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監管加碼 房地產信託發行規模下滑至5100億
隨著監管政策加碼,對於房企通過信託渠道融資的審核越發嚴格。根據用益信託最新統計顯示,今年來,截至記者發稿時止,我國68家信託公司共發行了3858款房地產集合信託產品,規模總計5118.5億元,相較於去年同期的4099款6352.6億元的規模,在融資額度上同比下滑了19.4%。
7月份以來,整個房地產信託發行延續了下滑態勢。用益信託統計數據顯示,7月全行業共發行241款416.1億元的房地產集合信託產品,相較於上月的481款794.2億元的規模,在發行只數上下降了50%,在融資規模上則下降了47.6%;而與去年同期的516款755.56億元的規模相比,在發行只數上更是同比銳減了53.3%。
事實上,我國房地產類信託的募集規模自2019年下半年以來,連續多個季度下行。中國信託業協會數據顯示,2020年一季度末,投向房地產領域的信託資金總額為2.58萬億,較2019年末下降1249.87億元。
「這主要原因有二:一是監管趨嚴,從去年下半年以來,房地產信託經歷了多輪窗口指導和調控;二是一季度新 冠疫情沖擊使得樓市停擺,房地產開發也全面暫停,房企融資需求萎縮的同時信託業務的開展也短期內受限。」對此,有信託分析人士認為。
② 銀監會對信託產品審核的 四三二 標準是什麼
「四三二」規定,具體是指地產商必須「項目四證齊全、企業資本金達到30%、開發商內二級以上資質」。當時銀容監會還要求進行總量控制,穩中有降,並且對房地產信託業務進行「摸底」,下發《房地產信託業務風險監測表》,重申「事前審批」制度。
銀監會對房地產信託再次發力,下發《關於做好房地產信託業務風險監測工作有關事項的通知》,要求各地銀監局逐筆監測3個月以內到期信託項目的預期兌付情況,判斷兌付風險,並採取相應的措施,做到對房地產信託項目兌付風險「早發現、早預警、早處置」。
③ 房地產信託要求的4321指什麼條件
地產類信託的條件是「432」,而非「4321」。
一、4是指項目的四證齊全,分別指:版
1、國有土地權使用證(土地證,國土局頒發);
2、建設用地規劃許可證(規劃局頒發);
3、建設工程規劃許可證(規劃局頒發);
4、建築工程施工許可證(建設局頒發);
二、3是指30%自有資金,即一個項目總投資的30%必須是房企自己出資的。
三、2是指二級開發資質,房企開發資質分為一、二、三、四級,一級是最高級別,四級是最低級別。
房地產信託就是信託投資公司發揮專業理財優勢,通過實施信託計劃籌集資金。用於房地產開發項目,為委託人獲取一定的收益。
1883年美國首先成立了波士頓個人財產信託(Boston Personal Property Trust),但直到1920年以後,美國投資事業才有了劃時代的發展,這也是美國在戰後涌現出大量的富豪手中所持有的過剩資金所致。房地產信託經營業務內容較為廣泛,按其性質可分為委託業務、代理業務、金融租賃、咨詢、擔保等業務。房地產信託的運作流程基本上可以分為兩種模式:一種是美國模式,另一種是日本模式。
④ 為什麼房地產信託有432原則
「4」是指該項目在信託項目發行時需要保證至少四證齊全:國有土地使用證、建設用地規劃許可證、建設工程規劃許可證、建築工程施工許可證;
「3」是該地產類項目的總資金中必須至少有30%的資金來自於融資方
「2」是該地產類項目的融資方至少擁有二級以上(包括二級)的開發資質
四證齊全是國家對房開貸的統一規定,基礎條件,硬條件。30%自有資金是銀行業監管機構的規定,基礎條件,硬條件。二級資質是銀行風險控制的底線要求,保證貸款投向項目的工程質量不產生大概率上的危害銀行信貸資產安全的風險事項。總的邏輯都是貫穿著信貸管理安全性的基本原則,歷經多年銀行房開貸經營管理經驗教訓驗證,上升為部門和銀行內部的規章制度,經得起考驗,容不得突破。至於有一證拿不到,事件本身可能包括著當地行政審批部門的惰政、推諉、吃拿卡要,也或者是項目本身確實存在主觀問題,但那都不是國家賦予他們的權力,是他們自己沒有切實做好監管或被監管,銀行不冒這種風險,有能力自己單挑,銀行是不會在底線下開閘的。
話說回來,這年頭,房開貸的審批和放款本身就難之又難了,還缺證,基本是靠邊站了。目前的監管約束高壓下和經濟下行周期內,沒有銀行會同情達不到硬底線的房開貸企業的。銀行不是慈善家、它也是企業,是企業就必須守法遵章、穩健經營,否則同情別人、自己違規甚至可能犯罪,就不值得了,所以不會出現冒險乾的事啦。
⑤ 「緊箍」再收緊 房地產信託風險防控壓力攀升
自2019年下半年以來,窗口指導、余額管控成為了房地產信託業務的關鍵詞,今年以來,監管也在不斷「重拳出擊」遏制當前房地產信託業務違規亂象。11月5日,北京商報記者從多位信託業從業人士處了解到,在展業層面,房地產信託業務大部分均做了收緊,今年以來,部分房企現金流緊張,可能存在風險加劇的情況。受「爆雷」潮的影響,1-10月,房地產信託領域違約金額已超400億元。在分析人士看來,從過往經驗看,調控房地產和房地產信託的嚴監管政策都會增大市場房地產信託違約規模,因而在未來一段時間,房地產信託風險防控壓力增大。
三條「紅線」排查大幕開啟
為防範化解風險,監管專門針對房地產信託開啟了一輪專項排查。近日,有市場消息稱,銀保監會近日下發了《關於開展新一輪房地產信託業務專項排查的通知》,並要求各地銀保監局於11月30日前將排查情況上報。
從多位信託業從業人士處獲悉,上述消息屬實,此次銀保監會排查的問題主要為,是否違反「四三二」要求、是否用於土地儲備、是否用於補充流動資金、是否協助金融機構進行監管套利,以及是否存在其他違規行為。不過也有部分信託公司人士向記者表示,「這份文件應該主要是針對房地產信託業務較多的信託公司,房地產信託業務佔比不大的暫未收到通知」。
「這次排查是一項例行檢查。」 一位信託公司從業人士向北京商報記者介紹稱,主要排查房地產信託的三條「紅線」。這三條「紅線」是指監管層收緊房企融資較為清晰的三條標准,要求控制房地產行業的有息債務增長。
具體來看,「紅線」一是剔除預收款的資產負債率不得大於70%,「紅線」二是凈負債率不得大於100%,「紅線」三是現金短債比不得小於1倍。根據三條「紅線」的觸線情況,分為紅、橙、黃、綠四檔,紅色檔三條「紅線」都觸碰到了則不得新增有息負債。橙色檔碰到兩條「紅線」則負債年增速不得超過5%。黃色檔碰到一條「紅線」,則負債年增速不得超過10%。綠色檔三條「紅線」都未碰到,則負債年增速不得超過15%。
金樂函數分析師廖鶴凱在接受北京商報記者采訪時表示,本輪專項排查會進一步實質收緊投向房地產領域的信託資金投向,部分房企現金流緊張,預計市場並購風潮還會持續較長時間。
年內違約規模已超400億元
2020年,信託行業兌付延期頻發,房地產信託的違約情況也持續走高。北京商報記者從用益信託獲得的最新數據顯示,今年1-10月,房地產信託領域違約金額總計達到411.37億元。
從具體的時間節點來看,今年3月,房地產信託的違約走向小高峰,當月違約金額達到115.12億元,後又在4月回落至82.25億元。到6月又迎來一波增長,當月違約金額達到134.56億元。10月信託行業共發生27起違約事件,其中房地產信託的違約金額為2.3億元。
一家信託公司相關人士向北京商報記者透露稱,在房地產信託運作過程中,投資者先將資金委託給信託公司,信託公司再委託信託經理篩選優質房地產項目。信託公司和信託經理能否勤勉盡職地履行職責,也直接影響房地產信託產品的安全性。這位信託公司人士直言,現在房地產信託沒有好的備案項目,再用之前的項目結構借錢只能增加公司債務,達不到監管機構的要求,再加上房企普遍面臨融資收緊的情況,現金流緊張,風險有加速暴露的可能。
在資管研究員袁吉偉看來,短期內房地產市場行業景氣度面臨較大下行壓力,一方面銷售資金回籠放緩,外部融資渠道受阻;另一方面房地產企業的債權融資、信託融資等大量到期,如果不能有效調配資金,很容易出現資金鏈斷裂。從過往經驗看,歷次調控房地產和房地產信託的嚴監管政策都會增多市場房地產信託違約規模,並在調控後的半年到一年達到違約高峰。因而在未來一段時間,房地產信託風險防控壓力增大。
合規、風險指標面臨雙向承壓
一直以來房地產信託就備受業內關注,一邊是房企對資金的渴望,一邊是監管的不斷嚴控,房地產信託的成立規模也在持續波動。來自中國信託業協會發布的數據顯示,2020年二季度末,房地產資金信託余額為2.5萬億元,同比2019年二季度末2.93萬億元下降14.68%,環比一季度末2.58萬億元下降3.1%。
今年6月,銀保監會關於開展銀行業保險業市場亂象整治「回頭看」工作的通知中提到,信託公司存在未嚴格執行房地產信託貸款監管政策,向不滿足「四三二」要求的房地產開發項目提供貸款;直接或變相為房地產企業提供土地儲備貸款或流動資金貸款;以向開發商上下游企業、關聯方或施工方發放貸款等名義將資金實際用於房地產開發,規避房地產信託貸款相關監管要求等問題。
在全行業收縮的時候,房地產信託產品的合規性和風險性亟待檢驗,在廖鶴凱看來,房地產業務階段性規模受限,不過存量規模依然很大,對信託公司來說,後續可以持續提升股權投資比重,待政策成熟可以加快布局房地產信託投資基金(REITs)業務。
正如袁吉偉所言,房地產信託被嚴監管預示著傳統信託業務的增長空間將越來越受到制約,傳統粗放的高增長模式越來越難以持續。他進一步指出,信託公司要實現長期可持續發展,就要順應我國經濟社會轉型發展的新趨勢,順應監管新要求,明確新的有效業務組合和市場方向,塑造與之相匹配的專業能力,獲取新的增長驅動力,提高市場競爭力,占據資管新時代的一席之地。
⑥ 房地產金融監管政策意在建立規范和長效機制
2021年1月,市場短期資金價格有不同程度的上漲,部分商業銀行小幅上調貸款利率,貨幣市場流動性階段性明顯偏緊。市場上有觀點認為,此輪流動性階段性偏緊、利率上行主要是針對房地產泡沫。我們認為,監管部門針對住房金融政策嚴格規范的意圖已經比較明確,國內房價上漲過快及其泡沫風險更多體現的是局部、結構性的。過去兩年,全國大部分地區房價漲幅逐步回落,僅一線和少數重點二線、三線城市房價漲幅相對較快,成為當前房地產調控的重點區域。
「三道紅線」和集中度管理體現住房金融政策連續性
自2020年三季度開始,金融監管部門對房地產融資採取了一系列針對性的調節措施。前有「三道紅線」,對房企資產負債的水平和結構提出新的要求;後又發布銀行業金融機構房地產貸款集中度的通知(下稱《通知》),對銀行房地產貸款的結構提出要求,包括適當控制居民購房貸款規模,嚴防利用消費貸、首付貸資金違規加杠桿行為;對房企加強融資管控,包含貸款、信託及境內外債券融資。過去幾年居民部門杠桿率增長較快,貸款價值比LTV從2017年的0.29升至2020年的0.34。「三道紅線」和集中度管理體現了監管部門對住房金融政策的連續性,是健全我國宏觀審慎管理制度和完善房地產金融管理長效機制的重要舉措。
2019年以來,銀行個人按揭貸款增速進一步有所放緩。2020年全國個人按揭貸款3萬億,同比增長9.9%,增速較2019年回落5.2個百分點。個人按揭貸款增速已經低於同期金融機構人民幣貸款余額12.5%的增速。自2016年以來,新增個人按揭貸款占金融機構新增貸款比例已經從19.3%降至13.4%,個人住房貸款余額佔比尚不到20%。可見,當前並沒有大幅收縮按揭貸款余額、大幅放緩按揭貸增速的必要。銀行業金融機構房地產貸款集中度管理政策出台的主要目的是,構建規范性管理的框架。長期以來房地產開發貸款占整個貸款的比重始終在7%左右的較低水平,近年來變化不大,升得快的是按揭貸款。結合貸款質量(不良率)綜合考慮,相較個人住房貸款而言,房地產開發商貸款比重下降的空間更小。未來在「三道紅線」的管理下,部分房企杠桿水平較高,負債規模增長將有所放緩,將尋求更多元化的融資方式,尤其是在直接融資領域。未來商業銀行房地產開發貸款增速將會有所放緩,在銀行信貸余額中的比重會在穩定運行中有所下降。
三條紅線控制房企杠桿水平對市場的影響是收縮供給,並不能起到控制房價的作用,相反可能會因為引起供給放緩而不利於抑制房價上漲。因此,顯然不能將三條紅線的舉措理解為是為了控制房價上漲和泡沫。該舉措重要的政策意圖是通過合理控制房企杠桿水平,達到控制房地產金融風險的目的。
根據上市銀行2020年前三季度所披露的財報來看,大部分銀行涉房貸款增速在過去幾年均保持兩位數增長,存在部分銀行個人住房貸款超過相應標準的狀況。「踩紅線」的銀行在未來2-4年時間內將做出相應調整,在控制新增個人住房信貸增速的同時,適當壓縮存量,達到監管要求。從上市銀行及公開市場信息來看,需要進行調整涉房貸款的銀行規模相對有限,涉及到的房地產貸款余額佔到整個金融機構涉房貸款余額的比例約四分之一,主要集中在建行、郵儲、招行、浦發、興業等幾家中資大中型銀行。據測算,假設這幾家銀行整體貸款增速運行平穩,平均每家銀行在2021年涉房貸款或少增1000億到1500億之間,佔到各自涉房貸款的比例在5%-10%之間,佔到各自銀行貸款余額的比重在1%-3%,占銀行業房地產貸款比重約1.5%,應當說需要調整的規模並不大,而且具有2-4年的整改期。而更多的銀行並未踩紅線,客觀上存在填補空缺的可能性。可見,監管部門的集中度管理政策並不會帶來房地產貸款增速大幅下滑、佔比明顯走低的結果。從這一點看,集中度政策更多的是具有規范性和著眼長遠風險管理的考量,並非是為了達成短期控制房價上漲的目標。
按上述判斷,當前房貸利率全口徑顯著上行的概率也較小。1月份首套房貸平均利率較2020年12月下降了1個基點,結合降低實體經濟融資成本的要求和央行貨幣政策採取「不急轉彎」的策略來看,短中期內基準利率LPR向上調整的概率不大。參考以往涉房信貸收緊時期的表現來看,住房金融政策在未來6-12個月內可能將保持中性的姿態,主要還是針對深圳、廣州、上海等房價漲幅相對較大、涉房貸款增速較快的區域,會適當偏緊一些。
多管齊下針對性地改善結構性問題
2020年中央經濟工作會議首次明確提出,要解決好大城市住房供給不足的問題,繼續實施「因城施策」,促進房地產市場平穩健康發展。長期以來,國內房地產市場地區間人地錯配是部分城市房價高企的首要原因。近期統計數據表明,地方政府正在落實因城施策的政策理念。2020年,一線城市土地供應佔地面積同比增長33%,明顯高於二線(9%)、三線(2%)城市的土地供應增速。
「十四五」時期,國內將加強住房保障體系建設,有效擴大保障性租賃住房供給。以上海為例,《上海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綱要》中提出,計劃2021年新增5.3萬套租賃住房,到2025年形成租賃住房供應40萬套以上。
房價漲跌與涉房貸款增速具有較強的相關性,未來住房金融調控將更聚焦重點城市,突出結構性特點,而非「一刀切」。在中央「房住不炒」的政策下,房地產市場調控政策將持續從嚴和規范。尤其是在結構上,合理調節大中型商業銀行在熱點城市的涉房貸款,對緩解局部住房金融風險將起到關鍵的作用。1月27日起,廣州四大行房貸全線漲價,房貸利率整體上調15個基點。
在地方政府層面,按照「因城施策」原則,針對熱點城市繼續採取限購、限貸、限價等調控措施,並單列租賃住房土地指標,加大租賃住房供給建設;從供需兩端出台政策,以穩定房地產市場運行為主要目標。包括上海、深圳、廣州、杭州、成都、廈門、南京等主要熱點城市都相應出台了管控政策,從土地、銷售和信貸領域實施綜合管理。未來政策主線重在建立規范和長效機制,會取得比以往注重金融總量調控更好的政策效果。
(原以為《房地產金融監管政策意在建立規范和長效機制》 作者分別為植信投資首席經濟學家兼研究院院長,植信投資研究院高級研究員)
⑦ 銀監會下發了《信託公司房地產信託業務風險提示的通知》,為什麼這么急啊
展恆理財認為以上監管政策均在情理之中,投資者應保持平和的心態,理性地對待。
首先,我們要了解監管部門出台新的監管精神的真正內因。我們先看一組數字,據統計,截至2010年10月31日,全國信託公司自營資產合計1351.4億元,負債合計179.96億元,所有者權益合計1171.44億元。管理的信託資產合計30103.71億元,已經跨越3萬億元大關,與2004年末2102億元的信託資產規模相比,在不到六年的時間里增長近15倍。顯然信託業這幾年快速發展,但與其相對應的風險管控卻相對滯後。與此同時信託行業經營模式多屬粗放型,有些規模較小的信託公司為尋求發展,積極擴張業務,對投資項目審核不嚴,濫竽充數的情況時有發生,極大擾亂了信託業持續快速發展。同時,當前國內經濟形勢比較復雜,通脹壓力較大,流動性相對過剩。在這種內外部共同作用下,監管層出台以上措施,主要目的也是規范信託業健康發展,防範流動性風險和系統性風險,這也符合當前國內經濟政策大方向,無可厚非。
其次,對於信託業中的房地產信託來說,監管層的調控力度更大。監管部門不僅把房地產信託業務的風險資本計提比例提高到3%(最高級),還專門發通知要求信託公司針對房地產信託的合規性風險檢查和自查。仔細想來,也能理解。自國家出台房地產調控新政以來,房地產公司的銀行融資渠道被掐得很死,眾多資金量緊張的地產公司紛紛湧向信託產品,為房地產公司贏得了一口喘息的機會。由於房地產信託產品收益率較高,接受范圍較大,因此發行速度很快(房地產信託產品規模占信託產品總規模的比率由年初的10.3%激增到三季度末的13.4%),但如此高的發行速度必然導致產品魚龍混雜,系統性風險也隨之增大。在這個時機,監管層出台針對房地產信託的相關政策也在情理之中,這也是配合國家調控房價的措施之一。
如此一來,我們是否能理解為監管層確實要掐死房地產信託呢?答案是否定的。我們承認監管層確實在打壓房地產信託,但卻並不是叫停,只是限制。投資者針對房地產信託保持謹慎的態度是必要的,房地產信託的整頓甚至整個信託業的轉型勢在必行,也許轉型過後,房地產信託會迎來更加彭勃的發展。
⑧ 銀保監會:加強房地產信託領域風險防控
中國銀保監會有關部門負責人6日表示,為加強房地產信託領域風險防控,針對近期部分房地產信託業務增速過快、增量過大的信託公司,銀保監會近日開展了約談警示,要求這些信託公司控制業務增速,提高風險管控水平。
該負責人表示,截至2019年5月末,房地產信託資產余額3.15萬億元,佔全部信託資產余額14%,較年初增加1665.97億元,同比增長15.15%。但部分信託公司房地產信託業務增長較快,部分房地產信託業務存在一定合規問題和風險隱患,需要引起高度重視。
據介紹,銀保監會對這些信託公司提出五方面要求,包括嚴格執行房地產市場調控政策和現行房地產信託監管要求;提高風險管控水平,確保業務規模及復雜程度與自身資本實力、資產管理水平、風險防控能力相匹配;提高合規意識,加強合規建設,確保房地產信託業務穩健發展;控制業務增速,將房地產信託業務增量和增速控制在合理水平;提升受託管理能力,積極優化房地產信託服務方式,為房地產企業提供專業化、特色化金融服務。
該負責人表示,這些措施要求,有助於遏制當前房地產信託業務過快增長的態勢,有助於推動信託公司回歸本源、優化結構、有效轉型,促進房地產市場的平穩健康發展。
今後,銀保監會將會對信託公司的警示指導作為一項常態化工作,根據房地產市場發展變化情況,及時開展政策吹風,推動信託公司沿著正確軌道穩健發展。
⑨ 房地產信託是指什麼
說全面一點:房地產信託有兩層含義,一是指房地產法律上或契約上專的擁有者將該房地屬產委託給信託公司,由信託公司按照委託者的要求進行管理、處分和收益,信託公司在對該信託房地產進行租售或委託專業物業公司進行物業經營,使投資者獲取溢價或管理收益。由於房地產的這種信託方式,能夠照顧到房地產委託人、信託公司和投資受益人等各方的利益,並且在《信託法》目前已頒布實施的條件之下,其必將具有很強的生命力,一經推出,必然會受到各方的歡迎。二是房地產資金信託,即委託人基於對信託投資公司的信任,將自己合法擁有的資金委託給信託投資公司,由信託投資公司按委託人的意願以自己的名義,為受益人的利益或特定目的,將資金投向房地產業並進行管理和處分的行為。這也是我國目前大量採用的房地產融資方式。
其實現在房地產信託風險有點高了,從去年開始,房地產信託違約事件時有所聞,這時候再投資房地產信託是不明智的。建議你投資其它信託產品吧。
⑩ 銀保監會回應加強地產信託業務調控
7月6日訊,銀保來監會相關負責人源表示,針對近期部分房地產信託業務增速過快、增量過大的信託公司,近日銀保監會開展了約談警示。要求這些信託公司增強大局意識,嚴格落實「房住不炒」的總要求,嚴格執行房地產市場調控政策和現行房地產信託監管要求。要求提高風險管控水平,確保業務規模及復雜程度與自身資本實力、資產管理水平、風險防控能力相匹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