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讀了馬克思的故事你受到了怎樣的啟發
既然是讀後感,就只談感受,沒有對錯之分,沒有任何理論性而言.
一直以來,馬克思作為共-產主義的先驅者和締造者為全世界人民所敬仰和崇拜,尤其整個19世紀是在深受馬克思主義影響的國家和地區.在中國他的知名度絕對不亞於毛澤東,他之所以偉大,歸咎其理,莫過於思想的偉大.
我個人從來不崇拜任何人,我只欣賞那些偉大的人,因為他們有偉大的思想,從這些思想當中,能夠得到我所要的,從而形成我的思想,我想這才是真正的目的.
馬克思的一生也是他思想形成的一生.思想的形成受很多因素影響,家庭環境,社會環境,個人性格,愛情,生活,事業,等等.這些是可以被認為是偶然因素,終歸也將是必然因素.
童年時代的馬克思就可以看出來是帶有極強的個性,由於是家中唯一的男孩,自然而然在和女孩們的相處中處於領導地位,這也導致在和朋友的交往中顯得高傲,他成年後強勢的作風應該也源於此.
任何時候教育都是對人影響最大的因素之一,縱觀馬克思的成長,教育對他的影響尤為重要,從開始他的父親及朋友居佩爾牧師在宗教方面對他的影響,其理想主義的態度,反映到後期形成的共-產主義理論,即便到現在,我個人仍然認為這是超理想主義的,也是超現實主義的.而後在大學裡面對文學詩歌的極度狂熱,奠定了他對愛情的態度,也是我所欣賞的,其實浪漫主義和理性主義本為矛盾的融合體,我指在愛情當中,好歹,馬克思把這兩者很好的統一了,最後趨於理性,於是他得到了他心愛的人.這一點,他必須感謝他父親和愛人對他的不斷鞭策.
關於愛情,馬克思晚年的生活很大程度受到了影響,在失去燕妮之後,這其中飽含著他對愛情的浪漫主義情懷,他對愛人的理解與支持的需要,他對愛人的思念,人是不可能孤獨的活在這個世上的,因為思想是不能孤獨的.我想在馬克思的愛情形成階段是受浪漫主義影響,而在真正得到愛情和愛情生活當中理性佔了上風,因為他似乎一直忙於事業,忙於理想,然而最終他回歸了,是在失去愛人之後,這也表明,骨子裡面他仍然是一個極具浪漫主義色彩的人.愛情始終應該是浪漫的,虛無縹緲的,而不是理性的現實的.但是追求愛情的過程和本身卻可以是非常理性的,否這將失去愛情.
馬克思生活上的窘迫其實源於他對金錢的態度,其實也反映了他的個性,他不善於理財,因為他認為金錢不重要,懶得花心思,也因為他豁達的性格,不拘小節的作風.但生活的壓力沒有使得他在工作上有任何的退縮,執著的追求,使他可以從容面對任何困難,他的不斷抗爭本身就是非常偉大的事情.與其想到今天的我們這個社會,其實壓力依然很大,但至少沒有窘迫到那個年代的地步,我們有更好的條件去追求自己想要的東西,去改變,去創造,去抗爭.在資本橫流的這個社會,保持對物質的正確態度。
⑵ 哲理小故事啟示
在一個陽光明媚的早晨,小明和小紅吃完了早飯,便匆匆忙忙地去上學了。
他們走著走著,一股臭味撲鼻而來。頓時,小紅在一個垃圾箱旁邊停住了腳步,皺起了眉頭。「是誰這么不講文明啊,垃圾也不扔進垃圾箱里,卻偏偏扔到地上,唉!」小紅生氣地說。小明看了看手錶,著急地說:「快走吧,時間來不及了!」小紅大聲對小明說:「如果不把這些垃圾撿進垃圾箱里,就會影響我們生活環境!」說完,便彎下了腰,把垃圾撿進了垃圾箱里。小明在一旁急得像熱鍋上的螞蟻,可是,一聽小紅這么一說,還是很有道理。便放下了書包,從裡面取出了一支筆和一張紙,在紙上寫著六個大大的字:「文明——只差一步。」便把這張紙牢牢地貼在垃圾箱上面。小紅撿完了,擦了擦手,對小明豎起大拇指:「你真棒!」 太陽暖洋洋的照著,小明和小紅又急匆匆地上學了。
城市就是我們的家,我們一定要愛護它,不能讓它被破壞。
⑶ 誡子書 這則故事給你什麼啟示給你什麼啟示
第一、寧靜的力量
「靜以修身」、「非寧靜無以致遠」、「學須靜也」
諸葛亮忠告孩子寧靜才能夠修養身心,靜思反省,為人做人才能保持一種平和的心態。不能夠靜下來,則不可以有效的計劃未來,而且學習的首要條件,就是有寧靜的環境,做到不受利誘,不受物惑。
現代人大多數終日忙碌,你是否應在忙亂中靜下來,反思自己的人生方向?
第二、節儉的力量
「儉以養德」
諸葛亮忠告孩子要節儉,以培養自己的德行。審慎理財,量入為出,不但可以擺脫負債的困擾,更可以過著怡然的簡朴生活,不會成為物質的奴隸。
在鼓勵消費的文明社會,你有否想過節儉的好處呢?
第三、明志的力量
「非澹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
諸葛亮忠告孩子要計劃人生,不要事事講求名利,要耐得住清貧,守得住寂寞,才能夠了解自己的志向。要靜下來,才能夠細心計劃將來。
面對未來,你有理想嗎?你有使命感嗎?你有自己的價值觀嗎?你對理想信念動搖過嗎?你有歷史使命感嗎?
第四、學習的力量
「夫學須靜也」、「才須學也」
諸葛亮忠告孩子寧靜的環境對學習大有幫助,當然配合專注的平靜心境,就更加事半功倍。諸葛亮不是天才論的信徒,他相信才能是學習的結果。選擇學習就是選擇進步,你必須全身心地投入學習,從而使自己成為一名對社會有用的人。
你有否全心全力的學習?你是否相信努力才有成就?
第五、毅力的力量
「非學無以廣才」、「非志無以成學」
諸葛亮忠告孩子決心和毅力非常重要,因為缺乏了意志力、缺少了持久力,就會半途而廢。先要立志,不願意刻苦學習,不能做到持之以恆,就不能夠增加自己的才幹。
你有否想過,一鼓作氣人多,堅持到底人少的道理?
第六、速度的力量
「怠慢則不能勵精」
諸葛亮忠告孩子凡事拖延就不能夠快速的掌握要點。
計算機時代是速度的時代,樣樣事情講求效率,想不到一千八百多年前的智能,也一樣不謀而合。
快人一步,率先一步,你就有更多時間去修正及改善,理想的彼岸就能早日達到。
第七、性格的力量
「險躁則不能治性」
諸葛亮忠告孩子太過急躁就不能夠陶冶性情。
心理學家說:「思想影響行為,行為影響習慣,習慣影響性格,性格影響命運。」諸葛亮明白生命中要作出種種平衡,要「勵精」,也要「治性」。要不斷自我調節、自我約束以達到崇高的思想境界。
你要提升自己性格的品質嗎?
第八、時間的力量
「年與時馳」、「意與歲去」
諸葛亮忠告孩子時光飛逝,意志力又會隨著時間消磨,「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時間管理」是現代人的觀念,細心想一想,時間不可以被管理,每天二十四小時,不多也不少,惟有管理自己,善用每分每秒。
請你想一想,你有蹉跎歲月嗎?
第九、想像的力量
「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窮廬」、「將復何及」
諸葛亮忠告孩子時光飛逝,當自己變得和世界脫節,才悲嘆蹉跎歲月,也於事無補。要懂得居安思危,才能夠臨危不亂。想像力比知識更有力量。我們沒有任何理由陶醉於已有的成績而稍有懈怠,沒有任何理由固步自封而止步不前,沒有任何理由滿足現狀而不思進取。
你有沒有從大處著想,小處著手,腳踏實地,規劃是人生呢?
第十、精簡的力量
諸葛亮寫給兒子的一封信,只用了短短八十六字,精簡地傳遞了豐富而具體的訊息。
我相信精簡的表達源於清晰的思想,長篇大論的內容,容易令人生厭,精簡溝通更有效果。
你懂得言之有物地精簡溝通嗎?
⑷ 商業/理財 舉些經典事件營銷的案例
http://ceo.icxo.com/htmlnews/2005/09/22/674777.htm
我認為不錯
另外有一個故事很著名:
希爾頓的微笑服務
美國「旅館大王」希爾頓於1919年把父親留給他的12000美元連同自己掙來的幾千元投資出去。開始了他雄心勃勃的經營旅館生涯。當他的資產從1500美元奇跡般地增值到幾千萬美元的時候,他欣喜而自豪地把這一成就告訴母親,想不到,母親卻淡然地說:「依我看,你跟以前根本沒有什麼兩樣...事實上你必須把握比5100萬美元更值錢的東西:除了對顧客誠實之外,還要想辦法使來希爾頓旅館的人住過了還想再來住,你要想出這樣一種簡單、容易、不花本錢而行之久遠的辦法去吸引顧客。這樣你的旅館才有前途。」
母親的忠告使希爾頓陷入迷惘:究竟什麼辦法才具備母親指出的「簡單、容易、不花本錢而行之久遠」這四大條件呢?他冥思苦想,不得其解。於是他逛商店、串旅店,以自己作為一個顧客的親身感受,得出了准確的答案:「微笑服務」。只有它才實實在在地同時具備母親提出的四大條件。從此,希爾頓實行了微笑服務這一獨創的經營策略。每天他對服務員的第一句話是「你對顧客微笑了沒有?」他要求每個員工不論如何辛苦,都要對顧客投以微笑,即使在旅店業務受到經濟蕭條的嚴重影響的時候,他也經常提醒職工記住:「萬萬不可把我們的心裡的愁雲擺在臉上,無論旅館本身遭受的困難如何,希爾頓旅館服務員瞼上的微笑永遠是屬於旅客的陽光。」
為了滿足顧客的要求,希爾頓「帝國」除了到處都充滿著「微笑」外,在組織結構上,希爾頓盡力創造一個盡可能完整的系統,以便成為一個綜合性的服務機構。因此,希爾頓飯店除了提供完善的食宿外,還設有咖啡廳、會議室、宴會廳、游泳池、購物中心、銀行、郵電局、花店、服裝店、航空公司代理處、旅行社、出租汽車站等一套完整的服務機構和設施,使得到希爾頓飯店投宿的旅客,真正有一種「賓至如歸」的感覺。當他再一次尋問他的員工們:「你認為還需要添置什麼?」員工們回答不出來,他笑了:「還是一流的微笑!如果是我,單有一流設備,沒有一流服務,我寧願棄之而去,住進雖然地毯陳舊,卻處處可見到微笑的旅館。」
⑸ 我的壓歲錢理財計劃(六年級作文)
作文:我與書
我從小就喜歡讀書,視書如寶。記得小時候一到周末,我就非常高興,因為爸爸媽媽就可以帶我去書店了。
上幼兒園後,我開始閱讀一些小故事書。我每天回家後,第一件事便是去洗手,然後回到我的房間,拿起一本本故事書,津津有味地品讀起來。而且我會找一個小筆記本,把講述的知識都記錄在上面。當我犯了錯誤時,當我不明白一些事情時,它們都會出現在我的大腦里。
我從小就開始背唐詩宋詞。五歲半時,媽媽給我買來一本《唐詩三百首》,經過很多天的背誦,《唐詩三百首》上的大部分唐詩我都能背下來了。同時,我也背了許多宋詞,比如岳飛的《滿江紅》,柳永的《望海潮》,甚至熟練到能倒背如流。這為我以後小學能在班裡背那麼多古詩詞打下了基礎。上一年級時,我便開始讀《兒童文學》等刊物。《兒童文學》中的許多好詞好句,我都記在我的筆記本上,到三年級時第二篇作文《聲音》得到了好評,被老師拿到全年級去傳閱。
於是,我得到了一點啟發:作文中的好詞好句,是要從平時的閱讀中點點滴滴慢慢積累的。
上四年級時,我便開始閱讀第一部小說《哈利波特》,這讓我的想像力得到了很大的提高。記得有一次,老師讓我們寫一篇想像作文《買青蛙》。我充分發揮了想像力,得了個A+。後來,我便把這篇文章拿去投稿,登上了《蘭州晨報》的《紅蜻蜓》欄目,還得到了10元稿費。我心裡說不出有多高興。
現在我已經是一名五年級的小學生了,我開始閱讀外國名著,比如《魯濱遜飄流記》、《王子復仇記》、《鋼鐵是怎樣煉成的》、《基督山恩仇記》等。從讀小說中,我得到了快樂。有時一頭「扎」進小說,便「拔」不出來了,讀上一兩個小時小說,還以為只讀了半個小時。有時隨著書中人物心情的變化,我的心情也就變了。他們喜,我就喜;他們悲,我就悲。記得有一次,我讀完小說去睡覺,可是怎麼睡也睡不著。我心中不斷回想著書中的畫面,可以說,小說的內容好像一塊磁鐵,將我吸入書中。
讀書是我生命中重要的一部分,它給我帶來了很大的樂趣,我愛讀書!
⑹ 投資理財的小故事
1、
一隻火雞和一頭牛閑聊,火雞說:我希望能飛到樹頂,可我沒有勇氣。牛說:為什麼不吃一點我的牛糞呢,他們很有營養。火雞吃了一點牛糞,發現它確實給了它足
夠的力量飛到第一根樹枝,第二天,火雞又吃了更多的牛糞,飛到第二根樹枝,兩個星期後,火雞驕傲的飛到了樹頂,但不久,一個農夫看到了它,迅速的把它從樹
上射了下來。
啟示:牛屎運讓你達到頂峰,但不能讓你留在那裡。
2、
兔子問樹上的鳥:為什麼你可以整天什麼事情都不做,就在那唱歌呢?而我卻要整天跑來跑去的? 鳥說:你也可以啊!於是兔子也就不跑來跑去的,在樹下發呆,結果過來一隻狼,把兔子吃掉了。
啟示:如果你想整天無所事事,只有你的位置足夠高才行。
3、
一隻小鳥凍僵了,掉在地上快要凍死了,突然路過一隻牛,在鳥身上拉了一泡屎,把鳥包了起來,小鳥頓時暖和了很多,於是就在那愉快的唱起了歌,這時一隻路過的貓聽到了鳥的歌聲,把鳥從屎堆里拉了出來,然後吃掉了。
啟示:
a、在你身上拉屎的未必都是你的敵人
b、把你從屎堆里拉出來的也未必就是你的朋友
c、最重要的一點,當你身陷困境的時候就閉上你的鳥嘴!
4、
從前,有兩個飢餓的人得到了一位長者的恩賜:一根魚竿和一簍鮮活碩大的魚。其中,一個人要了一簍魚,另一個人要了一根魚竿,於是他們分道揚鑣了。得到魚的
人原地就用乾柴搭起篝火煮起了魚,他狼吞虎咽,還沒有品出鮮魚的肉香,轉瞬間,連魚帶湯就被他吃了個精光,不久,他便餓死在空空的魚簍旁。另一個人則提著
魚竿繼續忍飢挨餓,一步步艱難地向海邊走去,可當他已經看到不遠處那片蔚藍色的海洋時,他渾身的最後一點力氣也使完了,他也只能眼巴巴地帶著無盡的遺憾撒
手人間。
5
又有兩個飢餓的人,他們同樣得到了長者恩賜的一根魚竿和一簍魚。只是他們並沒有各奔東西,而是商定共同去找尋大海,他倆每次只煮一條魚,他們經過遙遠的跋
涉,來到了海邊,從此,兩人開始了捕魚為生的日子,幾年後,他們蓋起了房子,有了各自的庭、子女,有了自己建造的漁船,過上了幸福安康的生活。
啟示:一個人只顧眼前的利益,得到的終將是短暫的歡愉;一個人目標高遠,但也要面對現實的生活。只有把理想和現實有機結合起來,才有可能成為一個成功之人。有時候,一個簡單的道理,卻足以給人意味深長的生命啟示。
6、
有位秀才第三次進京趕考,住在一個經常住的店裡。考試前兩天他做了三個夢,第一個夢是夢到自己在牆上種白菜,第二個夢是下雨天,他戴了斗笠還打傘,第三個夢是夢到跟心愛的表妹脫光了衣服躺在一起,但是背*著背。
這三個夢似乎有些深意,秀才第二天就趕緊去找算命的解夢。算命的一聽,連拍大腿說:你還是回吧。你想想,高牆上種菜不是白費勁嗎?戴斗笠打雨傘不是多此一舉嗎?跟表妹都脫光了躺在一張床上了,卻背*背,不是沒戲嗎?
秀才一聽,心灰意冷,回店收拾包袱准備回。店老闆非常奇怪,問:不是明天才考試嗎,今天你怎麼就回鄉了?秀才如此這般說了一番,店老闆樂了:喲,我也
會解夢的。我倒覺得,你這次一定要留下來。你想想,牆上種菜不是高種嗎?戴斗笠打傘不是說明你這次有備無患嗎?跟你表妹脫光了背**躺在床上,不是說明你
翻身的時候就要到了嗎?
秀才一聽,更有道理,於是精神振奮地參加考試,居然中了個探花。
啟示:積極的人,象太陽,照到哪裡哪裡亮,消極的人,象月亮,初一十五不一樣。想法決定我們的生活,有什麼樣的想法,就有什麼樣的未來。
7、
孔子的一位學生在煮粥時,發現有骯臟的東西掉進鍋里去了。他連忙用湯匙把
它撈起來,正想把它倒掉時,忽然想到,一粥一飯都來之不易埃於是便把它吃了。剛巧孔子走進廚房,以為他在偷食,便教訓了那位負責煮食的同學。經過解釋,大
才恍然大悟。孔子很感慨的說:我親眼看見的事情也不確實,何況是道聽途聽呢?
啟示:推銷生意是一種組織性質的生意,因為人多,人事問題也多。我們不時聽到是非難辨的話,如某公司攻擊另一間公司,如是者往往令人混淆是非,影響信心。因此找出事情的真相,不是輕易相信謠言,辛辛苦苦建立的事業才不會毀於一旦。
以上都是不錯的理財小故事
⑺ 自信的小故事
有一位女歌手,第一次登台演出,內心十分緊張。想到自己馬上就要上場,面版對上千名觀眾,她的手心都權在冒汗:「要是在舞台上一緊張,忘了歌詞怎麼辦?」越想,她心跳得越快,甚至產生了打退堂鼓的念頭。
就在這時,一位前輩笑著走過來,隨手將一個紙卷塞到她的手裡,輕聲說道:「這裡面寫著你要唱的歌詞,如果你在台上忘了詞,就打開來看。」她握著這張紙條,像握著一根救命的稻草,匆匆上了台。也許有那個紙卷握在手心,她的心裡踏實了許多。她在台上發揮得相當好,完全沒有失常。
她高興地走下舞台,向那位前輩致謝。前輩卻笑著說:「是你自己戰勝了自己,找回了自信。其實,我給你的,是一張白紙,上面根本沒有寫什麼歌詞!」她展開手心裡的紙卷,果然上面什麼也沒寫。她感到驚訝,自己憑著握住一張白紙,竟順利地度過了難關,獲得了演出的成功。
「你握住的這張白紙,並不是一張白紙,而是你的自信啊!」前輩說。
歌手拜謝了前輩。在以後的人生路上,她就是憑著握住自信,戰勝了一個又一個困難,取得了一次又一次成功。
⑻ 如何了解孩子的理財心理
一顆樹上很難找到兩片葉子形狀完全一樣,一千個人中也很難找到兩個人在情感上完全協調。
——歌德
無論自己的理財觀念和水平怎麼樣,家長們幾乎都希望自己子女能夠培養起良好的理財習慣。然而,細心的父母一定會發現:每個孩子在對待金錢的問題上有著不同的態度和方法,即孩子可以分為不同的理財類型。而這種不同,在某種程度上也決定了他們未來不同的理財習慣。
因此,發現孩子的「類型」,並根據這種類型的特點,正確引導孩子對金錢的態度,從而形成良好的理財習慣,就成了父母必做的一項功課。
(1)引導「儲蓄罐」型的孩子消費
典型特徵:這類孩子會想盡一切辦法攢錢,不捨得自己為玩具或者書籍付錢,得意於自己攢的錢越來越多。
引導策略:這類孩子應該得到父母的激勵,但要適當引導孩子的消費行為,以防他過於看重金錢本身。
黃靜在收拾房間時,無意間有一個讓她吃驚的發現,自己11歲的女兒竟然在抽屜里攢下了2 000多元錢,這幾乎是女兒三年來所有壓歲錢和零用錢的總和。黃靜一時喜憂參半,喜的是女兒並沒有亂花錢的習慣,是個節約的孩子;而憂的是,如此囤積金錢的習慣,會不會讓她變成一個小財迷或者「吝嗇鬼」呢?
黃靜的女兒屬於典型的「儲蓄罐」類型。其實,這類孩子「瘋狂攢錢」可能也沒有別的目的或者計劃,他們只是想看著自己有一堆錢在那裡,希望這個數字不斷增加,把數字的增加視為自己在金錢方面的最大的成就。同時,他們可能還會比較吝嗇,當父母建議他們自己出錢買下喜歡的玩具或者圖書時,他們寧可忍痛割愛也不願從自己的抽屜里拿出一毛錢。
這種習慣的形成多是受到父母行為的影響。比如父母經常會在每月精打細算之後把錢存起來,希望自己家庭的積蓄越來越多。父母對於攢錢行為的提倡和贊賞,是促使孩子產生這種行為的最直接因素。
當然,黃靜不必太擔心,畢竟好多父母都想讓子女具備節約的品質。孩子珍惜金錢,並遵守儲蓄方面的紀律是個好習慣,這使得她在將來也能建立嚴格而有序的儲蓄計劃,在財務方面更有保障。
但是需要提醒的是,過多關注金錢數量的增加會讓孩子更加看重金錢本身,這可能會影響她未來的價值觀,也可能會妨礙她在未來妥善地管理金錢,因此,父母要適當引導孩子的消費行為。比如計劃一次特別的家庭行動,並讓孩子用自己積攢的零用錢花得值得;或者讓她自己負擔自己日常生活中的一項比例相對較小的費用支出,比如學慣用品,使得孩子感覺自己長大了可以逐漸負擔自己的生活;而想培養孩子愛心的父母也可以嘗試讓孩子和貧困地區的失學兒童結成「一對一」的互助對象,把自己的零花錢捐獻出去讓其他小朋友獲得幫助,這都可以對她培養正確的金錢觀起到很好的引導作用。
(2)對「無限索取」型孩子說「不」
典型特徵:這類孩子一出門就向父母索要東西,包括玩具、食品等各種類型,而遭到拒絕則大哭大鬧。
引導策略:父母要抗拒「無法拒絕孩子」的心理,堅決說「不」。
「我真的是怕了我兒子,他經常向我要錢,去買他想要的東西。有時候,我根本不想帶他去商場,因為他總是不停地索要東西,一旦得不到滿足就非常失望,甚至大哭起來。」相信很多家裡有七八歲兒童的父母都有這樣的抱怨,孩子不停地索取讓他們很為難,「給也沒關系,就是怕養成習慣」。
其實,如果回憶一下幾年前孩子兩三歲時候的情形,相信很多父母外出歸來的時候都常常會給孩子帶些禮物,有時候是一個氣球,有時候是一小包餅干,總之孩子拿到禮物會很高興。然而沒有想到的是,長此以往,孩子就會形成習慣性思維,認為父母送給他禮物是天經地義的事情,而索要禮物也自然應該得到滿足了。
有些時候,父母為了平息兒女的哭鬧或者不耐煩的孩子的一再要求而滿足了孩子的慾望,這對培養孩子自我節制習慣是很不利的。小時候要一包糖,長大之後要衣服、手機、電腦……其實家長可以告訴孩子:「你需要的東西,爸爸媽媽一定為你准備,你想要的東西,可以告訴爸爸媽媽,我們會斟酌情況,決定要不要給你買;但是如果你用哭鬧或發脾氣的方式來爭取,我們一定不會給你買。」
(3)教「花錢無度」型孩子作預算
典型特徵:這類孩子手裡有錢就花掉,把金錢置換成自己喜歡的玩具和食品對他們來說是一次神奇的體驗。
引導策略:鼓勵孩子建立消費預算觀念,學習管理金錢的能力。
第一次獨自用手裡的錢換到自己心儀的物品,對每個孩子來說都是一種神奇的體驗。這種神奇帶來的心理滿足感會讓他們不斷地用手裡的現金去換成實物。
這種孩子很難在金錢上克制自己,如果父母強行甚至通過暴力的方式來約束他們的消費行為,會影響他們的內心感受,對心理健康不利;但是同樣不值得提倡的做法是減少孩子零花錢的數額,因為突然間收入的減少會使得孩子對物質的慾望更加強烈,從而力圖通過其他途徑來取得零花錢來滿足自己的購物需求。而家長要讓孩子知道,零花錢不是一種權利或者工錢,它應該成為教育孩子如何管理金錢的一種工具。一味地以增加零花錢或者減少零花錢來達到某種目的也不是教育孩子應該有的方法,關鍵是父母要通過日常生活中的一切細節來引導孩子進行聰明儲蓄和聰明消費。
父母可以設置一種生活情景,約定以孩子的零花錢去超市進行一次集中購物,並事先確定好金錢的數額。可以讓孩子到超市買他需要的任何東西,不加約束,在結賬處打出購物金額是否在預算之內,如果沒有,可以對照清單,讓孩子自己來選擇哪些是自己最需要的東西,哪些是不怎麼需要的,哪些是根本不需要盲目拿的,並讓他們把不需要的東西放回到購物貨架上。這種體驗過程可以讓孩子知道,自己是自己的零花錢的管理者,自己可以通過事先的預算來進行最佳的財務支出。
還有一個有效的做法是,父母要教導孩子養成記賬的習慣,以確知自己的錢都用在哪些地方。每隔一段時間(例如三個月或半年),父母可以進行一次「財務檢查」,如果孩子確實做到了,可以頒發一筆「量入為出」的獎金,或是增加一點零用錢作為鼓勵。
9?簡單實用的理財教育技巧
當家長學會如何用語言向孩子表達對他們發自內心的理解與接受時,往往家長就掌握了一項非常有用的技能,可以產生令人驚訝的效果。
——劉衛華
理財教育同其他任何工作一樣,都有一定方法和技巧可循。家長應該因時因地,採用最有效的方法對孩子進行理財教育。
(1)在游戲中學習
沒有哪個孩子不喜歡游戲的,很多孩子從小就喜歡玩買東西賣東西的游戲,所以玩游戲是增加孩子理財知識和能力的一個有效方法。
最簡單的理財游戲可以從孩子的儲蓄開始。比如每當孩子的儲蓄額增加了一元錢,父母就在紙上畫一枚紅色的五角星,並且也投入儲蓄罐里,同時承諾當五角星增加到一定的數量,比如五枚時,就可以額外獎勵孩子一件學慣用品。實際上,這是對孩子的一種精神鼓勵,這會讓孩子明白儲蓄不僅僅是硬幣數量的簡單增加。
對於大一些的孩子,家長可以和孩子玩一些稍復雜的游戲,一位父親曾經買了一套比較流行的「現金流理財游戲」。幾天以後,一些諸如「工資收入」、「企業」、「證券」、「信用卡」、「現金流」、「支出」等經濟類名詞就常掛在孩子嘴邊了。
(2)給孩子講寓言童話故事
孩子除了喜歡玩游戲外,大部分都喜歡聽故事,特別是睡覺前,如果能聽父母講個故事的話,當晚就會睡得更香甜更踏實。
父母可以趁此機會講述一些經典的品德教育故事,當然也可以自己編一些童話寓言故事,比如「金錢的來源」或者其他與金錢教育有關的主題,讓孩子在故事中受到正面的教育和啟發。
(3)讓孩子自己找錯
有時候,讓孩子自己找出自己出錯的地方,並進行自我總結和反省,會比家長的責問更有效果和意義。
比如當孩子花費了自己所有的零用錢卻買回了一件沒用的東西,家長與其大聲指責,不如讓孩子自我檢討:買回來的東西有什麼功用?那件東西會不會值這么多錢?不該花的零用錢一下子都花完了,該不該立即向父母索要?
通過這些問題的反省,會比來自家長的責問,更容易讓孩子明白理財的道理。
(4)機會教育
機會教育是指當一件事情發生之後,就要充分利用這個良好的機會,用來教導孩子理財。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隨時隨地可以找到很多活生生的例子,作為理財訓練的工具。
比如,到自動取款機取錢時,可以告訴孩子銀行和儲蓄的概念;而在商店購物後排隊等候結賬時,可以向孩子解釋,為什麼同類商品中,唯獨選擇了這個品牌而沒選擇其他品牌,可以藉此向孩子傳授「性能價格比」的概念,等等。這些都是很好的機會,孩子可以對家長講的知識或道理有切身的感受。
當然,除了這些具體的方法外,孩子感受最深、對孩子影響也最大的,仍是來自家長自身的示範——這也是理財教育最高明,最有效的技巧。
⑼ 從富蘭克林,談遷,諾貝爾等的身上得到什麼啟發
他們三人都有一種堅持不懈、永世不朽的美好精神,值得我們每一個人學習。
⑽ 王永慶的事例告訴我們一個什麼道理
賺錢要依賴別人,節省只取決於自己。
在現實生活中,我們大多看重的是財富的創造,對於節儉似乎注意不夠,有時甚至認為這是小家子氣。殊不知,節儉也是理財的一部分。學會了節儉每一分不必花費的錢,你也就學會了對財富的運用和創造。