隊的艱苦歲月,29歲的時候終於有了回城的機會,被分配在柳州的糧食部門做學徒工,每月工資只有18元。1978年,她嫁給了單位同事,成了家,但兩人每月工資加起來也只有58元。
劉女士說,當年她是家裡的「財務總管」,丈夫是個大老粗,對錢的概念比較模糊,因此家裡的收入和支出都是由她控制。當時家中上有老人要贍養,下有弟妹要扶養,而女兒的降生又給家裡帶來了沉重的經濟壓力,每月的收入根本入不敷出。和劉女士一樣,上個世紀70年代末,人們的生活還在溫飽線上掙扎,每天想的都是如何能讓有限的收入發揮最大的作用,填滿家裡那一張張嘴,恨不得一分錢掰成兩半用,根本無財可理。
雖然個人無法理財,但卻可以吃理財的「大鍋飯」。劉女士說,當時幾乎每個單位都建立一種叫「互助金」的項目,即單位職工根據自己的經濟能力每人每月存入一定金額的互助金,急用錢的時候,比如說遇到大病,可從互助金里支取一些錢。借款到年底的時候才核銷,如果一年之中沒用互助金,那麼年底的時候就會退還你一年中所繳納的互助金。互助金的運作方式有點類似於如今的保險,當時大家收入低,這也算是特殊時期的特殊理財了,僅能起到救急作用,和「生財」還不沾邊。
改革開放後單位工資逐步增加,人們的生活漸漸改善,手頭越來越寬裕,「互助金」一類的理財「大鍋飯」也逐漸消失了。但劉女士在艱難歲月里養成的良好習慣卻沒有改變,她退休前依然每月存一點錢,幾年下來存摺里也有了一定數額的積蓄。有了余錢,生活質量也就有了飛躍,劉女士家成為單位第一個購買電視機、洗衣機、電冰箱等新式電器的家庭,這在整個單位中引起了轟動,大家都涌到她家來看稀奇。
劉女士說,以前不知道什麼是理財,當時一個家庭的經濟狀況以是否會過日子來衡量。同一個單位同一種收入,會過日子的家庭精打細算,即使無財可理依然生活得井井有條,不會過日子的家庭有一分用兩分,日子過得每況愈下。現在看來,這就是會理財和不會理財的區別。這也是上一輩人在不自覺中掌握的理財經。
2
定期存款漲到12倍
進入1980年代,雖然大部分人的經濟收入都在好轉,但由於人們對新事物的接受速度、程度不一,理財活動在這個階段發展緩慢。有的人不相信銀行,寧願把錢藏在家裡也不存銀行。有的人甚至藏到米缸、夾牆,或在床下挖一個洞放錢進去,結果錢發霉了,或被老鼠咬了,這樣的事並不少見。因此,為了鼓勵存款,當時銀行的存款利率很高,8年定期存款年利率最高曾攀升至17%,在今天看來,這簡直是「天方夜潭」,似乎儲蓄就可以讓錢財大幅升值了。
以如今的思維來判斷,高利率的出現恰恰是一個投資理財的好時機。但由於理財意識淡薄,或者確實沒有多少余錢,當年能抓住這個時機的人不多。即使有少部分人抓住了,也屬於「瞎貓碰死老鼠」的類型,柳州市民唐先生就屬於這一類。
最近,由於老房子拆遷,唐先生一家整理東西准備搬家,忽然發現一張1983年的5000元定期存單。由於是定期存單,這筆錢一直沒動用,1993年去續存了一次,隨後就被主人遺忘了。25年過去了,這筆錢還能取出來嗎?帶著這個疑問,前段時間唐先生到開戶銀行農村信用社去咨詢,咨詢結果讓他大吃一驚。經過銀行核算,這張5000元的定期存單,如今本金加利息一共是6萬余元,是本金的12倍。
這筆飛來的「橫財」讓唐先生一家激動不已。當年無意中進行的理財,竟讓他得到了這么高的收益,原本唐先生還在為新家裝修費用擔心,這筆錢正好解了他的燃眉之急。唐先生說,這筆錢是他父母存的,當年父母因為繼承遺產得到了這筆錢,將錢存起來是希望將來給孩子成家立業。由於定期存款意味著在約定期限內錢不能被動用,因此當時很少有人存定期存款,10年以上的定期存款更是少人問津。唐的父母從事銀行工作,對理財稍有研究,這才為唐先生理出了這筆不小的財富。
然而,唐先生僅僅是個例,在過去那個時代,理財觀念還未普及,大部分人只看到眼前的利益,還不會去規劃財產,甚至不懂什麼是「資產增值」。嘗到理財甜頭的,都是走在前,稍動了些腦筋的人。
3
懊惱錯過「柳工股」
1992年鄧小平南巡後,中國逐步確立了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發展方向,人們的生活再次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個人手中的存款和資產也比以前大大增加。但資產多了,會理財的人卻不多,或者說理財產品少導致了人們還不太懂得為資本找出路。這時,「柳工股」的出現,大大刺激了人們的神經,很多人因此開了竅。
談起柳工股上市,許多柳州人至今還津津樂道:有人因此而發家,也有人扼腕嘆息,後悔自己沒趕上那班發財車。
黃師傅是柳工的老員工,在企業工作了一輩子,他還記得柳工股上市那年,企業給每個員工都分配了股份。當時他分得了1020股,每股價格在3元左右,這些職工股與一般股票不一樣,必須等柳工股上市一年後才可交易。1993年柳工股上市,1994年黃師傅的許多同事急忙將持有的股票賣掉,好像它們是燙手的山芋。也難怪,當時的很多人還是不見現錢心裡總不放心。黃師傅沒有心急,他等了幾年才將股票賣掉。股市起伏大,先賣的和後賣的並不能確定誰的收益多還是少,但至少說明人們的心態在變化,知道了股票與以往的各種理財產品不是一回事,因而期望值有所不同。
不是柳工的職工,想買柳工股可就沒那麼容易了,以前買股票要先買認購證,然後搖號抽簽,投資人憑中簽的認購證再去認購一定數量的股票。柳工股上市那年,不少柳州人的投資意識已經萌芽,看好柳工股的都趕到代辦點排隊購買認購證。柳工股的認購證1元錢一張,中簽率為20%,中簽後1張認購證可以購買1000股。為了增加中簽率,有人順號買,也有人跳號買,還有人一買就是上千張。後來,普通股每股發行價為4.2元的柳工股,上市首日開盤價達18元,很多人狠狠地賺了一筆。
柳工股轟轟烈烈上市的時候,柳州市民呂先生剛從學校畢業參加工作,一個月工資近600元,聽說柳工股上市,他也很想投資一把,但無奈沒有多少積蓄。他剛參加工作急需一輛自行車,最後他在自行車和柳工股之間選擇了前者。呂先生說,1993年他周圍許多朋友都購買了柳工股的認購證,他有一個朋友幸運中簽從此賺取了人生中的第一桶金,然後朋友用這桶金進行再投資,由此改變了人生。直至今日,一想起這件事,呂先生就感嘆當年的猶豫。
柳州市民何女士在柳鐵工作,柳工股上市那年,許多朋友都到銀行排隊買認購證,她和丈夫也去湊熱鬧,但考慮了很久他們還是決定不買。對於那次選擇,她至今都在後悔,當年沒有什麼理財投資觀念,對新事物的接受比較慢,總覺得現金和存款更可靠,因此才錯過了一次積累財富的機會。
4
理財
成為「常用詞」
1998年以後,全國各地都掀起了理財熱潮,但專業理財服務和產品進入柳州卻是在2002年以後。2006年柳州人理財逐步形成規模,一年後柳州各金融機構出台的理財產品達數百種之多,柳州人錢包里的各種銀行卡、消費卡也越來越多,理財在柳州人的生活中落地生根。
2003年,柳州一家商業銀行曾率先推出個人理財中心,專門為個人提供專業的理財服務,但在營業過程中,卻因客戶稀少而一度遭遇關閉。經過3年的市場培育,柳州人理財氛圍逐漸濃厚,2006年,柳州各商業銀行紛紛成立了各自的理財中心。2007年,保險、銀行等金融機構紛紛將理財服務作為全年的主營業務,至此,柳州人的理財規模已形成。
柳州市民白女士在理財上一直以投資股票和期貨為主,前幾年由於市場環境好,她也小賺了一筆。白女士說,現在和朋友聚會,大家的話題都跟理財有關,相互交流怎樣理財更有效,什麼理財產品好。一次偶然的機會,她從銀行理財師那裡得知,理財方式除了投資股市外,還可以投資黃金、外匯、基金、收藏等方面,單一投資風險極大,對個人和家庭都是一種經濟隱患。因此她聽從理財師的建議,更改了理財方式,將資金投入到多渠道中,白女士希望通過理財能讓自己的儲蓄多打幾個滾,退休後可以周遊世界。
市民小韋剛剛升級為爸爸,他和妻子都是獨生子女,要贍養4位老人,如今多了一個小寶寶,小韋不得不為自己和孩子的未來做打算。小韋說,現在不理財,自己將來便要背上一個沉重的經濟包袱,於是,他為剛出生的寶寶購買了基金定投和教育儲蓄,目的是保證將來孩子的教育費用,讓自己和妻子將來不必那麼吃力。
市民李先生還不到40歲,便已擁有百萬家產,其實這都是理財的功勞。2004年,他看準基金和房產的增值潛力,將手中所有的存款用於投資基金和房產,兩年後,他的「存款」翻了好幾倍,如今已是名副其實的百萬富翁。
不同的人理財有不同的需求,如今,柳州人理財不再局限於一些固有的框框中,柳州各金融機構也根據人們的需求,根據不同的時機出台不同的理財產品。如當年出生孩子較多,便衍生出一種最適合為孩子投資的基金定投產品;市場波動較大,便推出短期理財產品等。而理財產品的多樣化也意味著人們手中的余錢更多了,錢生錢的途徑也越來越多,這和30年前人們捏著手中緊有的幾張鈔票,為怎麼分配到柴米油鹽發愁是完全不同的情景。
C. 個稅改革對投資理財有什麼影響
如果把個稅免徵額提高到5000元,首先受益的人群就是工資收入在5000元以下的版打工族,收權錄增多,個人理財的預算也會增多;
撫養子女費用抵扣可省7500元若以每年3萬的養兒成本來算,以納稅人口人均月收入水平中位線約1.32萬元/人、位於25%適用稅率區間,則會帶來7500元/年稅收抵扣,家庭收入也會增多,家庭理財的預算也會增多;
教育抵稅會極大刺激家庭教育支出,而股票市場則有望提前反應。
教育抵稅可省千元,如果實行教育費用抵稅,由於大部分納稅用戶試用稅率位於10%~15%,由此測算稅收抵扣將位於1200~1800元區間。
D. 供給側改革將直面哪些系統性金融風險
決策層在供給側方面正在推進「大手筆」的改革,但出於「穩增長」的需要,在需求側方面剌激前期還是有些偏過。而靠需求側「強剌激」雖然能夠在一定程度穩定經濟,但也必須在各項政策上拿捏有度:既要穩定經濟,推進改革,更要在給供給側改革騰出空間的同時,避免各類系統性風險的發生。
① 避免房地產暴漲暴跌風險
一方面,一線城市樓市瘋狂亦與貨幣政策變動有關。2015年多次降准降息,尤其是2016年一季度新增貸款為4.61億元,大大超越市場預期。此外,從人民銀行公布的第一季度信貸數據看,個人購房貸款增加1萬億元,同比多增4309億元。
另一方面,在資產價格快速上漲的背景下,投資者傾向於加杠桿。正是由於房地產政策暖風頗吹,加速了一線城市房價上漲的預期,使得很多不具備購房能力的人都加入到炒房大軍中來。
② 企業加杠桿,導致債務違約
一方面,對於那些歷史包袱重、行業前景黯淡(包括產能過剩),救活無望的企業,有必要打破剛性兌付,該違約的就要允許其違約,該破產清算的就要允許其退出。如此一來,就要對債券市場的投資者如何甄別發行債券企業的質地好壞提出更高的要求。
另一方面,而對於那些因一時困難,靠自身能力可逐步復甦的企業,就可通過其他方式來幫助其度過難關。比如,讓企業債轉股,就是允許企業將銀行貸款轉化為股權,這樣有助於改善違約企業的現金流,提高其在債市上對到期債務的償還能力。
③ 防範理財行業系統風險的發生
其一,線下理財已經成為自融、非法集資以及龐氏騙局的溫床。比如,金鹿財行、中晉資產,都是想通過設立資產管理公司的方式,向社會大規模融資,給集團內其他企業解決流動性問題。筆者認為,這類理財公司由於必須要將資金交給母公司調配,所以缺乏的獨立風控能力,一旦母公司旗下的其他子公司出問題,這類理財公司就會發生兌付危機。
其二,多數線下理財公司存在資金池,沒有做到專款專用。有理財業務員曾擔言,「即便把產品成功銷售給客戶,但大多數一線銷售人員實際上也不清楚到底資金投資了什麼,投向哪裡?」同時,不少線下理財公司存在著先吸收投資人資金再放貸模式,這種本末倒置的模式極易形成資金池。
在一般情況下,理財公司在投資某一標的時,都要在銀行設立一個單獨賬號,將投資者的錢專款專用。而現在很多線下理財公司將所有投資者的錢放在一個資金池裡,所有各種費用支出、投資資金都從資金池中劃撥,這很容易造成只要一個項目出問題,就會危及整個資金池的安全。
其三,缺乏第三方資金託管。理財公司與銀行的資金管理主要分為三種情況,第一種是理財公司僅僅是在銀行開立一個普通賬戶,把資金存入賬戶後並不與銀行簽訂任何託管協議,該公司可自由使用資金。
第二種是有相關牌照的理財公司,為了符合監管要求,與銀行簽訂資金託管協議。但這種託管協議的法律效力並不大,該公司還是有使用資金的自由,資金的使用方向,銀行也不能進行干涉。表面上是託管,但是本質上銀行並沒有權利也沒有義務去監管資金流向。
第三種則是真正意義上的資金監管,理財公司和銀行還有第三方之間簽訂具有法律約束效益的資金託管的協議,理財公司沒有使用資金的自由,資金的使用必須要符合協議的要求。銀行對存管資金具有監督管理的權利,這個權利是來源於相關的法律文件。
目前大部分線下理財公司在資金存管這塊,大多數都屬於第一和第二種情況,特別是第二種情況更為普遍,而第三種嚴格按照監管要求做資金存管的理財公司特別少。正是理財公司賬號,缺乏銀行等第三方機構監管,理財公司可隨意調用其賬上的資金,挪作它用。
其四,高薪激勵員工搞「傳銷」。線下理財公司規模很大,原因在於往往通過高提成聘請龐大的線下團隊進行地推,其中不乏採取傳銷式的發展模式。比如,這次出事的大大集團,大大集團主要靠「高薪」吸引員工,幾乎無學歷要求。
E. (15分)【歷史上重大改革回眸】材料一 「晏(劉晏,唐朝著名理財大臣)諸道置設巡院官,重價募疾足(善
(1)出發點:平抑物價,增加政府財政收入。(3分) 具體做法:劉晏設巡院及時了解物價動向,設常平倉調節糧價;王安石設發運使掌控東南六路的賦稅收入和市場動態,以「徙貴就賤,用近易遠」原則進行政府采購。(4分) (2)共同影響:①防止商人壟斷市場,操縱物價,有利於社會穩定;②增加了政府財政收入,鞏固了統治;③減輕人民負擔,一定程度上維護了人民利益。(6分)啟示:政府幹預與市場調節相結合。(2分) F. 漢武帝時期推行經濟改革的基本理財思想是什麼,影響
漢武帝重用桑弘羊,推行了一系列財政經濟的改革措施,如設立平抑物價,統一徵收、買賣和運輸貨物的平準、均輸機構,控制全國商品,以及鹽鐵官營、鑄幣統一、屯田墾殖等。這些措施增加了西漢政府的財政收入,提高了國家的經濟實力,為西漢王朝的政治穩定奠定了經濟基礎。漢武帝的文治武功,與桑弘羊善於理財是分不開的。始元六年(前81),昭帝召集各地賢良文學至長安,會議鹽鐵等國家大事。賢良文學反對鹽鐵官營和均輸平準等與民爭利的政策,力主改弦更張,桑弘羊與之展開辯論。「賢良文學」被駁得理屈詞窮,無話可說。桑弘羊的鹽鐵專賣政策再次獲得了勝利。 G. 改革開放以來,城鄉居民收入日益多元化,你可以採取哪些投資理財增加自己的收入
理財方式包括以下方法 H. 請問有沒有關於投資理財公司的政府性文件公報和中央出台的鼓勵政策請高手幫忙
3月6日,國家發改委主任徐紹史也表示,今年是國企改革任務落實年,需要按照去年出台的文件持續推進各項改革和試點。 I. 如何創新財務工作
一、依法理財,加強財務管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