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理財融資 > 說故事說理財

說故事說理財

發布時間:2020-12-21 18:12:06

⑴ 讀理財書籍,講你的故事,家長評語。

1、《窮查理寶典》
作者:[美]彼得·考夫曼 (編)
本書收錄了查理過去若干年來主要的公開演講。包括《芒格的生活、學習和決策方法》以及《芒格主義:查理的即席談話》整理了芒格最精華的思維與決策方式和以往在伯克希爾公司和西科金融公司年會上犀利和幽默的評論。
而最後最珍貴的十一篇講稿則全面展現了這個傳奇人物的聰明才智。貫穿全書的是芒格展示出來的聰慧、機智,其令人敬服的價值觀和深不可測的修辭天賦。
2、《小狗錢錢》
作者: [德] 博多·舍費爾
在本書中他試圖教會讀者如何學會支配金錢,而不是受金錢的支配;如何像富人那樣思考,正確地認識和使用金錢;如何進行理財投資,找到積累資產的方法,早日實現財務自由!
別被它「引導孩子正確認識財富」的封面宣傳語誤導,認為這是本兒童讀物你就大錯特錯了,書中蘊含的很多理財觀念不分大人小孩,只要你是理財小白,都很適用。
3、《窮爸爸、富爸爸》
作者: (美)羅伯特・T・清崎 / 莎倫・L・萊希特
本書提出了「負債」這個概念。富人買入資產,窮人買入「負債」,想要致富,只要不斷買入資產就行了。
人窮是一種觀念,時刻想的是「我不能做這個」、「我不能做那個」,正是這些自我施加的桎梏,徹底束縛了一個人追求財富的能力。
在書中作者就是以親身經歷的財富故事展示了「窮爸爸」和「富爸爸」截然不同的金錢觀和財富觀窮人為錢工作,富人讓錢為自己工作!

⑵ 生活中的理財小故事

我的理財小故事
說到理財,很多小朋友的反應就是大人的投資唄!其實不然,投資是讓你錢生錢,而理財的范圍更廣,說得簡單些,就是教你如何用好你手中的每一分錢。
我的理財故事,可以追溯到上一年級的時候,應該說很大程度上是受了父母的影響。a&lh;4~父母每半個月會給我一定的零花錢,那時侯,對剛得到零花錢的我來說,並不知道什麼叫節約,一看見自己鍾意的東西就買。但漸漸的,我對錢的概念有了新的理解,不再亂花一分線,開始了自己的「理財生活」。
三年級下半學期某月的上旬,父母又給了我一些零花錢。一拿到這筆錢,我並沒有直接將它放入口袋,而是拿出本子和筆。我先把這筆錢的總金額記錄下來,再進行「分類」,將錢分成幾個部分。「嗯,這部分用來乘公交車,每次2元,可用12天;這部分用來買學慣用品,共8元;這部分放在儲蓄盒裡……」我一邊輕聲念叨,一邊用筆在紙上記錄。很快,記錄完成了,我又拿出了幾個貼上紙條的小盒子,將錢分門別類地放好,又將盒子放回原位。
隨著時間的流逝,寫著「儲蓄」二字盒子里的錢越來越多,已放不下了。於是,媽媽提議讓我把這部分錢存入銀行,以備他日之用,我同意了。這天,我們來到中國銀行安亭支行,我發現每個服務台前的玻璃上都貼有1個數字,上面還有其服務台的服務項目。我與媽媽來到儲蓄服務台前。「小朋友,你要儲蓄嗎?」一位服務員阿姨和藹可親地說道,一邊從玻璃下的一個小洞遞過一張紙,「如果要,請把這張表填好」。我拿過表,在媽媽的指導下,認真地填寫起來。寫好後,我把表交給了服務員阿姨。又經過交錢、交戶口簿確認、輸入密碼等步驟,我終於拿到了自己夢寐以求的首張存摺。這張存摺也是中國銀行安亭支行小朋友中的第一張,回家的路上,媽媽笑著對我說:「孩子,你有了存摺,就意味著你長大了,可不能亂花。」我點點頭。
是「理財」讓我學會了節約,是「理財」讓我學到了知識,是「理財」讓我享受了快樂。同學們,讓我們一起來「理財」,享受「理財」給予我們的快樂。

⑶ 講理財故事

理財故事都是按照市場經濟來決定的。你

⑷ 為什麼要理財——兩個小故事求解

故事一抄: 有位第一次坐飛機出差的村長,在飛機上口渴了很久卻沒有水喝。這時候,他看到前排坐著一隻鸚鵡,頤指氣使地指揮空姐給它端茶倒水。 鸚鵡態度十分驕橫,空姐卻敢怒不敢言。村長心想:一隻鸚鵡都可以如此,那咱好歹也是個村長,是個幹部啊。於是,村長也以蠻橫的態度指揮空姐端茶倒水。 終於,和氣的空中小姐被這兩位「大爺」激怒了,打開艙門把鸚鵡和村長一起扔了出去。村長正在無奈地墜落時,鸚鵡飛到村長耳邊。鸚鵡問:「你會飛嗎?」村長搖搖頭。鸚鵡怒斥:「不會飛,還牛什麼牛!」故事二: 大月支國的小馬駒看到人們用酥油煎麥喂豬,而自己卻吃草和泔水,心中十分羨慕。母馬便對小馬駒說:"千萬不要羨慕。只要人們讓豬吃酥油煎麥了,那豬的死期也就快到了。"果然到了春節,那些被酥油煎麥喂肥了的豬一個個被捆起殺死投到沸水中…… 村長只看到鸚鵡的威風,卻不知道鸚鵡敢這么 牛是因為會飛…… 小馬駒只看到豬吃得好,卻不知道豬面臨殺身 之禍…… 現今理財最大的兩個誤區 盲目跟風和忽略風險

⑸ 關於理財的小故事保底300字

我本人長得並不漂亮,但受上天恩寵,我的女兒卻生得粉雕玉琢,跟人民幣似的人見人愛。

昨天全家人在聊到以後要不要給女兒報各種興趣班時,爺爺說道:「什麼鋼琴呀舞蹈呀繪畫呀都不學,就讓孩子好好玩兒,實在要學也只學武術。」我一聽差點沒一口水嗆住,嘟嘟了一句:「學武術啊,那我這個當媽的可得努力賺錢了。」奶奶忙問為什麼,我放下杯子,慢慢說道:「假如有一天,女兒回來跟我說:媽媽,今天有個小流氓騷擾我,我把他打了一頓,人家要5萬醫葯費。我會大聲說:什麼?要5萬!來給你20萬,再回去打三頓。」

女人一旦當了媽媽,心智至少成熟10歲以上。這是大自然的力量,不論時代如何變遷,社會如何發展,「媽媽」這兩個字賦予更多的含義便是責任。
春節期間老公把我父母從四川接到陝西,於是我也有了依偎在自己媽媽身邊的機會。聽她講述我小時候的各種調皮,雖然沒陪過人家醫葯費,但也折騰了不少錢。70年代中期全國普遍工資都低,家裡還有奶奶、姐姐和我。父母都在一個偏僻的小鎮上一家工廠上班,他們微薄的收入要養活全家5口人。很難想像在那種情況下,家裡還能有什麼余錢來理財?真正條件改善是在工廠從小鎮搬到綿陽市以後,姐姐上初中,我上小學。每到周末全家人會一起去逛公園、看電影、吃各種四川小吃,寒暑假還會去名山大川旅遊,我的童年說起來還是很幸福的。

依稀記得有一年春節,舅舅找媽媽借錢,媽媽說我買的國庫券還沒到期呢,等到期了給你吧。我小時候還在媽媽房間里見過她所說的國庫券,應該就是現在的儲蓄國債吧。那時候的人們普遍都缺乏理財意識,發了工資得先應對全家人整月的開支,我的父母都是節約型的,除了給我和姐姐花錢,他們自己都是省了又省的。一個月下來總會有些許結余,媽媽的做法是存到銀行活期里,等積攢到了一個整數就取出來買定期的國庫券(國債)。她現在每月領取的退休工資也會拿幾百塊錢去銀行做零存整取,她們那一代人的理財方法只有一種——存銀行。

然而慶幸的是我趕上了好時代,出生在70年代末期,成長在改革開放時期,生孩子在互聯網+時代。我現在的理財知識是在這個瞬息萬變的年代裡一點一點學習得來的。說到這,真心要感謝挖財,感謝財友們分享了那麼多的智慧,讓我現在的做法跟母親那一代人相比有了徹底的顛覆。

同樣是每月領死工資,我領到錢後首先要做以下四件事:

1、還房貸,每月1500元的月供,非還不可。
2、教育儲蓄,每月定投1000元的債券基金是寶貝女兒的學費,雷打不動。
3、股基投資,每月定投800元股票基金作為以後自己養老、全家旅遊的經費。由於我設置的投資年限長達10年,所以現在大盤越跌我心越歡喜,畢竟買得便宜才是硬道理呀。
4、60單儲蓄,每月存500元五年定期,作為自己養老的補充,利用時間和復利,到退休時除了國家發的退休工資,還有幾十萬的儲蓄毫無風險,每月到賬。這叫存小錢,圖安心。

我那可憐的工資把以上四件事做完,剩下的才是本月供全家開支的錢,不夠就找老公要,多了就到處投資。挖財產品買一點、票據買一點、P2P買一點、看看黃金價跌了也買一點。雖然投資渠道是全面開花,但我會用《核心資產組合方案及紀律表》來控制平衡。這個表在我的另一篇文章《我的資產配置確保養老養娃兩不誤》裡面,感興趣的財友可以自己搜索看看。
地址鏈接:http://bbs.wacai.com/forum.php?mod=viewthread&tid=1674183&extra=page%3D1%26filter%3Ddigest%26digest%3D1

畢竟年代不同了,把余錢放在銀行活期的人也是越來越少了,可我身邊偏偏就有這樣一位。數月前老公去參加朋友聚會,坐計程車時不小心把錢包掉了。我倆都嚇壞了,要知道裡面不僅有現金,還有身份證、工作證、駕駛證以及所有銀行卡。趕緊打電話掛失吧,在銀行發來的通知簡訊里我看見老公的銀行卡活期余額有好幾萬。當時真是又好笑又好氣,這都什麼年代了,居然還有這么落伍的人。雖然後來錢包找回來了,可他的私房錢也曝光了。拜託,以後藏私房錢能不能藏得有點技術含量。

每當面對電腦里的資產配置表時,我驕傲得像個女王,每一塊錢都是我的僕人,他們的任務就是出去找回更多的僕人。他們或長期或短期,或高風險或低風險,都在我的統一指揮下源源不斷的賺取著利益,只要我一聲令下,他們就能乖乖的回到我的口袋。

兩周前我和老公去買車,4s店本來說好了一個月以後取車付全款。沒想到才第三天就通知我們去提車付款,老公看到我銀行卡的余額只有兩千多塊錢,郁悶的說:「這車還買不買呀?」我笑了笑答道:「你別著急嘛,明天保證讓你開新車」。只見我掏出手機,輕飄飄的劃拉了幾下就出去玩了。老公半信半疑,第二天急忙問我錢到賬了沒有。他哪裡知道我可以一夜之間緊急調回資金20多萬。

母親那一代是保守的理財,我這一代是有規劃的理財,不知等女兒長大又將面臨什麼時代。等她五歲以後我將循序漸進的教授她理財的基本知識,讓她從小樹立起管理金錢的意識。咱們做父母的除了要給孩子足夠的金錢儲備,還要有知識儲備。培養孩子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和世界觀。只有這樣她的人生才有選擇的權利,選擇不被謀生所迫的、不被利益所誘惑的、選擇一條真正有意義、自己感興趣的人生道路。

⑹ 關於理財的重要性的小故事

NO. 1 青年釣魚

老人在河邊釣魚,一個青年跑來看熱鬧,老人沒多久就釣滿了魚簍。老人見青年非常有眼緣,於是要把整簍的魚送給他,青年搖了搖頭,老人有點差異:「為何不接受?」青年回答:「我想要您手中的漁竿。」老人問為什麼,青年說:「一簍魚吃不了多久就會吃完,但是有魚竿的話,就可以自己釣魚,一輩子也吃不完」,老人想了想,便把漁竿送給了青年,可是,從此以後青年卻再也沒有釣上一條魚。

理財哲理:

近年來,投資者的理財意識有了很大的轉變,對於理財,很多人說起來頭頭是道,但由於不懂理財技巧,盲目投資,結果都不盡人意。這就和這個青年一樣,單單有了理財意識是遠遠不夠的,還需要掌握理財技巧。
NO .2 兄弟打水

有兩個兄弟,哥哥很富有,弟弟卻很貧窮。有一天弟弟去找哥哥借錢,哥哥知道弟弟有花錢大手大腳的毛病,便說:你用那兩只桶去打水,打滿一桶水我就借錢給你。弟弟看了看兩只桶,打水桶下面有底,但是裝水桶下面有很多洞。弟弟每次打滿一桶水,但是裝水桶都會全部流出。弟弟換了一個方式,把裝水桶換成打水桶,雖然說每次都只能打上來一點點,但是一天的時間還是打滿了一桶水。道理其實很簡單,打水桶有底,但是裝水桶有洞,永遠打不滿。但打水桶有洞,裝水桶有底,卻能夠一點點的積累成一桶水,這和攢錢、花錢是一樣的道理呢!最後,弟弟不但借到了錢,而且慢慢也成了有錢人。
理財哲理:

很多人和故事情節一樣,掙錢用有底的打水桶,而攢錢用沒有底的裝水桶,開支無度,花錢如流水。因此,月光族們應給自己的水桶裝個「底」,每月採用零存整取等方式強制攢錢,花錢的時候有計劃,有限度。

月光族也應該用錢有度,不妨設置一個理財賬戶,每月往裡面存點錢,日積月累,這樣不但能存下來本金,也會獲得不少收益,總而言之:一定要養成良好的習慣,久而久之會有意想不到的收獲!

⑺ 投資理財的小故事

1、
一隻火雞和一頭牛閑聊,火雞說:我希望能飛到樹頂,可我沒有勇氣。牛說:為什麼不吃一點我的牛糞呢,他們很有營養。火雞吃了一點牛糞,發現它確實給了它足
夠的力量飛到第一根樹枝,第二天,火雞又吃了更多的牛糞,飛到第二根樹枝,兩個星期後,火雞驕傲的飛到了樹頂,但不久,一個農夫看到了它,迅速的把它從樹
上射了下來。
啟示:牛屎運讓你達到頂峰,但不能讓你留在那裡。

2、
兔子問樹上的鳥:為什麼你可以整天什麼事情都不做,就在那唱歌呢?而我卻要整天跑來跑去的? 鳥說:你也可以啊!於是兔子也就不跑來跑去的,在樹下發呆,結果過來一隻狼,把兔子吃掉了。
啟示:如果你想整天無所事事,只有你的位置足夠高才行。

3、
一隻小鳥凍僵了,掉在地上快要凍死了,突然路過一隻牛,在鳥身上拉了一泡屎,把鳥包了起來,小鳥頓時暖和了很多,於是就在那愉快的唱起了歌,這時一隻路過的貓聽到了鳥的歌聲,把鳥從屎堆里拉了出來,然後吃掉了。
啟示:
a、在你身上拉屎的未必都是你的敵人
b、把你從屎堆里拉出來的也未必就是你的朋友
c、最重要的一點,當你身陷困境的時候就閉上你的鳥嘴!

4、

從前,有兩個飢餓的人得到了一位長者的恩賜:一根魚竿和一簍鮮活碩大的魚。其中,一個人要了一簍魚,另一個人要了一根魚竿,於是他們分道揚鑣了。得到魚的
人原地就用乾柴搭起篝火煮起了魚,他狼吞虎咽,還沒有品出鮮魚的肉香,轉瞬間,連魚帶湯就被他吃了個精光,不久,他便餓死在空空的魚簍旁。另一個人則提著
魚竿繼續忍飢挨餓,一步步艱難地向海邊走去,可當他已經看到不遠處那片蔚藍色的海洋時,他渾身的最後一點力氣也使完了,他也只能眼巴巴地帶著無盡的遺憾撒
手人間。

5
又有兩個飢餓的人,他們同樣得到了長者恩賜的一根魚竿和一簍魚。只是他們並沒有各奔東西,而是商定共同去找尋大海,他倆每次只煮一條魚,他們經過遙遠的跋
涉,來到了海邊,從此,兩人開始了捕魚為生的日子,幾年後,他們蓋起了房子,有了各自的庭、子女,有了自己建造的漁船,過上了幸福安康的生活。
啟示:一個人只顧眼前的利益,得到的終將是短暫的歡愉;一個人目標高遠,但也要面對現實的生活。只有把理想和現實有機結合起來,才有可能成為一個成功之人。有時候,一個簡單的道理,卻足以給人意味深長的生命啟示。

6、
有位秀才第三次進京趕考,住在一個經常住的店裡。考試前兩天他做了三個夢,第一個夢是夢到自己在牆上種白菜,第二個夢是下雨天,他戴了斗笠還打傘,第三個夢是夢到跟心愛的表妹脫光了衣服躺在一起,但是背*著背。
這三個夢似乎有些深意,秀才第二天就趕緊去找算命的解夢。算命的一聽,連拍大腿說:你還是回吧。你想想,高牆上種菜不是白費勁嗎?戴斗笠打雨傘不是多此一舉嗎?跟表妹都脫光了躺在一張床上了,卻背*背,不是沒戲嗎?
秀才一聽,心灰意冷,回店收拾包袱准備回。店老闆非常奇怪,問:不是明天才考試嗎,今天你怎麼就回鄉了?秀才如此這般說了一番,店老闆樂了:喲,我也
會解夢的。我倒覺得,你這次一定要留下來。你想想,牆上種菜不是高種嗎?戴斗笠打傘不是說明你這次有備無患嗎?跟你表妹脫光了背**躺在床上,不是說明你
翻身的時候就要到了嗎?
秀才一聽,更有道理,於是精神振奮地參加考試,居然中了個探花。
啟示:積極的人,象太陽,照到哪裡哪裡亮,消極的人,象月亮,初一十五不一樣。想法決定我們的生活,有什麼樣的想法,就有什麼樣的未來。

7、
孔子的一位學生在煮粥時,發現有骯臟的東西掉進鍋里去了。他連忙用湯匙把
它撈起來,正想把它倒掉時,忽然想到,一粥一飯都來之不易埃於是便把它吃了。剛巧孔子走進廚房,以為他在偷食,便教訓了那位負責煮食的同學。經過解釋,大
才恍然大悟。孔子很感慨的說:我親眼看見的事情也不確實,何況是道聽途聽呢?
啟示:推銷生意是一種組織性質的生意,因為人多,人事問題也多。我們不時聽到是非難辨的話,如某公司攻擊另一間公司,如是者往往令人混淆是非,影響信心。因此找出事情的真相,不是輕易相信謠言,辛辛苦苦建立的事業才不會毀於一旦。

以上都是不錯的理財小故事

⑻ 理財小故事

七百多年前,威尼斯商人馬可·波羅歷經三年艱險歷程,翻山越嶺來到中國,曾在中國任地方官的他24年後第一次返回歐洲,一本《馬可·波羅游記》讓歐洲人第一次認識了這個古老的東方國家和其令人驚異的文明發展水平。

七個多世紀後的今天,西班牙人艾力賽來中國早已用不著跋山涉水,作為商人,他曾11年間91次來到中國,幫助西班牙最主要的建築公司——國際聯合技術股份有限公司完成了在中國的數十筆合作項目,同時為很多西班牙企業和中國企業在彼此的市場上找到了中意的項目。而作為現任西班牙駐華大使,他喜歡到新疆等其他駐華官員並不喜歡去的邊陲地區,去了解那裡的中國人和中國企業。讓西班牙了解中國,投資中國,搶占國際市場,同時讓中國了解西班牙的技術和工業,是艾力賽近20年來一直在努力的事。

「每天在這里,一邊可以欣賞到牆上掛著的西班牙現代藝術作品,而另一邊順窗望去,就是北京的美麗街景。」在北京西班牙駐華大使館的二層辦公室里,艾力賽很愜意地對我們說。這位61歲的西班牙駐華大使,一頭銀發,步伐從容,從他晶靈睿智的眼神中實在無法猜想他已年近花甲。艾力賽酷愛現代藝術和古典音樂,並不像我們所希望的那樣,熱衷於一提到西班牙我們就會立刻想到的鬥牛。

然而,多數中國人對西班牙的了解還停留在「鬥牛」和《唐吉訶德》上。那麼西班牙對中國呢,恐怕也只有長城和人口眾多的印象了。現在為止還沒有任何一家西班牙新聞媒體在中國有常駐機構,西班牙與中國的貿易額以及在中國的投資額也少得可憐。這一切正是2003年新上任的西班牙大使艾力賽所面臨的問題。

艾力賽生於一個外交家庭,當他1943年在葡萄牙呱呱墜地時,他的父親正擔任西班牙駐葡萄牙歐潑爾圖的總領事。因為父親工作地點的不斷變化,他相繼在馬德里、日內瓦和紐約讀完了小學和中學的課程。1965年從馬德里大學法學系畢業後,很快就子從父業也做起了一名外交官。

在艾力賽最初的18年職業生涯中,大部分的時間是幫助西班牙企業與歐洲和其他國家進行商業洽談。他曾擔任過西班牙駐維也納大使館商務參贊、西班牙駐美國大使館商務參贊和西班牙-歐盟磋商會議書記。

1983年,他出乎人們意料地由政府工作轉向了私營企業。進入國際聯合技術股份有限公司(Tecnicas Reunidas Internacional S.A.)任秘書長,這一公司是在實施工程項目及建設工業工廠方面最主要的西班牙私營公司之一。「我的孩子們當時也經常問我『到底在做什麼?為什麼要放棄政府工作』。我對他們講,這將是更具挑戰性的工作。顯然為一家跨國公司工作比為西班牙本土公司工作難度要更大。當時我覺得自己是在向全世界推廣西班牙的技術和經濟。」

正是在那個時期,艾力賽第一次來到中國,當然在有了第一次後,就立刻有了第二次和更多次。「1985年到1996年,我到中國91次,幾乎每個月都要來中國。我很幸運,看到了這十幾年中中國發生的巨大變化。這種變化不只在經濟結構和外交上,更體現在投資政策和商業環境上。對於我來說,這是非常重要的經歷。現在我再回到中國,發現這些變化更大了。」

那11年,正是中西兩國經濟發生巨大變化的時期。上世紀70年代末到80年代初,位於東半球的中國和西半球的西班牙相繼進行了經濟改革。中國巨大的市場和優越的投資環境以及廉價的勞動力成本吸引了世界頂級跨國企業的投資。另一方面,80年代初,西班牙在政治上順利完成向民主化過渡後,繼而進行了一系列經濟自由化改革,實行緊縮、調整、改造政策,並集中力量發展外向型經濟。後加入歐共體,並成為首批加入歐元區的國家之一。

這樣一個以最大限度吸引各國投資的風水寶地和一個依賴於外向型經濟發展的中等發達國家,在過去的20年中卻並沒有如人們所希望的那樣出現熱鬧的經貿往來和海外投資。從1980年開始到2002年,西班牙在華投資項目僅為597個,實際投入只有3.04億美元。西班牙的主要貿易夥伴是歐盟和美國。此外,西班牙最主要的出口國家和海外投資地是拉美國家。按艾力賽的說法:「西班牙企業在拉美看到了快速增長的市場,在那裡的競爭力也最強。」

艾力賽向我們介紹,在拉美,西班牙企業經營著40%的電信行業,30%的銀行和23%的電子產品。在那裡,西班牙擁有著絕對優勢。

但在亞洲卻恰恰相反。4年前,西班牙政府終於意識到,亞太地區擁有世界上50%的人口和25%的經濟力量,而西班牙在該地區的影響力微乎其微。與該地區的貿易只佔西班牙外貿總額的3%,只有6.3%的西班牙政府人員派駐該地區。可以說,西班牙在亞太地區幾乎是一片空白。為了將投資重心由拉丁美洲向亞洲轉移,西班牙首相史無前例地制定了「亞太計劃」,以增加西班牙在亞太市場的參與程度,而中國是其中的一個重點。艾力賽很高興地說:「這個計劃實施以來,西班牙對中國的出口增加了45%。中國對西班牙出口增長了70%。」

作為西班牙駐中國大使,艾力賽是這個計劃的直接執行者之一。而在「亞太計劃」實行之前,艾力賽在中國11年的經商歷程就已經為此埋下了伏筆。

建築業始終是西班牙經濟增長的發動機。當時作為西班牙主要建築公司的秘書長和中西商人委員會副會長,艾力賽較早地帶領西班牙企業進入了中國。最讓艾力賽感到驕傲的是「其中的很多項目現在中國得到了政府的最高肯定,國際聯合技術股份有限公司也成為中國最信賴的公司。」

西班牙企業在中國市場上的知名度不高。20年前,第一家到中國來的西班牙企業是一家運輸公司ALSA,他們最初在廣州、深圳和香港建立合資公司,開展運輸業務,後又擴展至北京、天津等地。其後在中國投資發展比較好的企業還有生產「高樂高」的努德萊斯巴公司,以及生產大大泡泡糖的西班牙通用糖果公司(Agrolimen)等。不過「大大泡泡糖」現在已經被美國的箭牌公司收購,其他西班牙公司在中國所佔的市場份額也十分有限。

在與中國企業交往的十幾年中,艾力賽審視著這一切。在他看來,缺乏了解是中西貿易往來最重要的一個方面。「西班牙企業並不了解中國。西班牙人很少來中國,中國人也很少去西班牙。我們需要相當長的時間讓中國企業了解西班牙的技術和工業。」 艾力賽說。

在企業做秘書長時,他就想了很多方法來增進中西企業的了解。「當時幾乎每兩個星期就有一個中國代表團來西班牙考察,我會帶他們在西班牙到處參觀,介紹西班牙的工業和技術發展。」 艾力賽讓很多中國企業家了解到,西班牙不只有畢加索、高迪、多明戈這些藝術大師,還有發達的工業和優秀的企業家。

但是讓西班牙了解中國可並不是件容易事,艾力賽本人也經歷了很多磕磕絆絆,才參透了該如何在中國做生意。艾力賽曾代表西班牙企業與中國遼寧省的一家公司談一個合作生產洗衣粉的項目,這一談判耗費了三年半的時間。後來艾力賽總結道:「在中國非常重視人際關系和家庭關系,你要想和一個企業做生意,必須要和他認識很久,說過很多話,才有可能合作成功。這是東方國家和西班牙還有一些西方國家非常不同的一點。在世界的很多其他地方,我都會告訴那裡的人,如果你去一個亞洲國家,你不能和一個你不認識的人或者企業做生意,因為那樣往往會失敗。」

外交官出身的艾力賽在處理這件事上顯得很從容。「1985年,我第一次到中國的時候,帶了一個大項目,談判一直進展得很順利,但是在最後一刻,卻沒有通過。我記得我的中國朋友來到我的房間,他們對因為政府的決定讓談判失敗感到很遺憾。我的反映是:這種事是可能發生的,但是友誼還在,我們不該太在意這種失敗,而應該藉此機會加強雙方的關系。很多年後,那些合作夥伴說當時對我的這種反映很奇怪,他們沒想到一個歐洲人是這樣的反映,我說這是西班牙人和其他歐洲人的區別,我們知道如果一個計劃走向一個非常困難的時期,我們就要加強友誼,即使我們也不喜歡這樣的結果。」

外交官的睿智和協調能力最終讓艾力賽在中國有了很多朋友,也談成了很多生意。而這段經商經歷又成了作為西班牙駐華大使的艾力賽的寶貴資源,這不僅為他提供了一個關系網和熟悉的市場環境,更重要的是,做過商人的大使更了解企業的真正需要。

在看準中國巨大的市場潛力和各大跨國公司在中國的競爭態勢後,艾力賽為投資中國的西班牙企業提供出了兩個建議:只通過投資中國,能夠增強他們在中國的實力,可以做合資公司或者開設子公司。但他們不能停留於服務於中國市場,他們想到的應該是服務於全球市場。另一方面,中國的工業和服務業發展很快,正由勞動力密集型向科技密集型轉變,西班牙對中國的投資重點應放在產品研發(R&D)上。

這是去年10月艾力賽出任西班牙駐中國大使時就曾經談到的問題。和很多駐華官員不同,艾力賽喜歡融入中國的文化和社會氛圍中,除了企業家,在中國他還有很多藝術界的朋友。

艾力賽還不會講中文,但能說一口流利的英語,這並不妨礙他與中國的朋友交流,「我在中國的很多朋友都跟我講英語,有的甚至還會西班牙語。所以我非常願意把我更多的時間放在了解中國人身上,而不是學漢語。不過我的夫人正在學習漢語。她非常喜歡中國。」大使夫人是個中國迷,在艾力賽結束商人身份去德國做西班牙大使時,那時的大使夫人就經常一個人跑到中國來購物。艾力賽出任西班牙駐中國大使後,大使夫人又如願以償地來到了中國。

艾力賽說很難找一個准確的詞來形容自己,但他對我們說:「可以說之前經商的時候,我是一個成功的商人,現在作為一個大使,剛上任6個月,給我一些時間,我會告訴你他也是成功的。」

來源:[亞洲資本]

⑼ 投資理財案例以故事方法講述

從前,有一個很有錢的富翁,他准備了一大袋的黃金放在床頭,這樣他每天睡覺時就能看到黃金,摸到黃金。
但是有一天,他開始擔心這袋黃金隨時會被歹徒偷走,於是就跑到森林裡,在一塊大石頭底下挖了一個大洞,把這袋黃金埋在洞裡面。隔三差五地,這個富翁就會到森林裡埋黃金的地方,看一看、摸一摸他心愛的這袋黃金。
有一天,一位歹徒尾隨這位富翁,發現了這顆大石頭底下的黃金,第二天就把這袋黃金給偷走了。富翁發覺自己埋藏已久的黃金被人偷走之後,非常傷心,正巧森林裡有一位長者經過此地,他問了富翁傷心欲絕的原因之後,就對這位富翁說:「我有辦法幫你把黃金找回來!」話一說完,這位森林長者立刻拿起金色的油漆,把埋藏黃金的這顆大石頭塗成黃金色,然後在上面寫下了「一千兩黃金」的字樣。寫完之後,森林長者告訴這位富翁:「從今天起,你又可以天天來這里看你的黃金了,而且再也不必擔心這塊大黃金被人偷走。」富翁看了眼前的場景,半天都說不出話來……別以為這個森林長者的腦袋有問題,因為在森林長者的眼裡,如果金銀財寶沒有拿出來使用,那麼藏在洞穴里的一千兩黃金,與塗成黃金樣的大石頭就沒什麼兩樣。如果你對守財奴、或是只知道死守著錢在銀行、不肯善於利用的人,講了一大堆投資理財的觀念還是沒用時,不妨換個方法,講個這樣的故事給他聽,一定會立刻見效!

閱讀全文

與說故事說理財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適合20歲怎麼理財 瀏覽:83
理財保險的意義與功用 瀏覽:533
黃金藤價格價格 瀏覽:503
85港幣摺合人民幣是多少人民幣 瀏覽:505
江蘇八方貴金屬軟體下載 瀏覽:344
證監會首批批准證券投資機構 瀏覽:928
趨勢投資利潤回吐 瀏覽:593
益民集團產業投資 瀏覽:398
平安綜合理財 瀏覽:461
不良貸款不良資產 瀏覽:307
如何用100萬來投資理財 瀏覽:793
縣域理財 瀏覽:425
理財王冠 瀏覽:623
理財客戶細分 瀏覽:16
st興業股票 瀏覽:136
怎麼購買印度基金 瀏覽:876
證券投資基金運作費用 瀏覽:84
企業如何通過基金融資 瀏覽:570
項目融資的結構 瀏覽:379
融資33 瀏覽:3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