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與大企業相比 中小企業在融資方面的缺點是什麼
(一)內部原因
1.中小企業自身基礎薄弱
中小企業多數為鄉鎮企業,街道企業,經營規模小,發展渠道狹隘,自身資金有限,固定資產落後陳舊,技術含量也落後,在面臨眾多的大型企業,中小企業完全沒有立足之地,直接影響企業信用,從而導致融資能力。另外,人員配備方面也是一個問題。許多應屆本科、碩士畢業生都不願意選擇中小企業,而大多數民營中小企業老闆原來是工人、農民、小商販等,文化水平都不高,缺乏經營管理的理念,使企業在經營管理上總是處於無序狀態,產前沒有市場調查,沒有認真進行成本核算,沒有質量控制,沒有制定營銷策略,產後沒有完善的售後服務。因此人力資本的短缺也直接影響到企業的生存能力和融資能力
2.中小企業會計信息真實性欠缺
我國企業整體上會計信息都不夠完善,更不用說一些中小企業,為了逃避稅收或是爭取優惠政策,往往有意不真實反映經營與財務狀況,以致企業無帳可查,有的甚至長期同時准備幾本帳,用於應付稅務部門和國家各級檢查部門或者投資單位。帳目不清。由於信息的不對稱,導致銀行等金融機構在貸款給中小企業時持有一種過分謹慎的態度,從而大大提高了對中小企業信息披露的規范性、全面性和及時性的要求。而中小企業薄弱的會計信息基礎,使借貸者之間信息不對稱的矛盾更加尖銳,加上缺乏可靠的抵押擔保,進一步加劇了中小企業融資的困難。
3.中小企業信用不良
在中小企業現狀中也提到過,現在很多中小企業信用體系都不完善,信用度都不高這樣就打破了「有借有還,再借不難」的良好循環。企業會以千方百計的理由來逃避外債,總之,信用缺失已成為梗阻中小企業融資的主要原因之一。當然,信用問題不是企業一方面的事情,它與金融機構和政府,與整個社會的金融體系和制度供給都有密切關系。這些將在下文中仍將提及。
(二)外部原因
1.銀行等金融機構貸款的制約
由於資金的安全性、流動性、贏利性是銀行貸款的基本要求,而中小企業存在過高的經營風險,使得銀行加強對企業的貸款支持存在天然的困難。國內外研究表明,中小企業具有較高的失敗率,因而,對中小企業的貸款必然是高風險的,這不符合銀行穩健經營的原則。在強化信貸資金管理後,對貸款更加謹慎,貸款的要求也越來越嚴格,貸款的責任更加明確,貸款的環節越來越復雜,也使得中小企業貸款成本越來越高,加重了融資難度。商業銀行也會從自身利益出發,在貸款方面力求效益最大化(商業銀行在為大企業和中小企業經辦貸款業務時,所花費的時間和人力相差無幾, 但產生的效益明顯不同)。中小企業貸款絕大部分都是流動資金貸款,項目本身不穩定因素多、風險大,貸款管理成本高。再加上金融機構與中小企業之間的信息不對稱,這就是上面所說到的許多中小企業的信用缺失,在充滿競爭的市場經濟中,企業靠信譽活著。然而,市場經濟的洗禮,讓人類在構造財富大堤的同時,涉世與交往的原則也發生著嚴重的水土流失,誠信隨著個人私慾的急劇升溫正在日漸汽化。國外的安然作假,施樂作假,世界通信作假……;國內的「鄭百文事件」,「銀廣廈事件」,「藍田事件」……。國際國內的大型企業及企業集團都面臨著信譽危機,更何況中小企業。故在大型金融機構對地方企業了解程度相對較差,銀行受評估正確性、銀行無法分擔和自身對商業化改革適應性的限制,不會願意過分冒險。
對於中小企業來說,由於規模小、經營不確定性大、用於抵押的固定資產少、會計透明度差,銀行更是難以對企業的經營狀況和盈利前景做出判斷。信息不對稱的加劇,使得中小企業的信貸需求難以得到滿足。許多商業銀行、國有銀行等金融機構都將資金紛紛投入國有大中型企業,只有投入有保障的企業,銀行等金融機構才有利可圖。
2.政府層面及相關法律法規
政府部門對中小企業的扶持力度始終不夠,政府部門仍然保留著計劃經濟的觀念,長期以來,國家扶持政策一直實行向大企業傾斜。盡管近年來,政府出台了一些相關政策和措施,如由財政對中小企業實行創業資助,建立向中小企業發放貸款的激勵和約束機制,還採取了差別利率、兩免三減或第一年免徵所得稅等稅收優惠政策,但由於中小企業大多是小規模納稅人,在生產經營中,本應享受的優惠政策往往最終無法實現。故這些措施未能從根本上解決中小企業融資不足問題。
另一方面,國家對中小企業資本市場沒有有效的扶持政策,使得中小企業從資本市場融資幾乎不可能。由於我國資本市場不成熟,容量有限,因而對投入資本市場的企業有嚴格的限制條件,而中小企業一般規模不大,資本金有限,難以達到主板上市條件。創業板推出遲緩,也使得我國的中小企業不能有效的利用資本市場進行股票或債券的融資。
B. 如何有效解決中小企業融資難問題
一、加大政府對中小企業的扶持力度,為中小企業融資創造良好的環境
1、 建立扶持中小企業發展風險投資基金,不斷拓寬風險資本的來源,引導民間資本和境外投資基金進入,擴大風險投資規模,為中小企業提供新的資金來源。 推進擔保體系的建設。重點扶持一批經營業績好、制度健全、管理規范的擔保機構,加快組建中小企業信用擔保機構。不斷完善中小企業的信貸擔保機制,出台擔保機構風險控制和信用擔保資金補償、獎勵機制等政策,引導和規范信用擔保行業的發展。
2、推進中小企業信用制度建設。建立和完善為中小企業融資的信用擔保體系。政府要引導中介機構經過科學評估和論證,建立企業經濟檔案和法定代表人的信用檔案,建立健全適應市場經濟要求的企業信用體系。積極推進中小企業社會化信用體系試點,在完善社會信用體系,建立信用制度、發揮信用中介主體作用。建立健全中小企業信息庫和中小企業負責人信用檔案,在此基礎上再建立中小企業貸款信用評級制度、企業法人代表資信評級制度和企業總體資信評級制度,強化企業信用觀念,以信用等級確定是否貸款和擔保。
3、大力發展地方性金融機構和民間借貸市場,拓寬中小企業直接融資的渠道。強化監督、鼓勵競爭,形成規范的地方金融機構優勝劣汰的進入和退出機制。以聚集更多閑散資金,支持地方中小企業的發展。對於民間主體的融資活動要用地方性法規進行規范,明確融資雙方的權利和責任,將其納入正規的金融體系。
4、構建完善的中小企業融資法律保障體系。加快有關中小企業信貸制度的立法。要劃分中小企業的分類標准,明確中小企業的界定方法和各類金融機構在中小企業信貸制度中的作用和功能,制定中小企業貸款的具體管理方法和鼓勵措施。落實政府支持中小企業貸款的財政資金渠道、執行機構及管理辦法;健全中小企業信用擔保法律體系。制定完善善《中小企業信用擔保管理辦法》等相關法律法規,規范信用擔保機構的准入、退出及內控制度,明確信用擔保機構的行業定位及職能,對專業信用擔保機構的市場准入與退出,擔保人員從業資格,信用擔保機構財務及內控制度等進行明確的政策規定,進一步促進全國中小企業信用擔保機構的規范化發展。
二、不斷完善中小企業融資服務體系
1、轉變銀行等金融機構惜貸怕貸的思想觀念,增強信貸投放的意識,在合理規避風險的前提下,加大放貸後的考核與監管,積極發揮信貸資金的最大效應。轉變工作方式,加強對中小企業的調查與了解,幫助有市場、有前途的企業快速成長。要充分考慮中小企業的特點,創新信貸產品,簡化貸款審批程序,縮短審批時間,實現貸款流程的標准化。降低服務門檻,降低企業資本金、資產總額、銷售收入等規模 項目對企業評級的影響,對信譽高、效益好的中小企業提供放大擔保比例、貸款利率優惠、簡化貸款手續等優質信貸服務,切實減輕企業負擔;另一方面,積極加強與擔保公司的協作,增強對中小企業的信貸扶持。
2、增強對中小企業的金融服務創新。創新貸款審批機制,實現貸款產品和運作流程的標准化,簡化貸款手續,提高效率。適當弱化中小企業信用等級,注重現場調查核實,不單純依賴財務報表,通過信貸人員的盡職調查,盡量減少借貸雙方的信息不對稱。創新貸款擔保方式,建立靈活的貸款用信機制。逐步實行以借款人經營活動所形成的現金流和個人信用為基礎。創新服務品種,為企業量身定製個性化的融資產品,通過靈活的服務品種的組合來滿足不同客戶的需求。
3、建立向中小企業融資的激勵和約束機制。鼓勵和支持股份制銀行、城鄉合作金融機構等以中小企業為主要服務對象。鼓勵國有商業銀行在注意信貸安全的前提下,建立向中小企業發放貸款的激勵和約束機制,在保證貸款質量的同時,切實提高對中小企業的貸款比例。
三、加強中小企業自身經營能力建設,提高信用水準
1、推進現代企業管理制度,不斷提高企業經營者的素質、決策水平和企業競爭力。堅持產權主體多元化道路,按照現代企業制度的要求實行公司制改造,解除家族制對其發展的束縛,進行所有權結構調整,實行真正的公司制治理結構,提高經營效率,降低經營風險。
2、 健全財務管理制度,嚴格按照會計法規和商業銀行要求,依法建立健全的會計核算體系,定期向相關部門提供全面准確的會計信息,增加信息透明度。主動加強與銀行的溝通聯系,定期向銀行提供財務報表和企業生產經營情況,制定有效的應收賬款管理制度,加快資金回籠與周轉,提高企業資金管理利用水平和使用效率,提高銀行對企業的授信等級。提高企業的信用形象 ,增強銀行等資金供應者的信心。
C. 中小企業融資問題及對策國內外研究發展現狀及趨勢
一、中小企業融資現狀:中小企業融資難,已是不爭的事實。
二、中小企業融資困境的原因:
(一)我國缺乏對中小企業融資的政策扶持
(二)我國缺乏專門的金融管理機構
(三)中小企業經營穩定性差,增加了銀行的信貸風險
(四)中小企業可用於抵押擔保的資產不足
(五)中小企業信用等級低,貸款成本高,銀企關系惡劣
三、中小企業融資難的(國內)解決對策:
(一)加快中小企業自身建設,改革中小企業經營機制,盡快建立健全適合中小企業發展的經營決策機制,建立健全完善的企業財務制度,提高企業經營決策的透明度與科學性,充分實現信息公開,解決銀企關系中信息不對稱的問題。
(二)加快推進金融體制改革,建立健全能為中小企業融資提供金融服務的中小金融機構體系。
1、建立完善中小金融機構,形成為中小企業服務的中小金融機構體系。
2、加快推進多層次資本市場體系的建立與完善,打開中小企業融資的直接渠道,拓寬中小企業融資途徑。
3、建立風險投資基金。
(三)轉換政府職能,由過去的單純管理型逐步向服務型轉變,理順政企關系,積極疏通中小企業融資渠道,建立健全社會化服務體系 。
四、中小企業融資難的(國外)解決參考:
(一)以美國為代表的信貸擔保為主的模式,美國的信貸擔保模式資金利用效率高、中小企業受益廣、資金安全系數高,但手續復雜,獲得貸款時間相對較長,對中小企業和經濟的啟動作用相對較慢。
(二)以日本為代表的直接「優惠」信貸(相對民間商業銀行對中小企業較高的信貸利率而言)模式,日本的直接信貸支持模式需要政府投入的資金量大,資金風險也較大,但手續相對較簡便,獲得貸款時間較短,對中小企業和經濟的啟動作用相對較快。
因此,我國可以充分利用這兩種政府對中小企業資金扶持模式的特點及長處,根據某一時刻我國中小企業和國民經濟運行的特點,靈活地運用這兩種方式,以取得政府扶持中小企業資金的最大效果。
D. 我國資本市場對中小企業融資的影響
作為一國「最活躍的經濟細胞」,中小企業在推動經濟增長、維護社會公平穩定、推動技術和制度創新以及防止壟斷和提高社會經濟效率方面都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但同時中小企業在國民經濟中的地位卻有「強位弱勢」的特點,雖然總量大、整體作用強,但個體卻由於企業規模小、資金能力弱、技術水平低等原因在與大企業的競爭中處於劣勢,而其中資金短缺是困擾中小企業發展的核心問題。
中小企業普遍面臨著融資難的困境。資信程度差、治理不規范和經營風險大這三大內在缺陷使中小企業難以滿足銀行貸款、股票發行等傳統融資渠道的申請要求;再加上我國金融市場發展不成熟、金融體制有欠合理等外部原因,單一的融資渠道使中小企業融資難在我國尤為突出。
其實,融資租賃是解決中小企業融資問題的有效途徑。作為在現代化大生產條件下產生的商業信用和銀行信用相結合,集融資和融物功能為一體的新型金融工具,融資租賃與銀行貸款和股票融資等傳統融資手段相比具有獨特的優勢。融資租賃所具有的以項目未來現金流為立項依據、融資成本低、享受政策優惠等優勢正好與中小企業的融資弱點形成互補;其融物、投資、促銷和資產管理的四大功能更能為中小企業的發展提供綜合性支持。目前,融資租賃在某些發達國家已成為僅次於銀行信貸的第二大融資渠道。
然而,融資租賃業在我國的發展卻是一波三折,並始終沒有融入國民經濟的主流地位。特定的歷史原因造成我國各界對融資租賃內涵認識不清、政府對融資租賃相關法律、會計、稅收政策和監管體制的建設滯後,使融資租賃業目前幾乎陷入了行業萎縮的境地,以致難以對中小企業融資起到其應發揮的作用。我國現有的傳統融資渠道難以填補中小企業的資金缺口,而融資租賃作為非常適合中小企業的一種融資方法卻因為本身的行業發展問題而遲遲未成為我國中小企業的融資選擇,這一矛盾也是我國出現的特有問題。
E. 請問我國資本市場存在哪些缺陷對於我國中小企業融資造成了哪些影響
1、重融資,清回報。傷害投資者。
2、作假嚴重,不做假太少。傷害投資者。
3、處罰太輕,回偷答10罰1,傷不起。
4、老鼠太多,糧食不夠吃。
5、缺乏監督,監督不利。
6、國有資本利用證券市場圈錢,投資者的錢就像麵包屑,被這些大塊牛肉裹挾走了。
F. 中小企業融資的目的和意義
目的:
從發展的角度來看,資金對每個中小企業都是稀缺資源,而企業的生產經營、資本經營和長遠發展時時刻刻又離不開資金。因此,如何有效地進行融資就成為企業財務管理部門一項極其重要的基本活動。
為了自身生產與資本經營的維持和發展,但是就其每一項具體的融資活動而言通常要受特定動機的驅使。但無論企業的融資活動受何種動機驅使,最終都是為了獲取經濟效益,實現股東價值最大化。
意義:
投資人,常常是行業中的大佬或成功的前創業者。他們具備挑選項目的眼光,自然也有培植項目的能力。他們提供的關於產品、技術方面的專業意見,或者關於公司管理、商業模式、戰略方向的經驗及思考對創業公司是無價之寶,遠重於錢。
天使投資人即便不向創業者提供指導和資源仍然有其價值,那就是背書。一個有名的投資人投了你的項目,這說明你的項目獲得了一個名人的認可。只要投資人願意透露這起融資消息,你就獲得了一個閃亮的宣傳點。即便投資人不願公開披露信息,在小范圍的交談中你仍然可以拿出資方的名號作為強有力的保障。
(6)中小企業融資與資本市場擴展閱讀:
企業融資是指以企業為主體融通資金,使企業及其內部各環節之間資金供求由不平衡到平衡的運動過程。當資金短缺時,以最小的代價籌措到適當期限,適當額度的資金;當資金盈餘時,以最低的風險、適當的期限投放出去,以取得最大的收益,從而實現資金供求的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