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投資者人數的限制:
私募基金:契約型基金投資者人數不超過專200人,有限合夥型基金、有屬限責任公司型基金均為50人以下,股份有限公司型基金為2人以上且不超過200人
信託:100萬-300萬的投資人數不超過50人,300萬以上的投資人數不限制。
二、管理人資質
私募基金從13年開始爆發式增長,高峰時期私募基金管理人總數3萬多家,經過幾輪新規,目前中基協(監管主體)備案的管理人總數不到2萬家,總體管理規模超過12萬億,18年中的數據,沒有信託行業的剛性兌付潛規則,有不少的私募基金管理人倒閉。
信託管理規模從本世紀初開始增長,當前銀監會(監管對象)備案的信託公司共計68家,截止2017年末,管理規模超過21萬億,長期維持剛性兌付的潛規則,2018年開始打破。
三、資產選擇:
越優質的管理人總是選擇最優質的資產,盡管資金成本很低,但是不會出現倒閉的情形,例如:銀行、信託、保險等,私募基金選擇的資產相對前三種相對low一些,且資金成本高一些,體現在給到客戶的收益高一些,當然風險高。
剛性兌付打破的大監管時代來臨,願好的理財師常隨,順祝投資順利。
⑵ 猶豫 是買信託,還是私募基金,幫忙分析一下
看你資金金額多少,千萬級別,考慮私募基金,或許不失為一個前端投資選擇回(至少玩私募基答金的人算是玩金融最頂層的人之一)但選產品難度比選好的信託難度大多了!
其實除了資金金額這個決定要素,更多的是投資風險和收益偏好的對弈。如果能滿足信託的10%收益,那對比私募基金的風險低了很多;如果樓主滿足不了10%這點收益,冒相對大些的風險去投資私募基金也是投資者中一種常見的選擇!
⑶ 信託是私募基金的一種嗎
利 得金 融 是 一 家 國內 高端 理財機 構
⑷ 信託和私募兩者有什麼區別
區別:
1、在安全性方面。信託產品的安全性普遍高於私募基金,這主要是因為信託受銀監會的嚴格監管,行業較為規范,且信託公司本身注冊資本雄厚決定的。
2、在投資渠道方面。根據《私募投資基金監督管理暫行辦法》(以下簡稱《私募監管暫行辦法》)的規定,私募基金可投資於股票、股權、債券、期貨、期權、基金份額以及投資合同約定的如紅酒、藝術品等其他投資標的。而信託產品的投資范圍也相當廣,既可以投資證券等金融產品,也可以投資實業,兩者投資范圍限制區別不大。但信託投資實業的居多,投資金融的多為通道類產品;而私募基金投資股票股權之類的證券投資基金為大多數。
3、在流動性方面。信託根據簽訂的協議,在信託期限屆滿之前,不得回贖,但可以依法轉讓,流動性較差。而私募基金經常有封閉期和贖回費的設定,導致轉讓折價高,流動性也較差。
4、門檻性。信託類的門檻很高,一般都是100萬起步,並且不能大范圍公開宣傳,只能特定的小范圍宣傳和推介;2016年「7.15新規」出台後,根據規定:私募基金的合格投資者是指具備相應風險識別和承擔能力,投資單只私募基金的金額不低於100萬元,且符合凈資產不低於1000萬元的機構,以及金融資產不低於300萬元或者最近三年個人年均收入不低於50萬元的個人。但就市場實際情況而言,由於信託有大小額配比限制,100萬能買到的信託產品已經越來越少了。
5、收益性。目前市面上的信託產品多為固定收益,收益區間在10%以下,而私募基金隨標的不同,收益構成也不同,浮動收益較多,不能統一比較。總體上來說,金融產品的風險與收益是成正比的,投資者需要謹慎對待每個項目。
⑸ 對於普通人來說,是買信託還是買私募基金
很遺憾的告訴你,不管是私募基金還是信託這兩種理財方式都不是普通人可以參與的,光說投資門檻,不管是私募基金還是信託都是百萬以上才能投資,所以說普通人這兩者哪個都選不了。一般不懂的普通投資者就隨便選個指數基金就差不多得了。不過話又說回來,雖然信託和私募基金的投資理財門檻很高,但是這兩者有他們都相同之處,也有不同之處,那麼我們接下來就來了解一下私募就能以及信託之間的有哪一些不一樣的地方。
⑹ 信託是屬於私募基金嗎
一、信託和私募的定義
信託就是信用委託,信託業務是一種以信用為基礎的法律行為,一般涉及到三方面當事人,即投入信用的委託人,受信於人的受託人,以及受益於人的受益人。
私募又稱為私募基金,是指通過非公開方式面向少數投資者募集資金而設立的基金,其銷售和贖回都是基金管理人通過私下與投資者協商進行的。對沖基金一般是按照私募基金的方式運作的。
二、兩者的特點及分類
信託公司產品:信託產品是指由信託公司發行的,收益率跟投資期限都固定的產品,跟銀行存款、國債等類似,屬於固定收益類產品中的一種。信託公司主管部門是中國銀監會,屬於非銀行金融機構。
信託產品特點:收益穩定,投資期限1-3年,投資門檻高(100萬起),發行規模大,常見起步都在1億以上。目前國內信託產品的規模:11萬億。
購買的方式及原理:因為信託產品的高門檻,導致我們很多小老百姓根本沒有機會接觸,今天我們用眾籌的模式,大家合夥籌錢去購買一份份的信託產品,就跟網上合夥購買彩票的原理一樣,讓每一個人都有機會去購買到過去只有那些「高富帥」才能夠買到的產品,讓我們也變成高富帥。
三、信託產品與私募產品的區別
信託產品與私募產品在過去有著非常明顯的區分界限,但隨著有限合夥私募的興起,越來越多的人將信託產品與私募產品混淆。所以分享有關信託和私募的區別在哪以及一些有效的區別方法。
最明顯的區別——產品管理人
信託產品的管理人是信託公司,私募產品的管理人是私募投資公司,這是兩類產品最本質的區別。當然私募產品有的時候會以很多形式出現,比如過去大家耳熟能詳的陽光私募這類產品,由於通過信託平台募集,所以有些產品的名稱中會帶有信託字樣,但它的管理人是私募投資公司。另外就是一些有限合夥私募,它們可能會以券商資管產品或是單一資金信託的形式出現,但券商和信託公司在這里也只起到通道作用,產品的管理人還是私募投資公司。
所以不管私募產品以何種名稱何種形式出現,只要找到管理人那一欄,看看到底是信託公司還是私募投資公司投資者,就很容易區分出二者。
最容易混淆之處——產品投資方向
集合信託產品基本都是投資實體經濟項目,這一設計特點多年未變,但近幾年市場中也涌現出一批以有限合夥形式投資實體經濟項目的。私募產品從產品投資方向層面來看,很容易將它們和信託產品混淆,但這類私募產品與信託產品也有較為明顯的區別。
⑺ 信託與私募基金的區別 私募基金怎樣玩信託
一、信託和私募的定義
信託就是信用委託,信託業務是一種以信用為基礎的法律行為,一般涉及到三方面當事人,即投入信用的委託人,受信於人的受託人,以及受益於人的受益人。
私募又稱為私募基金,是指通過非公開方式面向少數投資者募集資金而設立的基金,其銷售和贖回都是基金管理人通過私下與投資者協商進行的。對沖基金一般是按照私募基金的方式運作的。
二、兩者的特點及分類
信託公司產品:信託產品是指由信託公司發行的,收益率跟投資期限都固定的產品,跟銀行存款、國債等類似,屬於固定收益類產品中的一種。信託公司主管部門是中國銀監會,屬於非銀行金融機構。
信託產品特點:收益穩定,投資期限1-3年,投資門檻高(100萬起),發行規模大,常見起步都在1億以上。目前國內信託產品的規模:11萬億。
購買的方式及原理:因為信託產品的高門檻,導致我們很多小老百姓根本沒有機會接觸,今天我們用眾籌的模式,大家合夥籌錢去購買一份份的信託產品,就跟網上合夥購買彩票的原理一樣,讓每一個人都有機會去購買到過去只有那些「高富帥」才能夠買到的產品,讓我們也變成高富帥。
基金產品按照投資標的分類有:
貨幣市場基金:僅投資於貨幣市場工具,風險非常小,如目前網上最火的互聯網產品支付寶旗下的余額寶就是天弘基金發行的貨幣基金,網路的百發、蘇寧的零錢寶、網易的收益寶也同屬於貨幣基金,當然還有各個基金公司自己網站或者通過銀行網站系統銷售的貨幣基金。
債券基金:80%以上的債券基金均投資於債券,比如國債、企業債、政府債等,收益低但是非常穩定。
股票型基金:投資於股票市場的基金,風險大,收益可能很高也可能虧損,適合於追求高收益且能夠承受高風險的人群。
混合型基金:不符合上述標準的基金如保本基金、平衡配置基金。
信託型基金:投資於實體企業、政府基建和重大設施的建設,是近年興起的一種基金投資方向,風控方式和市場均跟目前的部分信託產品一樣,擁有債權,風險控制好,收益穩定且收益高。適合追求穩定高收益的人群。
三、信託產品與私募產品的區別
信託產品與私募產品在過去有著非常明顯的區分界限,但隨著有限合夥私募的興起,越來越多的人將信託產品與私募產品混淆。所以分享有關信託和私募的區別在哪以及一些有效的區別方法。
最明顯的區別——產品管理人
信託產品的管理人是信託公司,私募產品的管理人是私募投資公司,這是兩類產品最本質的區別。當然私募產品有的時候會以很多形式出現,比如過去大家耳熟能詳的陽光私募這類產品,由於通過信託平台募集,所以有些產品的名稱中會帶有信託字樣,但它的管理人是私募投資公司。另外就是一些有限合夥私募,它們可能會以券商資管產品或是單一資金信託的形式出現,但券商和信託公司在這里也只起到通道作用,產品的管理人還是私募投資公司。
所以不管私募產品以何種名稱何種形式出現,只要找到管理人那一欄,看看到底是信託公司還是私募投資公司投資者,就很容易區分出二者。
最容易混淆之處——產品投資方向
集合信託產品基本都是投資實體經濟項目,這一設計特點多年未變,但近幾年市場中也涌現出一批以有限合夥形式投資實體經濟項目的。私募產品從產品投資方向層面來看,很容易將它們和信託產品混淆,但這類私募產品與信託產品也有較為明顯的區別。
⑻ 什麼是信託制私募基金
就是以信託公司作為基金的管理人,實際操盤的人作為投資顧問的產品形式。在初期的私募產品中占據重要地位,目前可選的發行方式多樣,有券商資管/期貨資管/自主發行/基金子公司等
⑼ 幾十萬閑錢,買私募基金還是買信託產品
實在沒什麼合適的投資途徑,要麼就買房子?買房子現在看來收益肯定是不合算的,但誰知道以後會怎樣。中國的樓市向來不是常人思維能解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