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幣升值,打破了人們之前的理財習慣。環境變了,理財策略也要隨之改變 隨著人民幣升值,美元已失去了保 存外匯 好事變壞事 張先生,深圳一位私營業主。十幾年來,他一直在做兒童玩具出口貿易生意,主要出口歐美國家。由於產品全部出口,這些年來,賺來的都是外匯。 張先生是個生意人,做起生意來頭頭是道,但他對理財產品卻知之甚少。1997年亞洲金融風暴來臨的時候,張先生因為手中有大量美元而免遭貶值之苦。所以,他非常相信外幣,總覺得拿著外幣穩妥,一直不願意把外匯結成人民幣。 於是,張先生把這些年賺到的錢,全部以各種外幣存入銀行。其中,60萬美元存入銀行兩年期定期存款,到期自動轉存;1000萬日元也存入兩年期定期存款;30萬歐元存入銀行七天通知存款;將20萬美元換成澳幣,存入銀行一年期定期存款。另外,張先生的個人銀行賬戶上始終保持40萬美元的活期存款,作為公司的流動資金。 但是,近兩年多,一度讓張先生很放心的外幣,卻給他添了不少煩惱。 自匯改以來,人民幣對美元升值累計超過21%。同時,央行在近三年加息頻繁,使張先生手中的外幣不斷貶值。 張先生的外匯資產面臨著匯率風險,他不得不開始想辦法以規避免損失。由於他從未研究過資本投資,一時不知道從何下手,只好找理財師幫忙。 理財師對張先生的外幣資產做了評估,發現他各個幣種的存期、利率及匯率等因素,張先生的外匯資產出現了不同程度的損失。其中,除了港幣稍有微利外,其他的外匯資產都出現了負投資收益,尤其是日元,損失最多。 理財師幫張先生分析了虧損的原因,由於人民幣升值,張先生依然以外幣資產為主,這是他虧損的主要原因。從投資品種來看,張先生非常保守,大部分以低收益的銀行存款方式持有,幾乎沒有任何投資性的外匯資產,這也是資產收益率低、無法抗拒匯率風險的原因。 忙理財 虧損變收益 如果將張先生的外匯資產重新優化,就要綜合考慮人民幣未來的升值空間及利率變化,了解各種外匯投資產品及張先生對外匯的需求情況。 通過與張先生溝通,理財師建議,將他的美元資產實行轉換策略。在中國的外資銀行購買美元投資產品,主要是美元結構性理財產品。將一部分美元資產轉到香港,投資美國國債、美國投資基金等。另一部分美元資產存於國內銀行離岸賬戶,以獲得較高利息。再利用各種途徑把美元資產轉化成人民幣資產,進行生產性投資,獲得投資回報。還可以進行美元外匯交易投資,從外匯市場獲得收益。 對於這種轉換策略,理財師告訴張先生,每種投資方法也都有它的劣勢。 結構性理財產品有一定的風險,收益不穩定,鎖定期可能較長,即使獲得較高收益,其收益與利息間的差距,可能僅能抵消人民幣升值帶來的虧損。 投資境外產品的難度較大,對國外投資市場了解不多,也無法監控國外投資產品情況。另外,能辦理離岸業務的銀行也很少。 權衡利弊之後,理財師建議張先生把大部分資產換成港幣,購買香港的外匯投資產品。將少部分資產轉成人民幣,可以投資境內B股市場,也可以進入外匯交易市場,還可以購買房產進入固定資產投資市場。 對於投資境內的B股市場,張先生有些顧慮,他不看好B股市場。理財師分析,雖然B股已經失去了融資功能,規模小,流動性差,完全屬於邊緣化市場。但隨著A股股權分置改革完成和大批藍籌回歸,B股應具有一定的投資價值。 理財師點評 專業理財師戴引嚴認為,在這份理財規劃中,對於投資境內B股市場,他不很贊同,完全可以全部用港幣做外匯理財產品的投資。 理財師馬軍輝提出了一些自己的看法。他認為,在張先生的資金配置中,港幣的配置太多,品種太單一,應該考慮其他外幣的投資組合。 北京沃馳理財的蔡慶濤認為,張先生目前面臨的最大風險是行業風險,這是以上兩位理財師所沒有看到的。近兩年人民幣持續升值,張先生所從事的外貿企業系統性風險增大。盡管人民幣升值速度已經放緩,但滯後效應才剛剛體現。尤其是今年以來,國內大批中小型外貿企業關門倒閉就是非常明顯的體現。所以,理財師應該幫助張先生分析一下企業的行業風險,是否應該在適當的時候退出這個行業。再根據自己的優勢資源進軍新的或者關聯產業。如果還從事這個行業,應該另找突破口將公司理財與個人理財結合起來。 關於美元是否仍為強勢貨幣問題,蔡慶濤認為應該客觀地看。隨著美國經濟的持續下滑,尤其是次貸危機的滯後效應,美元在相當長一段時間內仍將處於疲軟狀態。相對人民幣來說,人民幣對美元大幅升值的空間已不大,但並不意味著美元就會立即走強。
㈡ 外匯理財產品是什麼
外匯理財產品是復指個人購買理財產品時制的貨幣只針對自由兌換的外國貨幣,收益獲取也以外幣幣值計算。這一理財產品與外幣掛鉤的,這意味著受外匯匯率波動的影響較大。在過去人民幣單邊升值的局面下,不少投資者往往買入人民幣、賣出美元。
㈢ 人民幣貶值如何理財
從2005年7月21日啟動人民幣匯率改革以來,人民幣在不到年時間里持續升值,對美元匯率接從8時代跨越至6時代。2013年年末,外界對人民幣破六的預期越來越強烈。然而進入2014年,人民幣中間價從6.09元快速貶值,直至3月19日,已跌至6.19元,貶值幅度已經超過2%,幾乎將去年全年的漲幅全部消耗。
人民幣貶值對百姓生活最直接的影響,就是兌換美元需要支出更多的人民幣。以兌換1萬美元為例,去年12月31日人民幣對美元的中間價為6.0969,兌換1萬美元只需60969元人民幣。而到如今,兌換1萬美元需要61990元人民幣,比前者多出1021元。無論是出國旅遊、留學、購物,只要涉及境外消費,你手中的人民幣都不如以前值錢了。
暫無必要換美元
可關注外幣理財產品
面對人民幣的「跌跌不休」,理財者是否需要將手中人民幣全部兌換成美元以減小匯率損失?銀行理財分析師認為,美元存款一年定期利率僅為0.75%,遠遠低於人民幣存款利率,更何況隨著利率市場化步伐的加快,目前各大銀行都有針對存款的各種優惠政策,因此理財者如果近期沒有出國旅遊、留學等計劃,在國內持美元觀望非明智之舉。
伴隨人民幣貶值,外幣理財產品被關注度日漸升溫。據銀率網統計,2013年全年,商業銀行外幣產品合計發行1702款,有1300隻外幣理財產品的年收益率不足3%,沒有達到銀行理財收益率的平均值。2014年,外幣理財產品收益率迅速上升,由不足3%上漲至5%左右。銀行理財分析師認為,外幣理財產品的收益率主要受外幣利率走勢的影響。今年以來,隨著美聯儲逐步退出寬松貨幣政策,美元利率出現了上漲,且未來繼續上漲的預期較強,因此美元產品收益也上漲明顯。
近期可能繼續貶值
外資銀行紛紛下調預期
此次中國人民銀行擴大人民幣兌換美元每日交易空間,被外界解讀為致力於向市場導向匯率制度轉變,並在當前深化經濟改革推動下,放寬資本賬戶限制。新加坡大華銀行經濟財政研究部近日發布報告,認為中國人民銀行對人民幣雙向波動彈性傾向顯而易見,這可能意味著過去幾年貨幣穩定升值的情況在近期可能不會再發生,今年再次擴大交易區間亦不足為奇。
同時,報告認為,盡管對中長期內的人民幣走向持利好觀點,但是發展道路可能會很曲折,即雙向波動將會成為規范。在未來的幾個月內,預期人民幣將仍受到來自美元的壓力,對人民幣的熱情將會減弱。雖然近期人民幣可能會貶值,但考慮到中國強勁的外匯持倉凈值、不斷增加的進口需求以及貨幣國際化追求,中長期內的風險平衡仍然可能偏向於增強。
㈣ 什麼是外匯理財
外匯理財產品是指個人購買理財產品時的貨幣只針對自由兌換的外國貨幣,收益獲取也以外幣幣值計算。
通過銀行購買的外匯理財產品不需要投資者自身對投資決策作出判斷,而完全由產品事先設計的條款以及銀行專業投資人員來指導投資行為。主要也分為兩類,即固定收益的外匯理財產品和外匯結構性理財產品。
(一)固定收益類產品
固定收益的外匯理財產品主要掛鉤的標的資產或者投資方向為外匯債券,在同等期限條件下,其收益高於相同幣種的外匯存款收益,而且產生損失的風險也幾乎沒有。但是受金融危機的影響,各國央行紛紛降息,致使固定收益類的外匯理財產品的收益空間日漸萎縮,國內不少銀行已陸續停止發售固定收益類的外匯理財產品,且大多以短期產品為主,收益水平更低。因此投資者可以在充分考慮到匯率風險的前提下,盡量轉換成較高利率水平的外匯,可以選擇購買固定收益理財產品或者索性以銀行存款的形式保值。
此外由於固定收益類的外匯理財產品一般不允許提前贖回,投資者必須充分考慮資產的流動性風險,在匯率急劇波動的階段,可以選擇期限較短的理財產品以防範風險。
(二)結構性產品
外匯結構性理財產品的投資范圍和掛鉤的衍生品比較廣泛,可以掛鉤大宗商品、境外上市的股票價格或指數、對沖基金和黃金石油等標的。可以分為靜態和動態兩種,靜態就是產品發行後設計結構就不發生變化;動態則會針對市場情況作相應的投資調整。目前結構性產品會設定一個最低保本額,保本額上的浮動收益取決於產品掛鉤標的的表現。
㈤ 名詞解釋:利率類理財產品、匯率類理財產品
利率類理財產品應該屬於掛鉤利率的結構性理財產品;匯率類理財產品應該屬於掛鉤匯率版的結權構性理財產品。掛鉤匯率、利率產品在結構性產品中風險較低,其原因在於利率市場和匯率市場相對於其他資本市場而言,基本上等同於強勢有效的資本市場,在這樣的市場裡面,資產價格反映了與其相關的所有信息。因此,商業銀行對於匯率和利率的變化和走勢的把握是最為准確的。
㈥ 理財產品哪些環節涉及匯率風險
銀行產品分為人民幣產品和外幣產品,外幣主要有美元、港幣、澳元、歐元,其餘的則還有英鎊、加元、日元以及新加坡元等。不過,這種分類方式是以投資者購買產品的幣種來劃分。在產品投資運作過程中,有四個環節涉及到幣種問題。
投資本金幣種,指投資者購買產品時所採用的幣種,銀行通常採取投資本金幣種對產品進行幣種分類。投資者在購買產品時,如果是兌換貨幣去購買產品,則需要考慮匯率風險,這個兌換的過程並不是產品的環節,風險需要投資者自身承擔。
產品運作幣種,指銀行將本金募集後,運作過程中所採用的幣種。有些產品可能是單一幣種運作,而有些產品則是兩種甚至兩種以上幣種運作;有些產品是以投資本金幣種進行運作,而有些產品則是兌換為其他幣種進行運作。
比如光大銀行陽光理財外幣「T計劃」2010年第一期產品,投資者購買產品的幣種有美元、歐元、港幣、澳元,但光大銀行在運作時,將募集資金在經過金融避險交易後以人民幣投資於信託公司發放給鐵道部的信託貸款。可見,投資本金幣種和產品運作幣種不同。如果銀行在運作過程中進行幣種兌換,均會採取一定的避險措施,以保證資金的安全和投資者的回報。
兌付本金幣種,指產品到期,銀行支付給投資者本金所採用的幣種。一般情形下,投資本金幣種和兌付本金幣種是一致的。不過,和前面投資本金對應,如果兌換幣種購買產品,產品到期後再次兌換為非投資本金幣種,兩次兌換之間則產生匯率風險。
收益兌付幣種,指產品到期,銀行支付給投資者收益所採用的幣種。多數產品兌付收益幣種與投資本金幣種一致,但仍有不少外幣產品兌付人民幣收益。
比如招商銀行「金葵花」-安心回報匯贏51號理財計劃,產品到期支付人民幣收益,每收益計算單位人民幣理財收益=收益計算單位份額×理財計劃到期年化收益率×美元兌人民幣基準匯率×實際理財天數÷365,基準匯率為產品成立日央行公布的美元兌人民幣中間匯率。如果產品到期時,美元兌人民幣匯率相對於期初時出現貶值,而投資者在到期後因自身需求而進行實際意義上的貨幣兌換,則實際的美元收益將受影響。
㈦ 外幣理財的優缺點有哪些
外幣理財的優缺點有哪些?現在身邊的很多朋友在理財的時候都開始問我外幣理財的問題,其實外幣理財已經不是什麼高大上的東西了,不過對於外幣理財各種產品的優缺點大家可能還是不是太了解,那麼外幣理財的優缺點有哪些呢?小編找了很多資料,下面給大家簡單的說一下,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定期外幣儲蓄。這是目前投資者最普遍選擇的方式。它風險低,收益穩定,具有一定的流動性和收益性。而它與人民幣儲蓄不同,由於外匯之間可以自由兌換,不同的外幣儲蓄利率不一樣,匯率又時刻在變化,所以有選擇哪種外幣進行儲蓄的優勢。
外匯理財產品。相對國際市場利率,國內的美元存款利率仍然很低,但外匯理財產品的收益率能隨國際市場利率的上升而穩定上升。另外,如今國內很多外匯理財產品大都期限較短,又能保持較高的收益率,投資者在穩定獲利的同時還能保持資金一定的流動性。目前,許多銀行都推出了類似的產品,投資者可以根據自己的偏好選擇,不需要外匯專家的幫助。
期權型存款(含與匯率掛鉤的外幣存款)。期權型存款的年收益率通常能達到10%左右,如果對匯率變化趨勢的判斷基本准確,操作時機恰當,是一種期限短、收益高且風險有限的理想外匯投資方式。但需要外匯專家幫助理財。目前,深圳已有外資銀行推出這類業務。
外匯匯率投資。匯率上下波動均可獲利,目前,國內很多銀行都推出了外匯匯率投資業務,手中擁有外匯的人士可以考慮參與外匯匯率投資交易獲利,但一些在境外擁有外匯賬戶的人在外匯匯率投資時,很需要外匯專家幫助理財。
針對以上外匯理財方法,要切實制定理財方案,確定理財目標,認真研究各類外匯理財工具,比較不同理財方法的風險和收益,制定適合自己的外匯理財方案組合,謀求外匯資產的最優增長。
以上就是關於外幣理財的優缺點有哪些?的簡單說明,無論是在用人民幣理財還是外幣理財,小編覺得安全才是最重要的,畢竟我們理財都是為了收益,為了資產的升值。在理財時,一定要提高警惕。大家平時可以多多關注三益寶(www.sanyibao.com),每個月按時付息,到期還本金,受到很多朋友的青睞和信任,在三益寶網站的理財網路有很多理財小知識,歡迎大家經常關注,在理財的路上越來越成熟。
㈧ 匯率上漲,人民幣貶值,有什麼好的理財項目嗎
扛通脹的資產一般是股權屬性,比如股票,基金,房地產。建議投資指數基金。最近剛好都處於低估,比如中證紅利或者紅利機會。
定投到滬深300漲至4000點,拿好。
㈨ 外匯理財都有什麼
外匯理財一般分為三種,分別是銀行外匯買賣、現貨外匯交易、外匯版期貨交易。
其中銀行外權匯買賣指的是利用自己手中的人民幣換成美金或者其他收益高的貨幣的一種理財方式,利用匯率的變動賺取其中的差價。
現貨外匯交易即是外匯保證金交易,利用杠桿的原理通過較少的資金賺取較大的利潤,同樣是利用匯率的波動賺取利潤。
外匯期貨是銀行提供的外匯理財方式,投資者起初所購買的是一種合約,然後到期日進行交割,賺取其中的差價。
如有疑問,請繼續追問,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