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高瓴資本徹底退場後,蔚來能期待比吉利入股更好的歸途嗎
面對近日吉利汽車計劃投資3億美元入股蔚來汽車(NIO.NYSE),有望成為蔚來汽車第三大股東的消息,吉利汽車與蔚來汽車快速回復「對該消息不予置評,市場信息以官方公告為准。」
雙方均未否認的態度讓外界更加肯定此事並非「空穴來風」。
事實上,年前就有傳言稱吉利汽車、廣汽集團、上汽集團正在競購蔚來,其中,蔚來曾就廣汽的收購發布聲明,稱「雙方的討論處於初級階段,尚未達成最終協議」,而廣汽方面也發布了類似的公告。至於上汽與吉利方面,當時並未對此作出評價。
雖然吉利入局尚未最終敲定,但目前來看可能性相對較大。對此,有不少業內聲音認為吉利入股蔚來是為了提升資本含金量,又可納入高端電動車板塊,可謂是一舉多得——但從企業的角度出發,近日,吉利才剛剛放出與沃爾沃計劃合並重組的消息,並入沃爾沃這塊優質資產,恐怕比並入巨虧的蔚來汽車來得更加實際;至於高端電動車板塊,先不說3億美元資本入股對於企業實際運營方面影響有限,吉利本身還有純電動高端品牌Polestar,其次更有沃爾沃和領克,綜上而言,即便成為蔚來第三大股東,短時間內對於吉利的「強化」作用也不甚明顯。
那麼,在雙方談判的過程中,這3億美元目前究竟對誰的意義更大?無疑是蔚來。
誰都知道,蔚來真的非常缺錢。據蔚來此前發布的三季報,截至當季末,蔚來汽車賬面現金及現金等價物、受限資金以及短期理財總額為19.61億元人民幣,較上季度末減少14.95億元;短期借款及應付賬款余額則較上季度末增加11.4億元人民幣,至46.77億元人民幣。彼時,蔚來汽車就曾作出預警,公司現金余額不足以提供未來12個月繼續運營所需要的營運資本。
而屋漏偏逢連夜雨,本以為能熬過1、2月傳統銷售淡季的蔚來又遭遇突如其來的疫情「暴擊」。
據悉,本該於今年2月8日下發工資的蔚來汽車並沒有如期發放,同時公司還啟動員工自願將十三薪置換成股票的計劃,員工可以在相應金額內選擇拿工資或者是拿公司的股票。雖然對此,蔚來表示是因為疫情造成復工時間推遲,導致經營管理節奏變化,但流動性嚴重不足卻已是不爭的事實。
有分析甚至在結合財報數據後給出了更「極端」的預測,稱疫情當中,蔚來的現金流恐怕只能「挺住」三個月的時間。
一邊是嚴重的「虧血」狀態,另一邊是前期風投接二連三的退出。
此前,作為蔚來第三大股東的高瓴資本在2月15日完成了對蔚來股票的「清倉」。
高瓴資本是蔚來上市前的重要投資者。2015年,高瓴資本領投蔚來1億美元A輪融資,並在C輪及C+輪繼續跟投蔚來。蔚來IPO時,高瓴持股比例達7.5%,是蔚來第三大股東。去年1月30日,蔚來汽車宣布發行6.5億美元可轉換債券,當時騰訊和高瓴資本分別認購3000萬和1000萬美元。據悉,高瓴資本從2019年三季度起開始大規模減持蔚來汽車。盡管2019年四季度末蔚來汽車大漲,股價累計上漲40%,但高瓴資本還是在12月31日之前堅決清空了所持有的蔚來汽車股份。
數據顯示,2016年至2019年前三季度,蔚來累計虧損金額已高達429億元,蔚來股價的持續低迷是高瓴資本退出的重要背景。
無獨有偶,2月7日,淡馬錫減持蔚來股票1391萬股,持股比例從原先的5.4%大幅下滑至1.8%。從前期資本的迅速「抽身」不難看出,在高瓴資本和淡馬錫的示範下,資本市場對於造車新勢力開始從起初的「狂熱」轉而變得更為「謹慎保守」,這也意味著,蔚來的未來融資之路並不輕松。
值得注意的是,在風投退出之際,傳統車企尤其是自主車企的入局變得更富深意。目前,蔚來不僅僅是新勢力造車企業中交付量最大的車企,其還是唯一一家將產品賣入30萬元價格區間的企業,一旦這樣一家新勢力頭部企業倒下,多少會讓那些還處於「向上突圍」的自主車企感受到「唇亡齒寒」。尤其是特斯拉剛剛在華建廠投產,隨著這匹「狼」的闖入,羊群只有抱團才能求生。
因此,吉利汽車、廣汽集團、上汽集團競購蔚來的消息,從某個角度來看,也讓我們看到傳統車企對新造車公司的「惺惺相惜」。
只是,天下熙熙攘攘皆為利來。知情人士透露,事實上,在雙方的前期談判中,吉利汽車條件的苛刻讓蔚來很難接受。
但從吉利汽車的角度來看,在蔚來急需資金的當下,它在談判中佔有不少優勢。
比如,蔚來與吉利的牽手將進一步擴大想像空間。近年來,吉利的發展有目共睹,除了銷售體量上已經成為國內自主車企絕對的「龍頭」,更憑借與沃爾沃的技術共享完成了向品牌高端化的轉身,領克就是最佳案例。
眾所周知,目前,除了特斯拉實現階段性盈利之外,新能源車企鮮有不被虧損纏身者,包括高昂的電池造價在內,其餘還有供應鏈、工廠、製造環節無一不考驗著新勢力的現金流動性。而吉利的體系力包括產業鏈的把控,低成本的運作模式正是蔚來未來完成自身「造血」中最急需的能力。與此同時,投奔吉利,沃爾沃的技術背書也將成為蔚來繼續進軍高端電動車領域的助力。
換言之,對於蔚來而言,如果能夠背靠吉利這棵大樹,意味著有足夠的規模來分攤高昂的成本,這也是為什麼傳統車企轉型新能源往往比新勢力造車企業的抗風險性更強。
更何況,因為吉利的「背書」,此時3億美元看似「杯水車薪」,但很可能在資本市場起到「拋磚引玉」的良效,讓蔚來的融資之路變得容易一些。
而反觀吉利,用3億美元換來蔚來在軟體層面、銷售服務以及充電布局模式上的創新,這筆投資不會是虧本的買賣。有分析認為,按照蔚來汽車剛剛在一級市場進行的可轉債3.07美元核算,吉利此輪投資後,將佔到蔚來汽車10%不到的股份,這恰好與高領資之前7.5%的持股比例相似。
目前,故事的兩位「緋聞主角」尚未粉墨登場,但以蔚來如今對於資金的渴求和吉利的前瞻果決,「一出好戲」很可能即將上演。
本文來源於汽車之家車家號作者,不代表汽車之家的觀點立場。
㈡ 或接盤高瓴資本入股蔚來!吉利的雪中送炭,有多大的可能性
昨日傳出一則重磅消息,「吉利或投21億元入股蔚來汽車」。後經媒體求證,吉利和蔚來雙方均回應稱「不予置評」。
傳聞雖未得到實錘,可依然充滿了話題性。究竟是媒體捕風捉影,還是有人在刻意透露?尤其在蔚來正深陷「困局」之時,吉利的出現就頗有些耐人尋味。
更何況,吉利汽車本身已經有了幾何品牌,這一向電動化轉型的落地。或許有人說幾何品牌難以在短期內實現高端化,沒有入股蔚來來得更為激進和徹底。
可當特斯拉已然實現國產化的情況下,蔚來的高端化究竟還能堅挺到什麼時候,可能都需要打上一個大大的問號。退一步來說,不還有極星正在快速發育嘛,既然如此為何還要去趟蔚來的「渾水」,這似乎有些說不過去。
我們不妨打開腦洞,或許吉利等等都是蔚來施壓廣汽的「抬價」者,這也並非全無可能。
馬曰:
一個月的時間里,從廣汽到吉利,紛紛被冠以了蔚來「救世主」的頭銜。然而,在沒有實際敲定的情況下,任何的傳聞也只能充當人們茶餘飯後的談資。至於真實的情況,或許只有蔚來自己最清楚。
我們無意揣摩蔚來的動機,但可以清晰地認識到,對於蔚來等造車新勢力而言,目前的「危機」和困難都是顯而易見的。無法實現盈利,始終是說不過去的。特別是在資本已經逐漸失去了興趣的當下,「活下去」大不易!
本文來源於汽車之家車家號作者,不代表汽車之家的觀點立場。
㈢ 百億融資拯救蔚來!江淮代工全新EC6,吉利3億美金入股還有戲嗎
本文來源於汽車之家車家號作者,不代表汽車之家的觀點立場。
㈣ 合並沃爾沃!還要投資蔚來成為第三大股東吉利在想什麼
關注「電動車公社」
和我們一起重新思考汽車
大家好,我是電動車公社的社長。
汽車圈這兩年有個明顯的現象:「抱團取暖」,整個汽車行業都在進行深度融合:
拿下歐寶的PSA動起了和FCA整合的念頭;
賓士寶馬在無人駕駛以移動出行方面也走到了一起;
大眾和福特更是開展了范圍更廣的結盟運動,涵蓋了雙方很多優勢車型;
豐田則在日本拉起了一支大聯盟,都是專門圍繞無人駕駛技術的日系主機廠和零部件公司;
而即使鬧出戈恩出走事件的日產和雷諾,也沒有分手;
……
奔!走!相!告!
我們一直在致力於做一家良心且客觀公正的新能源汽車媒體,也在盡力寫出對大家有用的新聞和評論內容,如果覺得我們的東西有點意思,記得關注我們~
前段時間,我們根據銷量和熱度榜
剛做了11款熱門車的真實續航測試
當我們把這11款車的電全部跑光
結果讓人大跌眼鏡!
關注電動車公社公眾號
回復「續航」,就可以看到啦!
本文來源於汽車之家車家號作者,不代表汽車之家的觀點立場。
㈤ 與高瓴分手,與吉利牽手,蔚來的難題誰能解
(文/張鈺翊)誰能想到,一場疫情,逼著全國人民都學會了做涼皮。同樣是這場疫情,給中國的汽車行業按下暫停鍵,整個汽車產業鏈都因此遭受到了巨大的沖擊。
在大勢低迷的情況下,即便是資金和渠道已經有所積累的傳統車企,也叫苦不迭。此前,網傳北京賓士向天津市政府及天津市武清區政府發申請函,請求該轄區內的19家供應企業復工,申請函上寫著:「如果北京賓士不能在2月10日復工,經濟損失每天將超4億元人民幣。」
傳統老牌尚且如此,那些剛剛萌芽的造車新勢力又如何能擋住來勢洶洶的疫情攻擊?作為造車新勢力排頭兵的蔚來汽車,面臨的壓力似乎更大。
觀點:事實上,國內的大多數造車新勢力都和蔚來成長路徑相似,剛剛萌芽的它們必須依靠巨額融資得以生存。只不過,因為蔚來的棋局更大,圍觀的人群也更多。
正如中汽協副總工程師許海東所言:「市場競爭是殘酷的,不是你死,就是我亡。新冠疫情更加劇了汽車市場的競爭,在市場緊縮的時候,競爭將更加激烈。處於末端的企業,也將加速被淘汰。」跌跌撞撞的蔚來何時才能迎來屬於自己的春天,何時才能走出虧損的泥沼,都將一直是行業關注的焦點。
本文來源於汽車之家車家號作者,不代表汽車之家的觀點立場。
㈥ 中國新勢力最大的賭注!吉利集團3億美元入股蔚來
最近網上一直留傳著時常「大手筆」的自主「一哥」吉利,將要花3億美元入股同樣是國內新勢力造車企業「一哥」的蔚來。根據相關媒體報道,雙方在2月18日對此消息進行了回復。
總的來說:盡管3億美元不算大數字,但是對於蔚來汽車來說可以解燃眉之急。同時,有了自主一哥吉利的撐腰,蔚來往後的日子也會稍稍好過一點。此後蔚來的生產轉由吉利代勞對於雙方來講都是好事,一方面吉利能消耗掉自己產能,另一方面蔚來也能得到一個更有面子的「代工廠」。只是被用完即棄的江淮,可能就有些尷尬了。
本文來源於汽車之家車家號作者,不代表汽車之家的觀點立場。
㈦ 解謎吉利投資蔚來「緋聞」背後的真相
2月18日,一則吉利汽車計劃投資3億美元入股蔚來汽車的消息立刻引起廣泛關注。盡管吉利汽車和蔚來汽車都表示不對此置評,但輿論似乎仍然願意相信這一傳聞的真實性,甚至有媒體表示雙方已經確定合作細節。對此,汽車預言家在采訪多位產業投資、經濟領域人士後獲悉,吉利3億美元投資蔚來汽車是不符合產業投資規律、沒有投資價值的行為,基本可以認定是不實消息。
汽車預言家梳理發現,從去年開始,蔚來就已經傳出和北汽,廣汽、上汽等產業資本洽談融資,但現在為止都停留在了「流言」層面。針對又一次關於蔚來汽車的融資「緋聞」,采訪中多位人士指出,蔚來汽車近幾年從投行、政府再到產業的融資軌跡,表明這家企業善於運用資本杠桿化解資金危機,盡管目前李斌掌控的蔚來汽車既沒有兜售跡象,也保持了較為穩定的估值,但失衡的投入產出比是擺在蔚來汽車面前一條無法跨越的鴻溝。
為什麼吉利3億投資蔚來不符合汽車產業投資規律?究竟是誰在不遺餘力的將吉利和蔚來相互聯系?蔚來近幾年來的融資路線是什麼?李斌為什麼從BTA到地方政府再到汽車產業尋求融資?擺在蔚來汽車面前必須解決的問題是什麼……這是此次蔚來融資緋聞之外需要搞清楚的問題。
1
吉利投資蔚來是「緋聞」
2月18日,針對吉利3億美元投資蔚來汽車的消息,多位投資與企業運營人士分析了不屬實的原因:
一、從目前蔚來的經營狀況來看,吉利獲得蔚來股權不足10%,僅為第三大股東,既不能得到企業管理權,也沒有運營價值。
蔚來NIOHouse
根據2019年12月30日,蔚來汽車發布的最新一期財務報表,蔚來汽車第三季營收為18.36億元,環比增長21.8%,同比增長25.0%;凈虧損為25.21億元,環比下滑23.3%,同比下滑10.3%。如果按照蔚來第三財季共交付4799輛汽車計算,在2019年第三財季,蔚來汽車賣一輛車平均虧損52萬元。
分析人士表示,汽車產業是典型大投入,慢產出過程。一輛汽車的研發製造銷售周期多達數年。在上市銷售初期,單車虧損情況可以理解,但像蔚來這樣單車虧損高達50萬的品牌並不多見。截至2019年9月底,蔚來現金和短期投資僅剩17.7億元。其中,現金及現金等價物約9.8億元人民幣,較第二季度末減少近58.3%。
蔚來汽車的情況也反映到了資本方的態度上。2月16日,根據媒體報道,蔚來股東高瓴資本向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SEC)遞交文件顯示,截至2019年12月31日,高瓴資本已不再持有蔚來汽車股份。據悉,高瓴是蔚來上市前的重要投資者。蔚來上市後,高瓴持股蔚來7.5%,曾是蔚來第三大股東。
甚至有輿論猜測,此次傳出吉利等產業資本爭相投資蔚來,不排除有人為了平衡高瓴資本退出對蔚來的負面影響而刻意對外釋放「煙霧彈」的可能。
本文來源於汽車之家車家號作者,不代表汽車之家的觀點立場。
㈧ 將與沃爾沃合並,或3億刀入股蔚來,吉利規模化將帶來什麼
?這幾年,吉利一直走在輿論的風口浪尖,因為10年前收購沃爾沃之後,仍在不停的「買買買」。進入2020年,吉利與沃爾沃合並的消息再次引爆網路,隨後「3億美元入股蔚來」的傳聞又火,給目前平淡的汽車行業增添了重磅話題。
對於合並一事,吉利在接受汽向局采訪時表示:」雙方正在研究重組條款,有進展會及時發布。」而網傳的「年底前會有結果」,該信息未得到官方證實。而「投資蔚來」一事,吉利與蔚來雙方均不置可否,既沒證實也沒證偽。那麼,在中國汽車市場處於下降通道的時節,吉利進行大手筆的資本運作是為什麼?
另外,隨著汽車「新四化」的到來,即電動化、智能化、網聯化、共享化,以5G為代表的高新科技與汽車行業深度融合,各大汽車企業都將投巨資面對行業轉型,企業間的合作持續加深,比如豐田牽手比亞迪等等。試想,連國際大企業都在抱團取暖,小企業更會面臨生存危機,而吉利的規模化之路無疑值得其它自主品牌企業參考。
本文來源於汽車之家車家號作者,不代表汽車之家的觀點立場。
㈨ 吉利3億美元入股遭否,合肥百億投資蔚來背後
2月25日,2020年合肥市重大產業項目集中(雲)簽約和江淮蔚來EC6量產項目啟動儀式在合肥市江淮蔚來工廠舉行,包括蔚來汽車中國總部項目在內的8個項目總投資1020億元。
值得一提的是,這一消息公布後,北汽新能源總經理馬仿列、江淮新能源營銷公司總經理汪光玉、特來電新能源有限公司董事長於德翔、小鵬汽車創始人何小鵬、長城歐拉品牌總經理寧述勇以及奇點汽車創始人瀋海寅等多位車圈大佬第一時間在微信群里對蔚來和李斌表示加油祝賀。
作為汽車行業的同行者,他們一方面是希望資本市場的寒冬能夠結束,另一方面也希望車企能夠得到當地政府的支持,畢竟2020年是不平凡的一年。
2020年伊始,汽車人還沉浸在對「汽車市場春天」的期待中,突如其來的新冠疫情打亂了所有人的節奏。
根據乘聯會和中汽協公布的1月月度銷量數據,新能源汽車銷量直接被腰斬。彼時,乘聯會秘書長崔東樹認為,此次疫情讓新能源車的銷售面臨更大的壓力。
車企的新品線下發布幾乎難以進行,今年上半年幾乎所有與汽車有關的大型活動,上市發布會、試駕會、品鑒會等都將延期或取消。
秦力洪認為,湖北省和武漢市是整個中國汽車工業,乃至全球汽車工業、零部件工業的中心之一。「我相信全行業應該沒有哪家公司的供應鏈能夠避開湖北的,」在秦力洪看來,武漢的疫情不完全解決,整個汽車工業完全恢復正常都是做不到的。
有外媒此前報道稱,為了重振市場,中國可能會將新能源汽車補貼延長至2020年年後。
蔚來與合肥簽約的消息像是一場及時雨,安徽省與合肥市領導在現場觀看蔚來汽車現場換電演示,更顯示地方政府對蔚來的重視程度之高。
安徽當地媒體更是評價,蔚來中國項目「與合肥市重點發展的集成電路、新能源汽車、生物醫葯、高端裝備製造等產業集群高度契合,更對我國通訊行業、高端智能電動汽車領域實現自主可控發展、應對國際競爭具有重要意義。」
對蔚來來說,這也是一個「新的起點,新的機遇。」
來源:第一電動網
作者:王玉琴
本文來源於汽車之家車家號作者,不代表汽車之家的觀點立場。
㈩ 融資消息不斷 蔚來獲吉利3億美元投資
近來,蔚來在資本市場的消息可謂頻頻不斷。
2月18日,買車網獲悉,有消息稱吉利正在籌劃3億美元入股蔚來。對此,買車網分別向吉利和蔚來雙方進行了求證。其中,吉利方面表示不對該消息評論,而蔚來方面則截至發稿時並沒有給予回應。
據報道,按照蔚來剛剛在一級市場進行的可轉債3.07美元核算,吉利在投資3億美元之後,其將佔到蔚來約10%的股份。
值得一提的是,本該於今年2月8日發工資的蔚來並沒有如期發放。根據蔚來消息稱,受到疫情影響導致復工時間推遲,由此帶來了企業經營管理結構的變化,所以蔚來的工資發放日期發生變化。另外,員工也可以在相應金額內選擇拿工資,或者是拿公司的股票。
除此之外,蔚來近日發布了服務無憂2.0版本。相對於1.0版本的服務無憂,2.0版本對少數用戶佔用了絕大多數資源等進行了調整,而此舉也被業內人士看做是蔚來持續進行開源節流減少運營支出的體現,也再次體現了蔚來資金的短缺。
對於蔚來而言,其目前短時間內還無法實現盈利,其不僅需要開源節流,其更需要一筆又一筆的融資來支持其發展,而蔚來此後能否順利獲得融資,買車網將持續關注。
本文來源於汽車之家車家號作者,不代表汽車之家的觀點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