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理財融資 > 傳統銀行理財

傳統銀行理財

發布時間:2021-08-04 17:00:24

1. 凈值型和傳統理財產品的區別,有什麼不同

凈值型理財產品類似開放式基金,在開放期內可隨時申購、贖回,凈值類產品專收益與產品凈值有屬關。
主要是看購買時成交的凈值和贖回時的凈值變動,在不考慮手續費的情況下,如果凈值上漲是賺了,凈值下跌是虧損。
【舉例:購買時產品凈值為1.1,贖回時產品凈值為1.2,在不考慮購買和贖回的費用的情況下,每份收益為1.2-1.1=0.1】
溫馨提示
1.凈值是未知價原則。
2.凈值型理財產品在沒有贖回前沒有實際的收益。
若通過招行購買,目前我行的理財產品在主頁上面有公布出來,打開個人理財頁面,通過「搜索」可以分類您需要的理財產品(如您需要相應的理財規劃建議,還要請您到我行網點或直接聯系您的客戶經理嘗試了解一下。)溫馨提示:購買之前請詳細閱讀產品說明書。

2. 傳統銷售行業和銀行理財行業有什麼區別

據前瞻產業研究院發布的《2016-2021年中國銀行理財產品行業運營模式與投資戰略規劃分析報告》顯示,近兩年來,互聯網金融行業發展日新月異,對傳統金融行業產生了重大沖擊。對於很多投資者而言,過去銀行理財是主要的投資手段,但是目前投資渠道越來越多,銀行理財優勢不再,投資者逐漸轉向其它渠道。在此情況下,銀行被迫加快創新及轉型之路,銀行理財行業逐漸發生了一些變化。
一、長期收益趨勢下滑
2014年初開始,銀行理財產品收益率便不斷下滑,自11月底央行時隔兩年多首次降息以來,央行已經進行了3次降息和2次降准,市場資金面逐漸寬松,預計未來仍有貨幣寬松政策出台,從長期來看,銀行理財收益率將不可避免下滑。
二、發行數量及規模將繼續增加,但增速將減緩
隨著全民理財意識加強、個人財富逐漸積累,銀行理財產品的發行數量及規模將繼續保持增加趨勢,但是規模增長到一定階段之後增速將會放緩,而且在股票、基金、互聯網金融行業的多面夾擊之下,理財產品資金面臨分流危機。
三、非保本浮動類理財產品成市場主流
按照收益類型,銀行理財產品分為保證收益類、保本浮動收益類、非保本浮動收益類,風險與收益依次遞增,目前保本類理財產品平均收益率在4.5%左右,非保本類理財產品收益率在5.3%-5.4%附近。不過實際上,非保本類理財產品收益達標率能達到99%以上,保本類理財產品對投資者的吸引力越來越小,非保本類理財產品成為市場主流。
四、凈值型理財產品發行量增加
與傳統理財產品不同,凈值型理財產品沒有固定的預期收益率,沒有封閉期,可以隨時贖回,收益是根據每期的凈值來計算的,與基金較為相似。此類產品的風險略高於封閉式理財產品,但是收益也要高一點,從歷史收益情況來看,凈值型理財產品收益率能達到6%左右,雖然是非保本浮動類理財產品,但是虧本的可能性不大。投資者可以漸進式購買此類產品。
五、股市吸金效應下,銀行加大結構性理財產品發行力度
自2014年底開始,中國股市掀起了一輪上漲熱潮,大批股民蜂擁入市,為了共享牛市盛宴、吸引投資者的注意力,今年以來銀行加大掛鉤股票、股指的結構性理財產品的發行力度,此類產品一般都保本,本金風險不大,預期收益率是一個比較大的區間,很多產品預期最高收益率能達到10%以上,但是預期最低收益率卻不到1%,收益波動性大且達到預期最高收益率的可能性很低,適合有一定投資經驗的投資者購買。
六、風險開始凸顯
過去銀行在老百姓(603883,股吧)的眼中一直是一個非常值得信賴的角色,銀行理財產品深受投資者青睞,然而近年來各種風險事件頻發,比如理財產品飛單、理財產品變保險、結構性產品零收益、產品到期自動延期導致無法贖回等,銀行在大家眼中越來越不靠譜了。今後理財產品將面臨更多的風險,這一點值得銀行去思考並改進。

3. 傳統銀行理財的優缺點有哪些

(一)資金鏈優勢;與保險公司或券商比較,銀行的資金鏈優勢非常明顯,因為客戶總是要把錢放在銀行才安心。一般客戶都有這樣的想法:「我不想告訴別人我有多少錢。」只有銀行才更容易了解客戶的資金狀況,從而扮演「金管家」的角色來為客戶打理資產。目前,我國居民儲蓄存款節節增長已經突破10萬億,而同期股市步步下行,沒有資金推動,券商只能仰天長嘆,回天乏術。

(二)信譽好、安全性高。任何客戶在求助理財顧問的時候,最關心的第一個問題就是資金的安全性。據廣州卓越市場調查公司的專項調查結果顯示,一般民眾認為:「由於國家對銀行的審批非常嚴格,成立一家銀行是很不容易的事,所以銀行的信譽較其他金融機構更高,更有安全感」。比如「銀證通」就比「銀證轉賬」更受歡迎,因為客戶一般認為銀行不可能破產倒閉,但證券公司卻有可能,大連證券破產就是活生生的例子。
傳統銀行理財的優缺點

(三)網點眾多,快捷便利;銀行的網點數量眾多,分理處、儲蓄所、各級支行遍地開花,因而客戶也認為銀行服務非常方便,而且通存通兌的便利性給銀行客戶的印象就是及其便利。從銀行角度看,網點眾多確實也是開展理財業務的優勢之一。

(四)銀行理財更專業、客觀;從專業性方面分析,市場調查顯示,由於銀行就是管錢,所以人們認為銀行理財比自己理財更為專業,回報也可能更高。從理財態度的客觀性方面分析,銀行理財專家也更加客觀。

缺點是:收益太多短,機會成本高;建議可以配置目前僅售的中國太平洋的 東方紅系列的一款養老險,首年度收益可達20%,特別是合作長期的理財與 養老儲備,非常好。

4. 手裡有些閑錢,是在傳統銀行理財好還是在善林金融理財好呢

傳統銀行理財,安全性高但收益比較低。網上的金融理財也有很多收益比銀行利息要高的且沒有什麼風險,且不需要定期隨存隨取的那種,建議可以考慮網路的金融理財。

5. 傳統銀行理財是不是比互聯網理財更安全

其實不管是哪種方式,很多產品還是銀行自己的。互聯網理財平台只是給傳統的銀行理財產品提供一個網上平台。例如87金融匯,它主要是進行金融產品信息發布、查詢服務、搜索等。類似於這種互聯網理財平台,就是幫助用戶了解各種理財產品,給用戶比較中肯理財建議。所以,關於安不安全,誰更安全這類的問題,主要是看自己怎樣運用互聯網理財,選擇安全正規的理財平台,選擇適合自己的理財產品,其實和傳統的銀行理財沒什麼兩樣。而且,互聯網理財更加方便快捷。

6. 凈值型理財和傳統理財的區別

1.流動性不同

傳統理財未到期不可贖回,凈值型理財產品每周或者每月開放,用戶在開內放期內可以進容行申購贖回等操作。

2.收益不同

傳統理財的收益低,凈值理財的收益較高。

3.風險不同

傳統理財的風險略低,不受市場行情的影響;凈值理財的收益高低是隨市場行情變化的,市場行情好的時候收益會比傳統理財搞得多,但是在市場行情處於劣勢的情況下,收益也會存在大幅度虧損。

4.信息透明度不同

傳統理財的收益是固定的,凈值型理財會定期的更新收益情況,比傳統通理財的信息更加清晰。

5.承擔風險的主體不同

傳統理財產品基本都能到期兌付,銀行在承擔一定風險的同時也享受了理財產品超過預期收益之上的超額收益。而凈值型理財產品在投資者自擔風險的前提下,收益歸投資者所有。

閱讀全文

與傳統銀行理財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860日幣是多少人民幣 瀏覽:373
房奴如何理財 瀏覽:803
南昌住房公積金貸款計算器 瀏覽:427
國盛華興投資有限公司 瀏覽:822
工行貴金屬掛單四種 瀏覽:918
主力資金進出散戶資金進出指標公式 瀏覽:880
報雷理財 瀏覽:898
廣信股份股票 瀏覽:472
小額貸款怎麼收賬 瀏覽:798
基金交銀藍籌凈值519697 瀏覽:222
杏花村國貿投資公司銷售情況 瀏覽:395
什麼時間銀行理財產品利率會高些 瀏覽:231
深大通資金流向個股行情 瀏覽:73
生活理財分類 瀏覽:435
北京公積金貸款代辦 瀏覽:210
萬達股票下 瀏覽:170
碳元科技投資 瀏覽:492
n派思股票 瀏覽:483
冠軍1號系統指標公式 瀏覽:924
黃金怎樣知道真假 瀏覽: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