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地產行業在國家政策的變動之下迎接巨大挑戰,國家通過對市場的調控,在房價過高的市場前提下,不再允許更多的資金進入到房產市場,這也就導致了房產企業想要通過銀行及股票市場獲取資金的難度更加大。而面對這種情況,許多房企也因此做出了更多的對策,私募基金便在這個時候凸顯出來。那麼面對房產融資因企施策,私募基金應該如何直面挑戰呢?
最後相對私募基金在房地產行業中的運作,如果拋棄眾多的人為不利因素,相對其他的行業具有利潤高、回報快、並且有底層房產作為抵押的保證,所以群眾在對自己的資產投資的時候可以適當的在房產行業中進行一些布局。
『貳』 金融危機帶來的機遇和挑戰
中國:面對世界金融危機,是「挑戰」
還是「機遇」
本人做為一種愛好,多年來一直關注發生在中國及世界的重大時事事件,尤其是這次世界「金融海嘯」,從各大主流媒體所得到的信息是各國政府都在積極應對。此次金融海嘯對全球的經濟影響已經顯現,如各國政府不聯合面對,將給全球經濟造成災難性的後果,中國作為負責任大國,溫 家 寶總理在聯合國大會上,以明確表態同各國政府共同面對此次「世界金融」危機,並在此次「世界金融」危機中,做出我國應有的貢獻。
那麼此次「金融危機」對中國經濟形勢的影響如何?又將做如何判斷呢?學界說法很多,有喜有憂。只要你看看報紙或者通過其它信息渠道,所得到信息是我國的經濟基本面並沒有改變,總體運行良好。因今年以來中央政府採取了一系列的宏觀調控措施,使得國民經濟保持平穩較快的發展。雖然當前世界金融危機對中國未來經濟產生一些不利的影響,但總體來看,中國有能力抵禦這次「世界金融」危機給中國經濟所帶來的影響,因為中國有抵禦這一影響的基礎和空間。首先是改革開放30年來,中國經濟快速發展所積累的財富和奠定的基礎。二是中國國內有較高的儲蓄率(具有關數字顯示中國老百姓存款以達20萬億)資金來源穩定。三是內需潛力巨大。只要政策得當及有效引導,擴大內需空間非常廣闊。如果把這次「世界金融」危機對中國的挑戰轉化成對中國經濟高速發展,是千載難逢的機遇。只有在各項措施配套下擴大內需,才能從根本上解決這次「世界金融」危機對中國經濟發展造成不利的影響。
首先,我們回顧一下十年前亞洲金融風暴。由於當時中央政府適度放鬆了貨幣政策,一連九次降低銀行利率,再加上下調存款准備金,並推出消費貸款鼓勵人們購房買車。這些政策有力的拉動了內需,有效扼制了經濟衰退,穩定了人民幣匯率。使中國在這次亞洲金融危機後人民幣沒有貶值,對世界金融穩定做出了一定的貢獻。回顧這段歷史,我總有些遺憾,為什麼沒有把消費主體的農民納入擴大內需的范疇?本人認為中國必竟是一個農業大國,農村人口佔全國人口總數的百分之七十(約八億人)。這是一個多麼大的市場……如果中國想從這次「世界金融」危機中,從根本上消除此次「世界金融」危機的不利影響,並把它轉化成中國經濟發展的千載難逢的機遇。
所以本人建議中央政府應採取以下措施,作為拉動內需、刺激消費,促進經濟發展的有效辦法。
一、 開放農民建房貸款。
據2008年4月份我對遼寧省北鎮市借回鄉探親之際,對農民住房情況進行了調查,農民的新建房率佔30%-40%,還有60%-70%沒有建新房,其中大部份有意想建新房,由於資金不足,而建不起房。就北鎮市而言,每棟新房建設需資金6萬元以上,而自籌資金3到4萬元,尚有資金缺口2到3萬。以此為例,以點代面,對全國經濟發達地區和不發達地區進行綜合分析。農村人口以家為單位就有二個億家庭,如從上述數字分析,農村想建房而建不起房的按50%計算,全國就有一億戶需要融資建房,改變自已住房條件,按資金缺口,每戶需二萬的話(計:一億戶×二萬元),那麼全國農村建房資金缺口二萬個億。據我了解,銀行壞帳大多發生在城市,至今我還未曾聽說過農村信貸壞帳,就算有農村信貸壞帳肯定低於城市,所以我說此項金融貸款風險是非常低的。
二、 開放農村結婚貸款。
據我對遼寧北鎮市農村進行了調查,農村每對新人結婚所需費用3到5萬,而大多都需從親屬、朋友融資借貸2萬元左右,如果開放個人結婚貸款。從全國分析,每年農村新結婚的居民約二千萬對,結婚資金需求可達四千個億,如果把此項資金作為購買家用電器專項資金的話,最少能擴大二千個億的家用電器市場的內需,如果按經濟學家所說的那樣,一百個億資金可拉動一千個億資金流動的話,那麼四千個億資金既可拉動四萬個億資金流動,如果此項政策能夠放開的話,必將迎來中國經濟高速發展的春天,也就是說中國能在這次世界性的「金融海嘯」當中成為「一枝獨秀」。
三、開放農村個人信用卡。
現在城市個人消費觀念已發生了革命性的變化,這與西方消費觀念已非常接近,但農村市場是一片空白,中國作為一個農業大國,農村人口眾多,至今生活在農村的人口約八個億,如果解放他們的思想,引導他們消費觀念的轉變,其擴大國內市場需求,具有不可估量的市場潛力。而這次世界金融危機,恰好給國人尤其是農民轉變消費觀念的最好的一個時機,這就是前面本文題目所說的「機遇」。如果能夠開放農村個人信用卡,按全國農業人口八個億計算,假設有50%個人需求,就有4億人需求,如按每人信用額度平均二千五計算,可達一萬個億,如果此項政策能夠實施的話,可以使中國人在消費意識上起到根本性的轉變。擴大內需還有什麼問題呢?此項政策的實施也不外乎對金融風險的擔心。我認為農村的金融風險肯定會低於城市,因為他們祖祖輩輩都生活在那片土地上,不像城市那樣流動性大,工作頻繁跳槽,甚至換個手機號碼人都找不到了,而農村則不同,他們生存在那個地方,也是戶口的所在地,親戚朋友都生活在那片土地上,個人信譽對他們來講是非常重要的,個人誠信也是他們做人的原則,再加上農村傳統的純朴文化,不大可能出現賴帳現象,所以請有關部門及銀行家不必為此而擔心。
如果上述三項措施能夠順利出台的話,不但能消除此次「世界金融」危機給中國造成的負面影響,而且對中國經濟高度發展,轉變人民的消費觀念,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構建和諧社會。真正體現了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優越性,同時也是我們黨執政能力的體現。
『叄』 現在融資質押監管的前景與面臨的挑戰有哪些
全中國有70%的資金需求來源於各種擔保,質押監管是各種擔保方式中最方便,最快版捷的一種權。至於面臨的挑戰,我個人認為,在人員方面首先是寂寞和誘惑,大凡需要大量存放大宗產品的地方都不會在特別繁華的地帶,往往是一些偏遠的郊區,監管的日常工作本身就是枯燥乏味的。現今的中國社會潛規則是最要命的,很多的國家級領導都被潛規則下馬了,監管工作中也會遇到很多的「潛規則」這可稱之為誘惑。項目方面的挑戰,因為融資質押本身只是動產的物權,而且需要交付佔有,抵押將會是質押的最大敵人,動產同時又可以設立抵押權,而且不用交付佔有,交易商可以繼續對貨物的使用,這在銷售方面就大大解放了交易商的資金。
這也只是我個人的一點點小小的體會,跟你分享一下。如果有更好的信息,有願意分享的朋友,期待您的分享。
『肆』 大數據初創企業面臨的五大挑戰
大數據初創企業面臨的五大挑戰
近幾年,數據逐漸成為驅動業務的主要推動力。 更重要的是,大數據是可以幫助企業改善策略,提高運營效率和加速增長。
75% 的龍頭企業說,他們已經或計劃在未來幾年在大數據基礎設施方面布局。大量的新的和令人興奮的大數據初創公司出現來滿足企業客戶日益增長的需求。
雖然大數據吸引力巨大,但是考慮到66% 的創業公司一般會在12個月失敗,大數據初創公司們仍然面臨著很多挑戰。
挑戰一 缺乏人才
大數據市場在不斷增長,60%的領導者認為他們今年在大數據運營上會花費更多,只有5%預測預算會減少,最大的問題在於,這種增長將超過其實現它所需的人才和規模應用。
據麥肯錫的報告稱,美國的大數據人才需求在2018年將達到 170萬,大約在同一時間,美國數據市場價值將達到 415億美元。隨著行業的發展,人才技能差距將拉大。沒有簡單的解決方案,是唯一真正的修復是隨著時間的推移,人才自然會增加以滿足市場需求。
(這里還有一點諷刺,因為許多大數據初創企業試圖通過自己的軟體來解決市場上人才缺乏的問題,但他們同樣面臨招不到人。)
挑戰二 人才成本高
71% 企業和IT組織認為自己在利用數據方面剛達到平均水平或滯後。顯然需要提高整體人才能力和教育現有的勞動力。目前在員工的培訓上,為了跟上新開發產品需要大量成本。
這樣的培訓運營費用在2013年全球達到1300億,考慮到數據業務的快節奏的性質和隨後的需要更多的人員和持續培訓,這些成本只會持續上升。
挑戰三 解決理想與現實的沖突
在最近《華爾街日報》上 一篇有關Hadoop 的文章上黛博拉·蓋奇說,:一些評論把大數據捧地過於高了,對大數據的」炒作」使許多組織盲目的為採用而採用:他們急切地擁抱工具,但往往不關注他們的需求,只是因為這些工具似乎是最受歡迎的(Hadoop是一個例子)。
進一步復雜化的是,大數據平台本質上是厚數據。這使得供應商很難去表達它的功能和優點,甚至更難讓客戶們去理解。這就是為什麼, 據Gartner 說,到2017年,60%的大數據項目將無法超越試點和實驗,並將被放棄。 讓大數據項目更加落地是未來的重點。
挑戰四 融資障礙
大數據在風投界獲得了極大的關注和驚人的資金, Hortonworks和 Dataminr的 融資近1億美元就是很好的證明。 但在許多方面,爭奪現金變得不利於新公司。
由於行業的發展,風投們會更親睞具有挑戰性的企業家,很多公司喜歡Palantir,MongoDB和Mu Sigma (至少有2億美元投資)。 因為資金增加了,在某種程度上我們可以預期投資者變得更加初步承諾投資,而不是投資於更成熟的新銳品牌。
挑戰五 更殘酷的競爭
全球大數據預計在2015年產值達到 1250億美元,創業並不孤單; 他們面臨SAP微軟和IBM這樣的數十億美元的大公司的殘酷競爭。
這些巨人可以釋放功能更新產品,收購同類公司。他們的資金是無限的,而初創企業必須更加精細化他們的產品只是為了維持他們的現金消耗速率。
實際上,這是一件好事。初創公司成功的最佳方式和關注一個點和把它做好,大公司總是在尋找方法來獲得競爭優勢。 如果你在存儲、分析等方面有極大的優勢,被收購也是個不錯的選擇。
以上是小編為大家分享的關於大數據初創企業面臨的五大挑戰的相關內容,更多信息可以關注環球青藤分享更多干貨
『伍』 現代企業面臨哪些挑戰
新形勢下,世界向多級化方向發展,和平與發展仍是時代的主題,我們完全可以爭取和平的周邊環境,推動我國的現代化建設。當前,在世界經濟的影響下,我國企業既面臨著發展的機遇,也面臨著嚴峻的挑戰。
1.經濟結構調整帶來的挑戰
當前,企業仍面臨著經濟結構調整的挑戰,這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我國企業多倚重外資,在經濟全球化和跨國公司的影響下,企業由注重數量、規模的擴張轉向提升質量、效益,更加註重品牌建設。人才競爭越來越激烈,工資上漲給企業帶來很大壓力,由此導致很多結構性的變化。從長期來看,企業要考慮一些原來不需要考慮的成本,成本上漲不是單一的,而是各方面的都要漲,這對企業來說是很大的挑戰。隨著全球經濟的復甦,很多國家採取的還是寬松的貨幣政策,國家財政還是比較緊張的,此種形勢下市場會萎縮,對金融市場帶來不利影響。
2.經濟增長放慢帶來的挑戰
新形勢下,我國企業不斷借鑒外國先進成果,引進技術、設備、資金等,與國內資源相結合,推動了經濟的快速增長。這種經濟增長模式主要是靠低成本獲得競爭優勢的,目前這種模式受到了挑戰,主要是因為企業成本上升,勞動力、原材料等價格都有所上升;引進先進技術難度加大,這就需要企業引進技術含量高的設備,否則就無法在市場上立足。同時,經濟增長速度放慢也與內需與關,我國政府投資需求較旺,但民間投資和消費需求不高,導致經濟增長內生動力不足。
3.國際經濟規則帶來的挑戰
企業發展受多種因素的影響,當前面臨著國內外的挑戰,尤其是國際經濟規則的挑戰。我國企業發展環境發生了很大變化,首先是國際金融危機。雖然世界經濟呈現出增長態勢,但經濟危機的創傷還沒有完全回復,這必會對我國經濟帶來影響,如貿易保護主義,從而影響到企業發展。其次企業面臨的挑戰是低碳。隨著全球化變暖的現象越來越嚴重,綠色環保越來越得到世界各個國家的重視,由此提出了低碳規則。我國和美國是世界上二氧化碳排放量最大的國家,但低碳規則明顯不利於我國,必會對我國經濟產生影響,企業要想法設法減少排放量,這會增加成本。
4.科技迅猛發展帶來的挑戰
知識經濟時代,科技得到了迅猛發展,已廣泛深入到社會的各個角落,企業只有轉變才能應對外界的挑戰。當前計算機網路給人們的生活帶來了巨變,知識更新速度加快,世界各地的資源,通過網路瞬間就可以獲得。企業經營環境越來越復雜,競爭越來越激烈,有企業家戲稱這是一個「快魚吃慢魚」的時代。現在各種各樣的新產品、新事物層出不窮,很多企業家感嘆生意越來越難做,同時國外的資本又源源不斷的湧入國內,只有把握好形勢,才能積極的應對挑戰。另外,隨著社會大環境的變化,人們越來越注重自身需求,都想以自己的方式過想過的生活,也即是個性化色彩越來越濃。企業員工不再像過去一樣惟命是從,而是有自己的思想,想有更大的發展空間,個性發展與制度之間的矛盾漸漸增多,企業管理者覺得員工越來越難管,員工覺得企業管理缺乏人性,這勢必會影響到企業發展。
5.商業運營模式帶來的挑戰
我國企業發展中常伴隨著機會主義和投機主義,很多企業崛起都是依靠稀有資源或者是關系,由此形成了片面認識,以為沒有經營管理,也能賺到錢。同時一些企業轉行外,覺得這行不好做,就去換其他行業,這必會加大企業成本。因此有暴利思維的企業家必須轉變意識,以往靠資源、機會、關系的時代已經過去,只有轉變經營模式,扎實企業功底,打造具有競爭力的商業運營模式,才能提高核心競爭力。
6.產業鏈低端帶來的挑戰
以往中國製造很具有優勢,依靠廉價的勞動力獲取微薄的利潤,但隨著原材料價格的上漲,人力成本的增加,這種優勢已不復存在。一般產業鏈有研發設計、原材料采購、生產製造、配送、銷售,我國處在產業鏈的最低端,缺乏附加價值。這種現象是歷史遺留下來的,企業必須加大力度進行調整。
7.金融投資環境帶來的挑戰
企業的生存與發展離不開投資,一些知名企業的發展都與雄厚的資金投入有著密切的關系。我國金融投資主體有民營、合資、外資等,雖然金融環境有所改善,但還存在很多問題亟待改進。與發達國家相比,我國金融投資環境還不成熟,很多企業陷入了為融資而融資的矛盾中,使得企業因為資金注入喪失了自主經營權。只有完善企業經營體制,創新思路,才能營造良好的投資環境。
8.規模增長陷阱帶來的挑戰
很多企業致力於追求規模發展,不斷的擴大自己的產能、業務,呈現出多元化發展態勢。最為典型的就是手機行業,過去一些大的品牌如長虹、海爾、聯想、康佳等都將產品線延伸到手機領域,結果證明規模與效益並不成正比。實踐證明,能持續健康發展的企業,都不是依靠規模增長的,而是依靠價值創造取勝的,他們有著獨特的商業模式,致力於追求企業的生存價值,提高企業的核心競爭力,只有這樣才能獲得持續發展。
『陸』 融資的注意事項
進行創業融資決非簡抄單易事,這里有許多需要注意的問題:①要按經濟規律辦事才能得到銀行貸款的支持。②初始創業不要好高騖遠,應該量力而行,銀行才願意貸款支持。好大喜功不僅會害了自己,還會因為影響還款能力而殃及銀行。③以規模經濟確定生產規模。④應用科技新成果時,要堅持做到技術上的先進性、可行性與經濟上的合理性、效益性相結合,一定會得到銀行的大力支持。⑤選擇合適的借款申請時間。⑥安排並落實自有資金。
『柒』 新時代下的融資策略有哪些
超前融資,考慮到產抄業整合操作的超前融資,越是低迷時期,我們越會發現,現金為王的重要性。以及考慮到行業周期要到來,考慮到行業立即要進入到並購期了,考慮到行業立即要萎靡的這種帶有行業特性的超前融資。
柔性融資,現在很多企業發短融、中票、集合債,不論哪種方式能發就好,能融到就好,病急亂投醫,沒有考慮融資的財務成本高不高,以及償債結構,償債能力會不會遭到挑戰等問題,因此要把常規融資手段與動態融資手段結合即柔性融資。
蓄水池融資,可融資額度比融進來的資更重要,由於可融資額度往往是一筆較大的承諾,因此應該選擇分批融資,既使得財務成本最優,又可以應對行業的各種變化。
『捌』 創業者靠什麼才能融資成功
這個問題很簡單,但其實最復雜,否則不會有那麼多創業者掙扎在成敗的臨界點上。
簡單來說,要想獲得天使投資人的另眼相待至少要有兩方面特別突出。
一是企業。包括經營方向與市場、政策的匹配程度;公司自有技術或資源的壟斷程度;企業發展戰略的可信度等。
二是管理者。無論是擁有者或是管理者,必須擁有成功者應有的潛質,敏銳把握機會的能力、對風險的高度洞察力、對不同場合的把控能力、對說服性激勵性語言的運用能力。
『玖』 再融資新規對券商業務帶來哪些挑戰和機遇
再融資新規來對券商影響有限
再融資新自規雖然會對券商投行收入產生負面影響,但IPO加速帶來的收入增加可以彌補這一塊減少的收入。
「進一步規范再融資對券商業績影響有限,IPO增長彌補再融資下滑。」海通證券研究員孫婷稱,目前再融資收入占股票承銷收入約40%,占總收入的2%。對券商整體投行影響有限,主要是由於IPO加速有望彌補再融資下滑帶來的影響,目前IPO發行費率在6%左右,而再融資僅0.4%,IPO收入增長預計將快於再融資收入下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