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理財融資 > 餓了么融資史

餓了么融資史

發布時間:2020-12-26 23:18:25

❶ 餓了么 vs 美團外賣.ppt 全文免費在線閱讀

出生於1985年的張旭豪西裝革履,仍遮蓋不住已經明顯發福的肚子。1月28日,他特地跑到北京,在距離美團網總部不遠的798,宣布餓了么成功融資3.5億美元,「我們在半年之內,估值發生了『里程碑』式的劇變。」他說。
面對吃驚的眼神,他還意猶未盡地補充道:「我們的目標是千億美元市值的公司。」
2014年下半年,O2O領域頻現巨額融資。快的打車、滴滴打車,美團、餓了么……紛紛融資備戰。O2O領域也從一個屌絲創業集中地,開始變為巨頭競爭的角斗場。
巨頭的進入和融資讓O2O創業從機會遍地,進入了下半場,也就是決勝負的階段。出行和外賣是這場O2O大戰的起點。目前,外賣已經加速進入了「下半場」:比拼的是深耕細作、現金為王和線下運營。
「就跟2014年的打車一樣,外賣將是2015年上半年資本最集中、砸錢最兇猛、競爭最激烈的行業。」一名外賣網站高管對《中國企業家》說。
張旭豪稱,餓了么就是要做餐飲領域的淘寶。想成為「餐飲界」馬雲的肯定不止他一個,餓了么宣布融資前,美團已確認融資7億美元,外賣也是他們重要的火力場。
軍火仍在不斷集結,「到家美食會」宣布獲得5000萬美元融資;「零號線」公布融資3000萬美元;雷軍投資了「我有外賣」;「生活半徑」融資5000萬元後,也正秘密啟動第二輪融資。
再往外看,BAT等互聯網巨頭已經入場,甚至隨時准備「搶跑」。業內人士的判斷是,「最多半年內,天下格局將定。」
「這個方向太TMD激動人心了」
在手機行業,有一個流傳甚廣的故事:雷軍本來打算投資黃章做手機,結果以投資人身份接觸黃章,把手機的核心技術與機密都了解清楚之後,雷軍自己創辦了小米並大大反超了魅族。於是小米和魅族成為手機行業兩大著名的「冤家」。當然,在雷軍口中,這就是另外一個故事了。
同樣的故事也發生在美團和餓了么之間。
「我們並不是一開始就做外賣的,第一想法是要收購他們。」美團網負責外賣業務的副總裁王慧文對《中國企業家》表示。2013年7月,王慧文去了上海,跟「餓了么」兩個創始人張旭豪和康嘉見了一面,談到了「收購」。結果「餓了么」很乾脆地拒絕了,「他們還是有敲鍾夢想的。」王慧文笑著說。
眼看「收購」不成,美團退而求其次想到了投資。「當時他們的價格還不那麼高,估值5000萬美元,想讓我們投1000萬美元。」
但有意思的是,時至今日,當《中國企業家》向「餓了么」創始人張旭豪求證這個故事時,張卻輕描淡寫,「沒有的事,當年只是吃飯時隨口提起,沒有人當真。我們還想收購美團呢。」他轉過頭來,特意強調了一下「收購」兩個字。
盡管雙方說辭不一,但兩家公司確實從當初互具善意,迅速發展到狹路相逢、你死我活。既然不能收購和入股,美團乾脆自己來做。
美團不能接受「外賣」陣地被別人佔領的理由正如王興所說—在互聯網上高頻帶動低頻是一件比較自然的事情,所以美團會優先把大眾高頻的事情做好。尤其是外賣,這是一個很高頻的事情。用王慧文的話說,「這個方向太TMD激動人心了。」
2013年11月,美團外賣上線,至2014年11月9日美團外賣日訂單超過100萬單,而王興認為外賣市場還有更大空間,「中國有13億人,每天3頓飯就有40億頓飯,他要麼在家吃,要麼送上門來。即使10%的比例就是4億次。」按照平均客單價30元,也就是120億元的市場規模,何況其中還有數十億次的支付場景,這是一個天然形成閉環的商業生態。美團不可能坐視這么重要的一塊市場落入他人之手。
從「團購」開始切入的美團,和切入垂直領域「外賣」的「餓了么」,終於站在了一個巨大陣地的兩端,用當下時髦的概念來說,就是「O2O」(Online to Offline),「互聯網屬於天派,物流屬於地派,線上的生意是互聯網公司的強項,但是到了線下,拼的就是運營、執行力和控制力,這是絕大多數互聯網公司的軟肋。」供應鏈管理研究專家、O2O資深觀察人士黃剛對《中國企業家》表示,目前做外賣的公司裡面,沒有幾個人是做物流出身的,這將會成為極大的短板。
王慧文跟隨王興三次創業,目睹了互聯網從社交到團購再到O2O的風口轉換,他總結王興之前的「校內網」創業,是屬於「長板制勝」,而到了團購,則是「短板制敗」。社交產品只要有人抓住一個關鍵點做透,產品就起來了,但在商業產品裡面是「短板制敗」的,「你要把好多的要素做好,才能讓一個用戶滿意,所以你必須組建一個非常完整的團隊,每個部分都有人把關,有人在負責,而且基本靠譜。」
如果要比較美團和餓了么的打法,美團更像孤軍奮戰的勇士,而餓了么則善於聯合「八國聯軍」。美團至今沒有投資任何一家O2O領域公司,包括外賣,也沒有聯合過其它互聯網巨頭(阿里的投資更像是純粹的財務投資),而餓了么則聯合大眾點評、京東甚至騰訊,在信息、支付、流量各個層面都有合作。
文攻武鬥
最近一年,美團與餓了么在外賣市場上的競爭可謂手腳並用、鮮血直流。
去年底,一封名為《美團,請放下拳頭,拾起自尊》的郵件在網路上被迅速傳播。郵件聲淚俱下地描述,餓了么綿陽市場部的一名女市場人員在從事正常的地推工作中,無故遭到美團員工的毆打。
美團不甘示弱,《搞外賣還是黑社會 餓了么全國多地暴力掃街形同黑社會》一文稱「餓了么」在2014年的6月、8月、9月多次毆打美團網員工。2014年10月,美團外賣業務負責人沈鵬甚至在微博上放出了一段康嘉對員工進行內部培訓的視頻,在該視頻中康嘉稱:「不要害怕打美團的人,公司包你沒事。」
一段時間里,類似文章被頻繁推出,美團和餓了么之間的公關戰不斷升級。「相對而言,餓了么比較彪悍,而美團由於在公關和傳播方面投入有限,一度處於劣勢。」一位熟悉外賣市場的人士告訴《中國企業家》。
「我也經常被打,所以現在來北京,經常要請保鏢。」在餓了么宣布3.5億美元融資的發布會上,張旭豪半開玩笑地對記者表示,這個「玩笑」讓人浮想聯翩。
在這場公關大戰中,美團並不急於正面出手。「他們領導指揮打我們的人,最後好像我們打他們的人一樣。」王慧文告訴《中國企業家》,他相信正直做人才能走到底。而康嘉則表示「餓了么」是狼性文化,「我們從來都不害怕競爭,只要競爭了,我們一定會追求贏。」
雙方的火葯味甚至燒到了「融資新聞」上:2015年1月初,美團曬出了美團外賣的成績單:日訂單最高突破150萬單,目前在高校市場份額接近70%。
而餓了么在幾乎同一時間傳出「融資10億美元」新聞,這一數字讓業內人士大跌眼鏡,「數錯零了。」第一時間接受《中國企業家》專訪時,王慧文乾脆利落地判定為「假消息」。在他看來,這種「公關之戰」背後的根本,其實是「人心」。「傳聞的10億美元和真實融資額之間差距巨大,在我們看來是一種不自信的特徵。」
為什麼只有美團和餓了么兩家公司打的兇猛?主要是因為規模。「餓了么」宣布已覆蓋250個城市,日均訂單150萬,以及60%的市場份額,團隊人數已超過5000人。「美團外賣」則以後發制人的攻勢拿下了二三線城市的外賣市場,其它競爭對手「網路外賣」、「淘點點」、「到家美食會」在規模和覆蓋城市上均落後於這兩大玩家。
「團購這個故事已經不能支撐上市了,美團融了這么多錢,就是要打下外賣這場『錦州之戰』。能不能上市,就看外賣這場仗能否打贏。」祥峰投資一名投資經理對《中國企業家》分析,美團如果拿下這場仗,估值至少100億美元起。
從融資速度也可以側面看出這個行業令人咋舌的增長速度:2014年5月,餓了么宣布獲得大眾點評8000萬美元融資,估值過5億美元,半年後獲得3.5億美元融資,估值超過10億美元(坊間還有一個傳聞是30億美元),半年估值翻番。而美團則在2014年5月獲得3億美元C輪融資,半年後宣布融資7億美元。「外賣」獲得資本追逐之瘋狂、擴張之快、估值之高,像極了當年的「團購」。
一位餓了么前高管表示,美團對決餓了么已經進入下半場,「美團的優勢就是侵略如火般的迅速,在餓了么沒有覆蓋的二三線城市有優勢,這是他們團購打下的良好基礎。」但隨著餓了么融資後的迅速擴張,依靠同樣「狼性十足」甚至更加「兇猛」的地推團隊,雙方的戰火將會進一步升級,「下半場的決勝點,就是物流和配送。」
從「輕」變「重」
作為一名資深「吃貨」和「宅客」,大三學生李麗已經習慣每天在最後一節課下課前打開手機里的訂餐APP軟體,比較下哪個軟體的補貼更多,然後迅速下單,等她到達宿舍時,配送員正好在門口等候。
對於李麗這樣的用戶來說,可以直接從手機端的補貼感受到外賣融資的火熱。「最近一個月我天天點外賣,滿20減10塊,算下來基本上只要10塊錢就能吃一頓飯,比食堂還便宜。」李麗表示,連學校門口的小飯館也加入了「外賣大戰」行列,生意火爆。
跟李麗根據「補貼」來決定在哪兒下單不同,在中關村上班的程維習慣用客單價更高的「到家美食會」,在他看來無論是餓了么、美團還是其它APP,各家的補貼現在其實都差不多,她最關心的是送餐的速度和品質。
國內外賣O2O行業主要分為兩種運營模式,即以提供信息和IT整合系統的「輕模式」,和提供物流配送平台的「重模式」。
從用戶體驗來看,後者比前者自然要好很多。隨著行業逐漸發展,上述模式的劃分界限正變得模糊。據「餓了么」配送團隊負責人表示,「餓了么」已經組建了1000人的配送團隊,覆蓋了北京和上海兩個城市,「到2016年,我希望在每一個十字路口都能夠看到餓了么的配送員,我們將成為這個城市最後一公里的毛細血管。」張旭豪如此形容。
而美團外賣則迄今為止還未組建配送團隊。王慧文對這個問題並不在意,「時代需要你是什麼樣子,你就把自己變成什麼樣子,否則社會就會把你淘汰,就像諾基亞一樣,輕和重在我看來每隔幾年就會切換一次。」王慧文認為,不要迷戀模式這個東西,需要重就重,當年阿里非要建輕模式,結果導致京東做起來了。
「如果把自建物流看成一個單獨的項目,餓了么融資的3.5億也就是剛剛過了天使輪進入A輪階段。」上述餓了么前高管表示。他認為美團的7億美元融資,「如果花一半在外賣上,也是不夠燒的。」隨著資本不斷加碼,原本做「輕模式」的公司都會變「重」,「最多不超過半年,你可能會看到美團和餓了么下一輪融資的消息。」
對另外兩個入局者騰訊和京東來說,「餓了么」這樣的外賣平台更多意義在於對自身業務的補充。「我覺得入口已經不流行了,這是幾年前的東西,今天講的是場景。比如2014年跟騰訊的合作,白領熟人之間集體訂餐的問題,現在每天大概有1000多個微信群用餓了么進行訂餐,這就是解決了一些問題。未來像這樣類型的場景會越來越多。」張旭豪對《中國企業家》表示。顯而易見,對於騰訊而言,看中的是移動支付場景,而對京東來說,則是將現有的物流配送和外賣融合的空間。

張旭豪透露,2015年餓了么的戰略是「拿高校,拿白領,自配送」。除了在「高校」和「白領」市場聯合騰訊、京東與美團一決生死,還將搭建以自有物流培訓為核心,社會化物流為輔助的智能化物流平台。「當我們有了合作夥伴的流量,有了自有的流量,有了我們的物流,有了我們的支付場景,當它成為一定規模以後,我們將會成為這樣一個三位一體的綜合性平台,其實這就是一個O2O平台的雛形。」
王慧文則表示現在談成敗為時過早,打車之戰一年就結束了,但外賣的戰爭才剛剛開始,「外賣這場仗更復雜、更困難也更漫長,最後你能不能活下來,而且活的有尊嚴,才是成功。」

❷ 餓了么獲3.5億美元e輪融資 騰訊京東等聯合投資

1月27日,餓了么宣布來獲得源E輪融資,投資方為騰訊、京東、大眾點評、紅杉資本和中信產業基金,總融資額為3.5億美金。
餓了么方面表示,融資完成後,餓了么仍將保持獨立運營,並與投資方展開深度戰略合作。
餓了么CEO張旭豪表示:在2014年,餓了么平台交易總訂單量達到1.1億單,日峰值200萬單,市場佔比為60%。
餓了么業務覆蓋全國250個城市,20萬家餐廳和2000萬用戶,其中移動端交易佔比超過75%。
張旭豪表示,完成融資後,餓了么的三大任務為:完善高校外送服務,鞏固校園市場地位;開拓白領住宅市場;搭建自有物流為中心、社會化物流為輔的配送平台。

❸ 餓了么的發展歷程

1、公司創立於2009年4月。由張旭豪、康嘉等人在上海創立。"餓了么"隸屬於上海拉扎斯信息科技有限公司,"拉扎斯"來源於梵文"Rajax",寓意著"激情和能量"。公司始終將自己定位成一家創業型公司,充滿激情,充滿能量。公司秉承"極致"、"激情"、"創新"的信仰,致力於推進餐飲行業數字化的發展進程。

2、2016年4月13日,餓了么對外宣布與阿里巴巴及螞蟻金服正式達成戰略合作協議,獲得12.5億美元投資,再次刷新全球外賣平台單筆融資金額最高紀錄。

3、2017年1月,餓了么與Today、上蔬永輝、屈臣氏、7-Eleven等4家便利店優質品牌達成合作。截至2017年6月,餓了么在線外賣平台覆蓋全國2000個城市,加盟餐廳130萬家,用戶量達2.6億,服務於餓了么旗下「蜂鳥」即時配送平台的注冊配送員達300萬。餓了么以「Make Everything 30min」為使命,致力於用創新科技打造全球領先的本地生活平台,推動了中國餐飲行業的數字化進程,將外賣培養成中國人繼做飯、堂食後的第三種常規就餐方式。

4、‬‬2017年8月24日,餓了么正式宣布收購網路外賣。

❹ 餓了么創始人張旭豪先生的創業經歷

相信大家都很好奇,餓了么的創始人是怎麼樣創業的,創業人之一的張旭豪先生經歷過哪些事呢。根據了解,最開始參與的是張旭豪、康嘉、曹文學和汪淵他們四個人,他們收集大學附近餐館的菜系和位置,整理好了之後印成小卡片發給同學們,讓同學們通過上面的電話號碼聯系他們團隊,說要訂哪家的什麼菜,團隊確定好了之後就出發給顧客取餐並送到顧客手裡,收取服務費用。後來汪淵和曹文學退出了團隊。之後汪淵又加了回來,鄧燁、陳強、葉峰幾個也加入了餓了么團隊。

❺ 餓了么做到什麼階段開始融資

好像還在交大的時候餓了么就已經開始第一輪融資了~

❻ 餓了么獲騰訊京東3.5億美元e輪融資

1月27日下午消息,網上訂餐平台「餓了么」宣布獲得3.5億美元E輪融資,中信產業基金、騰訊回、京東、大答眾點評、紅杉資本聯合投資。
融資之後餓了么仍將獨立運營,在資源上將與這次的投資方騰訊、京東、大眾點評等達成合作。張旭豪稱,融資之後餓了么三大任務是,完善高校外送服務,開拓白領住宅市場,搭建以自由物流為中心、社會化物流為輔的物流配送平台。
餓了么2011年3月獲得來自金沙江創投的數百萬美元投資,2013年1月獲得來自經緯中國、金沙江創投的數百萬美元投資,2013年11月,獲得來自紅杉資本中國、經緯中國、金沙江創投的2500萬美元投資,2014年5月獲得大眾點評戰略投資8000萬美元投資。加上此輪融資,目前餓了么融資額總計金額達到4.6億美元左右。

❼ 餓了么創始人張旭豪先生的創業經歷

餓了么創始人張旭豪先生的創業經歷:

1.2008年,還在上海交通大學機械與動力工程學院讀碩士一年級的張旭豪也認為,只要自己做的東西被市場認可,個體就是有價值的。一天晚上,他和室友一邊打游戲一邊聊天,突然感到餓了,打電話到餐館叫外賣,要麼打不通,要麼不送。

2.創業就這樣從不起眼的送外賣服務開始了。張旭豪和康嘉等同學一起,將交大閔行校區附近的餐館信息搜羅齊備,印成一本「餓了么」的外送廣告小冊子在校園分發,然後在宿舍接聽訂餐電話。接到訂單後,他們先到餐館取快餐,再送給顧客。這一模式完全依靠體力維持業務運轉,沒有太大的擴張餘地。唯一的好處是現金流充沛:餐費由他們代收,餐館一周結一次款。

3.只有互聯網能夠大規模復制並且邊際成本遞減。2008年9月,「餓了么」團隊開始研發訂餐網路平台,張旭豪先通過校園BBS招來軟體學院的同學入伙。用了半年左右,他們開發出了首個訂餐網路平台。在網址注冊上,他們用「ele.me」(「餓了么」的漢語拼音)組成,網站訂餐可按需實現個性化功能,比如顧客輸入所在地址,平台便自動測算周邊飯店的地理信息及外送范圍,並給出飯店列表和可選菜單。

4.網路訂餐系統初運營時,已有30家加盟店支持,日訂單量達500—600單。可那段時間,張旭豪和康嘉卻因為過於奔忙勞碌而「後院起火」:先是竊賊光顧宿舍將電腦等財物一掠而空;接著,一位送餐員工在送外賣途中出車禍;隨後,又有一輛配送外賣的電動車被偷……

5.五輪融資:目標直指市值千億美金,餓了么自2008年上線,至今已獲得五輪融資:

2011年完成數百萬美元的A輪融資,投資方為金沙江創投;

2013年1月,B輪融資,投資方為金沙江創投經緯中國,融資規模為數百萬美元;

2013年11月,C輪融資,紅杉中國領投的2500萬美元;

2014年,D輪8000萬美金融資,大眾點評領投。

2014年12月,E輪融資,融資金額3.5億美元,投資方為中信產業基金、騰訊、京東、大眾點評及紅杉資本。

6.張旭豪表示,五輪融資總計金額5億美元左右,目前主動權仍掌握在餓了么手中,下一步的目標是成為市值一千億美元的公司,並不排除其IPO的可能。

閱讀全文

與餓了么融資史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股指期貨對應基金 瀏覽:89
股票里做t是什麼意思 瀏覽:968
玩股票資金怎麼籌 瀏覽:49
銀行貸款日利息怎麼算 瀏覽:211
什麼是互聯網基金產品 瀏覽:688
私募基金的主要策略 瀏覽:211
外匯Ham 瀏覽:178
錢吧理財 瀏覽:684
中郵穩定收益A基金 瀏覽:851
企業投資管理辦法 瀏覽:388
外匯什麼指標最准 瀏覽:291
招商銀行滬深300理財怎麼樣 瀏覽:967
投融資會上的講話 瀏覽:45
富國互聯科技股票基金封閉期 瀏覽:120
bf一款神奇的游戲理財 瀏覽:11
招商融資發布會 瀏覽:20
租賃表外融資 瀏覽:575
中國股票價格為什麼高 瀏覽:803
適合20歲怎麼理財 瀏覽:83
理財保險的意義與功用 瀏覽:5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