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真的有神嗎<基督教>
我們是相信有神存在的,而且是唯一真神.
願全能的天主賜給你們智慧.
國際上的基督教是基督舊教(在中國的天主教),基督新教(在中國的基督教),東正教的統稱.
國際上稱的基督舊教是在中國的天主教.
國際上稱的基督新教是在中國的基督教.
公元1517年,天主教奧斯定會的馬丁路德神父「另立門戶」,由羅馬天主教分離出去。從此,公教會一度稱之為「抗議宗」、「抗羅宗」、「誓反教」,直到梵二才慢慢改變這種叫法,乃稱之為分離的兄弟教會,即是基督新教或新教(中國稱之為基督教)。
國際上稱天主教為「基督教」,稱新興的教會為「基督新教、新教」,中國卻稱新興的教會為「基督教」,以致為數不少不明歷史的中國的基督新教徒與中國的教外人士都誤認為,天主教是從基督教分裂出去:先有基督新教(中國稱的基督教),後才有天主教。殊不知,天主教是羅馬天主教,由耶穌基督親自創立的,乃建基於對耶穌基督的信仰上,它的前身是猶太教,因此,繼承猶太教的一神觀念和舊約聖經。而中國所稱的基督教即是國際上所稱的基督新教,是在耶穌誕生後第1517年才由國際上所稱之為基督教的羅馬天主教分裂出去的教會。
公元1517年前所稱的基督教,並不是基督新教,而是羅馬天主教。因為馬丁路德神父所創辦的基督新教(中國所稱的基督教)還沒有誕生。
公元1517年後所稱的基督教,並不是天主教,而是基督新教(中國所稱的基督教)。因為馬丁路德神父所創辦的基督新教已誕生了。
梵二大公教會所稱的基督宗教,並不是專指基督新教,而是指所有信仰耶穌基督的教會。
我們應注意,當閱覽非教會人士著的、非教會出版的書籍,或是譯自國外教會書籍的時候,一定要分清年代,不要把基督新教(中國稱之為基督教)與天主教混為一談了。
天主教的信仰核心是什麼?
我們信仰的對象是以色列所期待的默西亞,他的名字叫耶穌。我們以朝拜耶穌是主基督為信仰核心。在今日的教會里,仍有為數不少的基督徒,仍我行我數,忽視梵二的訓導,往往把信仰的核心轉移了,或者或多或少讓社會人或教會人感覺到信仰已不是信仰了,而是拜聖母瑪利亞、拜自己。這是教會的一個嚴重現象,是對福傳的沉重打擊、對被釘在十字架上的主的極大羞辱。這種讓人感覺「信仰出錯」的緣故不外有五:第一、以前傳教士的引導失誤;第二、今日傳教士沒有糾正「信仰出錯」之風;第三、把傳教士的聲音視為耳邊風;第四、沒有真正認識信仰到底是什麼? 第五、從天主教分離出去的某些個別教會的誤導。
信仰,首先不是對某些特定教義的認識,而是天主聖父的自我展示、個人與天主的相遇和對他的皈依。信仰不是知識的雛形的、部分式的、或者模糊的形態,而是純正的知識。信仰不是接受一套關於天主的理念或教義,而是一種道德反應,絕對信靠他的諾言、堅守他的言語、期望他的幫助、相信降生成人的真命天子——耶穌基督身上的天主大能。信仰是對天主皈依的呼召,而最徹底的皈依就是完全地轉向上主和他的國。此信仰就是接受天國降臨的福音,由耶穌本人宣認的。它仍然不是要對某些教義認同的教條式信仰,而是對天主聖言——耶穌的完全信靠,接受他的召喚,作一個終生不悔的追隨他的抉擇,接受洗禮,進入生命的門,和基督同死、同生,獲享他救恩的許諾,並在人間踐行天國,把基督的愛活出來。
通過對信仰的認識,跟隨主耶穌基督的我們,能醒悟「到底是為看什麼」嗎?在教會的訓導下,接受聖神的洗禮,成為天主的子女,其目標是在主基督內,追求永恆的生命。然而,梵二的今日教會應不應該反省反省,在自己的懷抱里的基督徒究竟來看什麼?!是看主耶穌、看永生?還是看今世會朽壞的生活、看自己?是的,基督徒是來看主耶穌的,而為那些利用主基督「混進來」的基督徒卻是拜自己。
天主頒布十誡(出二十4-5)時,叫人不要拜偶像,也不要造像,但天主在出二十五10-22卻叫梅瑟在約櫃上造兩個革魯賓天使的像,戶二十一8-9又命梅瑟造一銅蛇像,懸在木竿上供人瞻仰。可見,天主根本不是禁止人造像,而是禁止人把那像當成朝拜的對象:天主。
在以前的舊有觀念里,人們以為給某個神造了像之後,那個神明就只會在這個像裡面。於是,他們認為只要朝拜這個像,便可以左右這個神明,就好象阿拉丁神燈那樣的神明會聽人指揮,任人擺布。天主叫人不要給他造像,就是要告訴人「他不象阿拉丁神燈那樣的神明」受人控制,供人差遣的神明。相反,他是至高無上的、自由的、不受控制的、愛人的天地主宰;另外,天主也在告訴人「自已也不是一個自然的神:雷神、雨神、風神、電神、山神,或其他的神明那樣」,而是超越自然的,自已所創造的世界沒有一樣東西能完全代表他。
天主教對聖母、聖人的敬禮,遠不及對天主的崇敬。天主教敬禮聖母,但從來沒有將聖母當作天主那樣敬拜,也很清楚只有三位一體的天主才是神,聖母只是人而已!天主教每天所舉行的彌撒,是向天主表示欽崇和敬拜的大禮。天主教徒若果沒正當緣故而故意不參與主日彌撒,與天主十誡的訓示相違背。對聖母的敬禮只屬「熱心神工」,即使沒正當理由而不參與,也不是罪。
梵二的《教會憲章》第66條宣稱「瑪利亞,因為是天主的母親,參與了基督的奧跡,由於天主聖寵的舉拔,她只在聖子以下,高出一切天神世人以上,所以理當受到教會特別的崇敬;天主子民對瑪利亞的敬禮,在敬愛、呼求、效法方面,有了驚人的發展,恰如她所言:從今以後萬世萬代的人都要稱我有福(路一48)。這項在教會內經常存在的敬禮,雖具有絕無僅有的特徵,但對降生的聖言、聖父及聖神的欽崇禮,仍然有本質上的區別。」
《教會憲章》第53條表示有軟弱的瑪利亞是亞當的後裔,且需被基督救贖:因靠著天主的救恩和助佑,竟可達致聖人的地步,天主的大能、光榮、宏恩、聖道就更愈發彰顯出來,所以,教會批准對聖母的敬禮。
梵二《教會憲章》第66條宣稱「其目的是要教人在敬禮聖母之際,也認識、愛慕、光榮基督,並遵行其誡命,因為一切都是為他而存在(哥一15-16)」。
梵二的《教會憲章》第67條宣稱「宣講和敬禮聖母的意義」:除使人「體認天主之母的卓越尊位」外,並激勵人「以孝心敬愛我們的母親,效法她的德表。」天主教在聖母像前致敬不是拜偶像的行為,聖母不是偶像。天主教從來,以後也不會將聖母取代天主。
當人透過任何一個可見的形象(聖人、天使、聖母)以「尊重的敬意」進行敬禮時,旨在敬禮形象所描繪的人物,並不是一種崇拜(《天主教教理》第2131-2132#)。當我們朝拜(天主)耶穌像時,不是崇拜那個製品,而是向這個像所代表的本質:天主致以無限崇拜。教會對聖母不是(朝)崇拜,而是以子女的心情敬愛她。教會從來不拜聖母,沒有把聖母當成救恩的本身。她只堪接受最崇高的敬禮,只有天主才配得崇拜。所以,教會不是拜聖母的教會。相反,這種敬禮行為可激活旅途中天主子民的信德,感謝主的救贖恩典,並充滿得救的希望:如此卑微的人若果不是主耶穌十字架的救贖功勞,又怎可以獲救呢?
一 天主教與基督新教(中國稱之為基督教)的誕生
天主教是從猶太教脫胎而來的
在公元前1003年,達味領導以色列12支派在耶路撒冷建立了統一的北以-南猶聯邦王國。統一的聯邦王國只經歷了短暫的輝煌後,很快就分裂和沒落了。公元前722年,北以被亞述王撒爾貢所消滅。在公元前598年和公元前587年,南猶大分別有3023名高階層的猶大人、800多中階層的猶大人被放逐於巴比倫。公元前587年南猶大被巴比倫王拿步高二世所消滅。以色列人世代居住的巴勒斯坦地區淪為先後興起的波斯帝國,埃及帝國,希臘帝國,羅馬帝國的殖民地。羅馬帝國在耶穌逝世後的宗徒時代,即是公元70年-72年的猶太戰爭,消滅了以色列。從此,以色列人被分散到世界各地,直到公元1948年才建立以色列國。
猶太人歷經長時期的帝國的殖民生活,日日夜夜地期待天主向他們所許諾的拯救者「默西亞」來救他們脫離壓迫者的手。大約在公元前八年至二年間,默西亞揀選了猶太少女--瑪利亞做自己的母親,誕生在猶太-巴勒斯坦的土地上:耶路撒冷南端的伯利恆(白冷)。他的媽媽用襁褓裹著他,把他放在馬廄(也稱馬槽)里,有天使在歡唱:「天主受享光榮於高天,主愛的人在世享平安(路二1-20)。」他在接受賢士們(是外邦人)朝拜以後,他的母親帶著他逃往埃及,並住在那裡,直到迫害他的黑落德王死後,才從埃及回來(瑪二7-22)。他的名字叫耶穌。在他十二歲的時候,曾在當時的政治、經濟、宗教、文化中心的聖城耶路撒冷聖殿聆聽經師講經,並向他們詢問(路二39-46)。他在加里肋亞省的納匝肋小鎮中隱居長大,直到30歲左右(路三23)才離開此地,前往加里肋亞宣講天國的喜訊(谷一14-15)。因此,他被稱為加里肋亞人與納匝肋人(瑪二23)。這個納匝肋人耶穌在約旦河裡,接受若翰的洗禮(谷一5)之後,開始他的福音傳揚:「時期已滿,天國臨近了,你們悔改,信從福音吧(谷一14-15)。」他本是元始和終末(默二十二13),過去和現在,時間和歷史,光榮和權能屬於他;但他來到人間,屬於自己的領域,自己的子民卻沒有接納他;他受盡世人的奇恥大辱與痛苦之後,被釘死在十字架上,其時,大約三十三歲。他死後第三天,應驗了自己所說的話:第三天必要從死者中復活起來(谷十六1-20)。這些見證,他所召喚的門徒都一一記在心中,一代一代地傳下來,已有二千年了。
耶穌三十歲離開隱居的納匝肋來到約旦河,公開宣講天主的國與他的福音,眾多人開始接受他的宣講,並跟隨他,度福音生活。他從中揀選了十二人作宗徒。他從死者中復活之後,便祝聖(按立)伯多祿為教會的磐石:「約納的兒子西滿,你要叫伯多祿——磐石,在這磐石上我要建立我的教會,陰間的勢力決不能勝過他(瑪十六13-19)」,明確宣布建立教會。以伯多祿為元首的宗徒在共融牧養下,跟隨主的人漸漸形成了一個可見的小團體。這個小團體就是日後發展成為普世教會的至一、至聖、至公、從宗徒傳下來的羅馬天主教會。這是一個永遠不可、也沒有人能否認的歷史事實。
教會本著耶穌基督的訓導福傳天下,把天主的愛通傳給世人,努力聖化人靈,福利社會,保全基督全部的寶訓。教會從來沒有改變、加添或刪減天主親自頒布的十誡和親定的七件聖事。
基督新教(中國所稱的基督教)是在1517年從羅馬天主教分離出去的教會
16世紀初葉,歐州的大小國家多達四百多個,其政治異常復雜,宗教生活也相當低落。 當時,羅馬的聖伯多祿大殿興建之中,費用浩大,一時不能籌措。教宗良十世派人到各處募捐,對踴躍捐贈者,頒賜若干大赦。頒賜大赦並非不合法,但擔任勸募的人,或有過分重視金錢之嫌,因而招致許多人的反感。在1511年,德國天主教奧斯定修會的馬丁路德神父前往羅馬,目睹教廷的生活奢侈,遂萌生改革教會的決心,不過,他並沒有「另起爐灶」的企圖。實因後來的大赦事件,造成了他改革教會的導火線。公元1517年10月31日,他在德國威丁堡教堂張貼95條,發表了自己的信仰主張,展開了轟轟烈烈的宗教改革浪潮。不幸的是,這種浪潮愈演愈烈,進而涉及教會的基本信條。教宗無法說服他,就在1520年6月15曰頒布詔諭,限他在60天內撤消爭議,否則,將其開除教籍。路德當眾將詔諭焚毀,以表示憤慨。在1521年1月3曰,教宗剝奪了他的教籍。從此,新誕生的基督新教從天主教分裂出去,直到現在仍沒有達到共融合一。
二 關於成義
天主教主張人的成義得救,不但靠信德,而且也要行實這信德,即是信德要結出善工。基督新教各教派除聖公會(在1534年正式脫離羅馬)、信義宗外,其他各派都主張人只靠信德就可成義得救,並不需要善工;可喜的是,在1999年10月31日,天主教與信義宗在德國奧斯堡正式簽署《成義教理聯合聲明》。
天主教的成義觀---信仰是無償貺贈,因信成義。
公元前1250年,上主雅威把若瑟家族從為奴之地——埃及領出來,在西乃山脈的曷肋布山與天主訂立盟約——西乃盟約(思高版《聖經》P81-108)。此盟約是神人之間互立的權利與義務的盟約——雙方性,是天主自我起始率先的行動(德國方濟會士傅和德神父著《舊約的背景》P325厄羅興典有條件的信仰盟約),要求以民作出回應——服從天主的法律和舉行宗教崇拜。從曠野時期(申、主前1250-1200年)經過定居聖地時期(蘇、民)到南北的合分與流亡巴比倫的充軍期(撒上下、列上下)共700多年(到561年止),此其間凡遵守法律的,則蒙祝福;棄守法律的,則受懲罰(列下二十五27-30,《舊約的背景》P6)。此時期,以民卻誤解了此有條件的信仰真諦,其錯誤觀念中認為獲取天主的愛就是成就所換掙。更遺憾的是在宗教改革時代,強人路德最終還是爬到另一個無可救挽的極端——只「信」足夠了,而拒絕一切功行的價值。若有人說自己有信德,而沒有行為有什麼益處呢?難道這信德能救他嗎(雅二14)?
確實,天主國的救恩不是論功行賞的,而是與天主建立位際關系。打破論功行賞觀念在福音中是屢見不鮮的。主,你若願意就能潔凈我,耶穌伸手撫摸他說——我願意,你潔凈吧(瑪八1-3);百夫長的僕人的康復,基督對百夫長說——在以色列我從來未遇見過一個人有過這樣大的信心(瑪八5-13);你看見吧,你的信德救了你,這是耶里哥盲者復明恩典(路十八:35-43)。特別在僱工比喻中,耶穌對那個「紅眼病」說——難道不許拿我所有的財物行我所願意的嗎(瑪二十1-6);在盪子比喻中(路十五11-32)和拉亞祿復活中(若十一17-44)——主耶穌打破自己民族因守法而得賞報的固有觀念,進一步加強了與主建立位際關系。顯然,僱工與主人之間的權利與名份絕對不能套在天人之間位際關繫上。從上面小小片斷可知,不論功行抑或無功行賞,都與恩寵性不相違背,一切都是天主的恩惠,我們那一樣不是領受來的(格前四7)。天主在我們內工作,使我們願意,使我們力行,為成就他的旨意(斐二13)。我們該明白,無償恩寵與賞報不是件東西——物質性,而是天主整個自我的給予,如此報酬決非憑任何名份可要求的賞報,反而是天主恩賜,永恆無償的。
馬丁•路德對物化恩寵的反彈推出唯獨靠信成義,唯獨恩寵,唯獨聖經的三大至上原則。他的神學信念與聖經相悖。以致在德文羅馬書三28中「成義」之後加上alene唯獨一詞,可知他沒有遵從聖經,不尊重聖經權威。他宣稱義人只靠信本身便能成義,《雅各伯書》是「無價值的書信」。但是,雅各伯書二24明確表示人的成義是由於行為,不僅是由於信德。強人馬丁•路德主張成義只靠信德,不靠聖事和個人努力。他在教堂竟然鼓吹只靠信心,更甚在講道台上宣稱——我可在一天內犯罪姦淫100次而不影響我在上帝前的成義(史考特與金柏莉夫婦著《甜蜜的家——羅馬》P7)。確實,天主教與新教都同意救贖是來自恩寵(弗二8-10),但聖經沒有否定行為的價值(羅二6,瑪二十五40)。路德教義——成義唯信,否定了聖事的事效性,拒絕承認聖事的事效性。
基督新教的成義觀---新教強調因信稱義。
因信稱義是新教救法論的核心,主張得救是「本乎恩也因著信」。根據基督教教義,人因有原罪和本罪,不能自救,在上帝面前不能稱義。唯一的救法是借上帝之子基督將救恩賜給世人。因此,拯救的根源來自上帝的恩典。這是基督教各派共同的信仰。至於如何使罪人獲得這種恩典,收到得救的效果,在新教看來,這是把聖事作為上帝和人之間的一種「交易」。在基督新教看來,天主教規定信徒必須按教會的要求履行某些功課或善行,如做彌撒、奉獻、悔過、補贖等,表示自責或補償,才能得到上帝的恩典。教會神職人員(神父、主教和教皇)成為壟斷救恩的代理人。新教認為這不僅違背《聖經》的教訓,而且帶來許多弊端,根據《新約》的《羅馬人書》和《加拉太書》的教訓,認為遵守律法和誡命不能使人稱義。得救的真諦在於相信和接受耶穌基督為主,憑借信心,通過聖靈的工作,使信徒和基督成為一體。由於這種神秘的結合,基督的救贖就在信徒身上生效,使信者「還是作為罪人的時候,在上帝面前得及被稱為義」。新教認為行善是應該的,但這是重生得救的表現,而不是一種功德,其本身沒有使人得救的效能。
三 關於天主觀
天主教的天主觀
天主教是信仰以色列所期待的默西亞、唯一的救主耶穌基督,以朝拜他是主基督為信仰核心。通過這信仰的認識,在基督內,接受聖神的洗禮,朝拜天主聖父,成為父的子女。這就是三位一體的天主觀。
信仰,首先不是對某些特定教義的認識,而是天主聖父的自我展示、個人與天主的相遇和對他的皈依。信仰不是知識的雛形的、部分式的、或者模糊的形態,而是純正的知識。信仰不是接受一套關於天主的理念或教義,而是一種道德反應,絕對信靠他的諾言、堅守他的言語、期望他的幫助、相信降生成人的真命天子——耶穌基督身上的天主大能。
信仰是對天主皈依的呼召,而最徹底的皈依就是完全地轉向上主和他的國。此信仰就是接受天國降臨的福音,由耶穌本人宣認的。它仍然不是要對某些教義認同的教條式信仰,而是對天主聖言——耶穌的完全信靠,接受他的召喚,作一個終生不悔的追隨他的抉擇,接受洗禮,進入生命的門,和基督同死、同生,獲享他救恩的許諾,並在人間踐行天國,把基督的愛活出來。
基督新教的天主觀
基督新教也是信仰以色列所期待的默西亞、唯一的救主耶穌基督,以朝拜他是主基督為信仰核心。除了唯一神派、耶和華見證人派、普救派、一位論派、完全不信一個天主有三位,即是聖父、聖子、聖靈,只相信有一個天主外,其他基督新教的各教派基本與羅馬天主教會一致,絕對堅信一個天主有三位,即是聖父、聖子和聖神(靈),只相信有一個天主。
四 關於聖事
天主教的聖事觀
天主教尊重聖經,忠實履行與保全耶穌基督的寶訓,從來沒有改變、加添或刪減耶穌親自建立的七件聖事。
聖事是從耶穌十字架的苦難,那無窮的功勞而得到它的價值。它是由耶穌基督所建立,又經教會確定了的七個神聖標記,由教會用作救贖我們的途徑。耶穌願意用這種外在的動作來表示不可見的恩寵的通傳,這種通傳就是聖事。聖事共有七件,稱為七件聖事(Sacraments):聖洗、堅振、感恩(聖體)、懺悔(告解)、病人傅油,聖秩、婚姻。
基督新教的聖事觀
基督新教一般只承認兩種聖事,即聖餐禮和聖洗禮,認為是聖經明確記載由基督親自設立的禮儀。
除聖公會外,基督新教其他教派僅僅保留耶穌親自建立的七件聖事中的聖洗聖事。對於耶穌建立的聖體聖事,基督新教僅稱之為聖餐,只是紀念耶穌在晚餐廳成聖體聖血時所舉行的禮儀,但並不相信餅酒在被祝聖後立即變成耶穌基督的真實血肉。對於堅振、告解、病人傅油(終傅)、聖秩、婚配五件聖事都刪除了。在婚姻方面,天主教世世代代謹守不渝:有效婚姻不可拆散(離婚);基督新教各教派允准離婚。
新教強調信徒人人都可為祭司。認為既然只憑信心即可得救,那麼信徒人人均可為祭司,無須神職人員作為神人之間的中介。此外,信徒還可以互相代禱,每個信徒都有在宗教生活中彼此照顧相助的權利和義務,都有傳播福音的天責。這就沖淡甚至取消了神職人員與一般信徒之間的差別。雖然新教的多數宗派仍然保留教務專職人員(牧師等)的職稱和封立儀式,但這主要是職務上的標志,不意味著具有頒賜恩典的特權。
五 關於聖經與聖傳觀
天主教的聖經與聖傳
1 天主教強調來自聖經和聖傳,並稱之為信德寶庫,世世代代忠誠地保管
弟茂德後書第三章第16-17節:凡受天主默感所寫的聖經為教訓、督責、為矯正,教導人學正義都是有益的,好使天主的人成全,適於行各種善工。
得撒洛尼人後書第二章15節:你們要站穩,堅持你們或由我們的言論,或由我們的書信所學得的傳授。
瑪竇福音第十五章:耶穌譴責的不是所有的傳統而是腐敗的傳統。從上面聖經可知——根本沒有如同馬丁•路德所主張唯獨聖經,在弟後三16-17明確指出「凡聖經」而不是「唯獨」聖經使有益的。在得後二15明確指出我們堅持相信聖經的教導,卻沒有教導我們唯一的權威是聖經。在此聖經告訴我們還有「傳統」「訓導」。所以唯獨聖經主要是宗教改革者的歷史性告白,其用以對照教會的聲明——除聖經外、還有傳承和教會訓導。弟前二15保祿告訴我們:教會是真理的柱石和基礎。在此可以斷定聖經所支持的是教會原則——唯靠聖言而非新教唯獨聖經。聖經沒有告訴我們——天主聖言僅僅存在於聖經中,其實可在教會許多地方找到天主至高無上的聖言(得後二15,三6——教會傳承;伯前一25,伯後一20-21,瑪十八17——教會的宣講與訓導。)
2 《聖經》是一本不會錯誤的書
天主不能犯任何錯誤,而受天主默感的作者所想要表達的內容,也是沒有錯誤。人在天主的啟迪下,把天主所啟示的一切寫下來。
確實,人和天主是聖經的作者。因為作者被天主所揀選,得到天主默感而撰寫聖經,並通過他們的心靈與腦海,按當時的歷史環境(不同的時代、不同的地點、不同的環境)和文化背景、宗教習俗,寫下有關得救的真理。
伯多祿後書一20-21:「你們應知道經上的一切預言,決不應隨私人的解釋因為預言從來不是由人的意願而發的,而是由天主所派遣的聖人,在聖神推動之下說出來的。」
弟茂德後書三14-16:「你要堅持你所學和所信的事…….凡受天主默感所寫的聖經為教訓,為督責……教導人……都是有益的。」
對於《聖經》的默感性,並不是所有的宗教都堅持其默感性是真實的。三個信仰惟一神的宗教:基督宗教中的基督新教和猶太教僅僅堅持三十九本TaNaCH書才是受神的默感,卻不承認另外七本用希臘文字寫的《舊約》得到神的默感;基督宗教中的天主教和東正教都承認《舊約》四十六本書受神的啟示默感;對於《新約》二十七本書,無論是基督新教、天主教、東正教都一致承認它受神的默啟;回教徒卻堅持《可蘭經》是阿拉真主所默感的。
3 《聖經》分為《舊約》和《新約》兩大部分,共73卷:《舊約》有46卷(妥拉、先知書、聖卷),《新約》有27卷
《舊約》中有39卷是用西閃族的希伯來文和與希伯來文有關的西閃族語言阿拉美文寫的,另有7卷是用希臘文寫的。這7卷(巴,多,友,加上,加下,德,智)是:公元前約200年寫成的《巴路克書》,公元前三世紀寫成的《多俾亞傳》,公元前二世紀末寫成的《友弟德傳》,公元前約100年寫成的《瑪加伯書上》,公元前124年寫成的《瑪加伯書下》,公元前120年寫成的《德訓篇》,公元前50年寫成的《智慧篇》。
《新約》中除了馬爾谷五41:「塔里塔,古木!」格林多人前書十六22:「吾主,來罷!」默示錄二十二20:「主耶穌,你來罷!」是阿拉美語之外,其他的新約部分都是用以後通行的希臘文寫的。
4 教會訓導下解經
聖經是天主的聖言。天主教在解釋聖經上非常謹慎,總認為個人不能主觀地自由解釋。正因為聖經有其客觀的正確真意,就應有遵守的客觀標准,以防聖經原意變質。
基督新教的聖經與聖傳觀
1 《聖經》是一本不會錯誤的書
人在天主的啟迪下,把天主所啟示的一切寫下來。
2 唯獨聖經
基督新教各派強調惟一根源就是來自聖經,對天主教所強調的聖傳拒絕不納。
唯相信聖經,只憑據聖經論據,只有記載在聖經里,才有效力。一切不符合聖經的理由,都拒絕承認聖事的事效性,這就是唯獨聖經。
3 認同天主教聖經觀,但不承認舊約中屬於七卷希臘原文的巴路克書、多俾亞書、友弟德書、智慧書、德訓書、瑪加伯書上及瑪加伯書下為天主所默啟的聖經
4 《聖經》分為《舊約》和《新約》兩大部分,共66卷:《舊約》有39卷,《新約》有27卷
5 自由解經
基督新教各派對聖經的解釋和用法不盡一致。如基要派強調聖經的每句每字都出自上帝的靈感,絕無訛誤,其他一些派別的神學家卻認為聖經是上帝啟示的記錄,它反映了聖經各卷的作者在不同時代對上帝啟示的感受和理解。可以應用文字考據和歷史考證的方法研究和解釋聖經,以發現其中蘊藏的真理。總之,各教派主張每個信徒都可自由解釋聖經,按著自己的解釋去了解聖經。因為每個信徒都可以借聖靈的引導直接從聖經領悟上帝的啟示和真理。因此,致使基督新教內部分裂成許多不同的教派,各行其事。
六 關於崇拜祈禱
天主教的崇拜:禮儀生活的中心是彌撒聖祭
天主教注重禮儀生活,閱讀、默想、分享、見證生活聖經,常年施行聖事,天天為天主子民奉獻聖祭,拯救人靈,領受主的體,恭敬耶穌聖心和聖母無玷聖心,追悼先人……
基督新教的崇拜:解釋聖經,宣傳教義、唱贊美詩
新教很重視崇拜儀式的改革。首先是將彌撒改為使用民族語言的聖餐禮文,並逐漸以較為靈活的形式,引用《詩篇》、經課、禱文等,由信徒參加誦唱。有些宗派還編成專書,供公開崇拜之用,如聖公會的《公禱書》,歸正宗的《禱告式》等。新教在崇拜中很重視講道的作用,其內容為解釋聖經,宣傳教義,以堅定聽眾的信仰和誘發宗教熱忱;有時還從教義出發對社會道德政治問題作出評論。由參加禮拜的全體信徒同唱贊美詩也是新教在崇拜儀式上的特點之一。
七 關於敬禮聖像
天主教敬禮聖像
1 天主教許可在教堂或教友家中供奉任何聖像,猶如供奉先人的遺照一樣。
上主天主是一切受造物之美的源由(智十三3)。他是萬有,超越他的一切化工(德四十三27-28)。但是,從舊約開始,天主
❷ 褒揚令的文例
褒揚令是公文,皆古文體。案例如下:
(1)李天祿褒揚令:
布袋戲民族藝術藝師李天祿,資質明敏,器識閎深。早歲潛修古文,熟諳中華文化;繼承家學,深獲布袋戲掌中技藝精髓,壯歲自組亦宛然掌中劇團,奠立宛然系列劇團丕基。七七事變後,橫遭外力壓迫,毅然封箱從商,遇挫不屈,典範流馨。台灣光復,重整旗鼓,恢復演出,博採眾長,引用平劇文武場及曲詞,推陳出新,兼容並蓄,保留北管傳統型式,闡發傳統戲劇精蘊。懋績孔昭,群流共仰。晚歲致力布袋戲薪傳及發揚,門下桃李遍及國際,復應邀多次獻藝海外,奇技雅藝,世界蜚聲。曾榮獲首屆「民族藝術薪傳獎」,及美國「終身藝術成就獎」、法國「傑出藝術獎」、「文化騎士獎章」等,並當選國家「重要民族藝師」,盛譽揚輝,楷模昭代。綜其生平,盡瘁傳統藝術,弘揚鄉土戲劇,藝林高士,德望崇隆。遽聞殂謝,軫悼殊深,應予明令褒揚,以示政府崇禮耆賢之至意。 「總統」 李登輝
(2) 黃信介褒揚令
「總統府資政」黃信介資性豪邁,氣宇深宏,早歲負笈東瀛、篤學能文,頭角初露,考取北京大學政治系,適值國事蜩螗,遂未成行,嗣卒業國立中興大學。才識淹異,英雋早發,膺選台北市議員,「立法院立法委員」,「國民大會代表」等職,推動國家建設,致力政治興革,勞瘁罔辭,靖獻孔彰;曾任民主進步黨第三、四屆黨主席,竭智藎籌,厚植民主丕基,參與「國是」會議,化解修憲僵局,折沖陳力,勛猷並懋。綜其生平,宣方民主,有為有守,景行碩德,允孚物望,遽聞溘逝,曷勝軫悼,應予明令褒揚,以示政府崇念耆賢之至意。 「總統」 李登輝
(3)盧修一褒揚令
「立法院立法委員」盧修一,才識卓越,秉性誠篤,早歲卒業「國立」政治大學,嗣復游學歐陸,榮獲巴黎大學政治學博士學位。學成遄歸,歷任文化大學推廣教育中心、行政管理系、政治系主任、清華大學副 教授等職,春風化雨,傳道傳薪;桃李盈門,杏壇著績。膺選連任三屆「立法委員」,讜論嘉謨,朝野望重;尤以擔任「法制」、「內政委員會」召集委員、折沖議壇,推動法 制、 民主等法案,促進議會民主政治之發展,績效昭彰,時論譽美。成立白鷺鷥文教基金會,宏揚鄉土文化及音樂造福桑梓,聲華益懋。綜其生平,宣力民主法治,功在社會國家,高風亮節,簡冊留馨。遽聞溘逝,良深軫悼,應予明令褒揚,以示政府篤念耆賢之至意。 「總統」 李登輝
(4) 辜振甫褒揚令
「總統府資政」、海峽交流基金會董事長、和信集團創辦人辜振甫,謙沖致和,襟懷萬機。早歲卒業國立台灣大學,繼獲國內外知名大學榮譽博士學位。家學淵源,淹貫中西;歷任政商要職,潤身鴻業,啟世牖民。曾協助土地改革政策,籌謀公司民營化事宜,復開辦台灣證券交易所,成立台灣經濟研究院,肇基中國信託公司,建構資本市場先河,擘畫經略,奠立調濟金融基石;遠見卓識,揭櫫產業發展方向。躬親參與「辜汪會談」, 強化台海事務交流,開啟協商對話新頁,言談林藪,智蘊機鋒。迭代表元首出席「亞太經合會議」,拓展國際活動空間,提升國家整體利益,敦睦邦誼,流譽萬芳。 晚歲悉膺禮聘,匡贊廟謨,靖恭襄迪,朝野咸欽。綜其生平,推動經貿外交,心系兩岸和平,食貨樹績,楷模昭代;儒風雅韻,青史傳馨。遽聞隕落,震悼曷亟,應 予明令褒揚,用示政府崇禮德勛之至意。 「總統」 陳水扁
(5)宋美齡褒揚令
故「總統」蔣中正夫人宋美齡女士,資賦穎秀,維四岳之通靈;才慧雙修,隨百花而誕降。早歲負笈游美,卒業麻州衛斯理女子學院,學貫中西,超群拔萃;相夫弼政,瀝膽披肝,歷經開國、靖難、剿共、抗戰、戡亂等諸役,尤以西安事變,蹈危履險,深入虎穴,厥績至偉。抗日戰爭期間,周旋壇坫,應邀赴美國國會參眾兩院演講,蜚聲海甸,鞏固中美邦誼,終至勝利。出席開羅會議, 確保我國領土完整,盛譽揚輝,貢獻至巨。為我國空軍建軍,展布新猷;創辦華興育幼院,施愛遺孤;成立「中華婦女反共抗俄聯合會」,恢弘婦權;籌設振興復健醫學 中心,澤惠群民。綜其生平,跨歷三世紀,惠愛在朝野,簡冊留芬,允垂世范。上壽歸真,殊深軫悼,應予明令褒揚,以示政府崇念懿德之至意。 「總統」 陳水扁
(6)鄧麗君褒揚令
愛國藝術歌唱家鄧麗君,譜名麗筠,蕙質春明,瑤華濟美,幼蘊才慧,早擅新聲。天縱仙呂藝能,頭角崢嶸於海內;胸懷英雄肝膽,熱情洋溢乎軍中。砥礪奮發,育成大家范型,柔美婉約,深得風人意旨。高潔沁潤眾心,勇奪最佳女歌星榜首;英發楷模當代,榮登十大女青年班頭。美譽傳乎四裔,清歌騰於國際。參與勞軍活動,鼓舞士氣,柳營傳千古絕唱;推廣民族歌聲,伸張正義,神州享超鄧高名。乃復義不帝秦,行止弗入中土,忠以作孝,僑居永愛宗邦。風骨嶙峋,不讓須眉。平居熱心公益,勞為善行,藉舒時艱;每值局勢邅迍,輒捐巨款,蔚為國用。大節凜然,輝耀千古,先聖有言,志道、據德、依仁、游藝,斯人有之。嘆以英年遽逝,悼惜良深,應予明令褒揚,以資矜式。
❸ 出口貿易合同主要條款有哪些
2、商品規格,等級和標准;
3、商品品質、公差、條款表示品質的方版法;
4、出口商品包權裝包裝的類型包裝的標志條形碼關於中性包裝和定牌問題;
5、合同中的數量條款常見的度量衡制度計量單位計算重量的方法;
6、賣方交貨品質和數量的確定;
7、貨物標的的確定;
8、貨物的價格進出口商品的計價原則計價貨幣傭金和折扣出口商品的成本核算出口報價的技巧;
9、計價貨幣的選擇;
10、國際貨款的收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