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理財融資 > 理財學圖書

理財學圖書

發布時間:2020-12-23 03:01:51

⑴ 學習理財投資應該看什麼書

投資理財,投資理財是指投資者通過合理安排資金,運用諸如儲蓄、銀行理財產回品、債券、基答金、股票期貨、商品現貨、外匯、房地產、保險、黃金、P2P、文化及藝術品等投資理財工具對個人、家庭和企事業單位資產進行管理和分配,達到保值增值的目的,從而加速資產的增長。
投資理財一詞,最早見於20世紀90年代初期的報端。隨著我國股票債券市場的擴容,商業銀行、零售業務的日趨豐富和市民總體收入的逐年上升,「理財」概念逐漸走俏。

⑵ 誰能推薦幾本關於基金學習的書籍

1、《經濟學原理》

《經濟學原理》主要介紹了經濟學十大原理,這十大原理貫穿於書中始末,並運用它們對貿易,供求關系,銷量與生產,企業行為和行業組織,勞動力市場以及宏觀經濟學理論進行闡述。該書分微觀經濟學和宏觀經濟學上、下兩分冊,上冊為《微觀經濟學分冊》,下冊為《宏觀經濟學分冊》,遵循了從微觀到宏觀的敘述線路。



2、《基金業務:如何管理你的財富》

《基金業務:如何管理你的財富》將闡釋該行業實踐中的具體運作方式和結構,並探討監管其運作的重要的法律和法規。我們將深入基金管理公司背後,探究他們如何選擇基金投資組合,如何在全球銷售基金,以及如何為基金持有人提供服務等問題。

3、《對沖基金奇才》

《對沖基金奇才》由傑克·施瓦格所著,在本書中,全球最成功的對沖基金專家們與廣大投資者分享了自己的寶貴經驗與投資理念,這些精闢的知識可以使不同水平的投資者在構建自己的交易系統時獲益。

過去的幾十年裡,對沖基金作為一種投資工具越發受到人們的歡迎,但其爆炸式的增長卻使得投資行業的競爭更加激烈。本書采訪的十五位成功交易員中不乏行業傳奇人物。

4、《期權投資策略》

《期權投資策略》是2010年機械工業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美)麥克米倫。作為全球最出色的期權交易員和分析家,麥克米倫寫作的這本書是期權交易策略大全,包含最新的期權交易工具與各種策略方法。

5、《貨幣金融學》

《貨幣金融學》是2006年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美國的米什金。書中收錄了金融市場和金融機構的新內容。

《貨幣金融學》自十幾年前引入中國,一直暢銷不衰。最新的第8版較前一版有了較大的改動,但依然保留了作為最暢銷貨幣銀行學教材的基本優點,即建立了一個統一的分析框架,用基本經濟學理論幫助學生理解金融市場結構、外匯市場、金融機構管理以及貨幣政策在經濟中的作用等問題。

⑶ 剛從大學畢業,一點金融知識都沒有,現在想學下理財、基金、炒股方面的知識,各位有啥書好介紹

如果你是想從事這方面的,還是要好好系統學一下,去報個班,或者買幾本書,考個理財師證
如果,只是自己用的話,可先通過網路學習一些簡單基本的理財知識,了解了一點再做打算

⑷ 關於理財方面的書

您好: 至於一些入門的書籍,現在很多。你要知道股票,基金,期貨你可以選擇《證券投資學》這本書。其他的相關書籍可以參考看看,就基本知道這個市場是如何理財的,你自己應該如何用錢生錢。 如果一個人要對金融和投資方面的實際知識得到比較深入的了解,十五本書無疑是遠遠不夠的。然而,很少有人真的能在短時間內讀完十五本書。除了讀書之外,正確的思考或許才是最重要的東西。一本有趣的書往往是有益的書,反之則未必如此。許多在學術上有崇高造詣的著作是無法帶來任何閱讀樂趣的。在某個狹小的專業領域極有參考價值的書,往往也過於艱澀。以下列出的十五本書屬於「有趣又有益」的交集——盡管它們並不像驚險小說那樣好讀,但至少不至於讓人頭昏腦脹又不知所雲。隨著時間的進步,金融技術和投資技巧的發展都已經比幾十年前先進了許多。但是某些基本原理是不變的,所以我相信,以下列出的十五本書,在幾十年後至少還有一大部分是值得閱讀的。 1、本傑明-格雷厄姆:《證券分析》(Securities Analysis) 如果整個證券研究領域的書籍全部被焚燒了,僅僅憑借這樣一本書,這個行業也必將重建。大本沒有建立任何精確的學術模型,卻恰到好處地切入了學術和實踐之間。他既不向浮躁的現實低頭,也不向自大的學術低頭。通過眾多紛繁復雜的例子,大本把自己的理論建立在非常具體的基礎上。雖然以知名股票投資家著稱,但大本的《證券分析》的大部分內容是關於債券和優先股,而且其價值並不遜色於股票部分。大本精闢地指出,選擇良好債券的藝術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轉換為選擇良好股票的藝術,這兩者之間的聯系遠比人們想像的緊密。 2、本傑明-格雷厄姆:《聰明的投資者》(The Intelligent Investor) 在這本書里,大本迴避了大部分艱澀的定量分析,幾乎不討論股票與債券投資的具體技術,而把全部精力集中在對「投資」一詞的定義上。從第一章到最後一章,大本都試圖找出投資與投機的根本區別,並在現實案例中闡述這些區別。《聰明的投資者》的精髓在於對風險的控制。大本從來不講述一夜暴富的技術。他認為投資應該在一個可以承受的風險水平上帶來滿意的回報,剩下的內容全部用來回答兩個更具體的問題:什麼是可以承受的風險,什麼又是滿意的回報。 3、本傑明-格雷厄姆:《價值再發現》(Rediscovering Benjamin Graham) 除了以上兩本書,大本曾經在多種學術和商業期刊上發表大量專業文章,並在高等院校和研究機構進行演講。《價值再發現》一書收錄了大本晚年發表的最有價值的文章和演講,不僅涉及財務報表分析和投資學原理,還涉及貨幣銀行和宏觀經濟學內容。大本發表的大部分文章都有濃厚的悲觀主義情緒,所以他在華爾街並不是受歡迎的人。幾十年過去,今天的讀者可以更加心平氣和地體會他的教誨——對於價值投資理念的信奉,對風險控制的執著以及對頻繁交易的厭惡。這些教誨在今天仍然沒有得到執行。 4、喬治-索羅斯:《金融煉金術》(The Alchemy of Finance) 索羅斯的大部分言論都充斥著狂妄自大的氣息,但考慮到他的宏大功業,這樣的自大是可以理解的。在《金融煉金術》中,他試圖建立金融市場的所謂「反身性」原理,即投資者與投資標的之間的復雜的相互作用,並且用這種原理來解釋整個社會科學。為了證明他的理論,索羅斯聲稱他運用自己的對沖基金進行了「歷時實驗」,包括實驗期和對照期。這個歷時實驗發生在量子基金最輝煌的時期——1986年至1987年。索羅斯告誡我們,歷時實驗不重要,重要的是理論;可是事與願違,對於非哲學專業讀者來說,唯一有價值的部分可能就是歷時實驗。 5、戴維-法柏:《法柏報告》(The Faber Report) 在所有講述華爾街現狀的書里,法柏的著作不一定是最好的,但是是實例最多、證據最充足、最能讓人感到身臨其境的著作之一。這本書是他長期采訪銀行家、分析師、基金經理和上市公司高管之後的經驗結晶,幾乎每一段都具備「口述史」的性質。法柏經歷了1990年代的大牛市,2000年的網路股泡沫,2001-02年的安然與世界通信丑聞以及許多偉大基金的興起和衰落。沒有必要採取任何戲劇性的描寫,因為現實本身已經很有戲劇性了。法柏對大部分事務採取批評的態度,有些評價簡直是刻薄。但是他最後仍然承認,「華爾街是這個世界上最不壞的地方」。 6、理查斯-蓋斯特:《最後的合夥人》(The Last Partners) 蓋斯特通過合夥人制度的誕生、發展、衰落與毀滅,寫出了一部嚴謹深刻的華爾街史。他從19世紀中葉開始敘述那些最偉大的合夥人家族——摩根家族、戈德曼家族、雷曼家族以及許多你沒有聽說過的延續百年的大家族。此後,隨著金融業越來越成為資本主宰的行業,合夥制被摧毀了。這本書不是合夥制的輓歌,作者對那些舊的家族沒有太多同情。他只是指出,變幻莫測的華爾街讓我們忘記了太多東西,適當地閱讀是非常有益的。或許有一天,已經發生過的一切會以某種奇特的形式卷土重來。 7、理查斯-蓋斯特:《金融體系中的投資銀行》(Investment Banking in Financial System) 這本書是我所見過的最清晰詳盡的投資銀行學教材。作者不但深入討論了廣義投資銀行業的每一個領域——證券承銷、並購咨詢、資本市場、銷售與交易、證券研究、零售經紀和基金管理,還探討了投資銀行與商業銀行以及監管者的千絲萬縷的聯系。難能可貴的是,蓋斯特特別注重探討投資銀行界,並將華爾街史視為一個發展的過程。蓋斯特的重點描述放在華爾街,但他並未忽視歐洲和日本。遺憾的是,這本書主要討論的監管政策是美國的政策。這些政策或許不能解釋其他國家投資銀行業的深刻變化。也許技術手段和投資觀念的進步,才是這個行業變動的根本動力。 8、《華爾街日報》編輯部:《華爾街巨人》(Who's Who and What's What) 這是一本5年前出版的「華爾街網路手冊」,在這里你可以找到許多已經消失的名字:所羅門美邦、潘恩韋伯、基德-皮博蒂乃至德雷克賽-哈頓。書中描述的市場環境和監管措施與今天已經有很大區別,但還不是天壤之別。為什麼推薦這本書?因為它是由那些最了解華爾街的人撰寫的,這些人知道華爾街巨人背後的秘密。在每一個華爾街巨人的簡介之後,緊接著的是幾篇著名人物傳記——出色的銀行家,偉大的交易員,以及某些惡名昭彰的「壞孩子」。作者的筆調在輕松和嚴肅之間遊走,而且經常能夠一針見血地指出重要細節。這就是所謂的「華爾街日報體」,他們總是能夠見微知著。 9、伯頓-麥基爾:《漫步華爾街》(A Random Walk on Wall Street) 麥基爾是極少數在學術界和實踐界都做出重大成就的人物,他既是經濟學家,又是職業投資者和分析師。他的核心觀點只有一條:金融市場是有效的,證券價格的波動歸根結底是隨機漫步,所以華爾街是一個不應該存在的地方。以上陳詞濫調我們早已在課本上讀過了,但是麥基爾用一種生動活潑的方式闡述了他的理論。他沒有用一兩個公式來糊弄我們,而是深入剖析了在現代工商業和金融業體系中蘊含的有效性和隨機性,這些特性使一切技術分析和基本分析都趨於無效。我不贊成麥基爾的結論,但我們無法忽視他的論證,那簡直是天才和雄辯的偉大結合。 10、沃倫-巴菲特:《巴菲特致股東的信》(Letters to Shareholders) 巴菲特沒有撰寫過什麼專業著作,唯一的作品是每年寫給伯克夏哈撒維公司股東的信。他每年都重復一些似乎早已過氣的言論,例如現金的重要性,公司管理層的重要性,在折扣價格購買資產的重要性以及「為增長付出恰當代價」的重要性。僅僅從一個細節就可以看出巴菲特的偉大——在目錄中,排在最前面的是「公司治理」,其次才是「公司財務」。人們往往把巴菲特視為財務和稅務專家,但他在鑒別公司經理人方面的才能無人能及。其實他的每一句話都可以歸結為我們耳熟能詳的真理,只是用一種非常簡潔朴實的方式來表達而已。 11、布魯斯-格林威爾:《價值投資》(Value Investing) 價值投資究竟是什麼?它應該購買瀕臨破產的低價股,還是購買氣勢如虹的藍籌股?從格雷厄姆開始,產生了許多價值投資的分支流派,成功的基金經理人擁有獨特的模型和選股方法,但是其核心仍然與格雷厄姆差別不大。格林威爾分析了自格雷厄姆以來最成功的價值投資經理人——馬里奧-加比利、沃倫-巴菲特和保羅-索金等等,分析了他們成功和失敗的案例,指出了在絢爛的投資行為背後的枯燥無味的模型。作為一位學者,格林威爾對模型的分析令人印象深刻;他的流暢文筆也可以使我們更深刻地認識到價值投資者成功的共同因素。 12、彼得-伯恩斯坦:《有效資產管理》(The Intelligent Asset Allocater) 作為金融學家,伯恩斯坦指出,盡管有效市場的存在使大部分證券分析手段都失去了價值,但是投資者仍然可以通過有效的資產配置來優化自己的回報。這本書花了大量時間討論投資的一些基本問題,例如什麼是風險,為什麼要用方差來度量風險,以及股票為什麼對債券具有很高的溢價。對於初學者來說,這些討論尤其重要。伯恩斯坦並沒有給出什麼精確的資產配置技巧,他只是一再強調分散配置資產、及時進行再平衡以及避免頻繁交易的重要性。他並不迷信定量分析工具,反而希望投資者們通過理性的判斷得出適合自己的資產配置結論,這在學者中是相當難得的。 13、理查德-費里:《指數基金》(All About Index Funds) 費里是一位投資組合分析師,也是有效市場假說的信奉者。他通過實證數據和自己多年工作的經驗證明,積極管理的股票基金想打敗市場是不現實的,所以最佳的投資策略就是把資產妥善配置到各種指數基金中去。這本書用大量篇幅描述了指數編制和再平衡的方法——指數基金怎樣做到盡可能模仿指數?怎樣克服流動性、交易成本和稅收方面的困難?那些與有效市場假說矛盾的「增強型」「基本面型」指數基金有可能成功嗎?為什麼固定收益方面的指數基金發展很慢?費里對這些問題一一做了力所能及的回答,但想說服所有人是不可能的。所以,積極管理基金仍然占據著全球金融資產的大部分份額。 14、大衛-史文森:《機構投資與基金管理的創新》(Pioneering Portfolio Management) 作為耶魯大學捐贈基金的主管,史文森取得了超越絕大多數同行的業績。他認為投資成功的關鍵不僅在於資產配置,也在於對各種資產門類的本質的深刻了解,以及在投資決策中堅持科學審慎的原則。史文森並不排斥積極管理,但他指出,要避免過高的管理費用和過於危險的風險敞口。他還對捐贈基金的支出政策進行了點評。史文森舉出了大量生動的事例,告訴我們在變幻莫測的市場中持續取得佳績是何等困難。與我們想像的不同,他並未吹噓自己如何成功,而是嚴肅分析了其他人失敗的原因——過於輕率的投資決策,不恰當的風險管理,過高的資產管理費用以及「買漲賣跌」的錯誤心理等等。這些事例證明,心理或許是比技術更重要的因素。 15、斯蒂芬-戴維斯:《銀行並購:經驗與教訓》(Bank Mergers: Lessons for the Future) 銀行並購的浪潮席捲了整個世界,但是究竟有多少並購真的給股東帶來了價值?驅使管理層不斷收購或被收購的動機是什麼?投資銀行、機構投資者和銀行管理層在並購中各自扮演了什麼角色?作為管理咨詢顧問,戴維斯用許多親身經歷的案例和訪談講述了許多典型的並購故事。毫無疑問,大部分失敗了,但成功者的獎賞很豐厚。這本書從多個角度深入描述了並購的具體流程和主要問題。在這個並購橫行的世界上,如此冷靜的思考是少見的。作為一種復雜而且不穩定的金融機構,銀行並購可能是世界上最艱難的並購,所以了解銀行並購無疑就了解了並購問題的核心。 陳志武教授擁有國內經濟學術界少見的政治經濟學視野,更為重要的是,他也是國內鮮見的能用現代經濟學和金融學的源流把事情說得很清楚的經濟學家。 「為什麼中國人勤勞而不富有」、「金融創新在經濟發展過程中扮演什麼角色」、「治國的金融之道」等觀點啟發了更多人對轉型中的中國社會、經濟的思考。 2008年出版的中文著作《為什麼中國人勤勞而不富有》、《非理性亢奮》成為當年度最具影響力的財經讀物之一。其中《為什麼中國人勤勞而不富有》榮獲「2008和訊華文財經圖書大獎」之「年度財經圖書大獎」和「最佳原創學術類」大獎,並入選多家專業媒體評選的2008年度最值得珍藏圖書。

⑸ 哪些出版社的理財類書籍比較好

你可以在TAOBAO上找 理財規劃師二級 這個考試的教材,我個人認為這是整理理財思路最好的中文教材,是宏觀的。

如果您想學股票,或者一些投資方法,屬於微觀范疇的,
看《走進我的交易室》《高勝算操盤》《期貨市場技術大全》再加自己實踐取得經驗。

如果純按照書中理論行事,不如不看書。書要活用,各種理論過去許多年在實踐中已經變形了
---------------------
說下我的經驗:
宏觀的:理財的:剛畢業參加工作的人首先要注重的是如何增加自己的競爭力,以及如何提高薪水或者換份更好工作,當然最好同時學習些理財知識,所謂理財簡單說就是知己,知道自己的收入支出節余,知道自己的資產負債,和知道自己的理財目標,以及計算是否能實現目標和如何實現目標,目標一般分短期和中期和長期的,長期的是自己的退休養老,未來可能很多人靠社會保險的養老是生活質量不會太好的,需要用其他辦法補充退休後的錢,還有個長期的就是孩子未來的教育費用,中期的是結婚,買房子,生孩子的費用怎麼實現,短期的可能是目前的一些需要如何實現。學習了這些,對人生有個規劃,心理就比較有底,也就知道控制支出,增加收入和做些投資了。

微觀的就是如何投資,可以說,投資可能在一生的積累中比你收入高很多,也可能賠,因為放在銀行是風險最小的了,但是利潤也不大,如果要利潤高就必然要增加風險,那麼盡量在同等利潤的情況下選擇風險小些的投資方式。另外就是一些更微觀的,
比如抄股票,還是多看書多實踐,雖然書中的理論未必合適,但是起碼讓你找到了巨人的肩膀,你才能更高。

我個人對股票的理解是:一家之談了
首先學學各種技術指標,不要太多,比如K線,均線,趨勢線,MACD,成交量,KDJ,要知道他們的定義,以及買入賣出的情況。
然後看股票市場的圖形
等熟悉些了就要知道,止損和止贏的意義並能嚴格執行
再熟悉些就要為自己制定些規則,買入的規則,賣出的規則
然後學習資金管理--這很重要,這是真正贏利的入門
要知道勝率和風報比---這也是個關鍵
剩下就看自己的悟性了。
我這里說的都是自己的金玉良言,希望您能重視
國內很多人就談談指標就完事了
他們根本不談贏利的主要因素在於資金管理和勝率以及風報比,其實這都不深奧,可以說是一點就透的東西,你看看就知道了。
如果悟性還好,心態比較穩,也至少要經歷一次牛熊交替才能入道

⑹ 有沒有理財的書,可以學習的書,推薦幾本

投資理財:金點子大賽精品集》
作者: 中央電視台《生活》欄目組編
出版日期: 2001年07月第1版
主題詞: 投資-基本知識
分類:經濟圖書館>財政、金融>金融、銀行>金融、銀行理論>信貸>總論及其他
圖書簡介:本書針對生活中人們掙錢的方式、經營理念和技巧,以獨特的視角,輕松、活潑、簡潔地給人以獨辟蹊徑的指點,全方位地介紹了投資秘訣與理財心得。

《小錢變大法寶 投資理財》
作者: 袁立春總纂
出版日期: 2000年10月第1版
主題詞: 家庭經濟學-通俗讀物
分類:經濟圖書館>經濟學>經濟學分支科學>家庭經濟學
圖書簡介:本書包括:擬訂最佳投資方略、巧存善用你的金錢、讓財富升值的投資工具、有地有房自有財、玩物可以致富等六部分內容。

《如何讓1萬元變成100萬 (乙種本) 家庭投資理財新概念》
作者: 劉明天主編
出版日期: 1999年12月第1版
主題詞: 私人投資-家庭 基本知識 家庭-私人投資 基本知識
分類:經濟圖書館>財政、金融>金融、銀行>總論
圖書簡介:本書介紹了家庭理財的三個方面:如何開源—開家庭收入之源;怎樣節流—節家庭支出之流;家庭投資。

《理財陷阱——投資理財的25個誤區》
作者: [美]喬納森·克列門茨
出版日期: 1999年05月第1版
主題詞: 私人投資 基本知識
分類:經濟圖書館>財政、金融>金融、銀行>總論

《家庭投資理財指南》
作者: 王金海
出版日期: 1998年12月第1版
主題詞: 家庭-私人投資 基本知識 私人投資-家庭 基本知識
分類:經濟圖書館>財政、金融>金融、銀行>總論

《家庭投資理財訣竅》
作者: 孫慧
出版日期: 1997年07月第1版
主題詞: 家庭-私人投資 基本知識 私人投資-家庭 基本知識
分類:經濟圖書館>財政、金融>金融、銀行>總論

⑺ 《一本書讀懂投資理財學》作者李昊軒是從事什麼工作的

李昊軒,內蒙人,出生於上個世紀七十年代末。大學畢業後,一直從內事圖書編輯工作,對文容字有著特殊的情感。生活中,他總是用「波瀾不驚」的態度來應對一切。在他的身上,我們總能看到一種老成的持重、青年的激情,這在他的文字中也卓顯無遺。十年磨礪,已出版過生活、勵志、經管等方面圖書上百本。目前,他一如既往的用他積極的打拚為最美好做著充分的准備。

⑻ 我想學習如何理財,哪個理財網站提供理財書籍下載的

只是自己學習一下理財知識,我建議還是去論壇和網站,比如和訊,第一理財內網,各大網站也有理財專容版,網易,新浪,搜狐都有。這些網站都有從淺顯開始的理財知識,也有比較高深的金融分析,而且論壇里的高手很多,提問的人也很多,實用性很強。
看書嘛,一個是理論多於實踐,另一個哪,一本書中包括的方面太多,銀行理財基金理財黃金白銀信託,方方面面都涉及到,真正對我們有用的就少了,而且書中的內容過時的非常快,財經就跟IT業一樣,日新月異。如果真的想看書,建議去圖書館看。能下載的並不多,可以在網路搜搜。

⑼ 誰有《從零開始學理財》的電子書

我建議你去相關圖書大廈看查詢電子類書籍。目前網路上公開的書籍有限。不能滿足初學者

⑽ 理財小白想學習投資理財,需要看哪些書

下列書單根據傳奇哥多年經驗整理而成:由淺入深地積累理財知識,再到上手實操,相信會對有理財意願的朋友一些幫助:

1.《富爸爸,窮爸爸》

作者: (美)羅伯特・T・清崎 / 莎倫・L・萊希特

出版社: 世界圖書出版公司

譯者: 楊君,楊明

這本是入門級通俗讀物,個人認為是一本不錯的理財入門書籍,有對於理財思維的正確指導和思考。重點在於:教你如何像富人一樣思考。即使沒有真正的富爸爸,也要以本書為原則,建立自己的財富系統。

2.《小狗錢錢》

作者: [德] 博多·舍費爾

出版社: 南海出版公司

副標題: 引導孩子正確認識財富、創造財富的「金錢童話"

譯者: 王鍾欣 / 於茜

一本專門為孩子寫的理財書。借一隻會說話的小狗錢錢之口,教會你如何從小學會支配金錢;如何像富人一樣思考,正確地認識和使用金錢;如何理財投資,找到積累資產的方法,最終實現財務自由。

3.《個人理財》 (第四版)

作者:阿瑟·J·基翁

出版社: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

譯者:汪濤 ,郭宇

這本書是難得的理性讀物,內容詳實,推薦多遍閱讀。

本書是美國個人理財教科書中最受歡迎之一,也是考美國個人理財規劃師最常用的參考書。全書包括五個部分,分別從理財規劃基礎知識和基本概念、如何管理好自己的金錢、如何利用保險保護自己、如何更好地進行投資管理以及需要注意的生命周期內財務事件等方面出發,對個人理財的各種技巧和方法進行深入淺出而又細致全面的講解,建立起了一個非常完整的理財框架體系。

4.《 滾雪球:巴菲特和他的財富人生》

作者:艾麗斯•施羅德

出版社:中信出版社

譯者:覃揚眉 (譯者), 丁穎穎 (譯者), 張萬偉 (譯者), 張春明 (譯者)

前段時間的巴菲特股東大會,21萬美元的門票已嚇傻傳奇哥,沒關系,書中自有黃金屋。

本書首次揭開了巴菲特的真實人生,為我們描述了一個和普通人一樣遭遇過挫折和失敗的巴菲特,如何在投資和商業中獲得了巨大成功和財富。同時,本書對於巴菲特投資理念和商業思想的全面解讀,讓這位我們這個時代碩果僅存的商業領袖的精神財富,得以傳承後世。

閱讀全文

與理財學圖書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招商融資發布會 瀏覽:20
租賃表外融資 瀏覽:575
中國股票價格為什麼高 瀏覽:803
適合20歲怎麼理財 瀏覽:83
理財保險的意義與功用 瀏覽:533
黃金藤價格價格 瀏覽:503
85港幣摺合人民幣是多少人民幣 瀏覽:505
江蘇八方貴金屬軟體下載 瀏覽:344
證監會首批批准證券投資機構 瀏覽:928
趨勢投資利潤回吐 瀏覽:593
益民集團產業投資 瀏覽:398
平安綜合理財 瀏覽:461
不良貸款不良資產 瀏覽:307
如何用100萬來投資理財 瀏覽:793
縣域理財 瀏覽:425
理財王冠 瀏覽:623
理財客戶細分 瀏覽:16
st興業股票 瀏覽:136
怎麼購買印度基金 瀏覽:876
證券投資基金運作費用 瀏覽: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