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今年過年收到了將近兩千塊的壓歲錢,放到百度理財那些基金裡面怎麼樣是屬於炒股嗎那種投資理財方式對
首先感謝信賴度小滿理財(原網路理財)😁!
這里得提到「風險」問題,基金屬於權益類資產,風險比較高(當然高風險才有高回報的可能),並且謹記過去收益不等於未來收益。
看到你還能收到壓歲錢,理論上還是「學生族」,可投資的資金應該也不是非常充足,在這個情況下建議你投資比較穩健的活期或者固收類理財產品。當然如果你風險偏好很高,這些錢未來也沒有「急需之用」,那投資基金也是可以的。
現階段,度小滿理財APP(原網路理財)平台上有一些包括活期、定期理財產品、精選基金產品可供用戶根據自己的流動性偏好、風險偏好進行選擇。
如活期產品百信智惠存,凈值收益4.1%左右,低風險,隨時存取,當日起息,節假日無限制,任意自然日支取,當日實時到賬,無交易日限制,無限額限制;
如定期銀行理財產品「新網隨心存」,年化收益率在4.8%左右,屬於低風險銀行現金管理類產品,50萬以內100%賠付,適合穩健型及以上投資者;
還有一些精選的權益類基金產品,適合能夠承擔一定風險,追求財富保值、增值的投資者。您可以在應用市場搜索「度小滿理財APP」(度小滿理財APP下載鏈接)了解詳細產品信息。
希望以上信息能夠幫助到你。投資有風險,理財需謹慎哦,請選擇適合自己風險偏好以及自己熟悉了解的產品。
2. 理財紅包有什麼用
很多P2P理財平台會推出注冊送紅包,有的紅包可以直接體現,有的紅包卻只能投資,看你選的平台是怎麼樣操作的。
3. 春節過完了,新年理財該怎麼進行
過了一個年,有些人荷包鼓了,有些人荷包扁了。比如旺理財君,過年期間買年貨、給長輩小孩包紅包、跟朋友聚會應酬、還有幾個結婚隨份子錢,一大筆一大筆的支出,春節終於過去,旺理財君感覺終於踏過了這個坎!錢包元氣大傷!現在開始要努力讓錢包恢復元氣啦!
如果你是跟旺理財君一樣的情況,那麼對於財務,在新的一年得重新好好規劃了。
下面以旺理財君個人舉例,2017年的理財計劃。
先說一下本人情況:女,未婚,畢業快三年,旺理財上班,無副業,只有薪資收入5K/月(這個年紀薪資算低了,),存款基本過年期間用光了,相當於17年重新開始。對於2017年,我的財務規劃是這樣的。
1、給自己買一份商業保險
雖然已經有社保,農村也有農保,但這些只是基礎保險,商業保險還是很有必要的。目前看中了一款保險產品,健康險,首年保費3K+,交20年,保險金額20萬。
以前我也是很排斥保險,感覺賣保險的跟拉皮條的差不多,現在了解保險的本質後,其實保險是很有必要的,可以轉移風險,有些保險還有理財的功能。保險如果沒有用上是最好的,說明你沒有生病,一旦用上,你會感謝保險!
2、互聯網理財產品
因為在旺理財上班,所以清楚自己公司是否安全,可以放心投。工資卡基本不留現金,支付寶微信賬戶各留1K左右的零花錢,其餘資金全部投資旺理財,偏好1個月、3個月產品,收益8%左右,債券產品。
我有2張信用卡,一張廣發銀行信用卡,1萬額度;一張招商銀行信用卡,8000額度;平時購物吃飯能用信用卡的基本會刷信用卡。因為有記賬的習慣,每個月大致的消費都控制在預算范圍內。所以信用卡也不會出現刷爆的情況。
3、基金定投
螞蟻聚寶有個定投專區,每周10元或者每周20元起,就相當於玩玩。基金定投貴在堅持,積少成多,長期來看,一定會有回報的。
對於畢業三年還是這個薪資,其實最大問題應該是提升自己,提升薪資水平,做好開源!否則別說是其他消費,就連理財都力不從心!另一方面是節流,減少不必要的消費!
4. 新年的利是錢的理財方案怎麼寫..
如下:新年的利是錢的理財方案:利是錢的幾種用途: 1.參加儲蓄。結合使用計劃,可將壓歲錢分成三份選擇三種方式儲蓄。即:活期存摺賬戶(或儲蓄卡),用於日常的教育消費支出;6個月至1年的短期儲蓄,用於購買學習上必需的大件開支,如電子琴、電腦、錄放收音機、復讀機等;3—5年的長期儲蓄,准備讀高中或大學時取用。三種存款方式的比例,具體可根據壓歲錢數額及使用計劃確定。
2. 買一份保險。保險公司都開辦了很多保險種類,比如人身意外傷害險、婚嫁保險等,用壓歲錢為買一份保險,能得到實實在在的保障,是一項比較理想的理財思路。
3. 參與收藏。在春節期間,我們免不了有一些值得收藏的物品,諸如小面額的人民幣、外幣、紀念幣、旅遊門票、奇特精緻的玩具等,如果父母適當加以引導,從小培養收藏的意識與概念,是較理想的一種理財、聚財的途徑。當然,用壓歲錢每年訂購1—2套郵票,既可從中獲取知識,又可作為收藏品,是較佳的一種知識+投資的思路。
4. 用於有意義的事情。教育孩子將壓歲錢的一部分用於公益活動,如賑災、救災、救助危難者等,讓孩子學會與他人分擔困難、共享快樂。同時,為爺爺奶奶買一份新年禮物,培養孩子從小孝敬老人的觀念與習慣。
小時侯,我多半會用壓歲錢買一些玩具,零食,但實際上錢花的沒有意義。而今年我設計了一套方案:我的壓歲錢,分成兩部分。其中的一半,請父母替我存到銀行,這樣我有了一張自己的存摺,以後每一年的壓歲錢都拿出一部分存到這張存摺里,我想一直存到高中畢業,然後和父母一同去旅遊,也算專款專用。
剩下的另一半,還是分成兩部分。一半存入「媽媽銀行」。你可能會問:「媽媽銀行」是誰開辦的?當然是我老媽。我把錢存放在媽媽那裡,想買什麼就寫一份所需用品清單,再估算出大概需要的金額。媽媽看過了就會把相應的錢拿給我。不用,就一直存放在她那,最重要的是媽媽每個月會像銀行那樣付給我一些利息,看,我也有理財意識。
最後的一部分壓歲錢,我留著用。快開學了,可以買一些自己需要的學慣用具。當然,不要重復消費。我最喜歡用壓歲錢買參考書,我房間書櫥上的《上下五千年》《古今中外》等書籍,都是我用壓歲錢買的,錢要花的有價值。母親節和其他一些節日,我還會給父母買些小禮物,看見他們笑的那麼開心,我心裡比喝了蜜還甜。如果再有募捐活動,還可以用這些錢幫助困難的人,這樣,壓歲錢不就得到合理的利用了嗎?
5. 關於過年壓歲錢的理財感想作文,急!急!急!
我不寫啦啊,我說吧。
先寫開頭:長輩給晚輩發紅包了啊,自己的感想 (總)版
第二大段寫:但是,最頭權疼又最苦惱的問題是:怎樣保管壓歲錢啊?自己保管壓歲錢的方法 (分)
最後再寫:壓歲錢是長輩對晚輩的祝福和寄託,要妥善保管壓歲錢,不能亂花,要用壓歲錢做有意義的事。(或舉例說明用壓歲錢干什麼有意義的事) 反正突出主題:壓歲錢不能亂花,要妥善保管就行了。 (總)
這是最簡單的總分總結構的作文了。這只是提綱、骨架,還要小作者的補充和豐富內容。
6. 過年孩子紅包怎麼理財比較合適
春節期間,孩子們來都會收到一源大把紅包。作為家長,要提前給孩子規劃好壓歲錢的去處,引導孩子建立正確的金錢觀,充分培養他們的理財意識。面對「壓歲錢」這樣一筆少則近萬元,多則數萬元的「收入」,不少家長開始嘗試一些新方法「管好」這筆錢,為孩子存好長大後的「第一桶金」。
儲蓄存款
銀行理財產品
選擇購買黃金
7. 支付寶上的理財紅包是怎麼回事的
支付寶理財紅包是為了促銷理財產品而推出的活動,標著保本的那就不會虧的,但是收益也是很低的,這樣的活動主要的就是讓你體驗一下是怎麼買理財產品的!如果你感興趣的話可以玩一下,反正不會虧!
8. 過年派紅包的習俗源自哪一個朝代
春節給紅包的習俗是怎樣來的?
派紅包是華人新年的一種習俗,華人喜愛紅色,因為紅色象徵活力、愉快與好運。
派發紅包給未成年的晚輩(根據華人的觀念,已婚者就算成年),是表示把祝願和好運帶給他們。紅包里的錢,只是要讓孩子們開心,其主要意義是在紅紙,因為它象徵好運。因此,在分派紅包的長輩面前打開紅包,是不禮貌的做法。
春節拜年時,長輩要將事先准備好的壓歲錢分給晚輩,據說壓歲錢可以壓住邪祟,因為歲與祟諧音,晚輩得到壓歲錢就可以平平安安度過一歲。壓歲錢有兩種,一種是以彩繩穿線編作龍形,置於床腳,此記載見於《燕京歲時記》;另一種是最常見的,即由家長用紅紙包裹分給孩子的錢。壓歲錢可在晚輩拜年後當眾賞給,亦可在除夕夜孩子睡著時,由家長愉偷地放在孩子的枕頭底下。
民間認為分壓歲錢給孩子,當惡鬼妖魔或年去傷害孩子時,孩子可以用這些錢賄賂它們而化凶為吉。清人吳曼雲《壓歲錢》的詩中雲:百十錢穿綵線長,分來再枕自收藏,商量爆竹談簫價,添得嬌兒一夜忙。由此看來,壓歲錢牽系著一顆顆童心,而孩子的壓歲錢主要用來買鞭炮、玩具和糖果等節日所需的東西。
現在長輩為晚輩分送壓歲錢的習俗仍然盛行,壓歲餞的數額從幾十到幾百不等,這些壓歲錢多被孩子們用來購買圖書和學慣用品。(網路)
新年紅包送壓歲錢的習俗
到了春節,小孩子們最喜歡的是得到大人們給的紅包,俗稱「壓歲錢」「過年錢」。古代過年的時候大人們用紅繩串起來一百枚銅錢,發給小孩子們希望他們長命百歲,又因為「歲」與「祟」諧音,能鎮壓鬼怪,也是給小孩子讓他們用來賄賂鬼怪的,以化凶為吉,平安度過來年,所以稱「壓歲錢」。「百十錢穿綵線長,分來再枕自收藏,商量爆竹談簫價,添得嬌兒一夜忙」,清代詩人在《壓歲錢》的詩中描述過。由於銅錢和紅繩不符合時代的要求,從來逐步用紙幣和紅包來取代,就成了現在大家熟悉的紅包。現在的紅包既包括壓歲錢的紅包又包括公司發送的福利紅包和用於答謝別人給的紅包。
發放紅包是我們過春節的一種習俗,紅色代表喜慶、好運、吉祥。一般是長輩發送給沒有結婚的未成年人,裡面的錢多少都可以,一般帶6,60元、66元、166元等等,但是當著長輩的面打開紅包是不禮貌的行為,這點要告訴小孩子們。還有的家長在除夕夜偷偷放在孩子枕頭底下,在新年第一天讓孩子有個驚喜,開心一年。在南方尤其是廣州,他們稱紅包為「利是」,在清朝人們用一張形狀與正方形相若的紅紙,包裹銅錢,封作「利是」。而第一代的紅包袋,約於清光緒末年,印刷技術開始廣為所用時,才得以問世。當時的所謂紅包袋,做法非常簡單,只以紅紙印上黃油,再於未乾的黃油上綴上金粉,效果就如現今燙了金字的紅包袋般,而圖案則多以簡單為主,再配以吉利的字句。
關於壓歲錢董易林還找到兩個美麗的傳說。傳說一,「年」是一種古代的吃人猛獸,磨牙吮血,庶民聞之喪膽。終於有神農氏手持盤狀神器將其降服,時值農歷十二月三十日。黎民百姓遂稱這一天為「過年」,「過」字含有去除之意,過年就是去除猛獸之意。除夕夜,各家有小兒女者,用盤壯器具盛果品食物,以去邪、祈福,謂之「壓歲盤」。後來,「壓歲錢」取代了「壓歲盤」。自紙幣代替銅錢以來,便改用紅紙包封,以示吉利。
傳說二,傳說古代有一個叫「祟」的小妖,黑身白手,他每年除夕夜裡出來,專門摸熟睡的小孩子的腦門。小孩被摸過後就會發高燒、說夢話,退燒後就會變成痴呆瘋癲的傻子了。大人們怕祟來傷害孩子,常常在除夕整夜亮燈不睡,這也叫做「守祟」。有一戶姓管的人家,夫婦倆老年得子,十分珍愛。在這年三十晚上,為了防止祟來侵擾,這對老夫妻不敢睡覺,用紅紙包了幾枚銅錢,逗著孩子玩。但隨著夜漸漸深了,小孩子受不了,先睡著了,老夫妻年歲大,也熬不住,一看都已是四更天了,想來那祟該不會來傷害他們的孩子了吧!這對老夫妻便把包好的幾枚銅錢放在他的枕邊,睡了。可他們剛一睡著,一陣陰風吹過,黑矮的小妖就進了屋,就在他要用手摸孩子頭的時候,突然孩子枕邊發出一道金光,祟尖叫著逃跑了。很快,這件事就傳開來,大家紛紛效仿,在大年除夕夜裡用紅紙包上錢給孩子,祟就不敢再來侵擾了。因而人們把這種錢叫「壓祟錢」,「祟」與「歲」發音相同,日久天長,就被稱為「壓歲錢」了。國際周易董易林
民俗學家說,壓歲錢的祝福意義遠高於流通價值
新華社沈陽2月12日專電(記者魏運亨)過年給孩子一些壓歲錢是我國的傳統民俗。中國民俗學會名譽理事長烏丙安教授說,往昔的壓歲錢飽含著長輩對晚輩的祈福求安,並不注重流通價值。許多現代人不了解這一民俗內涵,除夕夜給孩子巨額現金或銀行卡,個別人甚至以壓歲錢名義謀私行賄,這實在是對壓歲錢本意的褻瀆和異化。烏丙安教授告訴記者,關於壓歲錢的來由,民間曾有一些流傳甚廣的故事,比如說古時候有一個身黑手白的妖精,名字叫「祟」,每年除夕出來禍害小孩。於是人們就點亮燈火通宵不睡,並把銅錢放在孩子枕邊以避邪,這就是「守祟」「壓祟」,後來也稱為「守歲」「壓歲」。但這些傳說於史無據,不足為憑。壓歲錢的習俗真正始於何時眾說紛紜。
據史料記載,至少在漢代就出現了專門用於佩戴玩賞的錢幣狀避邪品,其正面多為「天下太平」「去殃除凶」等吉祥詞語,背面則鑄有龍鳳、雙魚等圖案。到了唐代,宮廷里春日散錢之風盛行。宋元以後,過年給小孩子「壓歲錢」已成為民俗。據《燕京歲時記》記載,明清朝代,民間普遍流行「以彩繩穿錢,編作龍形,置於床腳,謂之壓歲錢。尊長之賜小兒者。亦謂壓歲錢。」為什麼壓歲錢要用銅錢呢?因為銅錢是皇帝下詔鑄制的,過去說皇帝是真龍天子,所以老百姓也認為銅錢能鎮邪。78歲的烏丙安回憶說,他小時候收到的壓歲錢,往往就是一串康熙通寶或乾隆通寶,市場早已不再流通,但能感受到長輩的深切祝福。
烏丙安認為,隨著社會的發展,壓歲錢除了祈福求安之外還增強了流通價值。清代曾有一首題為《壓歲錢》的詩中描繪說:「百十錢穿綵線長,分來再枕自收藏,商量爆竹談簫價,添得嬌兒一夜忙。」壓歲錢成了兒童的零花錢,這也無可厚非。但凡事要有度,如果以給多少現金、儲蓄卡來衡量長輩的關愛程度,那就大錯特錯了。
不同年代 不同壓歲錢
出生於 50年代初
壓歲錢的象徵意義快沒了,只剩下流通價值和人際關系的功利性。
那時候一年到頭也只有過年的時候我們做小孩的才會有屬於自己的零用錢,也就是壓歲錢。記得小時侯我只有一毛錢的壓歲錢,而我兩個弟弟分別只有六分錢和四分錢,我之所以可以比弟弟多一些壓歲錢是因為我是家裡的長女,一年到頭會幫父母做很多家務,煮飯、洗衣服、找豬菜都要做。可能是我小時侯比較懂事吧,我一毛錢的壓歲錢都是拿六分錢給家裡買半斤醬油,剩下的四分錢則買兩個麵粉餅一家人一起吃,不過父母都讓我們吃,那個麵粉餅和西北人的饃差不多,不過沒那麼厚、那麼大。倒是兩個弟弟會為了壓歲錢的多少而不高興,我父親脾氣比較急,眼睛一瞪他倆就不敢吱聲了,可是過一會兒,他倆又會因為買東西吃分不均勻而爭吵起來。我兩個弟弟從來也沒有拿到過一毛錢的壓歲錢。1960年,我父親為了養活一家五口人而要求下放到了農村,我們也就再也沒有壓歲錢了。
上個世紀五十年代整個國家都很貧困。在我們家附近住有一對夫妻,都是縣里的領導,他們的小孩也只有五毛錢的壓歲錢,不過在我們眼裡那已經是很了不起的財富了。
出生於60年代
(一)聞著炮香,含著香糖,身著新衣,看著大人們忙裡忙外地趕做年飯,過年真是個好日子!當然,我們做晚輩的還能喜滋滋地撈「一筆」壓歲錢呢。
粗糙的紅紙里包著兩塊錢,那時對我來說,就是莫大的歡喜了。可以買很多東西啊,像黑而硬的水果糖,有三分一塊的,有5分一塊的;上面用紅色綠色點了喜慶出來的米花糖,幾分錢一個;一角錢可以買回一把五顏六色的糖豆;女孩子愛臭美,扎辮子用的蝴蝶結是必不可少的,有鮮綠鮮綠的,有粉紅粉紅的,非常亮氣張揚的那種,隨風飄在凜冽的嚴冬里,寫意著幾分喜氣,幾分溫暖。小朋友們大多會有一個自己的存錢罐子,那叮當作響的硬幣聲承載著許許多多的願望與孩童時代的夢想……捻著壓歲錢,看一看,想一想,還真有些拿不定主意呢,最終還是把它小心翼翼地投進了存錢罐。
記得那時大年初一一大早起來,就是到枕頭底下摸索,三十晚上睡覺後父母就把紅紙包塞在枕頭下了。初二穿了新衣服給親戚拜年,姥姥舅爺叔伯大嬸姑姑姨姨,一個個的頭磕下去,回來時也有相當可觀的收獲了。有一年壓歲錢收有十八塊錢之巨,簡直象是個富翁了。鄰里小朋友之間的攀比也時時讓人沮喪或者得意洋洋。鄰居家有個叫紅丫的女孩子,父親在某機關做著個小官,出手「豪闊」,每年有數十塊嶄新的票子進兜,在小朋友們面前她總是趾高氣揚的山雞模樣。她也不時地跑到附近小賣部買回一些糖果零食分給大家,儼然是我們這群鼻涕孩的頭頭了!而我們樓下的軍軍家,父親是個殘疾人,母親身體不好常年病卧在床,家有兄妹三人,過年也沒有什麼新衣服穿,壓歲錢就更沒有指望了。他人總是不吭不哈地躲在角落裡,遠遠地看著我們撒歡。在童年的記憶里,這刻錄著某種人世的不平與炎涼的場景,久久印在腦海里。
光陰似箭,斗轉星移,一歲歲的大了起來,壓歲錢也漸漸的多了,卻難以找到小時候才有的那種歡喜了。直到有一天,我隨朋友到他家裡過年,有幾個高高低低的小孩子上來給我拜年,我笑嘻嘻地給他們發糖果,孩子們還是纏著不走,我還不知覺,旁邊孩子父母的臉色就有些不大好看的樣子。朋友解圍,從兜里掏出來錢來分給大家:「發紅包,發紅包。」兩個孩子雀躍著去了。我看見那兩張面額一百的鈔票,愕然了一下,突然想起了在我枕頭下壓著,被汗濕的小手攥著的兩塊錢了……。
(二)當時的政治色彩至今記憶猶新,但是這對壓歲錢的影響不大,倒是因為物質的貧乏,以至於我每年過年得絞盡腦汁想辦法怎麼把壓歲錢留在手上。
印象中母親總是年三十夜把壓歲錢給了我,也只有兩三毛錢,到了年初一出門玩之前又給收回去了。上三年級時,我對錢有了概念,對母親的這種做法不滿。一放寒假我就跟母親商量不要把壓歲錢收回去,讓我買一串鞭炮玩,再買一些豆子糖吃(一分錢有十粒黃豆般大小的糖丸),但遭到母親的拒絕。不過我還是有辦法,年三十跑到和我們家相熟供銷社阿公那裡先賒了一串一毛九的鞭炮、三根三分錢的不帶橡皮擦的鉛筆和二十粒豆子糖,年初一母親按慣例要把錢收回去的時候,我把賒來的東西給她看,說這三毛錢得付給供銷社。母親當時氣得想揍我,好在是年初一,我才躲過這場打。四年級過年時,我再去供銷社阿公那裡賒帳就不管用了,因為母親有交代,但這也還沒有難住我,我還是在吃完年夜飯後假裝出門玩把那三毛錢給用了。大約是念初一的時候,我發現母親特別迷信,便編了一個故事說,某人的奶奶說了,壓歲錢是不能收回去的,否則小孩一年會多病多災,母親聽後沉默了很久,也沒有言語。不過從那年起,母親就再也沒有把給我和弟弟妹妹的壓歲錢收回去了,這時我的壓歲錢已經漲價到了五毛,到高三那年收過最後一次兩元錢的壓歲錢後就再也沒有收過壓歲錢了,因為母親說我18歲了,是大人了。
出生於70年代的農村
1983年,我剛滿8歲,上小學二年級。期末考試我得了雙百分,捧回了一張獎狀。娘很高興。其實那一年娘都是很高興的,現在想起來,那應該是我們村實行聯產承包的第一年,家裡平時也可以經常吃上白面了。年貨也比往年置得多。還沒到過年,就吃了一頓餃子了。大年三十晚上,吃了餃子,在祖宗牌位前磕了頭,娘笑呵呵地遞過來一張嶄新的2角票子:「乖,給你的壓歲錢。今年不用再上交了,留著自己買耍貨吧。」
在那之前,我從來沒有過零花錢。壓歲錢都是在手裡停上一夜,第二天就乖乖上交的。拿著2角錢,感覺自己像個富翁一樣。捨不得折舊了,把它平展展地夾在課本里,然後把課本壓在褥子下面。半夜裡起來撒尿,又翻開褥子看了看還在,這才安心地上床睡覺。到小賣鋪和學校門口的小攤上看了無數次:火柴是2分錢1盒;漂亮的作業本是2分錢1本;1分錢可以買20個糖豆,買3個小鞭;就是我最喜歡的糖人兒,一個也不過3分錢。2角錢真是好大的一筆財富呢。什麼都想買,卻什麼也沒捨得買。一直沒捨得花那2角錢。一直到了元宵節前,嫁在山西的姑媽很意外地帶著表妹來走親戚,娘毫無准備,手裡沒有錢給表妹壓歲,就向我借了那2角錢。姑媽臨走時,又給了我2角錢壓歲。娘說你就留著吧,就算是娘還了你的。開學時買了1個帶熊貓圖案的本子,1根帶橡皮頭的鉛筆,花了4分錢。後來又買了20個糖豆,用草紙包著,塞在枕頭底下,吃了好長時間,最後都融化了,粘到了紙上。大約過了半年,爹生病住了院。娘到處借錢。我就從床後面牆洞里掏出那個小紙包來,把剩下的1角5分錢給了娘。娘拿著錢,摟著我,哭了。
壓歲錢,請回到象徵意義時代
過年給小孩發紅包,已經在不經意間「約定俗成」,成為國人的慣例。伴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大人派給小孩的壓歲錢也「水漲船高」,有消息稱孩子每年收到的壓歲錢少則幾千、多則幾萬。
除了呼籲家長們要讓自己的孩子樹立理財觀念、合理支配壓歲錢以外,筆者認為:春節期間,大人給孩子派發壓歲錢,不應該用數量多少來衡量,壓歲錢的象徵意義應該重於一切。一種全新的壓歲錢觀念有必要在全社會積極倡導,輿論應促使其形成。
在傳統觀念中:壓歲錢可以壓住邪祟,因為「歲」與「祟」諧音,晚輩得到壓歲錢就可以平平安安度過一歲。壓歲錢一般有兩種形式:一種是以彩繩穿錢編作龍形,置於床腳(記載見於《燕京歲時記》);另一種更為常見的形式則是由長輩用紅紙包裹分給孩子的錢。
時至今日,壓歲錢的派發多採取後述一種形式,但是在現實操作中往往變了味兒:長輩給晚輩「包利市」時擺闊,一擲千金,對這些錢的去向則不聞不問;有人給領導的子女包個「大紅包」,變相賄賂;孩子們之間相互攀比,看看「誰收到的壓歲錢更多」;更有甚者,有的小孩竟然大肆「揮霍」壓歲錢,深圳一個「小孩」收到萬元壓歲錢後,去酒店點一桌不下2000元的飯菜招待「朋友」……
諸如此類的種種陋態,折射出我們對壓歲錢這種並不新鮮事物的誤讀,都根源於國人對壓歲錢這種傳統文化的漠視。
壓歲錢,在傳統里只不過是春節時候的一種「文化圖騰」,演化至今日,這種「文化圖騰」的功能也不該變為某些人「創收」、「謀利」和「揮霍」的代名詞。如果缺乏這種傳統文化理念,不管我們的家長如何去引導孩子樹立理財觀念,「變味壓歲錢」給孩子、社會帶來的弊端也還將不斷浮現,最終成為一個讓人頭痛、無解的大難題。歷經了無數風霜雪雨洗刷,已到了壓歲錢回歸其本義的時候了。我們應該積極倡導各位家長,給孩子派壓歲錢要量力而行、適可而止,尊重壓歲錢的傳統象徵性意義,而非盲目追求數量、派頭。如果經濟許可而又真的有心,家長不妨在給孩子們僅夠「零花」的壓歲錢之餘,給他們送上一份全年的保險單、送去一套高質精美的書籍或文具、送上幾張健身卡或者運動券……這樣既能防範孩子濫用壓歲錢,又能讓孩子的前途更有質量和保障,何樂而不為呢?
在壓歲錢「橫行」的春節期間,我們著實無權也無力去干涉每個人應該派發多少壓歲錢,因為這是個人的權利與自由。但是為了「拯救」我們的孩子,防止一些壓歲錢帶來的弊端,凈化這個畸形的壓歲錢「市場」,我想每個家長都責無旁貸、要身先力行。
讓我們共同期待:壓歲錢,回到象徵意義時代!黑龍江日報 鄧璟
精神壓歲錢——壓歲言和壓歲書
「壓歲不必都用錢」,隨著壓歲錢的水漲船高,越來越多的人提出用其他更有意義的方式代替壓歲錢,既能表達出長輩的關愛,也能避免壓歲錢帶來的負面影響。今年也出現了一些新花樣,不少家長和長輩改送孩子「壓歲書」,不少家長選擇一套套叢書送給子女當作新年禮物,免去了壓歲錢。買書不僅對孩子學習有幫助,另一方面也包含著自己對孩子的一片期待。
除了壓歲書,「壓歲言」成為網路「壓歲錢」爭論的「寵兒」,許多人在論壇上發言提倡「壓歲言」。有人說,「言」有對象,言的過程也是思想交流,汲取的過程。春節期間,家長和親友跟孩子談談心,回憶過去,展望未來,提出希望,豈是「錢」能代替的?
另外,「言」是精神,錢為物質,過年提倡移風易俗,若用精神「壓歲」,品位提高了,也便於和某些陳規陋習「訣別」。「錢」的價值有限,「言」的意義深遠,一番語重心長之「言」,孩子受到啟迪可以受益無窮……其實「壓歲言」的倡議幾年前已經有人實踐。「壓歲錢」用完了也就沒了,但壓歲的話寄託著長輩的希冀與心意,讓人難以忘懷,又可以長時間保存,是孩子們的一筆精神財富。中國經濟網
「壓歲錢」管理計劃讓壓歲錢 「壓」出些新意
新華網北京2月18日專電(記者李文川)對孩子來說,春節無疑是一年中熱鬧也期待的節日,但是,由於壓歲錢來得太容易,一些孩子花起來大手大腳,無所顧忌,不少小孩的「壓歲錢」白白揮霍掉了。更令家長擔憂的是,孩子們之間還開始學會「鬥富」,相互攀比擺闊。種種現象無不提醒我們,「壓歲錢」暗藏著隱患,處理不當,將帶來一系列教育問題。
對於孩子的「壓歲錢」收入,有的家長採取「沒收」政策,分文不留,「免得孩子亂花」;有的家長為了「照顧孩子的情緒」,將絕大部分收歸「家」有,僅留下極少的部分供孩子自由支配;而有的家長則給孩子充分的自由,允許孩子完全獨立支配這筆錢,為的是「培養孩子的獨立性」。
如何正確引導孩子用好「壓歲錢」呢?不少兒童教育專家指出,做一個「壓歲錢」的管理計劃不失為一種好辦法。
交學費當零花。將「壓歲錢」攢起來作為下學期的學費,是大部分家庭的做法。對於不大富裕的家庭,更應該教育孩子這樣做。至於剩餘的部分則可以留下作日常零用。
為了監督孩子的開銷,家長還可建議孩子立個賬本,教會他做好預算與結算。如在新學期到來前幫助孩子開列生活學習所學的物品清單,對這些物品的價格作出預估並與自己的「存款」相比較,對預算超支,讓孩子決定裁減。
這樣一來,孩子也可以了解父母是如何合理安排收支的,學會預算,財務決策等。而且,將每一筆日常開銷都記錄在冊,每月月末做一次結算。這一做法,既可以減輕家長的經濟負擔,還能培養孩子的自立精神和家庭責任感,可謂一舉兩得。
存銀行學理財。「壓歲錢」存入銀行可以說是最簡單的辦法。有的家長和孩子商量好,從小學就開始把錢存入銀行攢大學的學費。如果孩子已經上中學,家長還可以將銀行的這筆錢交給他自己打理,並當參謀。
值得一提的是,家長還不妨將銀行儲蓄的方法、種類、利率、計算利息等知識順便教授給孩子,或者鼓勵孩子自己上銀行開設儲蓄自動轉存賬戶、買禮儀定期存單、辦信用卡等。這樣做目的在於使孩子從小懂得一定的金融知識,幫助其成為「理財專家」。
買保險獻愛心。用「壓歲錢」給孩子買保險是一種越來越時興的選擇。據了解,各家保險公司針對孩子的成長需求,設計了多種險種,如「少兒保險」、「升學保險」、「少兒意外傷害險」。家長可視「壓歲錢」數目或買一次性付款方式的險種,也可以選擇買分期付款每年贈送方式的險種。
不少家長認為,用「壓歲錢」幫孩子買一份保險,也就為孩子今後的生活增添了一份保障,這也是父母對孩子的另一種關愛。
除此之外,家長也可以指導孩子把錢用到幫助別人的身上,比如資助殘疾人、家庭貧困的人,愛心捐助讓孩子從小學會關心別人。當然,「壓歲錢」的用途還有很多,如為孩子訂購報刊、購買電腦、上培訓課等,幫助孩子開闊眼界,增長知識。
兒童教育專家指出,無論是選擇哪種方案,要注意的是,一方面要結合孩子的年齡、家庭經濟狀況等客觀條件,另一方面也要結合孩子的理想、愛好等主觀需求。
總之,「壓歲錢」不要在日常生活中零打碎敲地花掉了,而是要以理財的觀念,將它用好,使之增值,並讓孩子能在這項理財投資並充滿樂趣的活動中,不斷地認識錢的意義及增值的方法,避免讓孩子誤入歧途,同時,又能將這筆家庭財富發揮最大效用。
香港人過年習俗:全盒、紅包、團年飯
新華網香港2月17日電(記者張雅詩)擺放好鮮花,貼上春聯,預備團年飯……香港人早在春節前一周就開始張羅過年。
香港一句俗語說「年廿八,洗邋遢」,家家戶戶都趕緊在正月初一前進行「大掃除」,把家居打掃干凈,再掛上新的裝飾物,代表除舊迎新。年花也是裝飾家居不可少的。今年不但寓意大吉大利的桔子和桃花依舊熱賣,新興的蘭花也越來越受市民歡迎。
布置好家居,便要張羅吃的。客人到家裡來拜年,主人家沏出香茶後,會端上外表精緻、內容豐富的「全盒」。所謂「全盒」,是新年時用來盛賀年小吃的盒子,一般是圓形的,寓意一團和氣。
全盒裡分成多個格子,人們通常把瓜子放在中間一格,其他格子則隨意放些零食。按照香港人的習慣,會邀請客人先嘗瓜子,他們形容抓瓜子的動作為「抓銀子」,寓意新的一年裡增財添富。
恭喜發財!利是(紅包)拿來!是新春期間最常聽到的一句話。新的一年,什麼都要新的,紅包里的錢幣也不例外,所以每年春節前各家銀行都擠滿了換新紙幣的人。由於經濟欣欣向榮,不少香港人都表示在封紅包時會比去年闊綽。
香港人很重視年夜飯,並稱其為「團年」。每逢春節臨近,港島區以售賣參茸海味聞名的上環必定人頭攢動,擠滿了為年夜飯作準備的市民。辛苦了一年,大家都願意多花點錢,買點海參、干貝等,趁著除夕夜親自做點好吃的和家人分享。當然,現在不少人,特別是年輕一代卻喜歡在外面的飯店去吃團年飯,主要是圖個省事、方便。
改一改發紅包的習俗
農歷新年時長輩給幼輩發紅包,意義深長。這不僅是華族的習俗與傳統,表達了長輩們在新年裡的強烈願望,就是討個吉利,希望在新的一年裡事事如意,沾有喜氣和財氣;而且也表達了長輩們對幼輩們的一片愛心,希望他們在新的一年裡工作學習順利,平安幸福。
所以以前也有人稱發紅包為發「壓歲錢」。同時,對我們幼輩來說,接紅包不僅是給我們帶來了一份份的驚喜,更重要的這是一次感染傳統文化的良好機會。所以我認為發紅包習俗不能廢除,相反應一代一代傳下去,將其發揚光大。然而,為了減少大人們及長輩們在金錢上的負擔,我有幾項建議供大家討論:
一、關於紅包的形式,應該鼓勵藝術家和商家設計更多款式新穎的種類,讓國人挑選。除了印上一些吉祥如意的詞句,如:「福」、「發」、「財」等字樣和生肖圖像外,也可以印上一些有關春節的春聯,名詩和名句,讓大家在發紅包和接紅包的同時,也學習華族傳統文化及華語知識。另外,也可印上一些有趣的燈謎,以增加春節的氣氛。
二、關於紅包的內容,我認為發紅包不應是光發「錢包」。所以不僅可以在紅包里裝錢(數目可從兩元到十元為宜),也可以放一些其他的物品。正如新視廣告中所講的,紅包中可放入慈善彩票,不僅給幼輩們發了一個紅包,同時也給他們灌輸行善積德、做好事的華族傳統思想。當然,對一些收集郵票、電話卡和車資卡等的人來講,如果打開紅包,發現裡面裝的竟是一張自己心愛的、缺少的或盼望已久的郵票、電話卡或車資卡時,那一定會有難以想像的驚喜。
三、提倡送中西結合式的紅包。大家知道在聖誕節是不發紅包而是送禮物的。那麼為什麼我們不能在春節期間特別印刷一些大小不等的紅包,讓長輩們也裝一些禮物給幼輩們。例如:今年是豬年,如果打開紅包一看,裡面裝的是一隻可愛的胖乎乎玩具小豬,孩子們一定會很高興。當然也可以裝一些幼輩們平時心愛的、喜歡的諸如學慣用具等禮物。我相信發這樣的紅包所帶來的喜氣和驚喜一定不亞於裝錢的紅包。
四、最後,有關送紅包的對象,我覺得如果說內容變化了,送的對象也可改變。這不必局限於長輩給幼輩送紅包,更應該鼓勵年輕一代向老年的長輩們送紅包。他們辛辛苦苦幹了一輩子活,現在退休了,生活中往往缺少驚喜。如果在新年時也給他們送一個大紅包,一定會給他們帶來十分的驚喜。
總而言之,隨著時代的變遷與進步,我認為送紅包的習俗,不僅要一代一代地傳下去,而且可以具創意的的形式、內容與不同的對象,將其發揚光大。全球華社網華京京(來源:綜合)(新華網)
9. 過年收的紅包3000元,寶寶的,我要怎麼幫他打理,想每年都給他存定期5年,還有更好的打理方法嗎
呵呵 他現在還不會花了 你幫他存起來把 你們用的時候還可以用 可以等他成年的時候 給他 讓他用這些錢 去做些有意義的事 最好能賺第一桶金 千萬別太早給了 哪有隻會讓他迷失方向 男孩窮養 女孩富養 你應該也知道的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