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剛畢業如何理財
大學生離開校門,走進工作崗位,對於未來的規劃模稜兩可,特別是理財方面,如果沒有經過專業人士的指導,很容易誤入歧途或者會吃很多虧。
大學生是什麼樣的一類人群?
在沒畢業之前,大學生的生活可以說是飯來張口、衣來伸手,每月家裡定期給生活費,沒有什麼經濟壓力,他們的生活可以說是達到一種反常態的財務自由生活。
因為開支全由家裡承擔,也就沒有金錢壓力,花銷毫無節制,體驗不到掙錢的辛苦。進入社會後由於消費慣性,花錢依舊大手大腳,之後又要辦理信用卡或者消費貸款,幾年之後成功步入卡奴大軍,這筆債務可能五六年都還不清。而進入社會後,我們更多的是需要積累社會經驗,以及本金去處理未來難以預見的財務問題,如果此時去背負巨額的負債,未來的生活將會一片狼藉。
一勺財商君總結了幾條適合剛畢業大學生如何理財的建議:
1、消費要有價值觀
人是有精神世界的智慧產物,如果過於節流,將會影響到個人情緒,情緒過於興奮或者低迷,都可能會給自己添一個打擊,這樣之前省吃儉用的努力就白費了。消費要有價值觀,就像投資一樣,用最少的資金博取最大的收益。生活必需品該買的都要買,這樣生活品質提升了,也為國家的GDP做了貢獻,同時擁有更好的心情投入到工作中,賺取更多的收入。當你再遇到情緒過於興奮或者低迷時,可能只是去看場電影,電影票房屢創新高,也許就只差你這一票了。
2、拒絕信用卡和消費貸款
剛步入工作崗位,收入不多,也沒什麼存款,就沒必要給自己增加一些負債。比如工作一年,甲有2萬存款,乙有兩萬負債。到了第二年,在相同收入下,甲會有四萬存款,而乙一分都沒有。如果乙繼續借貸,那麼久而久之,離有存款的日子漸行漸遠。而甲可以用四萬存款做一些保本又可以抵抗通貨膨脹的理財產品,同時將第三年每月的收入做基金定投,等到行情反轉,就可以獲得幾倍的收益。
信用卡和消費貸款可以用,但至少等到2-3年以後,這時你資金周轉空間充足,用今天的錢理財,用明天的錢消費,賺個時間差。
3、學會記賬
在沒有存款的情況下,沒有必要急於去投資基金或者其他投資工具,因為底氣不足,一點虧損都可能左右你的情緒。這時可以把收入都存進余額寶,到花錢的時候就提現,這樣每月的開支和收入情況一目瞭然,你有多少存款自己心裡也清楚,不會出現財務混亂的現象。
4、學會理財
也就是第二步中提到的,用存錢做保本理財,可以做銀行定存,也可以購買國債,相對風險也是最低的。每月的收入做基金定投,如果經濟形勢良好就買股票或指數型基金,如果形勢較差可以買債券型基金。這個過程目的是加快本金的增長。
5、實現財務自由
當你的本金積累到一定數額,比如30萬,就可以選擇入股的方式投資親友或者熟悉人的項目,前提是這個人確實有能力把這個項目運營起來,同時項目前景良好。這樣你就可以獲得每月的分工收益。投資方式是分散投資,這里的分紅收益其實就是被動收入的一種。
6、享受資本倍增的樂趣
當你的被動收入大於兩倍開支時,就可以用額外的被動收入去投資一些高風險高收益的項目或者投資工具。這時你不再害怕投資風險,如果投資順利的話,你可能獲得幾倍、幾十倍甚至更高的收益。這時的投資方式是集中投資,或許你沒有豐富的投資經驗,但是你可以選擇一些專業的理財機構,例如龍轅資本進行項目投資。如果估算未來收益巨大,那就果斷投資,並且大手筆投資,正如巴菲特所說:「好東西要多多益善。」
小結:在這個過程中本金持續得到積累,而真正能讓你財富翻翻的卻是額外的投資收益。本金是根本,沒有本金,一切都只是空談。因此,剛畢業的大學生,一定要清楚本金積累的重要性,切不可盲目開支,肆意消費。沒錢不可怕,通過努力工作和合理的理財規劃,你就能成為富二代他爹,而不是舔著臉去做富二代的婆姨。
B. 剛畢業的大學生該如何理財
先學會量入為出,有了結余才能理財
買一些人身保險,存一些錢應急。其餘量入為出買基金定投。基金是專家幫你理財。
買基金到銀行或者基金公司都行。銀行能代理很多基金公司的業務,具體開戶找銀行理財專櫃辦理。現在有些證券公司也有代理基金買賣的。
先做一下自我認識,是要高風險高收益還是穩健保本有收益。前一種買股票型基金,後一種買債券型或貨幣型基金。確定了基金種類後,選擇基金可以根據基金業績、基金經理、基金規模、基金投資方向偏好、基金收費標准等來選擇。基金業績網上都有排名。
一般而言,基金的投資方式有兩種,單筆投資和定期定額。所謂基金「定額定投」指的是投資者在每月固定的時間(如每月10日)以固定的金額(如1000元)投資到指定的開放式基金中,類似於銀行的零存整取方式。
由於基金「定額定投」起點低、方式簡單,所以它也被稱為「小額投資計劃」或「懶人理財」。
基金定期定額投資具有類似長期儲蓄的特點,能積少成多,平攤投資成本,降低整體風險。它有自動逢低加碼,逢高減碼的功能,無論市場價格如何變化總能獲得一個比較低的平均成本, 因此定期定額投資可抹平基金凈值的高峰和低谷,消除市場的波動性。只要選擇的基金有整體增長,投資人就會獲得一個相對平均的收益,不必再為入市的擇時問題而苦惱。
C. 剛畢業的學生應該怎麼理財
對於剛畢業的學生怎麼理財,這個問題要從多個方面來考慮:
分析你現在所處的階段和社會角色,初入社會參加工作,需要在社會上站穩腳有一份穩定的收入,且收入還不高的情況下,把每個月的收入做劃分養成記賬和做預算的好習管:必需的支出(生活、房租、交通、電話費等)+養成每月存錢的習慣(固定的存錢金額)+學習花費(用於日後的職業躍遷做鋪墊,做好職業規劃)。通過存錢養成自律的習慣,遏制過度消費,留不住錢,每一分錢都花在刀刃上,花得有價值。富人公式:收入-存錢=支出
可以適當地學習理財知識(可以線上報有口碑的理財營進行學習),因為理財貫穿我們的一生,但是在傳統的教育學校中又沒有這樣的課程,理財就是在理人生和理生活。理財只需要做好兩件事:現金流+風險管理。
做好風險管理,守住自己辛苦賺來的錢,不要因為人生中的風險(如重疾、意外等風險)而讓自己面臨自己經濟上面的損失,學會借力金融杠桿為我們所用,轉移自己的風險。
理財並不是簡單地買些理財產品,如買基金、銀行理財產品等,這只是狹隘的小理財,我們需要將理財與我們的人生階段聯系在一起(這是大理財),理財的目的就是在需要的時候剛好有一筆可以夠用的錢。
還貸和存錢並不矛盾,可以邊存錢邊還貸,只是存錢和還貸的金額不多而已。做好生活中的每一筆資金的規劃,受益的終將是自己。通過學會理財給自己帶來被動收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